[ 細腿買這本 - 把里斯本放口袋 ]
2021 買的第一本書,就是企畫力和執行力百分百的好友 dato:POP LIFE的《 把里斯本放口袋 》,還是沒辦法去葡萄牙的大家,這本先買起來!💁♂️
還有他跟知名插畫家 WHOSMiNG 聯名的「olá T-Shirt」也別忘了一起帶 🙋♂️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datoinlisbon
《把里斯本放口袋》募資正式上線!
男子休日dato「放口袋」系列第二彈/dato自寫、自攝、自編、自行企劃/咖啡廳、選物店、生活散步路線等,葡萄牙里斯本悠閒風格選店指南
●首24小時限時贈送:《里斯本顯影》16頁底片攝影集,1月6日早上8點前完成募資皆可獲得!
●WHOSMiNG × dato 聯名「olá T-Shirt」同捆組合同步推出!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不需要因為創作而感到痛苦,光是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太過敏銳,跟身為女人,就讓我的生活痛苦。」 ——Karen Finley,《怒女》 黃亦晨擅長以自身情感為出發點,並透過黑白暗房來抒發她的生命故事。在2016年所出版的《如露亦如電》攝影集,透過高反差的黑白,顯影出她青春時的糾結、感情、與心情。在出...
「底片攝影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細腿男 / 旅行.攝影.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dato:POP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李亞臻 - Fox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八三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Fotowoko 底片散步趣 的評價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搖派天王伍佰攝影集用底片說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底片攝影大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底片攝影大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底片攝影集 在 #作品#2020回顧集底片風格攝影 - 攝影板 | Dcard 的評價
底片攝影集 在 dato:POP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把里斯本放口袋》募資正式啟動!
※限時限量特典:此刻起至1/6早上8點為止,成功完成募資者將加贈《里斯本顯影》16頁底片攝影集一本。
※與 WHOSMiNG 聯名合作「olá T-Shirt」同捆組同步發售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datoinlisbon
★男子休日dato「放口袋」系列新篇章
★dato自寫、自攝、自編、自行企劃
★葡萄牙里斯本悠閒風格選店指南,追加波多寫意日記
★在前進當地風格咖啡店、迷人選物店、在地美食、散步路線
★文庫本開本隨身攜帶,里斯本氣氛隨手展開
★期間限定、完全預約生產制,募資結束即不再印製販售
★獨家募資就在 嘖嘖 zeczec
「當時間彷彿在這裡暫停,好在我還擁有那一趟,世界紛亂前的最後一次遠行。」
時序來到2021,去年被疫情打亂的年度計畫,能改變的改變,不可變更的只好取消,而可以重新整理後再繼續的,我也儘量用新的方式繼續向前。從百花齊放的春天延期到濕冷無邊際的冬天,《把里斯本放口袋》總算即將完工。
爭豔的花磚、復古的路面電車、起伏的坡道以及甜甜的蛋塔,在歐亞大陸西側的葡萄牙里斯本,在世界紛亂前的秋天,我終於圓了一個遠行的美夢。這一次我隻身前往,帶著七小時的時差抵達,手持一張到處都能逛的城市交通卡,對這城市說聲òla,自在地在這城市的蔚藍天空下用最舒服的方式實踐嚮往多年的旅行計畫。
大概就是一趟回憶滿滿的遠行,在這變動的時間還未能穩定下來時,我終於用文字和照片把它封存,那些旅途中一個人眼前的風景和心中各種百轉千迴的思緒我都一筆一筆記了下來,並且迫不及待想與你們分享。
我不是事事精通的旅遊達人,也不會輕易使用「流浪」這個字眼,因此我也不會說《把里斯本放口袋》是一本旅遊指南(GUIDE BOOK),我想我會把這本書當成一個收納旅途心事的真空罐頭,只要一打開,我就會回到那個迷人的旅行狀態,閒適而自在。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datoinlisbon
底片攝影集 在 李亞臻 - Fox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點點的工作一點點的陽光
小暙。 x Karren's Photography x 李亞臻 - Chen Lee
( 期待這次底片攝影集☺ )
_
behind the scenes / Mii-makeup artist
底片攝影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不需要因為創作而感到痛苦,光是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太過敏銳,跟身為女人,就讓我的生活痛苦。」
——Karen Finley,《怒女》
黃亦晨擅長以自身情感為出發點,並透過黑白暗房來抒發她的生命故事。在2016年所出版的《如露亦如電》攝影集,透過高反差的黑白,顯影出她青春時的糾結、感情、與心情。在出版攝影集後,她像是將過往的記憶陳封在照片中,並前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除了關注自身的狀態,黃亦晨亦關注著社會案件。2019年,她無意間看到了一則情殺案件,這個案件讓她意識到,即便在親密的關係中,也可能藏匿著暴力。因此在蒐集新聞、拍攝案發地點後,黃亦晨藉由破壞底片,並結合被害者們最後身影的監視影像,讓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暴力,透過《最後身影之後》這套作品,浮現了出來。
《最後身影之後》日前在也趣藝廊展覽。黃亦晨的概念是,讓觀眾在一樓感受她當時被震懾到的情殺案件,隨後在二樓穿梭於各個命案現場,最後再到三樓,聆聽她的合作夥伴,小蜆和大栩,談論著親密關係的暴力事件與倖存者的心境。透過展覽,觀者能感受到那些潛藏在黑暗中的暴力,並最後在小蜆與大栩的生命故事中,找到一個可以暫停與抒發的空間。
黃亦晨的創作歷程,從自我的情感,跨足到親密關係中所隱藏的暴力。經由自身的感知與收集資料,抽象的情感逐漸構成具象的影像。她也從這過程中,體悟到自己要先在一個好的狀態下,才能帶給周遭的人正向的影響力。
小檔案:
黃亦晨,台北人。2011年、2018年先後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攝影所。展覽跨足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及台灣,並在2018年參展於高雄攝影節「自拍狂潮」。
2016年出版第一本攝影集《如露亦如電》,她認為如果能透過攝影來溝通,如果照片可以被人感受到精神渴望被表達的本質層次,那麼,攝影正就應該是這樣。
底片攝影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底片攝影集 在 八三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八三夭 #底片 #攝影
回憶濃縮在底片閘裡,
拍完三十六張後沖洗,
才能見到當時的你。
一卷底片帶到廈門泰國與八豆夭錄音室,
下一卷可能會在哪裡旅行?
也許等到拍完才會知道!
不定時更新底片旅行誌,
當作紀錄回憶的一種方式。
By 劉逼
-
八三夭【BEHIND the Stage / the Tour 攝影展】
聚光燈的背後 多少無人知曉的汗水揮霍
巡迴展演背後 時光如何滋養成生命碩果
-
BEHIND the stage
@ 台北 台大 後台咖啡
黑白照片為主題
展出八三夭演唱會後台、彩排、MV側拍...
BEHIND the tour
@ 高雄 駁二 NOW & THEN by nybc
彩色照片為主題
展出八三夭音樂節、巡演、側台、錄音雜寫...
-
我們有一群 時常在暗處按快門的伙伴
幫八三夭紀錄 每一刻不同情緒的浪漫
從台前到台後 曼谷首爾東京到小巨蛋
讓《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化作永恆瞬間
多組未曝光過的精彩照片
將在北高兩地展出
參展攝影師:
世青、怡潔、尚融、南瓜、浩狗、義瑋、劉逼
-
八三夭 BEHIND the Stage / the Tour 攝影展
時間:2020/8.20-9.27
台北地點:
台大 後台咖啡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台大綜合體育館 2樓
營業時間:11:00-20:00(週一公休)
入場:低消一杯飲料
高雄地點:
駁二 NOW & THEN by nybc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號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倉庫C9-19
營業時間:10:00-17:00
入場:低消一杯飲料
(以上詳細展場時間,以店家公告為準)
#831 #八三夭 #八三夭月
#攝影展 #PhotographyExhibition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台北 #taipei #高雄 #kaohsiung
底片攝影集 在 搖派天王伍佰攝影集用底片說故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搖派天王伍佰 攝影集 用 底片 說故事.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
底片攝影集 在 底片攝影大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擅長使用底片為載體來拍攝的攝影師Ricor,在今年出版第三本攝影集《True Times》,用113 張照片紀錄他與旅伴在2014 – 2019 間的旅遊與生活記事。 ... <看更多>
底片攝影集 在 Fotowoko 底片散步趣 的推薦與評價
Fotowoko 底片散步趣. 9512 likes. 傳統相機底片散步facebook.com/fotowoko. ... 日本知名攝影評論作家在防疫期間透過網路直播推薦分享攝影集,地點位置是知名的攝影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