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前言
以反追蹤為名的廣告大仗
98%, 80%, 1% 。
這是數位廣告營收在臉書、谷歌、蘋果三家公司的全年營收占比。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數位隱私權戰爭中,蘋果公司看似站在消費者的這邊,臉書站了個代表『中小企業』的位置,而號稱不作惡的谷歌立場卻有點搖擺,一會兒跟在蘋果後面阻斷追蹤工具(Chrome停用Cookie, Android系統的AAID追蹤也即將可選擇退出), 一會兒延後發生時間。
喔,還有三個配角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5% & GDPR
前者是Amazon & Microsoft 的廣告占總收入比(其實是Amazon 5.57% 與Microsoft 6.60% ,而且Amazon 還在急起直追中。但我們饒了自己的小腦袋,先記得數量級就好)
後者GDPR 則是歐盟的隱私權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精神就是你收集消費者什麼東西都需要經過消費者同意,而且要讓消費者有隨時反悔餘地。
一切都是為了更多錢啊:鞏固現有利益、球員當裁判、入侵他人領地。
用技術、商業聯盟、輿論、法院,用盡一切方法擴充領土,打擊對手。
圍繞著數位廣告的Adtech 發展脫離不了這場反追蹤大戲;Martech 在大池旁邊不免老是收到波折影響。
本週的重要新聞仍是大巨頭間的反追蹤作戰。
/科普時間:Cookie、IDFA與AAID
跨網頁時的追蹤會使用第三方Cookie。蘋果陣營的Safari早先已阻斷其使用。Google 陣營的Chrome原定在2022年停止接受第三方 Cookie,但2021年七月初聲明將會延後到2023年才實施。
跨App的追蹤,在蘋果陣營是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iOS14後使用者可以選擇不被追蹤。在Android陣營是AAID (Android Advertising Identifer)/
#AppleiOS14後廣告費用流入android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pple iOS14 可以選擇退出追蹤後,只剩下不到33% 的Apple 用戶選擇接受追蹤。五月下旬以來,持續有報導顯示Android 裝置的廣告收入上漲幅度高過Apple 裝置。
評:看起來令人費解,可追蹤的蘋果用戶變少了,蘋果用戶廣告單價不是應該上漲嗎?為什麼結果相反?我的推論是,國外廣告主大量採用的是指定使用者樣貌購買方式,當一邊(安卓)仍可以指定使用者樣貌(我要買住在灣區喜歡衝浪的人)另一邊則否(總之就是一個不知道性別年齡使用偏好的Apple用戶)的狀況下,前者的廣告單價變高,後者則會讓既有的廣告投放者無從買起。
這狀況還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廣告界找出新投放方式,或是善用Apple的SKADNetwork(由蘋果推出,可以在iOS追蹤轉換率的方法。詳情等我這週了解下再說明)
廣告商不愛蘋果用戶的高消費力了嗎?當然不是,只是暫時還沒找到方法愛。
#Apple阻止中國廣告協會支持的CAID相關App上架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蘋果阻止搭載中國廣告協會推出的CAID (CAA Advertising ID; CAA 是中國廣告協會Chin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的app 更新到應用商店。被阻止的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公司沒有回應,或者拒絕評論此事。
早前金融時報亦曾報導,P&G 或將支持CAID 在蘋果用戶的追蹤,藉以投放廣告。
評:中國是蘋果的存量市場,廣告是蘋果的潛在增量市場。若蘋果此舉遭遇最糟結果(在中國被下架;但我認為是不至於啦),會不會影響它對iOS阻止追蹤的決定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臉書贊助的研究顯示Apple應用商店的排行前四名程式均由Apple開發,Android亦同
Comscore 發表從去年底開始針對4000個手機用戶的追蹤調查,顯示App store 上面排名前四的App 均為原生開發。Apple 手機上的前四都是Apple 開發,Android 的也是。Apple 佔了排行前二十名的七成,Google 的也有六成。此報導暗示兩家業者在app store 上面進行不公平戰爭,對其他競爭業者不利。
Apple 反擊指出,同一家機構在今年四月的報導顯示狀況並非如此(註:其顯示Android 手機前四名app 的開發商,除了Google 之外還有臉書。完全是種二哥別笑大哥的反擊方式)
評:上週提到臉書面臨的反壟斷大戰,用反壟斷大招阻止對手也是種手法;至少你得浪費時間打官司或者回覆記者。
#Google表示將在Android12(2021年下半)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廣告ID
根據金融時報以及谷歌Play Store 管理中心資訊,谷歌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其廣告ID(AAID)
『谷歌補充說,在大修之後,試圖訪問那些選擇退出的人的廣告 ID 的開發人員“將收到一串零而不是標識符”』
評:“000000000 ”,不知道你覺得怎樣,我是覺得挺幽默的縫補措施。一來Android 用戶的更新幅度一直沒有蘋果那麼全面(現在去查,有多高比例的Android 使用者已經使用最新版OS,一定遠低於蘋果使用者。不但因為Android 裝置的向下支援做得比較保守,手機商不會主動推送也是另一個原因),就算Android 12採取跟iOS 14 一樣策略影響幅度也比較小。二來因為顯示為000000000 對廣告平台來說,仍不是空值(但代表什麼意思我就得查查了,至少可以解讀為『這是買得起新手機,換得起最新版OS使用者』,跟前面提到的iOS狀況不太一樣)
#Cyberbiz與Foodpanda合作提供企業級用戶半小時送達服務
台灣開店平台三巨頭之一的Cyberbiz 上週開始大舉推廣其與Foodpanda 合作的新服務,使用Cyberbiz 的商家可以搭載熊貓送貨服務,讓店家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選擇立即到貨,還可以進行低溫配送。
評:相較於國外的反追蹤大仗,我認為台灣未來兩年會發生的是物流大仗。除了上週提到的iKala與本週的Cyberbiz 加入戰局外,另一個新聞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 也在上週來台,首波上市的就是生鮮雜貨外送。
*****
別擔心,我只是慢,沒有不寫。
就像王永福老師週末寫的:『不求連續,但求持續。』我好不容易在這場商業大戰中看出一點方向與端倪,可以的話,會盡量寫下去(但也得拜託大家幫我留言按讚分享等等,有人看才會有寫的動力啊)
一樣立下志願在這邊,可以連續寫十期後,再來推出訂閱服務。
好了,我繼續去把內文寫完了。光前言就寫了一千字... 內文不能再超過一千字啊。
果然又超過2500字...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Re: [閒聊] 店面最後一根稻草--外送平台-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PTT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外送平台商家費用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請問大大,現在加入熊貓抽成跟費用怎麼收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問卦] 店家接外送真有比較划算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教學如何申請加入熊寶外送員及店家開發專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閒聊] 加入外送平台店家來聊聊- 看板toberich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foodpanda店家加入條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foodpanda店家加入條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Fw: [新聞] 外送平台抽太兇!基隆知名店家合作5個月- salary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情報] foodpanda 可不可新品外送買一送一 的評價
- 關於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閒聊] Uber eats合作店家真的能賺錢嗎? 的評價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餐飲業者是否要投入外送平台的考量?】by一個資深餐飲業者的思考與觀察
摘錄:
1.產能利用率還未達高點的可以考慮合作。
2.原地點不好,但產品好的商家可以找到新機會。
3.離峰時段也可利用外送平台提升產能利用率。
4.重體驗是的高檔餐飲較不受影響。
5.平價市場會做版圖變動與轉移。
另一個觀點🧐
【#美食外送服務將帶來什麼樣的餐飲變革?】by一個關注移動應用、跨界整合、電子商務、CRM的發展趨勢的資深電子商務及品牌管理顧問
將消費方式,由到餐廳就餐,轉變成外送外賣為主的模式,不僅,餐廳的使用坪效變高了,接單能力也突破了餐廳有限座位的限制,他有可能會搖身一變,變成餐飲的新巨星,甚至可以跨出台灣,在不同國家生根。
全文傳送門➡️ https://pse.is/K2CRZ
分享一下我對於外送平台的看法,僅個人觀察與觀點。
最近在我的生活圈與商圈開始出現了許多熊貓,目前我自己的觀察是熊貓的出現率比Uber eats多許多,或許是識別較明顯,在台中整個市佔率感覺是大幅的提升。
這在這兩個月裡特別有感。
有朋友也問我是否要加入使用?
我是這樣回他:如果你有空閒的產能利用率是可以合作,因為沒有單時人員也是空閒,雖然抽成高但先把產能開大人員比較不會有閒置,也能增加曝光效果。
另一個思維是當你的競爭對手用,用戶開始習慣這樣的消費模式,原本你的用戶會不會因為使用了平台,找不到你而轉移到競爭對手那,這也是要考量的。
如果是沒有生意問題,每天都爆滿,那當然沒有這些問題,毛利爽爽賺就好不用靠別的平台來拉抬,這些是評估點。
另外我想聊聊的是觀察的未來生態轉變。
餐飲O2O其實算是許多網路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從早期的團購卷,到現在有聯盟行銷與外送平台的切入,大家都想搶食。
過去的O2O大部分都是利用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使用平台,吸引流量,但對於業者比較大的問題都是這些利用大量促銷吸引來的客人對於店家沒有忠誠度,素質也未必好,因為都是要便宜的客人,久了之好當大家都嘗過苦頭後,這樣的模式就萎縮了。
外送平台比較不是這樣的O2O模式,是改變消費習性,針對不想外出的人提供新的服務可能性,對於店家來說可以擴大商圈服務範圍,雖然抽成高,但對於難以提升的業績算是帶來新機會與新可能性,大部分店家卡著的都是抽成高的問題,如我上面所提,與其放著閒置產能不如加以利用,找新活路,這也是許多店家加入的原因。
這個O2O型態我覺得開始在改變餐飲生態,意味著什麼?
1.商圈與地點:
當這塊餅被做大,未必要開在最好的商圈與位置,即便在地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只要把產品做的更好,是有機會利用這項服務來做新的應用的。
在有人口但地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利用外送平台的合作就會成為一種戰略應用。
2.商圈轉移:
如果1.的可能性產生,是否會影響到店面租金與二級商圈的出租與使用率?這是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轉變。
3.原有版圖轉移?
本來地點但產品力強的業者是否有可能絕地逢生,影響餐飲業者的版圖轉移?
4.外送市場比的就是外送餐點放置過後的品質問題,相較於現在的店面一家一家都在比裝潢,比舒適來說,許多原本硬體設備沒有優勢的店家也能找到機會點。
但這不意味著原本的店面就不需要氛圍,餐飲還是重實體體驗與服務的場域,有時到餐廳吃飯不會只是吃東西,可能還會聊天,會需要場域的硬體,這一塊不會消失。
總結幾個部分:
1.產能利用率還未達高點的可以考慮合作。
2.原地點不好,但產品好的商家可以找到新機會。
3.離峰時段也可利用外送平台提升產能利用率。
4.重體驗是的高檔餐飲較不受影響。
5.平價市場會做版圖變動與轉移。
以上是一些觀察與想法。
另,高抽成的應變:
我個人覺得還是需要反應在售價上,外送平台的售價必須要比較高,因為消費者本身享受了不用出門與車程與時間成本,這部分不應該是轉嫁到店家身上。
如果售價毛利-外送平台抽成=請一個外送人員的人事成本那就可以做。
外送平台是產生營收才有費用的產生,可以算做變動成本,請一個員工沒有單還是要工資,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下利用外送平台還是相對划算。
另二,餐飲平台大神補充分享
Uber eats與熊貓的經營策略是不同的
Uber eats的策略是區域效益最佳化,讓每一個外送員的效益達到最高。
熊貓的策略是市佔率與量,找大量的店家上平台來提升平台的使用率。
以這樣的策略分別觀察,Uber eats比較針對區域名店做招募,所以通常找的客單相對都會比較高一點的店家。
熊貓就是以量為主,所以也可以觀察到有許多的小店家加入平台。
雙方的策略是不太同的。
#危險提醒
因為外送平台的崛起,是否表示可以找完全爛點,單純利用外送平台來做?
這樣的風險性是很高的,就像把所有命脈都放在外送平台上,這樣平台政策只要有所改變就會造成營業風險,並不一定是好的方式。
最好還是把平台當成輔助角色,不能以平台為主,最後平台養套「殺」時會完全沒有生存能力。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一下我對於外送平台的看法,僅個人觀察與觀點。
最近在我的生活圈與商圈開始出現了許多熊貓,目前我自己的觀察是熊貓的出現率比Uber eats多許多,或許是識別較明顯,在台中整個市佔率感覺是大幅的提升。
這在這兩個月裡特別有感。
有朋友也問我是否要加入使用?
我是這樣回他:如果你有空閒的產能利用率是可以合作,因為沒有單時人員也是空閒,雖然抽成高但先把產能開大人員比較不會有閒置,也能增加曝光效果。
另一個思維是當你的競爭對手用,用戶開始習慣這樣的消費模式,原本你的用戶會不會因為使用了平台,找不到你而轉移到競爭對手那,這也是要考量的。
如果是沒有生意問題,每天都爆滿,那當然沒有這些問題,毛利爽爽賺就好不用靠別的平台來拉抬,這些是評估點。
另外我想聊聊的是觀察的未來生態轉變。
餐飲O2O其實算是許多網路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從早期的團購卷,到現在有聯盟行銷與外送平台的切入,大家都想搶食。
過去的O2O大部分都是利用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使用平台,吸引流量,但對於業者比較大的問題都是這些利用大量促銷吸引來的客人對於店家沒有忠誠度,素質也未必好,因為都是要便宜的客人,久了之好當大家都嘗過苦頭後,這樣的模式就萎縮了。
外送平台比較不是這樣的O2O模式,是改變消費習性,針對不想外出的人提供新的服務可能性,對於店家來說可以擴大商圈服務範圍,雖然抽成高,但對於難以提升的業績算是帶來新機會與新可能性,大部分店家卡著的都是抽成高的問題,如我上面所提,與其放著閒置產能不如加以利用,找新活路,這也是許多店家加入的原因。
這個O2O型態我覺得開始在改變餐飲生態,意味著什麼?
1.商圈與地點:
當這塊餅被做大,未必要開在最好的商圈與位置,即便在地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只要把產品做的更好,是有機會利用這項服務來做新的應用的。
在有人口但地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利用外送平台的合作就會成為一種戰略應用。
2.商圈轉移:
如果1.的可能性產生,是否會影響到店面租金與二級商圈的出租與使用率?這是可能帶來的影響與轉變。
3.原有版圖轉移?
本來地點但產品力強的業者是否有可能絕地逢生,影響餐飲業者的版圖轉移?
4.外送市場比的就是外送餐點放置過後的品質問題,相較於現在的店面一家一家都在比裝潢,比舒適來說,許多原本硬體設備沒有優勢的店家也能找到機會點。
但這不意味著原本的店面就不需要氛圍,餐飲還是重實體體驗與服務的場域,有時到餐廳吃飯不會只是吃東西,可能還會聊天,會需要場域的硬體,這一塊不會消失。
總結幾個部分:
1.產能利用率還未達高點的可以考慮合作。
2.原地點不好,但產品好的商家可以找到新機會。
3.離峰時段也可利用外送平台提升產能利用率。
4.重體驗是的高檔餐飲較不受影響。
5.平價市場會做版圖變動與轉移。
以上是一些觀察與想法。
另,高抽成的應變:
我個人覺得還是需要反應在售價上,外送平台的售價必須要比較高,因為消費者本身享受了不用出門與車程與時間成本,這部分不應該是轉嫁到店家身上。
如果售價毛利-外送平台抽成=請一個外送人員的人事成本那就可以做。
外送平台是產生營收才有費用的產生,可以算做變動成本,請一個員工沒有單還是要工資,所以在這樣的基礎下利用外送平台還是相對划算。
另二,餐飲平台大神補充分享
Uber eats與熊貓的經營策略是不同的
Uber eats的策略是區域效益最佳化,讓每一個外送員的效益達到最高。
熊貓的策略是市佔率與量,找大量的店家上平台來提升平台的使用率。
以這樣的策略分別觀察,Uber eats比較針對區域名店做招募,所以通常找的客單相對都會比較高一點的店家。
熊貓就是以量為主,所以也可以觀察到有許多的小店家加入平台。
雙方的策略是不太同的。
#危險提醒
因為外送平台的崛起,是否表示可以找完全爛點,單純利用外送平台來做?
這樣的風險性是很高的,就像把所有命脈都放在外送平台上,這樣平台政策只要有所改變就會造成營業風險,並不一定是好的方式。
最好還是把平台當成輔助角色,不能以平台為主,最後平台養套「殺」時會完全沒有生存能力。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外送平台商家費用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個人倒覺得店家提高單價或東西變少是正常的,畢竟正常餐飲業的利潤,很多是連30%淨利都沒有的(尤其現在店面租金都很高),抽一抽直接虧損的一堆。以前夠X吉那些東西就搞倒過 ... ... <看更多>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請問大大,現在加入熊貓抽成跟費用怎麼收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大大,現在加入熊貓抽成跟費用怎麼收呢? 今天問業務熊貓現在抽成分3種。 1-抽成32%限店內價,不用參加活動,但不能有加入其它平台2-抽成35%,可以非店內價跟店內 ... ... <看更多>
店家加入熊貓費用 在 Re: [閒聊] 店面最後一根稻草--外送平台- 看板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 除了你講的,內用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客群
: 外帶在外送平台之前本來就有專做外送的餐廳
: 只是現在外送平台讓門檻透明化
: 以我家為例,樓下50坪店面月租約7萬
: 遠一點的偏僻田地可能1萬就有更大的鐵皮屋可以租
: 但外送基本上就是被平台抽20%起步
: 算上搶曝光率的廣告可能上看35%
: 我的看法跟你有些不同
: 我覺得電商會慢慢萎縮 頂多持平
: 這段期間免運的蜜月期,讓大家覺得好像只貴一點
: 但等免運結束(平台補貼結束)
: 就會變成外食的其中一種選擇
: 當然也如前面所說,還是有例如育嬰時期的家庭會很喜歡外送。
: 所以他還可以保有一部分的大餅
: 等到店家精算發現 ,跟外送平台合作沒利潤之後
: 就會開始漲價或乾脆退出合作
: 像是牛肉麵店
: 老闆跟老闆娘原本一天可以做300碗麵
: 原本每天做200碗內用+外帶 可以賺 2萬營業額中的30% 也就是6000元
: 然後現在可以每天多做100碗平台的聲音
: 乍看之下,多出了100碗的收入
: 但實際上用餐時期擠佔出餐效率
: 再加上平台抽的很兇
: 對用料越實在的店越吃虧
: 如果一碗麵100 成本就50 你願意分給外送平台30嗎?
: 相當來說,成本越低、越容易料理的食物就越適合外送平台
: 等你發現上面只剩一堆難吃印或貴出20%-30%的食物 自然就會棄用
: 反而電商與網購持續在衝擊高端店面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G8142.
有跑過一段時間
來回覆一下心得
基本上你牛肉麵的舉例那邊不太對
根據我的觀察
對於有加入外送平台的店家
內用是本來就有既定客群不影響
但多了外送平台卻可能讓它一天多外帶賣20幾碗麵(舉例)
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意增加
至於什麼擠佔出餐效率
我只能說這就是外送司機才會懂了
店家會讓內用的客人多等3分鐘
外帶的司機也多等3分鐘
出餐效率就是這麼來的,根本就不影響
更不要說其實可能平常尖峰時段店家根本就不是MAX出餐狀態...
那就更沒有所謂的擠兌出餐問題
至於成本設定,這對店家也沒影響
若你有常去的店家加入外送平台的話
你就會發現假設一碗麵店裡賣100元
店家在外送平台會設定一碗麵120元
這種抽成是消費者買單
對店家來說還是賺錢,所以他們很樂意加入這平台
不信你現在打開ubereat
去看看麥當勞是不是賣的跟店裡價錢不一樣
至於什麼成本越低,越容易料理的食物就會適合外送平台,更是大誤....
你知道瓦城和鼎泰豐都能在ubereat上訂到了嗎?
只能說
雖然免運戰終究會結束的
但請不要小看懶人商機
這就跟宅男消費力一樣
你看不起他,但其實這種族群消費力比你還強....尤其是住豪宅的會跟你花時間自己去店
家排隊買飯嘛....?多的是豪宅訂外送的...
以上。一點心得分享.....
天下雜誌寫過的文章大家也可以看看
萬華起家的「幽靈廚房」 靠外送狂賣1.5萬個牛排龍蝦便當的秘密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6507
對了
十月Ubereat全台免運持續中
免運序號輸入:嚐鮮免運
享滿120免運費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249.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69945583.A.6A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