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正心的方法〉
一直以來,畢生之鍾愛除了歷史,便是歷代名人之家書及庭訓,在中國最有名的莫過於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以及曾國藩的家書,除此以外,陸陸續續也收錄閱讀了各家不同的家訓,發覺各有所長,如北宋梁燾的《家庭談訓》、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讀明代大思想家呂坤的《孝睦房訓辭》,也似有所得,尤其是他對子孫傳家和安家的訓示,甚至於敗家以及亡家的主要原因,在這本書中皆有揭露詳述;司馬光因要為後代子孫闡明家風,也留有〈訓儉示康〉一文,文中是用來提醒他的兒子司馬康,要他傳承世代的子子孫孫,了解古輩是如何儉約起家,訓誡、警示後代子孫不應有奢華敗家之習氣。司馬光畢生之功績成於《資治通鑑》之編纂,其文章對於後代人有啟迪之效,原因是讀其文章知其文簡樸質美,再加上司馬光精通於六經,所以對於儒家思想完全可以掌其精密之義理處,在當時頗有引導善良世風之能力。
二十幾歲時喜讀明、清兩代之史,再加以薰受儒、釋、道三家,借賢觀形、潛移默習之故,特別留心於有清一代,亦有修學三家之漢人,後因有旗人包君與我熟識,知悉我好覽格言、庭訓之類書,某日贈我其先祖遺留家中之《聰訓齋語》線裝書一冊,初翻閱再三,不勝雀喜,因為此書之作者張英乃康熙期間著名之大學士,也是禮部尚書,極為康熙之賞識,一段時間皆當值於南書房,所有皇帝一切御告皆出於其手,宛如文膽一般。張英,我咨嗟欣賞此人之品格與文章,從他自身所寫的書齋條幅之款——「讀不盡架上古書,卻要時時努力;做不盡世間好事,必須刻刻存心」可知,此名句也成為我讀書、做學問重要之座右銘。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原來張英膝下也出了一名橫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三朝重臣,他的兒子便是漢人很難得往生後還可以受到特殊禮遇、配享太廟的張廷玉,雍正時更是屢受重視,位至三公。
我從張英所著的《聰訓齋語》中便可以明白地了解為何張廷玉日後會有如此大的成就,此書可說集一切會要於一書,特別是對於子女所訓示之言教更是字字珠璣,無不出於肺腑,也因如此,觀張廷玉一生中之德行進退有節,操守謙和,應是其來有自,而父子之間的功業相承,有如父析子荷般傳為美談。張廷玉侍父至孝,一聞其父張英過世之消息時,他自述說簡直是如同五內迸裂一般,不能自已,幾乎致死……可見一斑。
《聰訓齋語》這本書我從中蒙利多矣,尤其其中有一則他如何降伏其心,使其心安的技巧。這對於當時正在習禪的我,讀來有種心戚戚焉之感。我認為張英調心的這段話,對於目下生活於顛跑棲遑、勞碌憂煩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帖清涼劑。張英自己說他是如何在充滿一切權利、名望、爭鬥,以及形形色色目眩耳聵,到處有著誘惑的大環境中,仍可以跳躍超脫,隨時返聞自照。他說要讓自己的心在忙碌中也必須有透歇之時,方不至讓自心如同即將繃裂之琴弦一般,需要不疾不徐、急緩之間轉化調息,這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在於誠心正意,他說即便受到了讚美,也不要沾沾自喜;一時令人誤解,招致毀謗、中傷,也無需懷憂喪志;就算大多數人群起攻伐,遭到霸凌,此時不是讓自我憂戚,志向更不可一時間瓦解,只要自反無縮,又何有所懼?守住好自身的心靈城堡,清靜悠遊使胸襟朗闊,等同虛空,了無邊際,自在無惑,心始終如無縫之編竹一般,守護好一片皎潔無瑕之正心,久久他人自然可以理解之,一切的污風腥雨自會消除,恰如蓮花一般不受污染,其質潔而不變。對於俗世間一切的情感、名聞安養等財物外惑,也始終保持著順其自然,勿妄勿求,但求放心與安心即可……。
這是一本現代人值得參考的近代舊書,希望個人的醯雞之見可以使有緣之人得覽此書,何其幸之。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各分享 #旺報 報導,以及當天我的完整演說內容 (字幕版) 2017年08月26日 王炳忠:綠灌台獨塑化劑 把鄭成功打成外來政權 中華民族團結協會主辦「鄭成功收復台灣355週年論壇」,26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廳舉行,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應邀致詞時表示,陳水扁時期即便去蔣、去孫、去中華民國,...
康熙後代 在 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聊聊文化的瑰寶,聽聽故事吧 #故宫六百年
.
🎏皇宮的存在,要從多側面觀、多角度看。譬如:從建築感受壯麗輝煌,從文化感受豐富多彩,從哲學感受天人合一,從歷史感受興盛衰亡,從服飾感受美輪美奐,從文物感受到真善美,從人物感受立德立業,從宮室學到佈置裝潢,從園林學到天然情趣,從教育感受成才培養,從警衛感到安全重要,從禮制感受日常學養。
.
講到故宮,我們總有種混亂感,台北似乎有一個、北京一個,但事實上南京、瀋陽也都有著自己的故宮,而這本 #故宫六百年 說的卻只是北京故宮,紫禁城。那為什麼書名是故宮六百年,不是紫禁城六百年呢?
.
我覺得是因為,故宮故宮,過去的皇宮。
.
紫禁城這個名字不足以支持明清到現在六百年的歷史與故事,兩大王朝中間發生了太多的波折,紫禁城也不是明朝一直以來的皇宮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究竟該定都何處?明成祖永樂帝朱棣為何落腳北京?李自成推翻明朝幹嘛又一把火燒了宮殿?
.
人家吳三桂至少還是因為陳圓圓,才衝冠一怒開了山海關。
.
而清朝繼續選擇明朝的宮殿繼續作為皇宮,也是個有趣的選擇。一般在王朝更替之際,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把自己的宮殿,修得比前朝的規模更宏偉;另一件是往往要焚毀前朝的宮殿,按照古代的政治思想,這可是關乎新王朝氣數的重大問題。清皇室作為遊牧民族政權,選擇繼續使用北京的明皇宮,是歷史的例外。
.
想想清代的皇宮最終得到保全,也算是歷史以例外來回報吧!
.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做為歷史見證者,北京故宮有過輝煌、有過凱歌,也有過滄桑、有過低谷。但最重要的是它留存了下來,可以說真正的北京故宮,並不是十幾年中完工的就停止成長,這是一項持續了六百年的工程。
.
留給後代下一個六百年。
.
🎏🎏完整內容請看個人頁面的方格子網站
https://taplink.cc/s1101601
📢明代故宮,該坐落在哪?
📢過八關,從五千人脫穎而出的選美皇后
📢清代故宮,一震塞外揚起的旋風
📢真正穩定清朝統一局面的康熙帝
.
#翔武紀 #閱讀 #書 #新書 #閱讀日常 #讀書 #閱讀心得 #reading #bookshop #instabook #book #bookstagram #bookworm #網美 #網美集散地 #攝影 #likeforlike #lfl #like4likes #writing #文字 #方格子 #時報文化 #思潮線 #歷史 #文化 #北京
康熙後代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immy Chen
每逢清明時節,許多台灣人都會製作「草仔粿」作為掃墓祭祖時的供品,這些都是平埔族人的習俗。
阮阿嬤世居雲林西螺鎮番社,雲林的住民種族非常複雜,除了號稱來自於泉州的福佬人、漳州的福佬人、漳州詔安的客家人、漳州及潮州的福佬及客家人,還有來自於福建晉江的中東阿拉伯人後裔,更重要的是鄭氏殖民以前,原來居住在雲林當地的原住民族部落就有西螺、二崙、莿桐、林內的西螺社,如今稱斗六市的古稱斗六門與古坑的斗六社 (清殖時期改稱柴里社),連結南投埔里的水沙連社,虎尾、土庫、褒忠的虎尾壠社、斗南、大埤、虎尾的他里務社,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的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茅干社等。
其間居住包含在淺山地區,被列為貓而干部落遺址群,包含雲林、彰化一帶的大武郡、貓兒干、西螺、東螺(如今被列為彰化縣)、他里霧、猴悶、斗六、二林、南社、阿突、眉裡、馬芝遴等龐大的原住民村落,這塊區域的族群被統稱為虎尾壠人。西螺與東螺原屬同一區域,被歸為貓霧拺平埔族,其餘雲嘉南區村落則屬洪安雅平埔族。
那些自稱來自福建的漢人後裔,主要以鍾姓、李姓、張廖三姓家族為主。居住在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三處。尤其張廖家族,據說源自於清康熙年間 (西元1701年) ,由福建漳州詔安客家人廖朝孔帶領一家五兄弟渡海來台,落腳二崙開墾。歷經百年發展,這支廖姓宗族在雲林當地開枝散葉,百年後散居崙背、二崙、西螺當地25個庄,總計高達一千多戶,成為當地強勢家族。
阿嬤家族居住的西螺番社居民幾乎全都姓廖,也稱自己是來自於福建韶安的客家人,與祖先來自於廣東饒平客家人的阿公一樣,都早已不會說客家話。
由於阿嬤說我們的祖先是來自於廣東、福建的客家人,從小我也就認為自己有客家血統。但我最感好奇的是,古代盛極一時的中部大番社,怎麼會沒有半個人認為自己有原住民血統,是當地原住民的後裔。
直到前些年阿爸過世,我返鄉尋根,請求屘叔讓我打開公媽爐給我查看歷代祖先的牌位,終於從不被西螺當地耆老承認有來自於廣東的父系先祖,及兩位連名字都沒有只寫著番婆二字的母系先祖的家世,確認了自己是徹徹底底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後裔,也被稱為虎尾壠人。
從小因為阿爸經營當地最大的電器行,每天營業到深夜,阿嬤擔心影響我的教育,要我過去給她帶。從小就看著逢年過節阿嬤搓圓仔、炊粿、拜地基主。原本以為小時候看到的這許許多多的習俗,就是客家人的傳統。直到長大後閱歷逐漸累積,加上網路時代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慢慢才知道,原來阿嬤以為的家世、籍貫,其實跟阿公那邊一樣,都是被殖民政府漢化賜姓的結果;她一輩子以為是客家習俗的傳統,其實都是平埔族祖先遺留下來的習俗。
而過去很多人以為祖先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福建、廣東的所謂客家人、漢人,非但大多不是真的,即使極少數真的,那些人也只不過是台灣先民在七千年前大屯山火山爆發後,北逃遷徙出走後繁衍出來的後代,只是在北方大陸生活困難,不得不再回到當年祖先的故鄉台灣。整個被漢化、客化的中國南方百越民族,身上同樣流著台灣先祖的血液。
康熙後代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為各分享 #旺報 報導,以及當天我的完整演說內容 (字幕版)
2017年08月26日
王炳忠:綠灌台獨塑化劑 把鄭成功打成外來政權
中華民族團結協會主辦「鄭成功收復台灣355週年論壇」,26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廳舉行,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應邀致詞時表示,陳水扁時期即便去蔣、去孫、去中華民國,但對鄭成功還不敢太刻意切割,但蔡英文現在則要把鄭成功打成「外來政權」。
王炳忠還說,沒有所謂的「天然獨」,都是「人工獨」,他把台獨思想形容成塑化劑,一代人從小被餵一點、吃一點,長大後受身體機能受危害,「能說是他天生下來如此嗎」?
王炳忠致詞稱,現在許多人進行「去鄭成功化」,但如果沒有鄭成功作為開台聖王,在台灣興儒學、開辦孔廟,建立中華民族典章制度,就沒有今天這些中華民族後代,在台灣能自稱台灣人的說話機會。
王炳忠說,自己的祖先是300多年前跟著鄭成功的部隊到台南的佳里鎮(今佳里區),該地古名是平埔族語「蕭壠」,「我們只比較早到台灣」,又怎麼能跟1949年以後來台灣的人說,「你們是外省人、我們是台灣人」,只是自己的祖先當年跟鄭成功的部隊到台南囤墾,像是第一代的眷村。
他說,陳水扁即便當年去蔣、去孫、去中華民國,還不敢對鄭成功太刻意切割,但蔡英文要把鄭成功打成外來政權。他回憶2001年自己國一時,在電視上看李登輝說台灣人悲情,「400年來都受外來政權統治」,一一細數,第一個就是鄭成功,「我嚇一跳,連我自己祖先都變外來政權了!」
王炳忠表示,外界稱「天然獨」一代,以為是17、18歲剛高中畢業的學子,但從他自己在李登輝執政末期唸「認識台灣」教科書,書中傳遞「400年外來政權論」,自己今年要滿30歲,「人工獨」一代已影響深遠。
他更批評民進黨與綠營作為「標準不一」,世大運開幕,軍公教去現場維權,被說「讓台灣丟臉」;當時聽奧獨派也去現場抗議,「民主自由的標準,怎能因為顏色不同?」;當蔡英文用總統之尊說要嚴懲,是不是總統干預司法?就像過去戒嚴時針對個案司法調查? 他再舉例,太陽花剛落幕時,包圍中正一的主事者被判無罪,是否也是標準不一?
但他也提到,希望大家不要覺得自己人少就懷憂喪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895年清朝割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只有幾年光景,中國的命運就有所改變;中共在上海建黨,到1949年建政,又只有幾年時間?1986年創黨的民進黨,14年後成為執政者,要讓歷史為一切做見證。
「鄭成功收復台灣355週年論壇」由中華民族團結協會主辦,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合辦,協辦單位為中國台灣致公黨、中華黃埔三軍退將總會,論壇共有「鄭成功收復台灣355週年」、「清康熙平台」、「台灣抗日史」、「台灣光復以迄國民黨對台貢獻」四場次。
旺報記者/潘維庭報導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fETku8_ijc/hqdefault.jpg)
康熙後代 在 [LIVE] 康熙幕後工作人員的辛酸血淚大告白Ⅱ - 看板ComeHere 的推薦與評價
2015.11.17(二) 康熙幕後工作人員的辛酸血淚大告白Ⅱ
一個節目,除了有優秀的主持人,表現得宜的藝人來賓外,最重要的莫過於隱
藏在螢光幕背後的製作團隊,從製作人、導播、副控、攝影師、梳化、服裝造
型、音效、剪接、後製、通告、企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職務,而康熙來
了開播至今歷經許多人員參與其中,究竟身為康熙的工作人員需具備怎樣的特
質?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呢?在螢光幕後又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是你
不能錯過的呢?跟著我們一起來挖掘康熙十二年的幕後秘密吧!
◎本集來賓
藝人:小鐘、謝依霖、陳德烈
工作人員:Angel、穎唯、小曹、筋肉媽媽、小黑、家偉、佳慧、
倩倩、恩恩、小瑜、劭中、亭璇、歐娜、小花
◎精采預告
https://youtu.be/alyDJcQNPK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meHere/M.1447765759.A.AF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