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北車站落成啟用】 #鐵路地下化
1989年9月1日,新一代的臺北車站終於正式啟用,此為自日治時期以來的第四代車站,也是十四項建設中「臺北鐵路地下化」與「臺北捷運」的中心。
新臺北車站由知名建築師沈祖海、陳其寬、郭茂林共同完成設計,主體仿閩南式傳統建築,屋頂採用單檐廡殿頂,中央設有天井。它的落成不僅代表將繼續肩負交通樞紐的重任,同時也揭開了西區更新翻轉的序幕。
#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小編感覺是座超級大迷宮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89/8/31
攝影:本報記者
圖說:寬敞、壯觀的新台北車站,配合落成啟用,這座外觀融合了中國古典與現代感的宏偉建築物,每天可以提供廿萬人次旅客進出,不但是銜接捷運系統、鐵路與公車的綜合運輸中心,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歷史新聞
【1989-09-01/民生報/01版/焦點新聞】
大台北區 交通運輸樞紐 大功告成
新站今天啟用 地鐵明天通車
「市區盲腸」割掉了‧西門將見「第二春」
【本報訊/記者胡明揚】在社會大眾的期盼下,施工六年耗資新台幣一七七億元的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在今天完工通車,從明天清晨六時起,台鐵列車在萬華─華山間完全轉入地下,沿線十三處設有平交道的「交通盲腸」割除後,不但交通順暢,西門鬧區的「第二春」也指日可待。
此外,寬敞、壯觀的新台北車站,今天也配合落成啟用,這座外觀融合了中國古典與現代感的宏偉建築物,未來每天可以提供廿萬人次旅客進出,不但是銜接捷運系統、鐵路與公車的綜合運輸中心,也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台北新站樓高六層,地下四層,車站面積為一萬七千平方公尺,一樓售票大廳面積四千六百坪,地上二樓為商店街、三至六樓為台鐵員工辦公室。地下一樓為候車大廳與穿堂走道,地下二樓為台鐵月台軌道,地下三、四層預留為未來捷運系統紅線(淡水─新店)月台車站。此外,站內並設有汽機車停車場。
由於站區空間廣闊,設施繁多,民眾初次進入可能搞不清楚方向,鐵路局建議民眾提早出門,最簡單的辨識方式,是進站乘車者遵循藍色指標指示,下車離站者按黃色指標行進。
【1989-09-01/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邁向新紀元 新站開啟新台北
立體空間 遠景無限
【記者沈蓉華╱台北報導】交通部長張建邦昨天指出,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工程及台北新站完工啟用,將開啟台北市區發展的新紀元。
曾任台北市議會議長的張建邦,在台北新站啟用前夕,對台北市區發展遠景充滿信心。
張建邦表示,鐵路地下化及台北新站啟用,是改善台北市交通系統的開始而非結束,鐵路地下化東延及西延工程將次第展開,北市興建捷運系統、市區快速道路網,開發台北車站地區及中華路地下街等重大建設,將使台北都市發展由平面走向立體。
他指出,近年來台北市東區快速發展,西區逐漸沒落,但台北新站完成後,中華路地下街及捷運系統藍線聯合開發計畫,當可帶動鄰近商業活動,開創西區發展的新契機。
他說,台北東區交通擁擠環境髒亂,已嚴重降低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台北市政府決定配合捷運藍線場站興建,在東區也建設地下街,東西兩大地下街的開發,將形成兩個發展核心。
張建邦表示,交通部將全力協助台北市運輸系統在未來十年內脫胎換骨,及早渡過台北交通「黑暗時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
「廡殿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廡殿頂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廡殿頂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廡殿頂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廡殿頂 在 日式建築屋頂分類。常見的形式有切妻屋根、寄棟屋根(廡殿頂) 的評價
- 關於廡殿頂 在 农村建房金字塔造型的屋顶又叫庑殿顶,仿古青色琉璃瓦便宜 ... 的評價
- 關於廡殿頂 在 廟屋頂裝飾、廡殿頂、日式屋頂在PTT、社群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廡殿頂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做人不要「五脊六獸」】
你聽過「五脊六獸」嗎?
「脊」和「獸」是指中國傳統建築屋頂上各坡面的交匯線及裝飾。例如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就有五條屋脊,屋頂最高處的水平屋脊稱為正脊,正脊兩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稱為垂脊,因此又稱「五脊殿」。
「廡殿頂」的正脊兩端裝飾「鴟(粵音:雌)尾」,四條垂脊上各有一隻的「垂獸」。它們都有龍的特徵,合為「六獸」。上述「六獸」再加上檐角上的「仙人走獸」,合稱為「脊獸」。古人認為它能辟火災,鎮宅保平安。
然而,北方人卻常用俗語「五脊六獸」來形容人,大家一起猜猜「五脊六獸」暗藏什麼意思吧!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設計 #建築 #中式 #傳統 #文化 #屋頂 #屋脊 #五脊 #六獸 #脊獸 #投票 #roof #chinesetradition #culture #design #architecture # #vote
---------------------------------
除了鴟尾,垂脊上還會以蘊藏不同意義的「脊獸」作裝飾。例如我們早前提到的獬豸。快進入以下連結,重温這隻古神獸所代表的意思!
https://bit.ly/31nT7yi
廡殿頂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網友阿邦分享他和家人在花蓮太魯閣「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前留影的照片。左圖攝於1982年,阿邦的父親牽著5歲的他;右圖攝於2020年4月18日,阿邦的兒子被43歲的他牽著。
你也曾在這兒拍過「到此一遊」的照片嗎?
此座牌樓的正式名稱為「太魯閣牌樓」,坐落在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中橫公路」的入口,因上頭掛著題有「東西橫貫公路」六字之六塊匾額,而常被稱作「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太魯閣牌樓是花蓮縣秀林鄉的著名旅遊景點,地點在錦文橋南端橋頭與中橫公路交會之路口上,標高60公尺,其里程位置為台8線;牌樓旁的岩壁上刻有「魯閣長春」四字,牌樓附近設有展望台供遊客駐足觀賞此地景色。
太魯閣牌樓的主體採三間四柱三樓式,屋簷形式為單檐廡殿頂,上覆金黃色琉璃瓦,但因長年遭日曬雨淋,琉璃瓦的色澤已有變化。
柱體為朱紅色,柱與柱之間的廊道稱作「一間」,而此牌樓有四柱,故有左、中、右三間,每一間的屋簷皆設計成簷樓,合計三座,乃供排水之用。
在主樓的兩根大楣上彩繪著「雙龍搶珠」,大楣之間則立有六塊匾額,匾額呈黑色,字為金黃色,每一匾題有一字,自右而左依序為:「東」、「西」、「橫」、「貫」、「公」、「路」。
每一間的簷樓都飾有脊獸雕塑,主樓在正脊上兩端各有一隻脊獸,四條垂脊的簷角也各有一隻脊獸,而左右兩旁的邊樓因只有一條正脊與兩條垂脊,故脊獸設計成正脊一隻、垂脊兩隻,合計六隻脊獸。
太魯閣牌樓下方的柱腳全都是未加雕飾的白色夾柱石,此外,牌樓一側旁邊立有石獅一座,另一側則因靠近岩壁而無設置石獅。
在1960年5月9日中橫公路正式通車之後,來往的人都會看到這座中國古代宮殿造型的牌樓;這裡不僅是中橫公路通往太魯閣峽谷必經之處,且因錦文橋是蘇花公路唯一通過立霧溪的橋樑,使得緊鄰錦文橋的太魯閣牌樓也是行駛於蘇花公路時必經之處。
然而,為了改善太魯閣牌樓造成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兩方車潮堵塞之現象,交通部公路總局在1999年2月動工興建太魯閣大橋,將蘇花公路截彎取直,並於2002年7月落成啟用;此後,雖然蘇花公路不再經過太魯閣牌樓,但錦文橋與原有道路至今仍被保留著。
2005年3月29日,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太魯閣牌樓列為歷史建築,以紀念先人開闢中橫公路之血汗歷史。
2010年,為配合中橫公路開通50週年紀念活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地整修太魯閣牌樓,並於當年5月9日前完工。
直到現在,太魯閣牌樓仍是中橫公路的熱門地標,大部分前往太魯閣峽谷的遊客都會在此駐足留影。
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為由關閉,禁止遊人入內。1979年後北海公園重新對公眾開放。1996年,北海被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後備名錄。北海全園占地約70公頃,其中水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面積。太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純粹的人工園林,布局以水為主體,在太液池中布置島嶼,用橋和岸邊相連。太液池的池水原經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積水潭。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築風格受到一些江南園林的影響,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園林持重端莊的特點。園內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不僅瓊華島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東岸還有闡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龍王廟、先蠶壇等佛教、道教建築,因此是一座集宮室、宅第、寺廟、園林於一體的宏大帝王宮苑。瓊華島位於北海的中偏南部,太液池中,是整座園林的核心。金代稱瓊華島,元代曾一度改名為萬壽山。「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指的就是湖心的瓊華島。瓊化島上的白塔也成為北海形象的代表。著名兒童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的歌詞「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描繪的正是泛舟太液池的景致。島上建築均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大體可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瓊華島的西坡山腰有琳光殿、甘露殿、水精域、蟠青室等組成的建築群。其北側的閱古樓是座皇家藏書樓,平面呈半月形,共有兩層,上下共25間,左右合抱,內有螺旋樓梯。在樓內牆壁上鑲嵌了《三希堂法帖》刻石495方,囊括魏晉以來134位書法家的墨跡精華,其中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等三件墨寶都堪稱稀世奇珍,被乾隆帝譽為「三稀」。
山的北坡分為山麓和臨水兩部分。山麓建築有抱沖室、一壺天地、酣古堂、盤嵐精舍、得勝樓等。在山坡下,是臨水而建的漪瀾堂、道寧齋、碧照樓、遠帆閣等一組亭台樓榭,風格參照了鎮江的金山寺。其兩側有長300米的半圓形雙層長廊,東西分別連接倚晴樓和分水閣,與太液池北岸的五龍亭、西天梵境等建築隔水相望,交相輝映。在西北側的山坡上還有乾隆時建造的仙人承露盤,是雕刻在蟠龍石柱上的一尊以雙手承托露盤的仙人像,總高5.5米。山的東坡建築不多,有智珠殿、半月城和見春亭等。這一片林木成蔭,怪石嶙峋,崖洞深邃,景色幽靜。「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就是指此,至今林蔭內還保留著一塊乾隆帝題詩的「瓊島春蔭」幢形碑。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萬壽山上建造了白塔,故山又名白塔山。瓊華島的山坡的南麓以永安寺為主體,有山門、鐘鼓樓、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善因殿等。所有殿宇均為歇山頂,並覆蓋了黃、綠、藍等各色琉璃瓦,從山頂俯瞰下去,色彩斑斕、蔚為壯觀。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所指的白塔即為此。
在永安寺的後部、瓊華島的最頂端,矗立著高達35.9米的白塔。它是一座覆缽式塔,外形與妙應寺白塔頗為相似,但更為秀麗。永安寺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廣寒殿舊址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兩次因地震倒塌,後來都進行了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須彌座,座上置覆缽式塔身。覆缽的正面有壺門式眼光門,內刻「十相自在」圖案。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剎。剎座是一個小型須彌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輪組成的細長「十三天」剎身。十三天之上覆以兩層銅製華蓋,下層周邊懸14個銅鈴。塔的頂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寶珠組成的剎頂。
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禪林,建於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後改為今名。山門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門內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殿周圍有六十七間迴廊環抱。西天梵境的西側有一塊彩色琉璃磚影壁,稱作九龍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面闊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廡殿頂,底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在雲霧中翻騰的蛟龍,是由424塊預製的七彩琉璃磚拼砌而成的,色彩絢麗,古樸大方。
團城位於北海的南側,北海與中海之間,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小園林。它原是太液池中的小島,稱作圓坻(意為水中的小塊地)。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十九年(1179年),開始在島上營建宮殿。元代增建了儀天殿,明代重修後改名為承天殿,並將東南兩處水面填為平地,四周加築帶雉堞垛口的城牆,形成一座微型城池。清代又修建了玉瓮亭、古籟堂、敬躋堂、余情齋、鏡瀾亭等屋舍,構成中軸對稱的格局。團城占地4553平方米,城台高出地面約5米。東西兩側的城牆下各開一座門,上建門樓,內有台階可登城台。位於平台中央的承光殿是城內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元,初為半圓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後平面呈十字形。它的中間部分為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各出抱廈一間,南面有月台。殿頂為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筒瓦,色彩絢麗、裝飾豪華。
承光殿內佛龕中供奉一尊用整塊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坐佛,高1.5米,重約2.5噸,相傳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明寬和尚從緬甸募化而來獻給慈禧太后的。1900年八國聯軍曾劫掠北海的珍寶古玩,至今玉佛的左臂尚留有當時的刀痕。在殿前有一座玉瓮,名「瀆山大玉海」,高0.7米,重約3500公斤,系用整塊墨玉雕成,是中國現存形體最大的古代玉器。它的原材重達5噸,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將其雕為玉海,於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完成,運至大都,放於廣寒殿內。大玉海顏色青綠,上雕龍螭象徵蒙古汗,羊、鯉魚、犀牛、海螺、河蚌、蟾蜍、馬、兔等在波濤中參拜龍王。明代末年,廣寒殿被燒毀,瀆山大玉海流落民間。後被北京西華門外真武廟的道人發現,以為是一個普通石瓮,遂帶回作為鹹菜缸。清代乾隆帝訪得後以重金收購,置於團城建石亭保護,並且還親筆撰寫了兩首詩歌銘刻在玉瓮上。承光殿四周松柏蒼鬱,不少古樹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古代帝王曾封以「遮蔭侯」、「白袍將軍」等官爵。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景山前街,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園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公園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點。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屬建築不僅是一座供游賞的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停靈、祭祖、官學、躬耕、戲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占地23公頃,園內松柏蔥鬱,遊人如織,是北京皇城內獨具特色的所在。
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目前只開放三個皇帝陵墓供參觀,其他暫時不對外開放。其中,位於南麓的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祾恩殿,還有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完好的金絲楠木大殿,價值比黃金貴重的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可是『皇家專用』,外號''皇帝木'',這裡可見到直徑一公尺多、十幾公尺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簷金柱,高12.58公尺,底徑達到1.124公尺,為世間罕見佳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石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結構,共五間六柱十一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亭是一座四方形重簷歇山式建築。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漢白玉華表,表頂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禦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禦制文。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獅二對,坐立獬豸二對,立臥駱駝二對,立臥麟麟二對,立臥馬二對,持瓜盔甲將軍二對,朝衣冠文臣像二對,朝衣冠勳臣像二對,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
廡殿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名“北帝廟”。原建築于元代末年被焚燬,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稱為祖廟,據載是因為“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的緣故。明初重建祖廟時,規模“不過數楹”,此後隨著佛山城鎮經濟的日漸發展,祖廟不斷擴建,至清代初年,成為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並完好保存至今。 1962 年劃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祖廟建築群佔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築物組成。作為眾廟之首,在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機構之前,佛山祖廟曾長期用作處理地方事務的議事場所,異於一般神廟。它的建築乃至裝飾、陳設,全部由各行業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產。佛山歷史上著名的鑄造、制陶手工業,其產品在祖廟有典型的表現。建築的精巧瑰麗也反映著古代佛山的繁華。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貴歷史遺產。祖廟的建築裝修琳瑯滿目,豐富多采。如瓦脊上的石灣陶瓷、墻壁上的磚雕、灰塑、嵌瓷和殿堂裏的木雕、石刻以及錦香池中雄踞水面的龜蛇大石 雕等等,題材十分廣泛。所塑造的各種故事人物、鳥獸花卉等,大都構思新奇,刻劃細緻,生動傳神,耐人尋味。靈應牌坊是祖廟的重要建築物,建於明景泰二年( 1451 年),正值明景泰帝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之時,施工格外講究,壯麗異常。清代以前,牌坊曾是祖廟的第一道建築,坊前有廣場。進入祖廟時,先經牌坊,過錦香池橋(今無),登石級而後入三門。清以後增建了戲臺、廊廡,牌坊才失去了門樓的作用。牌坊建於兩座高0.8米、長4.9米、寬3.8米的白色花崗岩臺基上,為三樓三層式。明間寬5米,次間寬2.1米,通高11.4米。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施用鬥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其下用十二根柱子承托,左右各六根柱子,中間為木柱,外沿為石柱。由於是獨立的單體建築,除要承載牌坊的凈重外,尚須抵抗驟然而至的強風造成的撓曲力,故設計嚴格,結構精密,1976年曾受十二級陣風吹襲而安然無恙。萬福臺建於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距今已有 350多年的歷史。萬福臺是演戲觀賞用的,看臺兩旁設有包廂,是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目前保存得完好的古戲臺。建築為歇山頂,不用鬥拱,面寬三開間,通長12.73米,進深二開間,11.78米,分前後臺;中間用一裝飾大量貼金木雕的隔板分開,前後臺各佔一開間。隔板有四個門,分別供演員及工作人員出入。前臺演戲,後臺化粧。前臺三門敞開,演戲在明間,奏樂在次間。臺高2.07米。臺前有廣闊的石鋪空地容納觀眾。空地東西各有廊,為卷棚頂二層建築,當時供士紳富戶觀劇之用。
廡殿頂 在 农村建房金字塔造型的屋顶又叫庑殿顶,仿古青色琉璃瓦便宜 ... 的推薦與評價
农村建房金字塔造型的屋顶又叫 庑殿顶 ,仿古青色琉璃瓦便宜实用! ... <看更多>
廡殿頂 在 廟屋頂裝飾、廡殿頂、日式屋頂在PTT、社群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傳統建築屋頂. 廡殿頂又稱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後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檐廡殿顶莊重雄偉,是古建築屋顶. ... <看更多>
廡殿頂 在 日式建築屋頂分類。常見的形式有切妻屋根、寄棟屋根(廡殿頂) 的推薦與評價
日式建築屋頂分類。常見的形式有切妻屋根、寄棟屋根(廡殿頂)、入母屋根及方形屋根,屋頂有四面斜坡的寄棟屋根,是較為高等的形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