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第一代建築-粗獷與詩意
「我們需要這樣的書,特別是因為台灣地處現代文明的邊緣,受歐美國家的影響,並沒有自己的現代建築史,對前輩的作品缺乏一個足以保留記憶的管道。」在封面的引言便已說明此書的目的。
我常常看到討論日本的建築時,總是有很清楚的師徒關係樹狀圖,或是明顯的建築派系,然而臺灣的建築,卻因為被各國殖民、經逢戰爭,而缺乏文化的傳承,無論當時或現在,遺留下的總是那些殖民方的色彩,要一直到近一百年,本土意識才逐漸升起。
以往在學校的系統裡,學著總是歐美流派,好像希望後輩的我們能忘記一切,重新尋找臺灣建築的語言,然而戰後就已從事建築的前輩們,早已掙扎在東、西的技術與風格之中,希望能找出折衷而做了無限的嘗試,甚至要與當時執政者的個人品味拉扯,運氣好的話頂多外觀被修改,運氣不好的話,恐怕是連飯碗都要砸了。
我想,有關歷史的東西通常是很難引起他人的興趣,讀了之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這本書的有趣之處,便是在「重新發現」那些已經存在的故事吧?如果你從未想過誰建造了圓山大飯店,沒看過故宮原本的樣子,沒聽過在菁寮的小教堂,這樣身為臺灣人、認為臺灣No.1的你,不會覺得有點慚愧嗎?
同時也有50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的網紅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
「建築的語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牛 Ni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菜班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建筑与设计的语言| 郭惠敏Ker Hui Beam | TEDxTanjungEmas 的評價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建築語言&法則》:「空間」是讓建築有別於其他藝術的關鍵 ... 的評價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建築模式語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建築的語言 在 《建築語言&法則》書評/ 心得( 2019 年出版)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建築的語言 在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雖然這是一本書,但更像是一種語言
用建築的語言來探索真實的本質
很多很多的案例都是值得去探索的
下次可以去認識這麼棒的建築,聽聽它訴說的故事,淡水雲門劇場,羅東文化工場,津梅棧道等
建築的語言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摘:
在遊戲中體驗擺盪、旋轉、臂力和重力的對抗,可以孵育出觀察而後挑戰的性格;在遊戲中扮演不同角色、結盟組織和競賽,催化了兒童的成熟。
https://www.facebook.com/anniechen0506/posts/1140694309321930
#公園盟 X #特公盟 特別專欄 - 注目建築師系列
#注目建築師系列 - 仙田 満
就算不看棒球,你也聽過鈴木一朗;說到遊戲場,你一定要認識仙田 満。
打棒球需要專注而持續的練習,比賽時把苦練轉化成精準優雅的動作,讓球迷用一張球票的花費欣賞職人美學。那麼設計遊戲場呢?
仙田 満 (1941-)是日本建築大腕,瀏覽他的作品時就像球賽時看到安打一隻又一隻的敲出。他設計的原點是對遊戲者的關懷,用他獨有的筆觸,以建築的語言呈現,創作不懈,這些加在一起,展現了大和民族的職人精神。
說到設計遊戲場,仙田並不是直接從區位、坪數如何如何切入的。他首要關切的是遊戲者。在他1987年出版的「兒童遊戲環境設計」(中文版於1996年出版)裡,仙田花了1/3的篇幅描述兒童。有人認為,兒童的魔力在於可以在任何時間創造遊戲,將任何地點轉化成遊戲場,所以,遊具和遊戲場不是必要的。仙田認為這樣的大人忽略了兒童本來能夠利用自身周遭的開放空間如森林、小土堆及溪流,多已被改建成工廠、商業大樓和住宅了。正是因為兒童很會遊戲,大人們更要善用都市裡剩餘給兒童的空間,讓大人對兒童鋪天蓋地的限縮可以暫時擋在遊戲空間之外。
大人對兒童的的迫害除了佔去遊戲空間、又以為遊戲場不重要以外,大人還忽略了兒童的身心發展中,暴露在微小的危險中是必要的。我們都同意從三米高的地方跳下是致命的;在湍急的溪流戲水是危險的。但仙田指出,若成人對高低落差或水流只有禁止而無任何進一步的介紹,兒童反而是暴露在更大的危險中-兒童將不知道如何辨識危險。反而在遊戲中體驗擺盪、旋轉、臂力和重力的對抗,可以孵育出觀察而後挑戰的性格;在遊戲中扮演不同角色、結盟組織和競賽,催化了兒童的成熟。
從對兒童的理解,對遊戲的理解,仙田捕捉到一套獨有的遊戲場設計理念。在他的遊戲場作品中一定可以讀出的語彙是:循環。在他的遊戲場中,兒童的動線不會線性單調,而會是迴遊式的路徑,輔以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捷徑小路和主動線的穿插。遊戲場更不會缺少讓兒童聚集的大小平台,可以暫時退出遊戲的小出口和返回遊戲的小入口,最後一定有個象徵性的高處,體驗冒險後更上一層樓的開闊視野。
仙田的設計生涯是從兒童遊戲場出發的,但他的作品從遊戲場延伸到幼兒園、科學館、圖書館、青年自然教室。近年他的作品更廣見於劇院、博物館、體育場等。現今仙田的團隊已將設計核心昇華至對整體環境的關心。廣島有座市立棒球場正是出自仙田的手筆,一面保留了部分舊球場特色,承接在地球迷文化;一面也闢出新空間讓人潮帶來錢潮,彰顯球隊的新價值,從車站往返球場的行人走道和多樣式的坐席等等,無一不是帶著對使用者的體貼,這些設計理念,我敢說陳偉殷也略懂,畢竟他曾在此球場出戰廣島隊。
在整理仙田満作品的時候,不停的反問自己:到底是什麼能讓人不停的對專業追求、對完美專注?職人的精神如何能得?為何在台灣,景觀設計的人才還在跟建築土木爭話語權,為何我居住的城市-桃園,只有千篇一律的遊戲場和座向不太對勁的棒球場?這個注目建築師的專欄,到底想要改變什麼?
有一次金城 武曾透過電視對我說:「你的眼界,可以轉動世界。」那濃眉大眼的誠懇令人招架不住,不捨得告訴他:「古典力學分析或重力理論才能轉動地球。」一直到「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種種活動、台北市2016年參與式預算提案發表、台北市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等等,我才終於明白眼界如何改變世界。正是那些計畫、提案、公園運動裡,眼光流連過世界之美的市民,把目光又轉回自身,找到了改變的方向,結合社群之力來改造在地公園的樣貌。正是那些理解了職人之美的市民參與其中,給與欣賞的眼光,台北的公園終於克服了啟動時的摩擦力,往更友善更包容的方向前進。正是在欣賞公園之美的目光下,專注設計公園的職人得以誕生。
建築的語言 在 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一隅,以它高聳而不可侵犯的身軀,數千年來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國度;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座聖山,其實根本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 亞美尼亞走透透,看到的景點不少都是教堂或修道院,足以說明宗教在其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亞美尼亞的教會竟然可以不用管別人,有自己的教廷、自己的教宗,而且已經獨立運作了超過15個世紀之久?
📌 無論建築形式還是都市規劃方面來說,葉里溫都是個可看性十足的城市。從19世紀末一路到20世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都不惜在此砸下重本、大刀闊斧的建造這個城市,究竟他們為什麼會對葉里溫如此重視?難不成其實是別有居心嗎?
📌 鄂圖曼的種族滅絕行動,開啟了亞美尼亞人大量移民海外的歷史,也最終讓美國加州的洛杉磯成為亞美尼亞人的海外首都;就連湖人隊球員代言商品,都要小心「別讓亞美尼亞人不開心」?
原本只是短短一天半的旅程,沒想到卻講成了這麼長的節目!除了旅行,最後也會簡單探討去年(2020年)納卡戰爭的來龍去脈、海外移民歷史,以及今天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維持的微妙平衡。希望這集完(冗)整(長)的分享,能讓我們在納卡戰爭即將滿一年的此刻,用超越國界的完整視角來認識亞美尼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ow0JK7EJcY/hqdefault.jpg)
建築的語言 在 菜班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lease subscribe to 《菜班長》 Channel on YouTube if you like my videos
喜歡請按讚分享訂閱唷
《iPhone13》信義A13 - Apple 直營店 預購取貨 iPhone13 PRO開箱
Apple信義A13(英語:Apple Xinyi A13)是蘋果公司在臺灣臺北市信義區開設的一家Apple Store(蘋果直營店),於2019年6月15日正式開業,是繼Apple 臺北101之後在臺灣及臺北市的第二家Apple Store[註 1],亦是全球第506家、在臺第一家獨立街邊店、以及在臺第一家旗艦店規格的Apple Store[1]。店名源自其所在的信義計畫區A13號地塊,與其建築後方於2019年12月25日開幕的遠百信義A13屬同一地塊,位處信義商圈的核心區域。建築設計為地上、地下各一層,地下一樓與遠百信義A13相連通。
該店目前提供產品的體驗和購買、Today at Apple講座、Genius Bar天才吧等,155名店員有一半來自其他蘋果直營店,總計可說超過10種語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RGGcQHq2jc/hqdefault.jpg)
建築的語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愛人蒸他的睡眠」介紹
訪問作者:陳顥仁
內容簡介:
九○後新生代詩人陳顥仁
遊走於文學、建築與戲劇之間
以詩建構空間,叩問抒情的本質
九○後新生代詩人陳顥仁,遊走於文學、建築與戲劇之間,他嘗試用文字建構空間經緯,用詩意勾勒出空間溫度,透過詩作尋找新世界。
他從一個全視域的立體空間,重現日常生活,區分為四大輯與兩小輯,分別為:以輕盈的短句描繪日常基調的「房間詩派」、「熱牛奶」則是和緩的抒發情緒、(一張翻唱專輯)透過不同的詩節奏,營造出生活感、「窗景」收錄實驗性的長短句,書寫出對環境、人群的凝視、(桌上的黑盒子)是為五場戲劇詩作,是為房間裡的黑房間、「愛人骨頭」以短句應接傷痛情緒,完成詩人特有的抒情骨架。
《愛人蒸他的睡眠》是一本情詩集,不只致力於詩語言上的突破,更嘗試建立一種具有生活感、親和感的抒情姿態,並促成房間詩派的誕生,也反映出不同的時代關懷,藉由流浪和闖蕩來與世界對話。
名人推薦
★張寶云教授、林餘佐教授,詩人陳育虹、楊佳嫻、林達陽、馬翊航、曹馭博、陳延禎、楊智傑,作家言叔夏、翁禎翊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陳顥仁
一九九六年生於台中。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東華大學華文創作研究所。曾獲第三十七屆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二○二○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新詩正獎,奇萊文學獎、東海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等。
目前致力於文學與建築、戲劇等跨領域書寫,建築詩集創作計畫《二次竣工手冊》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並於十月於寶藏巖規劃《建築愛人》建築詩集展演。詩作曾入選二○一四、二○二○年台灣年度詩選,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IdL1jy6J-Q/hqdefault.jpg)
建築的語言 在 《建築語言&法則》:「空間」是讓建築有別於其他藝術的關鍵 ... 的推薦與評價
《建築語言&法則》:「空間」是讓建築有別於其他藝術的關鍵所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空間涵蓋了人類活動的舞台,我們的運動節奏,以及我們的經驗所持續的時間 ... ... <看更多>
建築的語言 在 建築模式語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且,誠如你所將見到的,此道會把尋求它的任何人帶向那形式上同樹木丶山巒以及我們的面龐一樣久遠的建築。 (營造之常道。趙冰譯。都市改革派出版社). ... <看更多>
建築的語言 在 建筑与设计的语言| 郭惠敏Ker Hui Beam | TEDxTanjungEmas 的推薦與評價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复古和创新之间的取与舍。文化的一种传承, 语言 的一种魅力。特色传统文化在酝酿,需要被呵护。 #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