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新政策詳看:https://bit.ly/3bWbDDW
闊別四個多月,Vessel終宣告重開。外觀像科幻電影裏的未來建築,打卡人潮不斷,Vessel卻被詬病,未把預防自殺納入設計考量,致輕生事件接二連三。紐約居民對此地標又愛又恨,愚人節當天,甚至出現Vessel被拆的整蠱新聞。
開發商於本年一月起,無限期關閉的Vessel,指將商討出最佳應對自殺的保護方案。方案出爐,包括要求兩人或以上同行、安保人員加倍,甚至與Lady Gaga名下非牟利機構合作。這些防預措施,能否治標也治本?
---
延伸閱讀:
紐約地標Vessel 英國鬼才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操刀 自殺事件頻生引安全疑慮
https://bit.ly/3uMJC8M
人象共融、日本老屋、拆解木藝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人類共存提案
https://bit.ly/2RED2Dw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vessel #建築 #設計 #科幻 #未來 #樓梯 #公共藝術 #公共空間 #紐約 #自殺 #預防自殺 #心理健康 #弱勢族群 #珍惜生命 #松果 #蜂巢 #ladygaga #bornthisway #bornthiswayfoundation #thomasheatherwick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以致用,學了之後要好好使用,先射箭再畫靶⠀ 但大學選的科系,真的可以用在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上嗎?⠀ 王俞驊雖然在大學選擇了英文系但一直沒有放下心中對於設計的憧憬⠀ 歡迎大家來聽聽懷抱著對建築的熱情的王俞驊帶著樂觀的態度⠀ 如何摸索出自己的建築之路⠀ ⠀ -東吳大學英文系⠀ -日本中央工學校建築設計科...
建築設計科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建築設計科 在 林右昌UCha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右昌公佈基隆市副市長,金門國家公園處長林永發出任
基隆市長當選人林右昌今(12/15)下午公布副市長人選,由金門國家公園處長林永發出任。林右昌表示,林永發副市長畢業於台北工專建築設計科、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系、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以及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營建管理組)博士班,並且歷任陽明山、雪霸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不但學有專精,而且長期在中央機關任職,公務與行政經驗豐富,是基隆是有史以來最專業、在中央資歷最完整的副市長。
林右昌表示,未來振興基隆有三條軸線,第一是未來基隆要與中央政府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第二是日前林右昌曾與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所討論到的「北北基桃首都生活圈規劃建設推動委員會」,第三則是他將建立港務公司與基隆市政府合體的平台。林右昌認為,以林永發的專業與資歷,無論在人脈上,或在專業的熟悉度上都能有利未來市政推動。
林右昌表示,自從上次他開出條件來廣發英雄帖後,就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向他推薦林永發。民國43年出生的林永發在學校畢業後的第一個公職就是在基隆,民國71年他擔任基隆市政府國宅局企劃工程課長,74年轉任基隆市政府工務局觀光課課長,之後並擔任過金門、陽明山、雪霸、太魯閣等四個國家公園處處長。因為人生當中的第一份就業、結婚、生子都在基隆,夫人也曾在基隆的國中任教,因此基隆算是林永發的第二故鄉,符合林右昌要求的副市長「具備中央部會歷練」、「有城市規畫發展專業」、「具備操守」、「有基隆淵源」的四個條件。
林右昌說,他第一次與林永發見面晤談就一見如故,兩人以對基隆的想法跟未來基隆的建設、施政重點做深談後更是感到理念契合!因此在經過一番考慮後,林永發終於決定出任基隆市新任副市長一職。林右昌強調,由於未來基隆市將會與中央部會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連結,因此他的市府團隊包括副市長及一級首長無論是在理念上與計畫上大家都應該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大家要把一天當兩天用,不是來當官而是來為基隆賣命!至於一級主管方面,林右昌表示將於下週公佈名單。
林永發說,自己學校一畢業就分發到基隆服務,因此對基隆有很深的情感,尤其是從選舉期間他就注意到林右昌的相關政見與理念,讓他覺得值得可以再回到基隆這個好地方打拼、賣命。他說未來他將努力的配合市長的領導,盡快讓基隆市民感覺到城市的改變、讓市政能夠再出發,讓基隆這樣有山、有港、有海的好地方可以永續經營、又創昌榮,甚至在北台灣這樣的大區塊中凸顯基隆優點。
建築設計科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以致用,學了之後要好好使用,先射箭再畫靶⠀
但大學選的科系,真的可以用在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上嗎?⠀
王俞驊雖然在大學選擇了英文系但一直沒有放下心中對於設計的憧憬⠀
歡迎大家來聽聽懷抱著對建築的熱情的王俞驊帶著樂觀的態度⠀
如何摸索出自己的建築之路⠀
⠀
-東吳大學英文系⠀
-日本中央工學校建築設計科⠀
-東京建築設計事務所⠀
#王俞驊 ⠀
#建築專門學校⠀
#離島人⠀
#podcast⠀
#播客⠀
#經驗分享⠀
#中央工學校⠀
#轉職建築⠀
#Switch⠀
#Architecturedesign⠀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建築設計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