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提到萬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疫情與萬華汙名化〕
從萬華區的茶室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後,5/24三立新聞台某節目在節目標題中使用「萬華病毒」引發爭議,遭民眾向NCC檢舉有污名化萬華之嫌。
▌什麼是汙名與汙名化?
汙名一詞原意是熱鐵烙下的標記。這些標記通常被打在奴隸、罪犯或叛徒—有污點的人、不潔者—身上。今天這個詞的引申義被廣泛使用,即恥辱和詆毀的標記。
在196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出版了《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高夫曼分析了「被污名化」的人對自身的感受,以及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探討被污名者如何處理來自他人的排斥以及他們傳遞出的各種信息。
所謂汙名,定義為:「擁有一種使對方受到貶低的特質,透過此特質與某種道德規範連結過程,把完整平凡的普通人變成帶著汙點、價值貶損的一個人」。以及汙名化則是:「是一種針對社會上一些特殊的族群,一般人對其抱持的一種惡劣信念與態度」,其具體特徵有以下四個:
❶貼上可供辨識的標籤
將標籤貼在特定族群,使他們與其他人有所區隔。例如:瘋子、有疾病者。
❷標籤指涉不受歡迎的屬性
社會將標籤連結到不受歡迎的屬性上,例如:瘋子是危險的。
❸被貼上此標籤的人被視為異類
被貼上標籤者,會形成一種「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感。例如:我們不像那些瘋子。
❹被貼上此標籤的人遭受歧視
例如:在我們的社區中不得建造瘋子的收容所。
▌萬華的歷史
事實上萬華由於早在西元1709年,泉州移民從新莊拓墾到此,以「艋舺」稱之,成為台北第一條市街的雛型。
貴陽街是艋舺興盛的起點,早期漢人常到此地與平埔族人交易蕃薯,舊稱「蕃薯市街」;日治時,改名發音相近的「歡慈市街」,並被劃入風化區內,因此街上有不少的妓院。
華西街是萬華區另一條大名鼎鼎的街道。這裡是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也因此娼寮與酒樓林立。
在淡水河淤淺之後,嚴重瘟疫加上民間械鬥不斷,使得艋舺的經濟優勢逐漸消退,因此這裡也聚集了不少商場失意人、行旅病人、離鄉窮苦者,最終形成「乞丐寮」,住有乞食為生的無家者。
最早在1740年就落成的龍山寺,後來又有如青山宮、清水祖師廟等出現,這些當地香火鼎盛的廟宇經常發放物資與許多善心人士捐贈,讓許多無家者得以藉此溫飽。
介紹完相關的歷史,幫各位壯士們總結一下:萬華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背景,導致萬華地區駐紮更多容易遭受汙名的族群,例如:萬華的「五流」,流鶯、流氓、流浪漢、流動攤販、流動工人。
▌疫情與萬華
有點年紀的壯士們,應該還記憶猶存。
在2003年春,全台陷入SARS危機,自3/14第一起境外感染案例,到7/5台灣正式從世界衛生組織疫區除名,共有664個病例,其中73人死亡,造成全台長達四個多月的集體焦慮與恐慌。
當時台北除了和平、仁濟醫院因為疑似群聚感染而陸續封院引發許多爭議之外,萬華地區也有兩個社群遭到集體隔離:一是華昌國宅居民,居家與集中隔離者總計有775位居民;二是萬華地區的無家者,集中隔離者有160 位。
2003年5月,萬華里長聯誼會發佈聲明稿中說道:
「......遊民、流鶯四處流竄,成為SARS的散播者.......造成萬華區成為一級疫區,頓時成為空城,百業蕭條、人煙罕至。」
許多里長指責和平醫院危機處置不當,使疫情從中正區的院內移轉到萬華區院外,而無家者、流鶯等「偏差者」也被標籤為「SARS的散播者」。
之後由於發生不明發燒與死亡案例,當時聯合報更以頭條新聞發布「水染病毒萬華爆社區感染」,報導台北巿萬華區華昌國宅爆發社區感染SARS;在未經求證之下,蘋果日報更以「社區感染四百居民住以待斃」的聳動標題,渲染社區感染的危機。
當時許多居民與無家者以「疑似SARS案例」為由,被施以與和平醫院同規格的集體易地隔離措施,事後證實這兩個社群並未出現真正的感染案例,也未引發社區集體感染。
對於當時的居民與龍山寺無家者而言,集體隔離無疑是一種汙名化的展現。
先認定他們與其他族群的不同,再將他們視作「帶有疾病的」,並且將「帶有疾病的國宅居民、帶有疾病的街友」視為需要被處置的對象,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最後,再施以行為,也就是隔離。
▌反觀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
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對萬華影響有哪些?在萬華茶室爆發群聚感染後,除了產業衝擊,負面標籤也不斷出現,網路上便充斥著許多對於萬華的歧視言論。
台北市議員吳沛憶指出,近來聽到許多萬華人受到歧視排斥,甚至有公司要萬華人去採檢才能上班。作家林立青也在臉書發文,他表示在這疫情之下,許多物流快遞不送萬華,讓各服務弱勢的團體變得很困擾。
同時,中華文化總會主辦的「萬華大鬧熱」活動官方臉書今天發文表示,「只有病毒才是這場防疫真正的敵人!」。
文總也發起「萬華加油VIVA BANGKAH」換頭貼活動,期待大家意識到汙名化的危險與錯誤,而非指責染疫的人。活動一推出後,馬上吸引許多破萬人的在地粉專、社團陸續響應。
相較於過去SARS疫情時期,今日對於汙名化的抵抗,也在萬華逐漸成形。
▌結語
蘇珊·桑塔格在她著名的《疾病的隱喻》一書中,指出當疾病成為污名化的隱喻時,將阻止病人們尋求完整的治療。
當肺炎被看成是對於參與茶室文化甚至做為八大行業的懲罰時,許多人便因為害怕被揭露、害怕被列在受歧視的名單裡頭而不願意篩檢就醫。
尤其如果所患的疾病即使「早期發現」也不保證有藥可醫治,那麼病人就與其忍受病痛,也不要因就醫而過著飽受歧視的生活。
新冠肺炎如果也成為一種污名化的隱喻,防疫工作將會更困難,因為人們將可能拒絕承認其過往的生活足跡。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與同理去對待正面臨高風險的人。我們不應該對疫情感到恐懼,而是更加勇敢,因為我們有機會對他人伸出援手,發揮作為社群協助的力量,才能戰勝疫情。
弱勢社群特徵 在 PC3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響應全球無障礙體認日 Apple推出手語翻譯師
蘋果向來重視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尤其身障族群,蘋果一直改善自己的產品應用以迎合他們的需要。而今年的全球無障礙體認日,蘋果則是在包括近乎全生態系乃至於三方配件部分,帶來了新世代的支援度與功能。
[the_ad_placement id="ad2”]
AppleCare與SignTime
而現在起,蘋果準備開始針對自家客服,推出可以透過瀏覽器輕鬆撥打給手語翻譯師的 AppleCare 與 Apple 顧客服務 SignTime。這項服務初期支援美國手語(ASI)、英國手語(BSL)與法國手語(LSF),但預計未來會擴展到其他國家。此外,頻果也響應全球無障礙體認日,一口氣公布針對無障礙功能的系統更新功能與支援。
Apple Watch輔助觸控
例如最新的 Apple Watch 輔助觸控,能以陀螺儀與加速儀,甚至搭配心律感應器進行動態感應手勢來在「無需觸控螢幕或按鈕」的前提下進行操作(接聽來電、控制螢幕上的游標、查看通知中心、控制中心等)。蘋果還預告將推出能用聲音(如:「啵啵」或「咿咿」聲)取代按鈕控制裝置的功能;還支援能主動地放出降低使用者分心程度的背景聲音功能等。
眼動追蹤控制
這次 Apple 也宣布 iPadOS 未來將可以支援第三方的眼動追蹤控制設備,將可讓身心障礙人士只透過目光接觸,即可觸發動作與控制游標來使用裝置(比讚!);MFi 助聽器計畫也新增支援免持通話與 FaceTime 的雙向助聽器類型;耳機調節功能更加入了聽力圖的測試圖表機能,就如同 Apple Watch 的心電圖那樣屬於參考性質,可提供聽力參考並能快速調節音量與頻率,適應每個人的聽力狀態。針對盲人與低視能族群,iPhone 等裝置的「旁白」功能也延伸支援可以描述圖片特徵的機能。系統設定也將可以針對分別的 App 自訂顯示與字體大小。以上多數功能都能在下半年看到,不過導入機器學習的 Apple Watch 手勢操作功能,官方倒是沒有特別提到時間表。
[the_ad_placement id="ad2"]
蘋果,Apple,弱勢社群, AppleCare, 身障族群
【着數優惠】【限時優惠】【最新資訊】【健康生活】【實用貼士】【防疫資訊】【數碼新品】【家居新品】【日本趣聞】【網絡趣聞】【網絡安全】【打機世界】【生活百科】 【玩樂情報】【全城熱話】 【文青好去處】【電影回顧】【Apple資訊】【Samsung資訊】【Android資訊】【Windows資訊】【Google資訊】
【喵星人】
【Apple資訊】蘋果為咗響應全球無障礙體認日,一口氣推出咗一系列針對無障礙功能嘅系統更新功能同支援,一齊click入內文睇下詳情啦〜
https://pc3mag.com/apple-and-global-accessibility-awareness-day/
#蘋果 #Apple #弱勢社群 #AppleCare #身障族群
————————————————————
記得Follow埋小編我哋PC3嘅帳號哦
MeWe:https://bit.ly/3mvanuO
Facebook:https://bit.ly/39zmTG8
Instgram:https://bit.ly/3gZz7b2
Youtube:https://bit.ly/37mQDdG10
————————————————————
設定小編我哋PC3專頁「搶先看」!優先取得科技生活著數玩樂情報
設定教學:https://bit.ly/335Fwwp
弱勢社群特徵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住民很多好歌手,是因為他們頭長得好?——談談泛科學犯下的偽科學種族歧視】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我們曾經談過原住民某些「正面」刻板印象如何被偽科學塑造的問題,今天這個更糟,在號稱「全台灣最大的科學社群」的泛科學網站上,編輯部刊登了〈人體就是一個天然的樂器——《聲音的力量》〉,其中一個談到原住民的段落長這個樣子:
「我們經常會在朋友分享的短片裡,看到很多小孩完全不懂歌唱技巧,也沒受過專業訓練,但是他們的歌聲就是讓人覺得好聽,甚至讓人感動流淚。這是因為他們天生的顱腔結構和胸腔的比例,讓他們擁有發出好聲音的自然條件,將來都有機會成為出色的歌手。這也是為什麼臺灣有很多優秀的歌手是原住民,例如阿妹、阿 LIN 或胡德夫等,因為他們天生的顱腔結構就占了優勢。」
看起來好像煞有其事,但這篇文章沒有註解與任何學術研究佐證原住民族何來「天生」的優勢,也並未告訴讀者任何族群體質結構上的差異;就好像過去有些人會說美國職籃很多黑人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很強壯一樣,是倒果為因的悖論。
事實上,不只種族,若作者與編輯部多花一點心思,就會理解到原住民,本來就不是一個體質上相同的種族。原住民廣義上可以是一個自我認同的政治宣稱,是在黨外運動時期由原運前輩推展的權利概念,比起生理結構上的種族,更接近於民族與國族認同。「他們天生占優勢」的那個「他們」,早在日治時期的日本人類學者,就可以告訴作者:原住民族各族群,根本長得不一樣。既然長得不一樣,又為何要用那麼模糊的論述,試圖營造一個,可能被塑造為刻板印象的原住民族形象呢?
提到這裡,相信有很多人會問,既然是正面的描述,我們為什麼要在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實驗本身,也可以因為各種條件與假設/觀測與方法的限制,而在看似客觀的研究下得到對弱勢族群更為偏頗的結論;更遑論那些「科學的種族主義」下的,「你是原住民一定很會運動吼」的將基因與行為特徵錯誤關聯的詮釋。
我們一直以來試著倡議的,也就只是請大家好好睜開眼睛看見我們而已。我們不是躺在文獻裡的原住民,也不是在教科書裡只有祭典的原住民,我們也沒有因為頭長得好就比較會唱歌(這兩者甚至也沒有絕對關聯,都還沒定義甚麼叫做「會唱歌」欸)——所以請停止用各種不準確的方式試圖刻板化原住民族人,不要再用偽科學與錯誤前提來認識原住民了,我們真的不會比較開心。
@pansci
泛科學編輯部文章〈人體就是一個天然的樂器——《聲音的力量》〉: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4549
【原住民X運動 迷思大考驗!】:
https://reurl.cc/9Zx7KO
【把你貼上標籤的人,其實也不在意你撕不撕——關於天份與偏見的再回應】:
https://reurl.cc/ZQE96l
#原住民很多好歌手
#是因為他們頭長得好
#談談泛科學犯下的偽科學種族歧視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弱勢社群特徵 在 關懷弱勢族群英文的推薦,PTT、 - 弱勢社群英文 的推薦與評價
弱勢群體– 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勢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難的弱者群体。 關懷弱勢社群的英文翻譯- 弱勢社群英文; 弱勢社群的英文單字漢語網 ... ... <看更多>
弱勢社群特徵 在 關懷貧窮學校- 弱勢社群的充權探討趙維生一.引言... 的推薦與評價
然而,由於弱勢社群無論在權力上,階級上,物質條件上,以致各種文化道德傾向上,都處於社會主義的邊緣的位置,以致形成了以下的特徵: 1. 社會位置孤立(Soci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