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魏澤爾練兵
中原大戰後,暫時解決內部紛爭並樹立領導權威的老蔣得以開始推動各項政策,同時,在內戰中證明自身實力的魏澤爾也得以獲得較大力度的支持整頓中央軍。
首先魏澤爾開始強化對特種兵的建設。
在魏澤爾之前,國軍隊兵種概念非常模糊,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交通科」。在1928年成立的交通科,需要負責部隊人員、武器裝備、後勤補給物資的運輸流通事宜,還有資訊的傳遞。不懂什麼意思?那我換句話說:只要涉及交通載具,還有資訊流通,交通科都必須管。結合實際業務就是:衝鋒的戰車是交通工具,所以交通科要管;運糧的馬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傳遞資訊以及物資的鐵道系統是交通工具,交通科要管;負責溝通的通訊設備也是業務範圍,所以交通科要管......天哪!這業務量之龐雜,簡直把交通科往死裡逼,不僅人員負擔過重,而且大雜燴的結果就是造成效能極差,樣樣有但也樣樣鬆,這無疑成為德國顧問重點改造的對象。
因此在魏澤爾任內,他首先讓交通科分成兩個團,第一團負責通信事宜,第二團負責汽車及鐵路部隊(恭喜以後不用再管牛驢馬羊了),之後更讓讓通訊業務從交通科獨立,正式成立陸軍通信兵團。另外他還建立工兵、輜重科、通信科等學校 (也就是今天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的前身),可謂今日國軍眾多兵種的老祖宗。
而眾多特種單位中,魏澤爾對於炮兵的改良尤感迫切。炮兵,作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支援部隊,中國在這方面的建設卻是慘不忍睹 數量缺少、器材老舊落後、缺乏瞄準及觀測單位、廠牌不一造成後勤極大負擔,而且操作人員缺乏訓練更沒有新式火炮運用的概念。
魏澤爾對此特別建立炮兵射擊訓練場督促官兵勤加訓練,並採購新式火炮成立新式炮兵旅,日後的國軍炮兵部隊,基本都延續了魏澤爾訂定的訓練模式,而這也是魏澤爾練兵期間,影響最為深遠的環節。
在強化特種兵的同時,魏澤爾對於陸軍中的主角─步兵,也開始整頓。
提到民國初年的歷史,相信大家立刻會聯想到一個狀況:軍閥混戰。各大派系之間的戰役,像是: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反奉戰爭......規模動輒超過數十萬人。但詭異的是,我們對戰役的記憶只有誰跟誰打、最後是誰贏,可中間過程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傷亡數字都沒有確切結果,因此也沒聽過哪一場民初戰爭會用上「慘烈」的形容詞。難道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事實上,民國時期的內戰絕大多數都是擊潰戰。
啥叫擊潰戰?就是雙方拉好架式,接下來正面互懟,之後勢弱的開始敗逃,勢強的開始追擊;追的那一方主要也不是殺敵,主要都在搶物資或是抓俘虜,逃的一方就比較累了,除了考驗心肺耐力,過程中還要順便扔掉軍服裝備,準備隨時回老家。
覺得老ㄕ瞎說?那我舉幾場比較有名的內戰戰役。
首先是皖系軍閥段祺瑞討逆擁護清朝復辟的張勳,當時段祺瑞只開了一炮,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軍立刻四散逃跑,而且為了避免逃兵身分被發現,他們還立刻割下辮子扔的整個北京城到處都是。這場戰役結果,累壞了負責掃大街的清潔人員,可人實際上死沒幾個。
再來是國民黨北伐對決直系軍閥吳佩孚,當時雙方在汀泗橋戰鬥決戰,吳佩孚還設下督戰隊,號稱退者殺無赦,好去激勵底下士兵跟對方硬剛,結果還是國民革命軍比較凶猛,擊敗吳佩孚的2萬大軍。可國軍最終統計戰果,也不過是傷敵數百、俘虜2千。當時人對此戰的評價是:「吳佩孚的兵不怕死、國民革命軍是不知死。」描述當時的作戰說到底就是比誰膽大。
由於比的是短時間的一鼓作氣,民國的內戰其實有點像放大版的群架,雙方盡量召集人馬後是一擁而上的混戰,什麼戰術展開、兵種配合全都用不上,敗退的人則一潰千里,完全無法組織像樣的反擊或是徐徐而退(請大家務必記住這一點,這樣的場景將在之後的描述再次出現)。
所以在1930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三種師級單位的編制:
甲種師
每個師有3旅,每個旅有2團,支援部隊另有1個騎兵連、3個炮兵連、3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以及師直屬特務連。
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支援部隊跟甲種師一樣。
丙種師
每個師有2旅,每個旅有3團,與前兩種師相比,支援部隊少了特務連、通信兵連。
這三種編制的共同之處,就是塞滿6個步兵團,企圖利用龐大人數進行密集的正面進攻,體現當時中國內戰的用兵習慣。
當然,若要追本溯源,以上編制其實是參考一戰前的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在一戰初期就是3旅2團編制。可在一戰開打後,各國很快發現,當密集式的衝鋒遇上機槍陣地無疑是送頭自殺,而且龐大的人數容易造成調動上的笨拙,單位間的通訊流暢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各國,尤其是強調機動作戰的德國,早已對編制進行改組調整。
所以當魏澤爾看到中國軍隊在一戰已過去10多年,卻仍使用在實戰中被驗證為落伍的編制,很快提出德國在一戰後的師級新編制:2旅4團。並讓陸軍第2、3、9、25、87及88師接受新式訓練以及部隊整編,這六支部隊就被冠上「整理師」的名號,其中尤以87、88兩師的執行最為徹底。
這時就要岔出去先提87、88,這兩個會在之後描述中成為主角的部隊歷史淵源了。
時間追朔到1924年,蔣介石就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為了維護校長安全於是成立的衛兵隊,隨著時間發展,衛兵隊開始不斷擴張成特務營→警衛團→警備師,甚至後來擴增成警衛第一師跟警衛第二師(從百餘人擴增成2萬人,這發展夠猛吧)。
之後在1931年,這年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於要警衛的對象消失了,部隊也只好改名,警衛第一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7師、警衛第二師改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現在知道為何這兩支部隊為何會被重點照顧了吧?因為他們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是關係最鐵的部隊。
被視作鐵桿的部隊,當然不能讓等閒之輩率領。87師的師長王敬久,88師第一任師長俞濟時、接任師長孫元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他們對於曾經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極度忠誠,同時也在中央軍將領裡資歷威望最深(畢竟所有從中央軍校畢業的人都要稱呼他們為「學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已經把德式訓練新軍和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同一時間,蔣介石的小舅子,當時主掌財政的宋子文找上魏澤爾表示:「我底下有支部隊,希望你們德國顧問能來幫忙訓練 (然後小聲表示: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很多方便喔)。」能夠跟管錢的建立好關係,魏澤爾自然樂見其成,這也讓一支當時頗為特殊的部隊也染上德式訓練色彩,那就是歸屬財政部管轄的「稅警總隊」。
稅警部隊
稅警總隊是在1930年,原先為了查緝走私鹽以及鞏固海關安全而成立,其性質有點類似今天的海巡署。至於推動稅警總隊的重要創立者,就是當時的財政部長、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
有如此雄厚背景的後台,加上當時洋人希望稅警總隊能發揮良好功用,好使他們能在中國擁有較穩定的投資環境,因此稅警總隊在補給裝備上非常佔優,人員素質也要求較高。
以裝備而言,稅警總團在1929年裝備了18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Carden Loyd Tankette)。這款由英國研發的坦克,就算是以當時眼光來看,都是迷你的存在,該車重約1.5噸(被稱為現代坦克雛型的法國雷諾FT-17坦克雖也是輕型坦克,但好歹有7公噸),武器只有一挺機關槍,裝甲厚度5~9公厘……這防禦力大概一把反坦克步槍就能輕易被貫穿。
即便能力值不高,這卻是當時國軍唯一裝備的坦克(順帶一提,最先裝備坦克的中國部隊則是東北地區的奉軍,他們所裝備的,是法國雷諾FT-17坦克,只不過奉軍的坦克沒有坦克炮,而是用機槍作為主武器,也就是說軍的坦克是改弱版)。稅警有坦克而陸軍沒有,用誇張一點的比方,就是今天中華民國海軍最強戰力是驅逐艦,但海巡署卻裝備了輕型航空母艦,形成一種警察比軍隊火力還強大的詭異場景。
(大概是察覺到詭異的現況,這批戰車在同年的3月1日就移交給陸軍教導第一師騎兵團接收,最初這批坦克部隊被叫機槍排,之後很快改名為戰車隊,國軍這才出現正式的出現坦克編制。)
以人員素質來看,稅警隊謝絕文盲加入,並要經過3~6月試用期通過後才算正式錄取,因此稅警的教育程度比大部分陸軍士兵都高的多,這也代表他們可塑性較強,能進一步接收更精深的軍事知識;而許多管理層的幹部更是留美出身,像第一代總團長王賡畢業於西點軍校(順帶一提,王賡最有名的事蹟並不是他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的好友徐志摩綠了他一把,導致他跟妻子陸小曼離婚)、第一團團長趙君邁以及日後新成立的第四團團長孫立人則是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所以稅警部隊當時洋溢著當時中國少見的美式訓練風格。
何謂美式訓練風格呢?我們不仿看看第四團團長孫立人是如何狠操他的士兵。
第四團的訓練內容如下:「早上四點起床後,先跑個3公里醒醒腦(嫌多嗎?放心,之後會增加到5公里),之後開始進行當天的戰術動作操演。每周操課六天,然後第七天休假......錯!是進行內務及武器檢查,不時再升級成高裝檢一下。行軍訓練方面,官兵一律揹背包(內含子彈50發、炒米2天份、手榴彈2枚、圓鍬或十字鎬、軍服、換洗衣物、日用品,也不過20公斤重罷了),身上掛著乾糧袋(通常裡面會用炒米)、水壺、子彈帶、槍枝(大約3公斤),在這種情形下一天要推進50~70公里(一種從北車跑到新竹車站的概念)。射擊方面,每名士兵需熟練操作步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砲,並在每年年中進行實彈測驗,打得好就每個月發津貼2~4元,打不好,孫團長直接下場親自教學......然後把你給幹到飛天。休息時間,孫團長則會把全團帶到連雲港去游泳,時不時組織賽跑比賽。」
以上訓練我想用一句話粗略總結:保證讓你軍旅生涯過得很充實。
雖然軍官組成很美式,不過在中德軍事合作的大環境下,稅警總團的步兵依舊裝備德國軍械,為了學習操作,稅警於是和德國問問團合作,請了8位教官指導器材維護的事宜。
對於魏澤爾以及其他德國顧問來說,稅警雖然也接受指導,但純粹度畢竟不及87、88師等重點培訓部隊。而且稅警的作用也比較不用於戰場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並非關注的焦點。只是誰也想到,日後卻是這批稅警成為延續德式訓練最久的存在。
圖片為:
推測為稅警總團的士兵,可確定的是他們手持原產自德國的毛瑟手槍
張勳擁立誰復辟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父「們」的故事】
北洋篇─那些軍閥那些事:表面的鬧劇、內涵的慘劇
現在課本講張勳復辟
是以張勳落跑、宣統二次退位作為結束
那請問:
這兩人後來下場如何呢?
這就是張勳復辟最神奇也最荒謬的一點:
主謀者非但沒受嚴逞,後來日子還挺逍遙的!
就別提溥儀小皇帝
還是窩居在紫禁城中享受著帝王生活
頭號叛逆─張勳
他的下場讓老ㄕ看了,真是無語問蒼天!
按說此人顛覆共和,判個叛國罪槍斃那是完全合乎情理
然後此人身旁已無任何兵馬提供保護
就算他跑進了荷蘭大使館及租界,有著治外法權的保護
但他不會隨時都在大使館或租界,總有一時半刻會兜到中國領土上吧?
那時要抓住他,那還不是易如反掌嗎?
好吧
就假設張勳此人神出鬼沒
無法有效逮到他進入中國領土的空檔
但若真要跟他較勁
北洋政府其實還可以跟各國大使談「引渡」啊?
以段祺瑞、馮國璋執中國政壇牛耳的地位
只要肯給予利益許諾,引渡一個孤家寡人、無甚實際價值的張大帥
那還是件難事嗎?
但最終張勳的下場為何?
答案是在1918年3月
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他開出了特赦
(敢問北洋政府的諸位,你們是不是天線寶寶看多了?)
於是張大帥就來到天津租界安居樂業度日
說他安居
是他後來娶了好幾房姨太太,努力增產報國,生了10多個兒女
說他樂業
他後來投資各種事業賺錢,等他死後,遺產竟有6、7000萬大洋
而且此人死後
清皇室將他諡為─忠武
然後喪禮當天出席人數有數千多人,可謂風光大葬……
What the hell?這都是什麼情況?
如果讀到這,大家會覺得莫名其妙?
我只能先告訴各位
先別奇怪,因為很久以前
我在【國父「們」的故事:武昌起義篇】不就提過黎元洪的例子?
他也是以退休官員的身分經商,最後有著富可敵國的晚年
事實上
民初大部分的政壇人物
怎不會在官員任內,為自己留下一個小金庫好養老?
然後政治人物退休就真沒用處了嗎?
看看現在多少已淡出政壇的大佬,仍時不時出席一些餐會,幫人喊話造勢
難道請大佬抬轎不用付車馬費、通告費啊?
像日本人有一次想請曾執掌廣東的陳炯明
為「九一八事變」的合理性發表擁護談話
那次還沒等陳炯明答應,就扔了8萬元港幣的支票
有此可見
大佬只要有心趕通告,退休生活仍是「錢」途無限哪!
不過這沒能解釋一個問題
為何本該有著叛國罪的張勳可以如此安度晚年?
最主要的原因
是張勳抓住了大部分政壇要角的把柄
也就是搞復辟前的書信往來!
這些書信還被張勳統合成一本書:《復辟實錄》
要知道包含:徐世昌、馮國璋等人,當初都贊成他搞復辟
甚至就連段祺瑞的手下
都曾自作主張的代替段祺瑞同意張勳的復辟大計
他們要是把張勳往死裡逼
那張勳就會公開所有對話紀錄(包括傳說中的黃綢子)
在臨死前向大眾佈告:
「你們當初也是跟我同流合汙的投機者!」
你說這些已經大權在握的人,犯得著惹這一身腥嗎?
自然也就放張大帥一馬
讓他好過,也讓自己好過
講到這
看官們會不會覺得:
「天哪!這民初政壇也太黑暗了吧?」
我想說
這卻是必要的黑暗!
以現在的眼光
尤以教科書的描述切入
張勳既愚且蠢,開了時代倒車
北洋軍閥要嘛心懷鬼胎、要嘛首鼠兩端,似乎沒一個好東西
可問題是:
回到當代,你怎能確定復辟這事一定有錯?
民國這新生共和,比起清末也真的沒好上哪裡去
既然共和效果不彰,君主立憲何嘗不是個選項?
這就是為何袁世凱、張勳搞帝制,還總有人支持
說穿了
當時得中國對於共和、立憲這兩種新制度仍沒個定準啊!
而這種制度的擺盪
在民主國家典範的法國也出現不只一次
法國大革命搞出第一共和
後來拿破崙不搞出個第一帝國?
後來法國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的政府,還是個君主立憲政府
之後因為眾多問題
法國人民又搞了個二月革命建立共和政府
但沒多久拿破崙的姪子不又搞出了第二帝國,成為拿破崙三世嗎?
所以「復辟」是傳統君權社會過渡到現代民權社會常見的陣痛
當然我這不是說張勳復辟應該
畢竟人家拿破崙搞出的帝國可以威震歐洲
而張勳搞出的帝制卻是鬧劇不斷、貽笑大方
但如果一位指責他們是「開倒車」
其實很不顧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以現代的結果霸凌了當時的過程啊!
最後我想再提一點
北洋軍閥很黑暗
難道其他政治人物不黑暗?
翻看革命黨這段的黑歷史也不少啊?
(暗殺、內鬥、收受政治獻金、決策錯誤……這些過往我已提得不少,有興趣的請自行爬文,我真是懶得算舊帳了)
何以後世教科書對北洋軍閥是錙銖必較?
對革命黨眾人卻是避而不談呢?
能如此凸顯前人黑暗,或掩蓋前人黑暗
難道大家不覺得握有歷史批判權力的人可以很可怕嗎?
(話講到如此
「大家會不會覺得:如果誰講得都不能信,那老ㄕ你講得能信嗎?」
這就對了!
懷有以上想法的人
恭喜你已經踏入歷史獨立思考的殿堂了!)
正因在邁向現在化的路上
歷經許多波折才形成至今的局面
歷史也就因此不只是流逝的過往
而是現在社會脈絡的痕跡跟堆疊
只是當我們回望過去
總有人在前行之路扑跌失敗,正如張勳
也有人踏在他人的失敗之上顯為成功
若要老ㄕ為張勳復辟做個終結
我想我會以一個人的興起,作為此事件的落幕
曾致電要求清帝退位
抵制洪憲帝制
現在因討伐張勳復辟有功
而獲得「三造共和」美譽的段祺瑞
他的巔峰時代真正要來臨了!
張勳擁立誰復辟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郝廣才~
冷漠當冷靜、無知當理性、無感當鎮定
在 2013年3月25日20:10 由 Kuang Tsai Hao(網誌)
人類的災難往往不是在黑暗中進行,而是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的。例如:納粹大屠殺、1929經濟大蕭條、雷曼倒閉、房價泡沫、金融海嘯、希臘崩盤、歐債危機……都是很早就有人提出警告,但大家就是眼睜睜看著它發生,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的腦不喜歡壞事,不喜歡衝突,所以就逃避它,然後漠視它,如同我們這次和韓國、日本的棒球賽,如果你只看賽後所有的媒體下的標題、報導,好像比賽只打了8局,8局以後發生的事,好像不存在,電視上不斷重播8局前我們得分的畫面,就是看不見我們是怎麼輸的。然後說我們沒有輸,我們贏了未來……這種精神勝利法,從魯迅寫下阿Q正傳以來,好像沒變多少?
棒球打輸,下次再打,錢賠掉了,再賺也有,但核電廠出事,台灣就一劫不復了。而且大惱很懶惰,只要「不改變現狀」就不需要花太多精神。現狀給人安全感,我們總想事情應該有人管、有人顧,希望船到橋頭自然直,就是這種心態滋養「視而不見」,進而長成「冷漠的森林」。
車諾比核災我們不知道怕,福島核災總該怕了吧!
像核四這種機型,美國原子能委員不給批准,奇異公司才把它轉去日本,日本柏崎電廠6號、7號機使用後,跳機率是一般的兩倍,從此沒有人買,只有台灣買下第二座,也是世界最後一座,而2007年7月16日柏崎外海發生6.8級地震,柏崎6號、7號當掉停轉,燃料棒卡住拔不出來,一直停到福島事件後。
其實不用地震,核電廠有無數大大小小的管線,只要一個焊接點出紕漏,就會釀成巨災,1991日本美濱核電廠,蒸汽機的喉管有2公分斷裂,連續三道自動緊急爐心冷卻系統失效,幸好一個老員工當機立斷,用手動開啟緊急冷卻系統,只差0.7秒,就會變成第二個車諾比。
福島核電廠,曾因工人不小心把一根鐵絲掉進原子爐,差點發生大故事
93年女川、99年志賀、92年福島、06年志賀、06年濱岡、09年濱岡、10年敦賀都發生過重大事故,最嚴重的是,「每次出事原因都不同」,而且日本政府一昧掩蓋,還把「事故」說成「事態」。
跟我們最切身利害的事,台灣媒體都不報,我們都視而不見,核四出事連連,連監察院都糾正12次我們也沒感覺,因為我們的冷漠,才養出核四這樣的怪物,怨誰?
台電有錯誤,政府有責任,但他們的錯也是我們的錯。
老天真的對我們好,如果921不是在南投,而是在北投,核1核2就足以毀掉台灣,如果不是有反核的環保人士,長期努力不放棄,又有像劉黎兒這樣的媽媽豪傑挺身而出,跑回台灣推動廢核,我們還醒不過來嗎?後知後覺也不晚,但現在還不知不覺就有點怪。好像你要跟孫中山還是康有為,中華民國還是愛新覺羅?你可以觀望疑惑,但袁世凱要稱帝,你就要學梁啟超不能再做保皇黨,連張勳要復辟,你還去保皇,那就太糊塗了。
一條魚不新鮮,你不管挾魚頭、魚尾、魚肚哪一塊肉,吃一口就知道不能再吃,不必吃整條才確定吧!
核四如同一匹死馬,怎麼能再搞下去?死馬不能當作活馬醫,因為死馬不會再活,活馬早晚會死。政府說:好,德國、瑞士、義大利廢核,但我們的對手韓國要繼續核電,日本安倍想復核,我們如果立刻廢核,會競爭不過人家。韓國是大財閥經濟,日本安倍也是右派財閥支持的,他們當然要擁核,我們要學韓日讓財富更集中嗎?
說摔飛機也死人、福島沒死人、核能很環保、反核的不是專家……其實是把「冷漠當冷靜」、「無知當理性」、「無感當鎮定」。
懷疑不是令人愉快的狀況,但是理所當然才荒謬。福島地區的3萬8千兒童,有43%甲狀腺異常,最先再檢查的180兒童已有10人有甲狀腺癌,日本人是世界吃海產、海帶最多的民族,平常要一兩百萬人才有一個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輻射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日本,根據車諾比的經驗,大量的輻射病變都是在接觸後4年才發病,一定要長期監看福島的兒童,日本政府居然去抗議,這種政府就是「冷漠當冷靜」、「無知當理性」、「無感當鎮定」!
車諾比災變後,蘇聯動員60萬20歲的小伙子,清理30公里周邊的輻射塵,現在27年過去了,現在這60萬壯丁不到一半的人活過40歲,現在我們看到許多「畸形兒童」,並不是當時遭輻射感染所致,而是在災變10年後才出生的。核輻射不一定讓你馬上死,而是馬上漸漸死,漸漸馬上死。
我們以為有便宜的電價享用,卻留下萬年不解的核廢料,然後要後代子孫來承擔,這是「沒有責任的享受」。我們現在反核,已經很對不起下一代的孩子,我們本應該在建核一時就要反,拚死不給他蓋。所以就是「現在」,現在就要改變。
現在政府要公投,不管門檻再高,我們就照這個規則來投吧!全世界只有義大利跟我們一樣公投有50%的門檻,但義大利在2011年的廢核公投,不只投票人數超過門檻,更是以94%的比例壓倒性的通過廢核。
義大利人可以,我們台灣人就做不到嗎?幾個月前誰相信台灣人可以拿2次奧斯卡獎,1年前誰相信韓國會選出女總統,6年前誰相信黑人能當美國總統。是歐巴馬、朴槿惠很厲害嗎?不,要很多美國人改變才行,很多韓國人改變才行。現在我們台灣人要改變!不改變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