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家解悶時間
大概兩個禮拜前、
我在公園旁邊的古董二手書攤買了這本書。
大概是我行為一直不是很不正常、
豆媽當下竟然沒有問我為什麼要買這本書。
一直到回家裡她才問我、為什麼要買這本書🤷♂️
「嗯~我有個感覺、我接下來會需要在家裡發展出新的嗜好」
張大千、齊白石、趙無極、豆爸!
謝謝大家的支持!
這是一場馬拉松🏃 千萬不能一開始就瘋掉~咦...梵谷,竇加...好像瘋了畫得比較好。 怎麼辦? 有一好沒兩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陽朔西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位於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城牆、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築保存皆較完整...
張大千齊白石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除了經營公司,張平沼更於2019年獲台北大學第一屆「卓越貢獻獎」,以表彰他多年來對國家社會、對台北大學建校與校務發展的卓越貢獻。
近年來,張平沼致力於協助提升母校校園優良環境,如台北大學去年3月16日舉行「心湖櫻緣」紀念碑立碑揭牌典禮,張平沼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意涵,捐贈母校吉野櫻、富士櫻800多株,建置三峽校區「心湖櫻花步道」,提供母校不同季節風情,同時鼓勵所有校友關注母校成長與發展。
張平沼並提供年度獎助學金,鼓勵與照顧品學兼優、經濟弱勢學生,期許未來能積極服務與回饋社會。
此外,張平沼在業界以收藏藝術品著稱,包括張大千、齊白石畫作,連同其他書畫收藏超過5,000幅以上,還有宋瓷、唐三彩或田黃、雞血石、水坑石,收藏品之豐富,還被中國主要藝術投資雜誌《財富收藏》形容為「台灣金融家裡收藏之多元,無人出其右」。
現在,他更規畫將部分收藏的書畫藝品,比照奇美博物館,要在台北大學三峽校區校園內籌備興建博物館,提供學子和所有民眾親近藝術文化的基地。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389750
張大千齊白石 在 主持人 彎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藝術區塊鏈-大翰幣發佈記者會主持】
區塊鏈時代真的來臨!各領域發幣的消息已經不是新聞,但發什麼幣、幣種背後代表的意義跟價值才是更值得關注的!
-
市面上光是加密貨幣就有6000多種,加上投資標的越趨多元化,藝術品也被譽為未來適合投資的金融商品。
這一次,全球首開先例以藝術品進行ICO做成的加密貨幣「大翰幣」正式亮相發行,也是藝術金融化的重要里程碑。
-
花了些時間了解,原來大翰幣背後的主角就是兩岸藝術國寶大師-廖俊穆大師。他除了可和張大千、齊白石等書畫大師齊名媲美,更得過中國最高榮譽的金鼎獎、師韻獎,還有多項來自日本、聯合國等大獎國內唯一獲獎人...作品拍賣總價值早就超過新台幣20億!
-
未來還會特別建大翰博物館,收藏大翰幣及廖大師的畫作
能為這樣一個充滿紀念性及藝術資產化代表意義的記者會主持,特別覺得與有榮焉~
-
歡迎發摟公開IG😊 ID:「mc_wanwan」
#區塊鏈 #大翰幣 #記者會 #記者會主持 #主持人彎彎
#藝術品金融化 #新的里程碑 #藝術區塊鏈
張大千齊白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陽朔西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的一條步行街。位於陽朔古鎮中心,寬約8米,長近800米,略呈東西走向,東到濱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間與縣前街、城中路交匯。歷經1400多年,是陽朔最古老最繁華的街道,也是陽朔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城牆、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紀念館等這些古老的建築保存皆較完整。西街,曾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的地方,藝術大師徐悲鴻也曾居於此,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曾在此留下足跡。590年(隋開皇十年)設置陽朔縣時,縣城就已有一條長約200米、寬約5米的街道。當時街上只有幾家經營日用品的店鋪,居民大部分是農民。西街真正始建於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長,得名緣於其地理位置。陽朔縣城在元代至正年間築成石頭城牆後,以縣衙前的街為署前街,與從東到西的一條橫街相接,往南至碧蓮峰下一段則為小巷,東邊一段通灕江邊城牆,與南街相接,後來把這一帶通稱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長則叫西街。當年的十字街部分是縣城繁華的商業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這裡有經營日雜煙酒的萬利祥,有經營南貨土產出名的陳公興,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號,都是實力雄厚的粵商。另外本地商家劉來興等,他們對陽朔的經濟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抗戰勝利後,十字街商業中心逐步走向衰落。後來,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後,西街人為了出城方便將城牆拆開一段直接公路,並在旁邊修建有最早的汽車站。並把東邊直到西城邊的一段改稱西馬路。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間因避忌“西”字而改稱東風路,取其“東風壓倒西風”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復舊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陽朔對外開放,西方遊客發現了西街,同時,他們對當地古樸典雅的民居和傳統文化、民風民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從此,每年到西街觀光、休閒的境外旅遊者超過數十萬人次。他們有住幾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幾年的,有的乾脆在西街成婚、開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規模龐大的“外語角”。陽朔西街全長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S形,房屋建築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濃厚。用本地產的檳榔紋大理石鋪成,暗青油亮,兩旁是清代遺留的低矮磚瓦房,白粉牆紅窗,透著嶺南建築的古樸典雅。西街的建築大都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明清時期的,所以歷史比較久遠。西街的街道用大塊的石板鋪成,也頗有歷史韻味。1984年經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樸典雅的旅遊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陽朔縣又完成了保護性整治,使整條街道建築凸顯出“小青瓦、坡屋頂、馬頭牆、木門窗、吊陽臺”式的桂北民居特色;與桂花街組成並行的步行街,頗具特色。戰時駐桂林的美英盟軍人員也經常到陽朔來,西街成了多國人員的集散地。當時的陽朔縣城由人口由2500多人猛增至10000多人。這是陽朔西街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解放前,何香凝、柳亞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者及文化名人都到過陽朔,藝術大師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都在西街住過,創作了大批山水畫。從50年代至今,將近有4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到西街參觀遊覽,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還騎自行車在西街觀光。歷史上的西街除了幾家店鋪外,居民大多數是農民,相當長一段時期保持著“半是鄉村半是店,可為生意可為耕”的半商半農狀態,使西街人形成了城裡人豁達和鄉里人忠厚的雙重性格。西街,已經成了陽朔主要的旅遊服務街,街中有眾多的工藝品店、書畫店、旅館、咖啡廳、酒吧、中國功夫館。但西街人仍保持著忠厚淳樸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