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創業2009秋-2020年,大約累計700場表演(演講),大多場域在校園,因為深刻體認到要經營藝術一定要從教育體制開始、也發現台灣其中一個需要努力的地方是「提升校園演講的品質」,邀演單位若有頒獎狀,每一張我都有留下來!
ㄧ,倒立先生雜技式演講《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家有山山% (4k畫質版)》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巡迴演講邀約申請開始受理,請email: [email protected]
(若演講邀約收入扣除成本仍有盈餘,邀約單位可列名紀錄片感謝名單。)
演講簡介詳見下方備註1
二,為籌措拍攝紀錄片經費,倒立先生即日起接受尾牙、婚、喜、慶的雜技娛樂性表演邀約:)扣除成本有盈餘支應紀錄片拍攝,邀約單位就可列名紀錄片片尾感謝名單。
倒立先生表演經歷:
1995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銅獅獎,河北
1995 台灣少林拳錦標賽第一名,臺北,臺灣
2000 臺北市體操錦標賽地板項目第二名,臺北
2001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科(雜技)畢業,臺北,臺灣
2007 體健盃國際雜技嘉年華雜技個人賽金牌,臺北
200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臺北,臺灣
2011 新型迴旋鏢專利申請成功。
2011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臺北
2011 Discovery頻道-臺灣真精彩影片競賽優勝,臺北
2011 著作《告訴世界我是誰》獲臺北市立圖書館年度好書,臺北
2012 中國色影無忌影展獲新銳攝影師殊榮
2012 自拍紀錄片倒立先生首步歷險 遊牧影展評審獎,臺北
2012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傑出校友,臺北
2013 第九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獎人
三,贊助紀錄片拍攝匯款與購買商品
2-1贊助匯款
郵政劃撥:50296903
台新銀行:西門分行 20610100004932 倒立先生有限公司
*以上贊助匯款皆會開立贊助發票。
2-2購買倒立先生著作《告訴世界我是誰》簽名書
email: [email protected],一本350元、三本1000元(行政支出與運費100元另計)
詳見下方備註2
*其他商品再公告
四,為建置觀眾解讀台灣紀錄片基礎知識(詳見四)、籌措拍攝經費、追求紀錄片品質、完整性、工作時間所需、健康等因素,所以「介紹台灣的紀錄片濃縮版總發表」時間目前無限期延後(新的發表時間目前仍在調整與討論中)。同時開放全世界邀約。
五,現在拍攝完台灣33%陸域面積,透過演講將部份內容呈現給觀眾時,發現觀眾不知道大多內容是什麼?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計劃可能推出一些方案(作品)來紓解這些問題,再請大家多多幫忙、支持:)
六,雖對臉書的智慧財產權、審查制度有疑慮,但暫時仍以臉書為官方唯一公布管道。目前將臉書管道定位為「倒立先生真人臉書」。
七,為不落入海島封閉、殖民反智、全球代工的歷史盲點裡,倒立先生致力「天下一家親、華語務實利益」讓世界了解臺灣。
八,防疫期間戴口罩、勤消毒,一起加油!
20201116
倒立先生 敬
#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魔術、#馬戲團)
#倒立先生
備註1
1-1倒立先生簡介:https://www.dynasty-magazine.com/ContentList.aspx?section=018&issue=201708
1-2雜技式演講簡介
*演講目的:分享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並鼓勵觀眾經營天賦與夢想、一起思考如何紀錄臺灣家鄉。
*演講形式:融合雜技示範表演(視場地與狀況允許)、4K投影播放倒立紀錄臺灣11年40萬公里里程內容、互動答客問。
*適合觀眾:適合親子-幼兒到人瑞。但幼兒觀眾居多時,請特別告知與溝通。
*演講長度:1-180分鐘皆可(詳細溝通時再請勾選)
__1 示範雜技表演分享找到天賦、夢想的經驗(約25分鐘)
__2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古老大地、動植物、信仰空間、傳統建築、族群(約45分鐘)
__3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農漁業、現代建築(約35分鐘)
__4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當代城市生存、傳統生活與山海教室(約35分鐘)
__5 白手雜技藝術創業故事分享-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約20分鐘)
__6 答客問(約10-30分鐘)
*內容 :演講三大內容實現金臺灣三金礦-
#金礦一,傳統雜技表演+當代雜技,討論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並分享校園演講近700場後,臺灣校園教改實況。
#金礦二,4K電影放映,當代雜技跨界紀實電影呈現11年40萬公里倒立紀錄臺灣的全部影像選粹(已紀錄台灣33%陸域面積):臺灣部分民族神聖空間、部分古老動植物、約300座寺廟教堂、部分建築物、100多個節慶祭儀、部分鄉鎮城市樣貌、部分城市生活、部分農業、許多漁業技法(含遠洋美式鰹鮪圍網)、部分高山景象、部分海洋海景,以及相對應的破壞與污染,邀您開始深度瞭解臺灣之旅。
#金礦三,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如何運用來經營夢想、白手創業
為何天賦與夢想是臺灣最重要的寶藏?臺灣要轉型,為何不見顯著成效?
如果我的生活都被現實佔據了,還有機會追夢嗎?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現實與夢想的完美比例?
怎麼用夢想、興趣創業?別人的聲音比較重要,還是自己的夢想比較重要?
實現夢想路上,對於親人親友的拉扯,該怎麼處理?冒險的好處?
無法被取代的原創性如何產生?怎麼度過低潮、懷疑? 家長該如何看待小孩夢想與興趣?怎麼做才能了解年輕人對夢想與興趣的態度? 如何用自己、臺灣的獨特文化,結合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一步一步經營自己、人生、事業? 臺灣為何進步緩慢?誰創造臺灣生鏽?如何創造臺灣升值?
1-3請貴單位多規劃幾個時間給倒立先生選擇,可加快敲定行程效率。
備註2
經由網路訂購無簽名書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xbZUKmmzQ
謝謝2020年邀約倒立先生至貴校演講的學校以及明基友達基金會的贊助:
南山人壽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南英商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嘉義東石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嘉義東吳高職
台北私立幼華高中
台北華興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弘文高中
南投埔里國中
嘉義市崇仁醫護管理專科
台北德明科大
高雄港灣扶輪社
台中大南國小
屏東禮納里部落 紀錄片分享
澎湖馬公國中
澎湖鎮海國中
新竹竹光國中
桃園陽明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大慶商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苑裡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家齊高中
台北滬江高中教師實習
南投營盤國小
南投虎山國小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私立立志高中
台中東勢紳士協會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員林家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左營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中正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東專科附高職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羅東高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新豐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嶺東高中
宜蘭噶瑪蘭族群 奇立板部落
臺北市重慶國中
苗栗照南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女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明台高中
宜蘭金洋國小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光華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新北市立鶯歌工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路竹高中
彰化員林高中
台北大同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華盛頓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桃園觀音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高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中正高工
嘉義大林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精誠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4的網紅Sandra Tavali李婉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
「張政傑東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閒聊] 99年大學繁星申請推甄上榜名單- 看板NLHS-Chat 的評價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關於日文系的張政傑老師的現代文學史(不會刪文) - 東吳大學 的評價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東吳大學圖書館Soochow University Library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淡江日文進修部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淡江日文進修部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張政傑東吳 在 90榜單- 看板KLSH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張政傑東吳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張政傑東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國時期的「好酒之風」是怎麼樣的?酒在三國有怎麼樣的作用?
歷史春秋網
酒文化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不少文人學者寫下了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著述,也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踐行等酒神佳話。非常著名的有魏晉時期嗜酒如命的曹植和陶淵明,唐朝時期的「酒中仙」大詩人李白和借酒消愁憂國憂民的杜甫,宋朝時期的歐陽修與蘇東坡都是喝酒的行家。
既然那麼多人愛喝酒,但翻開與酒有關的三國故事,發現酒也不是那麼好喝的,為何這麼說呢?
三國時期人的酒量
曹丕在《典論酒誨》一篇中曾提及到劉表的子弟喜好飲酒,分別有三爵,最大伯雅,第二仲雅,最小季雅;三爵分別可受七升、六升、五升酒。所以南荊之地有三雅之爵,河朔之地有避暑之飲。而文中所提及到的「三雅」酒杯,就是「雅量」一詞的典故,意指能夠飲下「三雅」任何一爵所盛的酒而不醉的話,就是有「雅量」。
這裡面的升怎麼理解呢?
三國時期:1斛=10鬥,1斗=10升,1升=10合
現代轉換:1斛=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20毫升,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也就是說就酒杯而言規格大約是現在的1升到1.5升之間。酒量不是像傳說中的那麼駭人聽聞。
三國時期嗜酒如命、手段激烈的好酒之風
陶元潛《三國食貨志》有記載:「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荊州劉表宴請賓客喝酒的誇張手段:「設大針於杖端,客有醉酒寢地者,輒以劖刺之,驗其醉醒,是酷於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估計假喝裝醉的人是難以承受大針刺痛的。
東吳孫權也是個極愛喝酒的主,:「權於武昌,臨釣台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重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台中乃當止耳。」,也就是說喝酒要喝到從高台上掉下去啊。最後還是張昭發飆了,孫權不好意思,就停止了酒宴。
據《三國志》注引《吳書》中載,鄭泉經常在親朋面前說:「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用十斗的斛裝滿美酒,也不用太多,每船裝五百斛給我裝五百船就夠了。食之不盡的時令瓜果和下酒菜也都堆在船上,我就這樣住在船上喝累了就睡,睡醒了就繼續喝。如此反復品飲佳釀,好不痛快!」
三國時期的酒起著何種作用?
1.借酒試探的政治作用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成為流傳後世的典故。
話說曹操在白門樓擒殺呂布後,帶著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乃當時英雄豪傑,加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必不會久居人下,謀士程昱勸說曹操早日除掉劉備,以免日後成為大患。曹操以殺了劉備會寒了天下投靠之人的心未採納。但曹操內心還是有所顧慮的,於是想找機會來試探劉備。
劉備一方面參與了董承等人謀劃曹操的衣帶詔,一邊也擔心曹操會加害自己,於是在府中開墾了一塊田地用來種菜。曹操聞知後,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曹操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備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懷疑。這次的青梅煮酒雖然是演義虛構的成分,但據《三國志先主傳》和《華陽國志》記載,確實有過曹操與劉備對飲暢談天下英雄,曹操從容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當時也是雷電交加,劉備「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通過怕雷威很好的掩飾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讓曹操不再對自己產生疑心。
2.孫權愛喝酒,酒對孫權的警示作用
孫權當上吳王時,在慶賀宴快要結束時,親自起身巡行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裝醉,不端酒杯。孫權一離開,他就坐起來。孫權於是非常憤怒,拔出劍要殺了他。
在坐的人無不惶恐驚懼,幸虧大司農劉基起身抱住孫權勸說:「大王因酒過三巡之後親手殺死有名望之人,雖說虞翻有罪,但天下人又怎麼知道呢?況且大王因為能容納養蓄廣大賢士,故此海內仰望大王風采。今日一下子因此事而將其拋棄,值得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死孔融,我對虞翻又有什麼憐惜的。」劉基說:「曹操輕率地殺害士人,天下人都非議他。大王躬行仁德恩義,期望與堯、舜相比肩,怎麼能自比曹操呢?」虞翻由是免去一死。
後來孫權親自頒發了命令,說酒後殺人都是不做數的,酒也是對孫權的一種警示作用,以醉酒殺名士顯然是不對的。
對愛喝酒的當然希望每天能對酒當歌,但對虞翻來說,這酒就不是那麼「好喝」的哦。虞翻性格疏朗率直,多次因酒犯罪,因此孫權不止一次受到虞翻的頂撞,最後把他流放到偏遠的交州。
3.對有功之臣的慶功之酒
徐晃在救援樊城的過程中,擊敗關羽並解了樊城之圍,等徐晃率得勝之師回軍之時,為表彰徐晃的功勞,親自出迎七里,設酒為他慶功。
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亂世,酒貫穿了整部三國史,但這酒卻不是那麼「好喝」的,酒風剽悍、手段激烈但依然改變了當時豪傑的「好酒之風」,這股「好酒之風」也只是整個酒文化的一個時代縮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張政傑東吳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huq9qGHy6E/hqdefault.jpg)
張政傑東吳 在 關於日文系的張政傑老師的現代文學史(不會刪文) - 東吳大學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請問有上過張政傑老師課的同學們,想請問他的上課方式如何?以及評價等等。我有爬過文了、也Google過了,但是似乎沒有人問過。 ... <看更多>
張政傑東吳 在 東吳大學圖書館Soochow University Library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教師著作#外語學院 恭賀日文系羅濟立老師, 山本卓司老師, 田中綾子老師, 陳冠霖老師, 陳淑娟老師, 張政傑老師, 廖育卿老師, 劉怡伶老師合著出版 書名:實力日本 ... ... <看更多>
張政傑東吳 在 [閒聊] 99年大學繁星申請推甄上榜名單- 看板NLHS-Chat 的推薦與評價
29531044 張珮芸 國立臺灣大學 會計學系 繁星計畫
29530908 王俐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繁星計畫
29531638 鍾宇翔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繁星計畫
29531020 彭建華 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繁星計畫
29531813 林岳佑 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繁星計畫
29531001 方俊皓 國立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繁星計畫
29531718 徐志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繁星計畫
29530337 陳雅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繁星計畫
29530918 韋萱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繁星計畫
29530536 黃筱婷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繁星計畫
29530927 彭雅賢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精誠榮譽學院不分系繁星班 繁星計畫
29530945 羅慧慈 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女) 個人申請
29531036 鍾易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25 黃文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09 武紹傑 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07 張士哲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215 毛昱安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35 楊婷鈞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46 鍾雯芳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47 羅雅靖 中原大學 心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06 吳峻宇 中原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40 王湘婷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739 魏浩哲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17 許耀仁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15 林家鴻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38 邱品鳳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734 鄭文硯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27 黃建豪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51 邱振凱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413 謝祥彥 中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401 丁傑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41 鍾雨庭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19 徐諭安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602 邱繼康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20 李翊華 中原大學 應用華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36 劉宛靈 東海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443 蘇柏容 東海大學 音樂學系 (聲樂) 個人申請
29531026 葉紹威 國立清華大學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31 蔡志威 國立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26 劉佳晉 中國醫藥大學 藥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43 康瓊敏 中國醫藥大學 護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32 干宜華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30 戴維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44 鍾亦欣 國立交通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131 黃妤柔 淡江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47 陳品瑄 淡江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50 林志軒 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19 陳佳安 淡江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205 范育綸 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03 吳軍 淡江大學 數學學系數學組 個人申請
29531648 鍾依庭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46 許僑芸 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605 張天一 淡江大學 旅遊與旅館管理學系(蘭陽校園) 個人申請
29530848 梁柏章 逢甲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11 柯景富 逢甲大學 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403 余修緯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21 曾郁富 國立中央大學 物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446 謝佳陵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07 林琮祐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光機電工程組 個人申請
29531504 李奕融 國立中央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24 陳吟欣 國立中央大學 經濟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04 李冠德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51 陳仲軒 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45 蔡晴竹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太空組 個人申請
29530405 林威州 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系財經法律組 個人申請
29530224 孫士雅 中國文化大學 戲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923 陳君寧 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09 林尚頡 大同大學 材料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21 林明蒨 輔仁大學 統計資訊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38 陳韻如 輔仁大學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05 林易群 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22 林筱語 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16 張政傑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13 徐庭鈞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50 柳則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16 陳存勗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23 陳冠宏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18 李孟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720 徐琮皓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組 個人申請
29531621 陳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 物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45 陳思穎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37 林彥伶 長庚大學 呼吸照護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405 吳宗諭 長庚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30 張芝瑜 長庚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社會組) 個人申請
29531924 曾妍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藝術組 個人申請
29530450 蔡宇軒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22 邱于娟 國立東華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20 周怡 國立東華大學 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08 邱睦樵 國立東華大學 英美語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441 鍾亞芳 國立東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42 謝孟珊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35 鍾銘澤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電腦與智慧型機器人學士學位學程 個人申請
29530322 邱曉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45 邱苓慧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應用科學系生命科學組 個人申請
29530603 邱耀德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412 林建文 元智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14 孫晧峰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44 蔡禎紜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01 王年康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41 王夢萍 元智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07 林陞 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24 黃允宣 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44 徐葦德 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47 馮至瑋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129 鄧耘銓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440 邱映慈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15 梅冠中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732 蔡子賢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49 江紹祺 元智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14 許育維 元智大學 光電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30 黃彰毅 元智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227 陳奕潔 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43 孫瑞韓 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06 夏浩文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網路傳播組 個人申請
29530537 楊逸宸 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士班) 個人申請
29530818 呂育甄 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士班) 個人申請
29530129 曾芽玨 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學士英語專班) 個人申請
29530303 朱均平 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學士英語專班) 個人申請
29530311 詹文凱 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學士英語專班) 個人申請
29530302 王博煜 元智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39 謝欣芸 元智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12 溫富全 元智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17 江屏樺 元智大學 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23 楊薾杰 國立中正大學 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37 簡誌廷 國立中正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23 徐郁柔 銘傳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桃園校區) 個人申請
29530132 黃韻如 銘傳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桃園校區) 個人申請
29531432 黃尊鉦 銘傳大學 安全管理學系(桃園校區) 個人申請
29530835 劉佳瑋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16 李文祺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47 游有義 世新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542 余玉麟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科技組 個人申請
29530319 李珮筠 世新大學 法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39 趙曼雯 世新大學 法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05 賈凱傑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個人申請
29530941 謝亞汝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個人申請
29531644 黃若君 實踐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臺北校區) 個人申請
29530243 陳本立 實踐大學 資訊科技與通訊學系(高雄校區) 個人申請
29530702 余奕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男) 個人申請
29531904 葉佾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914 胡軒敏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30 劉彥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05 吳岱倫 國立臺北大學 休閒運動與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732 陳姵羽 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343 戴玉婷 國立嘉義大學 中國文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340 張玉琪 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農業科技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645 徐彥瑜 國立嘉義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005 李愷聲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數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429 梁君安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616 江佳敏 慈濟大學 東方語文學系中文組 個人申請
29531230 謝官俸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715 胡峻豪 開南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科技應用組 個人申請
29530246 姜柏浩 國立宜蘭大學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608 林志峰 國立宜蘭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810 吳振齊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247 謝芳格 國立宜蘭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09 邱奕翔 國立聯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1508 林志鴻 國立聯合大學 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911 古庭瑗 國立聯合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個人申請
29530843 蘇謙柔 中原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個人申請 (外加)
29530419 吳麗涵 國立東華大學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個人申請 (外加)
29530720 李愛華 國立高雄大學 政治法律學系 個人申請 (外加)
29530906 鄭祖燁 國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729 莊婷安 東吳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230 曾巧儒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229 曾柔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623 陳澤浩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325 袁邡瑜 東海大學 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 學校推薦
29530124 徐緗語 國立清華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318 陳彥君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院學士班 學校推薦
29531710 卓憲椿 淡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電子資訊組 學校推薦
29531238 陳廷欣 國立中央大學 生命科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908 余書玟 靜宜大學 生態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738 葉萬璵 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809 楊森 輔仁大學 體育學系運動健康管理組 學校推薦
29531211 許競 中山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242 葉巧婷 長庚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自然組) 學校推薦
29531833 劉孝賢 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244 甘建成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數位媒體設計組 學校推薦
29531902 張豐迪 華梵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927 廖文榛 銘傳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桃園校區) 學校推薦
29530141 鍾慧子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427 孫毓欣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734 曾淑敏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241 羅偉軒 實踐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臺北校區) 學校推薦
29530222 姜沛宜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學校推薦
29530201 何書瀚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學校推薦
29530710 陳源鑫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學校推薦
29531905 劉純昀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925 黃怡瑄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學校推薦
29530219 李虹儀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學校推薦
29531245 鄭晏佳 國立嘉義大學 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 學校推薦
資料來源 https://www.highradio.tw/exam/ 還可神到無名喔
恭喜上榜的學弟妹
拼指考的也繼續加油囉
對了~這邊沒有包含上軍校的學弟妹~
上軍校的聽說也不少~我弟就是其中之一
--
小弟無名請多指教
https://www.wretch.cc/blog/sean904152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3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