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賀!曜越科技林培熙董事長榮膺本會第10屆理事長
台灣精品品牌協會2月10日於晶華酒店召開第10屆第1次會員大會並改選理監事,由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培熙董事長脫穎而出,榮膺本會第10屆理事長,卸任的和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永昌理事長亦獲聘為名譽理事長。第10屆理監事當選名單如下:
理事長—
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培熙
常務理事—
舊振南食品有限公司 李雄慶
世堡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羅忠祐
寶熊漁具股份有限公司 張良任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蔡惠卿
康揚股份有限公司 陳英俊
大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孔文
更多訊息請至: http://www.teba.org.tw/tepa/news2017021301.html
張永昌和椿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晚三創11樓聚集了一百多位資訊種子的校友和TRUNK創業精神俱樂部的會員,為了聽我的演講。新北市電腦公會金理事長、資訊種子學苑翁校長和翁夫人、和椿科技張永昌董事長、Roket Cafe創辦人Fred,還有遠從大陸趕回來參加的T&F小伙伴們,濟濟一堂,氣氛非常熱烈。
主辦單位特別要求要錄影或直播,以滿足在外地出差或因工作向隅的朋友們,被我婉拒了。一則因為我的演講必須要現場聽才會精彩,錄影及直播在影像和聲音清晰度都有不足,演講效果會大打折扣。二則現代的聽眾與讀者都習慣了速食文章和懶人包,這種長達兩小時的演講,再加上半小時的圓桌論壇,會有耐心看完的朋友少之又少。
這次演講的重點是綜合歸納我在過去三年輔導創業團隊的經驗,從九成創業項目失敗中為創業者指出成功的產品方向。
2013年剛開始接觸高科技領域創業團隊時,台灣許多育成中心的專家們告訴我,創業者最需要支持的是「資金」和「業師」。但是在我實際輔導了200多個團隊之後,在2015年4月,我認為在智能硬體領域創業的團隊,碰到最大的困難是「DFM」、「供應鏈」、和「量產」。重點就是怎樣把產品設計出來,生產出來。
到了2016年10月,我累計輔導了接近500個創業團隊,回頭調查發現九成我輔導過的創業項目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多種多樣,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產品的方向一開始就沒有抓住市場的「剛需」,也沒有抓住未來科技產品的「趨勢」。
我從一年半前就開始推廣「產品4.0」的概念,我認為「產品4.0」是未來趨勢,有具大的市場和商機,創業團隊應該往這個方向研發產品,開拓藍海市場。
在「產品4.0」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我相信,在後智能手機時代,機器人將會是最大的亮點。為了加速孵化機器人創業團隊,我協助規劃之下,10月19日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區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以機器人創業孵化的ACT Lab。
我期望這個孵化器會在未來幾年內,會加速孵化出幾家類似「大疆」的 成功創業企業。歡迎大陸和台灣有志於在「產品4.0」和「機器人」領域創業的團隊們,加入 ACT Lab,利用豐富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零組件資源,創造未來的明星產品和打造未來的明星產業!
張永昌和椿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下午與和椿張永昌董事長一同到位於台北101大樓83樓的獵豹移動台北總部,和人在北京的獵豹移動的CEO傅盛和獵豹機器人公司項目負責人蔡海蛟進行視訊會議,探討獵豹機器人與和椿科技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蔡海蛟,福建人。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後在中科院博士畢業。2009年開始進入Marvell工作,主要從事google TV軟件研發。2014年加入獵豹移動,任技術總監。經過半年時間研發,帶領小團隊進行精益創業,推出獵豹移動首款硬件產品,豹米空氣淨化大師。常駐深圳開展公司硬件相關業務。最近負責組建成立向人工智能的獵豹机器人公司,應用智能算法來改進工業機器人的檢測和抓取效率。
傅盛,男,1978年3月6日出生在江西景德鎮,畢業於山東工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2003年加入3721公司。2005年加入奇虎360,帶領團隊打造了安全類軟件360安全衛士。2008年加入經緯中國任副總裁。2009年出任可牛影像CEO兼董事長。2010年11月10日,金山安全與可牛正式合併成立獨立公司,傅盛出任金山網絡CEO。2014年3月25日,金山網絡更名獵豹移動公司,傅盛出任獵豹移動公司CEO。2011年,傅盛在「第七屆CEO年會」中榮膺「2011 IT新銳人物獎」。2016年3月16日,傅盛當選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
工程師背景出身的傅盛一路從打工到創業,克服無數挑戰,2015年即創造出市值40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獵豹移動。那一年,他才36歲。同年,傅盛躍上財星雜誌(Fortune)2015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排名第四。
過去三年,採取不同於360的深耕中國大陸市場的策略,獵豹移動力拚全球化,78%使用者和業務來自海外市場,全球月活躍人數超過6.5億人。今年1月宣布成立美國總部,主要負責大數據研發,兩個月前延攬VMware前高級副總裁范承工加入獵豹移動擔任技術長,將在美國總部擴張團隊,預計今年夏天要從80人成長至200人。
如今,獵豹移動已成為金山軟件旗下金雞母,2015年營收飆升至人民幣36.8億元(約新台幣186.5億元),連續五年倍增。
「在硅谷,我沒有看到過一家創業公司還在做手機,大家都已經在研究發射火箭、醫療、VR等下一代技術,但是在中國,號稱最聰明的創業者中還在不斷做手機。」今年年初時,當談到中美創業者的差別,獵豹移動CEO傅盛曾這樣說。
今年4月26日,在獵豹移動全球媒體開放日活動,傅盛公佈了獵豹對「未來」的佈局:前期投入5000萬美元(約合16.5億台幣)成立機器人公司,進軍人工智能領域。
回過來看台灣的電子業,大企業仍然在做 IT 時代的產品:PC、筆電、服務器等等。至於台灣的創業者,大部分都還在做互聯網產品和簡單的手機App。台灣落後大陸的差距越來越大。
面臨大陸紅色供應鏈的來襲,是危機也是轉機。台灣不應該再死抓著已經過時的 IT 和 ICT 供應鏈,該轉型的就轉型,該放棄的就應該放棄。目前大陸對台灣最大的威脅,並不是紅色供應鏈。大陸高科技產業對台灣最大的威脅是,他們已經前瞻性的佈局並且佔據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及即將來臨的物聯網的有利地位。
獵豹移動與台灣的合作夥伴「雪豹科技」承租了101大樓83樓整層,目前有200多位員工,60%以上是軟體工程師。很高興的碰到幾位年輕高管主動上前和我打招呼。
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前HP員工。
雪豹科技國際商務拓展部李俊賢,前TI員工。
雪豹科技國際商務拓展部張博瀚,前FIH員工。
分別來自我35年職涯的三家公司。臨走前,合影一張,正好代表我40年專業經理人的4個階段。
這一刻讓我回憶起1992年我由美國惠普總部派駐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第三任總裁,當時辦公室位於北京建國門外大街東三環邊的,當時最貴地段最好的,國貿寫字樓,堪比今天的台北101。
未滿40歲的一個年輕台灣人,肩負著中國惠普體制改革、引進投資、落地生根、發展業務等重責大任。當時的雄心壯志、滿滿的信心,看著改革開放初始的大陸,處處都是機會。
在2003年,商週雜誌以我為封面的專訪中問我,台灣人在大陸的機會還有幾年?我語重心長的回答說:不出5年,大陸精英將取而代之。
昨天拜訪獵豹移動位於台北101的辦公室,彷彿我回到1992年1月,踏入位於北京國貿西樓的中國惠普總部辦公室。只不過現在是「主客易位」,心情不勝唏噓。
當年的雷軍、周鴻禕、傅盛、楊元慶等人,想見我都不容易。如今是我想見到他們都不容易。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