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放大鏡
你想讓粉絲無腦支持你到底嗎?
真正的深度情感連結
不是離不開你所提供的知識、價值或內容
而且嚮往成為跟你一樣優秀的人
這個功夫比製造人味更難
好好跟S教授學圈粉,不會就吃虧了!
#收藏起來秒懂圈粉祕技
❶ 讓人想靠近的關鍵
思考你想呈現的風格是否會讓粉絲想黏著你
或觀察粉絲會因為哪些特質而追蹤你
從中歸納出粉絲渴望獲得的態度或個性
像是有品味、接地氣、價值觀、親切感、積極感等
❷ 打造幻想網絡
把關鍵字寫在心智圖
思考如何呈現在內容、外觀、版面、服務等層面
像S教授關鍵字是親切、心靈成長
就可以直播睡前悄悄話、和粉絲互動時用語音
❸ 強化感受
所有會接觸到粉絲的管道
都要持續呈現粉絲渴望的得到的特質
才能強化粉絲對你的感受
從喜歡到認同,最後進化成
以你為榮、追蹤你很有Sense或感到驕傲
S教授出個練習題
留言寫下粉絲最常稱讚你的什麼特質呢?
- - -
本篇內容節錄自《讓思想去旅行 EP.62》,還聊了:
▸ 品牌行銷書「勾癮」的重點節錄與延伸討論
▸ 不分享專業也能受到粉絲喜愛的心法
▸ 把粉絲渴望得到的態度和個性變成價值主張
立刻點擊收聽完整內容https://sstylestudio.pse.is/3kek8p
張立言教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youtu.be/EYUm5v6pH4s
這次去阿斯貝克的訓練營有一個很大的感想,有時候不是買了新的棒球科學儀器就有用。要有一個懂得如何解釋數據,能把數據轉換成球員語言的教練更為重要。影片中張立帆教練跟黃致豪教授的說明就非常的清楚,把各種數據跟投球動作結合在一起做講解,很快就找出了我投球有forearm fly open的問題,也就是前臂太早打開,導致後續揮臂的加速度出不來。這個問題如果不是用機器去追,並且讓有經驗的專家來檢視數據,恐怕是很難發現的!
#阿斯貝克運動科技
#張立帆
張立言教授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國土計畫的期望:首都圈格局的治理之道】
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主辦「台北市國土計畫」規劃研究作業,連續將舉辦數場研討會。第一場專家學者座談會,於5/5下午邀請有林欽榮前副市長、解鴻年(中華大學副校長)、邱英浩教授(台北市立大學市政管理學院院長)、趙正義(仲量聯行總經理)、廖文弘(營建署主管國土計畫簡任技正),共5位專家學者,聚焦於首都圈產業布局與定位、交通連結、居住、治理等重大議題進行與談。(研討進行也有直播錄影 台北願景計畫 on Facebook Watch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VisionPlan/videos/1696444193827389/)
我很榮幸能夠應主辦科黃智卿科長邀請出席,並於會場中見到都發局方定安副局長親臨會談,由張立立專委主持、另有兩位副總:羅文明與袁如瑩全程坐鎮,以及很多年輕的市政府同仁們一同在會場見面討論。由於在會前經詳閱都發局提送給出席與談者規劃研究文件,我可以體會主辦機關團隊的用功,以及受委託單位長豐工程顧問公司的認真功力(按個讚!)。
聆聽出席專家學者個別發言意見,頗有收穫。也因為台北市早已全面實施都市計畫,是故,有別於其他縣市,在國土計畫的法律約束下,台北市國土計畫僅被要求在一定期限,需將全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為主要任務。但是,此時市政府進行研訂或規劃台北市國土計畫之做工,我認為,是可站在台北市的立場,並邀集廣納各縣市政府以及各方意見,試圖提出整個北北基桃所形成的首都圈,其發展與治理的方針與建議,該是如何的途徑與輪廓,以為有利於首都圈全區域的國土未來發展。
台北國土計畫,有待很多面向的實質發展課題與行政管理議題,須待逐一深入規劃與討論;但是其計畫的績效成敗關鍵,乃在於其計畫策略的基本原則與態度。 因此,我對台北國土計畫的期望:首都圈格局的治理之道;於會場提出幾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利他與共創」始為治理良策:台北市宜採取利他與共創的治理基本態度,與相鄰的縣市合作並行使空間與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以尋求共榮發展。唯有利他,始能利己。
二、讓「自我創造能力」的子彈能夠飛,以區域創新氛圍來發展產業優勢(而不是選擇哪一種產業值得在區域或城市著床):台北雖然已有科技產業廊帶的形成,甚至是首都圈已浮現區域產業廊帶的情勢。但是下一步,宜採取區域創新與城市創意的途徑,持續聯合各縣市與各產業鏈,用台灣企業界長期以來,最懂得適應國際變遷的適應能力(台灣企業DNA),去扶持並照顧計有以及未來產業生態系永續發展。
三、人才與企業全球網絡,始終是首都圈發展的關鍵要素:區域與國家的競爭力指標,除了人才為本之外,更在企業全球網絡的存在;這需要上位政策的持續性的人才養成與培育,以及各縣市如何照顧年輕族群回到城市環境以及吸引回到區域環境來落腳與住居。
四、城市與區域的自明性品質營造 (Reshaping the qualities of Local Identity):台北與首都圈的國際辨識能力;需要提昇。再者,處於全球商務交換過程,以在地文化元素以及優質的服務業系統提升(或是服務導向的新經濟模式事業)來創造加值以及創造新經濟來源。在實質環境條件營造層面,則需要加強營造出更舒適、更便利、更安全的環境品質與能力 (請問COVID-19全球疫情肆虐下,全世界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是最安全的?我的答案是: Taiwan台灣!)。
五、城市與區域實質環境的窳陋,缺少都市現代性(modernity )需要大幅改造:台北以及首都圈,除已有全盤的區域公共軌道運輸的大藍圖呈現,城市與區域的流動能力,可望大幅提昇 (但是現狀集體的區域實質環境窳陋衰敗,更是落後南部區域);有賴縣市共同合作,藉由區域交通流動利的優勢;期待有助於城市與區域共同推動以TOD模式的都市更新,同時以創造城市內需經濟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