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通識]年紀大機器壞,心臟運作了幾十年是會勞損,假如「老友記」出現心口痛、呼吸困難或者暈嘅徵狀,千祈唔好唔理呀,因為這些都係主動脈心瓣狹窄嘅病徵。今集,彭志宏醫生請嚟心臟專科醫生張誠謙同大家講解吓這個病以及治療方法。
#心絞痛 #主動脈心瓣狹窄 #心衰竭 #張誠謙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彭志宏醫生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翹采醫務中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近月爆出多宗長期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案件,有關當局懷疑無良中醫將禁藥朱砂及鉛丹滲入藥粉,導致病人出現牙齦發黑、腦功能受損等嚴重後遺症。藥材磨成粉狀,難以辨識其真僞,市民應該如何自保,才不會養生變傷身?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朱砂在香港屬《中醫藥條例》中列...
張誠謙醫生好唔好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火速救兵IV/第三集超級精彩!!】
《火伴》「五星廢仔戰隊」 洪助昇 Aiden Hung 介紹:http://bit.ly/2RdVOf8
勁好睇,真係勁好睇!
《火速救兵IV》剛於周六晚(27/10)播出第三集 ── 由張飛帆、林曉嵐編劇;魏嘉珩、黃珈琳、張璐勁擔任助導;伍自禎執導的〈生死時刻〉,故事乍看三綫並行,人物眾多,觀眾起初或者會覺得有點混亂,其實真正的故事主綫只得一條,就是在「鐵扇山」救人事件實錄,論整體質素,〈生死時刻〉不比由 Vicky Wong 黃偉傑 - 導演 執導的〈火伴〉來得差,而是一樣高水準,沒有跌Watt。
〈生死時刻〉頭兩條綫,旨在帶出今次單元兩個主要角色 ── 在一間廢校中找到一條八歲男孩韋安哲的屍體,帶出由 Sammul Chan 陳鍵鋒飾演的坍塌搜救專隊隊長楊志;而在消防及救護學院中,一名教官從天台向下方的學生吆喝:「點呀?你想點呀?你用下降器收馬繩索,唔係做上升下降狀態轉換!」他是由王喜飾演的高空拯救專隊隊長李文傑。楊志和李文傑彼此相識,皆為人夫,兩位太太Michelle和阿珊( 楊淇Kate Yeung 及 Crystal Leung 梁寶琪 飾)亦已懷孕,前者幸福,後者卻不,因為醫生已確認阿珊十月懷胎誕下的寶寶,在唐氏綜合症篩查抽血檢查呈陽性反應,阿珊對於丈夫堅持要留下骨肉大感不滿,因為她只想生一個正常孩子。就在此時,他們收到通知,指鐵扇山上有人被困,而颱風哈密瓜即將襲港,消防員接報後到場搜救。
這是第三集和第四集的故事重點。
山雨欲來,兩位行山人士 ── KaKi Sham 岑珈其和 張蔓姿(劇中沒有名字,只叫兩名傷者,哈哈哈!)於行山時,因張玩自拍而誤墮山澗受傷,無法行走,結果二人被困山頭,未幾,颱風打到嚟,天氣極速轉壞,狂風暴雨下,他倆只能在山澗旁食風,無遮無掩,衣衫盡濕,體溫不斷下降,隨時有生命危險。就在此時,由 A.Chow 周祉君 飾演的高級消防隊長馬惠民,與 劉俊謙 飾演的消防隊目Patrick,分成兩隊,在山叢林中搜索,前者帶領孖八( Wong Yat Ho 黃溢濠飾 ),後者有烏鴉( 林家熙飾 ),可惜行動趕不上風速,當Patrick找到兩位傷者時,天文台已轉發十號風球,水澗迅即變成急流,風勢更烈,Patrick以及兩名傷者同時被困,雖然攀山拯救隊長尹承峰( Ben Yuen 袁富華飾)找到他們,但因為戶外環境情況惡劣,不斷有洪水湧至,結果所有人都被困,生死關頭,就連對講機也沒有電,尹Sir高呼「Mayday」(國際通用的無線電通話遇難求救訊號,發出訊號時必須連呼三次,源自法文「venez m'aider(速來援助)」的「m'aider」改為音近的英文單詞「Mayday」而得名)。
如果說頭兩集〈火伴〉極具真實感、電影感,今次〈生死時刻〉一樣有這種感覺,風狂雨癲刺痛了臉,那種從畫面上呈現的災難感覺非常貼身,氣氛緊湊,香港到底有多久沒有拍出這樣出色的劇集?觀眾看着看着,更會自我代入,真切體會到消防員及救護隊伍是何其勇敢、專業,帶出正面宣傳效果。好了,說到正題,到底這些畫面,是怎樣拍出來呢?於是就在這一集播出之前,我專誠訪問馬Sir,亦即是在劇中講嘢好大聲,講到青筋暴現、面容扭曲的周祉君。(山洪暴發點樣拍,確實要再問問導演!)
他聽完我這樣問,深深嘆氣:「嘩,嗰日真係凍到……!」時為2018年3月底,時間為黃昏六時,取景的地方在西貢北潭涌。祉君解釋,因為要拍落雨戲,濕身難免,只是沒有想過體感溫度這麼低。「我同濠B兩個嘅戲份係,一開始微微雨入面去搵搜索隊,劇組都問我哋要唔要包保鮮紙,其實我哋上身已經着咗Wet Suit(潛水衣),我哋覺得話唔使啦,都係微微雨啫,然後去到風機一出,要拍狂風大雨喇,嗰吓就真係好凍囉,我哋18開始拍,然之後去到第二朝07,我同濠B(黃溢濠)九成時間都係濕身,凍到導演一叫Cut機,我哋就全身喺度震震震,但一Roll機呢,就要忍住,因為要講對白。」
祉君擔心我不明白,於是從WhatsApp發送短片給我,原來劇組為了拍下雨戲份,租用水車開花灑。「一開始係微微雨,都係佢哋架水車做嘅,效果就好似TVB平日Book咗水車拍嘅落雨戲咁囉,但去到後尾要拍打風,要開埋風機,係真係好似十號風球咁大風,而且啲水量係比微微雨多大約四至五倍左右。」夏天返工遇着落雨渾身濕透,再回到公司吹冷氣,你也明白有多不好受吧,更何況是濕身拍劇逾10小時?周祉君是大隻仔,身體尚且頂得住,「慶幸我第二日冇事,都仲撐到再做嘢,濠B第二日就病咗。我唔知其他人點,我聽講珈其同阿Gigi(張蔓姿),之前一晚拍淋雨戲都好慘,你諗吓佢哋嗰晚仲要冇Wet Suit。」
吓吓吓?事緣拍攝第一日戲份,劉謙、Locker(林家熙)、Ben Sir(袁富華)、王喜、Gigi和珈其等人在沒有穿上Wet Suit拍劇的情況下,凍到High High,於是劇組隨即為第三日(夜晚)需要演出的藝人準備Wet Suit,但仍然凍到口齒不清,不過整個過程最令周祉君深刻的,是一班在現場陪同拍攝的真.消防員,「我覺得最犀利呢係佢哋,佢同我哋一齊淋雨,一齊拍嗰場暴風雨戲份,冇着Wet Suit,之後有幾個拍拍吓仲要走咗去當更,呢吓真係令我好感動。」我睇完第三集,都覺得很感動很激動很開心,因為2018年的香港,總算有一套叫香港人感到自豪的港劇,在此感謝整個《火速IV》的製作團隊,想重溫,可以按此:http://bit.ly/2AviJgc。
(28102018)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火速救兵IV 香港電台《火速救兵 IV》 RTHK 香港電台 快樂的 思想。影視隨筆 One Cool Artist Management 天下一藝人管理 Triple S Artiste Management Dumb Youth #王喜 Tim Lui #港劇 講劇時辰到 講劇大時代 我睇咗啲乜嘢 Crazy Gemini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A.Chow 周祉君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陸駿光 Alan Luk Fish Liew 廖子妤 陳鍵鋒-鋒迷全球粉絲團 Sammul Chan-Global Fans Group
張誠謙醫生好唔好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婚後才學煮食,還是煮得普普通通、餓你唔死的階段。但,非常喜歡看江獻珠的食譜,也是我第一本買的食譜。每篇也詳細地寫每種食物的歷史、故事,就像在上「食物課」一樣。看這篇才得知江女子走了,願你在另一國度安好,也謝謝妳的食物課。
這篇報導,一共訪問了江獻珠三次。第一次是兩年前,她罕有地談前半生,童年往事、中年苦讀、如何學廚……傳媒每次提到她,都把焦點放在她的家世,忽略她多年努力。
她八十六歲了,還在《飲食男女》寫稿,對很多事情都好奇,不斷構思新稿。為什麼不退休呢?「一般世俗所謂『歎世界』,是好無意義的生活。」她搖搖頭:「我經常問心:有沒有全心全意放下這篇稿件?如果沒有全心全意做這個菜譜,那就不要做。」
她提起現代烹飪技術的經典書籍《Modernist Cuisine》,書太重,她無法拿起,就算放在架子,也要找到適當的位置,不然坐久了,背痛。有人借了兩冊來,她看了幾天,覺得很有趣:「可是對我來說,學會了也沒有用,烹調技巧愈來愈化學化,我跟得多少?尤其我們這些出身傳統菜,全靠一對手、一把刀。」她有點歎息:「如果我現在六十歲,就會買來看。」
訪問後不久,江獻珠停掉專欄。去年底她大病一場,決定今年夏天回美國定居。六月再訪,她快要過八十八歲生日,有點擔心後繼無人:「其實,我有一個心願:點樣樣可以繼續流傳下去。以後的人,有多少可以像我一樣全心全意放在煮飯這雞毛蒜皮的事情?有那一個人肯窮畢生之精力,這樣為一個目的去承傳?我好想見到一個這樣的人。」
她覺得自己已經盡了力,仍然沒法力挽狂瀾,市面上的食物充斥化學劑,商人對租金招架不住,妄顧誠信。「今天的飲食,很少放進感情,沒有『心』,食物就不一樣。廚師有沒有用心去煮?你有沒有用心去吃?」她的標準,並不是傳統如何、技術如何、更不是賣相如何,而是有沒有用心:「全心全意,那就算是平凡的食物,都是美味的。」
因為用情至深,她份外害怕離別。
「我不怕老,我怕死。」她說的不僅是離開香港,而是離開這世界:「我會不捨得所有的人、物,因為你不能帶走,。也許唯一帶得走的,是人情。其他的都是身外物,只有人情在你心裡,永遠都在。」
六月二十六日第三次訪問,江獻珠有點煩燥,一聽見「會否不捨得香港?」臉色一沉:「你唔好問!唔好提,唔好提!」
這天我們在廚房拍攝廚具,再次談到承傳,她說得很坦白:「我寫了好多食譜,也開了好多班,已經傳出來了嗎?我寫得出,可是人們未必學得識,要有基礎才會看得懂。食是要訓練的,有沒有學養,有沒有吃過,都有差別。」
以前記者向她討教,她不厭其煩解釋,甚至再三查考典籍。但這天,她只是簡短介紹每件廚具,主要由女兒詩婉在旁補充。
廚房拍完,準備拍攝半身相片,她回房整理頭髮,出來特地說:「其實食,是非常之難;煮,更加之難。你要把以往記憶內找回食過的東西,才能承先啟後;而煮更難,因為人們不再對煮食有興趣,你跟他們說什麼都沒有用。」
「香港好多人鐘意食,但不是個個識食。食物是人情,不只是技術,是人與人的關係,一少了,就沒有味道。我比較執著,若沒有承先啟後,煮一個菜出來是沒有意思的。」
「我寫了這麼多,傳播知識,有時問自己,做夠未呢?有一日,就做一日啦。」
「就是這樣。」
她提起精神,在鏡頭前微笑,含蓄地散發一代飲食名家的風采。
訪問之後,江獻珠進了醫院,病情反覆。
七月二十一日,終於回到天家。
.............
「江先生」和陳太
江獻珠的丈夫陳天機是前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長,大家稱呼江獻珠「陳太」,可是在飲食的世界,朋友喜歡戲稱陳教授是「江先生」。「江先生」也不生氣,還開玩笑說靠老婆賺稿費糊口。
江獻珠曾經在文章裡揶揄丈夫是「正牌百無一用的書生」,簡單至極的小事也要系統化,什麼家事都做不了。下篇還再補充:稿子都是請丈夫過目後用電郵傳送的:「他如反對,一定會抗議,甚或刪改,顯見『書生百無一用』一句並無不妥。換過來說,書生甚至連人家罵他的一句也看不出來,豈不是百無一用的鐵證嗎?」筆鋒一轉,卻又大讚「我的『書生』,有一個最高的學位,四枚榮譽學會的金鑰匙,十四個電腦發明專利,寫了八十篇學術文章。」
兩人相依相親,早期曾經一起寫飲食文章,出版書籍亦同列作者。陳天機大多寫食物的歷史,末段喜歡加上短詩。兩人各自寫了,給對方仔細讀過,交換意見再寫。他這次接受訪問時,便興致勃勃找出《造物妙諦》裡自己一首「打牛」詩:「帝廷酒血博封侯,香閣狸奴隱霸謀;汗馬江山胯下奪,粉身漢堡志難酬!」一句句解釋牛肉如何隨著蒙古人打江山,又淪為漢堡飽。
「我謝謝江獻珠,叫我寫雜文,我後來寫通識文章就是因為她鼓勵。」陳天機有多本著作,由電子談到大自然,都是通識的經典。這次回美國,他計劃寫新書《學海湧泉》。
他說江獻珠的味覺記憶很好,吃過什麼、什麼味道,都記得清清楚楚,可是如果母親不是患上癌症,她大概不會入廚。「可以說,她母親是她人生的指南。」他不敢說自己有份支持,只謙虛道:「至少我沒有阻礙她。」
兩人相識在中學,曾經一同走難,陳天機一直念念不忘江獻珠。日戰後,他赴美留學,一九五七年取得物理學博士後加入IBM從事研究工作。一九六三年母親生病,他回港探望,可惜太遲,卻因而重遇江獻珠。到底她有什麼吸引?「好難講。」他稍稍停了一下:「甚至可以話講不出來。我們有深長的歷史,這是別人代替不了。」
他這樣作結:「人生有值得享受的一面,亦有痛苦的一面,人生最後的路程是痛苦的,但可以慶祝人生,可以歌頌人生,做多一些令別人可以享受的事情。我相信江獻珠做到了。」
.........................
第七章:家饌流傳
江獻珠一直沒忘記小時住在廣州河南同德里,夏天家家戶戶在門外擺幾張小圓桌,老老少少圍坐一起吃飯。江家雖然在青磚高牆之內,大家也同樣分享食物的好滋味。「每一個家庭,都有這個特有的『家味』,各家各味,只要是出自家廚,就有這家獨特的口味。」江獻珠說女兒雖然有專業,仍然每晚為家人做飯。
每年夏天,她去女兒家游泳,面向藍天,聽著鳥鳴,聞到空氣中飄來女兒廚房的菜香──「家味」就是這麼令人嚮往。
江獻珠也許可以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聚,但她選擇讓更多家庭懂得燒菜。
江獻珠守著「羊城首席美食家後人」的身份,她唯一的女兒詩婉卻愛開玩笑:「我最叻洗碗。」
早年在美國,江獻珠做菜,詩婉幫忙切菜、洗碗、準備廚具。江獻珠晚年專心寫稿,有一次病了,稿件用手寫了,但只打了一半進電腦,詩婉不懂中文打字,上網下載媽媽的菜譜,遂個中文字找出來填進去。江獻珠病了,女兒不斷飛來香港貼身照顧,江獻珠有一次在文章裡寫:「女兒笑嘻嘻地在我身邊插科打諢,像隻勤勞的工蜂,嗡嗡嗡地『唱』個不停。看著她靈巧手快,把我們每天的伙食準備好,攙扶我進出醫生診所,她開車、推輪椅,不由得不使我從心底大叫:『女女,真不枉我生你!』」
詩婉拿的是數學碩士學位,在美國電腦公司當軟件工程師。她率直地說:「在我心目中,媽咪就是媽咪,不是名人。」她更記得小時媽媽經常編織毛衣,可以巧手把舊大衣改造成童裝大衣。
「媽咪影響我的,是做人做事專注,樣樣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你付出120%,失敗了還有機會得到100%或者90%,那比較接近十全十美。」她說這使她比同事都快升職,因為上司知道她不多說話,但工作比誰都認真。
工作忙,詩婉沒時間跟媽媽學煮菜,可是不時會翻開媽媽的食譜,每晚都會為家人燒一大盤菜。過年過節,她一定會煮媽媽的「蠔鼓鬆」,這道菜要細心把所有食材切成同等大小的幼粒,少點耐性也不可能,一上桌,丈夫兒女都吃得很開心。每年六月,家裡好熱鬧,詩婉的兒子文翰、女兒文軒,生日剛好在媽媽江獻珠的前一天和後一天,三婆孫總是一起慶祝「聯合生日會」。丈夫會在花園燒烤,配上沙律、葡萄酒,簡簡單單,一家人開懷共聚。
「食物在我們家裡,很重要」詩婉說,兒子和女兒都各有一子一女,兒子周末會一邊看球賽、一邊和家人包餃子;女兒每天跟孩子一起吃飯,連三歲的外孫也會在餐桌上問:「Mom, how’s your day?」
江獻珠嚮往的「家味」,在兒孫的廚房裡飄香,一代一代傳下去。
八月十日追思禮拜,文翰和文軒都很想念婆婆。自小見面,婆孫都會有這樣的對答,他們也在教堂裡唸出來,天堂裡的婆婆彷彿在微笑:
「你乖唔乖?」
「乖!」
「你好唔好?」
「好!」
「你曳唔曳?」
「唔曳!」
「你鍚婆婆唔錫?」
「錫!」
「錫幾多?」
「好多!」
「錫成點?」
「焦飯咁!」
「點解你錫婆婆?」
「因為婆婆鍚我!」
「一百分!」
(替<飲食男女>撰寫的江獻珠傳記, 今天雜誌出版, 全文七章超過一萬三千字, 難以放在臉書, 這是最後兩章, 希望大家記得她三十多年為飲食文化作出的貢獻.前面那五章由江太史到後來努力鑽研廚藝, 頗為傳奇呢.)
張誠謙醫生好唔好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近月爆出多宗長期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案件,有關當局懷疑無良中醫將禁藥朱砂及鉛丹滲入藥粉,導致病人出現牙齦發黑、腦功能受損等嚴重後遺症。藥材磨成粉狀,難以辨識其真僞,市民應該如何自保,才不會養生變傷身?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朱砂在香港屬《中醫藥條例》中列明31種毒性中藥其中之一,其毒性之高,極少中醫會將它入藥;鉛丹則屬外用藥,和朱砂一樣具鎮靜、安神功效。「有些中藥是礦物藥,當中又有一部份是重金屬,像朱砂的成份是硫化汞,傳統上只可融入散劑、丸劑服用,不可以煲藥方法處理,以防高溫烹煮釋出水銀,引致汞中毒。由於外觀相似,有不法商人將鉛丹充當朱砂,長期服用就導致鉛中毒。 」有台灣傳媒指驚風散、八寶散等民間配方含朱砂,可以減輕嬰孩兒驚悸、驚風,小兒服用之後停止哭鬧,但腦功能可能已經受損。蘇醫生解釋,燈芯草、茯神、酸棗仁等具安神清熱作用的草藥,已可以取代朱砂功效,在港合法註冊的中成藥不會含有朱砂。
蘇醫生提到,該名台灣醫師自行製造藥粉過程中,如錯用會釋出重金屬的容器,或含重金屬的輔料,都會增加藥材在加工過程受到污染的機會。此外,藥材受生長環境的土壤和水源影響,部份植物栽種過程會吸收泥土中的重金屬、農藥或肥料。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台灣 #養生 #中醫 #中藥 #港大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張誠謙醫生好唔好 在 唔適合做開胸手術仲有呢個選擇|陳嘉倩心臟科專科張誠謙醫生 的推薦與評價
... 張誠謙醫生 話,如果倒轉嘅係心臟血液就好大件事! 正常心臟血液係循同一方向流動,「心瓣」就好似一道門,一開一合令血液通過、唔會倒流。但萬一心瓣 ... ... <看更多>
張誠謙醫生好唔好 在 心臟科- 張誠謙醫生Dr. Gary Cheung 的推薦與評價
若控制血壓不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高達三倍,故不能掉以輕心。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指出,可以透過24小時血壓監察,分辨病人是否真的患有頑固性高血壓,還是「白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