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與直火之歌:部落出走,隱藏台南市中心邊陲,充滿野性的柴燒漢堡/
.
位在離台南市中心有點遠又不會太遠的安南區,安中路上有間「 木 漢堡。原木炭烤漢堡聚落 」始終是我這幾年私心熱愛的口袋名單。他們的漢堡是我 #目前在南台灣吃過數一數二厲害的,是就算路程稍遠,都會想專程前往拜訪。
.
聚落主人是台灣原住民族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的青年Angai昂艾(漢名:光明)與他的妻子維珊,因為維珊是台南女兒,因此最後這段姻緣在這裡找到了生根之處。
.
店鋪風格是粗曠樸實的木質調,四周劈好備用的薪柴疊出現成木牆,建造之初,昂艾找了阿美族好友來幫忙搭蓋,沒有設計圖,但有的是滿腔熱血,「那當時遇到瓶頸怎麼解決?」我問,他爽朗地笑說:「就靠保力達把靈感催出來啊!」笑容裡有著男子漢般的無畏,漢堡店的夢想於是平地而生。空間配置除了料理區和用餐區,後方他還設了戶外劈柴區,琳瑯滿目的工具牆成為裝潢,劈柴、刨皮、生火,全都不假他人之手。
.
這裡的薪柴以龍眼木和荔枝木為主,所有肉品皆是直火燒烤,那不僅是火與肉的正面對決,更是需要透過燒烤者巧手嘗試合奏出的火焰之歌。火光裡盡是兒時記憶中,在家鄉、高雄桃源區奔放的山林和曠野,「記得彼時父親總是到深山中把好用的木頭找回來,住在土角厝中,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生火,因為煮飯洗衣洗澡都來自於相同火源,生了火就能求生。只要有家人返鄉,父親一定會在門口升起暖熱營火堆迎接,象徵溫情不滅。
.
接著用細木枝插進整塊鮮美三層肉後就直直埋進焰火中,等待過程,大家圍聚火堆,聽長老們話山野敬祖靈,也說部落裡的故事,同時教導授獵與烤肉技巧,野外夜宿時火光也能幫忙驅趕野獸……」當昂艾說著那一幅幅家鄉風景時,那發亮的神情,很美,很動人。直火料理正在全世界的餐飲圈掀起浪潮,名廚們趨之若鶩,但他乘載的這些智慧,很單純,全然來自長輩與山野,經過多年累積,最後順勢變成吃飯的看家本領。
.
木漢堡的品牌核心設定得很好:「留根、勿忘家族、土壤與山林。」每年三月中下旬,他們都會返鄉參加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的祭儀「miatungusu(現稱聖貝祭)」,兩夫妻早年也曾到澳洲打工度假,因此店內也洋溢著宛如置身國外小餐館的悠哉感,木漢堡目前不賣任何酒精或飲品(但可以自備喜歡的飲料)、不賣熱炒山產,就是希望能將大家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標籤撕掉,回歸料理本身,與部落最純粹的本質。
.
這裡漢堡品項皆以族語命名,六種品項的肉類涵蓋牛羊豬雞,三層肉堡拉阿魯哇(族名)、牛排堡馬蓋(父親名)、羊排堡法拉夙(勇士)最熱門,其他還有馬魯阿溫物(出草)、嘎木夙(忍耐)、B拎寧(家庭) ,每樣對昂艾都有特別意義。
.
如果你是初次到訪,我強烈建議你嘗試最銷魂的「拉阿魯哇三層肉漢堡」。昂艾只找熟識肉販將當日現宰溫體台灣豬拿回自己處理,因為冷凍豬肉解凍再火烤,肉汁已流失,甜味出不來。只需簡單醃過,重點在燒烤時需要隨時注意火勢方向與火溫的變化,肉厚,要烤到皮脆口、肉鮮嫩、又不會太油,需要功夫。整條三層火烤時不會完全剪斷,最後騰進麵包裡時會圍成美麗扇形,乍看就像幫漢堡戴上一圈美美的肉項鍊。
.
牛排堡和羊排堡是另外兩大招牌,牛排是整塊原肉下去炙烤,得將肉汁快速鎖在裡層,半途要移出,剪切,挑去筋膜,再回去二次炭烤到7分熟度,最後灑上綜合香料提味,羊排烤法雷同。
不管是牛排、三層肉或羊排等原塊肉,燒烤時火焰要強,然後時時目測鐵盤溫度並隨時移動鐵盤,讓火焰能均勻熟成肉塊,直到表面巴上炭紋,熟度一旦接近心裡預設,昂艾會快手在肉塊蓋上一小鍋蓋,藉由鐵盤隙縫竄流上來的循環熱氣,一來加快速度減少肉塊停留在烤網上的時間留住肉汁,二來讓肉塊徹底包覆炭火香氣,讓肉品直抵完美熟度。
.
漢堡優不優,我通常會觀察四個地方:肉、麵包、配菜、調醬。市售許多版本常把焦點過分傾斜在肉塊上,導致漢堡組合後,因為後三者的落差太大而讓整體入口後的評價掉分,但木漢堡讓人激賞之處,就是這四個部分都達到高標,且相互平衡。
.
麵包部分,他們找了台南市區友愛街的「#禾事草烘焙」幫他們量身打造竹炭麵包,麵包體極為紮實,且雙手一壓不乾扁還會回彈,麵包也會先上鐵盤微微炭烤,去吸附煎檯上殘存的肉油,烤完單吃就又香又酥脆。如果現場看到木漢堡的漢堡內餡有多澎湃,你就會恍然大悟,上下層能回彈的優質麵包有多重要了。
.
配菜部分,維珊用心搭配了新鮮的紫洋蔥、苜蓿芽、番茄、美生菜和大陸妹,再用墨西哥辣椒、德式酸菜和鳳梨片去增色和提味,漢堡裡的紅白雙色醬料,白醬是美乃滋,只單抹底層,秘製紅醬則是把洋蔥和絞肉炒到番茄糊中,再加黃芥末一同熬煮出清爽風味,沙拉用的則是自製原味優格醬,和加了鮮奶稀釋的起司醬,比例各半。刷抹好醬料,夾疊上桌的漢堡尺寸實在驚人,從視覺到味覺,環環扣扣都斟酌講究,吃來超級過癮!
.
最好空著肚子過來,這漢堡一人獨享最是過癮,經典吃法,先將兩側包裝紙收攏,接著輕輕把麵包從上下兩側往內壓後,使出你的洪荒之力把嘴撐開,盡可能一口咬下時,嘴裡同時包含肉塊、油脂、菜料和醬汁,讓身心靈都豐滿,如再搭上自備的冰啤酒,那完美口感,真是會讓人想尖叫啊。
.
趕快刷張票奔向台南吧!(原文刊登於 微笑台灣319鄉+ 的 #島嶼晃遊者 專欄)
_____
【木漢堡。原木炭烤漢堡聚落】
台南市安南區安中路一段970號
0980-156167
轉貼自木漢堡的溫馨提醒:
外帶建議先電話預定避免久候 / 內用須現場候位恕不接受電話訂位 / 假日只有四種口味沒有漢堡排系列
_____
#雄好呷台南
#高雄之外___台灣好食10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RASH Ba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RASH《Never Die》 https://TRASH.lnk.to/NeverDieAY 把自我丟進現在進行式 當傾注每一此刻的存在 不朽的靈魂將從底層溢出來 面對最真實的自我 將不朽的精神握在手中 便能將心的疑惑拋諸腦後 Never stop! Never die! __ TRAS...
「張龍熱血司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TRASH Ba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噓!星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閒聊] 便利店新星跟雙重人生熱血司祭相關-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熱血司祭》絕地大反擊! 宋薩不忍了泰拳出手擊倒流氓張龍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便利店新星》第9集:《熱血司祭》張龍現身!? |愛奇藝台灣站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熱血司祭》第6集: 張龍大秀卡波耶拉遭金南佶迴旋踢擊倒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熱血司祭|宋薩張龍世紀對決! - iQIYI TW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便利店新星|《熱血司祭》冤家聚頭! 張龍瞬間暈倒- iQIYI TW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便利店新星|《熱血司祭》冤家聚頭! 張龍瞬間暈倒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閒聊] 便利店新星跟雙重人生熱血司祭相關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張龍熱血司祭 在 [心得] 熱血司祭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張龍熱血司祭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安門母親在公安監視下 於萬安公墓拜祭
北京八九“六四”31周年日當天,中國各地風聲鶴唳,氣氛緊張。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多人,在警方監視下前往萬安公墓祭奠7名在六四事件中遇難的家人,以及5名已經去世的死難者家屬。難屬尹敏回憶當年,她年僅19歲的兒子,身中解放軍戒嚴部隊士兵三槍。
本周四是六四31周年,中國各地都有民眾低調中紀念六四。當天上午,北京一批天安門母親群體成員在警方安排下,到萬安公墓拜祭並發表祭文。
六四死難者家屬黃金平在祭文中說,堅持“真相﹑賠償﹑問責”是他們的三項訴求:“我們始終堅持三項訴求:真相、賠償、問責,要求政府與天安門母親對話,說出真相,拒絕遺忘,尋求正義,呼喊良知。任何艱難曲折都摧毀不了我們的堅定信念。”
天安門母親堅持真相賠償及問責
祭文表示,31年前,年青人懷著滿腔熱血,為了要求政府清廉及社會公正走上街頭和平請願,是關心國家前途及社會民生的正義行為,也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利,但政府動用軍人殺害手無寸鐵的人。
今年77歲的六四難屬尹敏每逢六四周年日都會在家中悼念遇難31年的兒子葉偉航,她對自由亞洲電台說,從6月1日開始,她就被警察上崗,無論去何處都有人尾隨其後:“時間太久了,31年了,我們的年紀也愈來愈大,身體愈來愈不好,所以愈來愈悲觀,心情也愈來愈不好,原來覺得有一線希望,現在看來很渺茫。但是,我們還有一些期盼。”
伊敏的兒子葉偉航被解放軍戒嚴部隊軍人射殺時,年僅19歲。尹敏告訴本台,1989年6月3日晚上11點,她的兒子葉偉航在木樨地被三顆子彈射殺。31年來,每當想起兒子,尹敏都會淚流滿面。她說:“31年,好好的一個小伙子沒有了,一點說法都沒有,而且年年........好像今年還管得比較嚴格,說我們要怎麼、怎麼樣,我們還會怎麼樣,跟你說這是我永遠的痛,什麼時候想起來,我都淚流滿面。19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他中了3槍,打得那麼慘。”
現在年輕人都不了解六四真相
北京一位八九年居住在天安門附近的居民趙女士對本台說,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北京發生過“六四”:“六四的時候,我就趴在我們家門縫往外看,都是大卡車,天安門傳來槍聲。我們這邊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兒子死了,她在大哭,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上班都去不了。沒有公交車了,我記得有幾天沒有上班。天安門那邊有人靜坐,聽他們說死了好多人,鎮壓唄。 ”
北京、成都等地異議人士被上崗
本周四當天,北京、四川、湖北等各地異議人士及獨立學者被當局“維穩”。如媒體人高瑜受到國保嚴控,異議人士查建國、齊志勇、徐永海被上崗,維權人士李蔚也因“維穩”去了外地。武漢八九學生張毅被3名公安帶走強制旅游。
據知情人士對本台說,六四酒案四君子之一的張雋勇正被國保帶往都江堰虹口;羅富譽、符海陸被司法所通知“喝茶”,陳兵與外界失聯,成都維權人士王蓉文6月3日被4個人帶到彭州一家農家樂。當地維權人士秦女士對本台說:“成都幾乎所有的敏感人士都被上崗了。符海陸現在還是在‘喝茶’當中,張起被堵在家裡不准出門。聽這些維穩人員說,今天成都的所有維穩人員,包括警察全部都上崗了。”
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 許書婷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張龍熱血司祭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紀錄片的社會啟蒙](個人拙見)
我是從去年開始,才開始關注所謂社會之於我。
·
我對自己感到詫異,明明生活在社會之中,生活中的一切動輒都覆含在社會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卻選擇視而不見,新聞上播的畫面對我來說都像是假議題一樣地扮家家酒。我將自己的人生簡化為一道道看似複雜無解的公式:工作、想辦法找人戀愛、維繫一些保險般以防失戀時沒人聽你靠腰的友情、空閒時怨天尤人地補充因工作不足的睡眠、計畫下一次旅行或正在旅行途中、擔憂這個月錢花太多沒存到錢而未來的我有辦法搬出家裡嗎?
·
這些看似私密個人的事,其實都受社會影響而少有人關懷。好像社會是一場遊戲規則不能改變鬼抓人,遊戲裡的人都在為了存活拼命,自顧不暇、無法分神,以至於我們都忘了,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不是那冥冥中存在卻其實不然的鬼魂。若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那鬼就是亞當斯密所謂市場裡一雙看不見的手。
·
不過那手真的看不見嗎?
·
其實我們都看見了,市場裡是哪個國王出手攪和。卻很少有人敢直言不諱,背地裡連議論紛紛的力氣都沒有。
·
·
·
·
去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這件事大到,連帶影響了上萬與我完全不相識的人。我參加了罷工。
·
我原以為罷工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堅定團結地不工作至提出的訴求能被討論為止,直到看見和我們一樣每日來現場站崗的警察、媒體、網路上的輿論,我才發覺自己的生活其實動輒得咎,社會原來可以不是自掃門前雪的冷漠。
·
在罷工中後期,為了引起更多關注,我參加了苦行活動,從我的公司門口徒步走將近三十公里路到總統府陳情。
·
罷工之前,我其實就隱然發覺這個社會有一種殘忍,便是人很容易被各種極致所吸引,不論是極致美麗的,還是極致血腥的,如果無法造成話題,人便會漠然,因為光是忙著活就佔去了人絕大多數時光,況且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貢獻各種極致:為了奧運金牌努力、為了炫耀財富裝逼、為了平息心中某種不平衡殺人越貨、為了被注目而寫下文字拍攝影片⋯⋯。因此,即便我的理智知道苦行活動並不能實際解決問題,蔡英文也不會因此出面,卻也認同必須要做些什麼被大量注目,才有機會翻轉情勢。
·
在苦行的途中,來了幾家媒體一路跟拍。雖然大部分時間記者都是搭車隨行,但也有不少路段記者是實際陪我們一起走的。我們一開始很高興也很感動,高興似乎受到了重視、感動媒體願意陪我們這樣辛苦。不過路程才不到三分之一,便有人發覺事態有異。當我們頂著超過三十度的烈陽走到第一個休息站麥當勞時,有一起苦行的同事發覺有記者刻意拍攝我們打哈欠、吃蛋捲冰淇淋的畫面,似乎想要營造我們懶散、根本不累的觀感。因此走到第二個休息點時,大家都警覺起來,除了上廁所,不敢有一點歡樂嬉鬧的感覺。
·
中午行至餐廳用餐,是一間有在操辦婚宴的海鮮餐廳,工會替大家點購的菜色是最平實粗飽的炒飯、炒麵、炒青菜、沙拉,一大盤一大盤一起上上來,用完餐便繼續行程。為了答謝隨行的記者朋友,工會也準備了一桌相同菜色令他們食用。
·
從早到晚,走了超過八個小時終於行至總統府,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竟也累掛,結束行程和我一起去做腳底按摩的同事,在按摩店內睡到打呼。
·
隔日,看新聞,有些媒體內容和我們行程本意千差萬遠,有些行文著重在我們中途休息、有些更特意翻拍我們中餐餐廳的宴會菜單,睜眼說瞎話直指我們吃了龍蝦、鮑魚(明明你們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啊)。我的身體很累,對這個社會也感覺好累。
·
·
·
·
我是相當自私的人,因為對公司政策不滿、認為自己被剝奪,才開始關心社會之於我的事情。公司雖是民營,卻也必須要遵守公司法、勞基法,就像個人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生活中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秩序便構成了虛擬名詞的「社會」。
·
因為終於切身感受到社會對於我的虧欠,雖然這虧欠好像小到可以被忽略,不過是薪水比同行少一點、不過是工時比別人長一點,但一旦關切了便無法移開雙眼,我便是這樣不合群且自利的人。
·
或許是因禍得福,我因為我的自私自利,開始想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一個「議題」,再也不願被表面浮誇求極致的大膽標題操弄,想要以少而深的方式,去觸碰所有我可及的事件。剛好,我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相信在所有人被工作佔據大部分時間、又有好萊塢漫威英雄電影的今日,沒有人在交友軟體上的自介不會說興趣是看電影,因為那是最快、最輕鬆,可以看起來有點文藝深度又安全的事,比起興趣是收集充氣娃娃要教人感覺正常可靠多了。
·
不過我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自己較一般人多了一份文青式的驕傲,我會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會去松菸誠品、國賓長春看一些非常小眾的影展得獎片,片子來自美日泰韓以外的製作團隊。我秉持著我自私的性格、文青的驕傲,以及一些對社會失望的複雜情緒,開始看我從前從沒有注意過的電影類別——紀錄片。
·
即使是在已故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當紅的時候,都沒有激起我為紀錄片花電影票錢的一絲慾望。我購買了影音平台的會員資格,看了我第一部有意為之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後來又陸續看了《一首搖滾上月球》及《灣生回家》。
·
有別於一般電影像是無中生有般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片則是在這個已經發生且已被形塑出的社會找尋題材,花時間聚焦,企圖以重新拼接的畫面呈現真實,每一顆鏡頭都來自你我周遭不完美的景觀、人物,有些甚至醜陋地令人不忍直視。
·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從前不喜歡看紀錄片,因為即便是一般電影刻意描寫的悲傷、痛苦,人都能藉由螢幕隔出的雙重標準,融入卻又自外於影像之外。有點像是觀眾都愛嘲笑恐怖片主角,總要白目去開地下室的門、總要自告奮勇去冒險一樣,我們可以接受螢幕裡的人物去做出現實中不可能的事,一個人進入鬧鬼森林、暴露於伽瑪射線竟沒死還成了特異功能人士、倒掛於飛機之外,我們能從這些虛假、被設計出的情節得到一種自己也身歷其境的快感;紀錄片卻不然,刀刀見肉的真實題材,沒辦法令人產生一時麻痺的雙重標準,如果看完了紀錄片卻沒有做點什麼,好像還有種無情的罪惡感,而我們平時的人生已經夠累了,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是為了將自己更逼近現實。
·
·
·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以「太陽花學運」和其他社會運動為背景的紀錄片,鏡頭環繞在學運領袖陳為廷及在台中國留學生蔡博藝之間開展。我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大約是和關懷弱勢掛勾,從沒想過電視新聞、政論節目日日在報已經令人煩膩生厭的政治,竟也能成為被記錄的主題。
·
而我對政治冷感,每次大選投票都比較像是參加廟會一般地湊熱鬧;我是本省人且母親來自台南,卻對民進黨沒有歸屬感,對國民黨也沒有好印象。我覺得政治比較像是一群追逐權勢利益的小丑共演的一齣野台戲,我不知道誰選上了、誰推動了什麼法案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國土計畫法只要沒有計劃到我家,我好像沒有置喙的理由、紅色媒體其心可議,但我不看就好所以也沒差。
·
不過或許是《我》片裡的青春火焰太過耀眼,竟讓年過的三十的我開始檢討起自己的政治無感。我隱約想起一句看過的話:「三十歲前不是左派沒心肝;三十歲後還是左派沒腦袋。」而我從來沒左沒右、隨波逐流,我是不是沒心肝也沒腦袋?
·
我不懂那些學生為什麼要為一個看似那麼遙遠的議題(黑箱服貿)冒險翻進立法院。影片中段,主角之一陳為廷由一個帶頭違法佔領立院的學生,搖身一變為學運明星,然後受黨團徵招參選立委,企圖以合法手段前進議場,後來卻又戲劇性地因為過往的性騷擾案件而黯然退選。另一位主角蔡博藝,也因為以中國學生身分參加淡大學生會會長競選遭到操弄、調侃,在她參選之前的競選公報上從未印過「國籍」項目;在她參選後,公報上非但加入了「國籍」一欄,還刻意似地放得極大,然而中國人蔡博藝參加支持的台灣社會改革運動,我相信比兩千四百萬人中的兩千萬人還多。
·
影片最後,紀錄片導演傅榆哭了,兩位主角由原先的揮灑熱血,初生之犢地企圖改變這個社會,到最後光環退去,被一些無法改變的個人現實吞沒,陳為廷無法否認性騷擾的過往、蔡博藝無法拒絕中國人的身份。即便他們曾有一顆熱切的心,被視為救世主一樣地高高抬起,他們卻終究只是凡人,就像我們這些始終只敢躲在鍵盤後的魯蛇。
·
傅榆哭,是因為她不知道她的電影該怎麼ending,不知道曾經寄予希望的目光在希望破滅以後該怎麼收回。一個紀錄片導演在紀錄片中將自己的影像、自己的信念一併帶入影片中,某種程度是有違紀錄片倫理的,不過這部片令我感動的地方便是在於,我看著看著,竟也和傅榆一樣,懂了那種想被人拯救的無奈沈重。我們都不關心政治、覺得自己沒左沒右、隨波逐流,但心底竟也有一塊地方期待能有完人現世,漫威英雄般替我們拯救世界。接著發現英雄也不過就是跟你我一樣,看a片、打手槍、無法逆流自己的血液,我們失望了但隨著影片的進展一絲絲熱情也被喚起,卻只能卡在中間進退兩難,這便是青春無以名狀的憂鬱、是代表自己「左」過的一點點證據,然後我們回到現實,這部片便是在紀錄人回到現實的現實。
·
·
·
·
《一首搖滾上月球》是用夢想包裝的晦澀,六個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組成了搖滾樂團,要花一年的時間從零到有站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舞台。我不知道導演黃嘉俊是怎麼挑選出這個主題的,不知道他怎麼能用「罕病兒的爸爸有夢想」這樣的角度切入觀眾對罕見疾病的關注,而我會點開這部片來看,便是被這樣獵奇超展開的主題給吸引。看完以後我大受震動,而我的震動不是因為同情,卻是因為終於能夠「同理」。
·
印象中,各種描寫罕見疾病的電影、小說,無不聚焦在疾病患者本身,強調他們也需要受人尊重的空間與權力,《一》片卻告訴眾人照護者的生命也一樣珍貴,即便分出了心神在罕病兒身上,夢想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當我們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得到罕見疾病有多不幸、多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掉入了「同情」的陷阱,只能用一種上對下、慶幸自己是「正常」的眼光看待;但當我們將目光換到和我們一樣「正常」的照護者身上,突然就明白了不論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有同樣的渴望與意欲暫時拋下一切的喘息。
·
影片中,一位爸爸說儘管又要練習樂器又要照顧家裡很辛苦,但每個禮拜和其他爸爸們一同練團的時光卻是他沈重生活的救贖,能夠感覺夢想還握在手上,就有勇氣再面對下一個挑戰。
·
我可以感覺得到影片中的每個爸爸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就像天下其他爸爸愛自己健康的孩子一樣,而這就是同理了,不論面對什麼情況,有一樣的愛、一樣的需要暫時從家庭現實中翹課的小確幸,不論自己的孩子健康與否、自己的小確幸是練團還是打籃球,人都是一樣的。
·
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罕見疾病好可憐,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他們(片中每個罕病兒都是幸福的),而是明白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需求,所以應該要將這個社會改造成能容納所有人需要的所在,不該只為了「健康」的人設計。我想起年初我到加拿大知名雪場惠斯勒滑雪,居然在海拔兩千英尺的高山上看見有人用特殊改造的輪椅滑雪(將座椅下部改成雪橇狀),那人速度極快,我匆匆看見他的身影後擺動我粗壯的雙腿居然追不上。當我一直誤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二分法,《ㄧ》片讓我看見,只要讓世界容納所有人,人人都可以是贏家;輪椅滑雪客的恣意暢快也令我知曉容納眾人不是夢想,那是一種可以成為日常的實在。
·
·
·
·
《灣生回家》雖然在片子上映時有些爭議,便是電影製片田中實加(陳宣儒)冒名灣生後代出書一案,這也造成了我在點擊影片前有些猶豫,不過再多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電影內容是導演黃銘正自己找到灣生取材,田中實加僅是提供初步構想,而影片中的灣生的確是真人真事,才放心點開。
·
《灣》片聚焦在一小段被歷史變遷快速洗刷的過去。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放棄台灣主權,所有在日台人必須回到日本。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有些日本人在台灣出生長大,認台灣做「故鄉」,因而被稱為「灣生」,卻因為國與國的無情競爭,像是棋子一般被移動來移動去,因為開墾需要移來台灣,因為戰敗移回日本。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灣生,這段歷史便只會像是呈堂證供一般冰冷,證明有罪但人已死了那又如何?
·
影片一開始,一名灣生爺爺回到花蓮村落找尋兒時的朋友,他喊著一些中文名字、也喊著一些原住民名字,爺爺說,小時候他們不會管對方的族裔,大家都是一起玩的好朋友;還有一個灣生奶奶,中學時唸北一女,她的父親在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工作。這幾年,台灣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總統府,她也特地來台報名。奶奶說即使自己年紀一大把了,走在總統府中,卻還是有種好像自己的父親隨時都會從哪個角落走出來的錯覺。這些灣生爺爺、奶奶,對台灣有種不合時宜的執念與情感,如此詭異,又如此真切。
·
儘管我們都被教育了要愛國,這是現今世界再政治正確不過的一項觀念,但對於那些國族認同被歷史、被他人的貪婪切一刀的人來說,鄉愁依舊是無法斷開的念想。在《灣》片之前,我無法想像有哪個國籍在GDP比台灣強大國家的人會對這座鬼島存有思念,更何況我們的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想逃出去,想去做別國人民。
·
有人看《灣》片是加深了對台灣的認同,有種「連日本人都說我們地方好」的潛節奏;我看《灣》片是終於能稍稍理解了死忠藍營支持者,也許他們覺得只有國民黨才能帶他們回「家」,不論是統一還是被統一、一中各表還是一國兩制。
·
其實我的願望是世界大同,人類世界再無種族、國籍之分,人喜歡去哪便去哪、想留在哪裡就留在哪裡。《灣》片用一種溫柔到近乎殘忍的方式重新顛覆了我對國家的想像,然後才發覺,啊,「國家」這個名詞,不也和「社會」一樣是一種人造的箝制?只是它被造久了,久到我們都以為它是天然的。我可以將「社會」解釋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相處的共通原則;但「國家」的樹立,綜觀歷史,好像除了令彼此敵視、征服與被征服以外沒有用處,聯合國及歐洲共同體內也是處處算計,人類不過是登陸月球的猴子。
·
·
·
·
現實是,即便我看了紀錄片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便是這社會的一股洪流,他們有因為同業競爭壓力而發展出的不負責任、不公正報導方式;也有人願意花一年、兩年、五年、六年⋯⋯只為了鑽研一個議題。如果這社會是張網,那麼媒體和我們一樣,都是網中的一部分,這代表著閱聽人的選擇與喜好,亦是間接造成媒體亂象的幫兇。
·
好的媒體,可以是人民的力量,真正成為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而人的目光向哪,媒體的鏡頭便會追隨。在我們對社會失望,覺得假新聞滿天飛、沒什麼可以相信的時候,我想我們更不能小看自己。德國哲學家班雅明提過一個「微弱的彌賽亞」概念,彌賽亞是基督宗教中的「救世主」之意。我一個人拯救不了世界,可是一群人可以,因為彌賽亞的力量便是散落在每個人體內,當人能結合在一起,彌賽亞就會出現。
·
·
·
·
雖然眼下這疫情肆虐,我們還是可以慶幸,這個病毒沒有人類的狠心及愚昧,造成的死亡人數還不及我們打的一場世界大戰。
·
我是一個沒有政黨傾向的本省人,性格自私自利,身體健全,也沒有令島國人民求之不得的雙重國籍。我的歷程,有造成我成為我的必然,我無法選擇家庭、族裔和基因上的染色體,但我同時也遇見了許多偶然,一點一點侵蝕了我以為不可能被改變的部分,像是我開始願意去了解政治,去設想很多好像離我很遠的事(要是有一天出車禍半身不遂,可是家門口沒有輪椅專用坡道怎麼辦),去感覺如果我是一個被歷史切一刀的人,我會怎麼看待台灣。
·
我不知道你的必然是什麼,但我希望這篇文章也能成為你的一種偶然,成為我們投射目光的望遠鏡。
張龍熱血司祭 在 TRASH Ban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RASH《Never Die》
https://TRASH.lnk.to/NeverDieAY
把自我丟進現在進行式
當傾注每一此刻的存在
不朽的靈魂將從底層溢出來
面對最真實的自我
將不朽的精神握在手中
便能將心的疑惑拋諸腦後
Never stop! Never die!
__
TRASH 繼《重感情的廢物》深情回歸後,
向歌迷丟出最放蕩不羈單曲《Never Die》帶領歌迷 keep moving!
不談夢想也不說教,專注熱愛自己的所愛,才能離自己更近
誘發熱血沸騰的精神,永遠不朽!
前奏的醞釀為這首歌曲熱身,當主唱阿夜的歌聲一出,歌曲便開始進入定速奔跑的狀態,不間斷的大鼓推進,讓人情不自禁跟著情緒高漲,堆疊出整首歌曲的速度感,完全呼應歌詞所承載的正面能量。要說這是一首青春熱血的單曲也不為過,所有心智都還青春的人們,都應該要享受這只有一次的人生,套入這種速度,追上所有想追求的。
成軍第10年的 TRASH,在音樂圈滾了一圈。當世界的幸福指數越來越低、對生命的慾望越來越高,自我意識越來越濃、人與人之間的專注卻越來越淡。當認真對待每一個當下,完成每場對得起自己的拚搏,就能創造自我最美的價值。期待透過歌曲傳達給歌迷這個簡單但重要的精神。
曾入圍第29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的導演邱柏昶 Birdy 與TRASH 已經認識多年,但是是第一次合作。團員與公司一致認同,這首單曲熱血、奔放不羈的情緒,Birdy 導演就是最適合的導演人選,沒有之一。Birdy 也透露,這首歌詞根本就像是在描繪他的心境「只想做自己覺得酷的事」。MV 特地拉到高雄、墾丁外拍,光拍攝第一天就有高達 9 個場景的轉換。其中,特別把團員歡聚的場景設立在對於 TRASH 滿有情感與回憶的「山羊飯館」拍攝,即將在今年10月歇業的山羊飯館,可以說是 TRASH 在恆春的家,這裡對 TRASH 特別有意義,也讓團員拍攝過程中充滿感恩與不捨。
貝斯手博文在清晨的城市中奔跑、鼓手金魁剛在豔陽中推車、吉他手頤原在酒館的吧檯上 solo、主唱阿夜則繼《重感情的廢物》後再度入海。在南台灣美好景色的加成下,歌曲遼闊且不斷前進的氛圍完全被追趕出來,再加上豔陽高照的曝曬與密集的景點轉換,三天兩夜的拍攝日程與經歷,完全呼應了這首歌的精神。
#TRASH
#NeverDie
__
■ Never Die
詞曲:阿夜 編曲:TRASH、呂孝廷
濃烈的 無知的
沒有方向還是要啟程
因為知道遠方有人在等
我浪費著 青春呢
未來不被祝福那又如何
直到盡頭的末班車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不後悔也不怕失敗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反正人生不會重來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We will never die
我不信人 不信神
只想把音樂放到最大聲
跟著值得我去愛的人
I won’t escape
cause I know there’s no place to hide
Ain’t got no limits
I’m always fighting for life
會驚就袂大尾
毋敢拼落當然嘛沒機會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不後悔也不怕失敗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反正人生不會重來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We will never die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不後悔也不怕失敗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我要放蕩不羈的愛
反正人生不會重來
證明曾經我的存在
I know that spirit will never die
We will never die
_
詞曲:阿夜
製作人 Producer:TRASH、周已敦
編曲 Music Arranger:TRASH
協同編曲:Co-Arranger:呂孝廷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周已敦
合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s Arranger:阿夜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s:蔡周翰、周已敦
鼓技師 Drum Technician:莊開旭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Lights Up Studio、玩痛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周已敦@Rav Sound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Chris Gehringer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Sterling Sound
_
製作公司 Production:鳥兒映像工作室 Birdy Productions.
導演 Director:邱柏昶 Birdy Nio
導演助理 Director Assistant: 康雯鈞 Wen Chun Kang
製片 Producer:石芳綺 Kiki Shih
執行製片Line-Producer:黃舒鈺Fidelia Huang
製片組Production Crew:許桓溱Amber Hsu
實習生Intern:蔡幸伶Hsing Lin Tsai、申傳宇Chuan Yu Shen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石尚瑋Wei Shih
執行美術Production Executive:張絡鈞Luo Jun Zhang
美術協力Art Cooperation :林育聖Axang、龍彥霖Yan Lin Long、雷鎮銘Zhen Ming Lei
攝影師Director of Photography: 莊竣瑋 Kevin Chuang
攝影大助 Focus Puller:余書豪Jesse Yu
攝影組Camera Crews:江睿哲Alston Jiang
花絮側拍Behind the scenes:陸韋中 Wei Chung Lu
剪接師 Editor:黃柏勳Syun Huang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吳培倫 Ray Wu
調光師 Colorist:良奇 @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Timeline Studio
參與演員:
街頭阿婆:江麗慧
山羊飯館參與人員:山羊、江杏、橘子、阿福、冠冠、祖兒、祖寧、巧萱、郁雯、小牛、美花、佳玲、鞋盒、明明、德德、孟祥、宅狼、牛丸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高雄協拍中心、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山羊飯館、防曬不要擦太多、七七街藝集所、30M Bar、鹽埕立體停車場、新崛江發展協會、魔力樂器
___
■ 更多 TRASH 消息:
TRASH 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rashBandTw
TRASH 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rashband/
TRASH 官方 Twitter:https://twitter.com/trashbandtw
TRASH 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u/3057883437
華納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rnermusictw/
華納音樂 官方 LINE:http://nav.cx/3sTa2ck
華納音樂 官方 TikTok:http://vt.tiktok.com/JPWML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Mp0-qeiPSg/hqdefault.jpg)
張龍熱血司祭 在 《熱血司祭》絕地大反擊! 宋薩不忍了泰拳出手擊倒流氓張龍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熱血司祭 》http://bit.ly/2tmBqyq #愛奇藝台灣站爆笑播映! 張龍 &宋薩的前世今生→ #便利店新星https://bit.ly/30WvWMX愛奇藝,讓你欲罷不能 APP ... ... <看更多>
張龍熱血司祭 在 《便利店新星》第9集:《熱血司祭》張龍現身!? |愛奇藝台灣站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韓劇《便利店新星》(英譯:Backstreet Rookie)由韓流男神池昌旭X 國民妹妹金裕貞主演。《便利店新星》改編自同名網路漫畫,講述四次元純真惡女兼職 ... ... <看更多>
張龍熱血司祭 在 [閒聊] 便利店新星跟雙重人生熱血司祭相關-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最近看雙重人生,看到李荷妮又出來搞笑了。
裡面片段穿插了 熱血司祭 跟 雞不可失 的梗。
我是習慣如果有梗的話,希望不要錯過,先補再說。
像是請回答系列,好在有看到鄉民提先後順序,
我覺得先後順序對我很重要。畢竟看到相關的串場會有驚喜感。
然後前一陣子,忘了在哪一篇推文看到,
雙重人生除了熱血司祭跟雞不可失有相關梗外,連便利店新星也有。
但便利店看了一集左右,劇情好像很鬆,有點撐不下去,但如果跟
雙重人生有梗的關聯的話,我是願意撐下去的。
所以上來問一下各位,便利店跟雙重人生有相關聯梗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244.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68749076.A.E04.html
※ 編輯: sun8 (125.227.244.144 臺灣), 11/18/2022 14:43: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