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溼地賞鳥生態、興達港買海產
茄萣濕地是南部賞鳥勝地,有豐富的生態,可愛跳動的彈塗魚、招潮蟹的大螯、魚鷹俯衝覓食。周邊道路交通算是便利,又可順便到興達觀光漁市買海產,適合親子共遊。
🚩茄萣濕地
🏠地址:高雄市茄萣區濱海路一段
☎電話:07-6986335
⏰時間:24H
完整圖文:https://bopomo.tw/07-6986335/
#茄萣濕地交通 #茄萣濕地停車 #濕地生態 #高雄賞鳥 #台南賞鳥 #高雄親子旅遊 #興達港買海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挖仔尾位在新北市八里區,是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一個漁村聚落。這片鹹水濕地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正好位於竹圍紅樹...
彈塗魚 覓 食 在 Alfred 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WF 「步走大自然2020」| 米埔自然保護區 (11月7-8日)
#遠離塵囂喧鬧 #感受一下大自然 #原來香港也很美
以前總覺得米埔呢個地方係離我那麼近這麼遠!從未到過米埔嘅我,反而因爲Alfred 可以有機會「到此一遊」,仲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大自然嘅美‼️
我哋深入濕地生物嘅家,可以用心感受到我哋平時喺市區容易被忽略嘅地方(例如雀仔聲)。而且我哋第一次親眼睇到雀鳥覓食(睇住佢食咗條肥美彈塗魚😳)、更認識咗唔同嘅雀鳥,例如大白鷺、小白鷺、普通翠鳥、黑臉琵鷺等。
另外,仲睇到潮間帶泥灘佈滿成千上萬嘅彈塗魚、去咗佈滿蘆葦嘅蘆葦叢(影網紅照📸)、去咗紅樹林(行浮橋探險同探招潮蟹),一切一切都係出面市區搵唔到或感受唔到嘅🤗,令我哋感受不一樣嘅難忘體驗‼️ 而且小朋友喺當中更可以欣賞濕地百態,了解濕地同環境、生活同生態系統中相生相息嘅微妙關系添。👍🏻
趁住秋高氣爽嘅日子,個人覺得一家人可以遠離城市煩囂,漫遊大自然,喺米埔享受一趟濕地體驗之旅!
佢哋嚟緊11月7日(星期六)至8日(星期日),一年兩日會於米埔自然保護區舉行「我們的棲息地・我們的家」步走大自然2020」 ,當中有嶄新互動嘅工作坊呀‼️ 米埔濕地體驗之旅等緊您哋呀‼️
【WWF 步走大自然2020「我們的棲息地・我們的家」】
日期:2020年11月7及8日 (星期六及日)一連兩日
地點:米埔自然保護區
詳情及報名:https://apps.wwf.org.hk/cf/w4n
而家用優惠碼 "LATEBIRD21" 報名仲可以享有10%遲到鳥優惠添🐦
WWF Hong Kong
彈塗魚 覓 食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候鳥過境🍁】秋風送爽,在流行 #staycation 的當下,假若厭倦了繁華鬧市燈光普照,不如到 #米埔濕地 來趟生態旅遊,沐浴大自然的清亮秋意。
全文:https://bit.ly/30Dppps
位於香港西北端的米埔自然保護區,屬國際重要濕地。濕地佔地2,700公頃,為多種物種提供棲身之所,也為過境旅鳥和冬候鳥提供重要的覓食環境。據估計,每年共有120,000隻水鳥飛越后海灣。
南徒途上,候鳥需要補給,為何不去淺水灣,要來米埔 #后海灣?皆因濕地為牠們,提供了豐富的補給物──拇指般大的招潮蟹、肥大的彈塗魚、水中各種浮游生物等,都是飛行所需的能量來源。
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沼澤區到了秋天,依然一片綠油油,大自然繁茂千相。沃沃青鮮的濕地上空,出現一個個黑點,靠近,又遠離。水波粼粼,鳥兒的動與靜貫注觀者的神思。觀鳥者如我們,屏息靜氣,遼望那長頸長腳。站在水中央都是鷺類,牠純白優雅,先是一隻一隻地飛來,然後慢慢集結成羣,偶爾羣鳥齊飛,出現陣陣的鳥浪(Bird Wave)。
牠們在過境、逗留,彷彿在尋求過渡的安穩。
- - -
延伸閱讀:
在秋日彼岸 聽鳥兒歌唱 尋找自然的歸屬
https://bit.ly/30F3mPg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秋天 #米埔 #濕地 #鳥 #鳥類 #候鳥 #白鷺 #紅樹林 #泥灘 #圖輯 #我就是我
彈塗魚 覓 食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挖仔尾位在新北市八里區,是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一個漁村聚落。這片鹹水濕地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正好位於竹圍紅樹林濕地的對岸,是淡水河全段水筆仔生長唯一位在南岸的地方,也是全球分布最北端的紅樹林區域!
1.東方環頸鴴:雖然鴴科鳥類是台灣地區冬季的常客,但是當繁殖季來到之時,除了東方環頸鴴之外,其餘種類都會飛到北國去哺育牠們的下一代。因此,東方環頸鴴可以說是台灣唯一四季可見的鴴科鳥類了。牠們無論雌雄都是黑嘴灰腳、白色領巾和下腹部;在繁殖季,雄性東方環頸鴴戴著前緣黑色的栗紅色小帽,穿著領口黑色的灰褐色大衣,由喙基部至眼後還有一道黑色過眼帶;而雌鳥頭頂、過眼帶、上半身則為一致的灰褐色,顯得樸素許多。
2.小環頸鴴:有「千足鳥」之稱。在中國大陸稱為「金眶」鴴,因為夏季繁殖期小環頸鴴會有非常美麗的金色眼眶,還有漂亮的黑色圍巾和過眼黑帶,冬季的非繁殖期這些特徵則較不明顯或消褪。牠們常常結成小群在各海岸、河口的灘地上活動,牠們以濕地上的小型無脊椎動動物為主食。
3.濱刺麥:又稱濱刺草、貓鼠刺。濱刺麥的果實隨風在沙灘上跳躍滾動,就像一顆保齡球滾啊滾,滾動果實可不只是濱刺麥的浪漫想像,更是它傳播與繁衍的機制!它同時有能適應海邊的特殊生理機制及形態,葉呈尖刺狀,而且質地厚又堅硬,葉表面具有蠟質減少水分的蒸發;它還能長出向上長出不定根,在被沙掩埋時仍能探出頭來!有以上堅強構造,讓濱刺麥能當稱職的海岸沙丘先驅植物。
4.水筆仔:又名秋茄。樹皮為灰褐色,葉子對生,葉形為長橢圓形,有厚皮層以防止水份散失。在台灣南部的開花期於每年5至7月,花為白色,花絲細長。為了適應泥澤土地,根部發展成支持根,長久下來甚至發展成「板根」的形式,根除了能幫助呼吸外,還能使得植株得以在強風巨浪以及潮汐漲退的變化下屹立不搖。水筆仔胎生苗成熟掉落後,只有三分之一會垂直插入土中;三分之一較輕的會平行的漂浮於水面;另外三分之一則會沉沒平躺於水底。而其中較輕的胎生苗會被海水帶往更遠的地方,生根繁殖,這樣的設計對於水筆仔族群的擴張是很有幫助的。
5.彈塗魚:彈塗魚生活在海陸交接的泥灘地上,退潮時可以看見牠們在泥灘地上彈跳。為了適應泥灘地陸域及水域兩種不同的環境,牠們可以在腮腔儲存水,然後讓水通過腮來呼吸。不過這種方法獲得的氧氣很快就會用完,所以不能離水太遠。彈塗魚外表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那雙長在頭頂上鼓凸的大眼睛,可以各自分開移動使得視野變廣。更重要的是腹鰭合併在一起形成吸盤,使牠們可以攀附在垂直平面上。而強而有力的胸鰭則讓牠們可以在泥灘地上爬行,加上尾巴輔助還可以做跳躍的動作。而回到水中,這些魚鰭跟其他魚的一樣可以正常游動。
6.清白招潮蟹:俗名有白扇招潮蟹、夯白扇、小白馬。全身以白色為主,背甲顏色會隨著環境改變,而有灰至黑色的網紋變化,雄蟹小螯一側的步足內側(腹面)呈紅色,大螯同側的步足則還是白色。牠們大量群棲在砂質較重的泥灘地,相當明顯易認,洞口邊常有覓食後遺留的粒狀擬糞,揮螯的動作頻繁,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只要稍有耐性等上幾分鐘,牠就會爬出動口在你的腳邊覓食活動。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TVgo1eiDjw/hqdefault.jpg)
彈塗魚 覓 食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講到台灣的濕地,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的""曾文溪口溼地""以及""四草濕地"",一定不能不提,因為這兩片加起來將近四千公頃的濕地,不但擁有完整的招潮蟹和紅樹林等生態,每年冬天,更吸引大批黑面琵鷺與珍貴候鳥,飛到這裡棲息過冬,也因此,曾文溪口濕地和四草濕地,被官方評選為台灣""唯二""的國際級溼地!
透過高倍數望遠鏡,導覽志工正在和遊客說明,黑面琵鷺的習性。
黑面琵鷺每年10月中旬到隔年4月,會飛過千里旅程來到台灣過冬覓食,而這群北方來的嬌客,儲備好足夠的繁殖能量後,就會返回南北韓交界進行繁衍,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的曾文溪口濕地及四草濕地,因為符合黑面琵鷺覓食與棲息環境,也因此這兩處濕地,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的國際級溼地。
位在曾文溪出海口的這一大片廣闊的溼地,不只吸引黑面琵鷺和候鳥,底棲和浮游生物也很豐富,潮間帶裡一個個小洞,是生性害羞的招潮蟹的傑作,鑽出洞後還不時揮動著大螯警戒.另外,泥灘地上不停跳動的身影,原來是彈塗魚,而在一旁的婦人趁著退潮,正彎腰挖取泥灘地的文蛤。台灣第八座、2009年底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範圍正涵蓋了曾文溪口濕地和四草濕地這兩塊國際級溼地。
搭著膠筏進入紅樹林綠色隧道,是四草濕地獨特的生態景觀,同樣也有招潮蟹、彈塗魚和多種候鳥棲息,更特別的是,這裡擁有包括海茄冬、水筆仔、五梨跤和欖李四種紅樹林。長期關心四草濕地的民間團體認為,將濕地納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地方政府更需要配合。
防風林種植著木麻黃,沙洲外堆置著消波塊,卻難敵大自然力量,沙洲日漸縮小,代表著曾文溪口溼地和四草濕地,都面臨著流失的危機。
目前七股海岸正以平均一年11公尺的速度退後,而沙洲後退直接衝擊漁民生活,也因此威脅到黑面琵鷺的生存,造成族群擴散覓食。即使被指定為國際級溼地,但是大自然的影響力遠遠超乎人為的努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6_QsimCCj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