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陪孩子走過這段內在歷程,是有具體方法的,王意中給父母們以下三個提醒:
一、好好的同理傾聽孩子,不說教、更別批判。
如果孩子願意說,父母的任務,就是好好傾聽。王意中強調,在過程中,父母要記得「不做批判」,不需要急著在這個時候太理性的跟孩子說大道理,畢竟無論是畢業旅行、校外教學、成果發表等等,孩子對這些活動原本有期待,突然期待落空,失望、難過,是人之常情。
記得別說出「沒關係嘛!」、「那你剛好趁機讀書。」之類的話,當孩子覺得無法被同理時,可能就不想說了。
倘若孩子聊這件事情的意願不高,父母也別勉強孩子說,更別一直說「跟媽媽說一下嘛?」、「那你都不說是怎樣?」之類的話,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煩燥,就陪在孩子身邊,等孩子想說時再展現出傾聽意願即可。
在聆聽時,千萬不能敷衍,要專注認真,常與孩子有眼神的交流,適時回應;可以善用複述的技巧,例如,孩子說「我等畢旅超久了,突然取消真的很煩!」,大人就可以說「是齁,你真的等畢旅很久了。」順著孩子的話,讓孩子更願意說。
二、調高「寬容值」,接住孩子的失落情緒,也引導孩子適度轉移。
在這過程之中,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接住孩子的失落情緒」。王意中指出,或許會有一段時間,孩子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建議父母要「調高對孩子的寬容值」,把原本對孩子情緒起伏的接受度,再加個10%、20%。
也許孩子這幾天都不笑、臉色不好,或愛發脾氣、常說不好聽的話,就給孩子跟自己一些彈性,大人不要覺得「你怎麼那麼不懂事?」、「疫情期間還添亂?」等等,若有此類反應,孩子可能覺得「你們都不瞭解我的感受。」
畢竟,原本期待的事情就這麼取消了,情緒波動在所難免,當孩子覺得被同理之後,情緒可能就會好一點了。
王意中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不希望情緒對生活的影響太多、太久,此時「適度轉移」就很重要,父母可以陪孩子玩玩桌遊、做點手作、閱讀課外書等等,有些新的關注焦點;轉移的內容就看大人對孩子的瞭解,找些孩子會喜歡的事情來做。
三、思考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也學會更多元、更有彈性的面對生活。
當孩子情緒平穩一點之後,王意中建議,不妨跟孩子聊聊,聽聽孩子對這件事感到失落的點是什麼。比方說,關於畢旅,原本最期待的是跟幾位好朋友一起到外遊玩;成果發表會取消了,是因為練習彩排了很久、所以很失落……
先理解了孩子最在乎、最在意的點,明白了背後真正的需求之後,就能一起思考替代方案。例如,既然很期待跟好友外出,那是不是等疫情趨緩後,再一起出遊呢?無法舉辦傳統的成果發表會,那爸爸媽媽幫孩子把表演拍起來,傳給親友同學看,是不是也對之前的練習付出達到一些肯定效果呢?
王意中說,在討論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的是:人生除了「第一選擇」,還有「第二選擇」跟「第三選擇」,要試著用更多元的觀點、更有彈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近期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畢業典禮轉為線上舉行,父母因為可能無法參加而遺憾、失落。對此,王意中說,父母要先試著轉念,一樣可以先思考「我最在意的點是什麼?」其實孩子還是「有畢業」,差別可能是畢業典禮的形式不同。
疫情期間,屬於非常時期,「多少會有損失,但損失之後,要有停損。」王意中說,大人自身的期待落空後,要試著停下來,跟自己對話,例如告訴自己,雖然不能到畢業典禮現場,但還是可以再家中慶祝畢業,想跟孩子講的話,也還是可以跟孩子講。
儀式是人所設定的,「我們有時候會很執著某種儀式非得如何不可,其實是少了思考,很慣性的認為一定得這樣,但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以前我們很在乎的儀式,在往後的生活都可能會轉變,而且會成為新常態。」
王意中強調,儘管事情的形式會隨著大環境不斷轉變,但本質不變,認知並接納這一點,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大課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彈性的態度 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陪孩子走過這段內在歷程,是有具體方法的,王意中給父母們以下三個提醒:
一、好好的同理傾聽孩子,不說教、更別批判。
如果孩子願意說,父母的任務,就是好好傾聽。王意中強調,在過程中,父母要記得「不做批判」,不需要急著在這個時候太理性的跟孩子說大道理,畢竟無論是畢業旅行、校外教學、成果發表等等,孩子對這些活動原本有期待,突然期待落空,失望、難過,是人之常情。
記得別說出「沒關係嘛!」、「那你剛好趁機讀書。」之類的話,當孩子覺得無法被同理時,可能就不想說了。
倘若孩子聊這件事情的意願不高,父母也別勉強孩子說,更別一直說「跟媽媽說一下嘛?」、「那你都不說是怎樣?」之類的話,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心情更煩燥,就陪在孩子身邊,等孩子想說時再展現出傾聽意願即可。
在聆聽時,千萬不能敷衍,要專注認真,常與孩子有眼神的交流,適時回應;可以善用複述的技巧,例如,孩子說「我等畢旅超久了,突然取消真的很煩!」,大人就可以說「是齁,你真的等畢旅很久了。」順著孩子的話,讓孩子更願意說。
二、調高「寬容值」,接住孩子的失落情緒,也引導孩子適度轉移。
在這過程之中,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接住孩子的失落情緒」。王意中指出,或許會有一段時間,孩子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建議父母要「調高對孩子的寬容值」,把原本對孩子情緒起伏的接受度,再加個10%、20%。
也許孩子這幾天都不笑、臉色不好,或愛發脾氣、常說不好聽的話,就給孩子跟自己一些彈性,大人不要覺得「你怎麼那麼不懂事?」、「疫情期間還添亂?」等等,若有此類反應,孩子可能覺得「你們都不瞭解我的感受。」
畢竟,原本期待的事情就這麼取消了,情緒波動在所難免,當孩子覺得被同理之後,情緒可能就會好一點了。
王意中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不希望情緒對生活的影響太多、太久,此時「適度轉移」就很重要,父母可以陪孩子玩玩桌遊、做點手作、閱讀課外書等等,有些新的關注焦點;轉移的內容就看大人對孩子的瞭解,找些孩子會喜歡的事情來做。
三、思考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也學會更多元、更有彈性的面對生活。
當孩子情緒平穩一點之後,王意中建議,不妨跟孩子聊聊,聽聽孩子對這件事感到失落的點是什麼。比方說,關於畢旅,原本最期待的是跟幾位好朋友一起到外遊玩;成果發表會取消了,是因為練習彩排了很久、所以很失落……
先理解了孩子最在乎、最在意的點,明白了背後真正的需求之後,就能一起思考替代方案。例如,既然很期待跟好友外出,那是不是等疫情趨緩後,再一起出遊呢?無法舉辦傳統的成果發表會,那爸爸媽媽幫孩子把表演拍起來,傳給親友同學看,是不是也對之前的練習付出達到一些肯定效果呢?
王意中說,在討論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的是:人生除了「第一選擇」,還有「第二選擇」跟「第三選擇」,要試著用更多元的觀點、更有彈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近期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畢業典禮轉為線上舉行,父母因為可能無法參加而遺憾、失落。對此,王意中說,父母要先試著轉念,一樣可以先思考「我最在意的點是什麼?」其實孩子還是「有畢業」,差別可能是畢業典禮的形式不同。
疫情期間,屬於非常時期,「多少會有損失,但損失之後,要有停損。」王意中說,大人自身的期待落空後,要試著停下來,跟自己對話,例如告訴自己,雖然不能到畢業典禮現場,但還是可以再家中慶祝畢業,想跟孩子講的話,也還是可以跟孩子講。
儀式是人所設定的,「我們有時候會很執著某種儀式非得如何不可,其實是少了思考,很慣性的認為一定得這樣,但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以前我們很在乎的儀式,在往後的生活都可能會轉變,而且會成為新常態。」
王意中強調,儘管事情的形式會隨著大環境不斷轉變,但本質不變,認知並接納這一點,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大課題。
彈性的態度 在 晴點小妞.親子攝影/插畫/手作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設計你的小習慣 Day7
⠀
超開心~終於來到第七天啦!~
也是《設計你的小習慣》上市的第一天,
購書連結請參考留言處!
⠀
參加天下雜誌企畫的活動
設計你的小習慣
2021/3/25(四)~2021/3/31(三)連續7天
實際操作一些書中的小練習,
養成小習慣的進度和書中的心得分享。
⠀
那麼跟著我來快速回顧一下吧!
天下雜誌的新書-設計你的小習慣
#行為設計的步7個步驟
1️⃣釐清你的志向
2️⃣找出行為選項
3️⃣為自己匹配出具體行為
4️⃣從小習慣開始
5️⃣找個好提示
6️⃣慶祝成功
7️⃣#排除障礙、#重複和擴張
⠀
要擴張你的小習慣,
有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
#你一定要把小習慣設定一個超小習慣。
⠀
我們可以慢慢提高小習慣的標準,
但不要輕易的提高超小習慣。
人總是會有生病、疲倦、
孩子主管隊友來亂的時刻,
沒關係,我們就退到超小習慣的規模。
⠀
例如我想每天做冥想,
我可以從每天5分鐘慢慢變成10分鐘,
但我也設定一個超小習慣,
當我真的沒有時間也累到不想冥想時,
至少我就是做三個深呼吸。
⠀
有時候想做更多時,
也不要限制自己就一定只能做5分鐘。
#讓你的動機指引你
#決定該做多少與該做多難。
⠀
當過度鞭策自己擴張習慣規模時,
會造成依些負面的情緒或挫折,
因而削弱習慣。
這時請加強慶祝來彌補負面感受,
並適時的調整你的小習慣規模。
⠀
#保持開放﹑#彈性的態度,
#並且保持耐心和信心,
你的小習慣一定會壯大繁衍,
慢慢地從小習慣到徹底改造,
終究會擁抱全新的形象和美好生活。
⠀
另外在書中也提到:
如何跟壞習慣說掰掰!~
如何讓團體大家一起改變,
300個讓生活更美好的小習慣配方,
還有一推小練習和範本,
趕快買書吧!#和我一起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
今天的小習慣:
釘四合扣,完成!~
但如果要上架,還要拍美照包裝,
留到明天,心得也一起留到明天吧!~
晚安!~我們明天見
⠀⠀
———————————————
#天下雜誌
#新書設計你的小習慣
#7天挑戰Day7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或是有幫助到你,都歡迎轉貼分享喔!~
———————————————
童年只有一次,陪孩子一起築夢
彈性的態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明天將率領由中國企業家組成的經貿訪問團來台灣,行程的第一站就在高雄,而今天高雄市長--陳菊首度表態,他說,如果海基會有正式的官方行程安排,她不會逃避跟陳雲林見面。但雖然民進黨地方首長展現了彈性的態度,地方上的獨派團體還是要在後天陳雲林到高雄的時候,發起抗議行動。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23號將率領經貿考察團來台,展開為期六天的行程,雖然這是陳雲林第4次來台,但卻是首次訪問南部地區,由於兩年前,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孔廟遭綠營抗議人士推倒在地,這次陳雲林南部參訪行程,維安工作不敢大意,海基會也呼籲民眾不要以敏感的政治角度來製造紛擾。
儘管政府將擺下大陣仗的維安警力,但獨派團體已經表明將在24號陳雲林南下高雄當天,發動兩場抗議活動,
獨派團體不只將發動抗議,日前也公開呼籲綠營南部首長拒見陳雲林,面對獨派團體的壓力,高雄市長陳菊上午首度表示,如果是官方場合且符合對等立場的原則下,她不會迴避見陳雲林。
這次陳雲林來台的in行程規劃,24號南下高雄,25號將轉往嘉義縣,26號安排前往雲林規劃參訪台塑六輕。27號前往北市內科以及新北市,預計28號離台。不過,陳雲林來台的每日行程確定時間,為配合維安工作,至今還是保密到家,將在前一天晚間才對外公佈。
"
彈性的態度 在 #用生涯彈性的態度面對生涯不確定 - Jelaja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用生涯彈性的態度面對生涯不確定at Facebook. ... <看更多>
彈性的態度 在 “彈性”決定人的高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彈性 ##人生# 態度 #克服#包容人要生存,就得順應。要順應就必須有 彈性 。 彈性 就好像皮球,氣充得越飽滿,就跳得越高。和你我共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