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新聞台] 新世代中置油電超跑Aston Martin Valhalla
#小編:強勁動力系統結合F1技術 重新定義超跑思維
Aston Martin Valhalla 採用F1賽車底盤、混合動力系統、空氣力學以及全新電子技術,以駕駛者思維出發,打造為駕馭而生的核心駕控體驗。配備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系統,擁有三種動力模式。搭載性能強勁、反應敏捷的後中置4.0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採用平面曲軸技術以提高靈活性,當引擎轉速達到7200rpm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750PS,並將動力完全輸送至後軸位置。Valhalla輕量化排氣系統擁有主動調節的閥門設計,與車尾上方排氣管相互作用,延續品牌標誌性迷人聲浪。與全新V8引擎搭配的是一套前後軸配備150kw/400V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額外貢獻204PS,使Valhalla的綜合輸出功率超過950PS。在純電模式行駛下,動力將被完全輸送到前軸;其他駕駛模式設定,電驅動力會於前後軸間動態分配,依照駕駛需求及時應變發送至前後軸的電驅比例;在極端情況下,100%的電驅動力則會被輸送到後軸,與強勁 V8引擎共創極致性能表現。
Aston Martin Valhalla搭載全新設計之8速雙離合變速箱,採用E-reverse設計,取消傳統的倒擋齒輪,並配備電子限滑差速器(E-Diff),實現最大牽引力和操縱靈活性。混合動力系統中的電驅動力也被用來加強低速操控性,受惠於瞬時轉矩特性,混合動力系統輔助全新V8引擎,帶來亮眼的起步加速表現與極高換擋速度。電力系統和V8引擎能在雙離合變速箱中同時運行於不同檔位,使最大扭力輸出達到1000Nm,進而提高車輛性能。
開啟純電模式駕駛,Valhalla能達到130km/h最高時速,續航里程達15km,綜合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低於200g/km。在950PS全輸出條件下,Valhalla可於2.5秒內完成0-100公里加速,最快速度高達330km/h。而Valhalla的賽道表現更是可期,Aston Martin將紐柏林北環賽道目標圈速設於6分30秒以內。
動力工程主管Ralph Illenberger表示:「Valhalla給予我們證明超級跑車量產實力的機會。除了成功研發增壓冷卻技術和平面曲軸V8引擎,也順利與強大混合動力系統完美結合。首次運用在品牌車款中的8速雙離合變速箱,宣告Valhalla將與未來產品共享此項跨時代先進技術,頂規動力系統與Valhalla高性能跑車基因相輔相成,共同開創品牌極致追求的突破性車藝篇章。」就車身結構而言,Valhalla由全新碳纖維單體座艙打造,在獲得最大車身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車身極致輕量化。移植於F1的推桿式前懸架,配有內置彈簧和減震器,不僅有效減少非簧載質量,更提供出色的車身配重。Valhalla後懸吊系統採取多連桿設計,使用Multimatic自適應彈簧以及可調節頻率的阻尼減震器,無論行駛於公路或賽道,皆擁有優秀動態表現。在賽道模式下,除了搭配更為硬挺的懸吊設定外,離地高度也大幅降低,可有效提升下壓力;除此之外,車頭部分更配置前軸抬升系統,用於改善上斜坡時的車輛低角。
Valhalla碳纖維單體座艙強度極高,可精確控制懸架負荷,並與電動輔助轉向系統的指令合作無間。配備高性能線控碳纖維陶瓷剎車系統,Valhalla專用前20吋、後21吋米其林車胎,也提供了優異的抓地優勢。Valhalla致力傳遞駕駛者與跑車之間的緊密交流,搭配先進材料科技與電子系統,以創造駕駛者的駕馭樂趣及完全的掌控能力為核心體驗。
Valhalla車重低於1,550kg,擁有傲視同級的功率重量比。得益於Aston Martin Valkyrie取法於F1空氣力學之設計理念,Valhalla採用一系列主動式空氣動力學套件,透過車頭、尾翼,藉由文氏管效應的強化,對車身底部氣流的巧妙梳理,成就Valhalla卓越動態性能。在150mph速度下,Valhalla精心雕琢的空氣力學設計可產生最大600kg下壓力,確保車輛高速過彎能力及穩定性。
Valhalla完美展現空氣力學的極致追求,同時緊扣品牌對於車藝美學的堅定信仰,以中置超跑為主體,結合性能部件與車體美學。極具線條感的斜面車門,搭配方便乘客進出的車頂切口;獨特設計之勺型車頂進氣道,將空氣直接送入V8引擎進氣口中;側面及尾部之進氣通風口,與車身線條巧妙融合,細節之處皆高度展現一體成形的工藝之美。
Aston Martin Valhalla將同時提供左駕及右駕兩種版本,與女武神Valkyrie相比,Valhalla駕駛空間保留諸多F1賽車靈感,打造駕駛者導向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更大的車室空間表現。車室配備中央觸控螢幕,可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系統;可調式踏板及方向盤使座椅底座可固定於底盤結構上,同時提高腳部空間,完整還原與F1賽車相同之駕駛坐姿。
#Aston #Martin #Valhall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日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 Revit 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 Revit 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 3ds Max 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
彎矩 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光是當個好人,我們的影響力將永遠無法觸及那些講不聽的傢伙。
老是循規蹈矩地配合別人,我們內心的壓力會不斷累積,終至於我們必須找一個發洩的管道。所以說在某個時間點上,我們都會需要用某種不著痕跡的手段去間接表達立場,並藉此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控制力與影響力。
或許我們會微妙地表達出對人的鄙視,或許會明褒暗貶地輕輕挖苦人,讓他們不舒服,但也因此讓對方對我們產生質疑。又或許我們的某次發言看似中性,但其實我們的語氣與表情已經顯示出在生氣,而這便會撩撥起聽者的愧疚之情。
以上種種做法,我們可將之統稱為「被動的」的攻擊性,主要是我們會表面上看來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在很積極地操控人或影響人。但其實,已經在透過訊息傳達來創造出渴望的效應。
覺得自己收斂被動,都只是我們的想像而已,人沒有什麼真正的被動。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早安:
為了讓更多人看見這本書,我特別挑了「被動攻擊」這個部分,要跟讀者進行討論。這篇在文字的語氣上,就比較接近一般心理勵志類書籍,不像教科書。
然而,因為被動攻擊的篇幅較長,我分成兩篇分享,這篇是上篇。光是上篇,我猜就足以讓朋友們辨識出,我們曾在生命的某一段遇過類似的人。
我們自己也可能使用被動攻擊,這也是我們要放進意識覺察的部分。然而有些人長年慣性使用被動攻擊,找他溝通,又閃躲防衛,難以真誠敞開,這可能讓整個家常陷入烏雲罩頂的處境,付出的代價甚鉅。
要改變對方,其實很不容易,尤其對方幾十年都如此。可是,跟我們內在的罪惡感對話,釋放它,放過我們自己,我想,這比較容易做到。
祝願您,能擺脫被動攻擊的束縛,走向明白敞亮的人生!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我們多數人都害怕正面衝突;我們都希望看起來斯文而與人為善。但有時候為了一償宿願,我們總是會不得不為了自己站出來。光是當個好人,我們的影響力將永遠無法觸及那些講不聽的傢伙。還有就是老是循規蹈矩地配合別人,我們內心的壓力會不斷累積,終至於我們必須找一個發洩的管道。所以說在某個時間點上,我們都會需要用某種不著痕跡的手段去間接表達立場,並藉此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控制力與影響力。或許我們會多投資些時間去回應人、與人溝通,或許我們會微妙地表達出對人的鄙視,或許會明褒暗貶地輕輕挖苦人,讓他們不舒服,但也因此讓對方對我們產生質疑。又或許我們的某次發言看似中性,但其實我們的語氣與表情已經顯示出在生氣,而這便會撩撥起聽者的愧疚之情。
以上種種做法,我們可將之統稱為「被動的」的攻擊性,主要是我們會表面上看來只是在做自己,而不是在很積極地操控人或影響人。但其實,已經在透過訊息傳達來創造出渴望的效應。覺得自己收斂被動,都只是我們的想像而已,人沒有什麼真正的被動。在大腦的深處,我們永遠都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代表我們記仇記了整整三年。當我們話中有話時,字裡行間的刺都是有意放進去的。但在此同時,卻又可以在自己跟世界面前演的好像自己很無辜(這種自我矛盾但又不會打結的能力,是人才有的本事)。整體而言,我們必須認清這種日常的被動攻擊性,僅僅是社交生活中一點點討人厭的插曲,這是所人的共業。所以在文明社會中遇到不是太過分的被動攻擊,都應該盡可能包容,畢竟這種事情層出不窮,而我們自己也免不了會對人出手。
但問題是有些人的被動攻擊是一種長年的習慣。就跟積極性的攻擊者一樣,他們往往有用不完的能量,而且控制慾甚強,但同時他們又很不想跟人正面對撞。他們往往有一雙跋扈而對孩子輕忽照顧的爸媽,而被動的攻擊性是他們習慣用來吸引注意、表現自己,但又能不會招來處罰的辦法。長此以往,這種行為會變成他們成年之後的一種模式,主要是兒時有效的策略,他們即便長大了也會繼續食髓知味(仔細去觀察這些被動的攻擊者,我們會看到其成熟的臉孔背後是一個懂得操控人的孩子在窺視)。
這些習慣性採取被動攻擊的人在職場上有之,在個人關係中亦有之。他們會用滴水穿石的方式,讓攻擊的效果在目標對象身上慢慢顯現。他們是模稜兩可與捉摸不定的高手──我們很難百分百確定自己遭受到他們的攻擊。我們會不禁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太多心,還是有被迫害妄想症。被人直接攻擊,我們會生氣,會抗拒,但間接性的攻擊只會讓我們陷入混亂,而攻擊者便會利用這種混亂來對影響我們、控制我們。遇到真正厲害的人讓我們的情緒上鉤,我們的日子會變得非常不好受。話說主動型的攻擊者很多是二刀流,他們往往可以在主動出擊之間穿插被動式的攻擊行為,就像洛克斐勒那樣。被動攻擊於他們只是多一個好用的武器,反正不管黑貓白貓,能幫他們控制人的就是好貓。而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捍衛自己不受被動攻擊者傷害的最佳戰略,都是要盡早發現他們在搞什麼鬼。
下面我們來看被動攻擊者最愛怎麼搞,而我們又可以如何見招拆招。
…………
默默存在著的優越感
你可能有某個朋友、同事或員工是惡名昭彰的遲到大王。但他永遠有言之成理的藉口可以說,外加總是會楚楚可憐地道歉,所以最後都可以全身而退。這種人還可能會忘記開會、忘記重要的日子、期限,但又總是能信手拈來就是無懈可擊的託辭。這種行為重複太多次,你會覺得愈來愈難忍耐,但要是你跑去跟他們攤牌,他們又會反過來搞得好像你才是壞人,是你做事太沒有彈性,對人又沒有同理心。他們會說這不能怪他們──他們事情太多,別人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他們是習慣不拘小節的藝術家個性,總之就是他們事情多到難免會忘記。他們甚至會指控你也是他們的壓力源。
你必須理解在這種行為模式的背後,藏著的是他們的一種需求:他們需要告訴自己也告訴你,誰比較了不起。當然若他們長篇大論地說自己比你了不起,那結果很有可能是自取其辱與招來訕笑。所以他們不會親口這麼說,他們會希望你能自行去體會當中的奧妙,好讓他們可以抵賴自己真正的想法。讓你覺得在他們面前矮上一截,也是一種控制,因為這就代表你們的關係是由他來定義。你不用去管他們道歉的內容,你該注意的是他們的行為模式與為自己開脫時的非語言線索。他們會一邊道歉一邊唉聲嘆氣,就像在抱怨這都是你造成的問題。他們會看似用非常有誠意的風格去道歉,但最終你會發現他們說了半天,都在講自己的生活如何不順遂,至於他們遲到所給人添的麻煩,則根本不是通篇的重點。換句話說,他們並不是真心想道歉。
即便他們老是狗改不了吃屎,你也絕對不能動氣──否則你就中了被動攻擊者的計。正確的做法,是你要保持冷靜,並在有意無意間化身為一面鏡子,讓他們透過你,在眾目睽睽下體會到這樣的行為有多麼不對,甚至能勾出他們的一絲羞愧。你可以跟他們約好時間,然後放他們鴿子,或很晚到之後再拼命道歉。這麼做,是要讓他們在感覺這一幕似曾相似之餘,還能察覺到一絲諷刺。但你也不用明講,就讓他們有時間慢慢去想。
知名的心理治療師米爾頓.艾瑞克森在生涯早期,曾經是某間大學的醫學教授,而他有過一名天資聰穎的學生叫安妮很愛上課遲到,更愛在遲到之後卯起來道歉。她正好是個每門課都拿A 的優等生,而她每次都保證下堂課會準時,但最終都沒辦法說到做到。她一個人遲到,也給同學們造成不少困擾:不論是老師講課還是實驗流程,都會因為她的缺席而無法順利進行。有回艾瑞克森又開了一門由他親授的聽講課程,而第一天上課,他就料到安妮會故態復萌,於是他事前想好了對策。等安妮一如預期的姍姍來遲後,艾瑞克森便帶著全班一起起立向她鞠躬,用致敬的方式來酸她。就連課上完了,她走下大教室階梯的時候,兩旁的同學也不住地向她鞠躬。老師跟全班想要傳達一個很清楚的訊息:「不要把我們當白痴,我們知道你在玩什麼把戲」。這讓她很不好意思,甚至覺得有點愧對老師跟同學,於是這之後她就沒有再遲到過了。
如果讓你苦等的是老闆或有權力者,而他們表達優越感的方式一點都不拐彎抹角,那你能做的也就是盡量保持冷靜,用沉得住氣與不受影響來表現出你不吃這套。
…………
苦肉計
你身邊可能會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永遠的受害者,而害他的可能是不理性的敵意、不公平的環境、或是社會整體。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人在自身有如連續劇的遭遇裡樂在其中,而他們的座右銘是誰能比我慘。注意去看,你會發現他們在聽取別人問題的時候顯得百無聊賴,甚至會開始發呆。而因為很愛扮演受害者而且演技浮誇,所以你很容易一時不察而讓同情心遭到激發。而一旦成功讓你心生同情,他們就會得寸進尺地要求幫忙、要求照顧、要求關心,而這,就是他們控制你的方式。他們會用非常敏銳的雷達去觀察你臉上的哪怕一絲絲懷疑,同時他們完全不想聽你給他們任何建議或建設性的批評。你膽敢如此,他們就會把你列入加害者的黑名單。
這種人有時候並不容易看穿,因為往往他們還真的有著會讓人掬一把同情之淚的悲慘遭遇。問題是,他們很多時候是自找的。他們會「故意」遇人不淑,會在工作上態度不好而招致批評,會不拘小節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去到哪裡就把那裡搞得一塌糊塗。所以把他們害慘的不是殘酷的命運,而是他們內建的瓊瑤主角人格。真正意義上的受害者,會不由自主地覺得自責,覺得羞恥,因為人類有一種代代相傳的迷信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以真正的受害者會非常吝於與人分享他們的經歷。就算要講,也會像擠牙膏一樣,不會全盤托出。但被動的攻擊者在這點上非常不一樣,因為他們會拚了命地跟人分享自己的遭遇,然後沉浸在旁人的關心裡做日光浴。
在此過程中,被動的攻擊者會顯露出各式各樣病徵,像是:恐慌症發作、抑鬱、頭疼,好讓他們不會看起來像在無病呻吟。從小,我們就都很會裝可憐來討拍。這包括我們會用莫須有的焦慮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會憑空讓自己陷入憂鬱。所以你要去觀察的是一個人有沒有這樣的模式:每次這些被動攻擊者看來可憐兮兮的時候,就都那麼剛好是他們需要協助,需要你留下來,需要額外安全感的時候。不論怎麼講,他們都會把你的時間跟精力吸個精光,以各種負能量感染你,讓你難以脫身的程度就像毛衣沾上鬼針草一樣。被動攻擊者最愛鎖定的目標就是容易有罪惡感的人──敏感而喜歡照顧人的那種人。而要避免遭到被動攻擊者的操控,你需要跟他拉開距離,但那並不容易。想做到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想到你好心想幫助他們,而最後浪費在他們身上的精力與時間,由此去覺得生氣跟憤恨不平,畢竟他們完全不懂得要稍稍報答你。說起朋友間的關心,你們之間永遠都是一面倒的由他占便宜,而這也反映了他們對你具有的控制力。創造出內心的距離,足以讓你更容易看穿他們,也能最終讓你完成對這種不健康關係的戒斷。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會因為他們多快能轉臺到新歡那兒而嘖嘖稱奇。
…………
創造你心中的依賴
突然有個超關心你、超為你著想的人跑過來,說要跟你當朋友。他們主動表示想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助你一臂之力。他們說想傾聽你一路以來的挫折與艱辛,你會感覺這是多麼難得,多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友誼。你會發現自己一天天更加依賴他們對你的付出。但三不五時,你會察覺到他們有些冷淡,而你想破了腦袋,就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了什麼話,還是做錯了什麼事。但事實上,你連他們是不是在生你的氣都不能確定,但你還是拼命地想去示好,於是乎在不知不覺裡,你們逆轉了兩人之間的主從關係。他們不再那麼關心你,反而是你開始對他們噓寒問暖。
類似的狀況,有時會出現在親子之間。比方說女兒小的時候,母親可能會盡心盡力地去呵護她、愛她,但當有朝一日女兒想要獨立的時候,母親就會將之視為是一種有攻擊性,而且不知好歹的動作。為了避免罪惡感,女兒會停止主張自己的身分,並更努力地去挽回母親的愛,畢竟經年累月下來,她對母親就是有那一分放不下的依賴。這麼一來,母女間的互動就逆轉了,而長此以往,母親就會控制住女兒生命中的各個環節,包含財務、職業、婚姻。夫妻間也可能看到類似的狀況。
這一招有一種變形。有一種人很愛答應別人各種事情(說要幫忙、說要借錢給人,或說要替人介紹工作),但最後都只是講講而已。他們對於自己說過的話,都會忘光光,要不然就是答應的事情只做一半,然後藉口一堆。跟他們抱怨,他們會倒打你一耙,給你安上貪婪跟自私的罪名。搞得你必須要追上去為自己的粗暴道歉,希望他們能好心地履行一部分自己的承諾。
總而言之,這一招的重點在於用力量去控制人。對方一旦在你內心植入了對他們的依賴性,你就會變回到那個既黏人又脆弱,永遠想要更多的小孩。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曾經或依舊那麼主動熱情,但其實都只是在對你用計,也難怪你會傻傻地相信。新朋友對你太過殷勤,你就要小心了,因為從一開始就放下對你的懷疑,是一件很不自然的事情。他們這麼做,可能就是想讓你在某方面產生對他們的依賴性,所以我們一定要先釐清新朋友的動機,不要一下次就讓他們步步逼近。若他們開始冷淡,而你又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那你就可以九成九確定這人是在玩弄你。若你的距離感讓他們生氣或不滿,那就代表你們之間確實在彼此角力,你們比的是誰比較需要誰。像這種關係,早一秒脫身都是好的。
總歸一句,你萬不可百分百把人的承諾當真,也不可以把要緊的事情寄託在別人身上。食言而肥很少是獨立的事件,這種人你就得有多遠閃多遠。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彎矩 定義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好好在路上拿著貝果跌倒了,看著包包從手中滾落,好傷心的指著要我幫他撿起來。
我對好好說:
「好好的貝果掉到地上髒掉了,去撿起來丟掉」
好好搖搖頭表示不要丟掉。
「剛剛媽咪有請你吃貝果要坐在推車上吃,如果掉下來會髒髒得丟掉」
▶️定義規矩
「你拿著走來走去掉下來那一塊就不能吃了,如果還想吃等回家再吃。」
▶️不乖乖坐好的自然後果
好好聽到後開始哭哭,不願意放掉他的貝果。
路人阿嬤插手說:小朋友這麼愛哭沒人喜歡你啊,麵包掉了不能吃沒關係啦!弟弟不哭不哭啊~
好好聽到後更傷心,抓住我的腿腿不放。
我忍住翻白眼的心,對路人阿嬤謝謝他的指教對他說:我的孩子有沒有關係只有他才知道喔!
我蹲下來給好好一個抱抱。
「貝果掉了不能吃,好好很傷心,如果想要媽咪抱抱~媽咪可以給你抱一個」
▶️抱抱永遠是緩緩情緒的好方法
「下次坐在推車上吃就不會跌倒掉到地上了喔!晚上吃完飯媽咪再給你一份貝果吧」
好好用閃亮亮的眼神對我燦笑,停止哭聲,指著要坐車車,看來是同意晚餐後再吃貝果囉!
🔸許多時候大人的沒關係不等於孩子的沒關係,延伸閱讀:【大人的沒關係】#亮亮案例
上週亮亮放學後續待在學校玩,有位同班姐姐這幾天課後都有碰面打招呼。
這次姐姐熱情在好幾個設施聊天,突然就把亮亮抱起來了~也許是土地不平重心不穩,亮亮被推倒後腦著地,姐姐壓在他身上。
第一時間我抱著亮亮說「沒事沒事,姐姐不小心把你推倒了。」
對方也是幫著孩子說對不起,情急之下我回了「沒關係,這邊沒什麼突起物,應該只是嚇到了。」
當下亮亮大哭著說他痛痛,安撫一會後才停止,之後看到那位姐姐都跟我說『不要姐姐抱抱』
💡在開車回家路上我反省本次作法,雖然我知道不應該說「沒關係」但在情急之下還是說出口了,所以想跟亮亮聊聊。
「亮亮,剛剛你跌倒了,媽媽不小心就說了沒關係,都還沒有問你想法,你可以告訴我姐姐撞倒你的時候,你的想法是什麼嗎?」
『亮亮痛痛啊,不想要姐姐抱抱,沒有沒關係是有關係啦!』
「對耶,如果是媽媽被姐姐弄跌倒了,一定會嚇一跳,也會覺得痛痛的,可是你很勇敢哦~一下子之後就沒有哭了」
亮亮笑彎了眼說『對啊,因為我三歲了啦,有很多勇敢』
親愛的孩子,你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的大事。
🌟大人的沒關係,很可能是小小的你眼中的重大事件,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吧!
#好亮育兒日誌
#小事小事什麼都是小事 音樂請下🎵
#有人猜得到是什麼歌嗎⬆️
彎矩 定義 在 鍾日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JC老師
電腦相關課程授課超過6000小時的一位 Revit 課程講師
由於實在太多同學向JC老師反映,希望可以有線上課程學習,所以就決定錄製一系列的 Revit 線上影片教學
而且不加密、不設限、不販售,就是純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如果這部 3ds Max 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按個讚,給我點鼓勵,也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喔~
---------------------------------------------------------------------------------------------------------
定點標註
● 定點高程
◆ 可顯示選取點的高程,或元素的頂部和底部高程。
◆ 按一下「製圖」功能表 「定點標註」「定點高程」,或在設計列的「製圖」頁籤上按一下「定點標註」「定點高程」。
◆ 在類型選取器中,選取要放置的定點高程類型。
◆ 可用性質修改。
● 定點座標
◆ 用於顯示選取點的北/南、東/西座標,可也顯示選取點的高程。
◆ 定點座標用於報告專案中各點的「北/南」與「東/西」座標。
◆ 按一下「製圖」功能表 「定點標註」「定點座標」,或在設計列的「製圖」頁籤上按一下「定點標註」「定點座標」。
◆ 在類型選取器中,選取要放置的定點座標類型。
◆ 在選項列上,選取或清除「引線」選項。如果已選取「引線」選項,可選擇性選取「支點」選項。這可將彎矩加入到定點高程引線。
◆ 如果除了定點座標外還要顯示高程:
● 定點斜度
◆ 定點斜度顯示模型元素的面或邊緣上指定點的斜度。最常使用定點斜度的物件有屋頂、樑和配管。
◆ 您可以在平面視圖、立面視圖和剖面視圖中放置定點斜度。
◆ 斜度表現法 = 箭頭
◆ 斜度表現法 = 三角形
● 專案基準點與測量點
◆ 每個專案都具有專案基準點 和測量點 ,但因為可見性設定和視圖裁剪的原因,可能不會在所有視圖中都可見。您無法刪除它們。
◆ 專案基準點定義專案座標系統的原點 (0,0,0)。
◆ 專案基準點與測量點可見
◆ 按一下「檢視」頁籤 「圖形」面板 ( 可見性/圖形)。
◆ 在「可見性/圖形」對話方塊中的「模型品類」頁籤上,向下捲動至「敷地」並將其展開。
◆ 若要顯示專案基準點,請選取「專案基準點」。
◆ 若要顯示測量點,請選取「測量點」。
---------------------------------------------------------------------------------------------------------
Revit 2016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2vR6fgW
Revit 2016 線上教學影片範例下載:http://bit.ly/2vR0b7X
3ds Max 2015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n3
AutoCAD 2015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m6Y
TQC AutoCAD 2008 2D 線上教學影片目錄:http://bitly.com/2dUGQtB
JC-Design網站:http://jc-d.net/
JC-Design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cdesigntw/
JC-Design LINE ID:@umd7274k
JC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