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連上兩班寫作課、要改兩班的寫作業,有很深刻的體悟。
週六晚上一位在歐洲的學員,從小是作文比賽冠軍,社群媒體發文很活躍。她的寫作作業讓我有很多邏輯上的疑惑,到底上寫作課的動機是什麼?
我沒有太多修改,只是提出很多問題請她補充說明。她第一稿寫了五小時,第二稿改了也很久。
課程中她坦承,根本不會寫作。過去的寫作就是成語、比喻精巧,但是在海外跟外國人溝通,必須精準表達,成語的比喻幾乎無效。同時開始經營事業,需要提案,跟投資人、大眾溝通。
她發現過往的寫作技巧,幾乎無法派上用場,因為她思考統合的能力出了問題。
第一堂課將她打回原形,開始重建自己的思考與寫作能力。必須站在讀者角度思考,每段、每句話的意義是什麼?是否清晰表達想法,也能有效打動與說服讀者。
透過深刻反思,以及回應我的疑問,把該精準表達之處補強,她的第二稿就順利過關。
也有很多學員文章被我刪除,因為跟主題無關。我問他們會心痛嗎?他們說不會,本來就來接受改變的,才發現自己就是思考不清,導致什麼都想寫,反而過於冗長鬆散。
我也看到很多學員用太多寫作「技巧」,奇特的形容詞、刺激的字眼來包裝內容,但是我一一建議刪除,因為看不懂、甚至迴避了該寫的重點。
重寫之後的文章,突然比較清晰爽朗,沒有那種刻意的「作文」感。
被要求文稿補強之後,有位國文老師寫出她的痛苦。
她寫著:就算中文系出身,經過四年的師培教育,對作文的教學一知半解,唯有複製著上一代的教學模式:出題、寫作、批改的無限循環。
這樣的教學對於作文能力的提升,只是徒勞。辛苦無限,而成果有限。
但我認為最難說得清楚的部分是——架構。這是一開始看到題目時,我應該如何決定大綱?我可以怎樣書寫出有條理的內容?然而不管是公式般列出「總分總」、「起承轉合」或「鏡框法」等包羅萬象的架構模式,再加上範例說明,依然無法解決我的問題。
========
看著看著,覺得這一代學生、老師、大人、甚至企業主管(我要去教主管商業寫作)都好可憐。
最簡單的最不簡單,我希望幫大家一把。但改稿其實很累。我跟澄意文創的可欣說,今年只再開一班了,11月下旬的週二晚上開班。因為我太忙了,想要寫變現刺激文的、學各種寫作技巧的人,可不要上錯門了。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
形容很重的成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形容很重的成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厲害,來自一點點差異」
電視的新聞稿大概兩百,三百字,要非常口語化又能傳遞出新聞的重點,其實並不容易。
你也許會問,寫長一點不行嗎?不行🙅,因為沒有人愛看,一則電視新聞的長度大約是一分10秒,一分30秒就算有點太長,寫太長,甚至會被主管酸說,「這則新聞有這麼重要嗎?你寫這麼長幹嘛?受訪者祖宗八代你都要提嗎?不知道只寫重點嗎?」
以前在審記者的稿子時,如果我當天不忙,還可以跟記者討論一下如何改,如果很忙,就是罵過去後,快點幫她改一改,快點趕上新聞。記者最常被我唸的情況是「不換字」、「不換詞」,一個美女的新聞,從頭到尾形容詞都是「漂亮」,一直在漂亮,就是不漂亮了啦!且電視新聞要配上聲音,一則新聞一直聽到重複的形容詞,耳朵會很卡,跳針式的不流暢,因此「漂亮」兩字,要在稿子中替換成「漂亮」、「很正」、「氣質好」等等。這樣稿子看起來就會漂亮,也就會厲害一點點。
後來,我才知道壹週刊人物組的主管,更嚴格也更厲害,她不允許記者用成語,不準用現成常用的語句,你要試著去翻新形容的方式。
很多好的文案,更是「瘋狂」追求創新,甚至是跨領域,用理工科的慣用語,套進生活商品,用古典文學的詩詞,去介紹生冷的家電,給商品新的生命,捉住大家的目光,讓人印象深刻。
「文字的新鮮」就能讓文章看起來有趣跟厲害。
什麼叫做厲害,就是在既有的東西上,有了一點點創新。
#先自首一下,我很會寫電視新聞稿,但平面新聞稿目前還寫不太好。
#這篇文字的缺點是「舉例太少」,如果舉例多一點,大家會更懂,但大家看免錢的就不要太計較了啦,我要好好上班了^o^
攝影:林育毅老師
照片提供: 趴趴照快樂無限公司
形容很重的成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形容很重的成語 在 阿滴英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滴以自己的鼻子為例,教大家各種big的同義詞,看完這集就可以用更精準的單字形容各種很大的東西囉!
阿滴英文《六週年特刊》蝦皮預購中:https://bit.ly/35cMIsI
本次也特別開放「單次購」寄往海外:https://bit.ly/3kPVeTZ
每週一晚上九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上一部影片 台灣VS美國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覺得台灣對同志友善嗎? https://youtu.be/_RhPODWVb0s
下一部影片 敬請期待!
阿滴英文的人氣影片:
■ 英式英文挑戰! 你聽得懂電影中的英國用語嗎? https://youtu.be/x9qlyy86LxE
■ 去外商公司工作英文要多好? 阿滴突襲Google台灣辦公室! https://youtu.be/ES73LXd4LGg
■ 三點就放學! 回家都在玩? 芬蘭學生怎麼看台灣的教育制度? https://youtu.be/VHnyCM6iG7o
■ 連阿滴都唸錯的常見英文!? 學會用『回音法』練習發音! https://youtu.be/16kkr2eGSdE
■ 阿滴跟大謙的公開! ...英文自我介紹教學 😂 https://youtu.be/WIMq3aIExyU
■ 阿滴英文砸招牌! 同步翻譯議會質詢超崩潰!? https://youtu.be/jpmu6u24MNo
■ 超失控成語翻譯! 重量級來賓嚇到滴妹『花容失色』 https://youtu.be/BRniFD91j6E
其他連結: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合作邀約:rayduenglish@gmail.com
形容很重的成語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