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尾彩繪增加新亮點】
街尾里竹圍仔順天府前的百年古井,因新建廟宇完成即將入火安座,特由施義成、林獻章鎮民代表及許勝嘉里長等爭取,鎮公所聘請彩繪匠師在地面上重新繪製圖騰,這座古井也是端午節取午時水的地方,竹圍仔古井一帶,早期以製作米粉聞名,稱為米粉寮,這裡的米粉特別好吃,聲名遠播,其製作秘訣就是這座百年古井,居民淘取井水做米粉,成就了地方的特色產業。
如今古井隨著重建的順天府展現新面貌,讓街尾里又增加了一個特色景點。
🤔彩繪圖騰上面的兩條魚,據說就住在古井中
#鹿港 #Lukang #鹿港鎮公所 #鹿港鎮長許志宏 #許志宏 #鹿港鎮公所民政課 #彩繪 #匠師 #古井 #竹圍仔 #米粉寮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
彩繪匠師 在 鹿港鎮長許志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街尾彩繪增加新亮點】
街尾里竹圍仔順天府前的百年古井,因新建廟宇完成即將入火安座,特由施義成、林獻章鎮民代表及許勝嘉里長等爭取,鎮公所聘請彩繪匠師在地面上重新繪製圖騰,這座古井也是端午節取午時水的地方,竹圍仔古井一帶,早期以製作米粉聞名,稱為米粉寮,這裡的米粉特別好吃,聲名遠播,其製作秘訣就是這座百年古井,居民淘取井水做米粉,成就了地方的特色產業。
如今古井隨著重建的順天府展現新面貌,讓街尾里又增加了一個特色景點。
🤔彩繪圖騰上面的兩條魚,據說就住在古井中
#鹿港 #Lukang #鹿港鎮公所 #鹿港鎮長許志宏 #許志宏 #鹿港鎮公所民政課 #彩繪 #匠師 #古井 #竹圍仔 #米粉寮
彩繪匠師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每天新聞的first read, 多半是美國媒體,紐時啊,華爾街日報之類的,正在想今天新聞怎麼有點灌水,這才意識到今天是美國感恩節。想到美國的家人朋友,突然有點悲傷了,但一看紐時的breaking news, 啊!川普簽了香港人權法案了!!
心情頓時好轉。
在這裡幫大家複習一下:即使他不簽署,法案也會在十天後自動生效;他如果否決了法案,法案需再經過兩院各三分之二的議員通過,法案才會生效。
結果,毫無波折地,川普用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簽署了法案。
之前我還擔心說習近平是偉大領袖的川普,為了貿易戰會講些五四三。
但讓我用美國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的話來做結尾:
“You cannot be a great leader and you cannot be a great country when you oppose freedom“
當你站在”自由”的反面時,你不會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也不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在美國的感恩節晚餐,圍繞著火雞,大家都要說些感恩的話。
今天讓我肉麻一下:
感謝上天讓我的家人都安好,感謝上天讓我的朋友都有平安的一年,感謝我的工作夥伴們對工作的認真對待,感謝上天讓台灣在困境中仍勇往直前,我們是要花一點時間整合意見,but we will get there。WE WILL!
大家感恩節快樂!
噢!對了!謝謝大家的支持,美國時間的團隊才能越長越大,我們今年的成績不錯吔!!
🔎國際三條線🔎
2019/11/28
▪️亞洲:無視北京抗議!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4192094
👉劃重點:根據白宮聲明,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簽署支持香港示威者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成為法律。
川普在聲明中表示:「我出自對中國國家主席及香港人民的敬意簽署這些法案。法案的頒布是希望中國及香港的領導人和代表能夠友好解決歧見,得到長期的和平穩定。」國會上周將法案送到川普辦公桌上。
▪️國際:伊波拉末世錄:剛果民眾圍攻UN駐軍總部,WHO緊急疏散防疫團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190176…
👉劃重點: 「這就是『全境失控』的真實模樣。」仍處於伊波拉疫情大爆發的非洲中部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DR剛果)——正遭遇嚴重的全國性騷亂。成千上萬的憤怒民眾,認為自己沒有受到聯合國駐剛果維和部隊的保護,自上周末起湧入疫區前線的東部大城貝尼(Beni),並憤怒地圍攻機場、聯合國維和部隊與聯合國總部基地,怒吼要求「外國人全都滾出去」。直到26日晚間為止,針對UN的圍攻行動已持續超過兩晝夜,示威者則至少2人身亡;目前WHO對貝尼疫區下達緊急疏散命令,即刻撤離了49名非必要團隊,但騷亂會否進一步擴散?好不容易控制下來的伊波拉疫情,防疫工作又該怎麼辦?
▪️台灣:我古蹟修復團隊 復原大馬檳城文山堂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6373
👉劃重點: 這是台灣首次將傳統建築彩繪修復技術,從研究、分析到彩繪匠師,整套進行跨國文化資產修復輸出。協助推動整個合作案的文化部文資局,未來還會與當地進行人才培訓的合作,透過國際文化交流,加深情感聯結與文化互動。
▪️NASDAQ:0.66%(星期三)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 #范琪斐的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me/R/ti/p/%40linetoday_tw
週一至週五 #LINE TODAY就會推播 #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彩繪匠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wsJsXy9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zHgV9uNC_MNqKq7895lEm-XZ1g)
彩繪匠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eWA0EWWlSg/hqdefault.jpg)
彩繪匠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樸實的瓦楞紙素材,在父母的陪伴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在做中學打造屬於孩童自己的秘密基地,隨時能夠在屬於小朋友自己的私密空間裡,學習對於結構組立(理性的科學精神)以及塗鴉彩繪(感性的美學創作)的能力,培養孩子文武雙全、允文允武的人格特質。
「麥子」取自聖經裡的故事—麥子不落地還是麥子,麥子落地後就能開花結果!創作者麥子將傳承及教育化為使命,「麥子木工房」就此醞釀而生。儘管在孤寂的創作過程中,也曾想放棄,但只要一聞木頭的自然香味、手觸木頭溫潤的質感,就彷彿嗅到兒時馳騁田野時,空氣中氤氳的稻草花香,使得麥子欲罷不能,執著地沉浸在木作的氣息裡,也期待能引導更多人發掘屬於自己的美學,隨時,回到大自然裡,與木共舞……
「靜花園」,開始風雨無阻穿梭雪隧的墾荒生活。初始以彩繪指導宜蘭教養院的志工及院生一起彩繪牆柱,之後陸續至長者日托、教養院、幼兒園、聖母護校等教導學員彩繪,並參加許多宜蘭當地文創市集及創作展,期待藉由不同媒材、形式的彩繪與世界作超語言的溝通,豐富更多人的生活
小魯班木工坊
推廣專為木作maker打造的木作遊樂園,並以寓教於樂的安全木作空間,培養孩子主動思考與動手做的習慣,並藉由親子或個人的手作操作,回歸自然並找回對生活的熱情
禪木工坊
2003年拜師建築大師李重耀門下的創作藝師林永順,在學習領域裡不斷專研新的工法和技巧,期待將來藝成之後,將木作之藝用於生活周邊,實現兒時之夢;而林永順也取得內政部頒發「古蹟及歷史修護木作匠師」執照,進一步將木作之藝提升至更高一層領域裡,也希望將所學之工藝技巧及知識,在各式作品中與大家分享。
耕木工場
樹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禮物,在呼吸之間成長茁壯終成百年大樹,「耕木工場」以森林資源的再利用為方向,使用拼板工法活化木料,利用燃燒殘餘樹皮所產生的蒸氣做為木材乾燥的能源,並將餘灰回歸自然有機的土地,期許讓每一棵原木儘可能達到100%的價值,達到生活與自然的最佳平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CkFf608O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