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人口流動史】牛池灣鄉:即將消失的村落
點擊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158534
2019年,香港政府宣布計劃收回牛池灣、竹園及茶果嶺地皮,現時的牛池灣鄉位於坪石邨附近,較原來的範圍已經大大縮小,僅剩寮屋266間。
二戰前的牛池灣鄉,西起今日斧山道東九龍診所,東至牛頭角,北至彩雲邨。現時威豪花園、斧山道運動場及消防局等,全部原來牛池灣鄉的一部份。
圖中新水灣道旁的牛池灣消防局落成於1967年,反映照片大概攝於1970年代初期。牛池灣鄉擁有悠長的歷史,現時村內仍有不少建於戰前、戰後初年的建築,值得重視。
1/界限街的蘿蔔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932884
2/機場邊緣的寮屋(上)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438355
3/機場邊緣的寮屋(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479875
4/香島上村.第一批徙置柴灣的居民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702486
5/老虎岩村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952621
6/石湖墟大火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739668
7/竹園鄉(上):滅村起公屋 千年傳承毀於一旦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760821
8/竹園鄉(下):千年古村 進入最後倒數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059631
彩雲邨歷史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70年代,原來有一群大學生,聊過自決。
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把這個問題一拖再拖?甚至是,把這個問題隱滅於世道?
今晚 #903國民教育 。
爸,我有走錯路嗎?
故事有點像周星馳的電影。在我的印象中,閒時都是刨馬經,小時候因為工作關係也會帶我到處遊歷的爸爸,原來曾經參加過70年代的自治運動。他以前的朋友,曾經在89年的歷史中留過名。
我爸,原來拿著「何以70年代的香港獨立甚至自治運動式微」這條問題的答案。如果70年代我們已有自活,2019年我們會看到那些令人錐心蝕骨的畫面嗎?
我爸對我很好,雖然他閒時都是鑽研賽馬競技,但30多年在香港航空界,克勤克儉,養活全家,對母親依然有愛,只是這一點,我已經覺得非常厲害。
小時候,家中望着啟德機場的彩雲邨豐澤樓露台,露台櫃頂上有數個紙箱。紙箱滿載一些舊書,對我最大的性啟蒙,是黃霑先生第八版《不文集》;但其他的,都沒有太大印象。
直到家父退休,他漸漸找回他年青時認識的朋友。
2019年11月25日,我當選區議員後的一日,他將「香港自由民主黨」的組黨名單及黨綱給我,我恍然大悟。他的眼神,我到今天,仍然記得。
似乎,like father like son,是天意,也是天命,沒得變。
我好像在走,他在70年代走過的路。
父親節前,我帶着《觀察香港》內97前途民調結果,聽聽他沒有跟我說的過去。
.
【暴動後的平靜】
1968年工聯會暴動過後,香港彷彿平靜下來。家父因着鄰居的邀請,到了僑冠大廈的學友社學習結他。他在那裡,認識了一群對社會有想法的同輩。那時候的香港社運,沒有分甚麼左右,只有工人組織路線和文人路線之分。而家父,正是後者。
到了1970年代,家父原來是《鐘樓月刊》的創辦人 ,批評文革及馬克思,是個正直的Libertarian。另一邊廂,他在社運中認識的莫昭如、吳仲賢、岑建勳,便創立了《七十年代雙周刊》,並在灣仔軒尼斯道及盧押道交界創立「七零書店」。家父與他們有交情,卻沒有因此親向共產主義。他更認識了70年代港大《學苑》的學生,和一群倡議香港自治甚至香港獨立的師生聯繫起來。那時候,一眾師生在陸佑堂開會,共商時政;而馬文輝、葉錫恩及貝納祺等,都是那個時空的「神檯級」人物。
同一時間,工人組織路線的領袖,如梁國雄及施永青,便在土瓜灣南成立「革馬盟」;1976年北京「四五運動」,即是第一次天安門群眾集會,他們便在九龍公園舉辦集會,倡議中國自由民主法制。劉千石仍在裕民坊幫助工人組織,而李金鳳及鍾玲玲便醉心女權運動。「火紅年代」一詞,形容得十分得體。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香港政治部選擇了「穩定」,1971年便趕走那群在港大協助學生的海外教授。有的回了澳洲,有的回了愛爾蘭。但歷史往往比小說離奇,1971年中共取代國民政府成為聯合國成員,翌年向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通過撤消香港的殖民地地位。
英國與當時的北京「有冇deal」,抑或只是後暴動的巧合,可能家父都不知道。要找答案,可能只可以去倫敦Kew Garden 的英國檔案館看看當年行政局的文件了。
自此過後,自治派逐漸式微。好些人回到主流社運,但資源都好像少了很多;1974年,《七十年代》便搬到紅磡的工廈。好些領袖都認識了《工人周報》的美藉社長,並得悉去美國及部份英聯邦國家負笈比讀港大中大容易,皆因當時很多西方國家只會收取港人本國人學費同等費用。1977年,加拿大宣佈取消這項「優待」,好些社運人物便籌措在死線前去海外勤工儉學。
而家父看到前途茫茫,便選擇回到新田,替我爺爺打理養場,謝絕社運。
1977年,在好些自由派人士身在海外時,香港便發生了「金禧事件」。那時候的運動真空,便讓司徒華及劉千石填補。而金禧的抗爭,奠定了他們的領導地位。即使後來的人如嚴天生從加拿大學成歸來,都不能搶回位置,只能夠選擇在其他舞台發揮。
香港97後的命運,由70年代社運低潮後便好像是註定,只能夠往悲劇方向走去。
.
【你後悔嗎?】
我不敢問他,「你後悔嗎?」因為他可以選擇回到司徒華或劉千石那邊,捱得過數年低潮後便會看到「金禧事件」。世事沒有如果,若然他選擇走下去,亦不一定認識家母,繼而將我帶到世上。
更可悲的是,這個循環,好像從70年代後,每十年左右便在香港重覆一次。
.
【十年一次的陣痛】
80年代北京與倫敦就香港問題談判,部份領袖要求「維持不變」及「主權換治權」不得要領;英國退出成為事實,香港人慢慢出走,因為看不到未來是光明。
89年天安門運動,再次燃起社會對民主的期盼。最後運動以鎮壓告終。一群香港領袖及藝人「落錯注」,一整代港人無語,加快出走進程。
2003年,反廿三條運動催生了45條關注組及中學生反廿三聯盟。一年後,立法會選舉送了部份領袖進入立會,一些學生就拿到了位置後便急流勇退。到了2007年公民黨區選大敗及2008年立選失利,便成了另一個低潮。
2010年反高鐵、五區公投及2012年反國教,呼喚起群眾覺醒;去到魚蛋及DQ,一些領袖退場,一些負笈海外,一些身陷囹圄。低潮,又再次來臨。
今年,是2020年。50年後,香港命運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早前的循環,並沒有帶香港人到達更好的境地。世事重覆發生,卻沒有根本改變。但有些人,50年前在社會運動上因時局成為領袖,現在仍然把持香港政壇。但面對北京的打壓,卻交不出甚麼辦法。
看著爸爸,我有點害怕,血緣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我好像,已在走70年代爸爸的路,被這這個時代的政治渾水潑上了。
爸,我有很多說話都不敢面對面跟你說的。如這一句:
「我有走錯路嗎?」
這是我最想聽到而最不敢問的。但我知道,就算我從此粉身碎骨,你都會以我為榮。我們這一家,我們這兩代,對香港盡過力。
.
你的兒子
巫堃泰
2020年6月20日
萬能閣議辦中 書
彩雲邨歷史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38年的牛池灣(Colorization版)】
在英國電影網站翻閱一段外國人1938年拍攝的家庭影片,發現其中一節紀錄他們當年前往東九龍郊遊的情況;經多張舊照片對比核實,證實部份畫面攝於牛池灣鄉——即今天彩虹邨以北地段(圖說在留言區)。
由於二戰前東九龍仍未城市化,基本是一片鄉郊原野,因此片中的牛池灣鄉,相信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清代以來的古樸風貌,彌足珍貴。
00:17開始:疑似土瓜灣及九龍城道一帶
00:37開始:牛池灣鄉,今天牛池灣運動場至威豪花園
00:54開始:牛池灣巴士總部,現場有一部13號巴士
01:15開始:土瓜灣馬頭角登船,遠望東九龍
01:52開始:外國人行山。從背景山形看,我懷疑這裡是海心島,但不能肯定
牛池灣鄉位於東九龍牛池灣,範圍東起牛頭角,上至彩雲,西至斧山道東九龍診所,南至牛池灣海邊,計有坪石、彩虹、龍尾、田心及河瀝背等村,是「九龍十三鄉」之一,其有200多年歷史,清朝時已立村。
在城市化前,牛池灣鄉的客家人以農耕糊口,主要姓氏有杜、劉、楊、余、葉、申、李、馮、曾和成等,人口超過200。
彩雲邨歷史 在 黃大仙彩雲(一)邨長波樓暫約廿人染疫延長圍封強檢至明早七時 的推薦與評價
彩雲 (一)邨長波樓昨晚約十一時圍封強檢,並原定在今早七時解封, ... TVB午間新聞|馬克龍展開南太平洋 歷史 性訪分析指出訪為抗衡中國區內影響力| ... ... <看更多>
彩雲邨歷史 在 新九龍七號墳場,一個已消失的墳場,它的出現與消失,見證了 ... 的推薦與評價
... 它位於「九龍牛奶房」——即九龍維記牛奶有限公司、今日彩雲邨對上一千呎之山地, ... 尋找往昔香港[麥灼南]在旺角山東街一號,即當時[旺角碼頭]對面。 #歷史時空 ... ... <看更多>
彩雲邨歷史 在 史檔- 【講開有段故】彩雲邨原本叫牛池灣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喺飛鵝山山腳嘅牛池灣有一座喺70年代興建嘅公共屋邨,今時今日就有一個好有詩意嘅名,叫做彩雲邨,但以前呢個地方係叫做牛池灣邨,到底因乜解究會改咗個名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