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頭條】ETF基金 只是看起來很美
如今只要談到市場,就必定繞不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18年1月隨著標普500指數連創紀錄高點,美國ETF總計有790億美元資金湧入。而當牛市終於受挫,資金流出的速度也很迅猛——短短一週就流出約310億美元。這倒也不足為奇。逾230億資金流出規模巨大的SPDR S&P500ETF,後者程式碼為SPY,投資標普500指數成份公司。從對沖基金經理、演算法交易員到退休的儲蓄者,投資者買賣股票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買賣類似SPY這類的指數ETF。
儘管出現動盪走勢,但跟蹤主要指數的基金錶儘管出現動盪走勢,但跟蹤主要指數的基金表現一如任何股東的預期:與市場走向完全一致。由於ETF的增長,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簡便,至少從工具的角度而言是如此。只需要進行一項交易就可以獲得與市場整體相應的回報,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每投資100美元只需要支付不到10美分的年度管理費。但對於真正的投資難點,即股票有時會損失慘重這件事,ETF卻無能為力。
但如果將目光投向規模最大的ETF以外,最近的這波市場調整引發了新的擔憂。交易所交易產品(ETP)總計有2100個,其中包括ETF和交易所交易票據等類似的投資產品。其中一些產品押注的物件頗為怪異。比如由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Group AG)發行、程式碼為XIV的交易所交易票據旨在反向追蹤恐慌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它實質上是押注市場將保持平靜。投資者在短短一週內以創紀錄的速度向該產品注入資金;接下來的一週,隨著市場瘋狂波動,XIV的價值蒸發了逾90%。瑞士信貸將關閉XIV。
投資者疑慮重重,不知道一些ETP可能還隱藏著什麼。彭博彙總的資料顯示,利用期貨或期權建立投資策略的ETP佔總數量的20%左右,管理的資金達760億美元。這類投資遠遠不同於持有股票或債券的普通基金,然而購買這類投資的難度相比之下卻並不是那麼大。它們的投資多種多樣,從利用槓桿放大收益(和損失)的零售行業押注,到押注石油或美元走勢,以及模仿對沖基金的產品。
「它們就像電單車,而不是麵包車,」專門投資槓桿產品的Direxion Investments資本市場及機構策略主管雅布倫斯基(Sylvia Jablonski)說,「如果散戶投資者對槓桿感到不安,我會第一個告訴他:『不要使用我們的產品。』」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評級,超過650個ETP需要投資者在購買之前格外謹慎。
以美國最大槓桿基金、管理著30億美元的ProShares UltraPro QQQ ETF為例。這個程式碼為TQQQ的基金旨在實現納斯達克100指數日常表現的三倍。為了實現這一點,TQQQ達成了互換協議(協議雙方同意交換預先確定的投資工具所賺取或實現的收益),同時還買入期貨合約。有一種風險很明確:比如說納斯達克100指數某天下跌了2%,那麼TQQQ就會下跌約6%。從基金資料和ProShares網站披露的內容來看,更難以察覺的危險來自該基金僅為一天的投資目標。鑑於每日回報的構成方式,從更長的期限而言,TQQQ持有者的損失可能不止納斯達克100指數跌幅的三倍。
The 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也利用期貨,但出於不同的原因。USO的目的不是加大回報,而是通過持有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近期期貨,與油價變化保持一致。USO與原油每日波動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成為世界最大、交易量最高的石油ETF。然而一旦持有該基金的時間較長,其回報就可能瓦解,原因在於一直保持或展期期貨頭寸的成本。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模仿對沖基金策略的大量投資衍生品可能極具誘惑。過去九年中湧現了30多隻這類基金,管理的總資產達26億美元。這些基金可能直接持有其他ETF,同時還會買入ETF總回報互換,以實現槓桿交易和做空——也就是押注別的基金會蝕損。一個問題是,如果投資者紛紛同時拋售ETF份額或基礎投資,這種複雜策略的表現會如何。「它們的流動性怎麼樣,其持有的綜合資產流動性又如何?」Moors&Cabot Inc.的董事總經理皮洛(James Pillow)針對這些模仿對沖基金的產品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上述問題在各產品的章程中都有所披露。但投資者在通過網絡經紀商買入複雜產品時,要做的僅僅是勾選瞭解風險的彈出對話方塊而已。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近期宣佈,已停止購買XIV和另外兩個專注波動性的投資產品。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The 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也在關注。但在很大程度上,投資者還是需要自己分辨買入的產品究竟是什麼樣的。
「面對披露資訊不要只顧著一路點下去。這可不像蘋果iPhone的更新程式,」Toroso InvestmentsLLC的投資總監維那託(Mike Venuto)說,「我們這個行業砍了無數棵樹就為了發送招股章程——好好看看那些該死的內容。」他說他幾個月前從XIV轉投另一項短期波動性產品。(撰文:Rachel Evans、Carolina Wilson)
#ETF #標普500指數 #ETP #瑞士信貸集團 #納斯達克100指數 #TQQQ #富達投資
彭博高收益債管理費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頭條】嚴防風險打破剛兌 中國據悉起草金融機構資管業務新規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或將面臨來自監管當局全方位的規範。據知情人士2月21日透露,中國央行會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有關部門正在就規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進行討論及徵求意見。
知情人士對彭博表示,正在討論中的新規明確提出打破剛性兌付。同時,為防止風險,提出「新老劃斷」安排,老產品到期不續,新產品必須嚴格遵守新規定。
知情人士稱,新規中明確提出資管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明確禁止資管產品直接或間接投資「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統一要求金融機構按照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
上述內容仍處於討論意見階段,尚未最終確定。上述人士因未被授權對外發表評論而不願具名。
中國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均未立即回覆彭博尋求回應的傳真。
新華社2016年11月17日報道援引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稱,截至2016年6月底,剔除重複計算因素,中國資管業務規模約為60萬億元,大體接近上年GDP總量。
2016年以來,中國監管層採取了一系列給金融市場降槓桿、抑制資產泡沫及加強銀行表外業務監管的政策。
中國央行在2月17日釋出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稱,從本季度開始,將把表外理財產品納入到所謂的宏觀審慎評估框架當中,以便更好地評估信貸增長和金融系統的潛在風險。報告還稱,將更廣泛的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是大勢所趨。分析師稱,此舉或將令銀行的信貸增長速度提高,並要求他們採取措施保持充足的資本儲備,以控制投資產品中的風險。
根據報告披露的數字,2016年12月末,銀行業表外理財資產超過26萬億元人民幣,比一年前增加了30%。報告稱,這種形式的影子銀行資金最終轉向類信貸、債券等,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同期正常貸款10%的增速,增加了整體經濟所面臨的風險,也削弱了決策層「去槓桿」的努力。撰文/彭博社
彭博高收益債管理費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時頭條】中國債券ETF基金還沒等到風口
雖然已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中國的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遠遠沒有跟上國際腳步。
彭博社彙總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僅有4隻債券ETF產品,截至2 0 16年三季度末總規模約70億元,不到全球固收ETF總規模的0.2%,與中國在全球債市中佔比11%的體量極不相稱。
債券ETF自2013年進入中國,過去三年資金淨流出逾30億人民幣,而全球固收ETF則同期大幅流入超過3000億美元。
債券ETF在中國發展緩慢事出有因。對個人投資者而言,銀行理財產品存在隱性剛兌,推高了無風險收益率;對機構投資者而言,公募債市直到2014年才有違約發生,專業機構普遍傾向主動投資,特別是藉助槓桿博取更高的絕對收益。這種環境下,債券ETF作為一種被動的指數化投資缺乏吸引力。
「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主體都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更願意主動投資,」私募基金暖流資產投資總監程鵬在接受彭博社電話採訪時表示。他指出,每個機構對債券的信用要求都不同,ETF跟蹤的一些債券可能進不了某些機構的風控。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然而,中國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存在先天不足。
中國債券市場主要包括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根據中債資料,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市場的債券託管量約佔全市場92%,交易所市場佔比不足8%。即使以交易所更活躍的成交量指標看,交易所債市全年交易量也僅佔全市場的不到24%。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李劉陽和渣打銀行資深亞洲利率策略師劉潔認為,債市以銀行間為主,使ETF難以壯大。「市場不能互聯互通,導致發行ETF時,選不出具有代表性的債券來做。即使做出來,投資者對它的興趣不會太大,」李劉陽說。
程鵬也以國債ETF為例進行解釋了這一「尷尬」,國債免稅,其主要投資者是銀行、券商自營這類的法人帳戶,「理論上上市銀行都可以去交易所市場買債,但操作習慣和內部額度設定上,都會有限制,因此國債ETF產品在交易所,但它重要的投資者又買不了。」
債券ETF近年在海外發展迅速,2016年全球有約1200億美元流入債券ETF,使得全球固定收益ETF的管理規模增加至6600億美元。國際市場的經驗令中國金融圈一些人看到了債券ETF產品的潛力,相信行業大發展的風口終會到來。目前管理著國內最大的債券ETF產品的海富通基金債券基金部總監陳軼平就是其中之一。
「未來債券E T F是有很大需求的,」陳軼平在接受彭博社電話採訪時表示,隨著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剛兌逐漸打破,在去槓桿的環境下,投資者會更看重持有。
渣打銀行資深亞洲利率策略師劉潔在郵件點評中稱,ETF基金作為被動投資型產品,相對主動管理的產品,管理費更低,它們通常是反映整個市場的表現,而不是偏好某個單獨的名字或者期限。「與單個債券相比,債券ETF可能波動更小,流動性更好。」
雖然中國的債券ETF仍在起步階段,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貨幣市場ETF產品已經嶄露頭角。彭博社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共有19隻貨幣市場ETF基金,主要投資於現金、1年以內的大額存單和短期融資券等,過去3年,這些基金獲得了超7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
「如果是對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感興趣的外國個人投資者,我們推薦債券ETF,」劉潔寫道,「對於機構投資者——目前主要是央行和主權投資基金——ETF可能是眾多投資選擇的一個,但還不會是主要的。」
陳軼平透露,目前國內債券ETF的主要投資者包括銀行、保險、券商以及其他基金公司的年金帳戶。
在陳軼平看來,中國的無風險利率降下來了,這樣就需要用波動來獲取收益,ETF作為可交易資產的優勢顯現,同時債券逐步打破剛兌,投資者也就有了分散風險的需求。彭博社彙總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公募債券的違約(含交叉違約)數量已超過30例,超過2015年的4倍。
「如果人民幣穩住,境外投資境內市場需求釋放出來,他們比較習慣,或者比較能夠接受ETF的投資理念,還是有希望做起來的。」程鵬說。(彭博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