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过得好与不好,全看石头摆得到不到位。 到位的是「垫脚石」,
一路走一路畅通;不到位的是「绊脚石」,让人举步维艰。
每块石头都有相应的气质属性。
要想过得好,还得看这"四气"
——才气、勇气、和气、运气......
01修身,要养才气
才华是一个人最挡不住的魅力,就像金子总会发光。
王小波其貌不扬,却写得出「一想到你,
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的情话,娶到了心爱的姑娘。
外表决定了我是否想了解你的内在,
但才华却决定着我会不会一票否决你的外表。
可见修身,要有才气;才气,是养出来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在文笔的遒劲。
王小波酷爱读书,
小学二三年级就读遍了《水浒传》《聊斋志异》《世界童话故事》。
他一个小时足足能读130多页书,
还背得出大段大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
长大后,王小波又读了《变形记》《十日谈》、莎士比亚戏剧、
...... 每一本都被翻得破烂不堪。
知青期间,王小波上山下乡吃了不少苦,但苦难掩盖不了他的才华。
以这段经历为背景,他后来写下了
《黄金时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步步被推上神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雅,在好看皮囊千篇一律的年代,
一个有才气的人,胸中有沟壑,心里有境界,眼前有高度,
相信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闪闪发光的那一个。
02立命,要炼勇气
人生于世,没有什么是真正容易的。
谁不是怀着一腔孤勇,去应对命运的急流险滩呢?
有人说:「如果你觉得你的命运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运
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甚至受不了的时候,不妨去看一看《人生海海》。 」
书中的主人公《上校》,让莫言直呼着迷,董卿看完感动到哭。
上校从出生起就注定不平凡,难产两天才成功来到人世。
长大后的他机灵聪慧,从军后不仅当上了营长,还自学医术,声名远扬。
可是他的好运似乎就到这里戛然而止,开始在人生之海逆水行舟。
后来的他成了一名高级特务,却被侮辱、被出卖。 解放后回到家乡,
本以为能过上平静的日子,可时代的洪流也终究席卷到他的身上。
上校被逼问,被裹挟,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智力回到七八岁的孩童水平,
但他不再疯癫,不再为一个秘密心力交瘁,他像个孩子无忧无虑地活着
, 欢喜与忧愁一并忘却,直至死去......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上校,与命运抗争
, 与苦难搏击。 而很多人这一生,都需要这么点勇气。
正如作家麦家说:「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
面对苦难,不妨常怀勇气。 大不了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来,再走!
03待人,要显和气
鲁迅在《彷徨》中说过:「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 」
可见待人要和气,心平气和,百福自集。 人和气了,
福气自会源源不断,人生路也将越走越宽。
古时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一家在外地做官,一家是本城商贾。
这两家都在盖房子,盖的差不多了,却在砌围墙时因地界发生了争执。
为了三尺地,双方寸土必争、各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实在没办法了,做官那家连忙去信给当官的家人告状。
很快,官人来了回信。 信上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区区一件小事,何必斤斤计较? 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
可自己终究难逃一死,那争来这三尺之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这家人遵从信中的叮嘱,主动在原地界退后了三尺砌上围墙。
对面商家看到后大为感动,也不争了,主动退后三尺。
后来,这两道墙中间就多出了一条巷子,后人命名为三尺巷。
实际上,三尺巷的宽度是六尺,这是一段由「和气」造就的佳话。
《菜根谭》有云:「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
人生于世,待人接物,贵在和气,亏在生气。 和气生财,
你好我好大家好;生气丢福,伤人伤己又伤身。
少计较则身安心安,让三分则心平气和。 以和为贵,万事皆兴!
04处事,要积运气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一句话,将「运气」的两要素说得明明白白。 要有好运气,一靠勤奋,二看人品。
郭靖是有这种好运气的人。
他天生愚笨,学降龙十八掌时没少被洪七公骂。
可郭靖不灰心、不丧气,一遍又一遍没日没夜地练习,
最后让洪七公刮目相看,彻底承认了这个徒弟。
世人都说郭靖运气好:江南七怪的倾囊相授,
黄蓉的鼎力相助,洪七公、周伯通等的无私传授......
主角光环加身,一路打怪升级!
可这一切好运,其实全是靠他人品好撑起来的。
郭靖心怀天下,一身正气,绝不伤害无辜之人,
心地善良有担当,和义兄弟杨康相比,胜在了那份厚道和人品!
换句话说,努力给了郭靖好运的机会,而人品帮他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善良努力的人,往往运气会比较好吧!
人生海海,岁月匆匆。
命运给予每个人的都是同等的巧克力和苦瓜,
只不过有的人在生活的暴雨中苟延残喘,有的人却在命运的风浪中迎头搏击!
说到底,不同的人生活法,全因各自不同的气质、能力和品性。
愿我们都能以才气修身,以勇气立命,以和气待人,以努力与人品积攒好运。
彷徨 鲁迅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于世,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过得好与不好,全看石头摆得到不到位。 到位的是「垫脚石」,
一路走一路畅通;不到位的是「绊脚石」,让人举步维艰。
每块石头都有相应的气质属性。
要想过得好,还得看这"四气"
——才气、勇气、和气、运气......
01修身,要养才气
才华是一个人最挡不住的魅力,就像金子总会发光。
王小波其貌不扬,却写得出「一想到你,
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的情话,娶到了心爱的姑娘。
外表决定了我是否想了解你的内在,
但才华却决定着我会不会一票否决你的外表。
可见修身,要有才气;才气,是养出来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在文笔的遒劲。
王小波酷爱读书,
小学二三年级就读遍了《水浒传》《聊斋志异》《世界童话故事》。
他一个小时足足能读130多页书,
还背得出大段大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
长大后,王小波又读了《变形记》《十日谈》、莎士比亚戏剧、
...... 每一本都被翻得破烂不堪。
知青期间,王小波上山下乡吃了不少苦,但苦难掩盖不了他的才华。
以这段经历为背景,他后来写下了
《黄金时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步步被推上神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雅,在好看皮囊千篇一律的年代,
一个有才气的人,胸中有沟壑,心里有境界,眼前有高度,
相信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闪闪发光的那一个。
02立命,要炼勇气
人生于世,没有什么是真正容易的。
谁不是怀着一腔孤勇,去应对命运的急流险滩呢?
有人说:「如果你觉得你的命运是可恨的,你和你的命运
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甚至受不了的时候,不妨去看一看《人生海海》。 」
书中的主人公《上校》,让莫言直呼着迷,董卿看完感动到哭。
上校从出生起就注定不平凡,难产两天才成功来到人世。
长大后的他机灵聪慧,从军后不仅当上了营长,还自学医术,声名远扬。
可是他的好运似乎就到这里戛然而止,开始在人生之海逆水行舟。
后来的他成了一名高级特务,却被侮辱、被出卖。 解放后回到家乡,
本以为能过上平静的日子,可时代的洪流也终究席卷到他的身上。
上校被逼问,被裹挟,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智力回到七八岁的孩童水平,
但他不再疯癫,不再为一个秘密心力交瘁,他像个孩子无忧无虑地活着
, 欢喜与忧愁一并忘却,直至死去......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上校,与命运抗争
, 与苦难搏击。 而很多人这一生,都需要这么点勇气。
正如作家麦家说:「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
面对苦难,不妨常怀勇气。 大不了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来,再走!
03待人,要显和气
鲁迅在《彷徨》中说过:「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 」
可见待人要和气,心平气和,百福自集。 人和气了,
福气自会源源不断,人生路也将越走越宽。
古时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一家在外地做官,一家是本城商贾。
这两家都在盖房子,盖的差不多了,却在砌围墙时因地界发生了争执。
为了三尺地,双方寸土必争、各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实在没办法了,做官那家连忙去信给当官的家人告状。
很快,官人来了回信。 信上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区区一件小事,何必斤斤计较? 当年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
可自己终究难逃一死,那争来这三尺之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这家人遵从信中的叮嘱,主动在原地界退后了三尺砌上围墙。
对面商家看到后大为感动,也不争了,主动退后三尺。
后来,这两道墙中间就多出了一条巷子,后人命名为三尺巷。
实际上,三尺巷的宽度是六尺,这是一段由「和气」造就的佳话。
《菜根谭》有云:「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
人生于世,待人接物,贵在和气,亏在生气。 和气生财,
你好我好大家好;生气丢福,伤人伤己又伤身。
少计较则身安心安,让三分则心平气和。 以和为贵,万事皆兴!
04处事,要积运气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一句话,将「运气」的两要素说得明明白白。 要有好运气,一靠勤奋,二看人品。
郭靖是有这种好运气的人。
他天生愚笨,学降龙十八掌时没少被洪七公骂。
可郭靖不灰心、不丧气,一遍又一遍没日没夜地练习,
最后让洪七公刮目相看,彻底承认了这个徒弟。
世人都说郭靖运气好:江南七怪的倾囊相授,
黄蓉的鼎力相助,洪七公、周伯通等的无私传授......
主角光环加身,一路打怪升级!
可这一切好运,其实全是靠他人品好撑起来的。
郭靖心怀天下,一身正气,绝不伤害无辜之人,
心地善良有担当,和义兄弟杨康相比,胜在了那份厚道和人品!
换句话说,努力给了郭靖好运的机会,而人品帮他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善良努力的人,往往运气会比较好吧!
人生海海,岁月匆匆。
命运给予每个人的都是同等的巧克力和苦瓜,
只不过有的人在生活的暴雨中苟延残喘,有的人却在命运的风浪中迎头搏击!
说到底,不同的人生活法,全因各自不同的气质、能力和品性。
愿我们都能以才气修身,以勇气立命,以和气待人,以努力与人品积攒好运。
彷徨 鲁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文人私房菜|29 >
說起魯迅,人們似乎很難把他與美食、美酒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是個地道的行家,不但會吃,還會做,對許多菜肴都有堪稱「行話」的獨特見解。
--------------------
北京是魯迅從日本歸來後長期生活過的城市,從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5年,僅從這一時期的魯迅日記中,我們發現他去過的有名的餐館就有65家!
魯迅對於北京菜、北方菜非常喜愛。著名作家蕭軍回憶說,魯迅對北方的面食和菜品非常喜歡,回到上海後還念念不忘。許廣平甚至曾想為其請一位北方廚師到上海,因為廚師薪水太高,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魯迅記錄的65家北京餐館包括:廣和居、致美樓、便宜坊、集賢樓、覽味齋、同和居、東興樓、杏花村、四川飯店、中央飯店、廣福樓、泰豐樓、新豐樓、西安飯店、德國飯店等等。這還是不完全的統計,魯迅去過的餐館應該超過百家。作為大文豪,魯迅把吃飯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記中佔了重要篇幅。這是民國新風尚,不同於古代文人「君子遠庖廚」的習慣。
古代文人筆錄中也有美食記錄,如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周密的《武林舊事》等,但幾乎不會提到餐館的名字。魯迅日記詳記餐廳名錄,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在眾多餐館裏,魯迅去的最多、最喜歡的是廣和居。廣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店址在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1932年停業。這裏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員常常聚會的地方,在民國時期非常興盛出名,曾有人書寫楹聯:廣居庶道賢人忘,和鼎調羹宰相才。
魯迅經常到這家店一個重要原因是距離近。魯迅當時住在山會邑館(紹興會館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對著廣和居大門。如有客人拜訪,魯迅甚至會直接讓廣和居送「外賣」到家裏。
廣和居是四合院佈局,院裏分成大小各種房間,有個人獨飲的房間,三五人小酌的房間,也有十多個人大聚會的房間。這符合魯迅愛和朋友吃飯的需求,他常呼朋喚友,多數是三五個人一起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廣和居有魯迅喜歡的菜,那裏的菜式基本上是宮廷菜改造的。例如潘魚、炒腰花、油炸丸子、四川辣魚粉皮、沙鍋豆腐、清蒸幹貝、酸辣湯等,這些也都算得上是民國時期的代表菜。
廣和居能吸引這麼多名流和官員來,除了菜品味道好,也因為它的菜多有典故,富有文化內涵。比如其招牌菜之一的「潘魚」,就是晚清翰林潘祖蔭創造的,以前叫做潘氏清蒸魚。還有一道「曾魚」,是曾國藩創造的。這自然讓官員和文人感興趣,還會引來很多附庸風雅的人。
魯迅喜歡廣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雞蛋黃、澱粉、白糖、清水加工烹製而成。這道菜講究烹製時動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還有解酒的功用。
愛吃「三不粘」大概也與魯迅愛喝酒有關系。魯迅屬於每頓飯必喝酒的人。史料記載,他和郁達夫喝酒的次數最多。魯迅酒量不大,經常喝得酩酊爛醉,而且在喝酒的過程中煙不離手。郁達夫在1933年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兩句寫道:「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呐喊兩悠悠。」
魯迅好酒這事常被敵人拿來攻擊諷刺,曾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漫畫,畫著一大壇紹興酒,旁邊縮著一個很小的魯迅。
魯迅和郁達夫喝酒常用的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魚粉皮、沙鍋豆腐等。廣和居的炒腰花做法比較特別,用兩口鍋同時進行炒製:一口鍋加豬油和花生油燒熱,另一口鍋裏煮水,將切好的腰花放進熱水去焯。油溫升到最高時,馬上把腰花從水中撈出放入油鍋爆,旋即放在漏勺裏,留一點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子加進去快速的翻炒,勾好芡,加薑水、料酒、醬油、味精、糖、醋少許即成。先過水後過油,能讓炒好的腰花呈金紅色並保持脆嫩,非常適合下酒。
辣魚粉皮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叫四川辣魚粉皮,但這個菜實際上是老北京的菜,是北京菜中非常少見的加幹紅辣椒製作的菜品。
魯迅喜歡吃辣,據說最開始吃辣是為了解困,後來就上癮了。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個小說被胡適稱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魯迅為此請胡適到北京紹興會館吃飯,第一道菜就是放過辣椒的梅幹菜扣肉。
這個菜胡適非常喜歡吃,但他好奇菜裏有辣,便問魯迅:「據我所知江浙一帶人愛甜不愛辣,先生好像是個例外。」魯迅答:「紹興人確無吃辣椒之好,獨魯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支辣椒來,分成幾節放進嘴裏咀嚼,只咀嚼得額頭冒汗,周身發軟,睡意頓消,於是捧書再讀。適之先生可以一試。」
胡適聽了大笑。
這段故事說明二人關系一度曾非常融洽,但竟成反目,已是後話。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