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百丘》
2009年1月21日,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一次行山,那天一家人週末走上家的後山 - 茅湖山。那時對山興趣不大,只是家庭活動,因家父自小是童軍,所以有時候會帶我們到山中露營,那時只覺得非常辛苦,也真的沒有想過人生中有十多年會沉迷於山中。
直到2010年受友人邀請去行山,那時看了 綠洲 Oasistrek 及賊船行旅的照片和文字後被深深吸引,剛好正在讀設計可以在學校借相機外出,也漸漸培養攝影的興趣,所以也可說是因為行山,才會喜歡攝影。
其後斷斷續續的行山,到2014年,經歷到覺得香港的山已滿足不到自己的階段,就開始不停到外國登山,即使要向公司請無薪假也要去,直到年中辭去人生第一份工作後,終於可以全心全意行山。
2015年重拾對香港山野的熱情,最初希望至到訪每一個山上的三角網測站,後來在看前輩的網誌才知道香港一共有600多座三角網測站,而且「Kill標」也已是本地登地山界一個約定俗成的收集方式。自己性格奇怪,即使同一事情也喜歡用自己方式實行,或做其他人不會做的事,於是正式訂下《香港三百丘》 這個目標。
最初也是參考網上的山峰列表,如健行之友的香港群山譜、香港地方的香港山脈、以及參考成份最多的賊船行旅,期間也多次修改名單內的山峰,例如幾乎全部列表都把八仙嶺分為八個山峰列出,後來覺得這浪費了7座山的名額,因為香港山峰不只300座,所以為了把更多山放在列表中,八仙嶺再次合而為一只佔一個名額。有一些則到過後沒什麼特別,即使地圖有名稱及已到達也無慮即刪。對於這些山的副峰或山脈,應不應該列入名單或應算是一座山峰還是山脈,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一定爭論,所以也有考慮《香港三百丘》的認受性,後來忽然醒覺這計劃是一個十分個人的計劃,除山名的正確名稱可能稍有偏差而需改正外,選那座山入這列表也是自己的事,當然也是有一定標準,所以之後有山友參考《香港三百丘》就是他的決定了。
2009年至2014年約登了90多座,之後2015年的一年間就登了100多座,其後2016至2019年因把所有精神時間放在外國高山和工作上,完成數字一直卡在299/300。
行山需要的體能、技術也比同行的友人差,個人對肉體的訓練也非常懶散,唯獨精神意志力方面有極度的自信,加上極度的硬頸,應該算是成功渡過這12年的主因。每次行山也幻想腳下的山是最高的山,不輕視每一步,最自滿的時期因步步輕率很易累積傷患,傷癒後去年每次行山也只穿拖鞋訓練,專心感受每一步落腳的感覺,也因更小心地走速度慢了但每一步更穩定。
這12年間,無論人或香港都很大變化,而我也由當初20歲的少年長大成32歲的阿叔,身邊的朋友由一起玩樂到現在成家立室事業有成,父母親戚的髮鬢面容越見蒼老。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極度固執的人,只要想做一件事,想走一條路,絕對以性命相搏做到極致,行山如是、攝影如是、打機如是、黑店如是。300座根據時間分配其實一年也絕對可以完成,但現實總是很多阻滯,把這事分成12年來完成應該更難,最難是要記得第一天的初衷,你們還記得12年前的堅持嗎?
非常感謝因山而認識的每一位,感謝有被騙上山行過這三百座的每一位,特別最感謝DB Pabo 一人一狗,他們亦有《香港三百山》計劃,我們大部分的山峰也相同所以很多都是一起出發,而且他們只需3年就已追平,然後一起登剩下的山峰。
12年後的今天,終於與因山而結識的好友一起完成了《香港三百丘》的最後一座 − 往灣北頂,這三百座絕不是完結,也許是個開始,香港境內山峰不只三四百,還有很多山峰路線仍未一遊,希望將來身體健康,出入平安。
感謝12年來收看及支持,保重。
20210405 往灣北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群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村落臨海而建,背靠攀背頂,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
往灣 洲 船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尋找《九龍城碼頭》前世今生
九龍城碼頭首班渡輪航線於1956年7月3日下午6時開出往灣仔(1967年6月24日停辦),至今碼頭已經有60年歷史。九龍城碼頭是香港戰後建成的第一個永久渡輪碼頭。九龍城碼頭曾經開辦多條航線,包括九龍城至灣仔、九龍城至北角、九龍城至東平洲、九龍城至太古城(後來改往西灣河),以及九龍城至北角汽車渡輪(於1965年開辧,但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開通後一度停辦,其後復辦,直至1998年1月停辦至今)等。
目前九龍城碼頭只有一條往來北角的渡輪航線行走,由新渡輪經營 ,每天07:05至19:35提供服務,每隔半小時一班。由於收費設施設於北角碼頭,乘客無論是往北角方向還是往九龍城方向都需要在北角碼頭以港幣或八達通繳付船費。
#歴史時空
往灣 洲 船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自然奇觀系列︱#嫣紅如血的紅石門】
相信不少人也聽過, #摩西 帶著以色列人穿越 #紅海 這個故事。香港也有一個「紅海」,不過那並非染紅了的海水,而是生銹了的岩石。那片「紅海」就是由如火焰的岩岸組成的 #紅石門。
紅石門位於新界東北區,船灣淡水湖的東北面,印洲塘海岸公園東邊,處於乾門咀和往灣洲之間的狹隘水道中,是 #赤洲 的一部份。紅石門在過去曾有一條村落,約有四十個居民,本以務農維生,後來放棄農務轉為養魚。由於這裡佈滿赤紅色的礫岩與粉砂岩,因此又有「#火紅海岸」之稱,而這種赤土紅沙的地貌又叫「#海上丹霞」。
至於紅石門為甚麼會如此與眾不同、嫣紅如血?根據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解釋,香港曾在約1億4千萬年前經歷 #糧船灣超級火山 的火山爆發,部分地方亦因而成為了 #火成岩帶。火山活動平息後,因為風化和侵蝕,令砂礫、沙粒、粉砂、泥等 #沉積物 隨著暴雨向下沖積到低地和河溪之中。加上出現 #乾旱期,令氣候變得異常乾旱炎熱。那些沉積物中,含鐵的礦物因為產生氧化作用,而化為紅色的氧化鐵。這令沉積物變得膠結,因而形成赤紅色的沉積岩。天氣越酷熱,氧化作用也變得越強烈,令岩石中的鐵質釋出,而成為了 #鐵銹色。這也是為甚麼站於紅石門中,能看到一片火紅色的岩石。
不過,前往紅石門需由 #烏蛟騰出發,來回路程總共約15.5公里。由於紅石門位置偏僻,前往該處的路程遙遠,部份路段亦非常陡峭,需攀山涉水、手足並用,難度甚高。漁護署更在山徑設警告牌,提醒市民要注意安全。因此想一睹紅石門的壯觀,定必要準備充足,萬事小心,免生意外啊。
------------------------
延伸閱讀:#大自然奇觀系列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每日分享知識、每月推出課程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往灣 洲 船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群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村落臨海而建,背靠攀背頂,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故此,荔枝窩是一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及生態研究價值的地點。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鴨洲位處沙頭角以東,在沙頭角海和吉澳海之間,與細鴨洲、鴨螺春、鴨蛋排及白墩排等小島嶼與相毗鄰。鴨洲島外形扁平,北端較瘦長低矮,有一海蝕拱;南端則較高闊;兩端中間下陷;遠看形似眼洞、頭、頸及身體部位,猶如一隻半浮於海面的鴨子。鴨洲原是一條漁村,全盛時期居民逾千,漁船數十。自六十年代起,村民陸續遷居往海外謀生,現時只剩少數村民仍居於島上。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包括角礫岩、礫岩及砂岩,是全港兩個擁有角礫岩的地區之一(另一地區為吉澳)。除著名的鴨眼洞外,島上還有其他風化而成的鴨腳、綿羊、和狗頭等奇石。2009年,鴨洲被納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印洲塘景區。
印洲塘是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大鵬灣內的一個內港,以水面靜謐而著名。它由往灣洲、娥眉洲、吉澳等大島,以及三椏灣沿岸一帶所包圍,陸地之間只有陝窄的海峽連接附近海域:東面經直門頭到黃竹角海;南面經紅石門到黃竹角海;西面經青洲瀝到吉澳海;北面經橫門海到大鵬灣。由於大鵬灣本身已經受到新界大陸和大鵬半島的保護,再加上以上島嶼的保護,印洲塘波平如鏡,即使打風時亦不會有很大的風浪,是天然的避風塘。這亦是印洲塘英文叫做Double Haven的原因,意即「雙重避風塘」。香港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西貢半島和白沙灣半島之間的白沙灣,Hebe Haven。
往灣 洲 船 在 隨我行FolloM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往灣洲原名為「汪灣洲」,位於新界東北部的島嶼,是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分)的一部分。島上最高山峰為往灣北頂,高度海拔154米,另外往灣西頂則為136米。往灣洲的西面及北面是印洲塘,西南面是紅石門水道,東北面則是被直門頭水道相隔的娥眉洲。往灣洲昔日有往灣、老沙田、大洲渡及東灣等村落,惟現已荒廢,只有一所外展訓練學校設立至今。
Double Island is an island located in northern east side of New Territories, it is a part of Plover Cove (Extension) Country Park. Wong Wan Pak Teng is the highest point in Double island, it is 154m high, the peak at the western side (namely Wong Wang Sai Teng) is 136m high. In the Island, there are old abandoned villages namely Wong Wan, Lo Sha Tin, Tai Chau To and Tung Wan, while the Outward Bound is opened till now.
▼路線分享 ‧【往灣洲 Double Island】: https://wp.me/P6CvAS-f6m
================================
BGM: An Epic (Choir Version) by Carlos Estella (Jamendo Music: https://www.jamendo.com)
▼FolloMe隨我行 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Follo3me
▼FolloMe隨我行 Webpage: https://follo3me.com
================================
#山野航拍 #Phantom4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往灣 洲 船 在 隨我行FolloM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往灣西頂即往灣洲西面的一個山峰,高度為海拔136米,屬船灣郊野公園(擴建部份)範圍。往灣西頂西南面與紅石門相對,沿岸皆有獨特的紅色岩石面貌。另外,山頂亦是俯瞰香港小桂林「印洲塘」的最理想地方,惟前往往灣洲只能夠靠水路前往。
Wong Wan Sai Teng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 side of Double Island. It is 136m high, within Plover Cove (Extension) Country Park. The southern side of Wong Wan Sai Teng is Hung Shek Mun, the unspoiled place for natural striking reddish stones.
BGM: 僕はぼっち。written by M.U’s Soundtrack (from DOVA-SYNDROME: http://dova-s.jp/)
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Follo3me
Webpage: https://follo3me.com
#往灣西頂 #香港小桂林 #山野航拍 #Phantom4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咪要人執你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