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會不會跟著禿子走?
#企業投資高雄前為何要先喊話?
在韓市長當選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多次表態力挺韓市長「拼經濟」,並表示支持「零分政治、一百分經濟」(已經跳票)全心投入發展建設,但不贊成韓市長中途落跑選總統。
到底,遠東集團會不會像是徐董所說在高雄投資百億? 而徐董的發言,和韓市長最近有關石化特區等規劃有何關聯呢? 我們「就商言商」、這邊不談政治,單純從經濟說起:
根據徐董自己表示,遠東集團在高雄市有四大領域計畫,像是遠百擴大規模、東聯化工重建、亞泥港口土地開發以及裕民運輸轉型等,其中,最快取得收益的會是土地。
為何身為江浙幫,大本營在新北的遠東集團,在高雄會有相當土地存量呢?
原因還是要回到高雄發展歷史來看,大概1970-80年代,高雄面臨後工業轉型危機,舊有國營、黨營或裙帶關係工業因上游外移、經營不善甚至是擺爛時,陸續開始大量清算或賣地,此時一部分被體質較好的國有企業(如中鋼)承續,一部分則被各財團趁機撿便宜養地。工、商用地都有。
以商業地來說,高雄第一塊由工業變成商業用地的,就是現在三多商圈附近的唐榮鐵工廠用地。
1960年代,政府以抽銀根方式,使最大民營鋼鐵廠唐榮財力不支,因此在1962年被收歸省有。之後因戲獅甲工業區發展受限,唐榮廠房搬到臨海工業區,戲獅甲地區的唐榮廠房被市府劃為商業區,於1970年代啟動自辦重劃,轉變為商業區,價值就大為提升。而財團們有計畫的進入佈局,包含遠東、遠雄在內。而後包含統一等集團,則是獲得了戲獅甲工業區南側土地,持有至今。
在容積率實施前,許多集團大量搶照,在現在的新灣區獲得多張以現在觀點看是超額容積的建照。像是遠東集團的103大樓,在目前容積率規範下是蓋不出來的,因此這張建照相當寶貴。
以工業地來說,最好的盤算是可以變商業地,單純賺取土地利益就好。否則這些企業也沒有想做技術升級,也並不想在高雄做特殊化學方面的進階研發。
總之,這些總部設在外地的企業並沒有想真正「生根投資高雄」,而是等待時機賺取獲利。一個時機點就是1990年代中期連戰.蕭萬長內閣喊亞太營運中心的時期,另一個則是2008年馬當選預期鬆綁中資的時候。
所以2008年之後趙藤雄、徐旭東都跟著喊投資高雄,但年年喊要動但年年都是空包彈。直到2011年陳菊包裝了亞洲新灣區計畫,並陸續推動新灣區4大計畫(展覽館、總圖、海音、旅運中心)與輕軌並真的動工,建照快要到期的遠雄才真的在新灣區變更舊照,於2013年底動工,大概光工程經費也投資100億左右,但他絕對不敢喊我是跟隨陳菊投資高雄。
遠東集團開發新板特區土地的時候,是把總部一起搬過去,說可以減少辦公室成本。但遠東集團在高雄並不想要在高雄發展核心事業,去年底徐旭東暗示,他寄望韓國瑜上來以後鬆綁「某些政策」(土地、環評等問題)後,遠東集團旗下東聯化工因中油五輕關廠,透過五輕重建,東聯化工可以加快發展。還有亞泥在港區還有數塊地皮,可以開發。
要注意的是,這種恐怕就是坐等獲利,等門檻弄低,讓我又可以把外部成本轉嫁給高雄以後,我才要來投資的心態。
如果高雄市府要發展石化專區,照理說應該是往研發、高值化發展,並充分要求企業投資在減污和風險管控並嚴格訂立、執行相關規範。這點,「對市政不太了解」的市長應該要特別小心,顧好市民利益,引進真正對高雄長遠發展有益的企業,不要成為財團有機會操控的好對象了!
同時也有2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戰後的台灣經濟問題叢生,經過前人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70年代,創造了屬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 當年尹仲容的工業政策,重建了台灣戰後的經濟;孫運璿在戰後五個月內,就復原臺灣80%的電力;李國鼎設立加工出口區、提出竹科構想,讓台灣產業成功轉型。 他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帶領...
「後工業轉型」的推薦目錄:
後工業轉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探討貧富差距系列
【解決貧富差距財源難繼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喊停】
(CNBC記者)
要不要來點免費的錢?免費發放的錢哦!(不了,謝謝!)
天底下真的可以有免費的午餐嗎?毋須工作,政府給錢,一股領取「全民基本收入」的呼聲,近二十年來持續在全球各地發酵,甚至被不少人視為解決失業沉痾、改善貧富失衡的萬靈丹。然而從北歐國家芬蘭的歷史性實驗結果看來,現實恐怕未必如想像中美好。
(UNI新聞主播)
芬蘭政府宣布將不再繼續「全民基本收入」計畫。這項計畫以提供失業民眾月薪,取代原有的失業救濟福利,但政府在去年四月間決定終止這些措施。這項實驗的初衷是希望提振就業,減少貧窮。
北歐國家在度過九零年代的銀行危機後逐漸復甦,但2015年,芬蘭因為手機大廠Nokia殞落、造紙業萎縮、加上人口迅速高齡化,產業轉型不及造成失業率飆升到百分之九點四的歷史高峰,此後三年雖略見下滑,但仍在百分之八左右盤懸,而且遠高於北歐其他四國。2017年一月,政府大膽啟動歐洲第一個、為期兩年的社會計劃和人性試驗,作法是隨機挑選全國兩千名、年齡介於二十五到五十八歲失業人口,以無資格限制、無附帶條件的方式,提供每人每月五百六十歐元(約六百五十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期間免稅,也不強制規定必須找到工作。這項實驗的目的,在於觀察發放基本收入的措施是否有助失業者重返就業市場。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內不少媒體都密切追蹤了過程。
(芬蘭基本工資計畫參與者)(2017.6)
我只在工廠待過四到五個月左右,不記得自己上一次走進商店採買食物是什麼時候了。我都從我媽媽那裡獲得食物。說來真的很羞愧。我想工作。我想讓自己可以大大方方走進商店,幫自己採買食物,隨心所欲地購物,買好一點的起司來吃。
當時三十歲的Tanja是雀屏中選的幸運兒之一。和她一樣獲得天上掉下來禮物的,還有居住在赫爾辛基的自由作家和新聞工作者Tuomas。在領取基本工資之前,他因報社縮編裁員,已失業超過三年。
(芬蘭基本工資計畫參與者)(2017.6)
要在芬蘭首都找到一份記者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華爾街日報提到,作為一種烏托邦式的理念,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歐洲。隨著成熟經濟體陸續結束後工業轉型,這種主張更被進一步吹捧。二十世紀中,經濟學家傅里曼(Milton Friedman)提出持久收入假設。幾年後,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跟進響應。前美國總統尼克森甚至還打算進一步實驗。除此之外,近年來更有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臉書創辦人查克伯格等企業界人士以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大量失業將導致社會動盪為由,力倡發放全民基本收入。但直到兩年前,才由芬蘭跨出最具體的一步。
(Pirkko Mattila\芬蘭社會健康事務部長)
在既有勞動市場和社會福利體系下,如果一個長期失業的人接下一個短期工作,那麼他可能會失去某些社會福利保障,所以為了拿錢,會寧願待在家而不去工作。我們也明白所有對基本收入的批評,因為畢竟挑件很優渥,給錢又不課稅,更不會追問你把錢拿去做什麼。但這不只是待在家裡的問題,因為我個人深信,在芬蘭,人民是真心想工作。
支持這項計畫的人樂觀地認為,儘管基本收入額度只是杯水車薪,但卻能讓失業勞工免去後顧之憂,專心謀職,不必再跟無意義的表格和無止盡的職訓糾纏。但反對者抨擊,芬蘭社福支出佔比已經很高,支付基本收入將讓政府財政更加難以為繼。
(SIIkka Kaukoranta\芬蘭貿易工會首席經濟學家 VS.記者)
問題在於如何找到財源。這項計畫的財源來自於稅收,而稅收來自於勞工繳稅。如果政府付給每個人的錢足夠讓他們溫飽,那就意味著人們不必工作,意味著很多人會選擇減少工作。(你的意思是說政府財政根本無法負擔嗎?這對經濟會有什麼衝擊?)芬蘭採取的模式如果擴大成為全國性政策,那麼將增加耗損GDP百分之五的預算赤字。更具體的是政府將阿提高稅率,以擴張財源,而稅率的提高會讓人民更缺乏工作的動機。
在實驗過程中,Tanja順利找到電話行銷工作,Tuomas則還在努力。兩人的主觀幸福感都有顯著提升,都對再次就業維持信心、也都對未來懷抱期待。然而就在此時,社會保障機構卻宣布,因為經費短絀,這項計畫不再展延,於2018年十二月畫下句點。雖是意料中事,但參與者普遍感到失望。
(芬蘭基本工資計畫參與者)(2017.6)
我的天啊,基本收入計畫即將結束了。我該怎麼辦?我很擔心自己付不出帳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真的很焦慮,我怕自己會完全破產。
(芬蘭基本工資計畫參與者)(2017.6)
很難解釋我為何至今仍然找不到固定工作。我丟出八十份履歷表,只獲得一次面試機會,他們告訴我,我年紀大了點,也太資深了。兩年前就像是中了樂透,離開報社後能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但現在我覺得有些難過。政府來信通知實驗計畫即將結束。我很難過,但並不想因此失去希望。
在全球注目下,赫爾辛基當局於當地時間2019年二月十一日公布了初步研究報告。其中提到,儘管對照接受一般社會福利保障的失業人口,領取基本收入的群體在這段期間,確實因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生活壓力一度獲得減輕,過得較為健康和樂觀,但最後結論卻是消極的,也就是這份收入並未讓失業人員就業情況獲得實質改善,而政府的直昇機撒錢計畫,對激勵提振就業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彭博新聞認為,芬蘭的實驗成果,對所有考慮透過採行全民基本收入措施、減緩失業率攀升的工業化國家而言,在衡量就業和政府支出上,已提供了具體且可靠的參考數據。
後工業轉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的一票決定高雄未來
#馬上好vs徹底轉型你選哪個?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洪正 Âng Chèng、陳信諭 醫師、左營楠梓翰-李欣翰、三民惟新 陳柏惟
明天,就是九合一大選投票日,在這次選戰中,高雄激烈的選情獲取了全國甚至國際的關注,大家都在看,高雄人會選擇把自己的城市帶往哪一條路?
我們在這一兩年不斷地透過各種歷史與現狀分析,提醒大家,高雄目前的發展困境,是長期重北輕南、缺乏國土計畫下,導致南部知識經濟資源匱乏,同時承擔過度外部成本所致。在後工業轉型的路上,高雄走的特別的艱辛,其中有順利的地方,也有不順利的地方。
#哪些是高雄未竟的轉型目標?
照理說,執政黨的候選人應該是要捍衛目前轉型的成果,提出在現狀下前進的方法。而在野黨的候選人則是要針對「轉型不力」處提出質疑,強化當政者最弱的部分。但,這次的選舉完全不是這樣政策的論辯。
這次的公投中,第13案是「東奧正名」,以台灣名義參賽的提案。而東京面對睽違半世紀多的盛會,正積極推動TOD導向再開發、城市防災、強化交通網路、產業通信機能等層面的「東京再造」,2020東京願景,已是兩年來日本各界討論的話題。
其實類似的狀況,也曾發生在高雄,那就是2009年世運會前後高雄的一連串蛻變。
在爭取到世運舉辦權後,陳其邁代理市長任內,推動市港融合與開放政策,打開水岸空間,同時延續謝長廷市長的空間與地景再造,在陳菊任內,隨著主場館、巨蛋體育館建立,捷運紅橘線通車,整體市容隨之一變。在2009年世運的成功後,也讓原本艱辛選上的陳菊市長聲望大幅提升。
同一時間,高雄積極發展文化、影視產業,例如痞子英雄等數十部電視電影的取景,到後製產業的建立。以及駁二的蓬勃發展和在地藝文風氣的上升,都讓市民對城市的認同顯著提升,也讓高雄從工業城市,一躍而成「觀光城市」。
是的,在高雄這二十年來轉型最成功的項目,其實就是「#觀光產業轉型」。
二十多年前,外地人在高雄大概只有愛河、旗津、蓮池潭等「風景區」,其中愛河還是一條髒臭不堪,連船都沒得搭的河。如果要回到韓粉口中1980年代高雄的「榮景」,恐怕愛情摩天輪是蓋不成,不是考量土質與結構因素,而是還沒抵達就先被臭死了。
謝長廷剛上任之處,做了個「城市光廊」居然就能變成高雄的景點,可見當時觀光業有多貧乏。現今最多遊客的駁二,或是巨蛋商圈、亞洲新灣區諸多建設,當時完全不見蹤影。
拿數據來比更是一目瞭然,以2008年至2017年為例,高雄主要觀光遊憩區域人數成長為350%,一般觀光旅館營業額成長為超過650%,機場國際線運量也成長到200%。十年之間觀光客的暴漲,並不是一年下降3,5%就能抹殺的。
#兩位市長候選人的政見差異
然而,觀光轉型雖然成功,但在新興產業的引入、高等服務業機能的強化、以及製造業的升級上,仍然需要更多努力,這才是高雄「產業轉型」未竟之功。
過去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也多半諷刺高雄「只有觀光成功」,希望能重視其他產業發展,姑且不論他們發展經濟的方式也常守舊不前,這次中國黨的韓國瑜候選人政策幾乎「只有觀光」,倒是令人訝異。
韓國瑜候選人不論在政策發表或辯論中,對於高雄關鍵的產業基礎轉型都缺乏看法,反而猛烈批評這二十年來成長最顯著的高雄觀光業衰落,民不聊生;而他的產業政策,除了外銷農產外,幾乎都集中在觀光業上,特別是她引以為傲認為「我是天才」的愛情摩天輪周邊。其餘付之闕如。
高雄觀光業產值大約400多億,而製造業產值就近兩兆,就連高雄近十年內才發展出來的數位內容產業,產值也已有300億左右。韓國瑜候選人抓小放大,對於製造業轉型缺乏論述,問到石化業問題只說得出挖不存在的太平島海域石油。政策之空泛,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相對的,陳其邁候選人對於觀光,提出要強化海空雙港的客運機能,串連軌道運輸和車站經濟的TOD發展架構,並透過藝文發展、體育發展、縣區的地方創生發展地區特色,吸引觀光客深度旅遊,讓觀光產值突破600億,這樣從基礎到細項的規劃,沒有誇張的口號,卻更為必須。
而陳其邁候選人也提出包含製造業升級與智慧城市的目標。其實和2010年代後,製造回流原投資國(Reshoring),並隨著中美貿易戰而加速的趨勢吻合。
而世界各國也紛紛推出創新策略,不只有德國的工業4.0,還有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日本的產業復興計劃等等,幾乎都提到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的資源開發,但均根據各國的發展脈絡和基礎設施進行修正。
若我們看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每年發表的技術成熟度指標,工業4.0相關的IoT、OT與IT整合、雲端應用,AI相關的深度學習等技術,已經過了過度吹捧的「泡沫期」,進入修正的「破滅期」,離穩定發展的「啟蒙」與「安定高原期」,還有2-5年時間。也就是說,我們不該對這些技術抱持過高期望,而是應以穩健的態度引入產業現場。這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不得不做的問題。
例如日本,就以「實體系統」(physical system)的延伸,引進現場主義的傳統精神,對AI和IOT進行的調適,使其更符合現況(包含豐田等企業的引入案例)。這些根據台灣現況調整的模式,正是陳其邁政策應該進一步在執行中修正的地方。
比較之下,陳其邁候選人是唯一重視到高雄產業徹底轉型升級的候選人;而韓國瑜候選人繼承了「馬上好、633」的精神,將政策完全濃縮成不具內容的空泛口號。前者需要我們好好監督,需要更多實務界的心聲修正政府的施政,後者則根本不具可行性,只是通往混亂與馬英九執政時代失敗經濟政策的道路而已。
要繼續走完城市轉型的艱辛道路,獲取甜美的果實? 還是一味聽信口號,想賺容易的快錢,忽視產業結構轉型? 高雄的未來,明天將由高雄人決定!
後工業轉型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戰後的台灣經濟問題叢生,經過前人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70年代,創造了屬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
當年尹仲容的工業政策,重建了台灣戰後的經濟;孫運璿在戰後五個月內,就復原臺灣80%的電力;李國鼎設立加工出口區、提出竹科構想,讓台灣產業成功轉型。
他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帶領台灣創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孫運璿 #尹仲容 #李國鼎 #經濟奇蹟 #亞洲四小龍 #戰後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後工業轉型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與故鄉一同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2005年我擔任代理市長到現在,總共有5,000多個日子,我對故鄉高雄的期許跟夢想,努力為高雄做事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來到綠園道,不僅是一條新的美麗軸線,也有城市發展的百年烙印。過去工業的城市如今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美麗的新港都。
這一年來,有非常多的心情感觸。
假如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細細回想,在綠廊道走一遭,有以衛武營為中心的鳳山中城計畫啟動;輕軌復工、大南環通車、亞洲新灣區園區的啟用,以及流行音樂中心跨百光年,在高雄都讓我們留下最燦爛的夜晚。
前鎮漁港的改建將成為台灣的豐洲市場,逍遙園的重啟,展現了日本華族的美學跟冒險精神。龍巖冽泉的復原成為柴山的新門戶,左營舊城的再次通水讓我們歷史能夠繼續緩緩地流動。
鐵道如今變成綠園道,附近的市民朋友,匆忙的心情不再,取而代之是寧靜幸福的感覺。鄉親在樹蔭下乘涼,三五好友話家常,這就是我們營造宜居城市最好的寫照。
市府團隊全力的衝刺,按部就班、加足馬力,讓我們的城市能夠推動,讓經濟引擎可以重新點火。
在整個國際局勢的改變中,我們必須能夠回應整個世界的變局,跟上國際的腳步,產業的開發,其中包括仁武產業園區、橋科、亞洲新灣區。我們儘速重新推動仁武產業園區;5G AIoT園區。電信商、系統整合商跟平台商,國際大廠也都來加碼投資我們的亞洲新灣區。高雄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裡,將不只是台灣的高雄,而且是世界的高雄。
捷運紅線延伸,黃線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治水抗旱在前一陣子,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個水情緩轉的城市。面對武漢肺炎與變種病毒的挑戰,這段時間,市民朋友的團結防疫,也讓我們成為更緊密的一家人。
另外,青年創業的補助,空汙的改善,新動物園運動進行,國民運動中心的陸續規劃,公托、公幼、長照據點的陸續擴點,新住民會館以及勞工自治委員會在服務我們的弱勢朋友、照顧我們市民朋友,我們真的很用心而且努力在做。
假如我們能用另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情,騎著腳踏車,將可以慢慢的品味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陣的微風,每一個早晨灑落,不管是鳳儀書院、或者落日絢麗染亮的蓮池潭,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高雄是我們心愛的故鄉。
當帝冠老車站回歸到城市中軸線的時候,會是我們高雄市最亮眼的寶石,結合綠廊道,串連成鑽石閃亮般的瑰麗項鍊。繼續地讓我們高雄成為一個活潑,充滿活力、充滿夢想的城市。
.
擔任代理市長時,我們爭取鐵路地下化預算,希望負擔能夠降到25%。人生是多麼的奇妙,後來我擔任高雄市的市長,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工程也將全線完工,目前已完成99.9%,預計可以在8月底完成。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曾說:「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處,人生無處不青山」。但是,我後來發現人生要實現理想,原來就近在眼前。與自己的故鄉一起成長,真的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高雄是一個面積新北加三個台北市大的一個城市,有勤奮工作的人民、瑰麗的風景、山川壯麗、大海遼闊,是一個偉大的城市。
此刻,綠廊道的陽光和高雄未來一樣,正在我們眼前閃亮耀眼。
我相信,假如有人問我說,一生最自豪的事情是甚麼?
能夠為高雄這個偉大的城市,我最深愛的故鄉,奉獻我一生的精力;在面對轉型挑戰的階段,奉獻我人生最精彩的歲月,這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感謝這一年來市民朋友對我的很多的期許、批評與指教,都是為了高雄和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好。
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用盡力氣,替我們的故鄉高雄努力打拚!
後工業轉型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 #中都打狗源工業博物館 ?
🏭大家知道高雄最早的工業起源,就在三塊厝 - 中都 - 鼓山一帶嗎?
現在的鼓山台泥舊廠後方,有三座超過百年的石灰窯 (1919年淺野水泥株式會社建造 );山腳下的唐榮磚窯廠,前身是1899年日人鮫島盛建立的鮫島煉瓦工場;
中都濕地對面的 #林商號合板倉庫舊址,美都路上東尼羽球館前身為 #亞洲合板工廠、還有 高雄幸福川-三塊厝 一帶發展極為重要的建築師蕭佛助,打造的六座大戲院中僅存的戲院遺址 - #中都戲院,都遺留了高雄早期人民生活的痕跡。
如果以唐榮磚窯廠為核心,串聯三塊厝 - 三鳳中街 - 三民市場,成為333小旅行路線,再往西延伸到鼓山舊台泥廠,往南沿著西臨港線的路徑,接到早期台灣進出口物資最重要的鐵道博物館 - 香蕉碼頭一帶,就是 #高雄百年的最早工業地帶!
📼唐榮磚窯廠的八卦窯及兩座煙囪具有高度歷史及文化意義,極具保存價值。如此有豐富歷史和文化的特色建築,在多次修復後,目前仍未全面開放,同時交通資訊與指引都不夠完備,十分可惜。
以日本犬島煉銅廠為例,經過整修後,活化變成美術館,近年來由於銅精錬所還有採石場遺跡的獨特氛圍,也被許多日本電影、電視劇作為外景拍攝地。
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在於現代,而是在於保留傳統;高雄,廣為人知的工業城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早期工業第一現場,如果能夠打造成 開放式的 #打狗源工業博物館,才能呈現出這個城市最重要的面貌。
城市轉型,重要的是不能忘記過去,保留歷史現場,來訴說高雄最早的工業故事。
吸引人的,不是現代建設,而是整個城市轉型的痕跡。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shkai.lin
後工業轉型 在 馬稠後產業園區帶動嘉義轉型農工大縣 嘉義馬稠後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投入國家資源、增進實力改頭換面,嘉義過去被視為農業大縣,近幾年來透過「馬稠後產業園區」積極發展 工業 與綠能產業。除了離高鐵7分鐘的交通優勢、還 ... ... <看更多>
後工業轉型 在 聯合創新加速器x 顧問服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聯經News】 「產業 轉型 、應用與起手式」 疫情後,企業未來的布局方向更是企業成長與健全的 轉型 關鍵,本研討會將帶領著企業進行體質調整、扎根與壯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