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上週五(7/23)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明(27)日開始即將施行「降級不解封」政策,但從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到真正的全面解封,其實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這意味著受到衝擊的產業仍非常需要政府持續提供紓困協助,並提出接續的紓困政策,陪伴國人渡過這一段漫長的產業復甦之路。
⚠️ #防疫規範必然增加營運成本 #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不樂觀
時代力量今日透過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強調防疫警戒雖然降為二級,但從降級不解封的各式防疫規範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等面向看來,縱使防疫降級,國人對於消費和產業復甦的態度並不樂觀。
我們先從餐飲業來看,依據衛福部公告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為徹底落實顧客間用餐時的防疫規範,店家將採用隔板、包廂或梅花座等維持距離的防疫措施,勢必會提高餐飲業的營運成本。另外看到觀光業的部分,從交通部的防疫指引來看,不管是觀光遊樂業的遊客總量50%管制措施,或者是旅行業大車上限20人等,各場所與各行業仍需遵守各種防疫指引規範。
邱顯智委員提醒,在整體防疫警戒降級後,眾多行業即使恢復營業,商家營收或是獲利,都不可能馬上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此外,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指出,不管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或「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等指標,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針對降級後消費者信心是否會很快恢復的問題,國人都是保持悲觀態度。
因此,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尚未解封的產業,政府應持續提供紓困補助,對於已解封可恢復營運的行業,政府應調整政策方向,將重心擺在幫助產業復甦之上。特別是受到國內疫情爆發的內需型產業、教育學習、觀光旅遊、藝文等受創嚴重的產業,政府更應該儘速研議推出下一波紓困措施,好讓相關產業能透過降級和紓困的雙重協助,渡過這段疫情難關,撐到振興的階段。
時代力量除了提醒政府留意產業紓困與復甦,同時也注意到勞工個人狀況,降級後疫情對勞工的衝擊仍舊影響重大,失業人口與無薪假人數都節節升高,甚至比去年更嚴重。但目前勞工紓困貸款和個人急難紓困,皆已申請截止不再發放,因此針對受衝擊的勞工,政府應該要持續性地提出相關紓困方案,給予協助。
💡 #產業紓困改採成本比例
政府應該 #救產業救勞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之外,王婉諭委員表示,前一次紓困4.0整體的政策設計,重心為求快速即時紓困,基本上都採用一次性發放,作為協助產業度過5月至7月疫情衝擊的救急政策。目前防疫警戒已降級,但仍有部分產業尚未開放,包括休閒娛樂場所,雙北之餐飲業,或是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美容美體業、按摩業、幼兒園、課照中心或補習班,甚至是教育學習場所如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前述仍未被政府開放之產業,政府應研議提供持續性的紓困,將補助基準從人員採計,改為 #營業成本比例,另可參考衰退營業額作為基準,來因應不同地區地方政府針對某種業別開放不同調的狀況。
💡 #政府協助分擔企業與勞工篩檢費用
此外,有部分產業可恢復營業但在配合政府的開放指引之下,業者必須頻繁進行快篩或PCR措施,這些定期篩檢措施必然大幅增加業者的營運成本。因此,我們呼籲政府可以參考英國、加拿大等國外的方式,補助企業、勞工篩檢費用,透過分攤防疫成本的方式,降低業者經濟負擔。畢竟從防疫警戒降級、解封到經濟復甦,中間仍有時間上的落差,這些產業營運上仍是深受疫情衝擊、營收減損的狀態,政府應分攤部分篩檢費,透過 #公私協力的方式積極協助產業復甦。
同時,針對從業人員的篩檢陰性紀錄,政府也應規劃相關的紀錄存取平台,如同其他國家透過「篩檢陰性證明」及「接種疫苗證明」,作為更有公信力的依據,增加人民消費的信心。
最後,立法委員 陳椒華要求政府應更加重視失業勞工的問題。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我國今年6月的失業人數達到57萬人,失業率4.80%,無論是比起今年上半年平均失業率,還是比起去年同期失業數據,都大幅增加。同時,依據勞動部最新的無薪假統計,截至今年7月16日,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為2,704家,受無薪假衝擊的勞工人數為3萬1,980人,雙雙創下我國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其中,受創最深的為住宿及餐飲業。以上資料顯見勞工因疫情而面臨嚴峻的失業與生計問題。
💡 #強化勞工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
同時,我們從OECD的武漢肺炎專區中的資料發現,世界各國不論是正面臨疫情衝擊,或者是進到疫後經濟復甦階段的國家,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都隨著工作技術的落差而呈現明顯的差異性,各國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持續在成長,但是中低技術工作者卻嚴重缺乏工作機會。另外,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今年初次尋職者,尋職期平均要半年,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業衝擊也更嚴重。
💡 #延長失業給付月份 #持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時代力量也呼籲政府,在後續振興措施中,政府除了強化失業救濟政策協助,包括應該繼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以及因應疫情期間特別衝擊的產業勞工,考慮延長失業給付的月份。在後續振興政策上,應強化政府對於 #勞工的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針對職場新鮮人的部分,應擴大 #就業媒合獎勵與失業協助機制,讓振興的對象除了整體經濟面之外,也能一併幫助勞工恢復就業。
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發展趨勢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早上與 王婉諭 立法委員 陳椒華 共同召開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 記者會。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
#儘快推出接續紓困政策
#救產業救勞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
上週五行政院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明天防疫警戒將降為二級,同時中央防疫指揮中心,也隨即公告各種場合與各行業的防疫原則指引與管制作為。
但是,雖然防疫警戒已經準備降為二級,不過從降級不解封的各式防疫規範,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來看,即便防疫降級,相關產業的復甦也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仍然需要 #更長期的紓困與協助措施:
1⃣ 依據衛福部公告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為了落實顧客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或獨立包廂,以及同桌者採梅花式安排座位的安排,這些勢必會提高餐飲業的營運成本。
而若從交通部的防疫指引來看,不管是觀光遊樂業的遊客總量50%管制措施,或者是旅行業大車上限20人等,在整體防疫警戒降級後,各場所與各行業仍需遵守各種防疫指引規範。
因此各行業除需確認指引如何落實之外,即使恢復營業後,不管是營業額或是獲利, #也不可能馬上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2⃣ 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指出,不管是 #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 #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 #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等指標,都是呈現 #下降的趨勢。
因此,針對降級後消費者信心是否會很快恢復的問題,研究數據顯示相當悲觀,各行業也已有勒緊褲帶的心理準備。
3⃣ 從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公告的 #總體經濟預測 來看,即便台經院認為整體經濟,仍然會因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全球經貿成長,帶動我國製造生產動能,使我國經濟即便受到國內疫情衝擊,預估仍會成長。
然而針對內需產業也做出預測,包括零售業和餐旅業,都被列在 #6月轉壞未來半年較6月看壞之產業類別。
而若從歇業統計來分析,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以來,歇業的店家不但創下近7年的新高,以行業而言,也是以 #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為最大宗。
因此,針對明天即將開始的降級不解封政策,我們認為政府即使在降級後,仍應儘速推出接續的紓困政策。
上一波紓困4.0原本規劃的紓困期間,是以5月至7月來推估,但如今從各項數據來看,產業與就業仍不會那麼快恢復,特別是受到 #國內疫情爆發的內需型產業、教育學習、觀光旅遊、藝文等受創嚴重的產業,政府更應該儘速研議推出 #下一波紓困措施,好讓相關產業能透過降級和紓困的雙重協助,度過這段疫情難關,撐到振興的時候。
降級後疫情對產業與勞工的衝擊仍舊持續,並比去年更嚴重。但現在勞工紓困貸款和個人急難紓困,皆已申請截止不再發放,因此針對受衝擊的勞工, #政府應該要持續性地提出相關紓困方案,給予協助。另從各項數據中也看到, #失業人口與無薪假人數都節節升高,希望政府能盡速針對新一波產業勞工紓困方案有相關的規畫。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 記者會👉https://reurl.cc/og6XGD
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發展趨勢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學期重回江湖,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師大實體課程上了三分之二就嘎然而止,後面雖線上學習,總覺得隔靴搔癢。肥水不落外人田,學期初請同學看我出的世界遺產新書,然後要寫讀書心得,當做期中報告,明天是繳交的最後期限,大致上都寫的不錯,不過大部份像是作文,較沒有自己的見地,這篇看完深得我心,也覺得這是教書最後小小的的成就感,希望同學知行合一,畢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跟(其)大(實)家(是)分(打)享(書)!
讀後⼼得:
«世界⽂明奇蹟» ⼀書寫道:「⽂明遺蹟總帶有⼀種強烈的浪漫意味,它們以飽含 風霜的⾯容向世⼈展⽰著曾經的故事:愛恨情仇、戰爭、信仰、財富、權⼒交織演繹的歷史記憶。」⼀代代⼈在世界上流下了他們的智慧結晶,讓後⼈可以推測曾經的⽣活⽂化與過去的繁榮昌盛。
本書中詳細介紹了世界他國的地⽅特⾊與⽂化遺產,並以宏觀的⾓度去探究該國的⼈⽂風情與遺址背後的故事,有很多曾經在歷史課本上看過的隻⾔片句,這些遺產都是過去的⾒證者,⽽⽂化就是在不停的交融與歷史洪流中被塗上各式⾊彩。
各國包裝世界遺產,將遺跡重新包裝,將其展現在世⼈眼中,⽽我們也在旅遊的過程中探索與挖掘曾經的歷史。如同老師在書中寫的,我們或許是「借住於此的過客」,但也是⼀種與歷史的交流,並同樣在創造新的⽂化。現今科技社會的進步讓旅⾏變得容易,只要⼀張機票就能夠穿越到⼀個截然不同的地⽅,⽽⼤眾媒體的盛⾏也讓旅遊的⽅式變得多元,我們可以透過影⾳媒體得知他國的樣貌,能夠藉由⽂字來了解歷史,但唯有親⾃造訪,才能感受⽂化的重量與底蘊。⽽這些認知歷程的過程奠基於遊客對背景脈絡的興趣之上,將參觀的過程結合個⼈的情感連結,將古今做對比,了解過往⼈麼的⽣活模式與發展過程。除了輕鬆愉悅的旅⾏經驗外,還有對⽂化、美學等不同層⾯的學習回饋。也許透過世界遺產的旅⾏,我們才能從中感知時間的流轉,看出⽂明的演變,找出發展的答案。
此外在上課的過程中讓我反思,各國對於申請世界遺產都很熱衷,也形成⼀種趨 勢,但漸漸的會發現世界⽂化遺產的頭銜後⾯不只是單純的為了保存跟欣賞。政府追求景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中,看中了其背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同老師課堂提及,當抽象價值觀無法⿎勵全⺠投入保護古蹟的⾏列時,政府便需另闢途徑。
⼈⺠之所以不看重⽂化遺產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背後的經濟價值,倘若跟他們說明維護並打通觀光渠道可以獲得的利潤與⼯作機會後,就會被說服。但這種商業模式卻有可能帶來無可想像的環境負荷。觀光旅遊有著「綠⾊產業」的美稱,因為這種商業模式具有經濟成長之貢獻,卻相較於其他⼯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與⽣業競爭有較⼩的迫害。然⽽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倘若國家沒有制定完善的法規,將可能帶來更多的環境傷害與污染,為了容納更多的觀光客、吸取更多的鈔票,肆意的開發導致觀光品質下降,也容易提升犯罪率等社會危害,⽽觀光客在利是古蹟刻下無法抹滅的到此⼀遊也導致觀光發展⾯臨負⾯衝擊。我們總在追求進步、開發的道路上與⽂化保存兩者間做出取捨,各地古蹟保存⼤戰不時上演。
當法國聖⺟院被燒毀時,引起全球極⼤的關注,法國政府也投入⼤量資⾦在古蹟保存與⽂物修復上,可⾒其對歷史⽂物保存之重視。⽽反觀台灣,縱使有專⾨立法規範古蹟管理、和保存⽂化資產,但歷史建物仍無可避免地⾯臨被拆的危機。根據資料顯⽰,絕⼤多數的台灣歷史建物都沒有受到«⽂資法»的保障,除了政府對遺跡修繕的重視度不⾜外,依«⽂資法»的規定也有損所有權⼈之利益。
或許每⼀個⼈對於歷史遺跡有價值有不同的判斷與看法。從這些⽂化世界遺產,我們推敲過去古帝國的輝煌,研究前⼈的⽣活⽅式與智慧,以及不同⺠族的價值觀。⽽有些⼈認為遺跡應該被留在過去,需要開發新的⽂化並創造商業價值,修復古蹟需要花費⼤筆⾦錢與⼈⼒的投入,保存古蹟的成本對所有權⼈也是⼀種負擔。
為維護⽂化遺產開發和保護的平衡,也為了⽂化遺產的永續發展,除了上位者的經營規劃外,也需要⺠眾對⽂化遺產與歷史的認同感與使命感。⽽老師則給予了⼀個全新的⾒解:「⼈類的⽂明也不就是在這樣不斷地破壞與融合中,才有了全新的概念與發展嗎?」古蹟保存⾃有其歷史與⽂化傳承之意義,過去的歷史是⼀種借鑑,其複雜的脈絡代表著各個時代的更迭,與其去判斷破壞之對錯,政府除了需 要考慮周詳古蹟保存的影響及因應對策,也應該針對當前複雜的社會型態有所省思,思考觀光帶來的負⾯成本。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彷彿透過⽂字瀏覽了世界的多元精彩,期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老師的精神,能深切感受到老師豐厚的⽂化底蘊和深度的思想。很早就了解⾃⼰的興趣並有強⼤的⾏動⼒去執⾏,在課堂上老師不斷強調旅⾏的意義,如果只是走⾺看花,只為了拍照打卡,⽽沒有經過整理與消化,就沒有任何意義,留下的也只剩照片與出入境章戳。老師教給我旅遊的另⼀種⾯貌,加深加廣了所到之處的知識性與省思,旅⾏的收穫貴在思考與⾃⾝的連結,並在⽂化遺產觀光中建立對⽂化遺產的認識或對待⽂化遺產的態度。
少了疫情期間觀光客的壓⼒,這些世界遺產也能獲得⼀絲絲喘息的機會就像 防疫要提前部署,我們也期待著疫情解封的那天,在這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趕快把之前的世界遺產記錄下來,為⾃⼰也為⼤家提供未來重回世界遺產不同觀看的旅⾏⾓度。
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發展趨勢 在 後疫情時代,宅度假、自駕旅遊興起臺灣旅遊業與汽車銷售業 ... 的推薦與評價
新的消費趨勢已悄然誕生,業者應掌握趨勢脈動,好為後疫情商機提前佈局。 ... 顧及生態、注重永續發展的旅遊行程規劃,以凸顯品牌差異,並藉此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