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節目預告/Chill Club A New Stage 】
_
較MIRROR演唱會更加難搶飛的《Chill Club》首個錄影廠以外舉行的演唱會 ── 《Chill Club A New Stage》,已於6月5日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行,經過剪輯後,今天(19/6)晚上八點半會在99台ViuTV播出全長105分鐘的精華版,相信很多觀眾都會非常期待。 ( 節目預告:https://bit.ly/3qhaqwX )
_
事實上,因為表演陣容實在強勁 ── 借《Chill Club推介榜年度推介20/21》「年度男女歌手」三甲得獎者的名義,邀請當今本地樂壇六大人氣歌手站台獻唱,包括MIRROR的姜濤與陳卓賢(Ian)、林家謙(當晚Serrini稱他為「ViuTV員工」)、Serrini、林二汶和Gin Lee(李幸倪),保證又睇得、又唱得、又跳得,又笑得(記得上YouTube重溫Serrini與林家謙的訪問),難怪自開騷的消息傳出後,身邊一直有人以「我覺得自己是零」的語氣或慨嘆或抱怨:咁搞法點搶飛呀?甚至乎以「雪地赤裸跪求」語氣弱弱的問:你會唔會有機會帶我去現場睇騷,這些例子,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類似經歷,證明從市場推廣的角度看,今次ViuTV與冠名贊助的富衛保險(FWD)合作開騷,連同歌手能夠開創三贏局面。
_
說出重點了。ViuTV(電訊盈科)跟富衛保險(盈科拓展)同屬李澤楷旗下,換言之,今次表面上是電視台與商業品牌的普通合作,但說穿了,只是小小超左手交右手,所以今次開騷的真正目的,是在麥花臣場館這類細規模場地小試牛刀,建立電視台+唱片公司+商業品牌三方合作的「示範單位」(Television Pilot),讓市場知道ViuTV能夠製作音樂會,歡迎其他品牌日後邀約洽談。
_
坦白講,ViuTV藝人的經理人合約,包括人氣最強的MIRROR,都由大國文化(Music Nation)負責管理,而籌辦音樂會又向來是後者的業務專長,想開騷?易過借火,而坊間亦一直有商業電台的「拉闊音樂會」,ViuTV此舉並非驚天地泣鬼神,不過觀乎過去10年,像ViuTV那樣,由電視台牽頭,與唱片公司和品牌合作開騷而成功的例子,絕無僅有,而今次《Chill Club A New Stage》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在網絡世界引起討論,證明市場確實有此需要,消費者亦願意花錢買票,正因為忠誠度高,在細場舉行反過來以相對較少的資本投入換取最大利益,單純以場地大小計算,取麥花臣棄九展是聰明之選,因為門票量少,正好呼應「後福特主義」(Post-fordism)主攻小眾的理論,主辦單位情願要大家搶飛爭崩頭,引起討論,增加品牌曝光,也不要剩下大批「蟹貨」在開騷前求人接手。
_
小弟有幸當晚親身到現場見證,由於場地細小,氣氛一流,而且因為六位歌手可以輪流演出,環節多變,現場演奏與音樂水準頗高,令人愈看愈醒神,盡興而歸。平心而論,三位女歌手的整體演出水準明顯較好,有些選曲亦見驚喜(陳卓賢與Serrini竟然合唱《致姍姍來遲的你》!!三女唱Jazz版《IGNITED》也極吸引),是一場很久沒有看得那樣投入的群體騷了(雖然有朋友發現,我可以完全沒有跟隨音樂䟴身䟴勢)。整晚演出共分為六個環節,每個環節主題不同(希望、青春、唯我獨尊、相信自己、享受獨處、曙光乍現),每位歌手都是主角,全晚共演唱廿多首歌,以下是足本歌單(電視版不會足本播放):
_
林二汶(希望):
(1)《最後的信仰》
(2)《驚人》
(3)《破曉》
_
陳卓賢(青春):
(4)《The Best Is Yet To Come》(與姜濤、林家謙)
(5)《鯨落》
(6)《想自由》
(7)《DWBF》
(8)《致姍姍來遲的你》
_
Serrini(唯我獨尊):
(9)《I’m Fine, Thx》
(10)《I’d Like A Drink》
(11)《網絡安全隱患》
(12)《IGNITED》(與林二汶、Gin Lee)
_
姜濤(相信自己):
(13)《Master Class》
(14)《孤獨病》
(14)《一號種籽》
(15)《愛情簽證申請》(與Serrini)
_
唱作Medley:
(16)《神奇的糊塗魔藥》(Ian與林家謙)
(17)《另一個諾貝爾》(Ian與姜濤)
(18)《潛水》(林二汶與Gin Lee)
(19)《開燈熄燈》(林二汶與林家謙)
(20)《先哭為敬》(Gin Lee與Serrini)
_
Gin Lee(享受獨處):
(21)《喘息空間》
(22)《今天終於一人回家》
(23)《人間鬍子》+《聽風》(與林家謙)
_
林家謙(曙光乍現)
(24)《Another Day》
(25)《Just Carry On》
(26)《Rainbow Connection》+《好天氣》(與林二汶)
_
(1906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chillclub #chillclubanewstage #viutv #fwd #富衛保險 #麥花臣場館 #林家謙 #林二汶 #姜濤 #陳卓賢 #Serrini #ginlee ViuTV Music Picks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William on the way 快樂的 林二汶 Eman Lam Serrini 林家謙 Terence Lam Ian 陳卓賢 姜濤 MIRROR 港人講電視 陳卓賢 Ian Chan Fans Club Keung To 姜濤 Fanpage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全民瘋車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INI」以三門可愛小車聞名 看到五門MINI你是否也會想 這是MINI該有的樣子嗎? MINI Cooper S Clubman 這台拉長版的MINI究竟是不是個兩全其美的選擇 - ※訂閱全民瘋車Bar: https://goo.gl/LRfZZ9 ※怡塵FB粉絲團按讚: https:/...
「後福特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全民瘋車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Re: [問題] 福特主義跟後福特主義- 精華區Marxism 的評價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戴然傳播教室 的評價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差異、豐田主義、泰勒主義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後福特主義 的評價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後福特主義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後福特主義 在 後福特主義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後福特主義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窮忙族的增加,和20世紀末期以來,共產主義垮台,全球一體化之後,全球貿易進入自由化、國際化與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各國企業為了因應全球化的到來,無不加碼擴大規模,使自己成為跨國公司,好將經營觸角伸進全世界。此外,為了強化競爭力,企業不斷將想方設法壓低營運成本,要求各國政府允許勞力聘僱的彈性化(後福特主義),好讓企業組織得以扁平化,節省營運成本,提升競爭力。
各國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力,削減營運成本,不斷把工作外包、工廠外移到薪資更便宜的地區(例如美國將客服、軟體設計等工作外包給印度;日本將製造工廠外包給中國),再不然就是直接出走到勞動力與土地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地區(例如台灣的製造業外移/西進中國)。
能夠留在本國的工作,無法外移的工作,則出現兩極分化,一端是講究創意研發與經營管理的高收入族群,另一端則是處理公司日常營運的庶務勞動力(像是櫃檯、客服、行政助理/秘書等低階白領),還有新興服務業(例如餐飲與百貨零售業的門市人員)。前者人數少,所得不斷提升;後者人數多,所得卻不斷下降,因為企業透過外包、派遣、約聘、特約、兼職、排班等非正式聘雇關係來降低薪資的支付與規避勞健保退休基金的支付。
表面上看來,窮忙族之所以不斷增加,是上述原因造成的,大環境如此,企業主也無法違逆時代的巨輪。
或許企業主會說,我也很想照顧員工,給他們好的薪水和福利,可是這麼做我就沒辦法和其他對手競爭。面對全球化與跨國企業的崛起,企業雖然比過去的規模大上述十倍,但競爭也更加激烈。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求活,各公司莫不積極削減成本,壓低人力成本的支出,創造利潤。
看似再自然也不過的工作與所得的M型化,其實是僱用制度的瓦解,企業主/資本家不再把員工當作自家人來疼惜照顧,而是當作像工廠、原料一般的耗材,總是想方設法的要壓低價格大量批購,盡情的使用,壞掉的卻又不想負責維修,任意的拋棄。派遣、約聘等非正式聘雇關係的大量崛起,這類聘僱型態不需支付勞工之勞健保與退休基金,正是最好的說明...
後福特主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韋臻專欄|#藝文牧民:穴居美術館】
一個半月採訪了15位藝術家,給出15篇稿,整個過程中,自行電話約訪、獨自前往採訪,沒有人控管,也沒有任何核對進度。現在我才知道,這不是「快」,而是高度的彈性化的生產過程與勞動關係;作為一個勞動者的我,其實最直接展示且證明了這種 #後福特主義 生產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我是共構者。
#非典勞動 #斜槓青年 #藝文勞動 #外包 #自由工作者 #派遣工 #藝文工作者 #接案 #招標 #美術館行政 #勞動 #編輯
後福特主義 在 全民瘋車Ba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INI」以三門可愛小車聞名
看到五門MINI你是否也會想
這是MINI該有的樣子嗎?
MINI Cooper S Clubman
這台拉長版的MINI究竟是不是個兩全其美的選擇
-
※訂閱全民瘋車Bar:
https://goo.gl/LRfZZ9
※怡塵FB粉絲團按讚:
https://goo.gl/VVsjmx
※壯壯FB粉絲團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strong.ula/
※熊子FB粉絲團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kumakocar/
※怡塵IG追蹤:
https://goo.gl/GMM1Vd
※壯壯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ula_shen_/
※熊子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kumako_car/
※官方Line ID: @fod6349u
http://line.me/ti/p/%40fod6349u
-
合作請來信:
deathwqc@gmail.com
ellson2575@gmail.com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4Vtd_n_no8/hqdefault.jpg)
後福特主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npX5vuonHk/hqdefault.jpg)
後福特主義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比駭客任務更早顛覆想像的科幻神片重新上映,快來看另類深度解析!
🔥片中暗藏三大『存在主義』理論,看完你就是哲學家了!
🔥存在先於本質是啥?他人怎麼會是地獄?自由是個詛咒?新影片解析三位主角的真面目!
🎁留言抽哲學好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書籍資訊:https://bit.ly/2UzxKaM
如果說科幻鉅片《駭客任務》讓觀眾對『現實』從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的話,那麼1982年首次上映的《銀翼殺手》就是一部改寫了『生命意義』的神作。故事的核心就是在探討『何以為人?』這個千古大哉問,並透過了由科技所打造出來的『仿生人』與大自然的產物『人類』之間的互動,來探索『生命的意義』。而男主角戴克到底是不是仿生人,也成為了影史上最多人辯論與探討的問題之一。
《銀翼殺手》在上映之初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不少學者陸續對於片中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例如『反烏托邦』、『人性的真偽』、『生態女性主義』等。最近在水某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其中我們對於法國近代哲學家沙特的『存在主義』特別感興趣,更讓我在重看一次《銀翼殺手》時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體悟。
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先介紹《銀翼殺手終極版》的劇情大綱並帶你認識『仿生人』,接著藉由解析片中的三位主角:羅伊、瑞秋跟戴克,來探討沙特的三個論點,分別是:『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即地獄』、以及『自由的詛咒』 。另外我們有四本《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要送給大家,同樣會保留名額給會員,參加的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留言抽《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6/21(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沙特的哪一個論點最感興趣?
4. 我們會在6/22(一)抽出2位觀眾和2位會員,中獎者可獲得《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一本!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尚未公布
-----------------------------------------------------------------------------
【人生遺片清單】
Vol. 25《羊男的迷宮》 ⇨ https://youtu.be/MKXmj1oDHRU
Vol. 24《刺激1995》 ⇨ https://youtu.be/xoB-QsctXDQ
Vol. 18《異星入境》 ⇨ https://youtu.be/qHHYYHtQbno
Vol. 16《駭客任務》 ⇨ https://youtu.be/_LhdKbsadDs
【吉卜力系列】
《天空之城》 ⇨ https://youtu.be/_rbDVph_dwk
《神隱少女》 ⇨ https://youtu.be/gFC0_03zsOc
《神隱少女:毀你三觀的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L91G7pCcilQ
《神隱少女:成人版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OufDaCcXhUQ
《魔女宅急便》 ⇨ https://youtu.be/rgxjg5KGphM
《霍爾的移動城堡》 ⇨ https://youtu.be/u1kjgyfftd8
《霍爾的移動城堡:原著與電影差異》 ⇨ https://youtu.be/ib9-JPiHWGs
《霍爾的移動城堡:霍爾的四角戀情》 ⇨ https://youtu.be/3BzkSF0Du_c
#銀翼殺手
#BladeRunner
#人生遺片清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oN4fRi-fPI/hqdefault.jpg)
後福特主義 在 戴然傳播教室 的推薦與評價
《福特主義》與《後福特主義》生產模式的比較可參考此表: ... <看更多>
後福特主義 在 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差異、豐田主義、泰勒主義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差異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網美級全素特色咖啡館!打破你對素食的印象世界幸福咖啡2020/12/17 文/台灣旅行趣身邊總是 ... ... <看更多>
後福特主義 在 Re: [問題] 福特主義跟後福特主義- 精華區Marxism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還有一篇。
連結 Linkage 第一期
專題企劃
又一個該死的新趨勢?─勞動彈性化
周之瑜
一、新時代的福音?─「彈性勞動」
許多人希望自己不只是個朝九晚五、規律刻板的工作者,能擁有
彈性的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然而,當資本主
義發達國家的「彈性勞動」制度開始流行起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受雇
者卻因此失去福利、失業、甚至悲觀自殺。台灣的勞動基準法近來也
準備修改有關「工作時間」的部分,這就是被雇主所歡迎、自主工會
所批評的「變形工時」;變形工時正是所謂「彈性勞動」的其中一種
形式。在北美、西歐、日本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彈性勞動已經日漸
普及。
根據倫敦金融時報8月4日報導,全球第二大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已
展開轉型「改革」,決定把該公司的最後組裝作業以外包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所謂的「委外計畫」。若福特集團的巴西車廠能順利執行委
外計畫,新興市場的其他福特車廠可能也會採納委外的方式。一位福
特主管表示,製造車輛在福特業務中的重要性將日益減低,未來福特
將著重在設計、品牌、行銷業務及提供服務,而服務部門所帶來的利
潤與成長潛力將超過傳統的汽車組裝。
這則關於福特汽車集團的消息再一次清楚地告訴我們:連福特汽
車廠都不再實行「福特主義」了。福特汽車廠的創立者在本世紀初所
宣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高工資、福利好、工作穩定......等等
被稱為「福特主義」的種種好處與特徵,曾經被某些人讚頌為「混和
型經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外的中庸之道;如今那些美好的外
殼已經逐漸崩解,赤裸裸的資本、利潤正在追求一種叫做「勞動彈性
化」或者「彈性勞動」的新外殼。
雖然台灣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那種「福特主義」,但
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所謂「新」趨勢--彈性勞動--底下的計件制
、外包制、加班、低薪資......卻是許多台灣勞工再熟悉也不過的東
西了,最近更加上了「變形工時」的修法企圖。那麼,勞動彈性化到
底是什麼?是新瓶裝舊酒嗎?對於受雇者與資本家的影響是什麼?
二、「彈性勞動」是什麼?
勞動的彈性化是指這幾種情況:
(1)員工雇用人數的彈性化。對於雇主而言,企業能夠依據其對勞動
力的需要,「調整」所需要雇用的勞工人數,因此雇主就會希望
修訂法律,尋求更加方便的資遣辦法,或者擴大「定期契約」的
雇用方式(即增加短期工作或臨時性工作,延長試用期等);對
於受雇者而言,這就代表工作不穩定、要看老闆臉色來保住飯碗
,而勞工流動性大也帶來勞工團結不易,工會組織率下降的後果。
(2)以承攬契約或商務契約取代勞動契約。對雇主來說,若直接與受
雇者訂立勞動契約,就必須依照勞動法令給予勞工許多權益與保
障,無法把勞動成本壓到最低。若能改為雙方「平等」的商務契
約或承攬契約,則雇主就可以將投資風險、勞工權益......轉嫁
給其他的公司或個人,例如外包、人力派遣公司等。而受雇者等
於是風險、成本等等「轉嫁」的最後承受者,直接面對勞動條件
的降低。
(3)員工技能彈性化。對雇主來說,訓練員工具備多項技能,可使企
業在員工的工作時數與人數維持不變的情況下,依據工作需要任
意調整員工的工作內容,以增加生產效能,並可以應付生產上的
季節循環與其他業務量的波動。
據說技能彈性化可以避免泰勒制工作組織中工作單調的弊病,使
員工具備自主性與多樣性。對受雇者而言,若增加工作訓練、學習新
技能而能保留飯碗,相對之下是個不壞的選擇;但是,技能彈性化是
否使勞動強度增強?自主與多樣性是否真的增加?還是有疑問的。
(4)員工的工作時數彈性化。政府企圖推動的所謂「變形工時」就是
這個意思。假如老闆或上司認為必須趕工的話,受雇者在公司裡
必須「依法」工作遠超過8小時而沒有加班費,雇主當然歡迎這種
既可以節省人事成本,又能夠應付季節性或其他業務量增加的制
度;但是,受雇者將必須忍受工作10多個小時卻沒有加班費,以
及家庭生活作息被打亂的痛苦。
(5)工作地點的彈性化。由於電訊傳播科技的進步,原本集中在某地
的工作可以拆散,或是分配到不同的國家、地區,或是從辦公室
、工廠之類的「正式」工作地點,變成家庭、個人工作室、甚至
馬路邊,而酬勞的給付方式也往往相應改為計件制。在前一種狀
況下,原工作地點的勞工將面臨遷移甚至失業的威脅;在後一種
情況下,受雇者雖然不必通勤,好像獲得了不必在老闆或上司監
視下工作的「自由」,甚至可以獲得「頭家」的虛銜,但是正式
員工的種種福利沒有了,不會有其他的受雇者可以「團結」,而
且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些小「頭家」依然被整合在原本的生產體
系之中,只具備有限的「自由」。而且,老闆也想出許多方法,
來監管這些在家工作者,有學者指出,這些在家工作者其實比一
般勞工更不自由。
生產力提升與科技的進步,原本應該對整體人類--包括受雇者在內
帶來更多幸福,使人們可以進一步擺脫辛苦、疏離、無可奈何的工作,
轉而追求更符合志趣的活動。然而,科技與管理方式的進步所產生的勞
動彈性化,也許使得生產力提升了,但從剛剛我們所整理的五點勞動彈
性化的特徵中,竟然每一項都帶給受雇者不利的影響。我們不禁要問:
這種勞動彈性化是出自誰的要求?利益被誰拿走了?
三、勞動彈性化是資產階級對抗「利潤率下降」的手段
勞動的彈性化的出現,並不是來自受雇者的要求;相反地,是起源
於雇主們所需要的「彈性化生產」。雇主們為了對抗自1970年代起利潤
率不斷下降的趨勢,所開發出來的生產管理方式。
大蕭條後統治者以福利國家和福特主義來避免危機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中,本世紀1930年代曾出現過的「大蕭
條」(the Great Depression)危機,是以資本主義危機最直接了當的
方式—「生產過剩」來呈現。經過了「大蕭條」危機、世界大戰之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大致上確立了福利國家與「福特主義」的
方式來避免危機,並且與勢力強大的勞工運動進行妥協。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福特主義」源於1930年代,成形於第二次
世界大戰後的1950年代,是一種被稱為「集約式」的資本主義來作為利
潤積累的策略。這種福特主義的積累策略基本上依靠「泰勒制」來重組
勞動過程,使勞動過程零碎化、低技術化,藉以摧毀舊式的、有技術的
工匠組織,並使剝削強化;另一方面,由此所帶來的勞動生產率的巨大
提高、大量消費品得以廉價出售,這也使得勞工們的實質工資有所提高
。如此一來,福特主義產生了數量龐大的具有消費能力的勞工,使得資
本主義的生產與再生產問題、「生產過剩」的老問題得以暫時解決,然
而同時,泰勒制也成為所有生產線工人的惡夢。
七O年代福特主義與泰勒制出現危機
19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發生連綿不斷的結構性經濟危機,與此相
關的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福特主義+泰勒制」的利潤積累模式
也遭遇了種種困難:零碎、低技術、沒有成長空間、毫無生氣的工作
導致受雇者罷工或怠工,雖然這些反抗是以規模不大、不受注意的方
式進行,但是技術的高度發展與生產流程更加緊密而複雜地環環相扣
,使輕微的破壞就可以造成大量損失,如同越精密的儀器越怕摔一樣
。對資本家而言,集中在大工廠中的工人群眾成為他們最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福利國家及「福特主義+泰勒制」的利潤積累策略在
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還有一定的效果,到了衰退時期,這種策略漸漸地
無法阻止利潤率的下降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眾多謀士們不得不針
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之道。全球化、私有化、自由化,就是他們所提
出的藥方,「彈性勞動」也是如此。為了向具有要脅能力來改善生活
條件的勞方進攻,彈性勞動使福特主義解體,大量運用彈性勞動、外
包制,分割生產流程,拆散聚集的工人階級,使工會會員人數下降,
工會規模縮小或消失,並使勞動條件降低,阻止工資增長。
以美國為例,1980年雷根總統宣布,所有的工會會員都要置於國
家嚴格的安全監控之下。從此以後,包括繼任的布希、柯林頓總統在
內,政府與國會多次放寬勞動法令,使企業雇主與經理階層可以更強
硬地對付勞工,包括分割管理與生產的部門、把受雇人員變為獨立工
作者或臨時工,並因而導致大量裁員;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萊斯
特‧瑟洛夫形容這種情形:「資本家向他們的工人宣布了一場階級戰
爭,並戰勝了他們的工人。」
根據紐約時報以美國勞工部的統計為依據所做的計算,1979年到
1995年間,有4300萬人失去了原來的工作,其中3分之2的人不得不接
受低得多的報酬和更糟糕的工作條件,有許多人得同時為2、3家公司
工作;美國的失業率不高,但是實質工資所代表的生活水準不斷降低
。另外,在工會方面,從1980年至今,全美汽車、飛機和農業機械工
人聯合會減少了50多萬名的工會會員。這一切都有「彈性勞動」的影
子在背後。
四、「彈性勞動」在台灣─新的還是舊的?
彈性勞動在北美、歐洲、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已越來越普
遍,然而,台灣的情形如何呢?
在台灣的「彈性勞動」,到底只是一種傳統延續下來的雇主降低
成本的方式,或是呼應了國際間資本主義發展的「大勢所趨」?簡單
地說,它是新的還是舊的?對於受雇者有什麼影響?彈性勞動和目前
嚴重的失業問題的關係如何?受雇者如何對抗這種新的剝削方式?目
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然而答案必須從實際的調查與研究中找出來。
因此我們進行了人力派遣業的初步調查,希望對於找出答案有所幫助。
--
Un autre monde est possible!
Eine andere Welt ist moeglich!
Otro mundo es posible!
Un altro mondo e' possibile!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4.1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