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幕前工作多年,以為自己一早練成鋼鐵神經,開心激動難過悲傷都好,cut機前一律免談,寧願收工後再笑再哭;原來我會險些失守,原來在鏡頭前還會鼻酸。讓我在直播攝影機前撥動淚腺的,是香港滑浪風帆代表HKG-5 Hayley Chan 陳晞文那個訪問。
想起好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每逢大型運動會之前,體院都會安排各支有份參賽的代表隊接受訪問。2012年,我還在舊公司工作,剛巧被安排採訪滑浪風帆隊備戰倫敦奧運之情況。那些年的香港滑浪風帆,名字都是陳敬然何智豪陳慧琪,屬「後李麗珊」年代的黃金一代;奧運為頂級大賽,突然換上兩個新人,也不是不詫異的。
其中一個,就是陳晞文。
攝影師在設置機器,我就趁機跟小妮子閒聊,好讓她在正式訪問前稍稍熱身;問及目標,她說:會盡力,希望有好成績,始終之前做過手術。
我:「係咩傷患?」一般來說,大賽之前開刀,並不常見。
陳:「我切咗個脾呀。」
我一下子load唔到:「咩脾?」
陳:「脾臟。」
原來,她在英國備戰時意外被船撞到,斷了幾根肋骨,最後要切除整個脾臟。
然後,她在幾個月內極速康復,還在奧運拿了個12名。
對啊,12名,不在奬牌之列。倫奧大事多,滑浪風帆又在較遠的地方舉行;只得一支採訪隊的我,實在無法抽身親自採訪。
*****我係同伍家謙一樣咁靚仔嘅分隔線*****
倫敦奧運之後兩年,我就離開了新聞部,當上自由身;因緣際會,2016年里約又回到舊東家替節目部主持奧運。雖然一直有在留意,但說真的,當時兼顧太多工作,也沒辦法像當記者時跟得那樣緊貼。當知道陳晞文失落資格,的確有半點意外,但始終相信運動員交替本屬自然,江山代有人才出;我想不起,當時的她只有25歲。
25 歲,運動員最黃金的年齡。她,在隊內選拔失凖,然後失掉了奧運參賽資格。
*****我係同伍家謙一樣咁靚仔嘅分隔線*****
又過幾年,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東京奧運因疫情延期一年,我轉成以客席身份替 #港台電視31 主持奧運。到今天報道消息,原來我眼中的小女孩快退役了,十年在彈指間顯得飛快,沒來得及好好道別,她就拚盡所有躋身奬牌賽,她以第八名完成了這屆奧運。
賽後接受訪問,她說:
「我都算無遺憾喇……」
「我都發揮得唔錯啦……」
「我最唔捨得嘅可能係運動員呢個身份……」
斗大的淚珠滑過面龐,任誰都感受到她的不捨。奧運第八名,那是自珊珊之後,香港女子滑浪風帆代表在奧運的最佳成績;她感觸、她捨不得、她自豪到不得了。
名校出身、會考高分、入讀港大;重傷、手術、復原、出戰奧運、失落資格、東山再起、無憾完成。以她的條件,其實很有放棄的資格 — — 應該說,即使不當運動員,她也可以活得很舒服,甚至比投身運動更舒服。
願意在一條不太容易的路上走遍高山低谷,除了打從心底的喜歡,我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第八,與奬牌還有點距離。
誰還敢說拿不到奬牌沒有報道價值?不服來辯。
片段播出期間,身邊的主持拍檔林定勤說:「下次播洋蔥訪問,唔該提早通知呀!」
「嗯。」我從喉間勉強發出點聲音作回應,因為再用力點的話,我應該就會哭了。
體育報道,應該要包括鎂光燈以外的運動員;或者說,我們的鎂光燈,其實需要更寛更廣一點吧。
*剛重讀了幾本村上春樹,連行文都變成賴明珠調了;
**預祝Hayley新婚及新生活愉快喜樂
重溫 #東奧速遞 入面Hayley嘅訪問(8:46開始,最好就梗係成集睇晒佢啦):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okyoolympics_evening/episode/760979
#東奧時刻,奧運期間每日下晝兩點零五分播出: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tokyoolympics_afternoon
新場:https://mewe.com/p/ngkahim
我挨之:www.instagram.com/vinceng88
陀地新地盤:https://content-blogchannel.hktvmall.com/zh/media/content_partner/CP00008/
小怪獸s嘅成長記錄: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V_i17rTpUCiG7aIxlA_PA
「後鼻神經切除」的推薦目錄:
後鼻神經切除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感冒或過敏❓❗長期鼻塞,恐是下鼻甲肥大惹的禍❗選對治療解方有助大幅緩解
一位二十出頭的男大學生來到門診,自述總是反覆感冒、長期鼻塞,經常都用嘴巴呼吸,就算已經看醫生、吃藥都不見成效。而在他一邊述說的同時,還伴隨著不佳的氣味,檢查後發現是下鼻甲肥大,最後經由微創螺旋刀手術治療。
「醫生,我的鼻子從來沒這麼通暢過!」幾天後男學生回診,說自己終於能用鼻子正常呼吸。從原本都是一個人來看診,兩個月後的他身邊已經有女朋友陪同前來囉!原來他因為口臭改善,終於成功擄獲芳心。
✅鼻子不通、用口呼吸,#下鼻甲肥厚 是元凶
鼻塞是臨床上十分普遍的症狀,而長時間為鼻塞所擾,因長期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這一類病人的下鼻甲因經年累月的發炎,以致出現過度肥大的現象。
其實,下鼻甲本是鼻腔中的正常構造之一,也就是大家照鏡子時可以看到的一顆粉紅色圓圓的軟組織,又可分成「外層-黏膜」、「中層-鼻肉」及「內層-鼻甲骨」三部分。當下鼻甲因長期發炎而導致鼻甲黏膜及鼻肉日漸肥厚時,便會造成鼻腔阻塞,導致空氣無法流通。打個比方來說,這就像家裡被大型家具堵住令人寸步難行一樣,在走道已經很窄迫的情況下,假使又有鼻涕等分泌物形成路障時,自然就更塞了。
下鼻甲肥厚患者在經由藥物治療後,若效果不佳仍有嚴重鼻塞的話,這時建議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以達到「減小下鼻甲體積」的目的。
✅解決惱人鼻塞免住院!認識2大門診主流手術
當家中被滿滿的家具佔據,你會怎麼做?先把不適當、多餘的部分移除,並非整個搬空,對吧!?針對下鼻甲肥大的手術治療,也是相同原理。手術不是把下鼻甲全部切除,而是要讓位在黏膜與鼻甲骨間的新生鼻肉變小,使鼻黏膜的正常功能盡可能被保留,讓它在空氣進入肺部之前仍能發揮過濾、加濕、循環及溫暖加熱等作用。
目前縮小下鼻甲體積的方式,包括開刀將下鼻甲部分切除、雙極電燒、雷射、溫控式射頻手術或微創螺旋刀等選擇,其中又以不需全身麻醉、於門診即可進行的「溫控式射頻手術」及「微創螺旋刀」兩種接受度較高,且能有效降低對鼻黏膜造成的傷害。
「#溫控射頻手術」:又稱為無線電波手術,是運用射頻發生器發出的電流產生熱能,使原本肥大鬆垮的下鼻甲組織因受熱縮小而變得緊實,因此又被喻為鼻甲肉的電波拉皮術。
「#微創螺旋刀」:此術是藉由極微小的旋轉刀片,搭配內視鏡操作,將肥厚組織攪碎後再吸除乾淨,進而使肥大鼻甲萎縮的做法。相較於溫控式射頻手術,這種術式可說是下鼻甲的抽脂手術。
上述兩種都是自費手術,對於鼻塞及過敏症狀的改善效果都非常良好。主要差異在於前者因鼻甲肉會有暫時腫脹的現象,術後鼻腔內會有略微的不適感,一般需要兩週的恢復期。而後者因為是直接將組織抽吸去除,等於鼻腔內被占住的空間馬上被清空,所以患者能有立即性的感受;加上少了熱能的傷害,不會腫脹也較少有出血狀況,通常幾天內便可享有清新舒暢的呼吸品質。
✅開刀後反而更難呼吸!「空鼻症」透過重建可緩解
有效改善鼻塞並適當保留鼻黏膜,是當前施行下鼻甲手術最重要的一環。臨床上曾碰過一些病人在其他院所接受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結果不但沒好轉,術後反而出現吸不到空氣,鼻腔甚至散發出濃濃臭味的後遺症。經檢查後可以看到患者鼻腔極其空曠、通暢的典型症狀,即所謂的「#空鼻症」,又稱「#萎縮性鼻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病人的下鼻甲被過度切除,包含鼻黏膜和鼻甲骨等都遭受到破壞的關係。儘管整個鼻腔變得相當寬敞、毫無阻礙,可是卻失去了黏膜組織既有的過濾及濕潤空氣等功能,也容易因沾附外來的髒污而發出臭味;加上缺乏鼻甲骨的導流作用,導致吸入的空氣會在鼻腔內部亂竄,無法順利進入喉嚨、氣管與肺部,所以患者經常會有鼻塞感或吸不到空氣的感覺。
雖然「空鼻症」的發生機率不高,但要是一旦發生則會變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所幸,空鼻症並非沒有解決之道。過去會採用縫合一部分鼻孔,或在下鼻甲位置放置棉球填塞鼻腔以產生阻力的方式,讓病患呼吸較為順暢。有鑑於這兩種做法難免有所不便,現在則發展出下鼻甲整形重建的療程,一種是將玻尿酸或脂肪注射到原本鼻甲肉部位,讓組織變大一些;第二種則是從耳朵或肋骨等自體組織取出小軟骨,移植到鼻腔側壁,也就是讓很空曠的鼻子縮小、變窄來幫助改善。雖無法回復到最初正常的鼻腔狀況,但難以呼吸、嚴重鼻塞的困擾都能緩解不少哦!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長期鼻塞除了會造成呼吸中止症、嗅覺不靈敏之外,口臭也是很常見的現象,若經專業醫師診斷為下鼻甲肥大,透過手術都能見到不錯的效果。另外,由於引發鼻子過敏的「後鼻神經」密集分布在下鼻甲部位,因此有些患者在接受手術縮小下鼻甲的體積後,亦可同時阻斷後鼻神經,使身體對過敏原變得比較不敏感,過敏症狀因此能獲得七至八成的改善,可說是一舉兩得!建議大家若有長期鼻子塞住不通問題,應多多尋求有信譽且具專業經驗的院所諮詢了解,讓進步的醫療技術助你早日重拾暢通無阻的生活。
#鼻塞
#鼻過敏
#下鼻甲手術
#溫控射頻手術
#微創螺旋刀手術
#陳亮宇耳鼻喉科
#台中耳鼻喉科
後鼻神經切除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手術室突然跑進好幾位住院醫師,其中不乏資深的總醫師,他們對我接下來要開的刀很有興趣,因為沒看過想來觀摩一下。
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器官移植還是高階腹腔鏡手術。
很普通的闌尾炎手術而已。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急診有個疑似闌尾炎的會診,我診視過病人與相關檢查後,確立了診斷與建議手術。只是病人過去因其他疾病,腹部已經開過很多次刀,預期腹腔內會相當沾黏,如果用腹腔鏡手術,可能會增加困難度與風險。
於是我決定採行「傳統開腹闌尾切除手術」,避開腹腔內其他沾黏的區域。
我當住院醫師也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那時候都是用開腹手術來割闌尾,也就是在右下腹劃個三公分的傷口,把闌尾切下傷口縫合結束。這樣的手術法步驟不難,技術困難點在於如何在肚皮上精準定位,刀口正下方就是闌尾,以及從一個三公分的小傷口中,避開其他腸子找到標的物。
不過因為當年我們都是接受這樣的訓練,所以正常情況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完成。
手術進行的時候,來觀摩的住院醫師們覺得很新鮮,他們沒看過更別說開過「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因為現在是腹腔鏡的時代,他們一入行學的就是高科技的腹腔鏡手術,這種復古手術反而很少見了~~
這讓我很感慨。
十多年前都還是傳統手術的時期,偶爾會有哪個藝高人膽大的學長或老師挑戰用腹腔鏡來開,大家會當做最新科技一般跑去觀摩,當然也會有更老一派的人覺得不妥或是小題大作,甚至開這種刀的人會被指為異端。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技術已經完全翻轉,腹腔鏡手術統一江湖,住院醫師反而想來觀摩少見的傳統開腹手術。
但是會開這些old school的術式也不壞,很多年前我在台中服務時,總院都是用腹腔鏡來開闌尾切除,結果有一次我去雲林的分院支援值班,還剛好遇到需要開刀的病人。小地方那時候沒有腹腔鏡,還好住院醫師的時候這種刀開不少......
醫學與科技真的是每天都在進步的,一天改變一點,不用跨世紀跨世代,光是我們行醫的當代就能夠體會。
有時候我們看醫學的歷史,「古人」(百年以上的古代人)可能會用一些當代覺得荒謬或早就推翻的方式來行醫,(例如用倒吊、旋轉、浸水來治療精神病);事實上不需要到古人,跟我們同一個時代比較資深的醫師,可能就經歷過現在年輕醫師無法想像甚至嗤之以鼻的治療。
在現今很普通的強效抑制胃酸的抗潰瘍藥大量且有效使用之前,我的老師們還教我開過所謂的「減酸手術」,用切除迷走神經與一部份胃的方式,來減少胃酸分泌。這種術式現在已經失傳,也淪為老外科醫師茶餘飯後的回味。
更別提在抗癌藥物越來越進步的現在,已經不存著許多看似很野蠻的「大幹一場、狂切海切」手術,當年這可是主流治療方式。
或許我們現在所謂的主流手術,沒過幾年就又會被更新的技術給取代,然而成為偶一為之的復古手術。
後鼻神經切除 在 精密手術截斷神經擺脫鼻過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原禎:「手術部分,主要是找到翼管 神經 ,它從鼻竇進到鼻腔 ... 精準掌握 神經 的位置,術後恢復時間更快,幫助患者告別鼻過敏。 ... <看更多>
後鼻神經切除 在 惱人的鼻炎該怎麼辦? 耳鼻喉科鄭聖耀醫師提供您預防及治療新 ... 的推薦與評價
... 鼻中膈彎曲及鼻甲肥厚,透過矯正鼻中膈、鼻甲減積手術來暢通鼻道;另外針對少數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鼻炎患者,也可接受內視鏡後鼻神經切除術,此手術只針對翼管神經 ... ... <看更多>
後鼻神經切除 在 Re: [心得] 翼管神經手術六年後心得(下) - 看板allergy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恕刪
我在2013年給新店慈濟蘇萬福醫師做翼管神經切除術
當時蘇醫師明確說兩邊神經都有切斷
我也覺得效果很好
鼻屎也和前篇原PO一樣變得較多(但能接受)
其他副作用有上顎發麻(一周內消失)、眼乾
眼乾痛苦了半年靠人工淚液支撐
半年後無感
一年後才覺得有點眼淚出來
兩年後才回復到眼淚能奪眶而出
沒有其他副作用
重點來了
隨著眼淚回來,我覺得左側有比較會鼻塞
左側進氣量比右側少
但理論上已經徹底切斷的神經應該不會復原
直到有次在別家耳鼻喉科檢查
他問我鼻子是否動過手術
我說是翼管神經切除後他說"原來如此"
我的左側鼻腔因為手術後有傷口
傷口復原的形狀不太好導致鼻中膈彎曲
因為彎曲才讓我左側易鼻塞
所以鼻塞不是神經復原的關係
解決方式是再做手術處理鼻中膈彎曲
但是我平常沒啥大礙,鼻塞的機率不高
就先擺著不管了
結論:翼管神經切除術如果有切斷神經
術後又鼻塞不一定是神經復原的關係
請找醫師檢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224.203.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llergy/M.1608784106.A.A29.html
※ 編輯: darkspring (103.224.203.31 臺灣), 12/24/2020 12:29: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