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和飲食業,其實,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定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借抗疫的機會,不理擾民的事實,要摧毀整個行業,要那班在基層掙扎的員工無工開。
從建議禁酒令開始,不惜犧牲8,600家持有酒牌的食肆酒吧,數十萬計的工人生計,卻講不出飲酒和疫情的關係,後來因為「向家」出聲,才不敢執行!
換來四人限聚令,公眾娛樂場所,不准超過四人聚集,但麻雀館,卡拉OK又可以豁免,又基於什麼抗疫依據?
市民見到的,只是擾民的抗疫假動作,照顧黑社會的生計,對真正的瘟疫源頭,又不敢正式封關。湖北人,武漢人,可以自由來港,林鄭政府知否,廣東省、江西省、北京市,都不讓湖北人入境,只有香港中門大開,而且不用強逼隔離十四天?
但市民和年老父母飲茶,五個人都要分坐兩檯,每檯相隔四呎半?
抗疫是假,擾民屬實。林鄭施政,不斷重覆一個總方向,要所有香港人,都憎厭中共。
接受過中華文化教育的人,都很自然的視反共為畢生職志,但這只局限在大學知識分子、中產,和專業界別。
沒受什麼教育,靠勞力謀生,在基層打滾的人,一直是港共集團的支持者,但林鄭要他們無法生活,要他們思考這個受中聯辦指揮的傀儡政府,是否仍值得支持。
警隊,一直是良好的反共示範隊伍,香港大陸化沉淪後的預告導演。
執法的時候,誓死蒙面,做一隊城市的惡鬼;確染武漢病毒後,在醫院的時候,卻堅持不戴口罩,以示特權。
他們在助攻,要香港人憎厭中共。
全世界也在聚焦,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你無法不面對中共政權,他們是人類生活的癌腫,不論你是什麼階層,什麼背境,你都活在他們陰影之下。
武漢病毒,是《禮運大同篇》的黑色搞笑版:同樣是人,大家都有。它是一視同人的。
哈佛大學校長、查理斯王子、英國首相、影帝湯漢斯、加拿大總理夫人……
瘟疫之下,沒有特權。
全世界都在鎖國,每個社會都在停頓,人人的生活都受影響,這已經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物理學時代,戰爭是用飛機大砲和核彈;但在生物學時代,戰爭是用病毒。
病毒無國界。
它要我們回歸家庭,面對家人,停止忙亂生活,思考真實人生。
《周易》的哲學,生命是變動不居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盡自會陰生,陰中自有陽來。
代表宇宙混沌的太極圖中,陽魚眼中有一點陰,陰魚眼中也有一點陽,是福禍變動的根。
代表這一點福禍之根的,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便是地雷復卦,和天風姤卦。
復卦,五陰一陽,象徵陰盡陽來,一陽復起,找回初心。
姤卦,五陽一陰,象徵陽盡陰生,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復卦一陽復始,陽入陰中,陽在最底下,力量生生不息,是小乾卦。
姤卦一陰在五陽之下,在最深深處,一支陰爻便主導了往後的變化。它象徵了生命中的邂逅,人世中的不期而遇。它的微妙,在於操之不在我,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應對因緣。
姤卦可遇,復卦可求。
機緣可遇,修為可求。
遇是外遇,求是自求。
一場世紀瘟疫,歐美的工業強國才發現,他們有飲譽世界的工廠:Dyson、Rolls Royce、Tesla,但他們沒有最基本的口罩、外科手套、防護衣、呼吸機、醫療測試劑……這些最基本的低端工業產品。
以往的思維,只從經濟利益,成本考量。這些不用技術,勞工密集,不值錢的東西,留給落後國家的血汗工廠做好了。
用高端產品賺取世界金錢,再向發展中國家買基本物資,這是最聰明的經濟策略,但這只適用於太平盛世,世界大戰令我們回歸基本。
一個年薪千萬的主管,發現家中沒有廁紙,走到樓下超級市場,發現貨架什麼都被掃空時,心中難免徬惶的。
他見過很多大場面,但仍無法處理廁所沒廁紙的困局。往日嘲笑在網上見到那些愚夫愚婦搶廁紙白米的輕佻,一掃而光了。
原來聰明人,還是要面對生活中,種種基本的需要。
有水有電,超市上有各式貨物,餐廳大開,原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生命中,有些根本,有些原則,我們不能輕視,我們必須遵守。
猛回頭,我們一直是否太倚賴聰明?我們是否太信任我們的政府?
《孟子.離婁章句上》孟子曰: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這個人,早於孟子時代,是一個特別聰明,聞名於世的人。
公輸子,名公輸班,魯國人,香港人魯班。三行工人拜的祖師。他以工藝巧妙稱雄於世。
孟子話,假使一個人,有離婁咁聰明,文昌文曲坐命;又有魯班先師咁嘅巧藝,有龍池鳳閣。但不以規矩,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夠正確畫出方形和圓形。
換句話說,一個人即是特別聰明,和高超技藝,但只靠這些聰明而沒有學問,對傳統知識不了解,而想賣弄聰明而有成就,是不可能的。
孟子生於戰國,群雄爭霸,經歷了春秋亂世二百多年,能夠生存而為諸侯的,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都有一流的頭腦。
但聰明而沒有道德的培養,聰明便成為誤人誤己的禍害了。
即使像師曠這樣天賦的音樂大師,如果不用六律的標準,一樣唔能夠校正五音。所以,音樂也有音樂的法則道理,必須要照六律五音的道理,才能創作出好的音樂。
兩句build up,帶出了這一段的punch line。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像古代標榜的唐堯、虞舜兩位聖人,如果他們的修為,不化成政策,福澤萬民,也不能管理好天下的。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孟子說,現在有些諸侯,雖有仁愛的心腸和仁愛的稱謂,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政策恩惠,如果無人得到他的政策好處,咁,這個仁心有什麼用呢?這個仁聞又有什麼用呢?
在政府揸權多年,都沒有好政績,他的作為不值後世效法的,就因為他沒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緣故。
所以說,光有好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法,沒有忠實執行,也是不行的。
單講規矩,單講方法,也是無用的。
孟子引用《詩經》的話:不愆不忘。不要超過,overdone; 但又不要失去原則,取其中道而行。
一個人,一個政府,不管做什麼事,無論如何,都要有一個原則,原則不能違反。違反了這個原則,什麼都搞不成。因為,孟子說,嚴守法則絕不會出毛病,但不能過分,過分就又有問題了。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孟子話,我們的祖先,用盡了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平、繩墨,來造方圓平直的東西,那些東西日後就用之不盡了。
我們祖先又用盡聽力,用六律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
祖先又用盡心思、智慧,在研究,實行政策,然後配合一個大原則,不忍心害人,不忍心害社會大眾的政策,那樣,才真正做到了仁政了。
故曰: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所以說,築高台一定憑藉山坡的高度;挖深地一定要找低窪地帶;如果搞政治不用憑藉我們祖先的智慧,能說是聰明麼?
因此,唯有真正仁慈的人,才應在最高的領導位置上;根據我們的文化原則,不仁者在高位,那便大件事了,他們會玩弄權力,在種惡因,社會承受的惡果就大了。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孟子說,當不仁的人處於統治地位,便使在上的人,沒有道德;在下的人不守法律,政府不信政治道德,工商界亂來,有錢賺就什麼都做,假奶粉,假疫苗,乜都敢制。
至於知識份子?犯義,拿自己的學識來做壞事,學足以濟其奸,學問愈好,壞事做得愈大。
一般人呢?乜都敢做。殺了人最多坐牢,刑法都不怕了。
孟子話,咁嘅國家還能夠存在,那只是幸運,不合理的。
所以話,城牆不堅固,軍備不足,不算國家災難。
農地不夠,經濟不富裕,不是國家的禍害。
如果國家民族的文化整個亡掉,那就永遠翻不了身了。
在上位的人,無禮,沒有了真正的價值追求;下面的人,便失去了做人做事的真正道德,舉國發錢寒,沒有走正路的人,偷呃拐騙,人人如是。
這是教育失敗,文化精神淪喪,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喪無日矣。
《詩》曰:
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因此,孟子再引用《詩經.大雅》篇的話,當上天要毀滅一個人,蹶,跌倒,即天命要變更的時候,時代要變化了,一個時代到了關鍵時刻,我們要怎麼做?
無然泄泄,不可以馬馬虎虎,隨波逐流。
泄泄就是沓沓,將就,馬虎。
孟子認為,當時代有這樣的毛病,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要站立起來,留下種子,不能將就時代。
做官的人不負責任,只在玩弄權術;為求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做人的標準都沒有了。整個社會都無人格,無標準,文化法則也失去了。人人跟時代浮沉,沒有了獨立人格,價值追求。
最後,孟子總結,在這樣的時代,他提出了三大原則:
責難於君謂之恭,政府有過,一定要出聲,即使死,也不能對歷史沒有交代。責難於君,有即時危險,但這才是真正的恭。
陳善閉邪謂之敬,陳善,將好的政策告訴政府。不好的,阻止政府走上邪路,這個才叫敬。
吾君不能謂之賊,一個市民,對時代的責任,政治的責任,都做了,但執掌權力,掌握資源的人,不聽民間聲音,不能到人人安居樂業,就叫做賊了!
https://youtu.be/mPfAazUrKHY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推薦目錄: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工廠管理輔導法》三讀通過,我是這麼看。
1. 我們使用的比喻會影響我們的思考並設定討論的框架。例如有人說這問題就像「惡性腫瘤不能硬是切掉不管病人死活」、或是「百萬張選票」、或是「在我們的糧食上放數萬顆不定時炸彈」...... 比喻跟修辭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對問題有個想像,但思考的時候得盡量跳脫出來,並對於用詞的選擇追根究底,包括最基本的那些,例如實際執行時,會怎麼「管理」跟「輔導」。有點社會經驗就知道,實際情況跟簡化的文字之間的差異通常是很大的。
2. 切勿為了偷懶而簡化思考,例如把農地工廠老闆都視為貪得無厭者,把農民都當作恬淡純樸鄉下人,或是把環團 / 學者當作左膠,把執政黨 / 立法院 / 行政院 / 在野黨 / 地方政府 / 地方議會通通當作一切做戲為選票。這世界還沒有超級英雄跟超級惡棍,而且即使是超級英雄跟超級惡棍都有複雜曲折的起源故事,不總是可以在兩到三小時說完。
3. 在這個宇宙裡,我就住在農地工廠到處都是的台中。如果附近沒有那麼多農地工廠,我岳父可能就不會在這裡落腳做水電;我就不會認識我最愛的太太跟生下我最愛的女兒;如果附近沒有那麼多農地工廠,人口可能不會聚集,我就不會有機會享受附近便利的交通、市集、學校跟公共設施。
4. 當然,在這個宇宙裡,我也承受農地工廠的苦果,例如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覺得景觀很醜陋,也替被工廠夾殺的農地與農民難過,包括他們承受的污染、廢棄物、跟破碎化。然而我擁有一走了之的資本,但他們可能沒有。
5. 如果在另外一個宇宙裡,台灣製造業沒有大量外移到中國、台灣人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識,對於地方自治高度參與、台灣政府沒有不斷(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壓低匯率,維持製造業出口些許優勢,台灣企業或投資人沒有(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把房地產視為最佳的投資標的,而使得產業難以轉型升級、台灣絕大部分勞工能夠組成工會......或許就不會有農地上種滿工廠的問題,我們大概在煩惱別的更大或更小的問題,然而我們並不活在那個宇宙裡。
6. 我們的確該了解問題肇因,但能做的就是從此刻思考未來,然後開始盡量做出更正確的選擇,一個一個來,例如「搞清楚自己選區的議員跟立委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我們以為自己在意這個議題,卻不知道代議政治下自己選出來的民意代表是怎麼看待跟處理這個議題的,也沒打算知道,那我覺得還是面對自己其實並沒有太關心的事實,去找別的議題關注吧。傳個訊息或寫封信到民意代表的信箱,打電話過去問,不管他們回應是什麼,或是有或沒有回應,都能傳達出一些他們的立場。
7. 工輔法「落日期限」設於距今 20 年後的 2039 年。正如我剛剛所說的,這個落日期限的意思需要深究:到底是 20 年後農地上要完全沒有工廠?還是量要降低到一個比例?還是那時候國土規劃跟土地重劃把許多現有的農地都變成工業區了?還是到時候繼續修法繼續延展?法律不是 code,還是看人執行的,到底會往某些人認為的放水路線走,還是如現任政府承諾的積極納管路線走,都很難講。「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若以為修了一個完美的法問題就能解決問題,或是修了一個放水的法問題就會惡化,都是太小看人類鑽漏洞或是自我糾正的潛力了。
8. 20 年後的 2039 年,台灣如無意外,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總人口大概是 2千2百萬人,其中 30% 的人在 65 歲以上。極有可能的情境是氣候危機加劇、海洋酸化、大批物種滅絕、已經非常老化的農業工作者大量退出、東南亞、非洲崛起,加上人工智慧跟桌上型生產淘汰大量製造業人力、農地工廠也喪失競爭力。年輕人背負超級沈重的扶養壓力.......在那個情境下,農地工廠可能也不成問題了。(以上前提是台灣沒有被吞併,不論到底是棋子還是塞子)
9. 所以其實持平來說,我還真希望 20 年後我們繼續擔憂跟討論農地上工廠的問題,而不是上述那些更糟糕的。當然,更好的情境是:我們更重視地方自治的缺陷了,我們真正認識出來選舉的民意代表在關鍵議題上的立場,而且願意持續監督,做得好的時候給予掌聲,反之給予唾棄,就像教孩子一樣,教好我們的民主;我們也能更了解科技變革跟生態崩壞可能帶來的問題,並提前思考及應對,讓更少副作用的技術,更多人能理解的技術,更快更好地被利用來解決農地工廠的問題以及其他問題;我們要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我們繼續沒做對選擇,負擔更重、數量更少的下一代跟下下一代會很慘很慘。
10. 最後,請承認自己可能很快就會忘了這個議題,就像許許多多其他曾經佔據你臉書牆的議題一樣。或是這次也可以不一樣,你可以捐款給 地球公民基金會 或是 環境資訊中心 ,訂閱他們的電子報,因為他們已經證實他們比你我都更關注這件事。此外,用數據來檢驗吧,反正現在每兩年都要選舉,就看到時候該拆的有沒有被拆、輔導納管的量有沒有符合期待,然後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還願意為了這個議題而投下選票。現在因為修法通過就覺得農地就此沈淪,違章工廠永生,只是給自己一個不用繼續關注的藉口。
以上,先出門了,歡迎大家分享你的意見。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工廠管理輔導法》三讀通過,我是這麼看。
1. 我們使用的比喻會影響我們的思考並設定討論的框架。例如有人說這問題就像「惡性腫瘤不能硬是切掉不管病人死活」、或是「百萬張選票」、或是「在我們的糧食上放數萬顆不定時炸彈」...... 比喻跟修辭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對問題有個想像,但思考的時候得盡量跳脫出來,並對於用詞的選擇追根究底,包括最基本的那些,例如實際執行時,會怎麼「管理」跟「輔導」。有點社會經驗就知道,實際情況跟簡化的文字之間的差異通常是很大的。
2. 切勿為了偷懶而簡化思考,例如把農地工廠老闆都視為貪得無厭者,把農民都當作恬淡純樸鄉下人,或是把環團 / 學者當作左膠,把執政黨 / 立法院 / 行政院 / 在野黨 / 地方政府 / 地方議會通通當作一切做戲為選票。這世界還沒有超級英雄跟超級惡棍,而且即使是超級英雄跟超級惡棍都有複雜曲折的起源故事,不總是可以在兩到三小時說完。
3. 在這個宇宙裡,我就住在農地工廠到處都是的台中。如果附近沒有那麼多農地工廠,我岳父可能就不會在這裡落腳做水電;我就不會認識我最愛的太太跟生下我最愛的女兒;如果附近沒有那麼多農地工廠,人口可能不會聚集,我就不會有機會享受附近便利的交通、市集、學校跟公共設施。
4. 當然,在這個宇宙裡,我也承受農地工廠的苦果,例如對食品安全的擔憂,覺得景觀很醜陋,也替被工廠夾殺的農地與農民難過,包括他們承受的污染、廢棄物、跟破碎化。然而我擁有一走了之的資本,但他們可能沒有。
5. 如果在另外一個宇宙裡,台灣製造業沒有大量外移到中國、台灣人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識,對於地方自治高度參與、台灣政府沒有不斷(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壓低匯率,維持製造業出口些許優勢,台灣企業或投資人沒有(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把房地產視為最佳的投資標的,而使得產業難以轉型升級、台灣絕大部分勞工能夠組成工會......或許就不會有農地上種滿工廠的問題,我們大概在煩惱別的更大或更小的問題,然而我們並不活在那個宇宙裡。
6. 我們的確該了解問題肇因,但能做的就是從此刻思考未來,然後開始盡量做出更正確的選擇,一個一個來,例如「搞清楚自己選區的議員跟立委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是什麼」,如果我們以為自己在意這個議題,卻不知道代議政治下自己選出來的民意代表是怎麼看待跟處理這個議題的,也沒打算知道,那我覺得還是面對自己其實並沒有太關心的事實,去找別的議題關注吧。傳個訊息或寫封信到民意代表的信箱,打電話過去問,不管他們回應是什麼,或是有或沒有回應,都能傳達出一些他們的立場。
7. 工輔法「落日期限」設於距今 20 年後的 2039 年。正如我剛剛所說的,這個落日期限的意思需要深究:到底是 20 年後農地上要完全沒有工廠?還是量要降低到一個比例?還是那時候國土規劃跟土地重劃把許多現有的農地都變成工業區了?還是到時候繼續修法繼續延展?法律不是 code,還是看人執行的,到底會往某些人認為的放水路線走,還是如現任政府承諾的積極納管路線走,都很難講。「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若以為修了一個完美的法問題就能解決問題,或是修了一個放水的法問題就會惡化,都是太小看人類鑽漏洞或是自我糾正的潛力了。
8. 20 年後的 2039 年,台灣如無意外,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總人口大概是 2千2百萬人,其中 30% 的人在 65 歲以上。極有可能的情境是氣候危機加劇、海洋酸化、大批物種滅絕、已經非常老化的農業工作者大量退出、東南亞、非洲崛起,加上人工智慧跟桌上型生產淘汰大量製造業人力、農地工廠也喪失競爭力。年輕人背負超級沈重的扶養壓力.......在那個情境下,農地工廠可能也不成問題了。(以上前提是台灣沒有被吞併,不論到底是棋子還是塞子)
9. 所以其實持平來說,我還真希望 20 年後我們繼續擔憂跟討論農地上工廠的問題,而不是上述那些更糟糕的。當然,更好的情境是:我們更重視地方自治的缺陷了,我們真正認識出來選舉的民意代表在關鍵議題上的立場,而且願意持續監督,做得好的時候給予掌聲,反之給予唾棄,就像教孩子一樣,教好我們的民主;我們也能更了解科技變革跟生態崩壞可能帶來的問題,並提前思考及應對,讓更少副作用的技術,更多人能理解的技術,更快更好地被利用來解決農地工廠的問題以及其他問題;我們要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我們繼續沒做對選擇,負擔更重、數量更少的下一代跟下下一代會很慘很慘。
10. 最後,請承認自己可能很快就會忘了這個議題,就像許許多多其他曾經佔據你臉書牆的議題一樣。或是這次也可以不一樣,你可以捐款給 地球公民基金會 或是 環境資訊中心 ,訂閱他們的電子報,因為他們已經證實他們比你我都更關注這件事。此外,用數據來檢驗吧,反正現在每兩年都要選舉,就看到時候該拆的有沒有被拆、輔導納管的量有沒有符合期待,然後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還願意為了這個議題而投下選票。現在因為修法通過就覺得農地就此沈淪,違章工廠永生,只是給自己一個不用繼續關注的藉口。
以上,先出門了,歡迎大家分享你的意見。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在 行善也要講智慧和方法|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易之道 的推薦與評價
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這是一個大原則。 一個人,一件事,尤其是政治,光有善心沒有辦法從事政治;光是仁慈,沒有辦法管理人, ... ... <看更多>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在 Page 156 - 分署誌-鐵腕與柔情-執行機關的公義與關懷 的推薦與評價
鐵腕與柔情行政執行機關的公義與關懷成為一道佳餚中的好鹽政風室/主任莊婉儀「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此言,頗可類比至許多政府機關同仁執行業務時的 ... ... <看更多>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張老師家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謂為政者若徒有仁心仁術,還不足以治理國家;若只有治世之術,也無法順利推行仁政。要言之,「徒善」指只有愛民仁心而缺乏正確用人實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