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密:跳躍力科學
認識Justin 的時候是我進修ACE-CPT時,Justin是我的教官,後來看到這門跳躍力研習課時就一直很想去上了,在ACE的IFT Model中,爆發力是最後一個階段,跳躍就是其中一種爆發力的訓練,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動作都按照這個模式在走的,NSCA也有定下在訓練跳躍力前,訓練資歷以及深蹲體重的門檻,雖然以安全訓練來說是這樣子的,但是“跳”本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也是人體的基本動作模式,只要在安全的進退階安排下,還是可以練起來的,這些在課堂中也都會提到
這門課兩天的課程內容,上午是學科,下午則是術科,早上主要講解跳躍力的決定性因素、組織順應性以及“單腳”、“雙腳”跳的動作剖析,基本上都分成五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動作需要注意的細節也都有清楚的講解,剩下就是要自己多練習了,當然也可以利用科學的根據來找出自己的弱點,比如說“常見彈性檢測”,的三個指標
1.反射力量指數 RSI
2.動態力量指數 DSI
3.彈性係數 EI
用來評估需要加強的地方並且判斷運動員的訓練品質,當然每個指標係數都有優缺點,但是經過交叉比對之後,也不失為一個很棒的參考
學科的部分也講解了很多肌力訓練的動作中對於增強跳躍力優先的選擇、優缺點以及其風險,而在跳躍力中常見的運動傷害為何,以及如何避免也是很重要的,身為教練的我們在幫助客戶達到目標的同時,也要確保客戶不受傷,在這個部分不得不提到腳踝的力量,健身房中上常見的動作,幾乎都是雙腳踩在地板上,除了舉重或是一些負重走的動作會有的墊腳和推進的動作以外,很少有特別針對腳踝做訓練,所以如果在訓練中加入跳繩,或是在常見的動作中做一些改良,也不失為一個很棒的選擇
課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跳高和跳遠的檢測啦,因為可以知道自己的身體還有哪裡可以變得更強,經由上午的的學科解釋後,加上下午的術科測試和帶動作訓練以後,往後給自己的訓練課表邏輯也漸漸明朗化,但還是我選擇自己先練一陣子,內化過後再開始把東西交給學生
遙想自己的大學時可以吊在籃筐上面...現在只能偷偷把手指甲留長一點去刮一下籃筐自爽一下,這時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有跳了,想了想,或許可以把課程中的一些藥球的增強式訓練、徒手連續跳和跳躍時上下肢的節奏連結加入我的訓練中,如果再注意一些單腳和雙腳跳中不同的進退階動作和更多細節的訓練,是不是有機會可以重返榮耀🤣,好吧,每個喜愛打籃球的人都有個灌籃夢,希望有一天我能實現,就算我實現不了,也希望更多人能透過這堂課,達到自己的夢想,跟我們的賈教練一樣,跳躍力和身高這樣的不成比例的強👍🏻👍🏻👍🏻
#飛教練
#運動解密 #跳躍力科學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的推薦目錄: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循環式訓練(Circuit training)是一種把多種訓練動作組合,連續進行不同的訓練動作(或短暫休息),不斷循環的訓練方式。訓練動作可以是徒手,也可以是負重訓練,能夠同時兼顧肌力訓練與耐力訓練的效益。避免低重量高反覆次數訓練對跑步表現的缺點,挑戰跑者的肌耐力。
==
#如何讓循環式訓練更適合跑步專項呢?
肌力訓練動作後馬上接著跑步,使肌肉來不及恢復,強迫肌肉提升耐受性,增加跑步專項的肌耐力。
訓練課表範例:
- 跑步訓練2分
- 徒手蹲20次
- 跑步訓練1分
- 伏地挺身15次
- 跑步訓練1分
- 大跨步跳10次
- 跑步訓練1分
重複3組,每組之間休息2分鐘。跑步強度中等,配速略比馬拉松配速慢一些,讓訓練重點在肌力訓練。
==
#運筆週四專欄 #教練我想跑步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 在 健美女大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書推薦】《超越重力》:能舉起大重量的人,卻不一定能舉起自己的身體
去年,女大生參加了一場「學習快速移動身體」的有趣研習營後,因為想更近一步研究體重訓練與身體移動能力的關聯,就在amazon上亂找一通,買了一本叫 “Overcoming Gravity” 的書,看一看發現內容非常充實,而作者是那種會花大篇幅分享心得與殷殷叮囑型的熱心教練,跟其他訓練專業書例如 NSCA 肌力與體能訓練風格稍有不同,缺點是以女大生的在地化英語能力(?)讀起來有點小費時,進度龜速下只好勉為其難地先看了後面幾章實務部分的篇幅。
沒想到,這本國外號稱「體操&徒手訓練聖經」的書,居然在今年翻成了繁體中文!除了感動之外,也慶幸「那些年我怎麼看都看不完的書」紀錄不必再多添一筆🤣
和一般人直覺想的相反,徒手訓練比起負重訓練,其實需要更高程度的肌力訓練與人體運動學知識與實務,才能編寫出能讓人不斷進步的系統化課表。因為缺乏方法導致經年累月的卡關、錯誤方向的進階方式(例如20下伏地挺身變200下伏地挺身)、缺乏訓練動作變化與創意,是很多人對徒手訓練產生迷思的幾個原因,而這本書可以為你揭開這層層面紗。
如果你對於自體重量的肌力訓練有興趣,或者期許可以做出帥氣體操動作,但卻不知道怎麼編一個有系統的課表,這本書會是你的好選擇。而如果你是初學者,或對於肌力訓練缺乏概念與經驗的人,讀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要有啃食教科書的心理準備,但我相信只要願意讀,你一定會收穫良多。
超越重力(上)https://goo.gl/mMJMa8
超越重力(下)https://goo.gl/KUkeKM
相關文章:
有效的課表長什麼樣子?https://goo.gl/iLxDyi
出門在外時該怎麼維持訓練?https://goo.gl/kUDNJV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 在 對個別部位的肌肉做集中訓練。 是指在健身房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徒手 健身VS機械訓練VS自由重量訓練的方法差別 #徒手健身-不複雜的徒手健身對於 ... 不用擔心因為動作不標準,而達不到效果 *#缺點:需花錢上健身房 #自由重量訓練- ... ... <看更多>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 在 別再用沒工具當藉口!大家都動起來【居家訓練&飲食#4】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5 分鐘高强度全身肌肉 徒手訓練 【中級版】 15 Min Full Body No Equipment workout| 無需器材又能在家做的運動|有效針對全身肌肉的 訓練 |男女都適合 ... ... <看更多>
徒手肌力訓練缺點 在 Re: [問題] 單純只用徒手練身體可以練到什麼程度?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恕刪
—
大家好:
剛好小弟也有追蹤一些推崇徒手健身的外國網紅,所以看到這篇忍不住認真回一下。就小
弟觀察,其實這些網紅大多是以徒手健身為主,重量訓練為輔(鍛練下半身時使用深蹲或
硬舉),標榜「純」徒手健身的不是大宗,而即便聲稱自己只徒手健身,粉絲們亦無從得
知其私底下有無使用其他器材。
再者,許多推崇徒手健身的網紅,為了達到「漸進式超負荷」的目的,通常會使用額外負
重(如負重引體向上、負重雙槓撐體),所以要探討「僅利用自身體重鍛鍊,究竟可達成
何種境界」這個問題實在有一定難度。
以下小弟逐一簡介12位推崇徒手健身的外國網紅,並將他們依體重分級,且盡可能從他們
的IG或youtube影片中蒐集近似健美動作的姿勢(腿的部分因為不是所有網紅都有秀腿,
所以只能找比較接近的照片),以比較身形及肉量的差異,並作為徒手健身愛好者的激勵
目標。
基於人性本善的立場,小弟相信他們皆無用藥,但也非為他們背書,如大家有任何想法也
歡迎討論。
一、健美姿勢:
(一)正面雙手二頭肌
(二)正面闊背肌
(七)腹肌
(八)腿肌
(九)肌肉最發達姿勢
二、簡介:
【60KG-69KG組】
1. Derek Simnett:加拿大人,具營養學背景的全素食者。其頻道主打推廣全素飲食,常
介紹各種食材的營養成分及食譜。非「純」徒手健身者,雖頻道中的健身影片多為單槓、
雙槓及吊環的徒手健身動作,但也會混雜使用啞鈴、纜繩及槓鈴深蹲等動作。小弟最欣賞
他散發出來的樂天正向態度,還有親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IG:https://instagram.com/simnettnutrition?igshid=1k8wueqnyio97 )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yhJZhJQWKDdJCR07jPY-Q )
2. El Eggs:德國人,具物理治療及武術背景,與搭檔Sven在youtube合開了“Calisthen
icmovement”頻道,頻道中主打推廣徒手健身,拍攝影片解說各項動作的細節,並教導肌
肉的伸展動作。除了拍攝比較「自體訓練」和「重量訓練」的影片時會使用槓鈴及啞鈴,
其餘影片鮮少使用器材。
(IG1:https://instagram.com/eleggs_calimove?igshid=wnuyvwi2kzqr )
(IG2:https://instagram.com/calimove?igshid=meqigsby1rw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Calisthenicmovement )
【70KG-79KG組】
3. Frank Medrano:美國人,全素食者,為徒手健身的指標性元老人物,頻道中主打推廣
徒手健身,粉絲頁中常上傳他在單槓上作出違反地心引力般動作的影片,印象中沒見過他
使用槓鈴或啞鈴等器材,比較算是「純」徒手健身者。
(IG:https://instagram.com/frank_medrano?igshid=pjxi5yzej96l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nashmedina )
4. Sven Kohl:德國人,具物理治療背景,與搭檔El Eggs在youtube合開了“Calistheni
cmovement”頻道,頻道中主打推廣徒手健身,解說各種動作的細節,並教導肌肉的伸展
動作。他不時也會趁去戶外踏青時拍攝健身小短片,將健身融入日常生活娛樂當中。
(IG:https://instagram.com/sven_calimove?igshid=aj6w1jed3wed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Calisthenicmovement )
5. Chris Heria:美國人,發跡於街頭健身團體“Barstarzz”,後來自創品牌和發展健
身APP,現品牌下亦有其他運動員。頻道主打徒手健身,偶爾輔以一些使用啞鈴或槓鈴的
動作,因為曾經從事街頭健身,所以能做出一些如俄式伏地挺身、花式單槓的動作,也還
會玩滑板。因影片剪輯豐富且品牌服飾走潮服路線,所以頻道訂閱人數蒸蒸日上。
(IG1:https://instagram.com/chrisheria?igshid=fmbm2r52xv73 )
(IG2:https://instagram.com/thenx?igshid=1mr2vdx9s6zt5 )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BqRxHEMomgFU-AkSfodCw )
6. Micha Schulz:德國人,常參加負重徒手健身賽事,挑戰1RM負重的引體向上和雙槓撐
體,頻道中分享的健身影片,上半身主要是負重徒手健身動作,下半身則是深蹲和硬舉。
(IG:https://instagram.com/micha_bln_?igshid=oczxdowd655c )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FF4ouDwE9xyoMs-wTJhpQ )
【80KG-89KG組】
7. Hit Richards:美國人,算是推廣徒手健身的元老之一,影片絕大多數都是自體重量
,包括倒立伏地挺身、單槓、暴力上槓、雙槓、單腳蹲,偶爾使用彈力繩跟空心磚來負重
,大部分的訓練場地都是公園。個人覺得很可惜的是因為他年紀較長,粉絲頁缺乏包裝,
影片拍攝方式也多半是一鏡到底的定點自拍,缺乏剪接而顯得單調,所以知名度和追蹤人
數一直停滯不前。
(IG:https://instagram.com/calisthenicsking?igshid=mhlukss1gd4h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calisthenicskingz )
8. Dejan Stipke:塞爾維亞人,青少年時期曾是體操選手,後來開始投入街頭健身界,
也常擔任街頭健身比賽的評審。近年來推廣徒手健身,也開始舉辦工作坊教授學員。除了
徒手健身外,也會練深蹲和硬舉。身型粗壯,自詡為大猩猩幫“GorillaGang”,粉絲頁
中除了健身影片外還有分享一些自己的哲理,定位比較像是influencer,前陣子也獲邀來
臺灣。
(IG:https://instagram.com/iamstipke?igshid=5otkftp9hbi1 )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F9tiRbgJKoc8Vh9ndm4NQ )
9. Daniel Vadnal:澳洲人,物理治療背景,在Youtube開立”Fitness FAQ”頻道,性質
和“Calisthenicmovement”相似,分析各種徒手健身動作的過程,並教導肌肉的伸展動
作。為吊環的愛好者,提倡使用吊環可以打造一個良好的身材,並走訪世界各國開立工作
坊授課。除了徒手健身外,也會練深蹲和硬舉。
(IG:https://instagram.com/fitnessfaqs?igshid=12mxd1hhukflc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FitnessFAQs )
10. Ivan Markioli:塞爾維亞人,和Lazar Nonovic為徒手健身團體“BarBrothers”(
提倡「純」徒手健身,頂多額外使用槓片負重)的創始人,以前是籃球員,所以在徒手健
身網紅中屬身材較高挑的,也有兼職當模特兒,算女生比較愛的衣架子身材。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是他那極為流暢且看似輕鬆的暴力上槓。
(IG:https://instagram.com/markioli.ivan?igshid=r95magilpe8e )
(YT1:https://www.youtube.com/user/markioli625 )
(YT2:https://www.youtube.com/user/novoic )
【90KG-99KG組】
11. Brooklyn Tank:美國人,私人訓練師,上半身鍛鍊使用單槓、伏地挺身、倒立伏地
挺身等基本動作,下半身則亦使用啞鈴及槓鈴等器材。訓練影片中還包含拳擊及許多爆發
式訓練,個人認為他的身材在重量級中不算太誇張,沒有明顯的爆筋跟誇張的斜方肌與三
角肌,看起來比較自然。
(IG:https://instagram.com/brooklyntank718?igshid=7xdee6tleros )
(YT:https://www.youtube.com/user/Damnimdirty22 )
12. Lazar Novovic:塞爾維亞人,為徒手健身團體“BarBrothers”的靈魂人物,以前是
籃球員,投入徒手健身界後身材逐漸改變,由精瘦轉為壯碩。健身影片全為自體訓練和負
重徒手健身,影片風格比較硬派,不時會有怒吼以及同伴肘擊腹肌的畫面XD
(IG1:https://instagram.com/lazarnovovic?igshid=1t077uccjn01 )
(IG2:https://instagram.com/barbrothers?igshid=1abf6xh49eesn )
(YT1:https://www.youtube.com/user/CalisthenicsSERBIA )
(YT2:https://www.youtube.com/user/novoic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240.2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4260252.A.4B1.html
※ 編輯: ILoveHottie (49.217.240.215 臺灣), 11/20/2019 22:31: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