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疫情,真的讓這個世界變了樣,除了失去家人與朋友的痛苦之外,也失去了像往日那樣暢遊世界的各種機會。
對熊跟喵而言,說起旅遊首選絕對是距離超近又萬事美好的日本,不過這兩年來別說出國了,就連買點日本來的甜點或是生鮮食品都是一種回味心底的那種奢侈美好。
所以啊,這次熊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能百分百感受到日本匠人手作工藝與完全零時差的超棒網購機會,名為東北嚴選藝品。
其實所謂的東北嚴選藝品的這個網購平台,是來自於日本的IPPINMMURA官方網站。相信對日本不陌生的朋友們都可以理解,由青森縣、秋田縣、岩手縣、山形縣、宮城縣和福島縣等六個縣組成東北地區,其實位於日本本州的最北端。
以地理環境而言,每個縣都有很獨特的自然風景,也有相當多的職人從大都市回到自己的故鄉,用很精湛的手藝與熱情去介紹日本東北地區的美好。
其中熊很喜歡的,就是來自於株式會社幸呼來Japan的深藍sansa風鈴與地毯。
如果要提到幸呼來Japan,就必須說起一種傳統的紡織品製作方式,也就是把生活中使用過的衣服或是被褥裡的棉布撕裂後成為纖維,再重新搓捻成其他紡織品的做法“裂織”。
除了純白色又超級柔軟的地毯就是使用了裂織之外,藍色的風鈴還搭配了同樣身為岩手縣最具代表性的另一個傳統工藝南部鐵器,一起打造出能產生出的聯名商品,那清脆的響聲,還真的能給人帶來一絲夏日午後的美好與涼意。
而裂織這個傳統工藝,其實不只能展現在小物上面,像是同樣以裂織出名的八戶南部裂織工房澄,就是在青森縣八戶市廣為人知的南部裂織代表。也在接近100年前,就以暖桌被為原型,打造出不輸給英國經典品牌的方格花紋配色的kofu。
而這次一口氣讓大家可以看到南部裂織kofu手提包跟小包,也能感受到日本工藝的細緻度與不輸給歐洲的時尚邏輯。
再來,如果跟喵一樣喜歡手作的朋友,這次還有知名的虹色工房 1chi帶來東北津輕地區有著300多年傳承歷史的小巾刺繡漸變色棉線罐與小巾刺繡卡包。
相較起傳統工法在染成藍色的麻布上用棉線刺繡,虹色工房lchi 則是搭配青森的花草自然染色的棉線綉成傳統樣式,也用五彩繽紛的表現去凸顯青森四季風景。隨著自己的喜好就可以打造出專屬自己的配色,再加上一種質樸的美好,真的非常有日本工藝的氣息啊。
不只熊跟喵看上的這些,其他像是佐藤木材容器推出超輕量又非常溫潤的的兩種尺寸KACOMI(餐盤食具),還有來自於福島縣南相馬市小高區手工玻璃工房Atelier iriser的“無限”項鏈,真的都很有特色。
如果你也是熱愛日本匠人與精緻藝品文化的朋友,這次可以好好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直接在網路上下單。
以前都需要等待動輒數月的產品,現在都能在下單後一週內寄送到台灣唷!
你還在等什麼呢?
https://bit.ly/3u38bz6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烙野孩imyeahh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八十七部影片,金門旅遊 拍攝於2021.03.21-28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
從地毯的另一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青春的友情,學會不執著】
你說:「一生朋友不多,重視的就幾個。正當離別之際想見見他們,他們卻告訴你,疫情下不見也沒關係,讓你很是傷心。」
我說:「後青春的友情,逐漸淡了,忘了,都是正常不過的。」
H準備到國外打工度假,延宕多時終於準備要出發,心想這一別就是兩年,想找好友送別,於是厚著臉皮問閨蜜說:「我快出國了,找一天出來聊聊好嗎?」沒想到都被各種理由推託,即使自己願意去找他們,朋友卻只輕聲說不用,讓她鬱鬱寡歡,情緒糾結到不行。
我說,將心比心。或許她也想見你,只是某些原因,不得不擱置。或許她有了家庭,一時半刻脫不了身,日子是一團亂,不想再添亂。或許她也為你好,省去了來往交通奔波,少接觸人群。
「或許」兩個字,是對朋友的貼心,也是讓自己「放下」的藉口。
曾經,我也是一個對友情特別執著的人。大概是因為從小到大朋友不多的緣故,每到了年末總要寄送數百張賀卡出去,記得每個人的生日與喜好,惦記著該聚餐的時節,總拉著幾個姊妹一起聊天,說好了一年一聚絕不分離。
大學畢業後那幾年,我當了好幾個閨蜜的伴娘,一個一個把人送到紅地毯的另一端,一個一個看閨蜜生孩子、買房子。人生的道路上各自有了選擇,我選擇單身遠行,他們走入家庭,最終走上不同道路。即使過去彼此再好,現實中很多話題就聊不上來,於是漸行漸遠,偶爾某一天才會想起。
頭幾年開始也不習慣,尤其是說好的聚會,時間越來越難約。裡面,單身最好約,新婚的要問過老公,剛生孩子說要找人顧,孩子大的則是老有理由推託,幾次下來,就不如不辦。於是幾個好友,從一年幾次,到幾年一次,有些人可能就斷了線,永遠都不再聯繫也有可能,因為接上了,可能彼此面面相覷,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我總笑說,每送一次新娘,就好像把朋友送到另外一個世界。她的世界接下來屬於另外一個他,另一個家庭,還有她最愛的孩子。或許她也很懷念曾經幾個女孩單身的時光,也不想泡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但很多時間,不是她能決定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包括友情這一塊。
這幾年認真想,我離開旅行或許是幾年,但她們進入婚姻家庭可是一輩子,人都必須在某個時間點放下執著,不要害怕失去誰,因為難保不會在下一個路口遇見誰,每一個人都是過客,只有自己不會離開,你越是為誰傷心,只是自己在傷心,對方也不值得你如此在意。
有些人,活在過去,
有些人,活在心裡,
有些人,忘了就好,
有些人,早斷早了,
有些人,保持聯繫,
只有自己的人生,還是要繼續,不能停。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新書分享會 9/26 彰化 10/2 台中 10/3 台北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從地毯的另一端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從地毯的另一端 在 烙野孩imyeahh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八十七部影片,金門旅遊
拍攝於2021.03.21-28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這次,我們來到金門,找了一些比較少人拍攝的地方,又覺得有趣不錯的,介紹給大家~
1.馬山觀測所,算是有名的觀光景點,以前Allen在金門當兵的時候來過,當時第一次從這裡的望遠鏡看到對岸的人,覺得有趣,也覺得附近風景很漂亮,景點整理得不錯,特別帶Amber來看看。
2.水頭碼頭坐船前往小金門,這也是小三通的碼頭。
3.小金門南山頭綠石槽,第一次來到這裡,很漂亮的自然景點,海很遼闊,沙灘乾淨,綠石槽形成綠色的草皮,巧遇當地小朋友們來校外教學,一個個都好可愛。這個沙灘真的很美,旁邊還有一個小據點復興嶼,佇立在海上。
4.虎軍圓環,以前虎軍部隊建的,路上的小圓環,是以前Allen當兵聯隊的前身,他很有感覺。
5.L-18據點,雖然規劃成觀光景點,但是Google Maps是找不到的,點位放在下面,據點左右對稱,面相大海,從上方看,很像一個愛心的形狀,增添一點浪漫氣息。在據點的望遠鏡,可以看到廈門的海岸,有人在玩水,還有給我們的統一訊息XD......
6.大帽山坑道,回到大金門,大帽山坑道一樣是新的景點,Google Maps是找不到的,點位放在下面。早期運補船用的軍事坑道,面向台灣方向。是一個很好看海的地方,坑道另一端還有軍事用途,坑道漲潮會被淹沒,沒事不要進入,以免觸法。
7.歐厝沙灘戰車,也是最近熱門的景點,M18地獄貓式戰車,因打靶需求拖至海攤,現已無打靶用途,陷入沙灘中,退潮時可以看到,漲潮會被淹沒,從停車處要走15分鐘。
8.北山播音牆,奇特的長方形大喇叭,戰時對對岸喊話的播音牆,現在佇立在北山斷崖一旁,頗具特色。
9.高洞祕境,Google Maps是找不到的,點位放在下面。一樣是以前的軍事據點,現已無使用。特色是很高,真的很高,進入要打手電筒,進入高洞左轉會到海邊,可以爬出窗戶回到停車點,剛好一圈。
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最好可以帶袋子幫忙撿垃圾。
對影片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有幫助的話🙇懇請按讚訂閱分享。
馬山觀測所:https://goo.gl/maps/uhKcxaZ1qJcyiW4w6
水頭碼頭(坐船的地方):https://goo.gl/maps/sZNEoiXn3zWbEVUq7
南山頭綠石槽:https://goo.gl/maps/WzBxs36SZisiqeTo7
虎軍圓環:https://goo.gl/maps/1r5GV7AtJu9Wg8Ds9
L-18據點:https://goo.gl/maps/ZaLy7HYH59KBvwHe6
大帽山坑道(停車點):https://goo.gl/maps/iuLsEe1dWP8ExBS29
歐厝沙灘停車點(戰車):https://goo.gl/maps/zj9AN26arbZKFg2d6
北山播音牆:https://goo.gl/maps/HLPPHbhaSHi84SG97
高洞祕境(山羊):https://goo.gl/maps/VN3MhwupZNHWozJC9
#Taiwan#台灣#金門#Kinmen
#Beach#沙灘
#Outdoor#戶外#旅遊
#烙野孩#imyeahhi

從地毯的另一端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花了近2周的片段時間,我們以4K高解析度飛翔視角,俯瞰這片加拿大魁北克省,Montreal以北地理區深秋楓紅。在影片第一次初剪,搭配著空靈感的鋼琴音符襯底時,有種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眼角其實是濕的,我跟製作人說:「What's a great view」不得不讚嘆這螢幕裡大自然美景的壯闊,竟是可以如此震攝人心,好像不僅只是開闊了視野,而是讓沉悶、糾結的思緒,突然可以隨著空拍機的翱翔身影,打了開來!
飛越樹林深處的溼地,看見佇立在淺水塘裡的枯枝,寧靜如鏡的小溪流,映射出蔚藍天空幾片悠然飄過白色雲朵。鏡頭在交錯密實的森林邊線緩緩拉高,突然間看見一層又一層,深深淺淺的紅與金黃耀眼的黃,彼此交錯出覆蓋著林地,形成一片唯一無二的楓紅地毯織圖,如果我有一隻巨人的腳,我好想在那片沉甸甸的地毯上輕踏。
身居這林間,雖然天天都被茂密的森林與漸變楓紅環抱,但飛上天空看到那稀有的角度時,還是有著滿滿的情緒。貼近河面的低角度飛行鏡頭,我看見了野生海狸(Beaver)築起的水壩,這除了形成溼地上的水草區,也讓原本流動的小河,形成了一個堰塞湖,湖水在無風寧靜的秋日宛如一面鏡子。紅屋頂的石牆小屋,那是製作人的度假別墅 ( COTTAGE),製作人說他曾經在河畔旁的林間散步時,遇見過出來喝水的巨型麋鹿 (Quebec elk),我自己至今則是還沒機會看見。只有幾次在家裡後方的林地裡,或開車行進在門前林間道路時,看見過幾次鹿 (Deer)或是火紅色毛色、尖白嘴樣貌的野生狐狸出沒,可惜在這次空拍中看見牠們入鏡。
10月時序,這山上的溫度已經多在攝氏5度與12度間徘徊著,入夜後夾著寒氣,有時飄來的夜雨,可以讓窗外氣溫再下降個好幾度,而針葉以外的樹種,也在這日夜明顯的溫差中一夜變色。在我們完成剪片的此時,門外的樹林已經陳現半裸狀態,樹梢頂端迎風的葉子也幾乎都掉光了,原本地上的綠草雖不會轉黃,但也一層又一層的被不同顏色的楓葉覆蓋。
拍攝某日我也帶著相機出門,剛好遇見山上鄰居帶著他的狗狗出來散步,牠一開始被應該沒聽見過的DRONE空拍機聲響嚇到,那聲音很像透過擴音器收集到大黃蜂,快速鼓動翅膀時所發出的中頻率氣體摩擦聲,習慣後就開始主人玩起妳丟我撿的遊戲,不過不同的是,女主人是把橘球放在地上,向前踢飛後讓狗狗追逐。特別之處是狗兒咬到球之後,並非是把球叼回給主人,而是在接近主人幾步的距離,將球放到地上,然後自己向前跑等待著另一個飛踢。從牠黑到發亮的毛色及銳利的眼神中,不難看出牠的聰明。
早在盛夏備妥壁爐的燒材,這幾天也都進到客廳,在壁爐裡貢獻它的熱能燃燒時的爍爍光芒,這是我最愛的時光,洗完澡後帶著書或手機,窩在壁爐前藍色沙發上著,讓乾燥的熱空氣快快乾了頭髮。此時黑道不見五指的窗外似乎顯得特別的冷,也更讓人感覺到能坐在壁爐錢享受這份悠閒的奢侈。
影片拍攝於
Canada Quebec | Saint-Sauveur & Saint-Donat | 2018 Fall

從地毯的另一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田。尚未搬到那喧鬧的台北前,她的生活被大自然的環境所環繞著,無論是下課時撿取松果,在經常有昆蟲出沒的遊樂器材區玩耍、去學校後山探險、幫忙家裡農務等。
每逢週末假日,陳妍臻與姐姐們常花約3個鐘頭的路程,到十公里遠的外公家遊玩,從田野小徑直到水泥砌成的道路,常一路望著天空唱歌、聊天,閱覽大自然的景色,因而養成這不經意時顯現的習慣:她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得,找尋週遭自然環境間的細微變化。
陳妍臻就讀高職時,主修數位媒體動畫,當時因緣際會下進入了畫室,而開始了純藝術的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陶藝的地方,因為在畫室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日後進入大學時,便更加對陶藝及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的創作主題,陳妍臻皆以自己為中心發展,來感受家人、朋友及外在,給予她內心的想法,作為起初創作的養份。直到升上研究所後,她漸漸從過往的創作脈絡裡,挖掘到自己潛意識裡一直關注的題材。
喜歡攝影的陳妍臻,以拍照的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捕捉起來,將鏡頭作為她的眼睛,把雙眼所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但對於當下所產生的心情與情感,往往難以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內心的想像更是無法用影像的方式保存。創作,能夠使她心中所有想像具體化呈現,而陶瓷這媒材擁有可保存千年的特性,讓一瞬即逝的風景、甚至是記憶的消退,不會再因為時間而消逝。
親手捏塑的真實感 豐盈了自己
陶土是陳妍臻人生轉折的初始點,代表著新生。初次接觸陶藝時,她感受到這媒材竟充滿了能量,無論是土本身的韌性,或是她本身的力量,在施做的過程的捏塑、堆砌、刮土的動作,都讓她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創作都代表著對自己新的認識,也包含著生活中所帶給陳妍臻的感動、體悟,還有挑戰。
「我不喜歡重複,而我的生活和創作中卻充滿了重複性。」陳妍臻每日從住家到學校之間往返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 》中飾演的角色般,重複又乏味。即使不是在創作,她也常常輪播著同一首歌、同一齣電視劇,就像上了癮般的,即便她聽過、看過無數遍,還是得要撥放著甚麼,才能夠使她的內心感到安定,常常因為循環多次培養了慣性,如果一天沒有聽、沒有看,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她跟重複不斷糾結著,於是她便開始從看似充滿重複性的生活裡,尋求微小的差異性。就如同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是生活中常見的罐頭食品,也是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大賣場出現的大眾商品,即便看似重複,其實仔細地檢視,當中必然發現有些微的差異。
習以為常的事情 未必如此
陳妍臻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某次與父親一起除草時的事件,當中對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好奇,使她開始注意到:原來習以為常的自然生態象,都是以人為的角度,將它合理、想像化了,察覺了現實上與想像中的差異,當下的打擊也觸動了她,終於明瞭到自然之於她的意義。
當時她在山谷間看到許多樹木被藤蔓覆蓋著,好似自然編織而成的綠色地毯般,便慣性的將大自然的「美景」視為理所當然。陳妍臻描述了當下的情景,那時父親教她如何將野櫻花樹上的爬藤植物除去,她才驚覺一棵樹長得再好,若只要被爬藤植物纏住,爬藤植物會為了生存攀爬至樹木的頂端,包覆並阻礙樹木的生長,使樹木被攔腰折斷、或是見不到太陽慢慢枯死,無法長久存活。原來這爬藤植物名為「小花蔓澤蘭」,導致其它植物難以生存,影響了自然的生態。
關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有許多細微渺小的自然生態,也許大家都曾和陳妍臻一樣,不自覺地用人為的慣性將自然的視覺表象加以合理化,將自然美景當作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而遺忘其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陳妍臻也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重新認識生活當中,對生態、對人們而言,最重要的小事。
陳妍臻簡歷: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研究所 (碩三)
長榮大學 美術系-立體組 畢業
復興商工 美工科-電腦繪圖組 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