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劇作為何能備受喜愛?因為你熱愛人群,堅信人會改變。德瑞曼,不論你多常在戲劇中強調這點,但人類是不會改變的!」漢普部長
.
柏林圍牆倒榻前,東德政府培養無數秘密警察,監聽監視人民的一舉一動,壓制任何可能的反動思想。秘密警察衛斯勒負責監聽廣受歡迎的劇作家德瑞曼和他的演員女友克莉絲塔,衛斯勒在監聽的過程中,漸漸對兩人產生情感,甚至興起了保護的念頭...
.
關於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導演的《#竊聽風暴》。
.
一,衛斯勒為人冷靜,處事一絲不苟,然而,他在監聽德瑞曼和克莉絲塔的過程中,感受到克莉絲塔內心無法拋下的自卑、無奈與哀傷,感受到德瑞曼對於國家體制的憤慨與渴望發聲爭取公義的理想。衛斯勒越是熟悉德瑞曼與克莉絲塔的人與事,也就越投入、越對兩人處境感同身受。#衛斯勒的心境大概就像追看戲劇的狂熱影迷,為著螢幕上的惡人而飆罵,或是為著主角們無疾而終的戀情而傷心。
.
看(聽)戲到著迷且無可自拔,最終被戲劇所感動,成為戲劇裡呈現的理想人性該有的高貴模樣。《竊聽風暴》像是一部獻給戲劇與影迷的情書,訴說了戲劇的影響力,也訴說了黑暗時刻,人性可能的救贖之路。
.
二,「妳不需要他(漢普部長),請留在這,不要去找他。」德瑞曼
「能不去嗎?我不需要靠他嗎?我不需要靠這整個體制嗎?那你呢?你也不需要嗎?還是只比我少一點?#你的做法不也像陪他們上床?那又是為了什麼?就算你再有才華或理念,他們還是可以毀了你。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決定我們演什麼、由誰來演、由誰負責導戲。你不會想落得跟雅斯卡一樣的下場,我也不想,這就是我為何得要赴約的原因。」克莉絲塔
.
如何扼殺一個人的聲音:要不拉攏對方,成為共同利益者(剝削他人以爭取高位),要不邊緣化反抗者,截斷任何的資源與發聲管道,耐心等待反抗者的熱情逐漸消失。《竊聽風暴》說最恐怖的刑罰,不是死刑,而是利用權力之便,無聲無息地消磨掉一個人的生存意志。
.
三,曾經是令人聞風喪膽的秘密警察,卻在一次行動中,展現出高貴的情操、妥協多年的劇作家,不顧危險向西德發聲,訴說東德的困境,然而勇敢的舉動,卻換來一場悲劇,這樣的代價是值得或不值得?演員面臨愛情與麵包無法兼顧的兩難時,該如何抉擇?沒有了舞台的演員,還能找到生存的價值與意義嗎?《竊聽風暴》翻玩著:高貴與恐怖、希望與死亡、愛情與背叛、國家與個人的選擇題,在噤聲與思想審查的年代,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看著《竊聽風暴》,很難不想起台灣解嚴前的日子,也很難不對真假新聞全部混在一起的現下困境感到惆悵。
.
四,《竊聽風暴》片中,德瑞曼的導演好友雅斯卡因為批評國家而被列入黑名單,雅斯卡輕生前送德瑞曼「#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琴譜。雅斯卡自殺後,德瑞曼演奏這首曲子紀念朋友。監聽德瑞曼的衛斯勒在聽到這首曲子時,不禁感動落淚,這是衛斯勒第一次展現情感,訴說藝術的力量,解放衛斯勒內心的柔軟面(#情感注入了工作讓監聽不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參與監聽者生命的一部分)。
.
多年後,柏林圍牆倒塌,德瑞曼獲知自己的住處曾被長期監聽,他在家中說了許多反對國家的言論,為何從來沒被秘密警察逮捕與定罪?德瑞曼在調閱東德時代的秘密檔案後,明白監聽他的秘密警察「HGW XX/7」一直暗中保護自己。德瑞曼在得知 HGW XX/7 的真實身份後,沒有親自跟對方道謝,而是寫了一本名為《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的書,紀念自己的好友與克莉絲塔,同時感謝這位無名的守護者的幫助。
.
《竊聽風暴》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黑暗年代的人性光輝),但《竊聽風暴》沒那麼激情,也沒那麼史詩,它在幾個簡單的角色人物中,提煉出了愛與情感,並訴說:#一份微小的力量其實是可以造成一點點的漣漪與一點點的改變。
.
不管看幾次《竊聽風暴》,結局總會逼出我的淚水,為著「這本小說,謹獻給 HGW XX/7,致上最深的感謝」這幾個字,也為著影片的最後兩句台詞。
.
「要包起來送人嗎?」書店店員
「不用了,#這是給我的。」衛斯勒
.
一群人走過了黑暗的時代,他們都不完美,都犯過錯,但最終他們都選擇正視(記憶)錯誤,並付諸行動來對抗錯誤(無論是暗中幫助受害者或是透過書寫表達感激並記錄一個時代的悲劇)。
.
五,《竊聽風暴》的演員出色,尤其喜歡飾演衛斯勒的 #Ulrich_Mühe ,他的冷靜、寂寞、寡言、懊悔、疼惜...每一個情感面向都處理得細膩動人,可惜 Ulrich Mühe 在《竊聽風暴》推出隔年,即因胃癌過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人都說用Signal,難道人人都喜歡用Signal嗎?因為WhatsApp宣佈用戶的資料將要與Facebook強制共享後,引發用戶大轉移至Signal,更因而令WhatsApp資訊共享延期。其實除了Signal和WhatsApp以外,坊間還有不少即時通訊App可選。 WhatsApp和Faceb...
微信會被監聽嗎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停滯型通膨即將來臨嗎?】
我認為我們即將在一兩年內經歷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停滯型通膨(stagflation)。我認為投資的方向也會因此微調。
1. 濫發通貨的後果比我們想像中嚴重
我在《後疫情時代中國面對的經濟環境》一文中預測的通貨膨脹現象,已經從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逐漸拓展到美國一般消費市場。
從媒體報導或社群網站上的照片記錄看來,普遍性的消費商品價格上漲已然發生。(見圖)
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 A. Hayek曾以蜂蜜形容貨幣的流動,在注入貨幣的過程,會造成某部分價格上漲,然後才慢慢拓展出去。而以當今Fed的貨幣干預手段,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債利率的下跌與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為常見的起點。而最後,亦如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M. Friedman所言:「通貨膨脹始終是貨幣現象」。
我相信讀者也在許多財經媒體上看到有關通貨膨脹的警告或討論了。
經濟學家Joseph Carson指出,美國在1970年代的CPI統計是包含房地產價格,因此1979年CPI成長11.3%中有相當比例是因為當年房地產價格激增。但現今的統計卻排除了房地產價格。而新冠疫情之後美國房地產價格因濫印貨幣而飆漲,故即便美國官方公佈的過去12個月CPI增長5.4%,但如果採取1970年代的標準計入房地產價格因素,則實際CPI漲幅應該是兩位數!
這也表示,Fed聲稱通貨膨脹只是暫時且不嚴重的論點,很可能是基於刻意被低估的統計方法。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Fed自疫情封城後每個月都買入$400億美元房貸為基礎的金融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但我們也都清楚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大肇因就是美國聯邦政府轄下兩個專門替房貸信用擔保的房利美、房地美機構(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其相當於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扭曲並蒙蔽了市場對真實風險的判斷。
更值得警醒的是如顧問公司MBS Highway指出美國Fed實質買入的房貸基礎證券金額恐怕高達$1000億美元每月,硬生生人為壓低房貸利率0.25~0.35%。
綜合來看,Fed刻意濫發通貨不但眾所周知,很可能實際規模超越我們理解。而美國政府的CPI統計卻因排除房地產與股票等資產,無法正確地理解真實通膨現狀。
2. 政府引發通膨並非萬靈丹 -- 菲利普曲線早已失效
美國上班族實質週薪相較去年同期收入下降了1.7%,製造業員工更是下降了2.2%。
然而根據總體經濟學的菲利普曲線與相關理論認為,通貨膨脹引發的實質薪資下降理論上應該可以提高就業。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五月份高達900萬份職位仍空懸找不到勞工。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六月份失業率5.9%竟仍高於新冠疫情前的3.5%。
為何如此?早幾年我已經多次撰文談過,菲利普曲線只是基於紐西蘭某一小短時期的統計數字,從經濟理論上就存在內在矛盾與瑕疵,根本不是個普遍可適用的通論,頂多算是個「特例」。因此我們常看到經濟學家質疑此曲線失效實屬正常。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觀察,貨幣政策的確可以引發通貨膨脹造成實質薪資下降,但工作機會與適任員工二者的媒合本身並非不存在交易費用,這意味著並非實質薪資下降馬上需求曲線丟進來,交易量(即就業人數)立即增大。
美國Fed的達拉斯分行4月份報告就指出:30.9%因疫情失業的勞工並未重新回到他們原本的舊工作,此數字還高過去年7月的19.8%。
根據美國人力網站ZipRecruiter近日研究發現幾個目前美國就業市場現象:
a. 本來在娛樂或餐飲旅館行業的就業人士,被疫情的強迫停業嚇怕了,高達70%欲轉行,但多數卻因為行業專業不同難以順利轉換跑道。
b. 過去幾個月來新開出的職缺與失業人數竟然同步上升。
c. 因為疫情許多人跑去城市郊區甚至鄉村避難,結果開出職缺的區域與求職者所在區域出現明顯分離。
d. 同樣因為疫情封城管制造成的後果,紐約市區星巴克的今年五月來店人數相較兩年前同期下降65%,工作機會也隨之發生改變。
e. 每週$400美元的失業補助讓許多失業者不急於找工作。溫蒂漢堡、必勝客、Applebee's、Taco Bell等知名連鎖餐廳提供額外的獎金補貼也依然找不到員工。
而這一些因交易費用增加產生的就業市場成交量下降,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難以依靠貨幣政策改善,而是必須透過放寬就業市場法規來協助降低交易費用。可是我們看到卻是迷信政府管制的新一任Biden政府。
3. Biden總統的行政命令
今年7月初美國總統Biden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新增了橫跨農業、健康產業、物流、交通、科技產業、勞工...等各種管制,聲稱可以透過政府干預帶來產業競爭狀態的改善與消費者/勞工權益。
我們可以從Biden總統的發言看到他對基礎經濟學概念的嚴重無知與缺乏:“Capitalism without competition isn’t capitalism. It’s exploitation,” ... “Without healthy competition, big players can change and charge whatever they want, and treat you however they want. And for too many Americans that means accepting a bad deal for things that you can’t go without.”
經濟學認為競爭無處不在,而不同的侷限條件會導致競爭的態樣改變。某些侷限條件下的競爭會有較高的租值消散,某些則較少。純粹市價競爭的自由市場是理論上完全無租值消散的一種競爭態樣。
因此,政府管制往往帶來的只是更多租值消散與尋租空間。誠如雷根總統說過:「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而不是解答。」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試圖以更多管制措施、更多政府干預來「使市場健康競爭」的Biden政府,必然是一場徒勞無功且弊病叢生的白工。只是所增加的交易費用,依然是由美國人民來承擔,這對通貨膨脹烏雲蓋頂的底層百姓而言,恐怕雪上加霜。
還記得中美貿易戰多篇文章我均指出,從正確的經濟學邏輯角度來看,時任Trump政府對中國的各種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最終的成本承擔者只會是美國消費者。
我們看到前任Fed主席,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Janet L. Yellen也於7月中旬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鬆口承認Trump時代對中國的關稅障礙結果是在傷害美國消費者。("Tariffs are taxes on consumers. In some cases it seems to me what we did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
這樣的錯誤,美國政府百年來犯了無數次。例如我們曾談過Milton Friedman 與George Stigler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撰寫的知名論文「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以1906年甫大地震後225,000人無家可歸的舊金山市為研究對象,發現當時無力管制的市政府放任市場自由定價,結果是多數人很快找到新家,即便是十分貧窮者,也有與之對應的廉價房屋提供(1906 advertisement “Six-room house and bath, with 2 additional rooms in basement having fire-places, nicely furnished; fine piano; … $45.")
但到了1946年,舊金山因人口增長而推出租金管制,明明房屋短缺嚴重性遠不如1906年大地震後的慘狀,但卻發生多數人租不到房子的窘境!
根據二位經濟學大神研究,1906年每一個想租屋的人,大約有10間房子供選擇;但租金管制後的1946年,每375個求租客對應10間房子供給。
更嚴重的實例還有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出台的各種價格與非價格管制干預措施的結果,反而更抬高國內石化產品價格,加劇石化產品短缺現象,不但各地加油站大排長龍,不少妙齡女子以身體為代價與加油站老闆員工上床以取得汽油的新聞不絕於耳。
因此我推斷,美國如不放寬對中國的制裁,只會加重自身通膨惡果,同時惡化真實失業狀況。
一方面,管制會加重人民負擔提高交易費用這點已經敘明不再重複;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過去二十年瘋狂印鈔卻未引發嚴重通貨膨脹現象的最大助力。
這點不僅我這樣看,如經濟學名家張五常教授、前任美國聯準會主席Alan Greenspan於2005年美國國會聽證會發言,乃至於經濟學人雜誌2004年10月份的特別報告「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也做如是想,且不說還有許多經濟學家也持一樣的觀點。
誠如Greenspan於前述聽證會上發言指出,對中國貿易制裁結果必然導致美國民生物價上漲與人民生活品質受損,但卻無任何經濟學理與客觀證據支撐政客謬論 -- 制裁中國並無法改善美國就業率。
可即便Greenspan早在2005年國會上已言者諄諄,顯然後來十幾年美國政客們是聽者藐藐。因為政客利益往往不等同於人民利益,這是民主國家最大的侷限條件。
回過頭看,Biden政府上台以來,不但沒有放寬Trump時代對中國的諸多基於污衊指控而實施的貿易制裁,甚至有變本加厲的態勢。但如此舉措對美國自身其實極為不利。行文至此我們已經可以確定實質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雙擊的「停滯性通膨」將來臨。
4. 歐美國家與日本普遍高負債結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利率為結果。
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MT)」根本是一套無視成本的胡扯,違背了「凡有選擇必有代價」的經濟學最基礎侷限。各國瘋狂印鈔當然最後會出現通貨膨脹,不負責任的政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提高利率為代價。
只是每個國家面對的侷限條件不同,使得代價發生的時程或「閥值」有所不同。
通貨膨脹現象說到底是個「貨幣增長率對上經濟成長率」的過程 -- 當貨幣增長率追不上實質經濟成長率,通貨收縮會發生;當貨幣增長率超過實質經濟成長率,則通貨膨脹會發生。注意,我這裡指的「實質經濟成長率」是「真實」的經濟成長,而不是GDP、凱因斯經濟學那套錯誤的觀念。這部分我以前就為文批評過,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查找。
故,同樣因應新冠疫情而寬鬆貨幣的俄羅斯,其面對的國際經貿環境不比美國日本,自然很快就承受不住通膨壓力於近日宣布一口氣調升利率100個基點至6.5%。(見圖)
美國聯邦政府2021年政府負債$28.5兆美元,是GDP的128.31%。僅利息支出達$4025億美元,佔年度預算5.3%,佔聯邦稅金收入9.8%。如果美國無法成功抑制通貨膨脹,則隨之而來的利率飆升將造成美國財政風險。畢竟市場利率始終是由「無風險利率+風險貼水+預期通貨膨脹率」組成。
我們可以注意到1980年代初期,美國國債淨利息支出增加的時期,其相對應的10年國債利率也大幅攀升。
同樣地,在高通膨率的1980年代初期(藍線),市場利率也曾一度飆升至近20%(黑色虛線)。(見圖)
再看看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債務狀況(見圖)
新冠疫情之後,世界主要國家的債務風險只增不減。
英國經濟學家,前英格蘭銀行與英國貨幣政策顧問Charles Goodhart警告:「中國帶給全世界的經濟紅利若因其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消失,則世界必將面對通貨膨脹衝擊。」("...as aging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spend more of their savings, average interest rates will rise higher than governments have bargained for...China’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global growth is now past. This great demographic reversal will lead to a return of inflation.”)
通膨來襲加上實質生產力成長受損的停滯性通膨夾擊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不得不面對更棘手的債務危機。這些國家未來政治與社會的動盪將會是常見的現象。
美元20多年來快速通貨成長下而無明顯國內通膨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其做為世界最主要國際貿易交易結算貨幣的角色,使得世界整體經濟成長大於等於美元通貨成長時,通膨率不易上升。就如Greenspan 2005年在美國國會作證所闡釋,中國作為1990年代以來美國成長最快且體量非常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美元的需求本身就保證了美元的購買力,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也大幅壓低了美國國內物價增長率。
上個世代扮演此角色的是日本,因此我們也看到日本與中國分別是目前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Foreign governments owned US$7.053 trillion of US debt in November, including China's US$1.063 trillion, and Japan's US$1.260 trillion, US Treasury data showed. )
然後在此次疫情重創且血虧的奧運會之後,其逐漸衰退的整體生產力與相當惡化的債務狀況,我懷疑日本還有多少殘存力量支撐美元。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新任Biden政府上台後汲汲營營地尋求與中國高層會面。
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與中美經貿脫鉤二者都會帶來美元實質購買力的衰退與美國通膨惡化。因此美國政府如要避免財政危機,必須做到二件事:a. 解除貿易壁壘,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b. 確保中國繼續願意大額購買美國債券以及使用美元為主要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中國數字人民幣推展與歐洲也開始積極發展數字貨幣的背後,都是直接對美元在國際貿易、金融體系的競爭。一帶一路若越成功也越能協助人民幣國際化。
這些都是美國非常不樂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不斷在造謠污衊中國的一帶一路與科技後門監聽等事項,就算明明被抓包踢爆監聽全世界的是美國自己。
然而如同我多次解釋過,美式民主制度下政客的利益與人民利益往往不一致。當鼓動對中仇視有利於競選時,美國政客很難選擇與中國和平、更深度交流的道路;當增加更多政府管制干預與有利於尋租時,政客也是毫不猶豫地如此選擇。所以我們會在未來相當長時間看到精神分裂的美國 -- 又不希望中國在世界經濟影響力增加而欲打壓,但自己又不能真的因打壓中國與之脫鉤。
這種人格分裂狀態恐怕未來十幾年都會是美國政壇主旋律。
因此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選擇把財產壓在美國利率終將上漲這一大方向上。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58hauwkf
參考資料:
WSJ, "How Much Are Prices Up? Here’s One Family’s Day-to-Day Expenses." July 9, 2021
WSJ, "Job Openings Are at Record Highs. Why Aren’t Unemployed Americans Filling Them?" July 9, 2021
WSJ, "Governments World-Wide Gorge on Record Debt, Testing New Limits" July 12, 2021
范一飞, "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2020年09月15日
元毓, "宏觀經濟學的尷尬—菲利普曲線死了嗎?" May 8, 2018
NYT, "Yellen Says China Trade Deal Has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July 16, 2021
WSJ, "Biden Targets Big Business in Sweeping Executive Order to Spur Competition" July 9, 2021
WSJ, "The 2021 Olympics Are Turning Into a $20 Billion Bust for Japan" July 20, 2021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 23 June 2021
Barron's, "The Housing Market Is on Fire. The Fed Is Stoking the Flames." July 23, 2021
Barron's, "Disco Inferno: The U.S. Could Be Headed Back to ’70s-Style Stagflation" July 16, 2021
Reuters, "Russia raises key rate to 6.5% in sharpest move since 2014" July 23, 2021
Milton Friedman & George Stigler, "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 September 1946
Alan Greenspan, "FRB: Testimony" June 23, 2005
The Economist, "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 Oct 2nd 2004
微信會被監聽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國小國中時,大多時候會聽到老師這麼說:「先完成的同學,有空的話幫忙旁邊的同學,大家共同協力完成,這樣大家會更團結喔!」這句話大概到了專科、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聽過,更遑論職場上幾乎少有這類的對話,比較多的是:
「能者過勞死,做越多死越快」、「做完了還去幫別人,到時候被別人以為沒事做更慘」、「能裝忙就裝忙,提早做完也要表現自己很忙,免得被老闆加工作」、「社畜時代,顧好自己就好了,跑去顧別人到時還被嫌棄不就更慘」。諸如此類的職場文化,彷彿不斷提醒在職涯修羅場中的上班族「幫助別人等於找死,能力強提早完成工作更是該死」。我無法否認這類的想法,我曾經也有過相似念頭。
只不過,我以為有生之年,不會再看到這類同袍情誼。
有次會議,我口氣強硬指點未來有機會成為主管的同事其工作內容,要求他得把手上的工作組織化、條理化、邏輯化,將工作整好、盤好,才能讓相互協助的同事,理解工作該怎麼做才好。而不是在人力資源有限情況下,讓、令其他同事負擔更多、更重的工作,尤其大家平常事情多,不經意一個交辦的動作,背後卻是多到滿出來的事情,沒有講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有摩擦,甚至好事會變壞事,而那些支援協助的同事們,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反而變成負擔與壓力,工作絕對做不久。
會議氣氛變得凝重,大家都知道「紀香老師又生氣了,每次碰到這位同事,紀香老師的口吻總會特別嚴厲。」
從我的角度看這位同事,他是位很乖、很認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面對什麼問題,做事也懂得負責任,是個懂事的小朋友。我對他的嚴厲來自於一年以上工作默契。我看著他從不知道做什麼好,到清清楚楚看出事情怎麼做出成果,還有不停告訴他團隊協作之間能帶來的綜效與效益,是多麽具體明確。這些珍貴事物,不容易在一間公司獲得,我常跟他說:「我們都很希望在職涯過程中,有什麼能跟人家誇口的事情,我在你這三十歲的年紀,能讓我誇口的頂多是接過什麼大品牌客戶案子,而這些都是靠公司光環而來,不因我,也跟我無關,充其量我不過只是個參與者而已。」
他是個認真可偶爾會稍微掉線的小朋友。三十歲出頭的他,在我眼裡只要好好的、穩穩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日後肯定能有一番作為。我跟他分享:「我去過多數中小企業,老闆最常跟我講說沒預算、沒資源,其他你自己想辦法,沒做到你負責。可是,你知道嗎?今天你們一群沒經驗的人,我完全相信你們,讓你們在這舞台上,做每一件事情,我不斷強調責任我扛、我擔、我吞,做不好怕什麼?有我在背後支援你們,你做錯了,我第一個出去道歉,哪一次你看過我躲在後面?哪一次你們做錯了我沒有跳出去坦?而你們只需要專注把工作做好,我當你們的擋箭牌都沒差!」
因為,新創公司的老闆,靠的不是「織田紀香有多行」,而是要靠一群團隊支持,一群願意做事、願意闖蕩江湖的夥伴們,將工作做出一個想要的成果、結果。我再三跟他強調:「你的缺點是事情的延續性跟後續跟進沒做好。這是問題沒錯,但別把這當問題看待,把它當一件事情去處理,如果你跟進與追蹤能力不好,那你就設定鬧鐘、設定提醒、請同事告訴你,藉由各種工具或是週遭人們的協助,讓自己變得更強,令自己不再陷入問題泥沼中,而是可以遇到一個解決一個,然後再遇到下一個來解決另外一個。有一天,你將不再會計較問題,你看得只剩下對策與結果。」
好幾次的對談,我跟他談到:「我以前老闆最常說『很多人是當了主管之後,才學做主管』。不論你有沒有意願成為主管,你現在被要求的,甚至接受到的工作,都是成為主管這條路上的試煉,是你不想要也會發生的事情。不是你能力多好,而是你理解承擔的意義,你了解團體共同前進的重要性,你更清楚小我跟大我之間的選擇,不是只看片面資訊,為了公司、為了組織、為了團體,你做出的選擇不傷害公司、不損害組織利益、不危害團體價值,你就是一個值得讚賞與認同的夥伴。因此,前方道路上,等著你的只有更大、更棒、更好的挑戰,能這麼去想,你自然會成為在那高度看事情的人。」
公司每一個人的狀態,工作現況我都很清楚,同事們曾問我:「老師,你怎麼都知道我們做了什麼,發生什麼事情?你有在監聽還是監視嗎?」童言童語的提問,我也給了認真的回答:「因為我在辦公室來回踱步時,我雖然看到的是撇過一眼畫面,但我會聽你們的對話,畫面上的資訊以及觀察你們互動,畢竟大家都是同一個團體裡的人,我累積下來長年的觀察力,是我至今為止少數能誇口的能力之一,再加上邏輯、推理、演繹,我多少理解每件事情的可能起源、可能後果跟可能發生的衍生問題與現下出現的各種挑戰,這些是長期經驗與專業交集出來的能力。」
此次會議上的嚴厲口吻,我讓該位同事又一次承受巨大的壓力,我私下又一次對他說:「你會長大,你可以選擇長大的是只有肉體跟數字年齡,或是讓你的心智與意識都跟著長大。專業、經驗不一定會長大,端看你自己看事情的態度,如果你看的夠清楚,知道你所在位置與要去的相對位置,你自然知道你該往哪裡去加油、努力。可是你如果放任長大的只有肉體變化,你浪費掉的時間,會刻印在你的心智裡,因為當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看別人怎麼越來越厲害,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與支持,那些遺漏的就是你耗掉的,尤其時間成本是你的工作資本,資本放錯地方價值自然會大幅減損。」
他難過的眼匡泛紅,也哽咽說著他很認真做,怎麼好像都做不到我心裡的標準或要求。我想不出安慰他的語言,我跟他說:「你可以從今天開始選擇放掉這一切,拋開這些不做,那你就達成自己要求的標準,也到達你想要的水平,可是在那時候,你剩下什麼,自己要想清楚,是金錢?是經歷?是專業?還是具有足夠火侯與內斂的執行對策跟技巧?你以大到能自己做選擇要,或不要,沒人強迫你,我也不會,你現在跟我說不做,我欣然接受。」他搖搖頭,他說完全不想放棄,真心想把很多事情做好。我也回他:「誰不想把事情做好?但庸才會不停強調這一點,而地才呢?就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做到好為止,我們不是天才,當地才可以吧?至少在做的過程不放棄,不停修正與調整,好歹不會成為庸才。」
談話完畢之後,他稍微懂了些東西,離開辦公室。然後,另外一位同事跑進辦公室來找我,我很訝異一位從不找我的同事,突然跑來是怎麼了。這位同事開口就說:「老師,今天會議上你所說的,我想替那位同事說一些話。我怕老師誤會,所以還是要讓事情清楚,也希望老師跟以諒解或理解。」我好奇也納悶的看著該位同事,同事繼續說:「工作上有很多時候我知道該同事做不完,因此我想說都主動先幫他做,讓他可以不要承擔那麼大的壓力,有些事情也因為是我主動做的,後續他可能不清楚,請老師不要責備他,我知道他忙不過來,我剛好手上工作完成,趕緊先幫他做那些工作,讓他能夠稍微舒緩一下工作節奏,所以,有很多事情老師看到是我們在幫他做,不是他純粹交辦,是我們想趕緊幫上他,令工作可以更順利、流暢。」
聽完同事這麼說,我心裡是激動、是感動,也是悸動。
工作二十年多,從沒聽過有同事會因為自己工作提早做完,主動幫另一位。還有,看到同事被嚴厲要求時,為對方說好話,希望我不要誤會他。這種情況,自出社會到現在,只碰過一次,能在自己公司遇到,真心感動。我以為,人們工作都自顧不暇了,不被對方背後捅刀已是萬幸,怎可能會有一位同事來為另一位同事說話,沒碰過這類的事情,連我自己二十年工作經歷,未曾聽過有任何一位同事替我說過話,每次出事之後不是被取笑,要不就被當瘟疫看待,不可能會有人跳出來幫忙講個幾句,即使我曾期待在工作飽受不平之冤,能有人來幫我說個好話,等了一輩子的期待沒發生過。結果,卻在自家公司裡的同事們,看到這極為珍貴、寶貴的「同袍情誼」、「同儕關係」。
「你說出來的能有多好,往往比不過別人幫你說的一句好。」
諾利嘉誓言成為一間文化有溫度、感情與互助的公司,因為這是一群你值得、他值得、彼此值得的夥伴關係。偉大的事情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是一個團隊相互在乎、信任與最重要的給予支持下,才得以實現難以想像的願景、遠景。我很榮幸,很欣慰、慶幸,在這間公司遇到的這群同事,非常卓越、優秀,以及能看到公司文化、環境可以有溫度的令人們沈浸其中,這比賺到再多錢要來得更讓人暖心。
「公司是人的集合體,人們群聚的溫度成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熱度。」
微信會被監聽嗎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人都說用Signal,難道人人都喜歡用Signal嗎?因為WhatsApp宣佈用戶的資料將要與Facebook強制共享後,引發用戶大轉移至Signal,更因而令WhatsApp資訊共享延期。其實除了Signal和WhatsApp以外,坊間還有不少即時通訊App可選。
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因壟斷市場,並有機會出賣個人資料,可能暫時不用為妙;微訊WeChat和QQ是大陸的,收集用家大量資訊送中,更常有被監聽之嫌,也不用為妙;有人重回ICQ懷抱,但ICQ沒有點對點加密,不夠安全,也不建議採用。
原刊日期:20210121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2/TCGRLSRKE5GN7B3OGFVYVUBEH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即時通訊軟件 #WhatsApp #Signal #Telegram #WeChat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avCXOzlCG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5ay0eYz5sJ3MjWVfL9bzufSHIZQ)
微信會被監聽嗎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魔聲藍牙耳機 #monster #美系調音之作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粗礦與放蕩不羈的靈魂
還記得與Beats By Dr. Dre合作,曾經合稱Monster Beats的品牌嗎?大街小巷都瘋搶的麵條耳機,當時Henry我也超想要的。時隔多年Beats與Monster已拆伙,分道揚鑣。這次我們開箱評測是全球首發的TYPEC台灣版本,音質總結來說承襲Monster以往重低音的美系調音特色,粗礦與放蕩不羈的音色,駕馭美國搖滾與鄉村音樂再好不過了!有著穩固的耳翼與不錯的音質,還有合理的價格,又有大品牌的信仰加持,這次魔聲歸來之作相當有誠意
【音樂測試】
音樂:Spotify Premium - 320 kbps
測試歌曲1:Chris Daughtry – It’s not over
測試歌曲2:Rascal Flatts – What hurts the most
配對手機:iPhone X
測試編碼:AAC
【通話測試】
配對手機:Samsung S7 Edge
recording app: Call Recorder Pro
【評分總結】 平均92分 / 滿分100分
評語:美式粗礦經典調音,駕馭歐美搖滾歌曲風味最佳
1. 音質表現 95分
駕馭美國搖滾歌曲的時候,最能體現搖滾歌曲的各種樂器融合與層次,整體音場感表現不俗,尤其vocal的嗓音也能帶動出來
不過在中音部分會稍微欠缺一些,不滿意的話可以去下載app Equalizer去調整等化器
2. 佩戴舒適性 93分
矽膠耳塞佩戴感佳,鯊魚鰭頂住耳橋也不會感到不適,適合長時間佩戴
最大的特點就是耳機體積很小,所以戴在耳朵裡面不會很突出! 這在評測裡面耳機中也是數一數二的輕巧
3. 佩戴穩固性 92分
具備Sport Clip與Securefit技術的關係,我覺得穩固性算是很不錯,在戶外運動或跑步也能感受到很安穩。入耳其實就是滿穩固了,如果加上類似這種內耳的耳翼,其實穩固性又會再提升一些。再來就是這副耳機的空間設計不錯,體積結構相對在我們評測的真無線中是很小的一款,所以戴在耳朵上非常服貼,跟我們之前介紹過的Sabbat E12 ultra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不喜歡太突出耳機的朋友,或是低調的朋友就非常適合這樣非常服貼耳朵的外觀。
4. 被動抗噪性 86分
被動抗噪性沒有到IEM等級的監聽耳機這麼好,如果選用到剛好尺寸的耳塞,也能隔絕一定的外部噪音
另外採用入耳式矽膠耳塞,被動抗噪效果也還OK,當然不能跟ANC降噪耳機去比, 算是中上的水準
5. 連線穩定與延遲性 97分
這副耳機的連線速度、穩定度、單雙耳切換真的是最大最大的優勢。流暢切換、不延遲,所以給予極高的評價
應該是評測以來真無線 TOP3
6. 通話水準 88分
通話水準中等,室內表現不錯,室外通話需要大聲一些,沒有搭載cVc 8.0,不過通話還算OK
雖然不是桿狀外形,但整體來說是還能持續通話的水平
7. 外觀設計 95分
Monster獨家設計的外觀,有亮面拋光的充電倉,還有蝦趴LED閃光燈,很有科技感
8. 操作易用性 86分
可以以觸控實現音量、上下首、接聽掛斷、呼叫Google Siri助理..等功能,相當全面。不過因為觸控稍微靈敏,一開始在習慣耳機時偶爾會誤觸,後續就習慣比較少誤觸了,我個人還是相當prefer觸控的。因為按壓式的有時候會因為按下去的力道造成耳朵不適~
9. 場景使用多元性 92分
通勤、出差、中上等級劇烈運動的運動等場景都適用。室內或是車內的通話也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一般聆聽音樂也適合,算是全場景都通用的耳機
10. CP值表現 96分
音質、佩戴舒適穩定度、重點是連線速度快,單雙耳切換飛快,這次魔聲老品牌推出的歸來之作還賣3000以下,真的很值得入手
【編輯總結】
如果在2500元以下,你想要選擇大牌,想擁有穩定的品質與音質與售後服務,希望有耐看有科技感的外觀,而且連線希望穩定速度快的話
Monster 真無線系列 Clarity 101 Airlinks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好耳機!
【Monster 真無線系列 Clarity 101 Airlinks評測文章這邊看】
https://www.techteller.com/review/monster-clarity-101-airlinks/
【代理商購買連結】
https://bit.ly/2VpeU6T
-------------------------------------
【其他科技說好文】
平價CP值先決!2020年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推薦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3c/best-true-wireless/
--------------------------------------------
【科技說社群】
FB - https://www.facebook.com/techtell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
Product sponsored by #WitsPer智選家
✉️合作邀請
mkt@techteller.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jPSybz3RI/hqdefault.jpg)
微信會被監聽嗎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聲演:徐漢光
預告:
[粵語郭文貴27] 王岐山孟建柱在亞非拉美攻習保王如何影響中國政變: 這才真是新角度, 專業記者若再視而不見, 就真是......大有文章了
敬請敬留意以上消息。
你亦可直接收看普通話版﹕
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soFqPodi-MQ
頻道﹕
郭文贵
Published on Jan 25, 2019
----------------------------------------
側記:
加拿大駐華大使
為中國軍企華為
干預司法獨立而被炒,
其背景及其他
[10/12 11:15] chingcheong: [郭文貴爆料] 孟晚舟被捕、張首晟之死與中國10大神祕軍企
信傳媒
鄭國強
2018年12月10日
郭文貴點出了華為等10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和被加拿大逮捕的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之間的關係。(圖片來源/ 華為官網)
中國政府通緝在案的流亡富商郭文貴9日大爆料指出,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把國務院各部委、政治局給廢了,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下面三大部門,負責所有國家金融對外合作對內合作的國金局,負責外交的國關局,還有負責海外軍事基地、情報、技術的國情局,「剛才我說的馬雲、張首晟、文成鋼、谷冬梅、張闖,海外兩萬個人,都歸國情局管。」
美國華裔科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驚傳已於12月1日去世,震驚各界,對於他的死因一開始就傳出錯誤的消息,直到家人澄清是在舊金山過世,郭文貴則在9日爆料時指出,「前北大校長王恩哥要求張首晟回國,江綿恆要見他,勸了好幾次張都不回去。」
郭文貴證實,張首晟已經被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中,他擔心回國後變成海南航空CEO王健第二,王健的死對他衝擊很大,好朋友也勸他不要回去,結果他的紅顏知己飛來美國找張首晟,「她來之前見了很多領導,到美國對張首晟說了很多好聽的話,他也拒絕,在G20之前,張首晟就死了。」
張首晟是情報員,專門負責竊取技術
原來張首晟的死亡,和他神祕的身分有關,郭文貴透露,至少見過張首晟三次,有一次在釣魚台賓館秘密據聚會,令人訝異的是,當天黨政軍、政法、安全、情報等系統大老全面出席,並由當時副主席習近平親自頒發「國家一等功」獎,第一個被授獎就是鳳凰衛視劉長樂,第二個就是阿里巴巴的馬雲,第三個是騰訊的馬化騰,第四個是華為的任正非 ,第五個就是張首晟。
不但如此,還有發獎金,頒獎的人就是前北大校長王恩哥、江綿恆、還有社科院院長陳奎元,郭文貴說,「這個東西發給你就是國家免死令…你現在還能說張首晟只是一個普通人嗎?」
他還透露,張首晟在中國社科院有辦公室配24小時工作團隊,回中國坐的車子車牌掛A6的車子,是國家級待遇、常委待遇,保全配的是中央警衛局的警衛,他到京西賓館見大官穿的都是牛仔褲,郭文貴強調「他想要多少錢就能要多少錢,張首晟最大資金來源和最大聯絡人就是馬雲。」
張首晟為什麼那麼受到器重?郭文貴爆料說,張首晟在2006年就是中國有編號的軍工特務、科技間諜,他的上線就是江綿恆、王恩哥、安全部長許永躍,他的最上層給他提供保護的就是熊光楷,都是上海幫。
張首晟與江綿恆,千人計畫啟始人
量子電腦帶給中國要稱霸世界帶來一半的信心,打造一帶一路、人民幣擴張、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根本基礎,張首晟的貢獻很大,「張首晟不只是參與千人計畫,王恩哥親口跟我說過,他和王恩哥、文小鋼、張闖、江綿恆,谷冬梅士共同創始人,是我們這個國家黨的脊樑。」
所謂的千人計畫從2008年開始,用5到10年,在中國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等,引進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中國創新創業。
「千人計畫到底多少人參與各位知道嗎?在海外至少有2萬人。」郭文貴還說「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幫中東國家提高油產量20%,但全部都是來自美國的核心技術,靠千人計畫偷來的技術。」
郭文貴說,張首晟是一個基督教徒,對佛教充滿興趣,他的量子螺旋理論很多都來自於佛教、中國的儒學、道家的觀念,這個人很注重修行、健康,「我親自聽他說過幾次,人類最愚蠢的就是殺人和自殺,我斷言他絕對不是自殺,是誰殺我不知道,但全世界99%的人自殺,張首晟也絕對不會自殺。」
張首晟的死,卻也揭露了中國物理研究的重大秘密人物,他的恩師,前北大校長王恩哥。
王恩哥來自上海幫,是科技間諜頭子
史丹佛大學物理研究院、包括英國最牛物理研究所,其中有一個人物自始至終幾十年都跟著研究量子,直到今天為止,中國 社科院、北京大學這兩個物理研究院的主要負責人,還是美國物理研究會iupar裡面的董事、 也是英國物理研究會的理事,這個人就是王恩哥。
然而郭文貴爆出王恩哥的另外一種身分說,他是中國共產黨派到海外最成功三重身分間諜,第一 知識分子界藍金黃(收買與威脅特定對象)的代表。第二偷竊西方技術,叫做技術間諜。 第三打入美國政治經濟內部。
王恩哥和江綿恆是生死之交,父親是副司令,和太太谷冬梅(中國物理學會)的爸爸都是江澤民父親的手下,大家聽過千人計畫,卻沒聽過百人計畫,王恩哥自1995年起就是百人計畫的一員,但背後是上海幫的江澤民家族。
江家控制了上海科技大學, 江綿恆是創始校長,江綿恆是中國衛星發射、登月計畫重要的領導人,同樣的是是量子研究重要推動人,是中國晶片發展投入最多的、關鍵的決策人,數以萬億的錢投進去,郭文貴強調,「其中,中美之間競爭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量子研究,美國人徹底輸給中國人,任何4G時代的加密技術在量子運算的強大威力下都沒有秘密可言,中國要靠這個稱霸全世界。」
圍繞著上海幫,也帶出了華為等10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和被加拿大逮捕的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之間的關係。
孟晚舟有特工編號,來自神祕中國十大軍企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北方工業、中國兵器、保利集團、平安集團、鳳凰衛視、海航集團等10大企業都是軍企,「這些跟習近平有啥關係?啥關係都沒有,很多企業開始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習近平呢,這10家企業中有9家都是和江澤民家族有關系,唯一江家當時沒有控制的,就是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搞出來的、世界上最大作監控設備的中國威視。」
「有個朋友說這些企業是和解放軍有關係的企業、西方講的什麼商業企業有國營背景或者和軍方合作背景,錯了,他們就是中國軍企,包括馬雲的大數據、微信就是軍企。」他說。
郭文貴指,像華為的孟晚舟這些企業所有領導和站在前台的人,存在三個身分,第一,在軍隊裡面他是有編號,而且受到軍隊行政級別待遇,在國家安全部同樣存在代號。第二條,這些人是中國金融界重點扶植和保護的對象。第三條,在外交上要百分之百享受國家權力,「要不然孟晚舟一出事情中國外交部就出面要人,你看中國其他企業家外交部有出面的嗎?」
尤其是華為,每支手機都有監聽,美國調查華為多年了,華為和孟晚舟本身的問題是竊取技術的詐欺,郭文貴氣憤的說,「她們幹的事情就是監聽美國,監聽我們的同胞,包括我郭文貴的家人和員工,但我們中國老百姓有惹你嗎?你馬雲幫助江家、朱家從大數據找出股票,你敢說沒有?你到美國法院告我,我跟你見。」
郭文貴表示,他希望孟晚舟、華為、張首晟的家人對他提起訴訟,這樣就能釐清事情真相,「我也願意把今天講的話翻譯成英文,願意到美國司法部、國會作證,我要負法律責任。」
[10/12 11:18] chingcheong: 以上☝是郭文贵12月9日爆张首晟的特殊身份,非常有参考价值。他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话我全部听了,正好有行家把最关键部分整理出来放在网上,现在下载供大家参考。
----------------------------------------
[注釋 1 - 13]見
https://youtu.be/Vb3CqsIXhPk
[粤語郭文貴26a]世界更魔幻,盜國賊玩完﹕傀儡習翻身變皇帝再變神;犯了十誡之首惹怒耶穌教;王孟在非洲的金庫影片;中美貿易戰之中共總戰略;法治基金主席班農讀王陽明
[注釋14]Bloomberg - Michael Bloomberg, 彭博, 又名布倫伯格, 傳媒大享, 億萬富翁, 慈善家,曾任紐約市市長。郭文貴說他將競選美國總統。曾在去年新加坡一國際會議盛讚王歧山。
[注釋15]Jho Low 劉特佐 - 馬來西亞人,涉馬來西亞國家基金1MDB巨大貪污案,其中一年前連任敗選的馬來西亞總理Najib即將受審。劉特佐已被多國通緝,包括馬來西亞、美國等。郭文貴說他是二號盜國賊孟建柱的私生子,在全面控制馬來西亞的陰謀中角色巨大,曾匿藏上海、港澳,最近可能轉往中東國家。
[注釋16]FT,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 -英國老牌知名大報,世界發行。本集視頻中提到的有關劉特佐的報導是﹕
https://www.ft.com/content/b0e4e7ec-2...
[注釋17]孟建柱、孫力軍 - 孟建柱是前任政法委書記,孫力軍是現任公安部長。是郭文貴爆料中的二、三號盜國賊。見
https://youtu.be/jXCe-Q9z5gM
[粵語郭文貴4] 江家透過政法委,一直控制著習,而變局才剛剛開始。
其中輯錄了對孟建柱和孫力軍的腐敗指控。
[注釋18]班農 - Steve Bannon, 班農曾任特朗普的選戰團隊的首席策劃師,後成為白官幕僚。2018年中辭任後,同郭文貴友好,同情中國。亦見[粤語郭文貴26a]之[注釋1]和[注釋4]。[粤語郭文貴26a] 在:
https://youtu.be/Vb3CqsIXhPk
[注釋19]吳征 - Bruno Wu, 大騙子, 美籍, 撈到風生水起。郭文貴說他是盜國賊們在外國的主要間碟、打手之一,曾促成澳門永利賭業大享利Wynn向特朗普遞交冒簽習近平的信,要求遣返郭文貴,可能企圖過暗殺郭文貴。
[注釋20]吴征妻找鎖匙 - 吴征妻是中國著名電視紅人楊瀾,大美人。郭文貴說她常常色誘中外重要人物,是為盜國賊「藍金黃」他們,達到收買和要脅的目的之一。找鎖匙,是到男人的家採訪或談生意之後,一人回去敲門,說遺失鎖匙要找,弓身到沙化底找,短裙之內真空。
----------------------------------------
本集[粤語郭文貴26b上]
之
來源視頻
https://youtu.be/qWfUTqS-5fI
2019年1月20日王岐山,孟建柱.是如何执行南普陀计划!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对待!中国新的发誓我这一系列的奇怪的事情!(普通話)
頻道﹕
郭文贵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xTiSTrXpG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