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書單【外面是夏天】vs.陳曦
內文摘錄:
。那白花像故意扔在妻子頭頂的「弔花」,彷彿有人惡意對活著的人扔白菊花一樣。
。文字在明亮的照明下飄蕩一上午,像跳舞一樣移動,但是到了中午就會停止,輕快地灑向以花瓣形狀展開的地球儀下方。
------------------------------------------------------
近期閱讀到的韓國短篇小說
氛圍都很強烈
就像近期宅在家
看得幾部韓劇一樣
以往閱讀日本小說較多
但近期幾次看韓國小說的經驗
都對於一些文字和畫面的連結
深刻到內心顫動
作者是韓國藝術大學
戲劇院劇作系
好像只要看到藝術大學和戲劇系
我就會特別有感
因為我最愛的村上春樹也是戲劇系的
短篇小說的好處是
極短
但故事和氛圍感強烈
適合睡前讀一篇
不需要一鼓作氣讀完
只要每天享用一篇就好
至於為何閱讀後會想要接觸花
大概從收錄在其中的
第一篇短篇小說中
關於畫了不知名白花的米色壁紙描述中
讓我對那埋藏在其中的紋路
和所有永遠掩蓋不了的遺憾
與哀傷
讓我非常想觸摸實體的花
安撫自己閱讀後的心情
閱讀完這篇小說
心中彷彿被什麼梗住一樣
花了很久的時間
才讓有點朦朧的視線
重新對焦
然後一邊喃喃
韓國的創作者都好厲害啊
----------------------------------------------------------------
製作
導演、剪輯:盧子珩
攝影:韓學宇
音樂:劉哲麟(大偉)
梳化妝:連俞涵
感謝:陳曦
-------------------------------------------------------------------------------
III陳曦III
以日本花道作為基礎且發展出和洋混合花道風格,講究花材色調和諧以及多元的花形設計。2019開始於台北、日本等地展出多件以日式花道創作主題的攝影作品,並且在展出的同時推廣日式花道對於現代人快速生活步調的陶冶作用。並且在同年底於台北開啟花道私塾,以日本草月流派為主軸,透過基本花型探討花與生活周遭連結的可能性。擅於將植物造型,解構植物原有型態,跳脫傳統的插花手法,賦予現代人對於日式花藝既有印象新的面貌。
------------------------------------------------------
[山羌‧微型徵文] 書寫你的微光經驗。試著留言寫下「屬於自己的生活微藝術」(100字內∥9.20截止∥由山羌大師評選3名),即有機會獲得本集影像中所引文的書籍一冊(《外面是夏天》∥金愛爛∥https://reurl.cc/83dqDM)
p.s.請到頻道下方留言你的微型徵文抽書喔~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好球帶」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朱宥任 內容簡介: 球場是這麼一個令人牽掛的地方。 燈暗的彼端,摸著黑,拿著不成材的工具,在充滿想像下,打著恣意妄為之夢想。 燈亮的此刻,高手之戰代表被選中實現的夢,在其後的卻是更多不可視的種種。 有的時候,棒球並不只是在主審喊「PL...
微型小說主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極度吸睛》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你在學生時期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老師在講台上說得天花亂墜,可是在台下的你卻昏昏欲睡?」我有,而且很多!進入職場之後,公司也讓我們進修一些課程,講師的功力也有高低之分。到底是什麼差異,讓你在某些課程專心致志、收穫滿載;某些課程又讓你分心神遊、意興闌珊?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eye-catching/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極度吸睛》這本書的作者是擅長「吸睛教學」與「有感表達」的專業講師曾培祐,他致力於傳授吸睛教學/演講的技巧,並且受邀在眾多業界公司和學界機構裡授課。為什麼「吸睛」的技巧那麼重要?如同書封上的這段話一語道破這本書的核心精神:
簡報是否精彩,在於有沒有吸睛的陳述;演講能否博得滿堂彩,在於內容能不能緊緊抓住聽者的注意力;學生能否學得興趣盎然,在於教學是不是生動活潑……無論你是哪種身分,要有效表達自己的專業,是否「吸睛」是關鍵!
在注意力極度需缺的現代,想要「有效」傳達你的訊息讓聽眾吸收,儼然成為一門學問。在這本書中,曾培祐老師淬鍊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彙整上台的吸睛技巧共52招,打造不冷場氣氛。我試著將書中的關鍵三元素:開場吸睛、持續吸睛、結尾吸睛,整理成以下這張好懂的全息圖,讓有興趣的朋友知道這本書會涵蓋什麼內容。
整體來說,整本書就像是作者畢生的絕學寶典,掌握並活用其中的技巧的人,將獲得最多的注意力,達成最好的教學、簡報、演講成效。如果你是一位「老師」,善用這本書將大幅提升你的教學效果;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口頭簡報、公開演講能力,這本書也能成為你的一大助力。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自從2020年的一次職涯中心「子彈筆記」課程的邀約,我利用平日工作之餘的時間準備課程,成為了一個微型「講師」。至今總共進行了四場的〈子彈筆記工作坊課程〉,也曾經分享過備課和授課帶給我的心得和反思,但是我仍然對於「提升教學成效」這件事非常感興趣。
因此,我遍尋市面上關於教「教學方法」的老師,發現了兩位許多人都推薦的高手。其中一位是人稱福哥的職業講師王永福老師,目前我正在閱讀中他寫的《教學的技術》。另一位就是歐陽立中和許榮哲大力推薦的曾培祐老師,這本最近推出的《極度吸睛》從書名就抓住我的目光,讀完後也讓我收穫豐富,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
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也先上 YouTube 瀏覽了一下曾培祐老師的演講紀錄,例如這場 TEDx Providence University 的〈教學,從吸睛開始〉,曾老師也很生動地示範了「吸睛」演講的重要性和各種技巧。短短的20分鐘演說內容,十足抓住我的注意力,也讓我在看完後學到了許多東西。接下來我簡單分享一下這本書談到的三個關鍵吸睛元素。
.
【開場吸睛:讓學生專心的方法】
.
開場的重點在於讓聽者先「放下」。上課鐘聲一響,不代表課程正式開始了,講師必須要懂得先讓聽者放下手邊的事情、放下心頭的雜念,把專注力抓回來之後,才開始正式的演講內容。如果開頭都沒有抓到聽者的注意力了,那麼即使你講得內容再好,聽者也只是左耳進右耳出。
如同作者一再提醒的重點,「先要不分心,學習才有效」,重點在於聽者有沒有「學到」東西、有沒有「聽懂」你的內容、有沒有「帶走」這堂演講的收穫。所以重點不再於講者自己,你想講什麼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讓聽者先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接著才開始端上真正的主菜。
這本書裡面,作者提供了10種不同的吸睛技巧,像是「兩段式聳肩法」,就是請聽眾一起聳肩兩次之後,大聲喊出一個字。重複三次這樣的循環,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這幾種技巧可以因地制宜使用,關鍵在於「把動的變靜的」和「把靜的變動的」兩種心境轉換,不同的聽者情境,適合不同的方式。
.
【持續吸睛:掌握快慢的節奏】
.
持續吸睛的動點在於把節奏「放慢」。很多講師會落入一種陷阱,那就是把所有精華和重點擠在一起講,誤以為重點越濃縮,聽者越覺得值回票價。真實的情況反而剛好相反,太密集的重點資訊轟炸,絕對會讓聽者馬上「資訊超載」,就像哈利波特的故事要寫成七本小說你才會看得津津有味,如果只用30頁就把小說精華全部塞給你,你不但不會覺得好看,事後回想起來一定一點印象也沒有。
在演講和教學的內容編排上,要注意「不要說太多,不要說太難」,在每個重點之間留給聽者吸收的時間。傳統的「講述式」教學就是「快節奏」,如果整堂演講都是快節奏,聽者馬上舉白旗投降。重點在於穿插「非講述式」的「慢節奏」內容,例如講故事、邀請實作、互動問答…等,書中提供了33種不同的慢節奏方法,只要在講述式之間靈活切換,就可以發展出無窮的組合。
如同之前我分享過另一本談學習的好書《最高學習法》,書中提到的「間隔學習法」就跟這個部份起了很好的呼應。與其密集式的填鴨式學習,不如讓每一次的重點學習之間,間隔適當的時間,穿插一些跟主題有關或無關的活動都可以,如此一來反而能提高最終的學習成效。
.
【結尾吸睛:加深記憶的技巧】
.
結尾吸睛的重點在於講者要懂得「放手」。時常會發生一個情況,就是講者自顧自的在演講結束時,重複一次整場演講的重點,說得太快、太急促,結果聽者來不及統整資訊,最後對整場演講的重點反而沒有什麼鮮明的記憶點。
作者提醒在每次演講和教學的最後,要善用「聽者要放大,講者要縮小」的心法,把聚焦的重點回歸到聽者本身,因為重要的是聽者「帶走了什麼」,而非講者「講了什麼」。這個以聽者為本的觀念,再次呼應到了作者一直強調的觀念:「達到教學的成效是最終目的,吸睛的技巧只是讓聽者保持專心、吃得津津有味的調味料」。
關於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之後加深印象?我曾經分享過的經典學習書籍《學得更好》裡面提到,讓學生主動「回想」,是加深記憶立的不二法則。研究指出,連續看同一段文字四次的學生,和看同一段文字一次、但主動回想三次的學生,相較之下,回想組的記憶力顯得深刻許多。因此,曾老師在書中附上了9種結尾吸睛的技巧,都是讓聽者主動回想,加深聽者記憶的妙招。
.
【後記:教學要好,吸睛不能少】
.
曾老師用開場、持續、結尾三個環節,說明每個講師都該具備的三種核心技巧:放下、放慢、放手。透過觀念的解析,再搭配書中各式各樣的技巧變化型,你可以建構出屬於自己獨門的教學方法。下次你如果遇到學生不專心,不要急著檢討學生,該先回頭看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時宜。
從這本書中,我很開心能讀到一些自己曾經用過的招式,也很驚喜於更多我想都不曾想過的招式。在我任職的公司培訓課程裡,我也回想起那些讓我聽得入迷的講師,原來就是活用了這些不同的技巧,才能時時刻刻抓住我的注意力,讓我收穫滿載。「如何教學」原來是一門值得不斷進步的技藝。
我讀完這本書的想法是:只懂得用鐵鎚(傳統講述法)的老師,沒辦法處理不同情境的學生和狀況。想要靈活有效的教學,我們需要的是各種不同的工具,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工具百寶箱,當你需要之時可以提供充足的智慧。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讓「聽眾」專心聽你說話的人們。
.
這次《思考的框架》抽獎贈書感謝 遠流粉絲團 提供
曾經參加抽獎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要改成在部落格文章抽?因為臉書最近的演算法,非常排斥在貼文呼籲任何行動,所以之前的抽獎文和抽獎名單,時常被屏蔽或者刪除。這次換一個替代方案來試試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新的抽獎方式,你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提高中獎機率唷!有任何想法和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p.s. 上一本抽書結果順利,以後先沿用這模式唷!
微型小說主題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念念不忘 #豆與豆】思想塑造世界,世界塑造生活。在乏善可陳的餐桌前想像一種沒有吃的生活,以及孕育這種生活的世界,竟不覺匱乏。世人總以「多」為豐盛,然而誰說「少」或者「無」就不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充盈?日本微型小說鼻袓星新一就曾在思考人類文明發展的雜談文章《某種思考方法》中,以可食用容器之發想與雪糕筒的發明為引子,反思物質文明與污染的關係,指出比起金字塔一類有形的文化遺跡,「消逝而不留痕」也許才是更高層次的文明之形式。
在某個高度文明的時空,人類只要服用藥丸即可解飢。豆與豆,是我今夜的藥方。我拉開圓形罐頭,像為銀月亮剖腹,使之誕下橙紅海洋。白瓷調羹探進海的深淵,取出一顆顆濕滑的藥,涼涼的,酸中帶甘味。高濃度鹽份觸碰到嘴角脆弱處,癢癢的,好像一種微弱的對抗。我揭開發泡膠蓋子,以筷子把醬油與黃芥末混入黏稠的納豆,一濕一乾混搭着服用。沒想到老鄉在口腔中相逢,卻各不相讓。
豆子不服氣嗎?從容器到胃部,再次被禁閉。然而禁閉也各色其色:如張愛玲《封鎖》中電車上的霧水情緣;星新一《收容》中為研究滅絶人類之法而被外星人豢養的同性情侶愛慾浮沉;乙一《被遺忘的故事》中囚困在肉身的植物人之無限孤寂。心存盼望,難保它們不會成為下一則傳奇。
撰文、攝影:陳韻紅
#孤獨的美食家 #納豆 #茄汁豆 #罐頭 #文明 #星新一 #張愛玲 #乙一 #傳奇 # #投稿 #徵文 #徵相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生活 #日常 #我就是我
• — — • • — —•
明周文化編輯部期望與讀者交換日常生活大小事情,願各位對於世界的觀察與想像,都像音浪疊加,可以傳播四方,喚起共鳴。
下星期主題為「#Staycation #宅度假」,疫情以來,你有沒有盡情在本土探索?歡迎讀者以約500字短文、附上照片,直接Facebook inbox我們。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10月10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每個禮拜一或三,在本Facebook專頁發佈。
微型小說主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好球帶」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 朱宥任
內容簡介:
球場是這麼一個令人牽掛的地方。
燈暗的彼端,摸著黑,拿著不成材的工具,在充滿想像下,打著恣意妄為之夢想。
燈亮的此刻,高手之戰代表被選中實現的夢,在其後的卻是更多不可視的種種。
有的時候,棒球並不只是在主審喊「PLAY BALL」後,才正要發生的事……
棒球雖奉為國球,整體運動環境卻缺乏友善。朱宥任以現實知名球員為藍本,呈現十二篇不同角度的棒球故事。主角包括純粹愛球的素人、身經百戰的職棒球員、賣力加油的應援團成員、單純滋長著夢想的小球員……等等,不論在場上或場下,都有著奮戰到底的熱血精神。本書作品提供多種角度,如觀察職棒簽賭的反應的〈盲胞阿韋〉,其中的清白球員,無力阻止隊員們打假球而向教練秉報,教練卻為了維護球隊和諧選擇包庇。又如敘述球隊團體派系的〈Wild Pitch〉,因為球員之間的心結與鬥爭,實力反而不是球員能否上場發揮的條件。棒球場宛如微型的人生,不停上演酸甜苦辣的心情拉鋸。
作者延續幾近斷絕的台灣棒球小說寫作,記錄棒球生態的變遷與時代風景。本書獲選文化部103年藝術新秀創作,是新世紀以降唯一的一本個人棒球小說集。
作者簡介:朱宥任
一九九○年生,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畢業,現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佳作、新北市文學獎、文化部103年藝術新秀創作等。作品刊於《聯合文學》、《短篇小說》等。

微型小說主題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平行世界 #量子力學 #多重宇宙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做了上次的宇宙的起源後,我們來說一下平行世界,因為這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很多的小說,漫畫或是電影裡面都有講到這個平行宇宙的故事,究竟什麼是平行宇宙,而為何會有這個理論呢?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頻道主要的題材是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或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題材,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首先先說平行宇宙的理論是怎樣開始的,這是因為量子力學的其中一個研究而開始,所謂的多重宇宙論Multiverse這個字眼是由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1895年開始的。但是為什麼一個心理學家會想出這個理論呢?威廉詹姆斯,也被稱之為心理學之父,他本身並不覺得研究心理可以知道人類的心理,所以他終其一生在研究超心理和心理現象,他認為人的精神世界不能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解釋,可以透過某種現象來領會超越性價值,並強調人還有強大未開發的潛能,他也證明靜坐可以改善自身活力和精神力,和做了靈媒的實證研究,題外話:塞斯書的作者Jane Roberts也曾經收到死後的威廉詹姆斯的信息,透過Jane出版了一本叫『一個美國作家的死後生存:威廉。詹姆斯的世界觀』大家可以找這本書看看。
那一個心理學家想出來的理論,在過後的量子力學得到證實,在科學家每一次研究量子時,它都有不一樣的狀態,而宇宙的全部物質都是量子形成的。因此科學家大膽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就有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已,而是由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目前很多科學家認為,在我們的世界裡,存在著更高維度的空間,雖然無法進入,但是確確實實的存在,他們做了一個粒子碰撞的實驗,在粒子的加速器裡面,使質子和反質子加速到光速,然後讓它們撞擊著一起,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能量,粒子憑空消失了,而物質就完全湮滅了。
科學家猜測,透過撞擊而產生非常大的能量,能使粒子進入另外一個維度空間裡,根據愛因斯坦的E=MC2,得知微小的物質乘以光速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那為何量子力學可以證明平行世界呢?
我們簡單的講一下量子的特性,量子的多態性,一個光子它可以同時存在在多個地方,難道量子是可以分身在不同的地方,量子計算機的一個存儲比特位,同時可以是1又是0,使它的存儲和計算加倍,為何又有1又有0呢?因為在量子力學裡面,輸出態和輸入態都是某一力學量的本征態。如果我們都是量子組成的,那麼是否意味著我們可能存在在不同的維度裡面,只是我們能感知的只有現在的身體呢?
所謂的平行線是這兩條線永遠不會交叉在一起的時候,在另外一個宇宙可能存在著另外一個你在做著不同的東西。雖然無法交叉,但是其實有可能兩條平行線是非常靠近的呢?也有可能其實是圓形的呢?圓形的線也是永遠無法交叉的,於是就有了多重宇宙的理論出來。
我們先來講一個很出名的祖母悖論,假設你回到過去,在你父親還沒出生之前,殺了你的祖母,但是這裡就有個矛盾了。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母,祖母死了就沒有你父親,沒有你父親你就不會存在,那怎樣可能有你回到過去殺死祖母呢?這就是祖母悖論的矛盾,那這個矛盾可以用平行世界來解釋,如果你真的可以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母,你這個世界和祖母死了的世界是不同的,就會產生兩個不同世界在進行著,那祖母悖論就可以解釋得到。
在量子力學的多宇宙論裡面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件事情的發生率不是等於零,那所有可能的情況都會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裡面進行。造成歷史的分支,當你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母,其實你是進入了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而那個世界和你的世界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有祖母,另外一個沒有而已。
那平行世界之間會可能有鏈接的機會嗎?有!答案是蟲洞,或叫愛因斯坦-羅森橋,他們倆人在研究引力場的時候,假設黑洞和白洞透過蟲洞鏈接,透過蟲洞可以去到另外一個空間,或是時空旅行,再次先說明在量子學裡面的蟲洞,和通俗講的蟲洞是不同的,量子學裡面的蟲洞是微型蟲洞,而通俗講的蟲洞又名時空洞。
在最新的超炫理論裡面,如果將兩個黑洞糾纏在一起,然後再把它們分離,就可以產生蟲洞,而蟲洞就可以將兩個平行世界的時空信息,用微小粒子互相傳送。
美國麻省理工的宇宙學家馬克思。泰馬克說道:對於我來說最有興趣知道的並不是平行宇宙究竟存不存在,而是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平行宇宙呢?他在2003年寫了關於四種不同的平行宇宙,那就是
第一種:視覺之外
第二種:后暴漲泡沫
第三種: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第四種:終極集合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四種不同的平行宇宙論有什麼分別,和怎樣證明它是存在的理論。
假設我們的意識可以經過微小粒子互相傳送,那就用可能因為你的意識而產生了另外一個平行世界,打個比方,如果我非常想去出國讀書,但是到最後我沒有出到國去讀書,但是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裡面,我已經在外國讀書並且畢業了。我們也有可能透過夢境,感受得到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發生的東西,夢其實是人類潛意識的慾望,這種慾望也可能透過微小粒子傳送到另外一個世界,我們要做的事情有限,但是我們想做的事情是無限的,而夢就是一片鏡子,讓我們透過這面鏡子,穿梭去看在不同世界的自己,這個想法看起來很玄,但是這也不是無可能的。
我們來想想看,以後的世界一定會有人發明時空機器,對嗎?經過幾千幾萬年,總有人會發明到吧!那如果真的發明到時光機,那就是說他回到的過去和我們現在是在不同的時間,或是不同的維度。這樣解釋平行宇宙你可以接受吧?
人生中都充滿了不同的選擇和交叉的抉擇,需要我們深思然後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是無論怎樣選擇,你都會得到一些東西,也失去一些東西,就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才能讓人生處處存有驚喜,就是因為錯過,才會學會珍惜,平行世界是否存在其實還沒有人能夠證明,就算證明了又如何,你只是可以窺望那個做出不同選擇的自己經歷不同的事情而已,不如好好的選擇現在的自己,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和愛護身邊的人。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雖然這次的影片我花了將近兩個星期來準備,不過寫出來的東西我也蠻滿意的,希望透過這個影片,讓你們可以了解平行世界。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看,也記得訂閱HenHenTV的時間,打開旁邊的小鈴鐺,和關注我的Fb,B站和Instagram. 接下來要做的影片,給大家投投票:
1, 金字塔的實驗
2, 魔法書和魔法陣
3, UFO和五十一區(羅斯威爾事件,暗網的機密文件)
最高票的我就會先拍那個主題。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微型小說主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我的青春不要只有一坪大」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蔡正雄
內容簡介:
一枚小小的印章,是十五歲刻印小師父的生活飯碗,
當他驚覺自己的青春居然只有一坪大的空間,
他該如何突破方寸,刻向印章以外的人生?
六歲時,崇正就被拋棄在兒童之家,
他最常聽見人家喚他「跛腳」、「瘸子」,
十五歲,他開始在刻印店「刻」起一千枚印章來養活自己。
崇正經常呆呆的望向車水馬龍的街道,
「難道我要在這裡過一輩子嗎?」
到底「刻刀」要怎麼「磨利」,才能刻出不一樣的人生?
真正的療癒,不是昧於事實的鼓吹夢想,鼓吹成功,
而是勇於面對現實,在困難中培養能力,
就像崇正走出方寸,長出新的力量──
【迷鹿系列】
「迷鹿」系列,取自「迷路」二字。人在登山、行走時會迷路,在生活中也難免迷了路,不小心的上癮壞脾氣、沉迷網路,甚或犯罪。但「迷路」,卻也是和自己面對面、認識自己的最好時刻,在覺醒的過程中去發現、喚醒心底潛藏的向善力量,尋找一個有把握的出發點,重新上路。
作者簡介:蔡正雄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兒童編輯八年,現任新北市光華國小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暑假常赴國外擔任華語文教學志工。
獲第十八屆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以及新北市一○四年度特殊優良教師;翻譯作品《遇見小兔彼得:碧雅翠絲.波特和小兔彼得的世界》曾獲《聯合報》「讀書人2003年翻譯類最佳童書獎」。
愛在書海裡浮潛,尤其繪本和小說,認為裡頭都是一個個微型社會;喜歡跟內容的角色對話,從而發現許多人與人的關係,充滿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於是發奮去考心理和輔導的研究所,希望學有所成能助人,便K好多相關的書籍和努力,奈何落榜了,卻因此栽進繪本和小說的世界,與那裡的角色展開一趟趟的心靈之旅……
出版作品有《繪本的魔法力量》、《昆蟲世界遊記》和《親子英語教室》,翻譯《偵探男孩》和《國際禮儀:商務應酬藝術》等,計百餘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