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因為所以有故事:解構創作思維」介紹 訪問作者:謝文賢 內容簡介: 故事是一連串有來龍去脈,因果關係的事件組合。 「轉彎」,是一篇故事裡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無法進到讀者心裡的故事,不會被他們記憶。 這個世界不斷在創作故事,你會說故事嗎? 讓我們從最簡...
微觀宏觀意思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有意思
電影劇組的準備工作
剛好想到今天早上在看的口譯研究文獻
提到新手和專家口譯員的準備方式大不相同
最大的差異就是
專家更關注宏觀,而新手則是微觀
宏觀者能夠抓住大局重點,針對需求看準細節捕捉
微觀者則是聚焦在單字的查找和製作單字表
讀完文獻真的有種恍然大悟感
因為我自己從新手時期瘋狂查單字
到後來資料看一看就上場,沒資料也不怕了(誤)
想一想,其實專家也都是從新手開始的
而且微觀和宏觀都很重要
只是老手比較有經驗有把握
而且可能很多字以前查過所以不用查XD
總之,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對於口譯任務怎麼準備有興趣的話
歡迎來上我的課😌
微觀宏觀意思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什麼奇怪的深夜告白時間
最近工作的關係,這幾個月必須大量、密集、龐雜的,蒐集和閱讀各出版社的書稿,然後我看到了那本書——
是我很愛的作者,我曾經愛到一篇一篇把她在三少四壯集上每週連載的文章剪下來收藏,還曾經問過當時任職的出版社總編我們到底有沒有機會收到作者在報紙上刊的那些,結果後來很可惜沒收到我特別喜歡的那個故事。
雖然知道作者很久,但我竟然直到去年才第一次見到她本人,第一次現場聽她演講,然後我一直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她真的太像那種住在你隔壁鄰居的阿姨,每天在樓梯擦身而過的時候她都會問你考上大學了嗎、畢業了嗎、最近工作怎麼樣啊、結婚了沒啊、生小孩了沒啊......的那種。
以致於我剛剛讀那本書的時候一下子頻率轉換不過來、有點卡住XD 但無論如何我都真的愛那本書,她的文字既宏觀又有微觀,時而有著對生活的各種好奇和感受、時而又有對人類歷史的深入探究,真的很想跟你們直接大推,但我又怕人家覺得我說她是隔壁鄰居阿姨有點不太好意思,那我就不說是誰了,大家自己猜。
猜完記得去買一本支持一下,算我拜託各位了。
微觀宏觀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因為所以有故事:解構創作思維」介紹
訪問作者:謝文賢
內容簡介:
故事是一連串有來龍去脈,因果關係的事件組合。
「轉彎」,是一篇故事裡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無法進到讀者心裡的故事,不會被他們記憶。
這個世界不斷在創作故事,你會說故事嗎?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
透過29個「因為+所以」的思考撞擊,領略故事創作精髓。
學會說故事,你能做到的,你想像不到。
☆ 藉由古今中外名作、廣告金句、電影對話……解構故事文本。
☆ 豐富的創作經驗領路,以「故事三要角」、「情節設計要素」……照見故事內涵。
☆ 連結各方面的元素,以既宏觀且微觀的閱讀探索,呈現豐富的故事素養。
☆ 透過「故事看門道」、「書寫練習室」的撇步傳授,磨練寫作技巧,增進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謝文賢
生活在臺中,安靜,緩慢。
喜歡夏天的樹蔭、午後的咖啡、精彩的結尾、睡眠充足、好聽眾、專心寫作。
千樹成林創意作文班作文老師、曉明女中特約作家、各單位文藝營隊講師、文學獎評審等。
作品曾獲九歌年度小說選、中國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兒童文學獎、宗教文學獎、福報文學獎、各地方文學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
著有《好神》、《極樂森林的祕密》、《猴塞雷的新工作》、《發現,臺灣風土之美》、《呼嚕嚕,呼叫磯田謙雄》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幼獅樂讀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微觀宏觀意思 在 宏觀微觀 的推薦與評價

Description · How High Do You Have To Be To See The Curvature of The Earth 360/VR · 5分鐘看懂經濟學,就靠這本書| 小島經濟學 · 量子力學與平行宇宙與 ... ... <看更多>
微觀宏觀意思 在 索達吉堪布教言- 佛法認知科學概論:筆記(二) 微觀與宏觀 ... 的推薦與評價
宏觀 和微觀是相對的。 2. 首先,我們的第一個命題是: 真正的物質世界,也就是真實的物理現實,只有一個微分的時間和一個微分的空間。 這個命題的意思是: 物質的真正 ... ... <看更多>
微觀宏觀意思 在 [討論] 個體VS總體.巨觀VS微觀- 看板Econom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上wiki查一些名詞
發現怎麼會有微觀經濟學
原來是大陸翻譯的
台灣 大陸
個體經濟 vs 微觀經濟
總體經濟 vs 宏觀經濟
覺得大陸翻得比較好耶
只有我這麼覺得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84.36
※ 編輯: coolbetter33 來自: 140.120.11.213 (03/22 16: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