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初期,新加坡採取了積極的 「清零」 策略,但在 6 月,意識到 COVID 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政府宣佈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用疫苗控制疫情爆發。隨著限制放寬,每日本土病例激增突破一千大關,新加坡能否找到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
微距控制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rt Ⅳ:簡介「練心」的元素與目標】
到了演講最後再回到訓練框架中最底層的「心」來說明練心的元素與目標。影片大約十七分鐘,時間有點短,之前「練心」講座總共花了三小時才講完,這次試著在二十分鐘內簡介是一項挑戰,挑戰自己抓出其中的精髓。
#影片主題 如下:
● 簡介優異心理Movement的各項概念
❤意志力 Willpower:從英文上的字首和字根來看,是指「意志的爆發力」,也就是心志快速輸出功率的一種概念。
❤熱情 Passion:像大水一樣突然來到,時常來得快,去得也快。
❤勇氣 Courage:一種無懼的能量,En-courage(鼓勵)是把能量給別人(打氣)或是協助激起他人內在的潛在能量。
❤決心 Determination:「決」這個字,在古代是疏通水道的意思,「決『江河』」即是:江河之水被疏引至特定的水道而流;而「決『心』」一詞正是指:把心理的能量疏引至特定的道途上。
❤毅力/恆心 Perseverance:字尾的「severance」是切斷與隔離的意思,因「Perseverance」可說是一種不被障礙所切斷或隔離,還能跨過它、繞過它或貫穿它再繼續前進的能力。
❤專注力/專心 Focus:把能量聚集在一點的能力。如果把精神能量比喻成一座水塔,如果水塔外部拉了十幾條水管,塔內的水一下就用完了,但如果只開一個口,水柱的力道就會很強,流淌的時間也會更久。
❤抗壓力/韌性 Resilience:彈力也是「Resilience」,如果拿彈簧來比喻人的抗壓力,就會明白彈力F=kx,k是彈性系數或稱為剛性,x是結構的變化量。一個人的抗壓力/韌性是由他的心理的剛性k和柔軟度x決定的,如果心理的剛性不夠,一個重量下來它會被壓扁,甚至無法回覆到原本的狀態。
❤知覺 Perception:最微妙的心理能力。它是一個人能分辨細微差異的能力,像是音樂家可以分辨不同的音階、和弦、音量大小、音色甚至演奏人的心理狀態,都透過音樂感受出來。一位運動員的體感也能被練就到極微敏銳的狀態,像游泳選手說的水感,或自行車選手說的路感都屬於知覺的範籌,菁英選手能敏銳地進行動作或技術上的微調。
● 從看得見 vs 看不見來理解「心、體能、力量、技術」
Part Ⅱ 已從「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視角來說明這四個元素之間的關係。接著我們要從「能量」的角度來理解所謂的心流(原文為Flow)是指能量順暢流動的狀態,從看不見最底層的「心」到體能→力量→技術,最後再回到「心」的一種流動過程,若中間沒有阻礙,這種流動就會相當順暢。一位運動員若能在訓練或賽場上達到這種順暢流動的狀態,就會進入一種毫不費力卻展現出最佳表現的美妙境地,亦有人稱為「化境」或「神馳」(英文常以「In the Zone」來表達)
。用能量來認識這種境界,是指「心→體能→力量→技術→心」這四個箭頭之間沒有衝突、沒有障礙,形成一個完美暢通的自循環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破壞這個系統,例如沒吃早餐就訓練→體能斷鏈;肌肉痠痛還沒恢復→力量斷鏈;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動作偏差沒效率→心與技術同時斷鏈。因此,從能量的觀點來理解訓練的目的在於「化解衝突,使能量在上述的軌道上順暢流動。
● 從名詞定義來理解「意志力」(Willpower)。
意志力很重要,但不能只強調意志力;就像體能很重要,不能只練體能一樣。「意志力,並非心志訓練的一切。」已故的身心學老師摩謝.費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 1904-1984)在《動中覺察》中的這一段論述,可說明理由:「大多數擁有強烈意志力的人(有許多人是僅為了鍛鍊而鍛鍊意志力),相對來說也是能力(技能)比較貧乏的人。因為懂得如何有效運動的人,行動時是不需要太多準備的,也不會大費周章。相反的,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傾向於使用過多的力氣,而不是較有效率地使用適當的力氣。」(頁88)
● 認識「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我 =顯意識=馴馬師
自我=潛意識=野 馬
若要把馴服野馬的方法分成兩大類,可以分為「驚威並施」和「輕聲馬語」兩種。前者在碰到野馬時會不斷地嚇牠,用鞭子打牠,以表示我是老大,你是次等生物要聽我的話,有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嚇牠牠會一直跑,一直很緊張,所以不久後就累到精疲力盡,此時馴馬師趁牠無力反抗後就可以把韁繩安上去、騎上牠,這種方式的確有效。過去我也是這樣訓練,「我」這個馴馬師常逼「自我」臣服,跑不到就再逼「自我」撐下去,直到「我」馴服了「自我」。
「輕聲馬語」式的馴服方式比較花時間,先慢慢接近野馬,距離控制在不會有壓迫感、不會嚇到牠的位置,一天、兩天、三天……逐步慢慢靠近,直到取得牠的信任,可以靠近牠不會想逃跑,甚至可以摸摸牠,或騎上牠。要去任何地方時,雖然是馴馬師在控制方向,但兩者之間會有夥伴關係的默契,不會刻意強迫要求。
馴馬師和野馬的關係,在「驚威並施」系統中屬於上對下的關係;在「輕聲馬語」系統中屬於平等的夥伴關係。訓練時我們很容易是用命令的方式來指使自己的身心(包括潛意識)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若能變用輕聲馬語式的訓練模式,花時間去馴服各種訓練或比賽目標,並在訓練中平等對待「自我」,有助於減少內在衝突,讓訓練少點痛苦,多點幸福,也更能持久。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當然,訓練不可能完全沒有痛苦。感覺和感受都是兩比的,「痛苦」有助於讓我們認識「輕鬆」是什麼。比如說上個月的課表開始有八趟八百公尺的間歇,教練要求每趟要跑三分鐘(配速是每公里3:45),第一次訓練時就可以完成,但非常痛苦。痛苦代表衝突很大,有可能是高強度的體能跟不上,或是力量應付不來,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是技術知覺無法適應3:45/k 的落下角度,那個速度的失重太快了,潛意識底在抗拒,外顯的結果就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相同的「心理影響生理」的經歷大家在坐雲霄飛車時也會有,當飛車快速墜落時,失重太快到超過自己的舒適圈,它就會引起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練到第三次,痛苦感已大幅下降,甚至最後兩趟還可以加速,除了體力的進步之外,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和解造成的,好比同一臺雲霄飛車坐了三十次,每一個過彎和下墜你都很清楚了,身心也都適應失重的感覺了,潛意識覺得沒有壓迫,下命令去坐雲霄飛車的顯意識就會逐漸跟不想(害怕)坐雲霄飛車的潛意識達成和解。
● 案例說明「練心」與「科學化訓練」的關係。
用PB配速區間的概念說明間歇訓練的速度該怎麼訂。簡單來說,要訂得比該項PB的速度來得慢,但要慢多少?這是個核心問題。在KFCS科學化訓練的邏輯裡,我們應該要去把跑者課表中的配速區間給計算出來,這個配速區間應該是在跑者的舒適圈外圍,他能跑得到,而且有助於開發他目標距離速度。影片中有舉數據說明。
● 從「適應輕鬆」的觀點來重新認識間歇訓練。
訓練有痛苦是一定的,但不能一直痛苦,要用各種訓練法來幫助運動員從痛苦的衝突中逐漸和解,使「心→體能→力量→技術→心」之間的能量順暢流動起來,用另一種方式說,有時要先退一步降低配速來訓練,或是使同樣配速下感覺愈來愈輕鬆,感到輕鬆後要再停一下,別急著再加速,使同樣的配速和輕鬆感下再適應一段時間,待確實在這個配速下「適應輕鬆」後,再來調整強度。通常,此時的進步已經發生。
--
KFCS 跑步、游泳與自行車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公益名額: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w/bd/1280
微距控制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跑出全世界的人》是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的回憶錄,他用平實真誠的口吻描述創建NIKE的過程中,「為何」堅持初衷、「如何」不畏困難邁步向前、「什麼」軼聞趣事讓這段旅程充滿戲劇色彩。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hoe-do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跟我的想像「有些落差」,怎麼說呢?我原本以為,會聽到一個意氣風發的創辦人,豪氣地說出自己的豐功偉業,或者教條式地給出商業管理的最高守則,又或者細數那些跟競爭對手的恩怨情仇。然而,跟我想得並不一樣。
首先,書中談的並不是NIKE如何成為呼風喚雨的運動用品公司,而是最早期創辦時,那段篳路藍縷的精采過程。菲爾讓我們看到,人際之間的相處扶持與遭受背叛,辛苦地周轉資金甚至被銀行拒絕貸款,從依賴代理到自立自強產銷合一。
其次,菲爾沒有用教條式的口吻,跟你說要怎麼創業、怎麼管理、怎麼行銷。他反而坦承,自己並非天生商管奇才,只是個找到自己的「志業」,且「做就對了」的熱血小夥子。商管的精華,你得從故事中自己抽絲剝繭。
最後,這本書的敘事時間從1964年NIKE前身「Blue Ribbon Sports」的創立開始,一直講到1980年NIKE正式公開募股上市為止。內容著重在創立早期,跟日本「鬼塚虎」品牌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對於「Adidas」或其他競爭者的著墨則非常稀少。
英文書名「鞋狗」(Shoe Dog)的涵義是:「鞋狗就是那些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製造、銷售、購買或設計鞋子的人。一輩子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會樂於使用這個詞來描述其他終生緻力於此的人,不論男女都勞心勞力的為鞋子這一事業奮鬥,完全不考慮其他事情。」
接著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從菲爾身上學到,該對三件事說「不要」:
.
1.#不要停止前進
.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菲爾在各個章節重複說道:「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一步都不能停。」(The cowards never started and the weak died along the way. That leaves us, ladies and gentlemen. Us.)
菲爾是個超級行動派,24歲初出茅廬的他,判斷日本鞋比德國鞋更具優勢,毅然決然跨出第一步開始嘗試創業。起初,他不知道怎麼跟銀行借錢,也不知道怎麼跟日本人打交道,更不知道怎麼行銷和打廣告。但是,秉著一股相信跑步會讓世界更好的信念,他「啟程」了。
創業過程就像他最喜歡的「長跑」,起初非常艱難,不保證報酬多少,有點冒險也不一定有最終目的。他提到,跑步這個行動的本身就是目的,過程中遭遇精神的疲憊、肌肉的痠痛,都不要停止前進,繼續跑下去。
我自己有42公里的長跑經驗,可以體會菲爾所說的,精神和肌肉的疲憊會在某個距離達到臨界點。但如果堅持下去,在突破之後,就能度過這個疲憊的時期,進到類似「心流」(Flow)的境界,享受這種酸痛且怡然自得。
熱愛長跑的菲爾,深諳其中的道理,在書中許多橋段,當他遭逢困難或挫折時,他就會長跑個10公里,然後再回到事業繼續向前。
.
2.#不要微觀管理
.
菲爾是個內向且話少的領導人,但是他的管理風格卻很瀟灑。他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偉大的領導者從不做「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而且話也不會多。菲爾這種性格的「反面」,對照到職場上就是很多人不喜歡的「控制狂老闆」。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他要把首席戰將Johnson調往遙遠東岸的時候,遭遇的激烈反抗和菲爾的淡定回應。Johnson一聽到這個指令就表達反對,他才剛歷經婚姻、事業的低潮,對於這個調度很不諒解。接著開始找尋藉口,為什麼他不適合,這也有困難、那也有困難,菲爾只是淡淡地聽著他所有的抱怨。Johnson自己冷靜下來後,終於說道:「好吧,我來做」。
菲爾在書中時常提到他的管理哲學:「不要告訴人們如何做,而要告訴人們做什麼,讓他們用成果帶給你驚喜。」(Don’t tell people how to do things, tell them what to do and let them surprise you with their results.)
菲爾在書中不斷提及上面這句,我認為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擅長招募到「對的人」。手下大將Johnson、Woodall都是熱愛跑步的怪咖,Hayes和Strausser身懷技能但在前份工作不得志。他們在菲爾手下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徹底發揮「不服輸」的性格,讓這家長期處於破產邊緣的公司得以繼續營運。
.
3.#不要安於現況
.
美國60年代的現況是,在大街上慢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路過的汽車會向跑者吹口哨挑釁,甚至扔瓶子訕笑「找隻馬來騎吧!」。但菲爾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
菲爾賣的第一批鬼塚虎運動鞋,被每家運動用品店拒絕代售,他只好向田徑場的教練和跑者親自兜售。這時他感到一股莫名力量,以前他鄙視賣百科全書的自己,賣共同基金雖然小有成績但心如死水。唯有賣鞋的時候,因為他堅信,鼓勵大眾出來「跑步」會讓世界更好。這個「信念」,就是他義無反顧的原因,也是最具渲染力的行銷方式,信念是「不可抗拒」的。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人們腳下穿著各式各樣的運動鞋,跑步蔚為健康風潮的景象,跟當初被戲稱為「瘋狂的點子」比起來,誰料想的到?
這個觀念用Simon Sinek在《先問,為什麼?》的名言,是這麼說的:「人們不買你做了什麼,人們買的是你的為什麼。」(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最後,菲爾給年輕人的建議,要突破安於現況的心態,除了堅持「信念」之外,要追尋自己的「志業」(Calling)。他是這麼說的:「我想告訴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或者職業而安逸下來。去尋找內心的志業,即使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找就對了。如果你追尋志業,疲憊會容易忍受,失望會化作燃料,阻礙的高牆將不再那麼高不可攀」。
.
後記
《跑出全世界的人》整本書菲爾不斷重複的那句話「繼續前進、不要停止」,背後所代表的勇氣和毅力,徹底貫徹了NIKE最為人熟知的標語「Just do it!」。除了跟商管有關的收穫之外,記下兩句我也很喜歡的話。第一句是菲爾跟妻子新婚不久,要前往日本出差時的感想:
「想瞭解你對某人的感受最簡單的方式:向他/她道別。」(The single easiest way to find out how you feel about someone. Say goodbye.)
這句很簡短,卻很有意境。人總是在離別時刻,才突然百感交集、五味雜陳,要描述對一個人的感情,道別時的真實感受絕對騙不了自己。
第二句是菲爾觀賞過大大小小的運動賽事,以下他拿「書」和「運動」來類比堪稱一絕:「就像書本一樣,運動給人一種,活過另一段生命的感覺,好像親身參與了別人的勝利和失敗。運動發揮其最佳狀態的時候,能讓粉絲和運動員的精神合而為一。」(Like books, sports give people a sense of having lived other lives, of taking part in other people’s victories. And defeats. When sports are at their best, the spirit of the fan merge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athlete.)
這也是漸漸愛上閱讀書籍的我,想說卻說不清楚的感受。在自己有限且平凡的生命中,透過閱讀不同作者的著作,得以窺見不同視角的人生,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就像是把作者的部分人生,透過文字消化後,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最後,用Samuel Beckett的這句話,做為「鞋狗」精神的自我勉勵:「嘗試過了。失敗過了。沒有關係。再去嘗試。再次失敗。但這次失敗得好看些。」(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微距控制英文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初期,新加坡採取了積極的 「清零」 策略,但在 6 月,意識到 COVID 有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政府宣佈將轉向與病毒共存,用疫苗控制疫情爆發。隨著限制放寬,每日本土病例激增突破一千大關,新加坡能否找到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網站 (相關文章 / 影片):https://ssyingwen.com/ssep55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0:56 第一遍英文朗讀
3:24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5:36 額外單字片語
22:20 第二遍英文朗讀
———
臉書社團 (朗讀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307655551120691/
朗讀內容參考了
Al Jazeera: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1/9/20/can-we-live-with-covid-19-singapore-tries-to-show-how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1/09/07/asia/singapore-covid-19-restrictions-intl-hnk/index.html
CNBC: https://www.cnbc.com/2021/09/20/singapores-daily-covid-cases-breach-1000-levels-over-the-weekend.html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Singapore 新加坡
Aggressive 積極手段的
Social distancing 社交距離
Eradicate 根除
Strategy 策略
Policy 政策
Covid zero
Living with Covid
Restrict 限制
Vaccines 疫苗
Outbreaks 疫情爆發
Monitoring 監測
Hospitalizations 住院 (狀況、人數)
Denmark 丹麥
South Africa 南非
Chile 智利
Thailand 泰國
Pandemic 全球大流行病
Epidemic 疫情、流行病
Endemic 地方性流行病
Ease off 放鬆
Impose 推行、 施加
Re-impose 重新推行
Lockdown-weary 厭倦了封鎖的
Virtual 虛擬的、線上的
A rite of passage
Asymptomatic 無症狀的
Mild symptoms 症狀輕微
Free up 釋放空間
General practitioner (GP)
Vaccine passport 疫苗護照
Skeptics / sceptics 持懷疑態度的人
Booster jabs
Deja vu 似曾相識
Handout 講義
Flyer 傳單
Catalog
Brochure / pamphlet
Autumn / fall equinox 秋分
♥️ 喜歡時事英文 podcast 嗎?♥️
你可以支持我繼續錄製 podcast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podcast #國際新聞 #英文聽力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新聞 #taiwanpodcast
微距控制英文 在 艾莉的小太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不到距離上次發歌單已經四個月了,好久不見大家ヽ(o’Д`o)ノ
其實消失的日子裡,只是在充滿挑戰的醫院生活裡試著生存下去,
磨練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想著讓自己更稱職一些,
聽到被叫醫生時可以表情穩定,不會心頭一驚 Σ(°ロ°),不會一看就很菜
然後片頭曲有字幕小驚喜,我覺得這首歌極美,所以手癢翻譯了
啊最後還有,因為Youtube廣告策略的關係,使用版權音源會被自動插入廣告,但我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利益,所有的廣告收益都是給音源的原唱者獲得,所以剪歌單什麼的都是無償分享,插入廣告我也不能控制,必須再次強調,不然一直看到有留言說賺很大,是很心酸的一件事 _(:3」∠)_
-
⚠️歌單內如有嵌入廣告皆為Youtube自動插入,由原唱者頻道獲利
💋由衷感謝小夥伴們提供好聽的英文歌
(呼延犽、Miotsuki、woogyeol、icelise、29th、Eliv、Sylvia S、Ching、Wun、Tom、bible、雲暖、真的是涅元、Scarlett、Hannah、Amber、Kc、Katie)
| A B O U T M E
嗨,我是艾莉 Aeri ♡
一個熱愛西洋音樂的中醫學生
2013年開始在部落格翻譯英文歌
喜歡用中文字的美 表達英文歌的深度和意境
最近Youtube之旅才剛開始,一起來跟我聽音樂冒險吧 :)
| 更 多 的 艾 莉
instagram ( aeri.z ) | https://www.instagram.com/aeri.z
臉書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eriParadise
翻譯部落格 | http://aerirabbit.pixnet.net/blog
Spotify 帳號名 | aerifox
Spotify 主要推薦歌單 | 近期驚艷🦋 (https://is.gd/qCZuIJ)
| 冷 門 歌 單 全 系 列
✨微醺系列 2 ➤ https://youtu.be/wSYxeYCRCGI
✨微醺系列 1 ➤ https://youtu.be/RYF6jjTtrMo
✨日出系列 2 ➤ https://youtu.be/0mT265El-aY
日出系列 1 ➤ https://youtu.be/eIRIrKedc6k
✨新-抒情系列 2 ➤ https://youtu.be/0mT5lgq-68Y
✨抒情系列 9 ➤ https://youtu.be/C8ag-UP1xjU
抒情系列 8 ➤ https://youtu.be/7V6Um5U2iH8
抒情系列 7 ➤ https://youtu.be/TprL5bTB2uU
抒情系列 6 ➤ https://youtu.be/CvcvEnKlPNI
抒情系列 5 ➤ https://youtu.be/hOTncx1tXfQ
抒情系列 4 ➤ https://youtu.be/U_8dUtveUNQ
抒情系列 3 ➤ https://youtu.be/z1WnbSm5-3k
抒情系列 1 ➤ https://youtu.be/8j_zPzrFugI
清新系列 ➤ https://youtu.be/VZZEHa32wlo
暖心系列 ➤ https://youtu.be/y7SXyrTrRFY
深夜呢喃 4 ➤ https://youtu.be/VH5JsfmW2uY
深夜呢喃 3 ➤ https://youtu.be/Ed1NhR3CaAQ
深夜呢喃 2 ➤ https://youtu.be/Kd5qSdMBZJI
深夜呢喃 1 ➤ https://youtu.be/gKZE-5_0CPQ
中毒情歌 2 ➤ https://youtu.be/WEwan9ORIQ0
中毒情歌 1 ➤ https://youtu.be/fsgWZDHgpyw
-
-♔-
Songs Rights belong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
I only collect to share those amazing music. ♥
微距控制英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逐字稿】
大家好,我是金曲譯者 Bingo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今天輕鬆聊單字要翻譯的是
金鐘遺珠 到頭來 智慧喇叭
第一個單字是遺珠 snub
最近公佈了金鐘獎入圍名單
幾家歡喜幾家愁啊
各位支持的台劇有沒有入圍啊?
《我們與惡的距離》今年瘋狂入圍金鐘獎
表現非常好 讓我們非常開心~
因爲我跟 Leo 都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粉絲
這部劇真的太太太精彩而成功了
它站在隨機殺人犯的家人的角度
去檢視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中一位主角是李大芝
她是劇中隨機殺人犯的妹妹
她自己明明什麽都沒做
卻被社會唾棄排擠
這就是台灣社會的現況
同情心(sympathy)汎濫,但非常缺乏同理心(empathy)
演員陳妤把殺人犯妹妹角色的心路歷程詮釋得絲絲入扣
我非常喜歡
但是這次金鐘獎卻沒有入圍
完全是我心中最大遺珠!
我們就來教一下遺珠這個單字
遺珠可以翻譯成 snub snub
Snub 當動詞時
是故意忽視別人 為的是要羞辱別人 讓別人難堪
例如:
Lucy tried to be friendly, but that queen bee deliberately snubbed her.
(露西試著好好跟對方説話,可是那女生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故意裝作沒看到露西)
我們回到遺珠的概念
遺珠就是受到獎項評審的忽視嘛
所以 snub 名詞 就是遺珠了
如果想要强調某人或某部劇是大遺珠
可以加上下列這些字來形容
Biggest, greatest, 或是 worst
比如說我覺得陳妤是大遺珠
就可以說 Chen Yu is definitely the worst snub of the 54th Golden Bell Awards!
陳妤絕對是第 54 届金鐘獎最大的遺珠!
接下來我想聊聊《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非常特別的戲劇
聊到最後,我會分享「到頭來,每個人都差不多」的英文怎麽說哦
針對《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個人觀劇的心得是
台灣社會要變得更包容友善
需要成長的是同理心
這點跟性別平權面對的挑戰是一樣的
目前台灣社會還是喜歡「劃線區隔、鏟除異己」
舉例來說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
有個很可怕的現象:社會出現殺人犯時
最激動、最想暴力報復的人,常常跟受害者一點關聯都沒有
就是所謂正義魔人吧
他們看見殺人犯,就急著劃線說:
殺人犯是人渣,我跟他不一樣
然後爲了加强這樣的界線
就言語或是肢體攻擊殺人犯或是殺人犯的家屬
我剛剛說的這個「界線」啊
就是所謂我們跟邪惡之間的距離
而我認爲這部劇給的答案是
每個人與惡的距離 很近
誰都可能成爲殺人犯
講到這邊好像有點嚴肅
我們用輕鬆的方式來解釋這個道理
很多人都看過名偵探柯南
這個卡通每一集會破解一個殺人案件
常常破解老半天
到了最後
殺人犯不過是個與你我差不多的平凡人
因爲一時的情緒 或是被逼到生活的角落
就不小心犯了錯
所有人 如果被特定的事件跟環境觸發
都有可能犯下大錯
「到頭來,每個人都差不多」
既然每個人都差不多
我們面對殺人犯或違法事件時候
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該是把犯人妖魔化
而是接受 「到頭來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然後思考這個犯人是面對了什麽困境
或是社會結構出了什麽問題
並設法改變社會環境
這樣才能真正減少駭人聽聞的案件
相反的
如果不解決核心的問題跟改善環境
隨時都會有下一個殺人犯出現
怎麽處決都處決不完
那我們現在拉回英文學習
緩和一下心情
如果要用英文表達
「到頭來,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
要怎麼說呢?
我會這樣翻譯: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the sa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the same.
We’re all the same 很簡單,就是我們都是一樣的
At the end of the day 這個片語就比較有趣了
它的意思是「最後;到頭來;追根究底」
很好用的片語 可以學起來~
再來是 smart speaker smart speaker 智慧喇叭
這是現在全世界熱烈討論的商品、熱門話題啊!
所謂智慧喇叭 講白一點
就是一顆音響喇叭 裡面內建虛擬語音助理(Virtual voice assistant)
現在比較知名的智慧喇叭有蘋果公司出的 HomePod、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還有 Google 的 Google Home
就我所知 智慧喇叭可以播放音樂
報時間跟天氣
説笑話
解答簡單的問題
控制家中特定的電器
也就是可以對家中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發號施令的裝置
這些虛擬語音助理都會有個名字
好像真實存在的助理一樣
蘋果的叫做 Siri
亞馬遜的叫做 Alexa
微軟的則是 Cortana
其中 Cortana 的名字由來很有趣
是微軟旗下的遊戲 最後一戰 Halo裏面的人工智慧助理
從遊戲的虛擬世界變成真實
蠻讓人感動的
話說大家會問 smart speaker 什麽樣的問題啊?
直覺告訴我 應該很多人會惡整虛擬語音助理吧~
另外,大家希望 smart speaker 將來增加什麽功能呢?
趕快留言跟我分享吧~
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開小鈴鐺喔
下週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