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竺鼠車車 #天竺鼠 #豚鼠 #情人節 #PUIPUI モルカー #モルカー #定格動畫 #動漫 今日我又同大家講下最近一套喺youtube熱爆嘅《天竺鼠車車》, 每集短短只有2分40秒嘅日本定格動畫, 佢係每逢星期二晚上七點半喺東京電視台個兒童綜合節目嘅一個小環節 短短唔夠一個月嘅時間,...
「微電影分鏡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分鏡圖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分鏡圖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上週我們玩了畫畫的桌遊以及拆解分鏡表來排拍攝日程表! 本 ... 的評價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吉卜力分鏡表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微電影分鏡表 在 資策會「YouTube影音暨微電影行銷致勝策略」課程 - iThome 的評價
微電影分鏡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最近代理了許多精彩絕倫但在台灣難有機會欣賞的老日本動畫電影,上回 M.S.Zenky 邀請我去欣賞 #今敏 的 #藍色恐懼 後,對日本動畫電影的認識僅止於宮崎駿以及細田守的我就對於該公司挑片的品味有著十足的信心與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去戲院觀賞的電影是 #大友克洋 在1995年發表的 #回憶三部曲MEMORIES,看完覺得不虛此行,個人認為這絕對是適合二刷以上的經典,下週還有一週的時間可以進戲院欣賞,誠摯推薦大家可以進戲院感受看看!為了不影響尚未觀影的朋友,我略過劇情來稍微分享一些讀過後“應該不會影響觀看感受”的小小觀察與感受。
整部電影是由三篇互不相干的獨立故事組成。第一篇 #她的回憶 是一部發生在2092年的科幻故事,編劇設定是由今敏操刀。我過去只看過一部今敏的藍色恐懼,對這些導演的認識都很初淺,但我仍能很清晰的在首部曲“她的回憶”中感受到今敏對於魔幻寫實的表現手法有著純熟的掌控。不知道為何在這兩部作品中,今敏對於女性角色的刻畫都讓我想到野獸派畫家馬諦斯筆下的女性,原始且真實。故事中用舉重若輕的敘事力道表述頗為深刻的議題,很多地方點到為止,巧妙地在極為有限的篇幅中將龐大的資訊交代得非常清楚,私心猜想應該也有許多“療傷系”日系動漫作品有受到這些經典老作品的影響。內容風格之外,我也可以感受到團隊在製作一部科幻作品時絲毫沒有因為他是一部動畫作品而少了專業的考究,從太空人在面對重力改變時的物理狀態到飛行器在太空中移動時的動力模式都讓我有種在觀看好萊塢電影的錯覺。值得一提的是首部曲在配樂的處理上讓偶爾有機會接案作配樂的我有想要拉娘子出來看上帝的衝動(不過我娘子本來就在我旁邊梅花座一起看XD)。
二部曲是 #最臭兵器,我覺得大概只有日本人想得出這麼白爛的故事XD
故事內容稍微暴雷應該也不會影響觀影感受,因為標題一開始就已經自爆了,總之就是男主角打針又吃藥後成為人類最臭兵器的故事,如果我沒有稍微克制自己的衝動的話應該會笑到整排座椅都搖晃....配樂的風格一樣讓我印象深刻,風格像極了咱們花影樂團Bass手蔡牧恭的曲風,讓我倍感親切!有意思的是“最臭兵器”是否致命這件事在看完電影後引起了我們夫妻二人不少討論,不同的答案搭配作品呈現的風格有著許多值得玩味的彈性地帶,而這樣的彈性也讓這部作品能以老少咸宜的方式呈現。(據說當初電影在日本上映時,資深大友克洋粉普遍認為“最臭兵器”很不像他的作品,因為他過去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更為陰暗一些。)
三部曲是 #大砲之街,風格應該屬於蒸氣龐克,畫風的呈現讓我想到繪本,獨到的分鏡手法更是賦予了這部大螢幕上的繪本極佳的立體感,美術呈現讓我印象深刻。雖然風格大不相同,但這部作品還是讓我想到日本導演加藤久仁生在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篇“回憶積木小屋”。兩者都創造出了被人類破壞的差不多的世界,前者充滿暴戾之氣帶有幽默,後者則充滿了祥和的筆觸。有意思的是前者的戰爭可以結束,黑色幽默背後還有點所謂的希望,後者的平靜豁達卻是得建立在海平面上升(或時光流逝)這種不可逆因素之上。細思極恐呀.....
本篇故事結構非常單純,一整部短片的篇幅可以說是僅僅闡述背景世界觀而已,當世界觀介紹完,電影就結束了。然而這世界觀講完了,作品想表達的甚至想諷刺的事物也都已道盡,其中角色的身材、跑龍套的抗議標語到說話的語調節奏都藏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細節,這種寓言式的精短表現果斷又精彩,作為三部曲的收尾可以說是顛覆我過去的美感體驗,在創作思維上有不少養分可以讓我吸收消化。
每次只要看到一部精彩的電影,就算看不懂,我也會在戲院坐到最後一刻試圖看清楚每位工作人員的名字,儘管記不住這些字樣,劇組人員也不會知道到底有沒有人看,我總覺得自己當下的觀賞是對創作團隊的尊重與肯定,同時這也才算是真正感受完整部作品的呼吸。回家路上,我跟Z一致認為大友克洋絕對是有才華的天才。當然他肯定也很努力,但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來的才氣應該是一般人努力也學不來的東西。世界之大,許多經典我們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到,能在今天拜賞到這部“回憶三部曲”,我認為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微電影分鏡表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38] 細說分鏡 Vol.15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04
🖍在我心中,沒有那句「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每個參數都代表者
🖍心中當下感受的一項取捨
🖍既是為了創作與藝術,所做下的決定
🖍每一次次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
決定曝光構圖與曝光 (How),以及創作者身後的動機 (Why),兩者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照片故事 (Story),故事已經發生,且存在在那裡不會改變,身為創作者,或是說書人,對於相同的故事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如何理解故事,與故事的關係在哪裡,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創造力」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豐富的地方。
🟥電影重播、重製與重拍
「重播」就是同一隻影片,原封不動的按下「播放鍵」,從中播到尾,任何一點改變也沒有,不會有任何新意在裡頭,你無論看上幾篇遍,影片永遠都是相同的內容,差的就是你多看幾次,心中解讀也會多少而有差異。
🔹在我心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電影「絕地任務 The Rock」, 描求一名軍官為了掙取為了愛國進行任務死去的同袍弟兄,得不到應有的撫恤對待,因為挾持惡魔島監獄的觀光客,以要求政府巨額的贖金來賠償那些死去的士兵將領,每每在第四台看到這部電影一再重播,我都會停下來看完它 (無論從哪一段開始),雖然劇情倒背如流,已經無任何驚喜與期待,但是每回看時都會對劇情中不同的片段,在心中就會對該片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是過去幾次沒有想到的部分,特別是裡頭,由「艾德.哈里斯」飾演的「弗蘭克」,最後對著手下傭兵說的那句話「士兵,任務結束」,有次看到這段,正是因為知道他整個恐怖行動目的為何,也知道即將發生的悲劇,特別看看他說這句話的態度神情,那時的堅定的神情是整部片中我認為最精采的一段,反而推翻了許多人心中 (包含我)最經典的橋段 – 尼可拉斯凱吉雙手握著信號火花,脆在空地,背對著觀眾面對二台投下炸戰飛機整個人被炸飛的經典畫面。🔹
重製電影就是將既有的內容,透過更好的數位修復技術,讓畫質、音響得到更好的品質,當你重看後,得到的感受差別不大,最多就是視聽的享受提昇一級,不過也能在閱讀重播的電影過程中,重新發現更有趣值得討論的空間,也能在畫質、音效提昇的空間下,發堀出一開始沒看清楚的電影細節。
重播、重製都可說是相同的元素、相同的畫面,最多重製後的電影,新增了過去因時空限制下沒放入的片段,讓整部劇情更加完整,甚至反轉了電影本身主指 (比如說銀翼殺手,因應不同播放地區,刪除、新增部分片段,使得既是重製,也更還原作品的原貌)。
「重拍」就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了,重拍的「幅度」可大可小,小幅度的微調,比如說「倚天屠屠龍記」,每段時間就重拍一輪,小說依舊不變,差的是選角的適配性,或是劇情微調讓觀看的節奏更好一些,但故事還是相同;大幅度的改變是否還稱作「重拍」就有待商確,比如角色的「性轉」,男性變女性 (或反過來),黑人變白人等等,「性別、種族」等觀念大大影響一部電影角色意義與價值,雖然是對既有的小說改變成電影後「重拍」,但「小說歸小說」「電影與重重作品」等這三者,就可說是三個獨立的故事。
🟥照片故事與創作者
猴硐貓村,自早是有許多貓在那兒棲息,又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因而聚集上百隻貓在那兒與居民共處,透過愛貓人士發起「有貓相隨、猴硐最美」等活動,再配合政府規畫、建設,在 2013 年與日本兩大貓島、美國、義大利、土耳期等地,有著「世界六大賞貓景點」之美稱。
相同的故事,同樣前往貓村拍貓的人,背後動機可就完全不同,我相信大多是「貓奴」「愛貓人士」居多,前往這奇特景觀的小小村落,更多是像我這種純粹的觀光看,感到好奇去看看世界有名的「貓村」是什麼模樣,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動機,交織出來的「照片裡的故事」,自然不同。
🔹我認為呀,相同在貓村所創出每個照片,照片故事盡管大同小異,就算兩人用相同的構圖拍攝同一場景、同一隻貓,相同的照片故事,會因攝影者 – 也就是說故事的人,心中對貓村的「連結感受不同」,使得拍攝照片流程、動作、構圖一致,背後想訴說的故事也更有意思,若請這兩位發表分享一下「照片的故事」,我們能從二位創作者表達過程中,感受到「是純粹湊熱閙的觀光客?」還是「愛貓成痴的貓奴?」二者之間熱情的不同。🔹
不過呢,這故事還在進行,自 2009 年開始規畫、發展至今,這十多年間的變化不斷的改變「世界最佳賞貓景點」的樣貌,比如說一些惡劣的飼主在這裡遺棄動物,或是觀光客太多造成當地景觀破壞、居民生活被打擾,或是貓咪被人偷走、動物間的傳染的疫情等問題,都不斷的改變最初「貓村」的好意與樣貌,這故事持續改變著,相同創作者,在不同時空下前來的感受,那就更不一樣,若再刻意執著一些,找到相同一隻貓,相同的構圖原素,甚至是連「畫面」都完美複製出來,相信這二張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訴說的照片故事也完全不同。
🔹若以這例子來看 – 刻意的在不同年代,拍出「完全一樣」,是「重播」還是「重製」還是「重拍」? 我認為「都不是」,貓村時空境遷改變了樣貌,最早的初衷也許也漸漸消失在人們回憶,僅保存於最早的文字、影像畫面裡,由於故事已經不同,拍攝出的「照片故事」,也應屬於新的作品,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年代下心境路程也隨年紀增長有所不同,這創作者不同時期前來此處創作的「背後故事」我相信也是不同的故事。🔹
故事變了、人也變了,所有的事物都變了。
🟥回到攝影與攝影人
真的要問我「拍照,跟攝影有什麼不一樣」,這麼難的題目,要我用最簡單的回應的話,斬釘截鐵一點的說法,我認為是:
🔹「帶著主觀的意識,思維,並且追尋特定目的下的按下快門,這叫做 “攝影”;倘若只是隨手不經意的按下快門,那叫做 “拍照”。」🔹
相信這麼說一定會招來許多非議之論,若有機會我也許能再另外書寫一篇,我對這二者的看法,但這裡容我暫時取這樣子武斷的定義往下說。
這裡不談「不經意的拍照」,我們談談簡單的「攝影」,帶著主觀意識、思維,到了一場景追尋,心中抱持特定目標加以尋找,並且依當下的考量,決定了構圖與曝光所有的元素,最後按下快門產生照片,這張照片幅有著「故事」,與創作者有深刻的連結,說說這個「連結」,那就是創作者的「動機 Why」,也就是前面幾篇不斷說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為何總有人一個點、一個景追尋了數次,若水三千只取一瓢追尋的精神;反之他人不經意的按下快門,若這二人擦肩而過,都朝著相同點做出相同的拍照流動與動作,「作品意義與人的連結」大有不同,我想說到這兒,再配合前面數篇的分享,或許讀到這行字的任何人,能夠了解…,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篇、這麼多例子、觀念,我只是不斷表達一個觀念「照片故事確實是重點,但人與故事的連結才是深入照片的靈魂」🔹
單單是「照片故事」不是我最感興趣的,那個「創作者與作品的連結」可真的無法單純透過「一張照片搭配照片故事」就能清楚說明,談到那深入照片靈魂,並不是在照片裡頭鑽牛角尖,而是回到創作者個人的故事,才是最後一張照片的原點,我想我們更該在意這一點。
既然如此,那麼以上述「攝影」而不是「拍照」簡單武斷的定義下,攝影者所拍出的每張照片,除了「照片故事」外,也包含「攝影者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進而產生「連接與交集」,我們就可以說 – 在這樣子的交集之下,每一張照片自然沒有那個「差不多這麼拍」就好
🔹「焦距增減那 1mm,視角改變了一些,快門快慢一點、光圈大小一點、ISO 高低一點、白平衡 K 數左右偏了一些、最後焦點停留在哪」,這些細細的拍照流程裡的動作,都是每位攝影人「當下對場景的感知,透過內心的感受加以回應世界所做下的決定」🔹
再加上拍照條件總非十全十限,器材的限制、環境的條件,時間的壓迫…,甚至是身體的不適,都無法很難讓每張照片理想條件下誕生出來,但無論如何抱著攝影的心態下,每個參數的取捨,都是為了「創作與藝術」做的決定,任何一個決定、哪怕是重複一來再來的拍攝,我認為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若是這樣,當我們表達分享一作品,自然就不會有「差不多,這麼拍就好」的說法,但表達分享過程,仍舊像是說故事分享的過程,而「說故事」這件事本身又是另外一項專有的領域,追尋精美的攝影作品後,也該花點時間在「表達、說故事」下點努力,畢竟我們知道「藝術,包含了前段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後段分享表達的部分」,缺乏了前、後任一片段,都無法讓一張充滿靈性的照片,能被更多人看到、感受到。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微電影分鏡表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天竺鼠車車 #天竺鼠 #豚鼠 #情人節 #PUIPUI モルカー #モルカー #定格動畫 #動漫
今日我又同大家講下最近一套喺youtube熱爆嘅《天竺鼠車車》,
每集短短只有2分40秒嘅日本定格動畫, 佢係每逢星期二晚上七點半喺東京電視台個兒童綜合節目嘅一個小環節
短短唔夠一個月嘅時間,已經風魔萬千大人細路嘅觀眾
今日就同大家分析佢熱爆嘅十個原因。
第一: 善良嘅動機
到目前為止,動畫只係出到第3集, 故事簡單易明
含有教育意義 ,好似第一集就係講一個自私嘅司機 ,掛住喺車裏面打機
導致 塞車 ,第二集嘅故事就係講 兇悍嘅銀行劫匪,第三集就係講大意嘅司機令貓貓困喺架車裏面
由於主角都係一班 五隻擁有唔同性格嘅天竺鼠 ,故事是輪流嚟講述佢哋嘅善良,點樣將呢啲困境化險為夷。大人細路仔都啱睇,簡單易明,發人心醒。
第二: 天竺鼠化身為一架架車車 ,係咪車裏面又會間中坐咗啲人或者動物
由於導演現實社會裏成日都經歷 塞車 ,佢喺塞車嘅時候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隻天竺鼠 ,
正正就係反應咗導演希望透過動畫卡通 ,交次住現實生活嘅無奈,令到講故事嘅時候,其他人都會對呢啲現實生活裏面嘅瑣碎事情 ,產生共鳴 ,但係又見到啲咁可愛嘅 天竺鼠車車 ,
將呢啲日常生活咁鎖碎嘅事卡通化,畫面柔和嘅配色,好似玩具一樣嘅城市設計,睇起上嚟會開心好多。
第三:天竺鼠五位主角都充滿咗好多天竺鼠習性嘅可愛嘅身體語言,好似食嘢嘅時候兩個腮脹卜卜好可愛、天竺鼠車車好鍾意喜歡趴到同伴身上、會到處嗅聞的特性、甚至係第二集,變身拆車嘅時候跌咗啲錢喺地下,好似天竺鼠咁樣我出一舊舊㗎錢喺地下好似啲bet bet咁樣等等,你啲都係充滿住好可愛嘅元素 ,
第四 :「真鼠配音」, 動畫裏面嘅 天竺鼠 ,喺導演姐姐養嘅天竺鼠真聲,除咗能夠令度配音有真實感之外,對於喜歡天竺鼠嘅朋友一定會好喜歡
第五:導演經過講故事嘅形式,畀佢哋五位主角天竺鼠嘅性格,例如薯仔熱心助人、白毛毛性格騰雞遇上劫匪、阿比生性好奇、貪靚朱古力,仲有為食嘅teddy。佢哋單純而善良、每次遇到麻煩事都會化險為夷,畀出一種好窩心嘅正能量。
第六: 佢哋嘅外型係好可愛色彩繽紛,裡頭軟綿綿嘅「天竺鼠車車」都是用羊毛氈做的。而製作羊毛氈的過程更是十分費時又費工,更加唔好講拍攝嘅過程需要大量道具的定格動畫
第七 :呢一個導演見里朝希年青有為,矮動畫界都十分有名氣,之前拍過兩部動畫 ,candy.zip 同埋我的小羊 , 我的小羊更加獲獎無數 ,之前我的小羊其實係一套比大人體嘅人性黑暗獵奇嘅動畫,畫面分鏡流暢,故事有寓意,今次佢一反常態,拍出同上兩部動畫反差咁大嘅作品,日本觀眾有一定嘅期待
第八:網友有大量嘅meme圖同埋一句金句「小孩才看《鬼滅》,大人都看《天竺鼠車車》」金句在網上洗版。就好似最近好多人將阿yoyo嘅表情p咗圖 , 大家喺網上面風傳,成為talk of the town。
第九:官網出咗好多副產品 ,例如有情人節蛋糕 、Macaron 、徽章 、餐廳更加有呢啲日本造型嘅大阪燒喺度頓崛嘅兩間餐廳,
第十:timing. 一個係因為佢只係得兩分鐘40秒, 好快就睇完, 你等緊車嘅時候可以睇、你等緊?嘅時候都可以睇,睇完覺得好自癒, 就好似一個朋友氹你, 送一個好可愛嘅emoji問候你一樣, 睇完之後好窩心, 好想同人哋分享, 另外就係喺呢一個時候推, 因為成個社會嘅氣氛都係好沉鬱, 睇到呢啲咁單純可愛嘅天竺鼠車車 , 而家人與人之間嘅隔膜好疏離 ,但係睇到呢啲咁窩心嘅動畫 ,你又會覺得 會心微笑 ,
我係好喜歡研究流行文化 ,亦都好鍾意日本 ,所以今日就介紹呢個天竺鼠車車定格動畫比大家,如果你喜歡我呢一類題材嘅,希望你都可以幫我分享畀朋友呀,記得訂閱同埋like, 唔知道出咗天竺鼠車車嘅emoji未呢?如果出咗嘅話留一個畀我呀, 我哋下次再傾過,88
ギニアピッグが人気の10の理由、バレンタインデーのギフト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私は皇帝です。
本日は、YouTubeで人気を博した「ギニアピッグカート」の最新セットについてお話します。
各エピソードは、わずか2分40秒の日本のストップモーションアニメーションです。毎週火曜日の午後7時30分にテレビ東京で行われる子供向け総合番組のごく一部です。
1か月だけでは十分ではなく、混雑した聴衆です。
今日は、熱爆発の10の理由を分析します。
最初:親切な動機
これまでのところ、アニメーションはエピソード3にのみ公開されています。ストーリーはシンプルで理解しやすいです。
教育的意義があり、最初のエピソードは車に電話を切って電話をかける利己的なドライバーについてのようです
交通渋滞を引き起こし、物語の第2話は激しい銀行強盗についてであり、第3話は不注意な運転手が猫を車に閉じ込めることについてです
主人公は性格の異なる5匹のギニアピッグであるため、この困難な状況をそよ風にするために、物語は交代で彼らの優しさを語ります。大人たちは見やすく、シンプルで、理解しやすく、刺激的です。
第二に:ギニアピッグはカートに変身し、人や動物がカートに座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監督は実社会で交通渋滞を経験しているので、交通渋滞が発生したときにギニアピッグになれると期待しています。
アニメを通して、実生活での無力さを物語るとき、他の人が実生活でささいなことに共鳴するように、監督が望んでいるのはまさにそのためですが、彼らは再びそれらを見ました。かわいいギニアピッグカート、
日常のモノ、やわらかな配色、おもちゃのような都会的なデザインを漫画化することで、見るととても幸せになります。
第三に、ギニアピッグの5人の主人公は、多くのギニアピッグの習慣であるかわいい体の言葉でいっぱいです。彼らは食べているときに2つの頬が腫れているようなものです。彼らはとてもかわいいです。 、第2話でも解体された車になって、ギニアピッグのように地面でお金を失ったり、賭けのように地面で古いお金を払ったりしました。みんなとてもかわいいです。要素、
4番目:アニメーションのギニアピッグ「RealMouse Dubbing」、監督の妹が育てたギニアピッグのリアルな声、ダビングをよりリアルにするだけでなく、ギニアピッグが好きな友達にも間違いなくお気に入りになります
5番目:物語を語った後、監督は5人の主人公、ギニアピッグ、他の人を助けたいと熱望しているジャガイモ、白髪の毛むくじゃらのキャラクター、テンジオが強盗に会う、修道院、性的に好奇心が強い、チョコレートに貪欲、そして食べられたキャラクターを示しますテディ。彼は素朴で親切で、トラブルに遭遇するたびに危険をそよ風に変え、一種の慰めの前向きなエネルギーを発達させます。
6番目:その外観はとてもキュートでカラフルで、中の柔らかい「ギニアピッグカート」はウールフェルトで作られています。ウールフェルトを作るプロセスは非常に時間と労力を要します。撮影プロセスには多数のストップモーションアニメーションが必要であるとは言い難いです。
7番目:監督は、Li Chaoxiが若くて有望であり、矮星アニメーション業界が非常に有名であることを確認しました。以前に2つ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を撮影したことがあり、candy.zipが子羊を一緒に埋め、子羊は数々の賞を受賞しています。ラムは実は人体よりも人間性が濃いアニメーションのセットです。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は滑らかでストーリーに意味があります。今回は、上記の2つ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で、特徴のない異なる作品を撮りました。日本の視聴者は一定の期待を抱いています。
8番目:ネチズンはたくさんのミーム写真と金色の文「子供たちは「ゴーストデストラクション」を見て、大人は「ギニアピッグカート」を見る」を持っています。金色の文は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印刷されています。最近、あよよさんの表情をたくさんの人が撮って、街の話題としてインターネットで広めているようです。
第九:公式サイトには、バレンタインデーのケーキ、マカロン、バッジ、レストランなどの副産物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どとんぼりエリアには、和風おこのみやきをはじめ、2つのレストランがあります。
10番目:タイミング。1つは2分40秒しかかからないので、すぐに終了します。車を待つときに見ることができ、待つときに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終了すると、自己回復が良好になります。友達がかわいい絵文字を送ってくれるようなもので、見た後は心が痛むので、ぜひ他の人と共有したいです。また、社会の雰囲気がとても憂鬱で、見るので、今回はプッシュします。シンプルでキュートなギニアピッグカートで、家族はとても疎外されていますが、このとても心温まるアニメーションを見た後、あなたは笑顔を知っていると感じるでしょう。
私はポップカルチャーを勉強するのが大好きで、日本も好きなので、今日はこのギニアピッグストップモーションアニメーションをみんなに紹介します。私が好きなら、友達と共有するのを手伝ってくれるといいのですが、購読するのを忘れないでください同じように、ギニアピッグの絵文字を知らないのですか?あなたが出てきたら、私を放っておいてください、次回はもう一度やり直します、88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微電影分鏡表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男子在神祕的酒吧醒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正在擦酒杯的調酒師。沒有menu,沒有出口,只有不斷寫著筆記本的調酒師,問著奇怪的問題...
***********************
這是我第一部參與製作的短片作品!
很高興能夠從評論電影,開始接觸到製作電影;上個月不知道哪來的創意,報名了在IG廣告上看到的類型電影攝影課。這是一個由廣告導演 - 馮光偉老師創立的【戲來就演】課程,邀請到在曾參與過《惡戰》、《投名狀》、《紫光任務》等作品的香港知名攝影指導 - 王金城授課。課程內容相當豐富而且專業,包括認識電影攝影、燈光、分鏡、劇本、設備等介紹,並在期末分組後指導學員們拍出5分鐘左右的短片。
這部《孟婆湯》的創作,始於光偉導演丟給我們各組的原始劇本,雛形寫了兩個人一連串的對白,便讓我們各組進行自由創作;我當下想到的是昆汀塔倫提諾的《惡棍特工》裡,納粹獵人前往法國農夫家中的緊張開場戲,還有《鬼店》裡的酒吧場景。這一連串的來回討論,我們決定利用最低成本、最快速、最簡便,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一套以對白為主,融合一點奇幻色彩的元素,而創作出《孟婆湯》這個短片劇本。
感謝同組的之軒、Wade、Matthew,以及拍攝當天在現場前來協助打燈的旭志、和協助製片場務的阿德。當然還有劇中兩位專業、表現亮眼的演員,李季、科仲。
從短片製作的過程,讓我能夠理解一部電影的背後,辛苦付出的電影人;哪怕是一顆簡單的鏡頭,打燈、運鏡、鏡頭使用,甚至是當下現場的攝影、環境上都需要精心設計和安排。
這讓我思考了不少有關這些年來從事的影評工作,實際參與拍攝之後讓我感到更無知、渺小。評論說簡單也很困難,能不能抱持著尊重的心去面對每一部作品,我想是根本不變的真理和態度。
大家看完這部短片之後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孟婆湯》Last Drink
演員:
使者 - 李季
死者 - 陳科仲
監製:馮光偉
導演:Arrow、Wade、XXY、Matthew
攝影指導:Jimmy Wong
攝影:Arrow
攝助:Wade
燈光:Matthew、張旭志
場務:Matthew、XXY
收音:Yvonne、Wade、Matthew
剪輯:XXY、Arrow
配樂:XXY、Arrow
混音:Arrow
調光:Arrow
製片:Arrow、Yvonne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短片 #微電影 #攝影
微電影分鏡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變化了許多,同時不單只是創作的手法或是技術的提升,也間接影響著觀著的閱讀模式與習性。
影像比起過去更為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過去能夠接收影像的媒體從電視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觀者(現在的我們)更習慣動態影像傳遞與訊息的接收,再加上網路的普及,每分每秒都以倍速產生文字、聲音或是圖像訊息,所追求的視覺刺激強度已與以往不同,這些龐大的資訊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都在無形中的傳遞給我們,影像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不單單是熟悉反而過度充斥,隨著我們對於這些影像的麻痺,加上畫素的提升已看不慣低畫質的品質,觀看習慣的改變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在速度、節奏上以及內容複雜度為觀者放入更多考量。
視覺習慣並非以單向線性的方式面對給觀眾或是創作者,而是雙向互動的形式,彼此交錯影響。創作者本身置身於環境之中,兼具觀看與被觀看的身分生活著,差異只在創作者觀看影像時會有著更多的敏感度。因此創作者選擇動畫作為一種用來表達自己的敘事形式,不單是因為動畫的特性能建構出高自由度的動態畫面,劇情也能隨心所與的發展,其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呈現與創作者的經歷環環扣者,綜合過去的體驗、生活喜好及細節觀察,作品會伴隨著創作者經歷的不同而有著幾乎無法複製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動畫不像是攝影或是電影能給我們真實又直接的感受,卻依然能夠勾起我們的生活經驗而引起共鳴,動畫利用氛圍的處理,營造出實際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讓作品在視覺上有著更強烈的震撼力與刺激感。
這樣層層的關係,動畫可視為一個綜合不同美學的集合體來討論,平面的角度會導出繪畫或是攝影來做比較,若是接成連續影像並組合配音,則會和電影、錄像作品來討論,其高度的實驗特質使得動畫可以被觀看的面相很多,很自由卻也因為可以操作的太多,是一門很考驗創作者的美學及敘事能力的創作方式。
簡單來說動畫就好比夢境,創作者即為做夢者也是操夢者,透過獨特的手法和敘事方式,觀者似乎面對著作品就能窺看作者內心的故事與經歷,然而,人人都能作夢也能動畫,一件好的作品又該如何去定義。
媒介普及,展示放映形式的改變
生活中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者的多重身份並不稀有,作為本次策展人的我也不一例外,過去對於影像、動畫、電影關注著,同時也思考著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或是影響力。以我為例,小的時候,當時並非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對於觸碰到螢幕的想法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綠色螢幕的翻蓋是按鍵手機是那時最前端的流行,電視稍有價位但也已經算是很普及,而家裡的人也熱愛電影,那時的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做完作業用卡帶看卡通,也會在課本書角化手翻動畫,這些就是我最初理解對動畫的樣貌,很貼近生活並且很容易接觸,所以對於動起來的圖像並不覺得稀奇。
大家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及回憶,動畫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也更為顯著,路上也隨處可見動態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出現,擁有這些產品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簡而言之,對影像熟悉度提升的原因是因為放映媒介的普及,而這樣生活化的放映特性拉近了我們和影像的距離,進階影響到展示的放映形式,單純播映的方式也成了最底線的呈現裝置條件之一,而伴隨著科技技術改變VR、AR、MR的出現,觀看時身體不再再是靜止,除了思考是不是在未來裡動畫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 動畫展覽本身的是否也有形式上的再挑戰?值得思考的除了再現的手法或是文件事的展覽是否也有其他可能,不單影片的放映,其製作過程的手稿、分鏡,動畫在創作時的能量是否在展覽裡也能呈現更直覺的被帶出。
最後要談談,扣著創作者和觀眾的角色——展覽,前面提到過去和現在的科技變化到視覺習慣上的改變,並影響到創作的作品表現,由此了解展覽可以談論的動畫主題面向廣泛。以美學為出發做討論,動畫的繪畫性討論、作為實驗的性質存在討論,或是動畫還有哪些不單就畫面可能,延伸到其外部裝置放映、到整個展出展覽的發展性;又或者通過展覽,使得觀眾有更進步的對動畫的認識,並且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交流,甚至促進各個不同學校的動畫系所能有更密切的交集。
由此理解展覽在觀眾及創作者間作為橋樑亦可觸發到的影響有多少,不過將前面所提及的都放進主題討論方向會過於龐大,況且展覽本身每一個環節都該被仔細安排過,為了使其夠完整,需要花上一段或是好幾次分批的抽絲剝繭才能逐一去探討。也因此,今年的展覽不局限於單一方向的主題,透過展出多元類型的作品,以及展出珍貴的手稿,展場另外安排一區可以讓觀眾互動的區域,讓大家可以動手畫,能更貼近作者製作時的歷程。
此外本展直接取用主辦單位「動映画製造所」作為展覽名稱,「動映画製造所」本身即為產出影像場所的意思,很純粹不迂迴,「動」是取用「動畫」一詞,「映画」則是日本漢字為「電影」的意思,將動畫與電影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並非絕對的詞,也是因為動畫在近年來的改變,沿用原有最早的連續影像切片定義下,依然能將動畫、電影、動態影像、錄像藝術等等區隔開,然而現今的分界已不再清晰,「動映画」也是伴著這些分項微妙的模糊關係而誕生,並且與展覽的主題也存在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此次動畫聯展作為往後展覽的序幕!希望大家能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觀這次的展覽,我們也在未來裡繼續討論動畫各方面像的可能!(文:野口)
策展單位: 動映画製造所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微電影分鏡表 在 分鏡圖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分鏡圖範例」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圖片全部顯示106暑假電腦多媒體社- 分鏡表範例- Google Sites分鏡或分鏡腳本,又稱故事板,是指電影、動畫、 ... ... <看更多>
微電影分鏡表 在 上週我們玩了畫畫的桌遊以及拆解分鏡表來排拍攝日程表! 本 ...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我們玩了畫畫的桌遊以及拆解分鏡表來排拍攝日程表! 本週同一時間將有更豐富的課程 歡迎大家踴躍來上社課 ... 東海微電影社, profile picture. Join. ... <看更多>
微電影分鏡表 在 分鏡圖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分鏡圖範例」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圖片全部顯示106暑假電腦多媒體社- 分鏡表範例- Google Sites分鏡或分鏡腳本,又稱故事板,是指電影、動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