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習落後的孩子,老師經常疏忽了他們的學習障礙問題】
有一次在走路的半路上,我跟兒子提到最近在路上看到那個被分到普通高中的幼稚園玩伴,他只用德文和我說了句「馬麻,我是不是讓你很失望?」我頓時語塞,希望自己聽錯。
走著走著,我看著他靜靜地,在等我的回答。原來孩子都是敏感的,我們不能假裝不面對。看了看他,我笑笑地說:「沒關係的,你盡力就好!」
#德國 #教育 #分流 #巴伐利亞 #升學 #讀寫障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8的網紅阮昭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 今天是 #台北市議會 第13屆第4次定期大會 #市政總質詢。因為很多施政議題在各委員會質詢中,都已請教過各局處首長;今天 #阮昭雄 質詢 #柯文哲 市長的重點,在如何提升城市滿意度,讓台北成為健康、安全、國際的繁榮城市。 依據台北市研考會資料,104年柯市長滿意度76%、至109年僅剩55...
「德國教育分流」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阮昭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Re: [新聞] 不尊重專業只重學業台灣成為低薪國度-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從小分流」的隱形歧視?【 】 - 專屬看板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分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分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国的教育体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問卦] 德國教育分流太早?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閱讀人- 程序,是小學畢業時的「分流」。德國小學只念四年 的評價
- 關於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分流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德國教育分流 在 阮昭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
今天是 #台北市議會 第13屆第4次定期大會 #市政總質詢。因為很多施政議題在各委員會質詢中,都已請教過各局處首長;今天 #阮昭雄 質詢 #柯文哲 市長的重點,在如何提升城市滿意度,讓台北成為健康、安全、國際的繁榮城市。
依據台北市研考會資料,104年柯市長滿意度76%、至109年僅剩55%;我相信市民需要的是有能力「改變台北」的市長、而不是「#善後市長」、也不是一心只想培養黃珊珊成為市長的「#跛腳市長」。
請問大家,台北市有什麼需要改變?
請問市長,您卸任後留下什麼政績?
#內湖交通 雍塞嚴重,長期以來為人詬病,柯市長及交通局長回覆已進行道路拓寬、增設智慧交通號誌、同時建議避開8-9點交通尖峰,但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阮昭雄提出一個大膽想法,是否曾評估用”#藍色水路”分流壅塞打結的陸路?藍色水路除了可用來分流交通擁塞、更可以提供遊憩休閒的新選擇,吸引觀光客搭船遊憩,吸引旅客來台北遊玩。如同德國有萊茵河、布達佩斯有多瑙河、阿姆斯特丹有運河。
對此提議,柯市長回答有潮汐問題、交通局長回答會有淤積問題,阮昭雄問「有具體評估過嗎?」局長說「民國90幾年曾評估過」 我堅定請他們能再慎重評估。
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10年前不行,不等於現在不行!且依據 #工務局水利處 統計,105年起~108年止,市府花費1億8745萬整治基隆河及淡水河,既然有心要清淤、疏濬,就希望能貫徹執行、排除淤積問題,好好評估善用台北市的水路資源。
多年來我一直積極推動台北市爭取 #國際運動賽事 主辦權,尤其 #亞運、#奧運 更是值得台北市去主動;體育局長與柯市長當下承諾,會盡快拜會 #體育署 及 #中華奧會,了解關於台北市申辦的準備事宜。阮昭雄希望透過賽事籌備,讓台北的城市建築更新、讓產業有良好循環、提供運動員鍛鍊目標、持續累積城市的光榮價值。
台北市的 #危老建築 更新、#都市更新計畫 一直緩步進行中,我在總質詢中提出希望加快效率。低度使用的 #閒置空間 也要盡量活化,避免成為治安死角、或被堆積廢物,發生憾事。
關乎國家競爭力的 #雙語教育,一都是台北市家長關切的議題。今年台北市有28所、明年會增加為49所,感覺成長許多!但 #雙語學校 並不平均分布在12個行政區,為了嘉惠更多莘莘學子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阮昭雄希望台北市能以100%雙語學校為施政目標。
台北市作為台灣首都,企圖心及想像力都要更高;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去挑戰,而不是墨守成規、不思突破。
本會期阮昭雄的總質詢告一段落,但服務處與議會研究室,歡迎選民有任何問題隨時來電!
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從小分流」的隱形歧視?【 】 - 專屬看板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打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學校』這個制度很詭異...」在德國,因為教育制度很早進行分流,老師在學生升學決策上往往扮演關鍵的「守門人」角色, ... ... <看更多>
德國教育分流 在 德國教育分流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醫院診所健康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德國教育分流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aiulbb也提到1. 新聞來源: 聯合體育2. 新聞標題: MLB/美國學校師資短缺紅雀隊金手套得主變身體育老師! 3. ... <看更多>
德國教育分流 在 Re: [新聞] 不尊重專業只重學業台灣成為低薪國度-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別以為講個德國就好棒棒
※ 引述《zzzz8931 (宅男)》之銘言:
: 不尊重專業只重學業 台灣成為低薪國度
: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905/TXLWABWXRRDXLIOPY7D5IIYMDQ/
: 陳海源
: 從在德國受教育的經驗得知,不管是本地人或外籍生來到德國求學,所有能夠進得去德國
: 公立學校的學生學費都是免費,因為德國政府認為受教權是基本人權,是不能被剝奪的。
台灣公立學校也沒有剝奪你啊 = = 一定要免費才叫做沒剝奪嗎?
重點是我記得德國公立學校也不是免費的吧 = = (有沒有人能出來說一下)
事實上台灣公立學校的學雜費 已經是便宜到不行
: 而且在德國的分流教育中,展現了學習沒有高下之分,升學班就努力念書,不喜歡念書的
: 孩子就去學一技之長,不同領域的人才互相尊重;不像在台灣,只有讀高中、念大學才能
: 獲得師長讚賞,這是一個不尊重專業的社會才會有的特別現象。
: 只用智商判斷優劣太膚淺
看到這段我一定要打臉 最好是
你以為德國就不崇尚會念書的逆? 難道你不知道在德國教育體制下
一堆學生早早就"被"決定要念甚麼類型的學校嗎?
還不是成績好的被分類到文理高中(主要是為將來念大學做準備的高中)
一堆政府高官 科學家 德國人認定的上層 也都是從大學出來的啦
成績差一點的就去職業專科學校
德國學制複雜 專科高中比文理高中少念一年還是兩年的樣子
當你專科念到最後一年 你想往上爬換去念文理高中 可以嗎?
可以哦 看你成績好不好 看到了沒有 一樣看你成績好不好
成績好的可以換到文理高中 然後一兩年後去考大學
成績爛的 去參加技職考試 準備開始去實習上班
(當然 也能繼續升學 類似台灣有四技那樣)
拜託 國外的月亮可能比較圓 但德國的肯定不是
德國真正該被稱讚的是 它們確實非常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
也就是在德國教育體制下 一個被認為廢到不允許去念文理高中的人
他仍然可以接受非常紮實的職業訓練 其訓練之紮實確實不下一般念大學的人
: 在西元1983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Earl Gardner)提出了關於人
: 類天賦才能的一種新看法,稱為「多元智能理論」,把人類的天賦才能分成八大領域,分
: 別有:「邏輯數學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
: 能」、「自知能力」、「人際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 在以上這八大智能裡面,我們看到了每個人天賦才能的多元性與不一樣,這也引起了許多
: 國家教育界對於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性發展產生了新的視野與遠見,讓我們看到,多年以來
: ,我們都會用傳統的智商多寡去衡量一名學生的優秀與否,原來用這樣的方式去定義人類
: 智能的優異程度是非常膚淺的,因為多元智能理論,讓我們看見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才
: 能本來就不盡相同。而教育的本質本來就是要針對孩子的天賦才能提供可以開發的環境,
: 並打造個人化的學習環境。
: 對人才定義單一埋沒天賦
: 台灣原本有多少個孩子,本來很有機會成為下個吳季剛或林書豪?卻因為台灣社會長年的
: 不尊重專業,對人才定義太過單一,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
: ,這個社會也需要的是安分守己、腳踏實地工作的螺絲釘,就因為這樣,多少學生盲從社
: 會主流價值,埋沒了他們另一個大有可為的美好未來?
: 台灣社會的各行各業中,薪水長年不見增長,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台灣社會的人
: 民不尊重專業,對人才的定義太過單一,在師長眼中,只有當上大學教授、會計師、老師
: 、醫生、律師、科技新貴等傳統行業,人人稱羨,才能算是贏得了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張
會計師到底是哪門的人人稱羨的職業啦? 奇怪 你的定義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
: 門票,這是一個非常可悲的社會人才從眾及浪費的現象,而這樣長年的社會文化氛圍如果
: 不改變,年輕人的低薪環境問題能改善到什麼程度?
強如美國等國家 報章雜誌也常常在檢討年輕人的低薪問題要怎麼解決
我敢說 低薪這種問題 絕對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的
我看到那種說國外教育比較好 台灣一堆問題就是因為台灣教育比國外差的這文章
我都很想噓
你知不知道美國一堆人在研究中國的教育體制
它們認為小孩在15歲前是學習力最強的階段 應該把上課時間延到5點 = =
別校 台灣老是檢討上課時數太長 人家國外卻在研究時數是否太短
每種教育體制都有其好處 壞處 但是這種單方面的吹捧....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0.8.92.20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30866991.A.9A0.html
※ 編輯: wawi2 (100.8.92.201 美國), 09/06/2021 02:37: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