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位網友曾在荷蘭修讀國際關係,現在在當地銀行工作,近來不少朋友探討如何在歐洲工作,她希望和大家分享當地資訊,繼續在各地承傳香港。
⏺塞拉利昂的真香港人:《非洲抗疫之路》推薦序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404054
▶️BNO變英籍,利多於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LxWZF0T5M
【荷蘭生活知多啲——讀書篇 (上)】
IG: @ally_blahblah
https://instagram.com/ally_blahblah?igshid=1jtemurbno3q7
香港人/華人一般嘅留學熱點離唔開英美澳加,通常都係因為當地學校知名度高,而且多其他華人,有咩事都叫有個照應。但畢竟呢啲學校學費會貴,而且生活費唔平,一般家庭唔係個個負擔得起。
其實若果想要出國接受優質教育,唔一定要去英美澳加挨貴學費;唔少歐洲國家都有將好嘅高等教育,例如荷蘭、德國、以及其他北歐國家。呢啲國家嘅大學,學費一般會比英美澳加平得多。另外,由於華人留學生唔太多,反而更容易能認識其他國家嘅學生,認真開拓國際社交圈子同鍛鍊獨立生活嘅能力;畢業後亦會因為認識亞洲情況/語言、但競爭唔多,反而成為有利嘅就業因素。
今次就同大家講一下,喺荷蘭讀書有咩要留意:
(一)語言
荷蘭官方語言係荷蘭語(Dutch),但一般人,尤其係大城市度生活嘅,最起碼都能夠講非常流利嘅英語;只要你肯講英文,喺呢邊讀書同生活絕對唔會係問題。一啲教育程度比較高嘅人,更會講多國語言。筆者身邊唔少荷蘭朋友,閒閒地可以講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甚至瑞典語。事實上;荷蘭語同德語非常接近,當中好多詞彙亦係由法語「借過黎」,加上荷蘭人自知國家細,要靠不斷增強競爭力維持經濟發展,所以唔少荷蘭人語言能力非常強,方便到其他歐洲國家工作/經商。
(二)普遍教育程度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嘅研究,荷蘭嘅普遍教育程度係全球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同芬蘭【註一】;2018年嘅資料顯示,荷蘭25-64歲嘅人口入面,超過三成有大學學位(OECD平均係24%)【註二】。但要留意嘅係年輕一輩除左有大學學位,唔少擁有最少一個碩士學位!筆者喺荷蘭幾年嘅經驗黎講,發覺唔少大公司請人嘅最低要求已經要至少碩士學歷,難怪咁多年輕人學歷越來越高!年輕人有碩士嘅普遍程度,誇張到如果你只有大學學位,身邊嘅人會講笑問你 Why did you stop (studying)?
(三)學費及生活費
學費
大學: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6000-15000不等(55000-140000港元)
碩士: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8000-20000不等(74000-180000港元)【註三】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係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國際關係(一年全日制),當時學費係大約€14000(130000港元左右);依家喺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 讀金融法碩士(兩年兼讀),一共學費係大約€18000(166000港元左右)。要留意番荷蘭嘅大學會定期調整學費,一般每兩年一次。相對於英美澳加,荷蘭學費相宜,有啲科仲比香港平添!
生活費
喺荷蘭讀書嘅生活費因人而異。影響因素包括居住地區、生活習慣、飲食、交通等等;以下係參考數字【註四】:
- 簽證/居留許可(非歐盟學生):€210,一次性費用
- 住宿(阿姆斯特丹):每月€350-€800
- 一般生活費用:每月€400-€500
- 保險:每月€35-€100
- 書籍:每月€50-€100
- 公共交通工具(自費):€40-€100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一年連學費大約用25萬港元左右,平日大部分洗費用於參考書、膳食及交通。由於好少用單車,每月交通(用月票)大約€90,住宿€450,學校飯堂一餐€5-10不等。一年只外遊三次,一次到英國倫敦,兩次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專訪寫論文。
由於學費及物價定期調整,加上目前歐元高企,估計黎緊一兩年想要喺荷蘭讀書嘅朋友可能要預番一年30萬港元左右(非歐盟學生),預多好過預少。
(四)學校VS學科
華人社會一般先睇學校後睇科,但黎到歐洲就唔一定!喺荷蘭,唔少大學會有比較「拿手」嘅科目。「學校唔出名,但學科好強勁」嘅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係全球最頂尖嘅「調理農務」大學之一(唔係講笑,真係Agriculture & Forestry);Leiden University則係全歐洲數一數二嘅法律學院,學術界嘅前輩好多都會聽過,喺歐洲,荷蘭萊登與英國牛津堪稱雙子,都係好幾百年嘅老牌學府;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則以 Communication Science (都係全球數一數二)同埋 Social Sciences 著名。
以上只係幾個順手拈來嘅例子。呢幾間大學雖然喺香港唔太出名,整體嘅國際排名亦唔太高,但原來喺行內大有來頭,萬萬不能忽視。當然唔少國際生會比較著重學校嘅國際排名,方便回國後搵工。但有意留喺荷蘭的話,學校喺當地嘅聲譽同口碑亦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香港人普遍「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但荷蘭會偏向「讀嗰科做嗰行」(詳情會喺【荷蘭生活知多啲——工作篇】講解)。所以有意去荷蘭讀書進修嘅朋友一定要做好資料蒐集,睇清諗楚啊!
寫住咁多先,之後再講下呢邊讀書辛唔辛苦,學生生活、交通及住宿、兼職及實習、就業情況同埋簽證。
【註一】https://www.wittenborg.eu/dutch-are-3rd-most-educated-natio…
【註二】http://www.oecd.org/ed…/Netherlands-EAG2014-Country-Note.pdf
【註三】https://www.studyinholland.nl/finances/tuition-fees
【註四】https://student.uva.nl/…/living-expen…/living-expenses.html…
讀書篇 (中)https://www.facebook.com/…/a.276125036087…/1219379955095406/
讀書篇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276125036087…/1223448181355250/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上)https://www.facebook.com/…/a.276193166080…/1228741134159288/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276193166080…/1228743614159040/
以上內容只係個人分享,如有疑問,以官方資料為準。
#移民 #移民歐洲 #移民荷蘭 #荷蘭 #西歐 #出國 #留學 #歐洲讀書 #歐洲工作 #歐洲生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德國,除了一般的超市跟亞洲超市,我還會去土耳其超市喔~因為在土超其實也可以買到我所需要的東西,而土超都賣什麼呢?就看下去吧!影片當中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土耳其跟德國的關係到底為何?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
「德國 碩士 移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Ally Blah Bla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歐洲] 分享德國資訊業生活實況- 看板Oversea_Job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升學2022】德國讀書如何移民? 如何申請德國大學? 香港 ...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留學免學費、德國念碩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留學免學費、德國念碩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移民門檻創新低3年,竟允許雙重國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碩士工作-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碩士工作-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碩士工作-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免費德國升學及移民- Post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畢業想留德然後移民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Ally Blah Bla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荷蘭生活知多啲——讀書篇 (上)】
IG: @ally_blahblah
https://instagram.com/ally_blahblah?igshid=1jtemurbno3q7
香港人/華人一般嘅留學熱點離唔開英美澳加,通常都係因為當地學校知名度高,而且多其他華人,有咩事都叫有個照應。但畢竟呢啲學校學費會貴,而且生活費唔平,一般家庭唔係個個負擔得起。
其實若果想要出國接受優質教育,唔一定要去英美澳加挨貴學費;唔少歐洲國家都有將好嘅高等教育,例如荷蘭、德國、以及其他北歐國家。呢啲國家嘅大學,學費一般會比英美澳加平得多。另外,由於華人留學生唔太多,反而更容易能認識其他國家嘅學生,認真開拓國際社交圈子同鍛鍊獨立生活嘅能力;畢業後亦會因為認識亞洲情況/語言、但競爭唔多,反而成為有利嘅就業因素。
今次就同大家講一下,喺荷蘭讀書有咩要留意:
(一)語言
荷蘭官方語言係荷蘭語(Dutch),但一般人,尤其係大城市度生活嘅,最起碼都能夠講非常流利嘅英語;只要你肯講英文,喺呢邊讀書同生活絕對唔會係問題。一啲教育程度比較高嘅人,更會講多國語言。筆者身邊唔少荷蘭朋友,閒閒地可以講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甚至瑞典語。事實上;荷蘭語同德語非常接近,當中好多詞彙亦係由法語「借過黎」,加上荷蘭人自知國家細,要靠不斷增強競爭力維持經濟發展,所以唔少荷蘭人語言能力非常強,方便到其他歐洲國家工作/經商。
(二)普遍教育程度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嘅研究,荷蘭嘅普遍教育程度係全球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同芬蘭【註一】;2018年嘅資料顯示,荷蘭25-64歲嘅人口入面,超過三成有大學學位(OECD平均係24%)【註二】。但要留意嘅係年輕一輩除左有大學學位,唔少擁有最少一個碩士學位!筆者喺荷蘭幾年嘅經驗黎講,發覺唔少大公司請人嘅最低要求已經要至少碩士學歷,難怪咁多年輕人學歷越來越高!年輕人有碩士嘅普遍程度,誇張到如果你只有大學學位,身邊嘅人會講笑問你 Why did you stop (studying)?
(三)學費及生活費
學費
大學: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6000-15000不等(55000-140000港元)
碩士: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8000-20000不等(74000-180000港元)【註三】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係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國際關係(一年全日制),當時學費係大約€14000(130000港元左右);依家喺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 讀金融法碩士(兩年兼讀),一共學費係大約€18000(166000港元左右)。要留意番荷蘭嘅大學會定期調整學費,一般每兩年一次。相對於英美澳加,荷蘭學費相宜,有啲科仲比香港平添!
生活費
喺荷蘭讀書嘅生活費因人而異。影響因素包括居住地區、生活習慣、飲食、交通等等;以下係參考數字【註四】:
- 簽證/居留許可(非歐盟學生):€210,一次性費用
- 住宿(阿姆斯特丹):每月€350-€800
- 一般生活費用:每月€400-€500
- 保險:每月€35-€100
- 書籍:每月€50-€100
- 公共交通工具(自費):€40-€100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一年連學費大約用25萬港元左右,平日大部分洗費用於參考書、膳食及交通。由於好少用單車,每月交通(用月票)大約€90,住宿€450,學校飯堂一餐€5-10不等。一年只外遊三次,一次到英國倫敦,兩次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專訪寫論文。
由於學費及物價定期調整,加上目前歐元高企,估計黎緊一兩年想要喺荷蘭讀書嘅朋友可能要預番一年30萬港元左右(非歐盟學生),預多好過預少。
(四)學校VS學科
華人社會一般先睇學校後睇科,但黎到歐洲就唔一定!喺荷蘭,唔少大學會有比較「拿手」嘅科目。「學校唔出名,但學科好強勁」嘅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係全球最頂尖嘅「調理農務」大學之一(唔係講笑,真係Agriculture & Forestry);Leiden University則係全歐洲數一數二嘅法律學院,學術界嘅前輩好多都會聽過,喺歐洲,荷蘭萊登與英國牛津堪稱雙子,都係好幾百年嘅老牌學府;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則以 Communication Science (都係全球數一數二)同埋 Social Sciences 著名。
以上只係幾個順手拈來嘅例子。呢幾間大學雖然喺香港唔太出名,整體嘅國際排名亦唔太高,但原來喺行內大有來頭,萬萬不能忽視。當然唔少國際生會比較著重學校嘅國際排名,方便回國後搵工。但有意留喺荷蘭的話,學校喺當地嘅聲譽同口碑亦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香港人普遍「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但荷蘭會偏向「讀嗰科做嗰行」(詳情會喺【荷蘭生活知多啲——工作篇】講解)。所以有意去荷蘭讀書進修嘅朋友一定要做好資料蒐集,睇清諗楚啊!
寫住咁多先,之後再講下呢邊讀書辛唔辛苦,學生生活、交通及住宿、兼職及實習、就業情況同埋簽證。
【註一】https://www.wittenborg.eu/dutch-are-3rd-most-educated-nation-world.htm
【註二】http://www.oecd.org/education/Netherlands-EAG2014-Country-Note.pdf
【註三】https://www.studyinholland.nl/finances/tuition-fees
【註四】https://student.uva.nl/en/content/az/living-expenses/living-expenses.html?cb
讀書篇 (中)https://www.facebook.com/allyblahblah/photos/a.276125036087574/1219379955095406/
讀書篇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llyblahblah/photos/a.276125036087574/1223448181355250/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上)https://www.facebook.com/allyblahblah/photos/a.276193166080761/1228741134159288/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llyblahblah/photos/a.276193166080761/1228743614159040/
以上內容只係個人分享,如有疑問,以官方資料為準。
#移民 #移民歐洲 #移民荷蘭 #荷蘭 #西歐 #出國 #留學 #歐洲讀書 #歐洲工作 #歐洲生活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德國,除了一般的超市跟亞洲超市,我還會去土耳其超市喔~因為在土超其實也可以買到我所需要的東西,而土超都賣什麼呢?就看下去吧!影片當中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土耳其跟德國的關係到底為何?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Uec-fk_tWA/hqdefault.jpg)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課程折扣碼抽獎辦法:
1️⃣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為什麼想到德國?或是為什麼想學德語?
2️⃣ 請把這個影片分享在你個人的facebook(可以的話再tag一下你的一個朋友)
~~~~~~~~~~抽獎活動到8/31晚上9點~~~~~~~~~~~
🔵[📷訪談分享-慕尼黑工大電機資訊碩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寫碩論]
阿永是我剛到德國🇩🇪認識的“學長”❓會有問號是因為他只是“曾經的學長“,原因是阿永在斯圖加特大學念完第一學期之後,就轉到慕尼黑工業大學啦!至於為什麼要轉學呢?看影片就知道咯😅!在慕尼黑讀碩士的最後一年,阿永拿了獎學金到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一年,同時也在這個學校完成碩論,至於怎麼找到碩論的,影片裡也有XD(嘻嘻!就是不跟你說)就在去年,阿永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了!(但這個會放在下一集,大家期待一下吧!)
已經在德國與瑞士住了將近六年的阿永,對德語也有很深的認識與感觸,除了課本上的Hochdeutsch(標準德語),對於德國各地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德國真的很大,德語也不是只有在德國會用到),也因為生活德語和考試德語的不同,讓很多人在考完檢定考後,依舊無法開口說德語,因此阿永就將他這幾年的德語學習經歷化成線上課程,能更方便地提供給想來德國念書或工作的你,如果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在以下的連結找到”阿永老師的第一堂德語課“
🔗 連結會在8/31線上課程上架後公佈,敬請期待咯!
https://hahow.in/cr/deutschmitbrezel
00:00 阿永德國留學之路
00:31 為什麼想到德國念書?
01:00 為什麼要從斯圖加特大學轉到慕尼黑工大?
03:08為什麼想在碩士期間到蘇黎士交換?
04:38怎麼找到在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碩論題目?
06:29斯圖加特、慕尼黑、蘇黎士這三個地方,有帶給你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11:19 如何好好利用交換的期間,去做一些幫助未來職涯的事情?
👉更多訪談系列的影片
TU Munich - Neuroengineering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pWypMpSlAb4
Uni Wuppertal -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lArytjx9NlU
Uni Mannheim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39javNOOf_o
Uni Marburg - 德文系 交換學生/互惠生(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1B5cHokjZ7o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wQraAKnKzUA
Uni Magdeburg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碩士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ZGsL-0F-B9Q
LMU Munich - Doctor of Laws 博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Q_8lD3V3GPk
TU Munich -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HvS2e6WjZzo
Uni Stuttgart - Aerospace Engineering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VLVjcbdIMo
LMU Munich - Biology 學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L3eG-X3NfQ
ESMT Berlin - Master in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EWRI7hLNvRw
Hochschule für Musik Trossingen - Music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dmb2poWxEPQ
Uni Utrecht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0QWyTmYbS04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喔~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我的德國生活
Instagram @lichun_lin_41795 @lily.hahahahana
-----------------------------------------------------------------------------------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36iJalGWmE/hqdefault.jpg)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exAw1_z2Vs/hqdefault.jpg)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德國升學2022】德國讀書如何移民? 如何申請德國大學? 香港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德國 升學 移民 】 讀書 移民德國 申請永久居留? ... 課程或 碩士 課程等,WG EDUCATION 團隊也會為你解答有關 德國 升學疑問,並會為學生提供專業升學 ... ... <看更多>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留學免學費、德國念碩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德國碩士移民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huangkai01也提到代po (小女子借朋友的帳號來跪求大大填問卷順手填問卷救救碩士生大家安安~ 我是中山大學資訊管理 ... ... <看更多>
德國 碩士 移民 在 [歐洲] 分享德國資訊業生活實況- 看板Oversea_Job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德國就業一年半了,到底這裡的薪資水準如何,生活如何,
能存下多少錢,大致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打預防針,以資訊業來說,歐洲名目薪資確實的比美國低,
碩士畢45K(年薪,歐元,以
下若無特別標註都是如此)
歐洲薪資真正能跟美國比的只有瑞士,但是非歐盟人非常難拿到工作簽
相比美國動輒90K USD起跳,確實有差距。我在這篇文章不考慮兌換美元/歐元/台幣
歐元近期雖然低,也不可能永遠低。
如果歐元區崩解的話,則歐洲發達國家的貨幣只會升值而已
(這也意味著避免去非發達地區國家工作)
只要短期內不需要用到大量的台幣/美金,我不認為目前的匯率需要過分擔憂
既然如此,歐洲還有什麼吸引人離鄉背井的誘因呢?
- 低學費(並非全部。德、法、義、西、芬蘭等是如此)
我以往在德國一學期才付230歐元左右學費而已,
而這筆錢竟還包北威省內無限的交通車票(高鐵除外)
加上德國可持學生簽證打小工(美國多數學生簽不行)
碩士讀下來頂多花了五十萬台幣左右- 我相信即使在台灣,存到這筆錢應該不算難
比起美國讀兩年兩、三百萬,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 低房租:雅房300-500歐/月,套房至兩房小公寓500-800歐/月
美國灣區/紐約: 1500-2000鎂/月
- 多元的文化旅遊機會:不同文化的國家近在咫尺
自駕輕鬆遊,探索建築、美食、服飾輕而易舉
美國:壯觀多樣的國家公園風景。不過多數很遠就是了,都要飛機+租車。
講這麼多,身為一個計量人,還是把這些效果量化表示吧
====== 收入 ======
我就不講實際數字,資訊業碩士畢約42K - 50K左右(稅前)
我和我太太的薪資都落在這個範圍,我有多位(非歐盟人)的同學也是
在德國,這個收入範圍的所得扣除率大概是40%,就是實領60%。
扣除的部分包含了所得稅、養老金、健保與長照保險 (看病免費,跟台灣健保差不多好)
所以"並不是40%都拿去繳所得稅 (所得稅大概只有20%。如果單薪家庭則只有10%左右)"
目前理工醫護在德國辦工作簽證易如反掌,抽籤都不用
若取得德國學歷,拿到工作合約,則簽證辦理當場就可核准
若無德國學歷,則須勞工局審核。但因為理工醫護缺工,所以問題也不大
其他科系畢業則要50k的薪資水準才可辦,只有少數比較傑出的人可以達到這個水準
不過,如果一個人在德國拿到合法長期簽證(工作簽或學生簽),則其配偶可不受限制工作
剛入行幾年薪資可以漲得很快 (不過通常要自己去爭取)
一年5 -10%基本不是問題。做個五到七年,資深工程師之後,大概會到達高原期70-80k
(有朋友當資深工程師拿這個數字,非歐盟人)
====== 支出:約30K ======
總花費大概是30K (兩人)。要說是一人15K也差不多。
細項如下
- 房租:12k (由於我和我太太在不同城市工作,租兩間房,故這部分較高。
若同住,則7k - 10k應足夠。其實這沒有比台北高多少。
- 汽車:6.5k (賓士C class 公司車,但還是算個成本,畢竟這可算是薪水一部分)
- 旅遊:7.6k,許多是出差搭配旅遊,這大概包括了幾個大的行程如下
義大利托斯卡尼自駕兩週、紐約和德州五天、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四天、西西里島五天
台灣懇親一個月機票和額外旅遊花費
然後不時週末開到法國荷蘭德國盧森堡玩一玩
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其實歐洲旅行並不花錢。60歐元往往就可以住到很好的旅館
機票早點定也是150、200就可以來回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地
之所以會花這麼多,實在是因為我們太會玩了
- 商業午餐:1400
- 生活雜支:1700
注意:真正的生活開銷其實很低。很多人會覺得歐洲很貴是因為你們在火車站、機場
買東西。火車站和機場跟超市的價格可以差到4,5倍以上。比如超市的礦泉水1.5L
只要0.12歐元,比台灣還便宜
- 剩下大概一千歐元花在一些健保自付項目以及日常娛樂活動
PS:有小孩的話,每個月可領大概兩百歐元直到成年。教育健保免費。
所以基本上小孩不會多花什麼錢,只是多花時間。
====== 儲蓄 ======
一個人一年可以存個差不多15k吧,兩個人30k。
給個參考,福斯Golf大概25k,賓士大概35k - 45k。
若買房的話,30坪較新且地段不錯的的公寓(無公設)大概200k
也就是存個五、六年就可以現金買斷 (畢竟薪資會升)
回台灣置產的話,買台北房子的助益不大,因為實在太貴
買中南部倒是相對簡單。
另外,如果有心投資的話,一年一年賺個15k的資本,也算是頗有得玩了
====== 生活 ======
中午外食中餐館三菜快餐大概4歐元,吃潛艇堡三明治的話三歐元,其實沒比台北貴多少
晚餐幾乎都自己煮,健康又營養。晚上基本上有2-3小時的自由時間
至於週末生活大致是
- 健身:打網球、游泳
- 去荷蘭賞花、去法國買法國時裝、去荷蘭買新鮮海產、去Neuhaus的巧克力工廠大口試
吃、去德國參觀古堡
- 吃個中餐館:並不是特別多,不過稍微開點車,好的川菜、港點也是有
一個人15歐大概就夠了
長途旅遊
這我認為歐洲生活最吸引人的地方。優渥的長假搭配不過遠的距離,讓我們不停地在各地
發現驚喜
去年主要著重在義大利、西班牙、美國,今年則安排了希臘、南法、北歐極光等行程
====== 職場 ======
工時40小時完全沒有問題。回家加班偶爾有,但不常。真的加班太多也可以凹補休
老闆和雇員彼此尊重,想要什麼福利自己爭取,只要合理老闆通常會接受
在公司幾乎不可能加班,同事大概都五點到六點走,七點多算是超級晚。
一週1-2天在家工作 (Home office)還滿常見的
(不過要有原因,像我是因為跟我太太分居兩地,照顧小孩也可以是原因)
國定假日11天之外,我的有薪年假有28天,差不多是六週,通通可以放
不放還會被公司罵。話說回來,28天其實不算很多的。
舉例:我去年用了四週在台灣瞎混
我的公司接受我以講英語為主。在資訊界,這通常不是大問題
在其他工業界,會較注重當地語言。比如:技工可能只聽得懂當地語言
但其實不管什麼職位,都沒有所謂一定要會當地語言這回事
當地語言,以及專業知能,兩者都是雇主希望獲得的
但是愈是(技術)專業的職位,愈講求專業知能
所以只要你有辦法和老闆或部門同事溝通,我認為專業知能更重要,語言反而是其次
這裡的專業知能不是什麼幾年年資的問題,是你到底有多"利 (sharp)"的問題
如果你的技術水平比德國人明顯好,那講英文實在不構成聘用障礙
美國在語言方面當然有其優勢。雖然這個優勢在抵達的初期很明顯
但是就我理解,許多人進了職場時數年後還是沒辦法完全達到與在地人相同的語言水平
也由於美國會講英文的外國人多,故外國人要升遷時英文變得挺關鍵的
歐洲的情況是反正沒幾個外國人會講他們的當地語言,如果妳會講,就已經算是很好了
我覺得在美國高等的英語能力(比如托福110+)所帶來的職場競爭力
大概相當於在歐洲中高等歐語(托福95-100+,其實歐語沒托福XD)的競爭力
當然長遠來講,如果住了十年還是不能掌握當地語言的話,對職場升遷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但是繼續當個資深工程師,當到50, 60歲基本上也沒什麼不可
只要你持續進修,持續當個領域上的強者,這完全沒有問題
我們公司有好幾個資深工程師/業務顧問應該都過六十了
沒有管人,待遇卻跟中級主管差不多 (就我了解美國亦然)
我個人是不太傾向待這麼久啦,混個幾年後或許會轉往美、日發展,拓展經歷
最後還是想回到大中華地區
所以我有在考慮進一步的進修,或許是MBA,或許是博士
===== 結論 ======
跟在台灣工作的同學比的話,我覺得生活品質好很多,存的錢也算多
(聯發科、台積電或許差不多。但又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方面的技能?
此外聯發科有多操就不用講了)
勞動保障好很多,資遣通告期普遍3-6個月
薪水保障高,80-90%都是合約保證給付,只有剩下是公司營運紅利
此外學習異國企業文化、語言也是額外經驗收入
而對於一個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在歐洲工作則無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對於喜歡開伙的我來說,歐洲便宜的食材給我很多的發揮空間
此外比利時街坊處處可見的巧克力鋪,實在令人愛不釋手
話說回來,如果你只宅在家,想每天吃外食,然後又賺很多錢的話,那歐洲不適合
跟美國比的話 ... (我沒在美國工作過,只有交換學生一年)
淨所得可能還是會少美國一百萬吧。扣除美國較高的物價後可能還是會少個70, 80萬?
這部分期待有網友可以做類似的量化分析
但,多出的錢如何轉為人生的價值才是重點
要讀個TOP MBA 的話,美國薪水會存得快一點 (或許快一年)
如果要買台北的房子,我想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會存得快一點
如果要買矽谷的房子,我的感覺是這多出的錢也會被房貸吃掉 (因為矽谷還是很貴)
當然美國也可以在比較便宜的地區找到仍然是90,100K的工作
但這些地區的生活,對我來講實在很無聊
舉例:大城市要開車五小時甚至坐飛機,除了outlet不知道還有那裏可以買東西
中餐館選擇就只有三間,還煮得不怎麼樣
大家都住獨棟別墅沒錯。但是出了門什麼都沒有,去那都要開車
不過,如果嚮往鄉村生活,喜歡週末宅在家,也沒什麼不好啦。真的是個人喜好
另一方面,美國的勞動保障較差一些(容易被fire),治安也較差一些(黑槍問題)
兒女教育經費高很多。如果要省錢讀公立學校的話,則又得去住較貴的學區
總之在美國賺得比較多是事實。但人生到底有沒有比較好?我想每個人答案不同
我覺得如果目標是長期居留的話,美國或德國都可以提供一個非常理想的人生
要房有房、要車有車、要旅遊有旅遊、要發展有發展
反只要你不過分貪心,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你不要亂花錢的話,不貸款也能買車買房 (不過有時貸款是一種划算的理財手段)
至於細節?那你得自己決定了。
--------------------------------------------------
最後給想問我問題的朋友一些建議
0. 請先爬我在這個版以及studyabroad版的文章
1. 我對非理工的就職情況非常不清楚。我只知道非理工的找工作相對難,薪水通常不好
,簽證也難辦。請原諒我不會給你具體解答。
2. 如果是理工的朋友,請來信的時候具體說明你自認有多強
如果你無法評斷自己有多強,或者你在國內產業就是中甚至後段班,那到歐洲是不可
能的
3. 原則上我傾向給年輕的朋友回信。愈有社會經驗的,請自己多加探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3.159.254.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versea_Job/M.1453854799.A.598.html
※ 編輯: zsguo (93.159.254.98), 01/27/2016 08:54:25
在德國我領的薪水也算中上,第一年後就拿20% raise,我只是不想講確切數字
但另一個重點是如果我在台灣,未必能從事跟我的專長和興趣相關的工作
我在德國卻可以,因為這個市場本身很大
其實住久點就會找到很多省錢妙方 (我只住了一週就發現很多了,後來又從瑞士朋友聽到許多)
觀光客觀點跟本地觀點會差滿多的
※ 編輯: zsguo (93.159.254.98), 01/27/2016 16:43:35
肉類的話你去Aldi豬肉大概7、8瑞法吧,其實也還好啦
巧克力一條兩瑞法,是比德國貴,但品質也比德國好
瑞士國土很小。所以他們真的要大採購的話,常常會開到德、法去採買
開回瑞士的時候還可以退稅15%以上,暈倒
最重要的是,就我的支出分析,其實食材、消耗品支出只佔了整體支出非常小的一部分
重點是支出大項。瑞士的房租並沒有貴到發瘋,頂多也就是兩倍
至於旅遊的話因為瑞士太小所以肯定都是出國
瑞士的汽車也沒有特別貴
然後就如你所說,瑞士人不管階級,一出國都是凱子大亨
住在阿爾卑斯山峰群、湖群的中間實在非常讚,非常舒服
瑞士政治清明中立,治安良好、移民少,遠非美國黑槍能比 (當然擁槍支持者看法會不同)
全球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多年來一直是蘇黎世、慕尼黑、維也納稱霸,我自己是滿同意的啦
美國要達到這種生活水平,我覺得我要住在灣區那些有錢人的海邊別墅區才感受的到
之前有朋友租500一個月,市中心寧靜區,兩房,大概50m^2吧
慕尼黑也沒那麼貴啦,40,50m^2的,1000肯定沒問題
況且上班了之後也沒必要住在市區裡,畢竟開車,且很多公司都在市郊啊
即使不開車,慕尼黑的公眾交通網四通八達,只要住的離鐵路近一點進城都很快
自己上 https://www.immobilienscout24.de 找,600、700就很多很好的
水電暖加一加頂多就是1000全包
最後,慕尼黑薪水也比較高呀!
紐約、某亞洲國家(替代我的台灣long stay)呢?
或許錢仍然不是問題,但時間是問題?
你的英文能力有多少斤兩從你的求職信、履歷,以及面試的過程就感覺得出來
是指強制所得扣除後淨額,還是指整年可以存的錢
若指強制扣除後的淨額,則歐美當然都超過一百萬
德國:50K * 0,6 = 30K Euro ~= 1,2M TWD
美國:100K * 0,65 = 65K USD ~= 2M TW
台灣:很難說。MTK、TSMC的話大概破1M 多一點? 其他一線科技廠好像比1M少一點?
這就有點像你在台灣說中文會很開心一樣的道理
算一算就差不多這樣
2. 你付出的稅和社會保險有它的價值。比如失業保險給付、慷慨的育兒津貼等
許多社會福利在台灣並沒有做得這麼好
2. 本篇的一個重點在於,不要管你到底被扣了多少,也不要管你到底是領多少
重點在於你過了怎樣的生活
旅遊更是我的喜好。住台灣,附近的精緻旅遊景點主要就只有日本而已
工時相對正常啦。但沒有六小時這麼誇張
我同屆也有許多同學進外商呀,也都是很好的外商
而且我必須說,如果你在外商作工程師,其實非常危險
台灣在外商眼中的研發地位相當不穩。我有許多長輩幹外商的,一開始輕鬆愉快
中年莫名被裁掉(總公司策略),那真是欲哭無淚
另外在台灣的外商大部分都只能管台灣人,大中華的營運中心早就不在台灣
這個因素導致升遷的可能性常常比本土商來的低
如果沒有升到管理職,四十幾歲失業,真的很困難
不過,在外商做台灣地區的行銷或業務還OK啦。我以後也可能會考慮走這條
只要台灣人還沒窮死,就永遠有東西可賣
賣得好,就有錢可以賺
此外我覺得住家裡沒想像中的愜意。除非家裡房子太多,但這就不用討論了
如果都結婚,甚至生小孩了,通常都還是得自己自尋住處
此外外商通常都在台北,一百萬一個人,即使雙薪兩百萬,繳房貸還是很累的
當然你可以住桃園,住淡水,但是通勤時間又很可觀了
最後,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呀。台灣雖然吃的到台灣小吃
但是吃不到道地的義大利、法菜 (其實還是有啦,但貴)
買個Neuhaus價錢是比利時的三倍之譜
台灣小吃自己做也不難呀。今天我要是回台灣,
我也不會天天晚餐外食。餐廳的食物太可怕了。
或者法律背景轉專利師)
德國是一個均衡發展的國家,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工商業
慕尼黑,法蘭克福確實貴很多。但那也只是德國的一部分而已
我老闆住一個獨棟別墅,院子可以停五台遊覽車以上 (應該比多數美國院子大)
月租金也才一千出頭,而且離城市開車20分鐘
至於養小孩...我小時候跟我父母住過德國近一年(父母在職進修)
我知道他們真的沒有因為小孩而多花多少錢
教育是免費的,許多車票都是買大人就可以帶小孩,小孩的門票也很便宜
對了,很多人問我怎麼選歐洲讀書、就業
我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沒錢去美國」
就這麼簡單。很多朋友,有家裡經濟支持去美國的
問他們如果你自己要搞三百萬怎麼搞?我聽到的多數是顧左右而言他
我不諱言如果我能搞到三百萬,我真的會去美國讀MS
但既然沒有,那目前的狀況,我也覺得相當滿意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8/2016 22:48:30
德國可能拿個八萬就差不多頂了 (十萬美金,如果匯率好一點的話)
以我目前的需求我其實看不出來兩種所得給我的快樂指數會差多少
但就如我文中所說,我不一定會長年待在歐洲
身為一個旅遊愛好者,或許我那天歐洲就玩膩了
這時候也就差不多是去美國流浪的時候了
至於貸款去美國念資工碩士,從我一個雙修計財的觀點來看
如果家裡沒有負債的話是可以投資的
但,我家實在房貸太高了啊,怎麼好意思再凹我父母 (雖然他們曾釋出善意)
我一個年輕人名下沒有不動產,又不可能貸那麼多錢
教育部的留學貸款貸到滿也就九十萬而已,繳個學費都還嫌少
(其實一般人還貸不到,會被嫌"收入太高",雖然事實上房貸付得要死要活
我是因為結婚了自立稅戶才得以通過這個關卡...)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以德國的低學費作為起步踏入國際水準的資訊業界
起初幾年少賺的,也可以當成是本來要赴美國留學學費/貸款的部分
資深之後,說實在我是覺得跳美國問題不是很大
資深軟體工程師那裏都缺,H1B萬一沒抽中後我也不嚴重 (只是繼續工作而已)
是說有個學弟EPFL碩士之後就去M$了啊
老實說我也有被美國M$電話面試過(沒好好準備,掛掉)
不過後來德國這份工作太有趣了 (有跟業務和客戶互動機會),就放棄繼續找了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9/2016 00:31:51
資深一點的有兩百多沒錯,特別是MTK,但據了解還是很操
早期進MTK的就不用講了,發的很,但那也是他運氣好/眼光好賭對公司
TSMC、MTK早期誰知道會發呢?
過往十年曾經超級發的公司,有多少家現在都不發了?
我想傳達的對象是剛進或者未來會進業界的人
台灣公司有一點我不喜歡,就是這種所得其實是靠紅利撐起來的
本薪基本上還是不高。所以只要公司營運走下坡,總所得也會立刻下滑
但歐洲/美國的情況是每個人都會拿一、兩百萬以上
當然你是賭對公司 (比如進了矽谷新創,上市了)
那發的程度也是很可怕的
美國公司真的要你會有其他方法解決 (比如先加拿大然後L1回美國)
要不然歐洲人怎麼不通通跑去美國?
賺錢,如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難道是為了炫耀?
德國還是在傳統工業最強,機械、電機、能源、化工
電子啊...你看ELSA, QUIMONDA, INFENION,似乎是不怎麼成功XD
資訊還是比美國弱,但畢竟大國,軟體人人要用
德國又是個重視自動化的國家,拼命精簡人力 (美國亦然)
所以服務傳統工業或者服務業的軟體工程師很多。美國軟體商在德國也滿多研發部的
1. 台灣不是每間都MTK,也不是每個人都有MTK的專長
在德國有各種資訊業的位置給你選,不管寫網頁,做資料庫,做APP,都是這個價碼
說真的,我在系統廠做事。我就是愛兜系統,調系統。
台灣那間系統廠可以給新人120萬底薪?
2. MTK新人有一年28天年假嗎?
3. MTK一週工作幾小時?
L1有什麼錯?H1B也不能跳啊(要重辦H1B)。美國移民之路本來就不容易
L1當然會慢一點,總是總是走出一步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9/2016 01:07:15
1000歐是因為我租了兩間,這在台灣也常有,新竹台北兩地租
這個錢要拿來在歐洲買房也是可以啊。我都說了,40坪實坪公寓 (大概等於台灣60坪)
大概二十萬歐元,這樣跟新竹也差不多?
至於住那裏好?我個人是沒有很喜歡新竹啦 (我私心喜歡台北多一點XD)
歐洲是沒啥小吃啦。但住這裡可以就近體驗歐式菜餚、甜點、服飾
台菜我自己會做,法國菜還真的不容易學哩
每天走出去散步都是童話世界,也是可以很有趣的呀
但MTK到底生活品質如何,您還是沒有給出答案。其實我很想知道
如果目前MTK是一年賺150萬,週時40,還給28天假,我馬上改變想法
PO這篇文並不是要大家捨MTK。而是說MTK之外,有其他的選擇也不錯
感謝提供資訊。
然後我去德國念的領域剛好台灣幾乎沒有 (主要是美、德、日較強)
而去德國念書之後我又去日本交換,精研這個領域,也給我很多收穫(知識與人生歷練)
當然,這是個案,也不是每個去德國念書的人都會這麼多采多姿
如果我在台灣念碩,即使在德國找的到工作
也未必有現在的好 (我的薪水比平均高滿多的,上面講過了)
我當時沒有走這一步還有另個現實原因是我來不及弄GRE (雙主修+實習,很忙)
不過或許龜一年後再考GRE也是值得的
ICPC程式 比賽前三名這種等級的人才
只是因為常常有人發信問我自己在國內混不下去想去國外混
才會說如果在國內公司都不能有好表現的話,那出國要慎重
另一方面,要去歐美混,不管有沒有真材實料,都得對自己很有信心,要會積極推銷自我
否則不管是面試或者競爭都會很辛苦
跳去美國這件事是就我目前的事業歷練所得出的推論,我也不認為跳去美國很「輕易」
但至少我現在有工作,有居留權,我有的是時間,沒有被趕出德國或美國的問題
雖然不輕易,但我確實認為我現在去美國求職的條件比以台灣碩士碩士畢業好
也比德國碩士剛剛畢業的時候好,原因是
1. 台灣、即使德國學校在美國的能見度低。身為學生,
我得靠自己開open source專案或者參與國際性的比賽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2. 我已經連續五年以英語為主要工作語言。我在台灣的話,肯定沒那麼多機會練英文
(別跟我說竹科email都寫英文這件事,我讀過那種email,根本不是英文)
3. 我現在在國際大廠,客戶也是國際大廠。我能以具體業績(盈餘數字)證明能力
(我是Pre-Sales,不是R&D,所以某些案子的成功跟我有直接關係)
除了技術能力之外,我在這件公司也獲得許多與客戶直接互動的經驗
我在碩士後獲得德、日的長居經驗 (美國是更早就有)
現在的工作也是每週都與三、四國的同事交流,讓我更具跨國合作的能力
我認為,進業界愈久之後,教育經歷的重要性就愈來愈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在業界的表現
說到這,不得不說我如果去美國的話應該不會應徵純研發的職位
應該還是會應徵與人互動較多、但需要一些技術知識的工作
另外,去德國更能找到德國工作跟較好的德語能力當然還是有關。雖然我的德語不完美
我至少會用德語搜尋職缺,也看得懂德語的職缺敘述
變數是我想探索業務/行銷/財務/公司策略
(不要笑我,我知道這些領域差很多。我大學的時候有雙主修計財背景就是了)
我在思考怎麼樣跳脫一個工程人的框架
如果調美國,可能還是只能做技術角色
我喜歡和人溝通,和不同的人溝通,而且認為這是專案/產品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感激都來不及了,當然要心平氣和。這篇文章也並沒有要說歐洲萬歲
最早的初衷是提供一個比較確切、量化的資訊,來形容歐洲的生活
否則就如許多朋友講的,稅後薪水沒有比台灣(的頂尖)公司高,到底為何要出國呢?
美國軟體工程師賺的錢很多,直覺地可以聯想到好生活
但歐洲的錢明顯少美國很多,又有許多朋友短期遊歐洲的時候被觀光客物價嚇到
更不用說四處謠傳的高稅率 (雖然最後算一算跟美國也差不多...)
(但北歐的話是真的很高啦。那又是另一種選擇)
要跟好生活聯想起來,需要更多的實際例子來說明
當你度假的時候可以把手機徹底關上,在地中海蔚藍的海灘上
什麼都不想的打滾一週,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好
岳父母想去日本賞櫻。雖然身在歐洲,但我負擔的起旅費,也請的了長假
我也不需掛念這是不是我年假唯一的額度。反正年假那麼多,少個五天有差嗎?
我在歐洲,雖然無法朝暮與父母相處,卻可能多了更多和父母一同度過珍藏時光的機會
考一些不倫不類的德國憲法無聊知識 (用德語考,選擇題)
大概只有某些無法理解男女平權的族群會答錯吧
但據了解好像要放棄原國籍就是了,有點囧
(放棄後可以再恢復?是不太清楚這些細節)
德國護照倒是比美國還好用的樣子。德國駕照也比美國駕照好用 (得意XD)
※ 編輯: zsguo (109.43.219.129), 01/29/2016 07:29:39
七年後可以一次sabbatical休光,也就是你說的七年兩個月
但這樣還是從PTO扣呀。但也可能你是講其他公司
話說案子忙的時候好像在家反而比較認真
我們公司也有同事住很遠,一個月只來兩天的。就我所知,我們的
競爭對手以及供應商也都有一些員工100%在家工作
不過老實說,如果我和我太太沒有分居兩地的話,我可能比較喜歡去公司
但如果未來有小孩要照顧的話,work from home應該會助益不小吧?
※ 編輯: zsguo (109.44.93.26), 01/31/2016 06:54:33
是否公司會出具證明說你是在台灣出差,因此得以獲得失能理賠
因為我有跟我德國老闆討論過這種做法。我老闆態度上算是可以「容忍」
但是他對於勞健保部分如何認定就很頭痛
如果要完全在法律上認定我是去台灣出差的話,那至少公司得付我回台機票錢
雖然機票錢也不是很多啦,但我認為在美國就業又短暫在台工作的朋友
機票應該還是自己付的吧?
(德國人是極端的風險趨避者,我覺得我被深刻影響了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