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2021)
⭕️ 心因性休克 (CS, Cardiogenic Shock) 的診斷要件:
臨床表徵:血流灌注不足在臨床上出現的表徵,例如四肢冷汗、少尿、意識混亂、頭暈、脈壓變窄。
生化數據:血流灌注不足反映在組織缺氧和細胞代謝改變,例如Creatinine 升高、代謝性酸中毒和血清乳酸升高。
CS 是一種臨床診斷,因此血液動力學參數,例如降低的心臟指數 (CI) 和升高的肺微血管楔壓 (PCWP),並不是必要強制性的診斷要件。
以前CS的定義包括,低血壓定義為收縮壓(SBP)<90毫米汞柱30分鐘以上,或者使用Catecholamine維持SBP需要> 90 mmHg。但2020 ESC就不再將血壓列入診斷條件之ㄧ。休克發生時,組織灌注和氧合會顯著降低,但經由代償機制可以通過血管收縮來保持血壓。因此,血流灌注不足並不表示存在着低血壓。
如果出現低血壓,卻沒有血流灌注不足的現象,可能預示著較好的預後。
在 SHOCK Registry研究中,即使在血壓正常的患者中,血流灌注不足的臨床表徵與院內死亡有顯著風險關連。這說明了,不論低血壓如何,早期辨識血流灌注不足表徵可辨識高危險患者。
歐洲重症醫學學會將休克定義為:組織灌注不足,且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以維持細胞的基礎代謝,導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急性循環衰竭。(其中低血壓的存在不是定義CS的先決條件。)
基於這些考慮,ESC將CS定義為:
由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候群,其中CO不足,導致組織血流灌注不足而危及生命,並與組織氧代謝受損和產生高乳酸血症。根據其嚴重程度,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異常和死亡。
⭕️ 心因性休克的分期
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CS型態可分為前CS前期、CS 和難治型CS。
CS前期
早期辨識CS可以快速啟動適當的措施與治療。即使在正常的SBP情況下,周邊血流灌注不足,出現的臨床症狀被稱為CS前期,並且出現在明顯的CS之前。休克前期可能發生在嚴重的急性心衰竭,可能與組織灌注不足的臨床症狀有關,但不會影響細胞基礎代謝和正常的乳酸。這種狀態應與血壓正常的CS區分開來,後者代表CS的實體,具有血流灌注不足和細胞改變(包括細胞缺氧和乳酸升高)的所有特徵,但沒有低血壓。血壓正常的CS患者全身血管阻力較大,但左心室(LV)射出分率、CO和PCWP與典型的CS患者相似,因此突顯血流灌注不足的風險。
難治型CS
被定義為:儘管給予足夠劑量的兩種血管升壓收縮劑,治療潛在病因,但仍存在組織灌注不足的CS。
⭕️ SCAI分類
SCAI分類描述了CS的五個進展階段,從A(有CS風險)到 E極度),這種分類可以在臨床環境中迅速方便應用。SCAI分類利用低灌注的臨床評估、乳酸值和侵入性血流動力學評估。最近,SCAI分類已在一大群未經選擇的重症心臟加護病房 (CCU)患者中得到驗證,無論CS病因如何,都提供了穩健的死亡風險分類。
A: At risk, 風險期。有CS風險;SBP=N, CI>2.5; 乳酸: 正常,沒有血流灌注不足。
B: Beginning, 開始期。相對低血壓,或心跳加速而沒有血流灌注不足,CI <2.2, PA sat ≧65%,乳酸< 2.2 mmol/L。
C: Classic, 典型期。血流灌注不足,除了輸液急救,還需要血管增壓劑,MCS或ECMO來恢復血流灌注。
D: Deteriorating 惡化期。緊急加護治療後,無法穩定。超過30分鐘後,病人的低血壓,血流灌注不足仍無改善。需要更多的輸液,或額外的MCS。乳酸 > 5 mmol/L。
E: Extremis, 極度期。難治之心跳停止,進行中的CPR,需要緊急使用介入治療,包括ECMO。
⭕️ 流行病學和預後
CS的患病率因CS的定義、臨床狀況和數據收集時代而異。CS佔急性心衰竭的2-5%,ICU的14-16%。院內死亡率在30%和 60%之間變化,近一半的院內死亡發生在就診的前24小時內。1年死亡率約為50%-60%;70-80 %CS發病後出現在第30〜60天死亡。
心因性休克的病生理、藥物治療、MCS……
⭕️ 完整全文閱讀:
⭕️ 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https://reurl.cc/6D2b6M
資料下載:
表 1. 非急性冠心症病因之心因性休克特徵與治療
https://reurl.cc/35Dbq9
表 2. 短期機械循環輔助的特徵
https://reurl.cc/gz7rW4
表3 強心及血管升壓劑之特性
https://reurl.cc/r1x0g1
Ref:
■Cardiogenic shock. ESC.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20) 22, P. 1315-1341
■SCAI分類: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9;94:29–37
心因性休克pcwp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共筆專用表:休克 (shock) 一定懂之因果論,認真看一定會懂啦!!】
休克 (shock) = 灌流 (perfusion) 不足導致的症候群 (syndrome)。休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請看我們整理的愛恨情仇因果論↓↓↓
(1) 低血容積性休克 (hypovolemic shock)
因:出血 (hemorrhage) 或血漿體積不足,中央靜脈壓力/肺微血管 楔壓↓
果:交感神經活化,心輸出量↑、血管阻力↑,提升血壓
附註:CVP = 中央靜脈壓力 PCWP = 肺微血管 楔壓,這兩種"壓力"經常被用"體容積",排除其他原因後,太低代表體容積不足。
(2) 心因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因:心肌缺血,心輸出量↓
果:心臟無法有效打出血液,造成肺鬱積 (pulmonary congestion)、血液鬱積,增加心臟填充壓力 (filling pressure),因此中央靜脈壓力/肺微血管 楔壓↑;因為血壓無法有效輸送,造成組織灌流變差,為了維持灌流壓而血管收縮 (所以血管阻力↑)
(3) 敗血性休克 (septic shock)
低動力期 (hypodynamic phase):
因:血管阻力↓、組織灌流壓↓
果:交感神經活化, 心輸出量↑,因為組織灌流量下降,導致無氧呼吸,代謝廢物乳酸鹽堆積,中央靜脈氧氣飽和度↓ (圖中為上升或下降)
高動力期 (hyperdynamic phase):通常發生在輸注輸液後
因:中央靜脈壓力/肺微血管 楔壓↑ (圖中為上升或下降)
果:心輸出量↑、血管阻力↓、中央靜脈氧氣飽和度↓
附註:中央靜脈氧氣飽和度下降的原因包括 (1) 氧氣供給改善 (2) 組織耗氧降低 (3) 左至右血液分流 (left-to-right shunting)
附註再附註:左至右血液分流代表左心室出去的"充氧血"並未有效地被組織利用變成"缺氧血",回到右心房時,氧氣飽和度仍比標準高,意思就是"白做工"了,有流過但沒有被利用,稱為分流 (shunt)。
(4) 神經性休克 (neurogenic shock):通常發生在脊髓損傷、嚴重頭部外傷
因:交感神經失去控制,血管無法有效收縮,血管阻力↓
果:血液蓄積在周邊,回心血量↓,因此中央靜脈壓力/肺微血管 楔壓↓,心臟也沒有交感神經刺激,因此心輸出量↓
(5) 腎上腺性休克 (hypoadrenal shock):通常發生在急性疾病、重大手術後
因:腎上腺功能不全,無法應付重大壓力
果:當遇到重大壓力時,中央靜脈壓力/肺微血管 楔壓↓、心輸出量↓、血管阻力↓、中央靜脈氧氣飽和度↓
附註:記法是腎上腺性、神經性都是"全低"喔!因為他們的調控機制崩壞了。
雖然有點小複雜,泡杯咖啡,認真看一定可以看懂的~
資料來源: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