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ng Win的作者是Cath Bishop。她是英國划船代表隊成員,曾贏得2003世界盃划船賽金牌,與2004雅典奧運銀牌。
運動界之外,她是英國外交部人員。曾經派駐波士尼亞、伊拉克,專長處理談判與衝突協議。
這本書作者從運動界開始,然後將眼光放遠到教育、企業、政治界。檢視人類社會無所不在的輸贏二分法。
在學校,誰是成功的學生?
當然是考試分數最高的人。
運動場上,誰是最傑出的運動員?
當然是跑得最快,技巧最好,技壓群英的人。
出了社會,誰最成功?
那當然是看誰賺得多啦。
輸贏之分,往往從小時候就開始植入心中。我贏得這段時間父母的關注,其他兄弟姐妹就輸了。我贏得這顆糖果,沒吃到的小朋友就輸了。
從小,我們就知道,要勝過別人。
進入學校,追求用更好的分數勝過別人。進入社會,用比較高的職位與收入勝過別人。
勝利,就是贏家,就是成功的人生。
真是這樣嗎?
作者以競技運動世界為例。通過終點線贏得獎牌的一剎那,你會很高興沒錯。但為時甚短。你心中會馬上浮現體育跟F1賽車界的名言,”你有多好,就是由最近一次比賽成果決定。”
這次很好,那下一次比賽呢?
還有,那些為了取得第一的所有付出。菁英運動界,那個差一點點,就是金牌與銀牌之分的世界,這些運動員做出的犧牲與努力,外人恐怕很難體會。作者就提到,有位金牌選手得牌之後,想到整個訓練的過程,得獎的感覺居然是反胃,很怕再來一次。
也就是,大多準備與訓練的過程,其實是痛苦的。只為了取得一枚外部認證的獎牌,一個短暫的快樂。
而為了”贏”,就要付出一切的心態,有時導致更黑暗的行為。運動界的禁藥使用。公司界的財報作假,譬如美國的安隆弊案,還有福斯汽車的柴油排氣造假案。
為了達到目標,勝過別人,然後犧牲原則,作假,這有何快樂,這是哪種成功?
而且輸贏二分法,勝過別人才叫贏的想法,會造成大多人都在”輸”的這邊。
奧運開幕時上萬名各國選手笑著進場。其中只有幾百位拿著金牌離開。大多人會失望難過地離開賽場。
你說年收入五百萬台幣叫人生勝利組?還有很多人年收入是兩三千萬,或甚至上億的。與其相較,五百萬根本是”低收入”啊。
贏家只有少數,讓大多數人失敗與難過。而且跟人比,永遠比不完。就是輸贏二分法的根本問題。
而且,這是別人替你設定的標準。成績好、收入多、排名前面,就真的會帶來比較快樂的人生嗎?
到底甚麼才是成功?什麼才是成功的人生、成功的事業?
這是作者一再問自己的問題。也是本書想要解答的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心靈語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0歲以後,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http://pics.ee/v-727128 「有」有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 「無」有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 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後的心態決定苦樂。 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的推薦目錄: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Mark Ven Chao 馬克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都想學一點,是 #全面性思維 最大的誤區
很多人覺得東學一點、西學一點
就有全面性思維
但其實這會侷限自己只看到一部分的
真正的全面性思維
是要透過各種角度進行權衡
幫助自己拿到最高的勝率
而什麼都想學一點
只是點狀的學習
你的視野還是侷限的
而且會讓你自己陷入一種
“我好像什麼都會”的優越感
滿足了自己心裡面的空虛
最後卻做不出任何成績!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累積自己專業能力的奧義
我的個人主頁 @markven.cf
限時開放領取 #實戰小手冊
👉 滿滿50頁的內容,簡單4個步驟
教你前1%高手都在用的最高效學習法!
﹊﹊﹊﹊﹊﹊﹊﹊﹊
📌 Youtube 預告
﹊﹊﹊﹊﹊﹊﹊﹊﹊
你有看過『啊我就怕被罵』的迷因嗎?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深受『怕被罵』的困擾
這次 Youtube 想聊聊
該如何面對『怕被罵』這件事!
👉我怕被罵怎麼辦? 應該如何跟主管溝通?
👉如何轉換被罵後的心態?
👉主管叫我事情自己做決定,我很慌張怎麼辦?
💬 今晚9點限時動態上滑Youtube !
﹊﹊﹊﹊﹊﹊﹊﹊﹊
📌 領取實戰小手冊
﹊﹊﹊﹊﹊﹊﹊﹊﹊
👉 別再東學一點、西學一點了!
高速鑽研進步!先學會高手的學習法
📌 實戰小手冊領取連結在自介連結 @markven.cf
✅ 學習新技能(畫畫、程式、行銷、個人品牌......)
✅ 養成新的好習慣
✅ 減少踩坑、原地踏步的時間
#限時開放領取 #不定期結束
.
追蹤我 ► @markven.cf
#馬克凡說
.
.
.
#馬克凡的思維實驗室 #IamMarkVen #TeamMakeDifferent #創業成長駭客日記 #創業 #成長 #語錄 #筆記 #學習 #職場 #工作 #成功 #時間管理 #目標 #名言 #知識 #努力 #效率 #讀書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馬克凡小卡 #生活CEO #youtube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小時的力量》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我想邀請你一起想像一個假想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對,一天變成25小時),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先別急著回答再貪睡一小時(我知道你想),想想你比人多出的這一個小時,是不是能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能幫你達到目標的事情?或是那些你還不敢嘗試的挑戰?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wer-hou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小時的力量》的作者是保健專家艾德莉安.赫伯特(Adrienne Herbert ),他主持的 Podcast「Power Hour」時常邀請各界表現卓越的人,包括了奧運選手、得獎的醫生、暢銷書作者、企業家以及頂尖的企業教練,暢談他們如何善用一天的「全力一小時」。
全力一小時指的也是我們每天「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再這個時間內進行的活動常常被稱為「晨間習慣」或「晨間儀式」。作者發現當一個人掌握了起床的時間優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會日積月累地,將微小的改變成巨大的成功。
在這本書裡,她透過六個元素教我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全力一小時,包含建立心態、培養習慣、維持運動、改善睡眠、善用人際網絡、制定目標。她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搭配許多受訪者的經驗分享,讓我們認識並嘗試全力一小時,讓我們可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活出理想的生活。
.
【我對這本書的想法】
我本身同樣是一個晨間習慣的實踐者,過去兩年多來,我保持六點起床的習慣,做一個半小時的晨間習慣之後才出門上班(對,我的是黃金一個半小時)。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改變我人生最大的習慣之一,我也喜歡把這句座右銘掛在嘴邊:「如果你贏得早晨,你就贏得了這天。」
這次受出版社之邀掛名推薦這本書,讓我感到十分開心,特別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發現這本書給我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感覺。我讀過前一本類似的書籍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在那本書的閱讀筆記〈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文章當中,我詳細分享了自己的晨間習慣內容,截至今日,我仍然採取相同的習慣內容。
這兩本書的異同在於:《起床後》同樣是訪談各界傑出人士,但它比較偏向每個人的經驗匯總,你可以把那本書當成是一個「晨間習慣百科」,從裡面挑選你喜歡的習慣。《一小時》這本書則比較多著墨在作者對六個面向的探討和自身經驗的整合,訪談則是補充的材料,這讓我可以從作者的個人故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啟發。以下列舉幾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
【為什麼不要按貪睡鍵?】
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喜歡用智慧型手機設定鬧鐘擺在床頭。當早上鬧鐘一享,我們會下意識按下貪睡鍵,再多睡個幾十分鐘也開心。作者認為,習慣按下貪睡鍵的行為,可能代表了另一層的意思。
她舉了個例子,想像一下你在等公車,準備前往某個你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假設是某某遊樂園)。然後,當第一班公車駛來的時候,你會說:「喔!讓它過去吧!我坐下一班車就好!」 欸…你真的會這樣說嗎?不可能嘛!你一定會馬上跳上公車,因為你超想趕快去那個地方!對吧!?
所以,當你越來越習慣按下貪睡鍵,就等於承認你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其中一個問題出在於,你可能沒有對生活進行是當的規劃,因此缺少了期待、樂趣、驚喜,按下貪睡鍵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動作。如果你也有類似情形,這是恐怕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
.
【何不試試看開機鍵?】
比起貪睡鍵的討論,我認為培養晨間習慣更是像建立一個「開機鍵」的功能。相信我們都有過早上起床之後,卻仍然昏昏欲睡,隨著腦袋自動導航去刷牙洗臉,隨手抓了件衣服就迷迷糊糊出門的經驗。用這個方式開啟新的一天,似乎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我喜歡做「瑜珈」當成自己醒來後第一件事情,書中一位同樣喜愛瑜珈的受訪者分享了這樣的想法:「隨著呼吸越來越深、越專心,透過更多的氧氣進入肌肉和大腦,幫助身體甦醒過來。身體會告訴大腦:『我很平靜,可以忍受這種不舒服,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一個簡單三十分鐘的運動,對心情可以帶來難以言喻的寧靜,還強化了我對自己人生掌控度的感受。
設計一個晨間儀式,等於是幫自己打造了一個開機鍵,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能夠逐漸甦醒。作者提到她會在晨間問自己以下這六個問題,並且寫下來她的答案:
- 我今天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動力?
- 我今天可以向誰學習?
- 我今天可以幫助誰?
- 今天的我可以做什麼事,好讓我在一年之後,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 我今天最期待什麼?
我今天最感謝的是?
這些問題對我還滿有幫助,之前我單純習慣在早上的時候,透過「子彈筆記」的方式手寫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及規劃當天的重點任務。現在我會嘗試回答這幾個問題,看起來會讓自己更「有意識地」展開新的一天。只不過「今天最感謝的是?」這題我仍會留到睡前回答,我認為用回顧的方式感謝一天當中值得感激的人事物,更有助於美好的睡眠。
.
【為什麼用「拿回」時間這個說法?】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掌控全力一小時就像是拿回自己的時間」這樣的說法,她的解釋讓我對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她喜歡用「拿回」(Get Back)這個詞,這是因為我們是去拿回原本屬於我們的東西——也就是時間——無論它是被你浪費或被別人偷走了。
仔細想想,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一直以來都好好地待在那邊。只不過我們時常以晚睡熬夜、貪睡賴床…等種種的理由,把它晾在一旁。當我讀到書中的一段訪談,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作者訪談英國田徑選手摩根.雷克(Morgan Lake),聽她分享了她為了達成田徑鍛鍊的目標,犧牲許多童年的玩樂時光,她說:「真正偉大的夢想,需要真正巨大的犧牲,這讓我能夠不斷前行,而且內心非常清楚,我想達成的目標,遠比我為了達標所付出的犧牲大很多。」
這個信念符合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的觀念:「你的行為要跟得上你的雄心壯志。」你每天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轉念一想,養成晨間習慣的代價是「犧牲晚睡熬夜」、「犧牲按下貪睡鍵的衝動」,然後就可以「拿回」原本就屬於你的起床後黃金一小時?你覺得這樣的犧牲划算嗎?
.
【後記:晨間習慣是一種超能力】
讓我們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當你每天都能用一個小時的全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長期下來的成果肯定很不可思議對吧?
這個問題是作者喜歡在 Podcast 的尾聲,對受訪者提出的問題。他們說想讀更多書、打電話給自己的父母、練習彈琴或彈吉他、寫下對於新事業的想法。無論是什麼,都是他們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其中 一位受訪的前橄欖球員瑞奇.諾頓(Richie Norton)形容這簡直像是擁有了一項「超能力」,他說:
「生活中有許多不確定。每個早晨都有些不同,但如果以儀式或慣例開始一天的生活,你就能決定一天該怎麼過。清晨的運動能清空我的思緒,讓我的身體進入良好的狀態,它是相當有用的工具,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接下來這一整天。你一踏出門面向世界,外界的人事物會持續影響你的心理狀態。因此,你需要先在心裡挪出一個安靜的空間。」
每天挪出一小時,一年就有365小時,有意識的度過這一小時,比起無意識任由時間被揮霍來得更讓人心滿意足。如同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名言:「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每天的一小時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正因如此,每個平凡無奇的早晨才是真正的挑戰。每個日常生活的片刻都是重大的抉擇。
想要擁有超能力,我們不需要被蜘蛛咬到,也不需要被生化改造,只需從最小的細節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就能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
特別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贈獎抽書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50歲以後,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http://pics.ee/v-727128
「有」有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
「無」有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
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後的心態決定苦樂。
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閒心品嘗幸福。
歡迎免費訂閱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人生在世,心態決定一切!真正心態好的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峰。這裏是深夜讀書,每晚陪伴你。感謝我能與你一同在深夜裏遨遊,相遇相知,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也喜欢某篇文章, ... ... <看更多>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經典名言: ★「夢想有多遠,你 ...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心態決定一切。」 (I think tha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as long as you put your mind to it and you put the work and time into it. I ... <看更多>
心態決定一切名言 在 [心得]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讀後心得和五個啟發
水很柔弱,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物質,水很平靜,卻能流進任何可能的地方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be-water-my-friend/
在 2023 年 6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帶大家討論了《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這本書,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收聽 Podcast 「下一
本讀什麼 EP.295」的讀書會對談。這篇文章是我自己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摘錄,跟讀書
會有少量重疊的部分,歡迎搭配閱聽。
這本書在說什麼?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是一本描寫傳奇武術家李小龍的人生哲學的書,由他的
女兒李香凝親自執筆撰寫。李香凝是「李小龍家族企業」(Bruce Lee Family Companies
)的首席執行長和「李小龍基金會」的主席,她想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到她父親的哲
學和生活方式。
書中廣泛地探討了李小龍那句經典名言「Be Water, My Friend」的哲學內涵。從這句話
出發,李香凝詳細解釋了「水」的多重意義,像是水既柔軟又堅韌,適應萬物卻又能匯聚
為強大的力量。這本書不僅記錄了李小龍在武術、影視界的地位和成就,還深入他的日常
生活和思考,包括他是如何面對阻礙和挑戰的。
我自己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除了深入了解李小龍的多層次人格和多才多藝的一面,還能
掌握他的一些生活哲學和處世智慧。比如,如何像「水」一樣在生活中游刃有餘,如何面
對人生的阻礙和挑戰,以及如何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對於身為創作
者的我而言,李小龍的這句「活著,就是透過創作來自由表達自己」更是讓我感動到無法
自己。
1.從師傅葉問的懲罰悟出道理
起初李小龍是在練武時理解這個道理,「化為水」是為了體現人生的柔軟與自在。水能夠
隨著容器調整形狀,可強可弱,永遠保持自己簡潔自然的狀態,卻又能找到方向往前流動
。
或許有些讀者已經知道,大名鼎鼎的葉問曾經是李小龍的師傅。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
事,葉問在教學生如何放鬆、忘掉自己、見招拆招。可是當時的李小龍既聰明又好鬥,一
直沒辦法順其自然地放鬆。葉問跟他說:「這星期就不要練了,回家好好思考我說的話。
」
這對李小龍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師傅竟然不讓我練武!?」在不能練武的這段期間,他
有一天從香港的一個小港口划船出海散散心。他在搖晃的船上非常生氣,用力搥了海水好
幾下。突然間,他靈光一閃,他悟出了兩個道理。
他的第一個領悟是:「海水不就正在向我闡述功夫的原則嗎? 我搥它,但它毫髮無傷。
而且我是用盡全力去搥的,但它還是沒受傷!然後我試著用手把水抓起來,但根本不可能
辦到。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人們可以將它裝在小瓶子裡,讓它看起來好像很弱。事
實上,它能夠穿透世界上最硬的物質。這就對了! 我想要跟水一樣!」
接著,他又看到一隻鳥從頭上飛過,在水面上投射出倒影,他得到了第二個領悟:「我在
面對對手時的思考與情緒,不就該像鳥的倒影掠過水面嗎?這就是葉師父的意思:心境不
能被拘泥或阻礙。因此,為了控制我自己,我必須先接受自己,也就是順從我的本性,不
要違抗它。」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學會像水一般有彈性與感受力、既柔順又無法阻擋,那會如何呢
?對像李小龍這樣的武術家來說,這就是武藝的極致。李香凝也註解道:「對我來說,則
是自我表達、力量與自由的極致。」
2.全心投入生活的活在當下
假如我們想充實自己的潛能,就不能自滿或停下腳步。我們必須找到向前邁進的路,然後
一次又一次的充實自己。而為了找到我們的路,我們必須隨時留心周遭發生的事情。 我
很喜歡李小龍這句話:「為了成長與發掘新事物,我們必須投入生活,而我每天都很投入
,有時過得好,有時卻很挫折。」儘管知道生活有起有落,但仍然全心投入。
不過呢,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感官都有在運作,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
知覺、自我意識與潛能。我們既沒有主動引導人生的方向,也沒有留意或運用自己的能量
、所處的環境與關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被動」地看著人生將把我們帶到何處。
曾經,我也是一個被動的乘客,追逐著眼前的金錢和名利,用職等和薪資看待別人。當時
的我沒有多加思考,只是順應著世俗的價值觀在過我的人生。直到我深切反省,且誓言奪
回人生主導權的很久以後,我才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必須從乘客變成駕駛,」我繼續
寫道:「如果凡事缺乏計畫,還強迫自己活在當下,就像是閉著眼睛過生活;如果不對過
去進行回顧和反省,還催眠自己活在當下,就是對生活心不在焉,忽視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的可能性。」
我認為那些老是聲稱自己「活在當下」的人,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會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且對未來胸有成竹,因此在當下活得十分從容的高手
;第二種則是對生活心不在焉、走到哪才做到哪,只關心顧自己死活的混蛋。
贏家和輸家都一樣懂得活在當下,但是背後的心態卻大不相同。能夠瞻前顧後又活在當下
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卻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
如同李小龍所說:「如果你熱愛人生,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就是時間構成的。」維
持自己的精神力並專注於實現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嚮往什麼,才能夠真正有效的運
用時間。
3.保持空杯開放的心態
「化為水」這句名言,是以一句鼓勵的話開頭:「放空你的心」(empty your mind)。
這個要求不但擺第一,或許也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為它才能讓我們準備好面對接下
來的所有事情。李小龍認為這個動作(拋開成見與定論的拖累)本身就是在解放力量。事
實上,假如你先專心進行這個步驟一陣子,你的心靈將會大幅拓展。
這種保持空杯,做好準備的態度,也就是武術當中所謂的「警戒姿態」。
像是李小龍認為:「基本架勢是一切的基礎。」這句話帶有了一種生活態度,打好基礎,
架勢就會穩固,能夠反應任何情勢並移動。在放鬆與緊張之間取得平衡,就能立即且有效
率的回應現況。只要能夠簡潔、輕鬆的移動與調整架勢,你就不會被腳跟上的重量拖累。
相反地,用簡單且有效率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理與心理,就是最好充實及應對人生的姿態
。
仔細想想,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有句俗話叫做「一發不可收拾」,當水被某種
障礙物擋住時,它會平靜等待,卻又伺機而動。一旦移開障礙物,水就會立刻奔流過去,
毫不遲疑。即使處於流動中,它也能夠毫不費力的回應所處環境。
如何讓混濁的水變清澈?只要讓水靜止,它就會自己變清澈。如何充分的休息?只要保持
平靜,任由時間流逝,最後就能充分休息。
這個觀念也讓我回想起一段經典金句:「水的清澈,並非因為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
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那些能夠看清楚目標、勇往直
前的人,往往是採取「減法」策略。
你必須透過減法,果斷放棄。當你放棄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聚焦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情時,筆直的目標之路才會展開在眼前。適當的放棄並不代表你很脆弱,只是代表了你把
時間和精力,用在對目標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當你離目標愈來愈近,你會遇到許多「機會」和「分心」。成功達標的關鍵在於:分辨哪
些事情是機會,哪些事情是分心,值得把握的機會很少,需要被捨棄的分心很多。
4.不完美就是成長和改進的機會
「化為水」並不是要我們嚮往完美,因為完美就像是難以伺候的主人。
書中指出,化為水並不是要控制一切,因為控制就像勒緊脖子的枷鎖。現在我們就先把完
美與控制想成這樣吧。人生持續在我們眼前展開,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每次不完美都能
替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藉此成長並付諸實踐──而這正是人生的完美之處。
只要實踐那些曾挑戰我的事物──接受、耐心、愛、改變──我就能夠獲得自信,直到實
踐的技能成為習慣。真正的完美,應該被視為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我們實現的最終成
就。如果能夠接受這個概念,你就能把人生的不完美之處,當作為了達到完美的課程,與
成長和改進的機會,而不是將之看作成功與否的指標。
李小龍曾經說過:「請記住,我不是老師;我只能充當迷途旅人的路標。該往哪個方向走
是由你決定的。我可以提供經驗,但絕非結論,所以就算我說了什麼話,你還是要澈底審
視之。我或許能喚醒你的意識,幫你發現與檢視問題。好老師的功能是指點方向,而不是
給予真相。」
他也提醒我們,不是要努力尋求資訊,而是要「努力尋求理解」,因為「重點不在於你學
到多少事情,而在於你吸收、實踐了多少學到的事情。」這個觀念也很像我自己曾經寫下
的:「不要求記得,而是求理解」,我們是因為先理解了,才記得住;是因為實踐過了,
才變成自己的養分。
書中提到,不管什麼時候,李小龍都會寫下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檢視自己的學習過程。他
並不是寫傳統的日記,當然也就沒有保存日記的習慣,但他的確會追蹤自己的學習進度,
誠實寫下自己的想法、目標、夢想與假設。
5.當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凡人
李小龍曾經說:「當我觀察四周,我總是能學到一件事,就是永遠要做自己、表達自己、
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到外頭尋找成功的人格並複製它。從你的根開始,也就是『我如何
成為我?』」他相信達成這項核心價值、穩固自己,正是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
書中又進一步解釋這個觀念:我們要成為說到做到的人,成為真實且完全活在當下的人,
成為技術熟練的人,成為擁有強大能量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振奮所有我們接觸的人
。李香凝指出:「你並不是要努力成為李小龍。你要成為說到做到的人,成為真實且完全
活在當下的人,成為技術熟練的人(因為你有花費時間與心力練習重要的事情),成為有
強大能量的人──你要振奮所有你接觸的人。」
這不需要什麼外在的頭銜,像是「史上最偉大的武術家」、「諾貝爾獎得主」、「本月最
佳員工」、「最棒的媽咪」。因為頭銜是一種標籤,甚至會產生限制,也只描述了「你」
這個人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但假如我們一定要有個頭銜,她認為最棒的頭銜或許可以是
:「充分表現自己的凡人」。
這讓我體悟到,充分表現自己,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而是砥礪自己前進。
看別人出版暢銷書時,每天寫 100 字好像不怎麼值得。看別人打破紀錄時,每天運動
10 分鐘好像不怎麼厲害。看別人多益高分時,每天背 3 個單字好像不怎麼有用。但是贏
得「下一個十分鐘」,是偉大的一種展現方式。
人們總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資源,但總是無法去善用「已經在自己手
上」的時間和資源。成功的訣竅就是把握下一個十分鐘,對每個時刻持續地投入。傑出的
表現不是一時浮現的,而是一直投入的。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208.18.87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6927287.A.E0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