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WEN的電腦送修,目前無法製圖(筆電只能寫文章,沒有軟體可以製作圖片),所以這陣子會沒有辦法寫新文章(會想辦法製圖)
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糖尿病的觀念~~
「控糖321」則是糖尿病學會推出的控糖新觀念,覺得非常好記也很重要,分享給大家:
血糖監控3指標:監測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
腎臟功能2注意:監測微蛋白尿、檢測腎絲球過濾率(eGFR)
心衰預防1定要:早期控制三高,預防心衰竭合併症
遵照醫囑用藥,多監測血糖,了解不同食物對血糖的變化外,如何也兼顧照顧腎臟及心臟的飲食就相當重要。但其實沒有哪一種單一食物吃了能夠避免或預防,而是必須均衡攝取!
昨天,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她的老公檢查出來有糖尿病,但因為夫妻兩現在因工作的關係,沒有住在一起,她也很難控制老公的飲食。
還好老公很怕死,所以整個飲食大改變,也開始有了運動的習慣,連以往不離身的酒都戒了。
我跟朋友說,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妳老公有沒有吃飯?
很多糖友在初確診時,都會有"糖尿病不能吃飯"的迷思,如果在沒有上衛教課的情況之下,飲食上的內容就會變成只有菜跟蛋白質食物,而且蛋白質食物一定是比蔬菜多~在沒有澱粉又高蛋白的情況之下,就容易影響到腎功能~~
再來,也可能因為都只吃蛋白質食物,沒有改變油脂的攝取,比方說吃豬腳、肥肉等等的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也是很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糖化是降到標準了沒錯,卻也因此使腎功能、心臟功能受損~等到有病變發生了才知道錯,那不就麻煩大了,老了還要幫他推輪椅。
所以~上衛教課很重要,衛教課能教導患者正確的飲食觀念,在上課的過程中,你自然會明白~~飲食要均衡,三大營養素缺一不可。
我也是在營養師的教學之中,慢慢領悟這個道理的,也才會覺得不管是不是糖友,都應該要均衡飲食,這樣才能有一個真正的健康人生
心臟衰竭飲食衛教 在 糖寶寶的甜蜜人生-王思予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糖尿病人到營養師
在18年前的那一天,我被確診第一型糖尿病,那時候只覺得糖尿病是什麼呢?好像就是要控制血糖的疾病,每次回診,醫師總是會看我的糖化血色素,但也發現醫師還會定期抽血看看我其他器官的指數,等到成為了醫療人員,我才真的明白,原來醫師是在仔細的照顧我,避免其他心、腎及神經等併發症的發生。
大家知道嗎?台灣在防疫有成,但是其實在糖尿病照護這一塊也很不錯!糖尿病衛教學會針對1.5萬名的第二型糖友進行調查,發現竟然有一半的糖友血糖控制達標,也就是糖化血色素(HbA1c)是<7%的,但卻也發現,有9成的糖友同時合併至少一項會導致心衰竭、腎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甚至已經出現蛋白尿或家族有心血管病史,這真的也讓人更警覺地要提醒更多的糖友,注意血糖的同時也要注意心腎病變!
而「控糖321」則是糖尿病學會推出的控糖新觀念,覺得非常好記也很重要,分享給大家:
血糖監控3指標:監測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
腎臟功能2注意:監測微蛋白尿、檢測腎絲球過濾率(eGFR)
心衰預防1定要:早期控制三高,預防心衰竭合併症
遵照醫囑用藥,多監測血糖,了解不同食物對血糖的變化外,如何也兼顧照顧腎臟及心臟的飲食就相當重要。但其實沒有哪一種單一食物吃了能夠避免或預防,而是必須均衡攝取!
「攝取好比例,挑選好食物」一直是我的飲食觀念。
「攝取好比例」是指 2:1:1,也當我今天吃一餐時,我的蔬菜量一定佔我全部進食量的2分之1,而剩下的兩個4分之1,我會分給澱粉與蛋白質。這樣一方面蔬菜纖維足夠時,當餐的血糖不容易升得太快,而適量的蛋白質其實也是對穩定血糖有幫助喔!在門診時,常聽到病人敘述,我都吃菜配飯而已,肉類我都不吃,這麼健康怎麼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其實早就有研究證實,混合性飲食(澱粉+蔬菜+蛋白質)比起單一種類的澱粉攝取,對於血糖反而是穩定的,譬如半碗飯配一大盤炒青菜配一片手掌大肉排,會比我吃一盤炒飯血糖要來得穩定許多!
「挑選好食物」則是指,在六大類食物中,我盡量會去挑選對健康較有益的食物,譬如蔬菜選擇時,我一定會注意的是「多種類」及「攝取不同顏色的彩虹蔬果」,像是可以試著算算看有沒有在一週內吃到10種青菜或是6種顏色的蔬果,就算達標!而豆、魚、蛋、肉都是屬於蛋白質,一週我會盡量只吃到兩天的紅肉,其他五天會以豆腐、魚類海鮮及蛋為主,主要是能夠在生活中做到符合自己生活模式的健康習慣,而不是一開始去在意某幾樣標榜健康的食物是否都有吃到喔!否則飲食習慣這麼難改變的事情,怎麼能夠漸進成功呢?
而若「攝取好比例,挑選好食物」你都可以做到了,再去針對自己是帶有哪一項心腎病變的危險因子,再去加強飲食的調整,這樣不止血糖,連心、腎等其他併發症才能一起預防!
從糖尿病友到營養師,我相信這是一條有意義的路,也是一種使命要告訴更多的糖友,如何控制血糖,避免心、腎等其他病變的發生,多留意這些,並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回饋那些一路照顧我們的醫護與愛我們的家人朋友,甜蜜幸福的人生,其實你我都有資格擁有:)
心臟衰竭飲食衛教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腸道菌跟心血管疾病的未來]
疲憊的週末台北教育訓練之旅結束,跟跨領域專家前輩們開會討論,差點趕不上最後一班高鐵,回到高雄都已經凌晨。
跟專業人員的衛教跟交流,比起一般民眾更多了一些實證醫學的討論,也得到心臟內科前輩分享高低血脂研究的最新進展、最新高血脂藥物PCSK9 inhibitors的使用經驗(我離開成大時這個藥還未進來,2017年在台灣核可使用,健保適應症的限制條件多,大部分是自費),也討論很多飲食控制加上藥物的運用方式。
有趣的是,電腦斷層所看到的實際血管鈣化情形,跟血脂報告常常不符合,例如被藥物治療到血脂控制很好的人,卻有很嚴重的鈣化現象;而有些血脂異常的人,卻有著很漂亮的血管樣貌。
這讓我們不禁反思更多看不到的事情,正悄悄發生。
例如《Circulation》期刊去年有一篇發現心肌梗塞後(post-MI)跟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患者的心肌修復跟腸道菌及其代謝產物有關,透過飲食—>腸道菌-->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膽酸等等)相關途徑,影響了預後。
例如兩年前台大醫院一個專題講座就有提到引起粥狀動脈硬化的重要致病因子,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就是腸道菌在分解了西方食物常見的富含肉鹼跟膽鹼的食物後,產生的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MA),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後即被肝臟細胞的特殊酶氧化而成。
這個腸道菌的代謝產物參與了促進巨噬細胞堆積血管壁、抑制膽固醇回收路徑、與增強血小板凝集活性等機轉,導致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與血管栓塞的形成。而目前科學家也正積極研究透過調節人體腸道菌來降低體內氧化三甲胺的方法,設法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嚴重度與死亡率。
腸道菌不是只有管你的腸,腸道是聚集最多微生物的地方,分解所有食物後的代謝產物,都是全身重要的化學訊號,即使血脂報告被藥物抑制再怎麼低,錯誤的食物吃下去後一連串自由基的氧化跟破壞,仍然進行。
當然,失智症又是另一個腸腦軸的故事了,以後有空再說😆
#腸心軸
#回程路上又討論了腸腦軸
Reference:
Circulation. 2019;139:6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