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後,各國紛紛開展一場醫療科技上的軍備競賽,除了全面性的掌握病毒源頭、特性,積極想辦法讓老藥新用,同時也從開發中的藥品尋求人類可能的生機。至於疫苗的研發上,世衛組織日前宣布,全球正在研發的70種對抗COVID-19疫苗,已有三種正式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且上市時間可望縮短至10個月到一年,不過多數專家態度仍十分保留,認為新冠病毒特性詭譎多變,疫苗的全面上市仍應該要以安全性為最高標準。】
{內文}
(影片旁白)
就在一百天前,一個致命病毒席捲毫無準備的世界,COVID-19可被認定為大流行病,當世界爭相應對日益嚴重的緊急狀況,驚人的全球科學,也正努力開始理解這個新敵人的性質,以及如何與之抗衡
「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的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
(影片旁白)
世衛組織表示,尚未證實存在應對新冠病毒的有效療法,努力的重點是檢測和遏制,距離疫苗研發成功至少還要12到18個月,隨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升級,我們知道只能歷經漫長等待,直到我們可以免疫,這可能會非常可怕
不容坐以待斃的恐懼蔓延,全球迎來了一場醫療科技的軍備競賽,英國強調「克敵制勝」得「追本溯源」,率先由劍橋大學基因遺傳學教授Peter Forster,透過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採樣自全世界各地的16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繪製出新冠病毒的原始傳播圖。
(Peter Forster/英劍橋大學基因遺傳學教授)
事實上,我並不是在武漢開始我的研究,我的研究是從二月初開始,當時我意識到,疫情爆發是一個很嚴重的事,不是一個簡單的流感疫情,最早進入資料庫的基因組,並不必然是疾病的起源,如果我一開始先從蘇格蘭人群中取樣,然後把他/她的基因組數據放進資料庫,那麼很明顯蘇格蘭看起來就是病毒發源地,但這絕不是一個合理的研究方法
當時全球正在爭論,新冠病毒的來源是中國還是美國,這份被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認可的研究,將不斷發展突變的新冠病毒分成ABC三類,A型最接近蝙蝠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也就是原始病毒,雖然也曾在武漢出現,卻不是武漢的主要病毒類型,反倒在北半球的美國 西班牙及南半球的智利和澳大利亞,遍布他們的蹤影,而由A變異產生的B型病毒,是武漢流行的主要病毒,但它不僅在武漢流行,還傳播到中國其它地方及整個東亞 歐洲的英國 比利時 法德 芬蘭 丹麥
北美的加拿大和南美的巴西,至於在歐洲流行的C型病毒,看似是由B型病毒變異而來,卻廣泛存在於義大利 香港 新加坡及韓國病例中,遍尋中國大陸的樣本完全沒有,而這樣的病毒分類,也有助於模擬病毒演化,進而推算出突變率,這也意外找出了新冠病毒真正爆發的時間點。
(Peter Forster/英劍橋大學基因遺傳學教授)
我們發現新冠病毒的首次感染,確實可能是從蝙蝠傳到人,但發生時間點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間
新冠病毒對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不同於先前冠狀病毒家族的SARS MERS,新冠病毒傳播力極強,致死率也高,《華爾街日報》日前整理近期,全球醫界發表關於新冠肺炎的論文就發現,有別於冠狀病毒向來鎖定呼吸道和心肺攻擊,COVID-19在相當大比例的病患中,影響的是他們的大腦及神經系統,症狀包括腦炎 幻覺 癲癇 認知缺陷及氣味覺喪失。
(Alex Alamri/神經外科醫師)
一般來說,血腦屏障可以很有效地阻止這些病毒進入您的大腦,您可以將血腦屏障,視為保護大腦的堅固屏障,它對於任何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者,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儘管它擅長於其工作,但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不受歡迎的訪客都是不可滲透的,有時呼吸道冠狀病毒能夠跳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還記得我曾說過病毒可以劫持您的細胞嗎?COVID-19通過與稱為Stu的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受體)相互作用來實現此目的,一般來說,這些受體多半在肺中容易結合,這是為什麼,肺會受到COVID-19嚴重影響的原因,但ACE2受體也存在於許多其他器官組織中,例如心臟 腎臟 腸和睾丸,實際上,當神經元參與心臟和肺功能時,這些受體似乎也分佈在整個大腦中,所以特別容易被鎖定
事實上,COVID19對大腦及神經系統的衝擊,早在武漢爆發疫情時,便從其中兩家醫院獲得證實,實驗室採樣的214個確診病例中,有78個都出現相關症狀,甚至肺部及呼吸道症狀越輕微的患者,神經相關疾病,包括頭暈頭痛的狀況越嚴重。
(Alex Alamri/神經外科醫師)
這種理解是基於對類似冠狀病毒,諸如SARS和MERS的研究,據信SARS和MERS冠狀病毒,就是透過嗅覺神經進入大腦的,您用來嗅覺的神經,繼續感染特定的大腦區域,包括腦幹和已知用於呼吸控制或呼吸控制的區域,儘管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不祥的凶兆,但重要的是指出,已經有很多新冠病毒患者,他們重要的大腦部位因併發症受累
更讓人憂心的是,近期大陸及美國研究單位不約而同發現,新冠病毒越來越像愛滋病,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逝者的解剖報告中,初步發現死者的免疫系統都幾近全毀,換言之,病毒攻擊的並非個別器官,而是讓人體全面性地產生免疫風暴,這也使得老藥新用成為,醫界當下和時間賽跑的救命捷徑,市場對此抱持高度期待,16號道瓊盤後大漲正源自吉利德藥廠對抗病毒瑞德西韋藥物適用性的樂觀,因為有消息指出 FDA最快5月中,就會有限度地通過該藥臨床使用。
(Prof. Nevan Krogan/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定量生物科學所所長)
在短期內,使用預先批准的藥物是絕佳策略,可以幫助人們對抗病毒,當其他人正投入開發更複雜的針對性方法,諸如使用疫苗或針對病毒的藥物,而這些可能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一個由美國政府機構和科技公司所聯合組成的聯盟,正透過超級計算機幫助研究人員,加速研發新冠抗病毒藥物,他們所根據的是麻省理工學院所開發出的一種蛋白質療法,因為病毒是透過與人體的ACE2受體結合而致病,醫界於是製造一個誘餌讓病毒與假蛋白結合,從而預防及治療疾病,另一個國際組織也是運用相同機制,但鎖定的是開發中的藥物負責的Nevan Krogan教授,透過病毒感染機制,詳細描繪出會遭到劫持的蛋白質藍圖,交相比對後找出了,當下全球共計有69種藥物,足以抑制這332種人類蛋白質,而其中27種藥物已獲得美國FDA核准,剩下的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Prof. Nevan Krog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定量生物科學所所長)
這裡的邏輯是,如果我們確實發現其中一種藥物有效,我們就可以更詳細地研究其中一種藥物,然後再看看其他哪些藥物或化合物與之相似,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天結束時,基於這樣的一個初始屏幕,來擴展我們的研究空間,這將為我們帶來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同一時間 世衛組織宣布,全球正在研發的70種對抗COVID-19疫苗,已有三種正式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目前在臨床上拔得頭籌的是,香港上市的一家生技公司CanSino Biologics Inc.,及北京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的一支實驗性疫苗,另外兩種則分別來自美國兩家製藥廠,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速度,全球兩大藥廠葛蘭素史克與賽諾菲,也宣布史無前例的合作,新疫苗將採賽諾菲的疫苗,搭配葛蘭素史克開發的佐劑提升效力,如果一切順利,最快2021下半年可以投入市場。
(Peter Pitts/前美FDA官員)
當下傳出很多好消息,生物技術公司正在與世界各地的政府,監管機構和學術界合作,以完成疫苗的生產,治療的完成以及發明的治療方法,美國FDA每天24小時,一周七天不間斷工作,確保實驗藥物能夠通過該系統,現有藥物正獲得緊急用途豁免,確保第一線醫師有足夠的工具,能幫助最嚴重的病患對抗病毒,關於疫苗研發,我的猜測大概是10個月到一年就可已完成,這是相當快的,但我認為有理由感到樂觀
不少人樂觀預期,這場全球生技競賽將讓疫苗上市時間縮短到一年內,但美防疫專家佛奇態度依舊保留,認為最終核准上市時間,不會離12到18個月太遠,因為當下固然是人類該攜手團結的時刻,但因應詭譎多變的新冠病毒,研發機構在試驗階段,仍應隨時更新病毒變異的狀況,畢竟這場體力人命與資源的消耗戰,安全是唯一標竿。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心臟 血管 分佈 圖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末贈獎 #閱讀偏食out #跟團者大V音檔免費索取
🔸開團網址:http://mami.tw/2tOLlNm
🌟閱讀偏食是父母常犯的錯誤,我們可能因為孩子偏愛動物、汽車,總是購入類似元素,然後孩子剛開始很興奮~三分鐘熱度又不愛了,回頭去看最喜歡的那幾本🤷♀️
孩子閱讀/吸收什麼,是成人去灌溉的~我們不會因為孩子喜歡麥克雞塊就一直給他對吧?那麼書本也一樣。
🔸我們應該廣泛涉略不同畫風,不同風土民情,不同語言,在真實與創意幻想間遊走。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孩子的人生很長~我沒辦法全程陪伴走過,只能教會他閱讀,讓他學會閱讀別人的故事,在別人的生活裡尋找合適的答案。
閱讀是孩子另一個朋友,在成長的路上有書相伴,孩子孤獨的時候,書籍來陪伴他;孩子困惑的時候,書籍來引導他。
🌟在替孩子選擇書籍時,第一要考量月齡,其次是考慮成長需求,獻給跟亮亮月齡相當的小夥伴們(1-3y)
📌打星號選書都是我推薦必收的(#醫生兩本擇一
🔸看我和亮亮實際操作文章👉 https://reurl.cc/K939g
🌟顏色妖怪
講到情緒繪本The Color Monster(El Monstruo de Colores)絕對榜上有名,華碩文化再版後變成中文立體版一定要入手🙌
作者活潑童趣的筆觸加上孩子能理解的方法「分類」,進而去瞭解情緒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一頁留空沒有告訴讀者是什麼情緒,雖然沒有文字,一看就知道是愛啊。
💡大部分的情緒繪本在結尾時會試圖引導孩子學習情緒控制/表達,但是情緒是有標準答案的嗎?
📌The Color Monster想告訴孩子「察覺情緒」只有在自覺後才有機會自醒。
#留給孩子判斷的能力
🌟猜猜我長大了變成什麼
在蒙特梭利的拼圖中可以看到分層式的拼圖來表達不同階段,本書可以認識:雞、青蛙、鱷魚、蝴蝶、瓢蟲、鴕鳥六種動物,一共有24種聲音,認識各種動物與昆蟲的成長過程噢!
#簡易科普
🌟立體翻翻書 猜猜我是誰
書裡是真實圖片(推薦)比起Q版我會推薦真實圖片,在蒙特梭利的世界中提供「真實」是很重要的。
讓我們帶著孩子像小小偵探觀察細節,從文字敘述猜的出來嗎?這個皮膚紋理是什麼動物呢?這麼大/小的蛋是什麼鳥呢?
透過立體跟摺頁機關來認識動物吧。
#簡易科普
🌟跟爸爸一起釣魚遊戲組
釣魚組裡有十二隻不同色系跟數字的魚,附上兩隻釣竿適合親子同樂!任何玩具都比不上大人一起玩啊。
要讓魚上鉤很考驗手眼協調,一開始先從請孩子找出對應的顏色,再來可以用魚教數數,熟練後改成比賽用釣的誰比較快達成目標,是這個月齡的小小孩可以嘗試的桌遊。
內附一本硬頁繪本故事引導孩子要環保,愛護我們的地球。
#小小孩桌遊
🌟怦!怦!身體會說話
內附一組「真的聽診器」很適合跟孩子玩醫生遊戲,看病不可怕!
聽,心臟砰砰砰,肚子咕嚕咕嚕,背後咻咻咻,身體裡有好多不一樣的聲音啊~
書內有翻翻機關,大腦感覺器官、到身體的肌肉、骨骼、血管分佈~讓孩子認識身體!
亮亮最喜歡的是消化器官,從入口到排便的過程噢。
#自我認識
🔸超市遊戲
每位小朋友來我家最喜歡的就是超市遊戲啦!光用刷碼器逼逼逼,刷卡機刷刷刷就能玩半小時,搭配不同按鍵發出超市常用的台詞「歡迎光臨」「多少錢」、「請幫我結帳」、「謝謝」也有提供紙做的硬幣讓孩子練習付錢(這個脆弱建議護貝)
讓孩子互動練習表達、學習購物、結帳、計算,養成金錢觀念,辨識不同物品分類。
#生活自理 #社會化
🔸一下子就穿好了
亮亮小時候我有入手布書版本的生活自理操作書,但是軟軟的孩子不容易自行操作,這次團購是硬頁書更好操作。
左頁有翻翻機關,搭配右頁對應操作,一起幫大象艾利順利上學吧!可以練習到扣扣子、扣帶、拉鍊、綁鞋帶、按壓扣等手部細動作。
#生活自理 #照顧自己
🔸一起去旅行
搭乘四種交通工具去旅行吧!小小孩最喜歡的消防車(沒有旅行只有聲音)汽車、火車、搭船、巴士(這頁還有單獨按鈕會唱歌)
亮亮很喜歡尋找書的細節,趁這個機會也能訓練孩子邏輯及敘事能力。
亮亮說香蕉掉下來了,「怎麼辦呢」『要趕快撿起來,長頸鹿會跌倒』😂亮亮真的很嗯嗯擔心別人會跌倒耶~
🔸醫生我來了!
五種小動物有不同問題來尋找醫生叔叔幫助,藉由這些情境讓孩子知道看病不可怕,也學習如何對表達身體不適。
附上的聽診器是紙做的,可收納在封面。
📌如果只想買一本醫生遊戲我比較推薦怦!怦!身體會說話!情境我們可以自己創造想像嘛😂
1. 開團網址:http://mami.tw/2tOLlNm
2.團購時間:4/11 上午10點 ~ 4/17 晚上11點59分
3.出貨時間:結團後7-14個工作天(不含假日)
4.運費:本島未滿1000 運費$80 / 不接受外島&海外訂單
5.付款方式:ATM轉帳(指定時間內完成轉帳訂單自動成立無需回覆轉帳內容)/信用卡
若有任何產品相關問題歡迎詢問 :
✉客服信箱:ecservice@mamibuy.com.tw
✉客服line@:@lqm4102s
⛔團購商品屬特殊商品,不適用七天鑑賞期,不接受退貨、換貨,除商品瑕疵無法使用,另由廠商作業處理
🎁大V有禮🎁抽一位幸運兒🉐大V選書一本,可指定中/外語,題材我來選~小驚喜概念🎉
🔸活動方式:
1⃣給大V生活一個讚👍
2⃣公開分享按讚本文🌍並標記兩位好友到留言告訴我你最喜歡的童書是哪一本?(不限本團)
@黃亮亮 @Z先生 我最喜歡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亮亮第一本童書啊!
3⃣4/18晚上十點來看你是不是幸運兒
心臟 血管 分佈 圖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高雄的空氣非常差,騎車看不到八五大樓,動不動AQI就150。騎車走路空氣差,真的非常不爽。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影響我們的健康,但是,你知道空汙影響健康的狀況是怎樣嗎? 有沒有台灣本土的資料?
我的想法是,這就是我想要的「空汙風險模型」。
其實拿台灣的資料的好處是,我們的傷害可以有證據了,而且數據化之後可以換算成社會損失金額,除了要求這些排汙大戶降低汙染之外,這些社會成本也應該由兇手負擔,也就是「外部成本」內部化,這些經費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回饋到高雄的醫療成本。
我認為,如此才能實現高雄的生態正義。
詳見下文....
#你知道自己的空汙健康風險嗎😲😲
#生態正義 #科技x高雄x好過日
文:陳信諭 醫師
大家應該都已經聽爛了,空汙會增加各類疾病的風險,從肺癌、心血管疾病、甚至肺結核、精神疾病......空汙均是危險因子。
但對於民眾而言,問題在於,我們知道這些又怎樣?怎麼拿這些證據來幫助自己呢?
◾️建構完整的風險地圖
WHO已經把空汙列為最大的單一健康危險因子,在2012年時此風險因子就可連結到全球1/8的死亡人數(約700萬人)。如果全世界的空汙都可以降到WHO的標準值,在空汙嚴重的地區如中國、印度,平均壽命甚至可以增加3年以上。根據中國自己的研究,只看中國北方,空汙甚至導致5年左右的壽命減短!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本土研究中,例如台大流病所林先和團隊發表在台灣醫誌上的論文,將PM2.5暴露量多寡所對照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和阻塞性肺病的風險數值,套用在全台PM2.5濃度與相關死亡人口上,結果估算出高雄、雲林等縣市,空汙影響相關死亡人口的比率最高,達20%以上。換句話說,改善空污,可大幅減少相關疾病死亡率。
同樣的,105年的國人平均壽命,六都中以台北市83.36歲最高、新北市81.02歲居次,高雄市78.90歲最低,參照國際研究,我們可以假設其中相當部分差異也和空汙有關。需要更多資料更加釐清風險暴露和健康關係。
◾️透過實證醫學實現生態正義
人命當然是無價的。但若以世俗一點的角度,換算勞動力損失和醫療成本支出,會發現空污所帶來的代價非常龐大!我們先前也提到過,考量嬰兒死亡率等因素,減低少量空汙,可能就可以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在台灣的經濟與基礎建設結構下,中南部的產污大戶電業、煉鋼業,許多的產出是提供北部使用(如南電北送),但在冬季風場把中北部空污往南部吹,囤積於高屏平原。然而,高雄市在國家醫療、健康促進資源所獲得的挹注,卻遠遠少於北部,本身就是極大的不公義。
如我上週提到的「國立空汙中心」構想,除了偵測與預測外,若能進一步透過本土資料建構空汙健康模型,那麼將更有助於要求排污者「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機轉、促進有效風險管理、促成合理的地方醫療資源分配,甚至將受影響的健康,透過個人空汙健康帳戶模式,回饋給受影響最大的居民。
◾️投資空汙研究,強化國際交流
同樣的,中國產生的境外空汙,影響台灣健康,政府卻從未正式譴責,長年不吭一聲。若我們的高品質研究能在國際發表,則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更可以確認中國放任環境風險「危害世界」、「以鄰為壑」的惡質行為,就算一時無法要求中國改善或賠償,但對於促進國際認知,或我國在各類醫療組織、學會尋求國際支持,共同對抗空汙(特別是同病相憐的韓國、東南亞),都應有一定效果。
---
📌延伸閱讀:
陳信諭醫師:#科技x高雄x好過日 專欄
・人工智慧預測空汙分佈:http://goo.gl/4rahu5
・從城市結構多方面改善空污:http://goo.gl/2QF2zk
---
📌參考資料:
1.Lo, W. C., Shie, R. H., Chan, C. C., & Lin, H. H. (2017).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in Taiwan.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16(1), 32-40.
2.Ebenstein, A., Fan, M., Greenstone, M., He, G., & Zhou, M. (2017). New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4(39), 10384-10389.
#高雄 #空汙 #健康 #國立空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