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是能夠安安靜靜看完火神的眼淚最後一集,這部很喜歡❤️
決定追下去看,應該是在看完第二集「遺願」時,那一集當中,一個疲於追求父親肯定的高材生,選擇了走進河中沈睡。
事後,高材生的母親在醫院痛心搥打著丈夫,並對丈夫吶喊:「他一次考不好,你就說他不配當你兒子,但他以前都考第一名的時候,你有讚美過他嗎?」
這段劇情讓我想起任職於新竹地檢署法醫20年的楊敏昇法醫的著作—《拼圖者的生命觀察》。
楊法醫在書裡提到,他驗過許多名校優秀年輕學子的自殺案。
曾經,有個少年出門前告訴爸爸:「爸,謝謝你的照顧,我要走了。」父親不疑有他,沒想到這一別即是永別,兒子在實驗室頂樓跳樓身亡。中年的父親坐在地檢署外,淚流滿面說不出話來。
因此,縱然為人父母都能理解那個希望子女可以走上光明的坦途的初心,但,選擇眾人眼中成功的路,並不意味人生就此順遂,更不代表快樂。
所以重要的是,除了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進度,時間到了自然會找到一片天之外,其實對為人父母者來說,只要孩子有心跳,就已經是最美好的事了吧。
再回到火神,必須說,飾演高材生父親的林志儒導演,是讓我整集都被淚水淹沒的罪魁禍首啊。尤其從他一開始反對捐贈兒子器官、只希望兒子完整的好好的離開,到掙扎後他來來回回緊跟著收送兒子器官的醫療人員時,呈現出來的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與不捨的背影,還有他目送兒子一個又一個的器官被送上救護車時,眼神裡那樹欲靜而風不止,父欲言愛而子已不再的哀戚,都再再重擊我的心。
我個人是支持器官捐贈的,但也明白以一個父母的角度來說,摯愛的孩子磕碰了一下或感冒發燒了,都已足夠讓我們心疼,何況當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劇裡的父親,要答應讓醫生用手術刀劃開孩子的身軀,絕對是比劃開自己身上的骨肉還痛苦,寫到這裡,突然明白了古人用親骨肉來稱自己孩子的道理。respect!
既然決定看下去,當然就沒有讓傳說中會卡關的第四集卡住我(好啦只有卡幾天)。因為其實光看前面幾集,就已經能非常清楚知道本劇的導演—蔡銀娟導演,實實在在做足了功課,劇中關於消防員勤務上排山倒海的難題、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拉扯、還有消防員本身的身心安危等等,都自然細膩又真實的來到觀眾眼前,沒有過度的引導或批判,而是把思考留給觀看者,讓大家自己去感受,進而主動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就是,非常蔡銀娟導演的力量,溫柔的力量。
我非常喜歡的一本繪本《2087年的時候》,就是銀娟導演幾年前出版的創作,繪本裡是她身為一個母親對自己養女的絮語,充滿愛意、充滿焦慮,擔心女兒一生的平安、也憂愁女兒心靈的完整。導演的畫風如同在晚霞餘暉下閃耀的河面,溫暖又帶著微微的沈重,卻使人明白,在愛的撫觸支撐之中,堅強將是必然。
而當時這本繪本也大大的幫助了我身邊的朋友開口和養女談身世。
抱歉我又離題了!
如果一部劇會成功,當中的演員一定也是可圈可點,除了一開始提到的高材生父親一角之外,飾演志遠父親的王淇大哥同樣是用內斂的演技深深打動我,娟姐飾演的子伶媽媽更是演到我在螢幕前一直很想頂嘴和瞪回去,昇豪自己寫劇本的鼓勵同仁士氣那段我飆淚,胡釋安(嘉軒)自然又天然呆的演出也很亮眼,還有一定要提到全劇最喜歡的陳庭妮飾演的子伶,庭妮在火神裡常讓我忘記她是庭妮,表演不慍不火恰如其分,非常驚艷。
總之呢,看完這部戲,以後家裡出現蜂啊蛇啊之類的生物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原來,在消防員包山包海的業務裡面,他們根!本!沒!有!學過怎麼摘蜂窩和如何抓蛇蛇!那麼打給消防員,不就跟打給我兒子一樣意思?!差別只在於要陷入危險的是別(胡)人(瓜)的小孩還是自己的小孩而已啊,
這電話怎麼打的下去。。。🥲
好的真的要寫完了,最後想提一下,這部戲許多部份我有讓MLO三寶跟著我看(自殺除外),因為裡面其實有很多值得他們學習和試著理解的事物,尤其最後兩集的火場事件,從安全問題到面對生離死別,我們聊了好多好多好多。。。。(而且這兩集打火兄弟間的髒話問候少很多😆)。
還有,常常追劇都會跳過片頭的部份,可是韋禮安的這首主題曲《因為是你》跟片頭搭配起來無敵好聽好看,我每集都完整看完一樣的片頭,很有事🤣
Ok!大家!好好待在家之餘,可以把火神追起來哦~晚安了💤
#TearsOnFire
#火神的眼淚
#公視
#蔡銀娟導演
#StayHomeStaySafe
火神的眼淚
心靈法醫演員 在 侯文詠 Houweny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要推薦4/30在Netflix上架的影集「誰是被害者」。不排斥驚悚、犯罪這些題材的話,這部影集只要一開始看,就無法停下來。對我來說,觀影的經驗很特別,感覺上是繼這幾年精彩的台片像是「麻醉風暴」「花甲少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之後,一個新的驚艷,也是台灣影集懸疑推理這樣的類型劇,一個新的里程碑。
因為之前搶先看了試映,所以很有把握跟大家這樣說。
…………………………………………………………………
一、
COVID-19期間,跟大家一樣,待在家裡,K了許多影集。這個世界很劇烈地在變動著,這件事,從K劇就不難感受。過去,K劇要守在電視機前面一天一天、或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等,現在變成了一次可以通宵達旦看個過癮,不但如此,不管在電視、筆電、手機上,隨時隨地都可看。
我曾把喜歡看書(看電影)的人比喻成賭徒。雖然看了不少書,不少電影,但看到爛電影、爛書的成分多。儘管輸多贏少,但因為曾經看過喜歡的書、戲劇,有過大贏的感覺,就像賭徒一樣,無時不刻都期待走進賭場。
大學時代沒白天沒晚上地看電影。當時,輸多贏少,不像現在這個OTT時代,在網頁上點來點去,只要找到喜歡的第一集(第二集),通常,後續的率額不至於太離譜。
因為贏的機率高,因此,賭徒就變多了。在我看來,這是K劇會變成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時勢所趨,聚會,線上群組,總聽得見這樣的話題,某某劇看到第幾集了?或者某某好帥,某某某好可惡……一旦沒跟上,難免就有社交孤兒的嫌疑。這件事,在我過去是影癡、影迷的時代,是從來不曾出現的。(像我這種一年看三百多部電影的人,這種話題談多了,基本上,就和把自己隔離成社交孤兒沒什麼兩樣。)
這種充滿世界各國、五花八門的影片可以挑選的場合,從前,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國際影展」有這樣的機會。每年國際影展開始賣票,為了看到場次有限的名片,就得徹夜排隊去買票。從青島東路一路蜿蜒到喜來登飯店(當時叫來來)的隊伍,都是熱血的年輕人。一整個晚上,聊電影、抱吉他唱歌的,影展都還沒開始,嘉年華會的氣氛已經沸沸揚揚。
像現在這樣天天有的「線上」國際影展固然很過癮,但有影展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高下。特別最近的Netflix又開始推出了熱門「排行榜」。這種天天都有的賽事,排行榜前十名,十之八九都是韓劇,那種感覺,就開始有點怪怪的……怪怪倒不是說韓劇不好,反倒是,人家真的很厲害。看到人家很厲害,問題就來了。我們自己的戲劇呢,哪一天才能也這麼厲害?
當然,也可以安慰自己說,排行榜不能代表品質啊。但話又說回來,排行榜某個程度代表了收入,收入某個程度也代表了影視工業的體質。
不像電腦的產業鏈,美國蘋果賣得好,台灣的製造業、員工、股民多少雨露均霑。但影視產業這件事啊很不一樣,別人很好,我們能分到的羹,真的很少啊。
二、
因為有當過製作人以及公視董事的經驗,常被問到,為什麼台灣的電影(或電視劇),拍的沒有人家好。不就是創作嗎?光是天馬行空地的想故事,怎麼會輸別人呢?
當下聽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個反應總是很想否認。我們啊,很厲害的作品也有啊。這話固然沒錯,整體來說,跟幾個影視大國(影視大國,不一定是大國噢。)比較,的確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為什麼會這樣呢?用個最簡單易懂的比喻,以一萬元的規格製造的筆電,在性能上,要和五萬元的規格做出來的筆電比較,性能上要勝出,機會就很小。
過去我在當「危險心靈」的製作人時,一集的成本大約就是一百多萬元(還是因為公視支持)。或許因為收視群大小不同,大陸劇的成本基本上是二、三百萬人民幣起跳。這些相對偏低的成本,攤成各種花費,就變成沒錢做場景、請不起高知名度的演員、編劇(當然,前提是好的編劇),導演……
有人問,藝術無國界啊,只要是好的作品,台灣人在美國、在韓國、在大陸拍,有什麼關係?李安拍的不就是美國片嗎?一樣是台灣之光啊,不是嗎?
從藝術的角度,這說法當然無可厚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大量的人才被其他國家、地區化整為零地吸收之後,原本他們可能在台灣拍出來的當地的題材、故事,就會大量減少。惡性循環的結果,當地影視變成慘業,更糟糕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崇拜別國的明星,以別國的歌曲為流行、以說別國的語言為風雅、對他國的歷史、地理的理解遠超過對本土的理解……這個一點一滴地失去的在地的認同以及價值的事實,大概是這個趨勢,最可怕的地方。
可怕歸可怕,儘管無能為力但是日子還是得過去下,這種事我們見多了,不是嗎?反正人少嘛,市場小,有什麼辦法呢?
這樣的邏輯說不通的地方在於,如果真的這樣,台灣也不會有這麼多電子業、電腦的上市公司,更不會有這麼多全球的隱形冠軍公司出現了,不是嗎?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手機、筆電、電子零件可以賣給全世界啊,但是影片影集只能賣給台灣看,市場天生就小,沒辦法。這個邏輯更說不通了。如果台灣做的影視只能賣給台灣看,那麼韓國的影視為什麼可以賣給全世界呢?
因為人家就做得比我們好嘛,又有人說。話又說回來,既然人家能做好,為什麼我們不行呢?就拿韓國來說,三星固然很厲害,我們的台積電也一樣不遜色啊,不是嗎?如果產業能做到,為什麼戲劇不能呢?
(繼續自問自答)因為人家基礎深厚嘛。這也有道理。但基礎怎麼變深厚的呢?當然也是一步一步來的。如果因為基礎深厚,因此就無法追趕,那麼過去,日本的影視也比韓國更進步啊,這幾年,為什麼漸漸落後了呢?
那天在蔡瀾的專欄上讀到,原來韓國在九零年代不會拍武打片,還苦哈哈地跑帶香港去學習觀摩。也不過是二十多年的光景,青出於藍更勝于藍,已經變成了難以否認的事實。
三、
因此影視這種事啊,就像俗語說的: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當然,將相之所以變成將相,也需要有時勢、環境的因緣際會。
從因緣際會的角度來看,有幾件事,正在發生。首先,就是政府以及文化部大力支持公共電視,願意用較高的經費,支持戲劇。過去,在公共電視長期的支持下,培養了許多年輕的創作者以及工作人員。這幾年來,政府以及文化部撥出了更多的經費(電視電影、旗艦計劃的影集,更是高達500萬、1500萬的經費委製。)這樣的經費,使得我們的影視作品(雖然還是很少數),有機會站在比較好的基礎以及規模上,與國際上的作品做比較。
再來,就是網路科技的改變,OTT的興起(就是Netflix、Apple TV、catchplay、my video這類的平台)。OTT平台為了爭取眼球(以及台灣市場),願意花更高的經費採購優質影片。這樣的趨勢,使得台灣更多的影視製作公司,願意投資更高的成本。這樣的成本,也讓許多優秀的導演、演員、編劇、工作人員更有願意留在台灣製作戲劇。
但錢多作品一定就好嗎?當然是不一定。
但從過去幾年,台灣拍出來叫好叫座的作品,花甲少年、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大家一定會有一種感覺,讓我們停不下來一直追的台劇,好像越來越多。一點點的資源溢注,就能看到成長的產業,的確是讓人充滿想像力。
嗯。儘管過去曾經許多次,大家喊著國片復興,但美夢並沒有真的實現。同樣的,黑暗的隧道一閃而過的光,也未必代表那就是盡頭。但這次台劇的一點新氣象,背後產經、科技的改變,的確是過去不曾出現的。
四
言歸正傳。推薦大家看「誰是被害者」,卻寫了這麼多連自己都沒想到的事情。或許,這正是這幾年看著台劇不斷進步背後,最真實的心情。
(什麼時候才看到排行榜,甚至亞洲、全世界的排行榜上充滿台劇呢?)
怎麼讓台劇不斷進步,變成我們驕傲的文化、產業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個事的完成,當然,需要因緣際會,以及很多人的付出。因此,創作者固然要努力,但別忘了,更重要的,是觀眾的喜愛與熱情。
這部戲有非常認真的製作團隊以及誠懇的態度。聽起來像是廣告的話就不多說。是不是停不下來就等大家自己去映證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
心靈法醫演員 在 AVERY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週好忙,
已經一週沒有執行睡前的日劇舒壓時間
除了之前跟大家分享然後大獲共鳴的凪的閒暇之外
這次夏季日劇我還看了「朝顏」
其實在分享凪之後就很想跟大家分享朝顏了
只是一直找不到時機,今天晚上本來想看最新一集
但被一些事情耽誤,又怕再看下去會太晚只好作罷
但我突然很有分享的靈感,所以趕快在睡前上來打文章
怕有很多人沒看過,所以就不多討論劇情內容
簡單介紹:劇情是以法醫為主軸並帶入許多人與人以及家人之間的生活和情感交集
朝顏有著我很喜歡的穩穩柔柔步調,我覺得是日劇才有的獨特氛圍
主角群都是我好喜歡的演員,好喜歡演爸爸的時任三郎,怎麼可以演得這麼好,中間幾集的惆悵憂傷看著我也跟著流淚
近期每隔幾年才會有作品的上野樹里一樣可愛一樣很會演,永遠忘不了第一集最後震撼的那段
看著朝顏不發一語,跟她一起配著主題曲眼淚也跟著流不停
朝顏是一部溫暖人心但也會讓你一直流淚的片子
我覺得睡前看很療癒身心靈😌
推薦給大家
配上跟內容不符的新品照是因為我覺得這套搭的很日系🙈
-
#averyday_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