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奧斯卡終極預測 23獎逐項脈絡解析】
因疫情影響而延後舉行的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終於要在(台灣時間)明日早上揭曉得獎者。本屆奧斯卡為近代史上最長的奧斯卡獎季,也因為放寬報名限制,讓本屆劇情長片報名件數來到 366 部(50年來最高),記錄長片也來到 238 部的新紀錄。可見電影未死,只是觀影方式又更加多元了。
時勢所趨,又加上疫情影響,串流的崛起在本屆又更加明顯:Netflix 入圍 35 項、Amazon 入圍 12 項等,Apple TV+ 也憑《怒海戰艦》與《Wolfwalkers》獲得他們的第一批奧斯卡入圍。奧斯卡會員在本季獎季,也大幅減少實體聚會與放映活動,大部分會員都在家透過奧斯卡官方串流平台觀賞入圍作品。這類型的宣傳與評獎型態,將如何影響得獎名單,會是本屆的重要看點。
在預測奧斯卡時,要謹記在心的是:這只代表美國影藝學院的最大公約數,且得獎並非一定代表品質保證。而且,每年電影那麼多,要得獎的前提是要有夠看過。但無論如何,確實也可以從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勾勒出過去一年(美國為主)影壇的大致面貌。
今年奧斯卡共入圍41部長片、15部短片,除了《獨一無二的伊凡》之外(我預計今晚看完它),我已幾乎全數看完。畢竟要預測什麼的,最終還是必須回歸作品本身。以下預測為我個人主觀判定,2018 年我曾預測中 23/24 個獎,但去年我只預測中 16/24 個獎,所以我說的也不一定準,好玩就好不必太過認真XD
事不宜遲,就讓我們馬上進入奧斯卡全數 23 個獎項的逐項分析與預測,同時附上私心名單(每年警語:預測不代表最好、也不代表個人最喜歡)。至於獎落誰家,就讓我們明天一起鎖定奧斯卡頒獎典禮囉!(據說今年頒獎典禮的製作人——知名導演史蒂芬索得伯格,會把採用每秒24幀、寬銀幕比例,將整個頒獎典禮拍成一部電影,敬請期待!)
-
【最佳影片】
預測:《游牧人生》
私心:《游牧人生》
本該入圍:《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最佳影片是最難預測的獎項,因為他是唯一跟其他獎項採取不同計票方式的獎項。所有其他獎項皆採用簡單多數決,而最佳影片則是請投票會員依喜好排序,並透過加權和重新配票等演算法,最終由一個一致獲得最大共識的影片脫穎而出。
因此,在思考最佳影片得主時,與其「僅有部分人士強力支持」,更重要的事「所有人均一定程度的欣賞」。在這樣的脈絡下,評價偏向兩極的《花漾女子》可以先剔除,再來則是聲浪較微弱的《曼克》、《靜寂的鼓手》、《夢想之地》。《父親》和《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亞》都是晚期上映口碑還在累積的狀態,就看投票當下是否達到高峰。
但最終我認為這應該是《游牧人生》和《芝加哥七人案》之爭。《游牧人生》自從威尼斯影展就保持領跑地位,然而過去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多威脅它地位的負面新聞或其他聲勢更強的作品。而在疫情與隔離的時代,《游牧人生》講求孤寂和與他人連結的主題,或許更能撫慰人心。
雖然片型並非以往好大喜功的奧斯卡餌,但《游牧人生》已經把所有可以拿的前哨獎(金球獎、影評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都拿下了,甚至摘下製片工會獎(唯一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採相同計票方式的獎)。
而若有一部片有翻盤機會的話,我猜是《芝加哥七人案》。該部片比《游牧人生》又更為大眾向,且其快節奏在小螢幕上觀賞也有優勢。或許會重演《幸福綠皮書》擊敗《羅馬》的那年,就看頒獎前段《芝加哥七人案》是否拿下劇本跟剪輯獎了。若是,那《游牧人生》就要當心了。(但我仍然覺得還算蠻穩的)
【最佳導演】
預測:趙婷,《游牧人生》
私心:趙婷,《游牧人生》
本該入圍:Regina King, 《邁阿密的一夜》
獎季前夕,誰也無法想到《游牧人生》這麼低調樸實的拍攝手法,可以一路闖到奧斯卡。今年的導演獎大概是整場最沒懸念的獎。從影評人獎到金球獎、影評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導演工會獎,趙婷本獎季已橫掃五十幾個導演獎,而且完全沒有對手。趙婷是史上首位入圍的非白人女性,若得獎也將締造歷史,在此先祝福她。
【最佳男主角】
預測:Chadwick Boseman,《藍調天后》
私心:Anthony Hopkins,《父親》
本該入圍:Mads Mikkelsen, 《醉好的時光》
原本 Chadwick Boseman 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結果在奧斯卡前夕,《父親》的 Anthony Hopkins 拿下英國影藝學院獎影帝、《靜寂的鼓手》Riz Ahmed 拿下獨立精神獎影帝(雖然這個不是業內人士選的,不必太在意)。瞬間這成了一個追得非常緊的競賽,若《父親》的氣勢真的後來居上,而太多人抱持著「雖然黑豹應該會贏,但我私心支持安東尼」的想法的話,安東尼摘獎也不是不可能。但,我還是要賭 Chadwick Boseman 在美國影壇的好人緣,應該可以讓他把握住這唯一一次的影帝機會。
【最佳女主角】
預測:Carey Mulligan,《花漾女子》
私心:Frances McDormand,《游牧人生》
本該入圍:Jasna Đuričić,《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本季最難預測的獎,也是大概本世紀最不分軒輊的影后爭奪戰。《花漾女子》Carey Mulligan 拿影評之選獎&獨立精神獎;《藍調天后》Viola Davis 拿演員工會獎;《游牧人生》Frances McDormand 拿英國影藝學院獎;《United States vs. Billie Holiday》 Andra Day 拿金球獎... 簡直是大混鬥!但我超愛這樣的戰局,除了《女人碎片》Vanessa Kirby 提早出局外,其他四個人誰拿獎都不意外,也都實至名歸。
撇除表演本身,Viola Davis 在好萊塢演員圈內人緣超好,若給他將會是史上僅第二位黑人影后。然而這個原本勢在必得的氣勢,似乎也有一點被 Andra Day 分去一些票源。而 Frances McDormand 則是最後竄出,在英國影藝學院獎摘金(穆里根甚至沒有入圍)。
保守的選擇會是押《游牧人生》Frances McDormand(若《游牧人生》也拿最佳影片,則她將超越梅莉史翠普,拿下生涯目前共四座奧斯卡),聰明的選擇會是押《藍調天后》Viola Davis(誰快給她一座影后!),但想要大膽一點的話,我寧可押成就整部電影(沒有她的爆炸性演出,整部片就不成立)的《花漾女子》Carey Mulligan。況且穆里根一座小金人都還沒拿,可否請前輩們先讓一下?
【最佳男配角】
預測:Daniel Kaluuya,《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私心:Daniel Kaluuya,《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本該入圍:Bo Burnham, 《花漾女子》
這是四個演員獎項中最無懸念個一個。Daniel Kaluuya 已經拿下金球獎、影評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演員工會獎的最佳男配角。除非奧斯卡會員特別愛《芝加哥七人案》而投給該部片的演員代表 Sacha Baron Cohen,不然 Kaluuya 應該可以提早想得獎感言了。
【最佳女配角】
預測:尹汝貞,《夢想之地》
私心:Olivia Colman, 《父親》
本該入圍:Julia Hart, 《艾瑪》
《夢想之地》最好的部分大概就是尹汝貞飾演的奶奶。而若要獎賞這部片,這裡也會是絕佳的(唯一的)機會。原本可能擔心西方影人不熟悉尹汝貞,但演員工會獎和英國奧斯卡都給了她(而且他的得獎感言也圈了不少的粉),我想應該已經沒什麼問題。Glenn Close 雖然持續虎視眈眈,但我想連他自己都不希望以《絕望者之歌》拿下奧斯卡作為她的歷史印記。
【最佳原創劇本】
預測:《花漾女子》
私心:《花漾女子》
若按照傳統來看,艾倫索金的劇本幾乎是從未失手。然而,《芝加哥七人案》在編劇工會獎和英國影藝學院獎雙雙輸給了《花漾女子》。再者,兩部片都是由導演身兼編劇,而卻只有後者有入圍最佳導演。顯然奧斯卡會員更喜愛《花漾女子》多一些,往常他們也喜歡鼓勵那些更獨特、標新立異的原創劇本。
【最佳改編劇本】
預測:《父親》
私心:《游牧人生》
理論上安全牌應該是《游牧人生》,但英國影藝學院獎給了《父親》,可見這部片在最近聲勢大漲。我認為奧斯卡也鍾愛《父親》,若最佳影片跟導演注定要給《游牧人生》,那麼男主角或劇本可能就會分一個給《父親》,其中又以劇本更有機會一些。
【最佳剪輯】
預測:《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私心:《游牧人生》
本該入圍:《棕梠泉不思議》
往年來說,奧斯卡剪輯喜歡給那種高動感、快節奏的剪輯,像是《賽道狂人》、《波希米亞狂響曲》。而剪輯獎在過往又跟音效獎往往綁在一起,因此今年的兩大競逐者就是《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和《靜寂的鼓手》(除非《游牧人生》或《父親》的最佳影片支持度比想像中高)。前者在眾多配角和事件之快速間輪轉切換的俐落剪輯應該會更加吸睛。
【最佳攝影】
預測:《游牧人生》
私心:《游牧人生》
本該入圍:《我想結束這一切》
《游牧人生》攝影師 Joshua James Richards 是導演趙婷的伴侶,同時也是這部片的美術指導。想起來還真是一對多才多藝的情侶。《曼克》拿到了攝影工會獎,但奧斯卡應該依然會屬意《游牧人生》。除了讓這部片看起來美之外,這部片拍攝上採用大量自然光跟實地取景、高機動性的沿路拍攝,攝影的功勞不容小覷。
【最佳視效】
預測:《TENET天能》
私心:《TENET天能》
視效工會給了《永夜漂流》,但過去這個工會跟奧斯卡的得主重疊率大概只有一半。奧斯卡會員畢竟大多不是視效專業人士,通常會投給比較好大喜功或具有最佳影片相的作品。這當中大概《天能》是最接近的了,同時也已拿下英國影藝學院獎&影評人之選獎的最佳視效。
【最佳音效】
預測:《靜寂的鼓手》
私心:《靜寂的鼓手》
今年首度將「音效剪輯」與「混音」合而為一,所以沒什麼前例可循。然而當《靜寂的鼓手》光是片名就有 “Sound”,將 Best Sound 頒給他似乎就已經非常合情合理。更何況這部主打逐漸失聰的過程,模擬喪失聽覺的各種耳鳴聲響,拿這個獎也是實至名歸。
【最佳原創配樂】
預測:《靈魂急轉彎》
私心:《曼克》
本該入圍:《天能》
《靈魂急轉彎》該拿的前哨獎都拿了——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影評之選獎、工會獎。況且又是一部以音樂為主軸、以音樂人為主角的電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同樣由 Atticus & Ross 作曲的《曼克》會分散票源,但因為選票上不會顯示作曲家名字,這應該是多慮了。
【最佳原創歌曲】
預測:《邁阿密的一夜》”Speak Now”
私心:《歐洲歌唱大賽:火焰傳說》”Husavik”
本該入圍:《歐洲歌唱大賽:火焰傳說》”Jaja Ding Dong”
五位入圍者只有《歐洲歌唱大賽》不是片尾曲,而是有起到劇情關鍵作用的曲子,真希望 “Husavik” 可以拿。然而,通常這邊要得獎都會是最佳影片比較有得獎相者,再加上《邁阿密的一夜》”Speak Now” 的演唱者,同時入圍了最佳男配角,聲勢加成。
《來日同行》的 “Io Si” 奧斯卡苦主 Diane Warren 所寫(已入圍十二次最佳歌曲,尚未開胡)。可惜選票上不會寫她的名字,而且那又是一部義大利片,我猜這次命運之神仍然對她不利。
【最佳美術設計】
預測:《曼克》
私心:《父親》
本該入圍:《Shirley》
《曼克》入圍十項,若不空手而歸的話,這裡是最佳拿獎機會。英國影藝學院獎、影評之選獎、美術工會獎都給了《曼克》,但《天能》也有機會翻盤。
【最佳服裝設計】
預測:《藍調天后》
私心:《艾瑪》
本該入圍:《花漾女子》
這要跟最佳妝髮一起看。整個獎季《藍調天后》與《艾瑪》都持續較勁,但《艾瑪》聲勢始終起不來。《藍調天后》的服裝和妝髮設計,已經接連拿下影評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甚至工會獎也沒缺。該拿的獎都拿了,實在沒理由會在奧斯卡典禮上爆冷。
【最佳妝髮設計】
預測:《藍調天后》
私心:《皮諾丘的奇幻旅程》
本該入圍:《芭樂特續集電影》
如上。不過真難想像一部沒能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最終可能會拿到至少 3 項奧斯卡獎。《皮諾丘》厲害歸厲害,但太少人看那部片了。
【最佳國際電影】
預測:《醉好的時光》
私心:《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本該入圍:《親愛的同志》
當《醉好的時光》入圍最佳導演時,這個獎項就塵埃落定了。《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吃虧在整個獎季都沒有發行商購入,來不及做宣傳和映演活動。雖然目前口碑看起來《阿依達的救援行動》的評價更佳,但《醉好的時光》會是一個眾人選擇之下的合理結果(而且也沒什麼不好,兩部都是好片)。
【最佳動畫片】
預測:《靈魂急轉彎》
私心:《靈魂急轉彎》
這大概是今年數一數二好預測的獎項。《Wolfwalkers》是唯一的對手,但那部愛爾蘭手繪作品,真的沒有那麼多人觀看(除了影評人獎之外,整個獎季沒有打敗過《靈魂急轉彎》)。而平心而論,我依然覺得《靈魂急轉彎》不論是在技術層面或敘事層面都更佳完整(甚至太過工整)。
【最佳紀錄片】
預測:《我的章魚老師》
私心:《談》
本該入圍:《新世代公民》
原本影評喜好《一場大火之後》跟《談》,但在《我的章魚老師》上 Netflix 後口碑自然發酵,接連拿下英國影藝學院獎、製片工會獎、剪輯工會獎,甚至入圍導演工會獎。這部的崛起堪稱是本獎季的奇蹟,算是非常有機、由下而上推波助瀾、後來居上的神奇例子(原本 Netflix 根本沒在推這部片,而是力推歐巴馬公司製作的《希望之夏:身心障礙革命》)。
【最佳實境短片】
預測:《遙遠的陌生人》
私心:《遙遠的陌生人》
本該入圍:《晚安,迦納》
其實短片才是預測的成敗關鍵。在沒有什麼前哨獎的前提下,真的只能以作品本身的口碑、是否有明星加持,以及背後力推的團隊有誰,來揣摩得主會是誰。
實境短片當中只有《The Letter Room》有大家熟悉的演員 Oscar Isaac,但該部片較沉悶,我不認為會獲得青睞。英國奧斯卡頒給了巴勒斯坦的《The Present》但我認為奧斯卡會更傾向給美國本土的作品。
《Feeling Through》雖然是史上首部由盲聾演員擔綱演出的作品,且題材動人,但以警察槍殺黑人為主軸的《遙遠的陌生人》除了有 Netflix 的易觀優勢,也在 George Floyd 案審判當週發行,雖然傳遞主題的手法稍嫌粗糙,但應該可以獲得不少共鳴。
【最佳動畫短片】
預測:《無論如何我愛你》
私心:《Genius Loci》
本該入圍:《World of Tomorrow: Episode 3》
動畫短片通常由可愛輕巧者勝出,這邊《挖道兔》會是合理的選擇。然而因為《靈魂急轉彎》去年在美國是採串流上線,本短片並沒有綁在一起播出,因此可能沒有皮克斯的加持。南韓片《Opera》更像是美術館會出現的展示品,法國片《Genius Loci》對影藝學院來說應該太怪。
而美國的《無論如何我愛你》容易入口、情感濃烈,且又是美國當地人們普遍有感的校園槍擊議題,透過細膩溫柔的手繪筆觸呈現出如此難以啟齒的沉痛話題。同時還有 Netflix 加持,應該頗有機會拿獎。
【最佳紀錄短片】
預測:《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
私心:《Collette》
本該入圍:《魔術方塊神級玩家》
《不割席》跟《Hunger Ward》看了令人不舒服(無論是題材或拍攝方式),《Collette》其實蠻棒,但或許對影藝學院的人來說,就只是「又一部二戰屠猶電影」。
我猜這邊應該會給溫馨動人的祖孫映照史《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而且這部還有名導演 Ava Duverney 的加持。更何況該部短片的主角,正是影藝學院前幾年才頒予最佳影片的《幸福綠皮書》的配樂家。以洗衣工爺爺和指揮家孫子的日常對話,帶出非裔美籍的另類美國夢縮影,勵志又切合時宜。
-
若是照我預測的這樣頒,那今年應該會是一個蠻分獎取向、雨露均霑的結果,似乎也蠻好的!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快上 Twitter 奧斯卡官方帳號(@TheAcademy)製作你的專屬預測圖吧!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陶艾兒Abb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宥嘉-兜圈 cover ❤️想聽更多請追蹤❤️ YouTube ➡️陶艾兒Abbie 這首歌也是很多人最近cover的熱門歌曲之一 話題是#兜圈真的很難唱嗎? 我覺得,的確很難唱😂 他的感情、音準等等⋯ 💓記得之前聽到這首歌是看偶像劇💓 ✨「必取女人」片尾曲✨ 別...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陶艾兒Abb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蕭名棻Amusing Am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Tony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情報] 兜圈mv完整版必娶女人片尾曲-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林宥嘉Yoga Lin [ 兜圈Detour ] Official Music Video (偶像劇「必 ...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東森創作【必娶女人】片尾兜圈- 林宥嘉-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林宥嘉兜圈【歌詞】 (電視劇必娶女人片尾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台劇】 《必娶女人》片尾曲來囉~~~ 林宥嘉溫暖嗓音詮釋 ...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林宥嘉Yoga Lin [ 兜圈] Official Music Video (偶像劇「必娶 ... 的評價
- 關於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問題] 必娶女人的片尾曲場景- 看板TaiwanDrama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些話,反覆思量幾天、幾週之後,還是不吐不快。
前幾天因性別議題沸騰的《#消失的情人節》,對我來說,在性別意識這題需要更多檢視的,是近期造成「現象級」的國片《#當男人戀愛時》。以下論點,僅在上個月看完試片時和身邊友人提過,現在此片票房破兩億台幣,也不會因為這篇文章票房暴跌,該賺的都賺到了,就別扣我「阻礙國片發展」的巨大帽子了。
而這一次《當男人戀愛時》還在院線熱映,應該也就沒有上 Netflix 才討論的罵聲了吧。
——以下有雷——
這幾天陸續看到有討論聲浪指出阿成是「跟蹤狂」,從男性行為來檢視,邱澤飾演的阿成的確比《消失的情人節》的阿泰更為積極、侵略,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是符合地痞流氓「可愛」的示好形象,這樣的角色形象與《消失的情人節》類似,但本文先不談此議題,相對於跟蹤狂的粗暴示愛,我認為《當男人戀愛時》真正需要被指出的問題,是許瑋甯飾演的浩婷,其女性形象在導演殷振豪的視角中,全然地成為服務、伺候男性的存在。
簡單用幾句話講完浩婷的角色曲線。開場照顧臨死父親,而後遇上強勢求愛的阿成,相愛後因阿成自私地動用兩人金錢導致分手,分手後空窗等待,阿成回歸之後再度認愛,阿成死後照顧其失智爸爸(蔡振南 飾)。
浩婷幾乎似聖女般,「不斷地」、「無條件地」「照顧」和「等待」男性,為什麼浩婷會如此單一與神聖?若爬梳影像脈絡,編導僅給浩婷一個動機——「無從解釋的愛」,但在編導無力、或是無從(不想)解釋的「愛」的意義中,這樣的母愛完全服務了男性。浩婷所碰上的三個男性,相對意義都帶著「失能」,臥病、暴怒、失智甚至死亡,而導演是有意識地去「利用」女性,去論述這件事——「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
必須要說,在這背後,浩婷的個人意識基本上是完全被抹煞、拔除,因此,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咬牙苦撐父親的債務與病況;觀眾看不見浩婷為什麼在遭遇真正的危機(錢財散去)時,仍執迷等待將「吃苦自己扛」視作男人浪漫的渣男;而當阿成死亡時,觀眾更看不見浩婷為什麼還無怨無悔地照顧根本稱不上是親人的失智爸爸。這些原因,編導僅卸責且便宜行事地推給了「無從解釋的愛」,而女性對男性「無從解釋的愛」,就深刻傳遞出呆板的窠臼——「我愛你所以我接納、照顧你的一切,甚至連你的家人都是」,但是其中,浩婷的意識空洞到近乎愚昧,血肉模糊到不忍直視。
而上述這些橋段的唯二功能表面、膚淺且可怕。其一在於騙取觀眾的眼淚和自以為是的關心;其二,若願意近一步探究浩婷遭遇的危機(片中稱為愛),背後的象徵意義,是肯認綑綁女性的「父權幽魂」。
從開場至結尾的角色發展,浩婷完完全全成為服膺男性的存在,甚至是臣服約束女性的儒家思想「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而這些所謂的「美德」,甚至還是浩婷尚未「過門阿成」的結果。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大受好評吹捧的愛情與親情,在我眼中看來,這兩種人際關係最終不過是淪為綁架浩婷(女性)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不禁要問,在 2021 年的當代,從《當男人戀愛時》回看女性姿態,是否急速倒退?還是這樣的意識形態,透過大眾娛樂載體傳遞而出時,台灣社會仍認為「台式浪漫」四個字就能化解?「不合理、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並非不能出現,但若沒有加以論述其成因如何服人(我只看到被架空的浩婷)?難道真能以一句「看電影何必認真」草率帶過?
進一步大膽點說,沒有阿成的存在,浩婷或許揮別父親的死亡之後,能順利開設手搖飲料店,成為「前程似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從這個意義上來解讀,《當男人戀愛時》中的浩婷,比起《花漾女子》中的女性受害者更為可悲。《花漾女子》的女性終其一生在對抗父權,甚至是與自我價值的拉扯,直至死亡,而死亡之後,仍能恣意地做自己,上演「公主復仇記」。
然而,《當男人戀愛時》中浩婷的前途被阿成親手毀滅,編導竟然還將「這就是男人之愛」的形象浪漫化,對我來說,浩婷縱使活著,卻如行屍走肉般欠缺自我意識,就此被禁錮於父權社會,永遠輪迴「等待照顧」下一位「失能」男性,這就是《當男人戀愛時》中告訴所有觀眾——女性的真實意義。兩片對照觀看,死亡的意義遠大於活著,而無論從戲中或是後設的角度來看,某程度上,我會說浩婷早已消亡在男性的剝削與消耗之中。
在 2021 年,長期由男性把持的好萊塢,能看見艾莫芮德芬諾(Emerald Fennell)將女性放在「主動進擊」的位置上,在台灣,觀眾則只能呆看著浩婷,在散場之後說出廉價且不明究理的「感人到哭掉一包衛生紙」,而我卻認為,這樣的不明究理,某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傳統陋習的幫凶。
而當電影的主題是「男女戀愛」,就不可免地描繪兩個主要角色,但因為在「男人」的大前提之下,編導完全單一工具化了女性的功能性,甚至是取巧地讓女性身陷泥沼,妄想召喚觀眾的同情(事實上以兩億票房的標準來看也真的做到了),對浩婷的想像來說,原來「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中的偉大愛情,是指無條件地犧牲、奉獻給男性,這樣的傳統規訓,不是瀟灑的兩個字「啥款」,或是浪漫化「給我一分鐘」能迴避的。
從上述的角度來看,《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的性別議題,變得相對可愛。對我來說,陳玉勳流露出的是不知所措的中年異男視角,而黃信堯則知曉處理不了女性角色,乾脆雙手一攤,讓女性具象化為「女神麥娜絲」,成為男性侵淫的對象[1]。陳玉勳與黃信堯,都並非真正想「利用」女性做到什麼,但《當男人戀愛時》的女性本質與積極地利用女性做到的事,比起這兩部電影都劣化許多。
再相對來說,張耀升去年的《腿》反倒有點良心。他意識到男性,尤其是所謂渣男的可惡/可憐,因此讓楊祐寧不斷地犯錯,桂綸鎂則不斷地擦屁股(也和《當男人戀愛時》設計了同樣橋段——男性皆私動用金錢,自以為愚昧的善意能幫助女性),而在男性丟、女性撿的垃圾循環中,桂綸鎂卻尋回自我,端看桂綸鎂在片尾站在升降台上升的影像符號,以及在靈堂前的對話,就可清楚知曉張耀升賦予、點燃女性自身意識的意義,而在這個意義上,《腿》中的桂綸鎂是立體的、是有尊嚴的,當然就此與《當男人戀愛時》的浩婷拉開距離,而且是幾乎是光譜兩端。
最後,我要說的是,無論導演殷振豪怎麼思考角色和文本,我思、我寫與創作者皆無關係也不需有關,我篤信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作者已死論,作品的話語權不僅限於作者本身,當代已然不是作者掌握單一溝通的方向與渠道,我從我的所思、所想之中理解作品,非從作者希望或引導的方式解讀,而若評論還有一點力量,能成為創作者與觀眾甚至是與自我溝通、對話的橋樑,那就仍然會是我下筆的主因之一。
而「電影不會是與道德分開的」,電影也並非「不須負起任何教育意義」,影像的危險與力量,上個世紀如德國納粹、義大利法西斯到當代的中國共產黨,甚至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國好萊塢,歷史上的各大政權都深諳此道,影像當中的意識形態,需要梳理,縱使在高度娛樂化的 21 世紀中,電影仍不可能僅是單純娛樂,電影更是傳遞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許多想法與思考,就在潛移默化之中,深植人心,引響後世,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句「左膠」誤國、箝制創作自由的指控,是否太武斷與去脈絡?
備註
[1]同樣是四個男性中年危機的故事,丹麥的《醉好的時光》基本上舉重若輕地化解了黃信堯碰上的性別困境,目前還在院線播映。
後記
上個月在寶藏巖的山城廣場,看了「#石岡媽媽劇團」的演出作品《#梨花心地》,這是一齣動人的作品,是近期讓我傾心的戲劇/影像作品之一。與《當男人戀愛時》沒什麼直接關聯,但女性角色勾回了我的記憶。
特別喜歡《梨花心地》的收尾,透過所有女性團員柔韌且堅定地說出「我是女人」劃下句點。這句「我是女人」的女性宣言,同時回應了劇中激進哀嘆的這句台詞——「女人的命,沒有人看到,就像沒有影子的人」,劇中團員以「後設」的角度,褪去農村女性勞工的表徵符號(外衣、男鞋)以及燒毀用文字書寫而成的框架規訓,在完成某種儀式性之後,以全白的衣裳,擊抗了父權幽魂,進而表現女性的各種可能性,這是對自我的肯認,理解女性後的覺知與醒悟,於是在身份認同上,這齣戲的女性從此有了影子。
在這之後,女性可以是妻子、媽媽、阿嬤等等,更可以是農民、工人、老師、詩人、藝術家等等,女性的多重身份在劇場中透過石岡媽媽劇團的身體表現被觀看;透過對白臺詞被對話,劇場的場域也成了有機的雙向互動,這是富含力量的女性作品,女人就是女人。
《梨花心地》是 2021 年需要的劇,全劇緊扣女性在客家農村的處境,探究父權社會下女性群體與「土地」「語言」「婚姻」「家庭」「勞動」「生孩子」等面向的窠臼,時而悲壯、時而哀嘆,但最終是用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而並非侵略與報復,更顯可貴。
這齣劇是由一群在戰後走過戒/解嚴、甚至是遭逢 921 災後而成立的大齡女性演繹,每個角色應該都是其真實經歷,她們汲取自己生命歷程,轉化為戲劇,格外動人。進一步對比當代社會,現下男/女性的厭女氛圍,當晚的寶藏巖因為石岡媽媽分外柔軟,療癒人心。
戲劇有如此力量,或說有什麼積極的實質影響,它能撫平災後傷痕,能搖動意識型態,是我在石岡媽媽身上看到的事。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曼克》、《#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誓血五人組》、《#悲慘世界》和《#殺戮荒村》是我今年十大電影中的 10 至 6,延續此話題,進一步在 2020 年的最後一天,談談自己今年心中前五喜愛的電影。
今年共看了 360 部電影,不算特別多,一定有好片子沒看到,也總會有遺珠,但進行這樣的年底回顧,在爬梳觀影紀錄的過程中,老話幾句,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發表年度片單,某一部分是透過審視今年的觀影足跡,記住在光影間的擺盪與遊歷,回味難忘的怦然心動,重溫甜蜜的美妙時刻,私心替自己再度烙下印記,希望有些感動永遠能記得。最後,在混亂的 2020 ,還能奢侈、自在地進電影院看電影,怎麼都該知足了。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0 至 6 名請點此連結👉https://bit.ly/3hrs1Oq
5.《#逃亡的女人》,【可樂電影 Cola Films】發行
《逃亡的女人》呈現出來的,是洪常秀更明確地轉向探尋女性的樣貌,於同質中求變。這部替洪常秀拿下柏林最佳導演的作品,某程度來看的確很「洪常秀」,但同時也不那麼「洪常秀」。《逃亡的女人》幾乎是以一種全然的女性觀點敘事,男性視角基本上在片中遭到排除,是缺席的,是無理的,從這點來看,《逃亡的女人》可說是洪常秀一種創作上的轉變。
《逃亡的女人》結構明確,分成三段敘事,觀眾跟隨金珉禧走入三位女性的日常生活,或許解讀成跟著洪常秀窺視女性也未嘗不可(片中也出現監視器錄像的運用),這三位女性的感情狀態並非當代社會所謂的「完好」,第一位離婚、第二位遭一夜情對象糾纏、第三位與另一半貌合神離,但從對話中觀眾可以得知,這三位女性的生活基本上在男性的缺席中找到與自己「共處」的可能,是否「和解」不得而知,但能確定至少努力生活。
第一位女性靠著離婚的贍養費買一棟好房子;第二位女性也能思考去酒吧尋找豔遇和心儀對象;第三位女性更大膽碰觸女女間的同志議題,縱使只有幾秒鐘,但洪長秀也特地變焦距,以 Zoom in 提醒觀眾此刻的特別。在南韓封閉、父權的社會中,洪常秀用一種看似鬆散實則嚴謹的結構抓住女性和社會的鏈結,這是比之前轟動台灣的《82年生的金智英》更勇於表現女性主權的電影。
特別的是,這三段女性的開場,洪長秀都將鏡頭率先瞄準了群山,而後才調整焦距將鏡頭放置於女性身上,最後一段的結尾,則收在戲院,銀幕上放映大海浪潮下的反覆洗滌,這邊我將山與海視做洪常秀對女性的致意,穩如山、靜如海,或許是種浪漫的定義。
《逃亡的女人》少了洪常秀在時間上非線性的虛晃一招,也脫離了洪常秀時常於角色間遊走在真實、夢境的恍惚狀態,但角色間仍然維持一種「神秘性」,觀眾很難從對話與動作間掌握故事全貌,無從得知離婚的來龍去脈,無從得知單身的原因、更無從得知女女同志間可能有的壯烈或噤聲,得靠觀眾去詮釋、去想像,敘事上也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便是洪常秀令人如此著迷的原因之一。
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洪常秀一次重要轉變,也是創作者感受到社會氛圍、從自我生活提煉而出的作品。或許碰上金珉禧之後,洪常秀的創作將走向下一階段。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0jHX1
4.《#氣球》,【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放映
中國從七零年代鼓勵計劃生育,喊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口號,而後進入八零年代,一胎化政策實施,以更為粗暴的方式進行人口生育控管,引來的是墮胎、勞動力短缺、人口急速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結構性問題,八零年代的中國,經歷社會改革的巨變。西藏導演萬瑪才旦的《氣球》也將鏡頭對準生育計畫,這段在中國改革史上無法抹滅的失敗,猶如鬼魅幽靈般降臨在佇立於青藏高原的傳統家庭之上,萬瑪才旦召喚的是揮之不去的中國共業,如投胎、如轉世,宗教與政策的重量壓著現實,無法喘氣。
《氣球》在雄性世界中以「羊群」對比人類,父輩苦惱母羊生不出小羔羊,影響生計,走投無路之下向鄰居暫借「種羊」,拼死拚活地交配,藉以生出品質優良的小羔羊,以量取勝,進而改變羊群體質;反觀中國社會,喊著「優生優學」的口號,節制生育,以寡為旨,希冀改變人口結構。羊越生越好,人則越少越好,人類看似馴服羊群,生命的位置卻缺少高度,於是觀眾能看見男性在洗滌羊群的藥水中爭鬥,惹得一身腥,雄性建構的世界,會濕身且帶著點羊騷味。
更驚喜的是,萬瑪才旦在片中加進西方社會「試管嬰兒」的新聞畫面,當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不斷探尋生命不同的可能性時,中國正節制生育,抑制生命的出路,幾相對比下,其荒謬與困惑展露無遺,萬瑪才旦精闢的對生育提問,並加以辯證。
說到底,《氣球》達成的是在男女間的拉扯中,貫徹「傳統觀念」與「現代改革」的對立,當藏族社會篤信超脫轉世,孕育跨至宗教靈性層面時,女性身體自主權更加被限制、被剝奪,墮胎的當代觀念被傳統禁錮,萬瑪才旦便以人道主義的視野,捕捉到女性在計劃生育中的掙扎。
《氣球》也精巧安排三位女性做階段性的象徵,城中女醫師的進步力量衝擊現代社會,不斷勸導女主角墮胎;高原上的尼姑是傳統宗教的代表,不斷勸導女主角順從靈性;女主角則夾在這兩者之間擺盪、飄移,萬瑪才旦縝密佈局,又是一抹「傳統」與「現代」對立的塗暈。
順著敘事來到片尾,父親從城市買來的「紅色」氣球(象徵中共政策)自然不適用於高原,恰如因計劃生育而需要的保險套,最終氣球與保險套都如幻象般輕易被戳破。
《氣球》全片緊扣生育,擅用符號象徵(氣球、羊群、保險套),調度穩健俐落,同時帶著青藏高原獨有的生活況味,餘韻綿延不絕,如孩童手中抓不住的氣球,突如其來的飄散,化作女性及生育政策的哀愁,在寬闊天際中無止盡漫遊,不知該往何方。
📝全文請點👉https://bit.ly/3pC7CJa
3.《#她們》,【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發行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緻、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們」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7 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7 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也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糅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全文請點👉https://bit.ly/2WTBdBC
2.《#1917》,【環球影片粉絲專頁】發行
《1917》在導演山姆曼德斯的領導下,各部門配合的天衣無縫,尤其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神乎其技,全片親密地緊跟大戰下的小人物,共同克服壕溝、草原、泥地、洞穴、洪水、森林等地形,在限制中掌握室內與戶外的光影變化,更以廣角鏡頭宏觀地映照出戰爭之苦,同時完美地隱匿攝影機,隔著銀幕都能感受其滿溢的才華與實力,望諸當代,少有人能匹敵,難以置信。
再來是剪接李史密斯(長期與克里斯多福諾蘭配合)縫合了鏡頭的斷裂,利用鏡頭運動、場景調度的掩護找到剪接點,巧妙且流暢地切換轉場,在這場「偽一鏡到底」中來去自如,將 1917 這一年的戰爭,連成一氣呵成的磅礡氣勢。而湯瑪斯紐曼(藍迪紐曼表兄弟)的管絃配樂情緒飽滿、烘托人心,替這場史詩戰爭奏出難忘樂章,雖有過重之嫌,但瑕不掩瑜。全片在各大師們的齊力中,概念與形式完整合一。
此外,在一部與時間競賽的電影中,「迫在眉睫」之感強而有效地貫串,情緒張力也隨著劇情推演逐漸加溫,但《1917》最棒的戲都是於「快」中提煉出的「慢」──山姆曼德斯無所畏懼地停下腳步,在逃亡時打破與法國婦人的隔閡,並透過士兵之眼於嬰孩中望見新生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此場戲出現的牛奶成為存活的養分,對比片子中段盛裝牛奶時的死亡,出現截然不同的表徵;而這裡的女性也有可能擴寫成聖母形象(沒生孩子、秒瞬止血),成為槍林彈雨中超現實的神來一筆。
山姆曼德斯也懂得在湍急流水中感受緩緩灑落的櫻桃樹花瓣,似在奠祭死去的亡魂(櫻桃樹是好友的愛);山姆曼德斯更莊嚴的在樹林間透過古老民謠〈Wayfaring Stranger〉幽微傳唱出對死亡虔誠、尊敬的態度,靜靜地輕撫戰火下每顆顫動的心。
最後,山姆曼德斯在「偽一鏡到底」中繞行死亡幽谷一圈,將小兵執行任務後的出發與抵達於樹下完整收束,首尾的寧靜之勢遙相呼應,「家」與「愛」則成了失去朋友的救贖與大戰後的心之所向。
《1917》揉合了《現代啟示錄》和《搶救雷恩大兵》,透過營救任務,在斷壁殘垣中反思暴行,同時在一連串命運與人為的偶然性中,書寫戰爭。山姆曼德斯創造出粗獷同時溫柔的風格,在此證明了自己精湛的執導功力(調度與整合),無庸置疑是近年戰爭電影的標竿,無與倫比的大師之作。
📝全文請點👉https://bit.ly/3o2Dfez
1.《#日子》,【#台北電影節】放映
《日子》是蔡明亮獻給努力生活的人的故事(要說獻給李康生也十分認同),或許人們都是一座座孤島,但某些時刻又能彼此連結,可以是陌生人,也猶如音樂盒,這份連結更能跨國度、跨時間,蔡明亮的溫柔,溢出影像,承接住人性的困頓時分。
此片是屬於大銀幕的電影,甚至是美術館式的錄像,它是日常生活,縱使拆開片段觀看,都能成戲,而看似鬆散的結構經過蔡明亮統一與整合,雲淡風輕的在 46 顆鏡頭中,做出許多符號隱喻及情緒堆疊,是創作者的直覺生成也好,或是縝密布局也罷,都長成所謂的「作者電影」,將蔡式的電影語言發揮淋漓盡致,皆提供觀者不同角度的切入,亦在疫情慌亂的局勢底下,提醒世人電影、電影院永遠不會消散。
人們常說「以畫面說故事」,蔡明亮的《日子》洗盡鉛華,做到「以畫面說故事」的純粹高度,且並非淪於表面炫技,反倒是經過時間與生命的淬煉、掏洗後,返璞歸真,才於無形中內化成行雲流水的創作底蘊,《日子》的好,就在層層對照、堆疊、並置當中,刻劃出兩具肉體的差異,並順著自然讓靈魂水到渠成地自由交合,電影中的電影。
蔡明亮的《日子》並非曲高和寡,是不帶隔閡地進入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是聽雨沈思,是煮飯燒菜,是洗澡淨身,是祭奠拜香,是做愛歡愉,當人、事、物慢了下來,日子也就慢慢被看見、被聽見了。每位觀眾都能嚐出《日子》的苦澀與甘甜,至於熟稔蔡明亮的觀眾,則能深掘出《日子》的醍醐味。
這是一部允許觀眾睡著的作品,將主動權完整交還觀眾,如美術館,遇到沒感覺的畫面,就跳過,有感覺的,便駐足幾秒、甚至花上幾分鐘觀看,能停留,當然也能逃離,生活中總有百無聊賴的時刻,但也必定有傾心著迷的瞬間,這便是日子,恣意的日子。蔡明亮正在影響、創造人們觀看電影的方式。
蔡明亮輕輕拾起哀愁,化繁為簡,真摯邀請觀眾「感受」每個人都有的日子,無論喜歡與否,日子就在那,安安靜靜在電影院綻放。
📝全文請點https://bit.ly/37UmZ8D
#2020年度片單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陶艾兒Abb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林宥嘉-兜圈 cover
❤️想聽更多請追蹤❤️
YouTube ➡️陶艾兒Abbie
這首歌也是很多人最近cover的熱門歌曲之一
話題是#兜圈真的很難唱嗎?
我覺得,的確很難唱😂
他的感情、音準等等⋯
💓記得之前聽到這首歌是看偶像劇💓
✨「必取女人」片尾曲✨
別因為外在時間與人的壓力,
而屈於現狀或接受讓自己受委屈了。
別因為該結婚或該生孩子,
而去做自己還沒準備好的事。
你的生活自己可以做選擇,
不要因為別人的嘴而傷了自己的心。
在生命中,你是否有過一種感覺,
✨「他就是我未來想相依為命的人」✨
不管是家人、朋友或情人,
緣分得來不易,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Ps:這週有好多活動在舉行,快動起來吧❤️
10/26(六)
🌈彩虹大遊行 ➡️ @taiwanlgbtpride
🎉歡樂party ➡️ @huan_a_hui
另外艾兒接了一個活動
🎊開幕活動駐唱 10/26 (六)🎊
✨艾兒會開直播,記得關注我喲✨
#吉他 #cover #彈唱 #女生 #林宥嘉#兜圈真的很難唱嗎 #兜圈 #駐唱#活動#同志大遊行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蕭名棻Amusing Am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以前星光大道時期就一直有在關注他
到現在是獨當一面優秀的歌手
看著他的成長
就像也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宥嘉寫的歌曲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氛圍
讓人陷進去的那種
這首歌就是其中之一
送給大家希望你們會喜歡
最近看到他求婚成功
真的亂感動一把的
Amy_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musingAmyMusic
Amy_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aoamy/
兜圈 - 林宥嘉(電視劇 必娶女人 片尾曲)
作詞:陳信延
作曲:林宥嘉
玩玩積木 換換座位
聽聽唱片又輪迴了幾遍
騎騎單車 盪盪鞦韆
看看雲堆還要吹散幾遍
喔 不知不覺已走了多遠
你打呵欠 我遊花園
差一點 多一些
路過了學校花店 荒野到海邊
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
徘徊到繁華世界
才發現 你背影 平凡得特別
繞過了城外邊界 還是沒告別
愛錯過了太久反而錯得完美無缺
幸福兜了一個圈
聊聊是非 吐吐苦水
喋喋不休是時候談風月
等待誤會 熬成約會
重新定位要成為你的誰
喔 不知不覺已走了多遠
你打呵欠 我遊花園
差一點 多一些
路過了學校花店 荒野到海邊
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
徘徊到繁華世界
才發現 你背影 平凡得特別
繞過了城外邊界 還是沒告別
愛錯過了太久反而錯得完美無缺
幸福兜了一個圈
想起來好像昨天 我們初次見面
想不起很久以前 少了你在身邊
謝謝你陪我迷途樂園
繞了一個圈才體會
這樣的迂迴 多麼可貴
學校花店 荒野到海邊
有一種浪漫的愛是浪費時間
徘徊到繁華世界
才發現 你背影 平凡得特別
繞過了城外邊界 還是沒告別
愛錯過了太久反而錯得完美無缺
幸福兜了一個圈
那些美好的兜圈
讓回憶值得懷念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Tony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Tony哥哥線上愛情講座 — 免費收看中! 】
Tony哥哥在2020年發布的最新線上講座《讓3000+未情所困的女孩“修成正果”的曖昧秘訣》已經上線啦!這個線上講座Tony哥哥將通過高潮迭起的故事、穩重中帶幽默口條,給妳最精闢的戀愛分析,傳授妳「任何人都中招」的曖昧秘訣,各位姐妹這堂課妳千萬別錯過!
線上講座免費中:http://bit.ly/3eIyG5k
【 讓任何人都對妳淪陷,極致的戀愛秘訣 — 戀愛的禁術 】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Tony哥哥已經近兩年半沒發表愛情課,而今天的「戀愛的禁術」是我畢生最精華的「愛情秘訣巔峰之作集錦」,禁術兩字雖然乍聽之下有種邪氣感,但實際上這門線上課是「正向的價值觀,最高效力的戀愛技巧」。2020年的「戀愛的禁術」鎖定在「任何沒在一起」等等的曖昧狀態,我將傳授女孩們使對象「對你淪陷」的高超戀愛技巧。如果說,妳目前有個感興趣的對象,無論動機為何、狀態為何、目的為何,戀愛的禁術將讓妳變身情場狠角色,使任何人「對你淪陷」!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 我成功報名了嗎?
完成支付就代表成功報名,恭喜妳!支付成功後您也會立即收到「報名成功通知信」。
■ 報名成功後我該做什麼?
前往官網點選「關於我」裡的「我的課程」立即上課。
■ 課程多長?訂閱能中途退出嗎?
課程一共 6 個月。如果您以訂閱方式報名課程,您可以隨時選擇中途退出。
■ 有什麼支付方式?
目前有「每月訂閱」或「一次付清」兩種方式,如以訂閱報名您需要有 PayPal 帳號。
■ 特此提醒
這門課經過評估未滿 18 歲者請勿報名,Tony哥哥未來會發表適合「學生」的訂閱專案/課程,不用著急喔!
「戀愛的禁術」線上課程:http://bit.ly/2TQC7ON
【 Tony哥哥個人資訊 】
◆ IG / Instagram
tonytvtonytv
◆ 臉書 / Facebook
Tony TV
https://www.facebook.com/tonysingforyou/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林宥嘉Yoga Lin [ 兜圈Detour ] Official Music Video (偶像劇「必 ... 的推薦與評價
林宥嘉Yoga Lin [ 兜圈Detour ] Official Music Video (偶像劇「 必 娶 女人 」 片尾曲 ) · Comments3.1K. ... <看更多>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東森創作【必娶女人】片尾兜圈- 林宥嘉-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假如BITCH=WINNER,那她寧可當個BITCH 也好過當個LOSER! 如果事業勢在 必取 ,婚姻一定要 必 娶,那誰…..是她的 必 嫁男人? 2015年東森電視自製戲劇東森 ... ... <看更多>
必 取 女人 片尾 曲 在 [情報] 兜圈mv完整版必娶女人片尾曲-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m.youtube.com/watch?v=Mqr-kjvXsk8&feature=youtu.be
我的媽呀!!!各種劇透
怕被雷的勿點!!!
只能說後面萌萌和環環 閃閃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53.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47047470.A.4A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