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台灣創業…」這種標題文章起手式,不只大眾膩了、劉安婷也膩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我回國以前,大家應該只覺得是幼稚園,如果只是報導學歷,是不是代表這個人出社會後,沒有什麼成就?」專訪時,劉安婷誠懇、直率,創辦「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8年過去,她早已創造更多影響力。細數她的獲獎事蹟「富比士Under30」、「亞洲影響力人物榜」,這些積累是來自每年嚴格的篩選機制、培訓,讓有志青年能到偏鄉教學2年,縮短偏鄉孩子的教育不均問題,至今有5千名孩子受惠,除此之外,也讓青年為兩年後的自己奠基,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題節目《大人的模樣》談談一路來的歷程。
攤開108年度「為台灣而教」的年度報告,是一本非常詳細完整的報告,從捐款來源、資金花用比例、組織執行事項、董事會組成人士通通都有,讓非營利組織的捐款運用公開透明,光看內容就能強烈感受到「為台灣而教」的穩定性與影響力。創辦人劉安婷今年31歲,24歲時從美國留學回台,因在美國期間,到監獄教書3年,並曾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擔任志工,有感教育不均回台創辦非營利組織。
劉安婷的教育理念為人所知,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於3月時親自拜訪總部,寫下「八年前我認識安婷時,很欣賞她的理念,但不免替她擔心,在實踐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很高興看到八年後的現在,TFT不但站穩腳步,還跟許多團體合作,擴大了翻轉教育的能量。」外人看來,劉安婷在做的事情相當偉大,而她卻仍保持謙虛。
劉安婷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台灣而教」可不可以成形、會不會變成一個組織,所以起初是從很小、很小的規模開始嘗試,很多人關心教育不均等的問題,但是在所有提供的解方裡,往往最困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元素是「人」,比方說每個人可以捐電腦,可是如果沒有對的大人在旁邊引導、陪伴的話那電腦不僅不會幫到孩子,它可能還成為孩子逃避學習的管道。
劉安婷接著舉例,比方說我們可以捐衣服,但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的大人在這邊做教導、引導,那麼這一箱好心、善心的禮物和衣服不僅可能沒有幫上孩子,可能還養成他手心向上的習慣。尤其是家庭的結構已經比較沒有辦法受到支持的孩子,學校裡面的大人,也就是老師還有各式各樣的教育者,其實就會是他互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資源,這樣的一個大人偏偏又是在最需要的台灣那些偏鄉角落,常常很稀缺,因此為台灣而教扮演的角色便是培訓優質人才進入偏鄉,並待上兩年。
解決社會問題,為何由非營利組織承擔?劉安婷對此則提到上個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要有三大部門,包含公部門(政府部門)、私部門(企業部門),還有第三個就是社會部門,其中很主要的角色就是非營利組織。
另外,她補充一個完整社會需要三個部門是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是非常複雜、非常龐大,比如說貧窮、教育不均的問題,幾乎可以和「國安問題」畫上等號,也幾乎難以透過單一部門就可完全去解決,需要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部門來執行。「如果不把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拉得更均值,那麼我們整個暴露在外的危險是台灣的整個未來。」
為了讓這類的國安問題可以解決,因此非營利組織往往需要更優質的人才加入,只是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以醫師、科技業等職業選項為主流,在現實中要推動人才加入,也有一定的困難。劉安婷說「我真的一開始沒有想過,我甚至可能要為這些年輕成員的父母親辦說明會。」
她進一步補充,其實有很多青年要做這個選擇時,碰到很多的阻力,身旁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其他的重要他人,可能會擔心非營利組織會餓肚子,但其實TFT有提供一定基礎競爭力的薪資、還有錢難以計算的培訓投資,讓孩子不會被錯待,或是他們擔心偏鄉很危險,但機構甚至有給更偏遠的老師車子的支持,除此之外,為台灣更替教師種下兩年後的種子,像是台積電、國泰金控、台灣奧美都加入未來就業計畫,教師結束兩年服務後,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
從第一線服務的志工,到踏遍台灣偏鄉學校到教學現場關注,成為具一定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劉安婷和團隊,持續翻轉教育,作自己理想的樣子。對於大人的模樣,劉安婷說「自由與責任,對我來說就是定義一個大人一體兩面的元素,我認為一個大人的樣貌就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領導者,而且在這份自由裡面,可以很享受、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此生借過、抗癌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 賴於廷 內容簡介: 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姊妹們陪伴的力量! 19年抗癌歷程,走過一樣的路,我懂你的苦 我以生病為師,每個傷痛都只是借過。 我們擁抱,然後放手,一路走向圓滿。 服務圓夢的過程,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也藉...
志工服務學習歷程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恭喜北一女中高三學姊郭羽婕申請上UWC (United World Colleges)👍🏼👍🏼
她的勇敢歷程被許多媒體、雜誌所採訪,
俐媽看她一路走來,
眼淚流過、迷惘過、想自暴自棄過、發奮努力之餘又屢屢受挫,
如今達成目標,
很以她為傲!
俐媽今天再分享一次羽婕針對UWC的介紹,以及她成功申請的秘訣,
也想告訴你們:
Dare to be different!
———————————————————————
📈 改變人生的機會——世界聯合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
你是否厭倦了只有選擇題的考試,或者上課時常常有自己的想法卻沒有表達的機會?
想像一下,老師不站在講台上從頭講到尾,而是以討論和思辨的方式上課,你喜歡嗎?
想像一下,你的室友來自亞美尼亞、敘利亞或西班牙,有各國政要或戰爭難民,你們會聊什麼?
想像一下,做服務時數不僅是滿足學校的要求,而是向社會募集物資救援難民?
那麼,UWC將會是你的好選擇!
#什麼是UWC?
世界聯合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簡稱UWC)始創於1962年,起源於德國教育學家 Kurt Hahn博士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如果能將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宗教的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共同生活、相互學習與理解,可以為消除國家與地區間的衝突並促進和平。UWC提供為期兩年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同時也十分重視體驗學習、社區服務和戶外活動,現在全球一共有18所分校,遍布四大洲。
UWC的學生每年來自15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招收16~18歲的學生,各國學生由本國的UWC國家委員會選拔,一般而言每所學院只有一至兩名國家代表,因此每個人幾乎都代表了一個國家,藉以體現世界的多樣性,就像小型的聯合國。不僅如此,UWC挑選學生時就刻意製造多元背景,身旁的同學可能是各國政要的孩子,甚至是王室貴族(例如今年有位西班牙的公主將前往就讀),但也可能是戰爭難民和農村貧困的孩子。
#UWC在學什麼?
UWC的上課內容,主要分為六學科:母語、第二語言、社會學、數學、科學、藝術,加上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TOK)是類似哲學思辨課程,有很多機會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和老師討論;拓展論文(The Extended Essay,EE)是學生要找出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畢業時交出四千字論文;創意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CAS),鼓勵學生結合創意思考與志工服務做出行動,因此許多學生都有破百的服務時數。UWC和IB都很注重學生思考、表達與主導學習的能力,而不要被單一的答案框架,更重視從真正的行動中學習,例如回應長篇辯論題、寫論文、策畫活動以及實際的志工體驗。
#怎麼申請UWC?
UWC的學校不受理學生直接申請就讀,而是透過全球159個UWC國家委員會來推薦適合的學生,因此要先向UWC臺灣理事會申請。
線上申請階段:這裡會有一份表單要填寫,除了個人基本信息之外,裡面有許多限制字數的簡答題以及幾篇小短文,從這些問題中展現個人特質,涵蓋層面包括家庭環境、個人愛好、活動經驗、面對挫折困境時的解決方法、對你最有影響力的人和事、你在UWC要如何代表臺灣宣揚文化、能對UWC和社會有什麼貢獻等,回答不需要以華麗的詞藻包裝,因為UWC最希望申請者們都能「Be youself」。筆者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自己重新檢視過去的生活,深刻了解自己一路成長的歷程與收穫。
第一輪筆試:筆試只會考基本的國文與英文能力,題目十分考驗個人思考能力與對問題獨到的見解。
第二輪團體面試:從吃午餐到活動,充滿了討論、思辨與個人特質的展現,而考官會在過程中觀察申請者們的發言、態度,判斷每個人的特質是否適合。筆者認為這是最有趣的一個環節,由於聚集了許多認同UWC教育理念的學生,自然而然塑造出良好的討論環境,很容易讓人忘了彼此其實是競爭對手,完全沉浸於思辨之中,也能聽到許多不同的聲音,更能交到一群好朋友!
第三輪個人面試:這次面試會再更進一步問關於個人對UWC的想法、選擇校區的理由或去UWC要如何展現臺灣特色等。
#為什麼要去UWC?
“Just be yourself and you will be fine!”很難找到還有哪所學校,申請時會特別強調「你不需要準備」,也不因在校成績不好、沒有英文檢定證明或經濟狀況不佳,就拒絕錄取或差別對待,是因為不希望學生受限於經濟狀況或語言能力,而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機會,導致缺乏改變自己人生與社會的機會,這正是符合UWC這場教育運動理念的核心價值。
———————————————————————-
#俐媽英文教室UWC篇
#台大明明學子表現超級亮眼😍
Source:
❤️
https://www.cheers.com.tw/career/article/5099709?utm_source=facebook_cheers&utm_medium=dailypost&utm_campaign=cjeditor-facebook_cheers-dailypost-cjeditor
❤️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858?fbclid=IwAR0lV2Mi5kG4Kzr4cPpT6wv-9EVSpjVWQofY70DxKCudJbFZK-ENjBh969M
志工服務學習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有本非常喜歡的書要推薦給大家⛰️文末則有IG限定抽獎活動】
**此篇非業配,是自己私心想與大家分享,而發起的IG限定抽獎活動,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透過你所支持的通路自行購買!
卡在學生與社會人的分界,我是個徘徊教室裡外、坐立難安的人:攤開課本,我總想抓了知識就跑、渴望透過實作應用所學;而當步入辦公室的槍林彈雨,又常察覺實力的不足,而急於逃回課堂學習新知,然而,當偶爾在生活的間隙停步,胸口的劇烈心跳卻不斷複誦心中的疑惑:這些生命的選擇,真的能彙整為一條明確的道路嗎?
作為一個在升學體制下成功生存的學生,我幸運地擁有選擇自由:每當察覺一絲對生命的迷惘,總能仰賴標準答案所帶來的安全感小步前進。我在標示著「生活」的雲端資料夾裡,以三個月為週期詳實填寫學期規劃,篤定只要涓滴累積,四年間的種種勞動終將揭曉理想的樣貌。然而大學畢業的此刻,我卻驚覺理想是篇打不完的論述文,倘若一味選擇,生命段落將只是詞彙的排組,缺乏標點符號的論述意義依舊破碎。
在深受畢業焦慮所苦的最近,我讀了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創辦人林子鈞的新書《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這是本關於理想的實用手冊:林子鈞從自己嗑嗑碰碰的大學生涯,一路細述創辦「遠山呼喚」的五年經歷,告訴我們:在人生迷惘的時刻,與其焦急不已地查找成功案例,更該停下面對自己、擁抱失敗。為了真正脫離選擇自由所帶來的不自由,有時得先停止作答、學會放棄。
身為一位年輕的NGO創辦者與教育家,林子鈞大可選擇分享自己當年如何以大學生身份,透過社群串連募得120萬賑災資金,或者揭曉台大赫赫有名的創創學程、「策略顧問策略與實務」等課程,為躍躍欲試的後進們整理一包「創業營養補給品」。然而他選擇書寫創業歷程的另一面:陰魂不散的微積分課堂、業界前輩的破口大罵;身處尼泊爾震央的廓爾喀,面對服務者的無助與罪惡感。未來不假他求,林子鈞試行錯誤的經驗,正是「遠山呼喚」能腳踏實地、深耕尼泊爾貧童教育,乃至改變當地社區、培育海外教育者的契機。
在《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一書中,我特別喜歡一段有關理想的思辨。當時,林子鈞決心結束成效不彰的短期志工服務隊,以捍衛「遠山呼喚」的長期教育目標。他寫道:「夢想是關於自身的期許,是個人目標的實現;而理想則是對於世界的期待,是價值觀的實踐。因此不論成敗,所有夢想都會有終點,但是理想是絕對不會輕易改變的。有時夢想的傾倒,就是理想前進的樣子。」這段話為此刻執迷於眼下道路的我,開啟了新的觀看視野。林子鈞的故事告訴我:生活終將是場狼狽的拔河,但「理想」會是穿引人生選擇的尼龍線,透過次次拉扯劃出世界的形狀。
真的!衷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學涯上匍匐前行的學習者、以及在世界角落耕耘社會議題的實踐家。
在這個月底的6/30以前,每售出2本《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出版社將捐贈1本童書至尼泊爾,預計為855位當地孩童建造閱讀機會。
邀請大家在閱讀林子鈞的故事之餘,也能繼續關注「遠山呼喚」( @callsoverridges )團隊,遠山發起的「教育種植計劃」已在尼泊爾當地成功支持超過4000位學童的教育。也在2021年發起「亞洲NGO人才學校」,持續翻轉區域教育環境。
----《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新書抽獎辦法----
⛰️即日起~06/23 23:59⛰️
完成以下抽獎步驟者,將有機會獲得一本《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實體書(名額共4位):
1. 於IG限時動態分享此篇貼文,並標註 @hitomixu (非公開帳號記得截圖私訊給我!)
2. 於此篇貼文下tag一位朋友,以「我認為的理想 / 學習 / 失敗(擇一)是...」形式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此篇非業配,是自己私心想與大家分享,而發起的小小抽獎活動,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透過你所支持的通路自行購買!
志工服務學習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此生借過、抗癌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 賴於廷
內容簡介:
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姊妹們陪伴的力量!
19年抗癌歷程,走過一樣的路,我懂你的苦
我以生病為師,每個傷痛都只是借過。
我們擁抱,然後放手,一路走向圓滿。
服務圓夢的過程,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也藉此彌補過往需要幫助的自己。
每段陪伴都是再一次學習,希望更多受傷的心,可以感受到愛惜,得到力量!
✢本書想要和你分享✢
◎抗癌鬥士生命歷程,帶你找回生活的勇氣
◎癌關志工的服務現場,從自助到轉為助人
◎姐妹之間的陪伴心情,疼惜每顆受傷的心
◎轉化生命中的病苦死傷,每個人都是勇者
◎生命不會平白離去,活出意義,就是延續
◎人生只是借過,多些包容,就有更多溫度
作者介紹:賴於廷
總認為自己像一支鐵線蓮,葉片趨光,根卻需要埋入黑暗,莖脈纏繞,餵養出微弱細枝卻能撐出巨大的能量,最後綻開出空靈而不俗艷的花朵,柔美的綻放,長在骨子裡的堅強。
我曾是一個一直在渴求幸福的人,後來發現幸福很簡單,就是心不複雜,一如花的開謝、人的來去,我陪著別人走過一段又一段,因緣聚合的緣份也引領我繼續瀟灑向前。
罹病至今已達19年,因緣投身義工服務,磕磕碰碰,進而開啟豐富精采的生命履歷,發乎真誠,僅用本書作為行過人間的證明。
血淚榮耀:
癌症病友關懷志工長達15年
中國醫藥大學生命教育分享者
2014年台中市衛生局防癌大使
2014年榮獲「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八屆抗癌鬥士獎章
2017年榮獲全國乳癌病友團體優良志工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發起人之一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第一丶二屆理事
作者粉絲頁: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志工服務學習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此生借過:人間癌關行走,陪伴姊妹們重生的志工路」介紹
訪問作者: 賴於廷
內容簡介:
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姊妹們陪伴的力量!
19年抗癌歷程,走過一樣的路,我懂你的苦
我以生病為師,每個傷痛都只是借過。
我們擁抱,然後放手,一路走向圓滿。
服務圓夢的過程,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也藉此彌補過往需要幫助的自己。
每段陪伴都是再一次學習,希望更多受傷的心,可以感受到愛惜,得到力量!
✢本書想要和你分享✢
◎抗癌鬥士生命歷程,帶你找回生活的勇氣
◎癌關志工的服務現場,從自助到轉為助人
◎姐妹之間的陪伴心情,疼惜每顆受傷的心
◎轉化生命中的病苦死傷,每個人都是勇者
◎生命不會平白離去,活出意義,就是延續
◎人生只是借過,多些包容,就有更多溫度
作者介紹:賴於廷
總認為自己像一支鐵線蓮,葉片趨光,根卻需要埋入黑暗,莖脈纏繞,餵養出微弱細枝卻能撐出巨大的能量,最後綻開出空靈而不俗艷的花朵,柔美的綻放,長在骨子裡的堅強。
我曾是一個一直在渴求幸福的人,後來發現幸福很簡單,就是心不複雜,一如花的開謝、人的來去,我陪著別人走過一段又一段,因緣聚合的緣份也引領我繼續瀟灑向前。
罹病至今已達19年,因緣投身義工服務,磕磕碰碰,進而開啟豐富精采的生命履歷, 發乎真誠,僅用本書作為行過人間的證明。
血淚榮耀:
癌症病友關懷志工長達15年
中國醫藥大學生命教育分享者
2014年台中市衛生局防癌大使
2014年榮獲「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八屆抗癌鬥士獎章
2017年榮獲全國乳癌病友團體優良志工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發起人之一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第一丶二屆理事
志工服務學習歷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加拿大180旅太平洋灣岸羅浮童軍團介紹
英語主持人:陳明瑀 Anastasia Chen
訪問:總團長John S. L. Chow
加拿大童軍:陳偉鈴、謝嘉欣、香梓灃(Vivian Chan、Eli Chan、Kevin Heung)
台灣招待羅浮童軍: 周韋廷、施昱澤
加拿大180旅太平洋灣岸羅浮童軍團到台灣進行公益交流和訪問。05/11當晚到台北的童軍總會進行分享會,在下午的準備期間,由本節目培訓的英語主持人羅浮童軍陳明瑀對總團長進行專訪。
Day 1 (4/30) 抵台,前往花蓮
Day 2 (5/1) 花崗國中童軍交流
Day 3 (5/2) 太魯閣自然奇觀
Day 4 (5/3) 前往宜蘭
Day 5 (5/4) 雙連埤自然生態教育活動,東光童軍團羅浮群交流
Day 6 (5/5) 前往彰化師範大學
Day 7 (5/6) 國際童軍公益交流分享會
Day 8 (5/7) 彰化縣朝興國小資訊志工
Day 9 (5/8) 明道中學童軍團
Day 10(5/9) 前往台北
Day 11(5/10) 台北城市探索
Day 12(5/11) Scouts Fun Taiwan-加拿大童軍分享會
Day 13(5/12) 水楠洞淨灘及九份十分文化體驗
加拿大180旅太平洋灣岸羅浮童軍團團史介紹:
加拿大第180旅太平洋沿岸樂行童軍團自2007年成立以來迅速發展及成長,並為無數的年輕人帶來重大啟發。從成立至今,我們經歷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成長歷程。在我們七位主席的帶領和一百多個成員的積極參與下,我們舉辦了五十多個活動。這與一般人認為樂行童軍正在沒落的觀念恰恰相反,我們也從來沒有失去動力。我們的成功證明了我們是一個充滿活力有存在意義的組織。
重新發掘樂行童軍的意義
我們支部的創立源於委員會的一個發問:青年人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他們在完成探險者童軍、甚至幼童軍後就陸續離開童軍組織了?我們眼見青年人還沒完全地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就離我們而去,感到相當可惜和困擾。我們認為需要給予他們一些動力和幫助去繼續提高和發展他們的技能。
我們重新思考了貝登堡(世界童軍運動創始人)最初創立樂行童軍的目的。在他所著的「樂行邁向成功之路」當中,他提及樂行童軍是少年探索和認知世界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學會如何獨立自強和規劃自己的人生。樂行童軍的意義不止於服務社會,更重要的是希望青年在鍛煉中發展和成長,在生活上成為一個堅強獨立的人。這就是我們的宗旨。我們這個組織通過讓樂行童軍參與現實社會的活動,給予他們發展領導及管理才能的機會。其他支部、地區、和委員會,甚至加拿大童軍都因我們的努力而受益。
樂行童軍對童軍的支援
很多時候,年輕人都被視為沒有領導團隊能力的人。但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那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學習呢? 答案就是,讓樂行童軍在不同的活動中接受挑戰,不斷突破自己,衝破難關。每個樂行童軍都有一個導師為他們提供指導與支持。我們提供一個輕鬆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裡勇敢作出嘗試。這個支部已經見證了很多初出茅廬的樂行童軍成為眾人榜樣或委員會領袖的例子。
重點學習
簡單的重複並非樂行童軍的成長方式。最初,我們讓樂行童軍在導師的指導下制定S.M.A.R.T.目標。這很快演變成現在的「個人成長計劃」。現在每一年度,樂行童軍都會在導師的協助下策劃出他們新一年的計劃,並審核上年設定目標的進度。我們的目標是讓我們的會員在為童軍組織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他們的個人成長。我們開設的研習班涵蓋各種話題,當中包括項目行程管理、項目質量管理、生活平衡、簡歷建設、筆記技巧以及時間管理等。我們為仍能夠給即將步入成人社會階段的童軍帶來巨大的幫助感到非常驕傲。
我們的成果
如何知道我們的方法是有效的?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就說明了一切。現在,我們的支部有超過180個成員。很多樂行童軍都在加拿大有名的公司獲得了工作機會。大部分樂行童軍的成員及顧問都是小童軍的帶領者,其中的四人同時兼顧支部總監的職位。我們當中的五個成員更服務於區隊或國家隊。毫無疑問,我們的團隊所提供的學習機會為我們的樂行童軍以及整個童軍運動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