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錕狂語錄》如何成為好命的人?
年初在街上巧遇30年前舊識,
想當年他雄姿英發,
如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我以為他得到重症,
原來是他心不甘情不願的繼承父業,
長期掙扎而未能脫身,非常鬱卒。
很不幸,他最近心肌梗塞過世。
從小到大,總是聽到人們哀怨自己是苦命的人。
我一向以為那是貧窮落魄的人的心聲,
現在終於明白:
真正命苦的人不是環境貧苦的人,
而是心境痛苦的人。
俗話「死於非命」指的是死於意外,
被視為人生最大的不幸。
其實最大的不幸是「活於非命」:
人沒有死,但是違背良心或直覺,
活在心虛、懊悔的痛苦之中,
那才是命苦的人。
例如我有一位親戚,
媒妁之言嫁給一位醫生,家境富裕,
生了六個小孩。
但是我從來沒有看過她笑,甚至微笑都沒有。
這令我想起卓别林名言:
人只要一天沒有笑,就是一天浪費掉。
我認為一個沒有笑的人,應該就是活於非命的人。
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死於非命,
例如現在趕快去施打疫苗,避免酒醉駕車等。
但是要預防活於非命,只能靠自己的領悟:
只有堅持忠於自己的本性、
勇敢選擇自己所愛的人和生活方式,
才能活於本命,成為真正好命的人。
#李錫錕 #錕P #POWER錕
忠於自己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
(這是2015年出版《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一書的代序)
一位照顧垂死病患多年的澳洲護士魏爾(Bronnie Ware),整理垂死者對生命的回顧,發現他們的遺憾重覆性高,她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在網頁,並集結出書,名為《垂死者的五大人生憾事》。
她說的第一憾事是後悔自己沒有勇於追求夢想。第二是幾乎所有男人的憾事,就是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工作,錯過小孩成長,和沒有陪伴另一半。第三是後悔自己沒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感。第四是後悔自己沒有把握機會,和老朋友保持聯絡。第五是後悔沒有讓自己快樂些。
所有的憾事,大概人人都有些,只是程度問題。我回顧一生,似乎都還沒有太大遺憾,除了第二之外。
對許多人來說的第一憾事,是沒有勇氣忠於自己去追夢,許多人發現自己一生活在別人的期望裡,甚至連一半的夢想都沒有達成就離開人世。臨終人最常說的話是:「真希望自己當年有勇氣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非選擇大家期望自己去做的事。」
為什麼沒有勇氣做?最主要是內心的聲音未能壓倒恐懼。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把恐懼擺一邊吧!何不聽聽內心深處的吶喊?」在一個專制政權下,人的恐懼或基於沒有人權保障,在一個法治社會,我們的恐懼多不是人身安全,而是對權力、利益和人際關係的考慮,我們怕失去已有的或想要得到的權、錢、色,怕由於對內心吶喊的堅持,而失去社會的注目,變成一個孤寂的人。
什麼是我們內心的吶喊?它或許是我們少年時的夢想,比如想在全球辦免費教育事業,想做沒有錢卻要走遍世界的背包客……;它更多的時候是在利害權衡下對自己固有價值觀的堅持,那時我們會聽到內心的吶喊,也看到恐懼的威脅,你咬一咬牙就撐下去,鬆一鬆手就隨波逐流。
我一生對一些事的無憾,是因為那時我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呐喊,並不顧後果去追隨。如果仍然有憾,是我偶而會因恐懼而放鬆了心中的堅持。
這是我回顧過去一年以及翻尋較舊的書寫時,浮想連翩的一句話,也是最想向讀友們說的一句話。只要時刻傾聽內心的吶喊,你對現實世界的成敗得失就不會看到那麼重,當快要走到人生終點時也少了許多遺憾。
這本書有的講自己,有的講人生,更多講香港,也有從閱讀中擷取智慧。儘管有這些大體的劃分,但總合來看,成功的,使人仰視的,與失敗的,受人鄙視的,區別原來都只在於有沒有傾聽內心的呼喊。當然,如果一個人眼中只有名利權,他們的內心是沒有聲音的。於是在他垂垂老去,走向人生終點時,他好像從來沒有活過,我指的是活出自己。
因此,就以「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做這本書的書名。
忠於自己名言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作選篇(之32)
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
(這是2015年出版《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一書的代序)
一位照顧垂死病患多年的澳洲護士魏爾(Bronnie Ware),整理垂死者對生命的回顧,發現他們的遺憾重覆性高,她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在網頁,並集結出書,名為《垂死者的五大人生憾事》。
她說的第一憾事是後悔自己沒有勇於追求夢想。第二是幾乎所有男人的憾事,就是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工作,錯過小孩成長,和沒有陪伴另一半。第三是後悔自己沒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感。第四是後悔自己沒有把握機會,和老朋友保持聯絡。第五是後悔沒有讓自己快樂些。
所有的憾事,大概人人都有些,只是程度問題。我回顧一生,似乎都還沒有太大遺憾,除了第二之外。
對許多人來說的第一憾事,是沒有勇氣忠於自己去追夢,許多人發現自己一生活在別人的期望裡,甚至連一半的夢想都沒有達成就離開人世。臨終人最常說的話是:「真希望自己當年有勇氣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非選擇大家期望自己去做的事。」
為什麼沒有勇氣做?最主要是內心的聲音未能壓倒恐懼。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把恐懼擺一邊吧!何不聽聽內心深處的吶喊?」在一個專制政權下,人的恐懼或基於沒有人權保障,在一個法治社會,我們的恐懼多不是人身安全,而是對權力、利益和人際關係的考慮,我們怕失去已有的或想要得到的權、錢、色,怕由於對內心吶喊的堅持,而失去社會的注目,變成一個孤寂的人。
什麼是我們內心的吶喊?它或許是我們少年時的夢想,比如想在全球辦免費教育事業,想做沒有錢卻要走遍世界的背包客……;它更多的時候是在利害權衡下對自己固有價值觀的堅持,那時我們會聽到內心的吶喊,也看到恐懼的威脅,你咬一咬牙就撐下去,鬆一鬆手就隨波逐流。
我一生對一些事的無憾,是因為那時我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呐喊,並不顧後果去追隨。如果仍然有憾,是我偶而會因恐懼而放鬆了心中的堅持。
這是我回顧過去一年以及翻尋較舊的書寫時,浮想連翩的一句話,也是最想向讀友們說的一句話。只要時刻傾聽內心的吶喊,你對現實世界的成敗得失就不會看到那麼重,當快要走到人生終點時也少了許多遺憾。
當然,如果一個人眼中只有名利權,他們的內心是沒有聲音的。於是在他垂垂老去,走向人生終點時,他好像從來沒有活過,我指的是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