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我來說,最具突破性的事情就是我在暑假找到機會去學八極拳(雖然也就只學了那兩個月,但畢竟是完成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會讓我對八極拳產生極大興趣的原因,一個是電影「一代宗師」,裡面張震打八極拳的身影真是帥到掉渣;另一個則是我看了一部老漫畫《拳兒》,這是一部描寫學習八極拳的男主,在踏上尋找爺爺的旅程中見識更多拳法的故事,當初作者還有專門來台灣取材,並拜劉雲樵弟子蘇昱彰為師,好描繪出八極拳的特色。
說到一代宗師,墨鏡王導演有一個理念:「一個門派中,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都做一樣的事,不過有人做的是體面活,有的則要幹不為人知的髒活;所以門派中有人會客氣的送往迎來並打點門面好撐起名聲,也有人專門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像是動手處置危及門派威望的人事物。
這個理念在電影中有一大一小的體現。
一個是形意八卦門的宮羽田與丁連山,宮羽田是門派的領袖,負責門派的傳承以及人情世故,而由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在故事設定中是宮羽田的師兄,當初門派決定暗殺日本人時就由丁連山出手,但這也導致他必須隱姓埋名,以至於整部片都是毫無頭緒的一閃即逝。
另一個大的體現則是主角葉問與一線天。在本來的故事中,一線天將跟葉問有相同的故事份量,事實上,一線天的人物原型─劉雲樵,他的成長經歷跟葉問極度相似,比如:兩人都是出身富貴之家、兩人皆自幼習武、兩人都因戰亂而一度中止對武學的學習。
在一代宗師的故事中,葉問透過與宮羽田的切磋收穫了好名聲,之後在香港開館授徒,幾乎是一輩子都走在風光的面子中。但是一線天卻因軍統局殺手的身分,大部分時間都必須隱匿身分,甚至在反出軍統後,還是要用理髮匠的身分掩人耳目,他教八極拳也不像一般人開館授徒,而是讓學習者以理髮師身分遮掩,並在髮廊休息時間修練,所以一線天即便與葉問實力不分軒輊(當然在北美版中有演出一線天略弱於葉問的橋段),可一輩子都活在隱藏的裡子中。
有道是現實比小說更曲折,現實中的八極拳也有一段裡子與面子的故事,而且這表裡之間還出現翻轉的情形。
八極拳起源於河北滄州,而這門拳法本身是回族創立,後來有機會被漢族人學習,所以本來就分成回漢兩派,加上滄州本身經濟條件太差,許多拳師會前往各地討生活,這連帶使八極拳在不同地區都有留下各有差異的傳承。
例如漢族八極拳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有「神槍」之稱的李書文,而他的關門弟子就是一代宗師中的一線天原型人物─劉雲樵(漫畫「拳兒」中則為了情節方便,將他改稱為劉月俠)。劉雲樵後來加入特務機關─中統局,並在後來從事軍職工作,之後在國共內戰中隨著政府遷往台灣。
例如回族八極拳中的代表性人物有馬鳳圖、馬英圖等人(他倆為兄弟),其中馬英圖曾前往南京於中央國術館擔任教練。說起中央國術館,這是國民政府於北伐成功獲得統治地位後,為了整理及推廣中國武術而成立的國家武術學院,而八極拳在中央國術館中被列為必修科目。在馬英圖教授的眾多學員中,有一人名為「李元智」,此人在學成後遵守政府方針,在他接下來任職的軍警單位中傳授武術,並在國共內戰後也隨政府遷往台灣。
講這麼多,其實要說的很簡單:「劉雲樵與李元智雖然都是八極拳拳師,但兩者流派以及成長經歷有所不同。」
如果要說這兩人誰是台灣八極拳中的明面人物,其實一開始是李元智。因為李元智在他的職業生涯(包含來台後)一向擔任教練的腳色,所以在軍警界享有頗高的知名度。
反而是劉雲樵,他首先是特務人員,自然不可能到處張揚,後來轉軍職後又因不明原因(畢竟他自己始終沒提這事),在他的職涯後期幾乎放棄了武術,這放棄得有多徹底?然連他跟他辦公多年的同事都沒人知道劉雲樵會武功,可見劉雲樵真的是完全沒在練了。因此劉雲樵在八極拳上的造詣,除了以前的軍校同學,或是他在青年時切磋過的武林中人,當真是無人知曉。
但這表裡之間,後來卻產生逆轉的變化。
首先是在以往螳螂拳的同門以及軍校同學的介紹下,劉雲樵開始擔任總統侍衛的教官;之後當政府打算在軍警界推廣八極拳時,他們首先找到李元智(畢竟他才是本來的面子),但李元智卻堅持:「若是要教八極拳,應該要找劉雲樵,我甘願在幕後提供協助。」
除了職務上的轉變,兩人在退休後的狀況也不一樣。李元智退休後也有跟昔日中央國術館的老同學在民間傳授武術,但他後來中風而且沒有及時地做調養,以至於他69歲就過世。
劉雲樵在退休後,也有在民間推廣武術,比如他創立武術雜誌《武壇》(不過講難聽一點的實話,這雜誌後來因為經營不擅所以倒閉了,還導致劉雲樵賠光了所有的退休金),後來又在一眾弟子的鼓勵下創立八極拳武術組織─武壇。不得不說,這個組織化的理念及經營,讓劉雲樵得以獲得穩定的收徒及傳授的管道,在徒子徒孫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他的聲望也在與日俱增。加上劉雲樵身體非常硬朗,且不說他享壽80幾歲,網路上現在可以輕鬆找到劉雲樵60幾歲打拳的影片,他那輕鬆卻有勁的動作,與他同齡人相比簡直是難得的健康,所以他比李元智擁有更長的教學生涯,這就使他的門派有較長時間的穩固期得以擴展。
現在在台灣學八極,絕大部分是劉雲樵的武壇系統(至於他們內部的恩恩怨怨我不多提,畢竟這坑太深太兇險)。也因為武壇系統的持續發展,劉雲樵獲得比較高的關注度,因此「一代宗師」以及「拳兒」都以他作為取材對象,而在影視作品的拉拔下,劉雲樵的威望就更廣為人知了。
李元智呢?他成為了八極拳中的裡子,但這不是說他和他的八極拳消失了。
雖然不及武壇的廣布,但仍有一小部分的人學習了中央國術館系統的八極(我的老師就有見過一位,然後一位網友也有見識過),我雖不知道這個系統地傳承狀況,不過他們應該仍在延續著這淵源頗深的八極系統。
我附件的圖片,是《拳兒》對李元智及劉雲樵的描述片段,應該是那時的武壇還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劉雲樵名聲上還沒有完全對李元智超車吧?因此作者才有如此的描述。
其實我寫這篇的目的,並不是要爭論劉、李兩位前輩的威望高低,這段往事真正讓我感觸良多的地方,在於這兩位前輩對於技藝傳承的心志還有行動。
李元智一路以來恪守傳承本份,並大度(或說是中肯)地推薦有能者傳授八極拳。
劉雲樵經歷過人生眾多跌宕起伏,之後開宗立派,讓八極拳在故鄉以外獲得穩定發展。
無論表裡,這兩人用各自的方式,不僅傳承前代的技藝,還留下自己的身影,或許這可以用一代宗師中的一句話作為總結,同時這句話也是我在這部電影中最受激勵的一句。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
附圖為:拳兒中的片段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小說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念念不忘 #豆與豆】思想塑造世界,世界塑造生活。在乏善可陳的餐桌前想像一種沒有吃的生活,以及孕育這種生活的世界,竟不覺匱乏。世人總以「多」為豐盛,然而誰說「少」或者「無」就不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充盈?日本微型小說鼻袓星新一就曾在思考人類文明發展的雜談文章《某種思考方法》中,以可食用容器之發想與雪糕筒的發明為引子,反思物質文明與污染的關係,指出比起金字塔一類有形的文化遺跡,「消逝而不留痕」也許才是更高層次的文明之形式。
在某個高度文明的時空,人類只要服用藥丸即可解飢。豆與豆,是我今夜的藥方。我拉開圓形罐頭,像為銀月亮剖腹,使之誕下橙紅海洋。白瓷調羹探進海的深淵,取出一顆顆濕滑的藥,涼涼的,酸中帶甘味。高濃度鹽份觸碰到嘴角脆弱處,癢癢的,好像一種微弱的對抗。我揭開發泡膠蓋子,以筷子把醬油與黃芥末混入黏稠的納豆,一濕一乾混搭着服用。沒想到老鄉在口腔中相逢,卻各不相讓。
豆子不服氣嗎?從容器到胃部,再次被禁閉。然而禁閉也各色其色:如張愛玲《封鎖》中電車上的霧水情緣;星新一《收容》中為研究滅絶人類之法而被外星人豢養的同性情侶愛慾浮沉;乙一《被遺忘的故事》中囚困在肉身的植物人之無限孤寂。心存盼望,難保它們不會成為下一則傳奇。
撰文、攝影:陳韻紅
#孤獨的美食家 #納豆 #茄汁豆 #罐頭 #文明 #星新一 #張愛玲 #乙一 #傳奇 # #投稿 #徵文 #徵相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生活 #日常 #我就是我
• — — • • — —•
明周文化編輯部期望與讀者交換日常生活大小事情,願各位對於世界的觀察與想像,都像音浪疊加,可以傳播四方,喚起共鳴。
下星期主題為「#Staycation #宅度假」,疫情以來,你有沒有盡情在本土探索?歡迎讀者以約500字短文、附上照片,直接Facebook inbox我們。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10月10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每個禮拜一或三,在本Facebook專頁發佈。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小說 在 抗爭少女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攝記 #馮凱鍵 - 景觀照紀錄理大遺下的魂魄】「我覺得,所有進過理大,經歷過 #理大事件 的人都死過一次。浪漫點說,就好像人有三魂七魄,有一魄留了在理大的那樣。」香港 #攝影記者 馮凱鍵說。
阿凱的作品入選今年德國 #Lumix青年視覺新聞攝影節 50組照片之一。一位後來逃到台灣的理大示威者對他說,就算在火鍋店進餐時見到疑似暗門的地方,都會自然伸手嘗試推它一下,「在理大裡的人應會明白,往往在這些暗門後就是示威者可以藏匿的機房等。」
「有一次推開一道機房的暗門,裡面很香,一個女生點了香薰,內裡有很多生活的必需品,M巾、乾糧、甚至電熱水瓶都有。本來在該處藏匿的女示威者應該是打算長期逗留在內,我看見一瓶尿放了在門邊,那對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是怎樣才可讓一個人那樣屈辱的生存?」
馮凱鍵說:「我想說的是他們即使最後真的逃離了,他們靈魂的一部份也會留了在校內,永不超生。即使現在理工大學翻新了,燒過的紅磚給換了,我看理大還是像一個巨大的墳墓一樣,那些記憶、那些幽靈依然困在裡面。」
馮凱鍵的作品《 #我願和你留在此 》( #TheirSoulWereThereForever ),讓筆者想起美國小說家Tim O'Brien短篇故事集《 #士兵的重負 》( #TheThingsTheyCarried ),書中講述越戰美軍士兵,就算在戰事完結數十年後,身上仍有永不磨滅的愧疚與恐懼。小說描寫士兵從戰爭中帶走的,相片則訴說人們在理大死去留下的部分。
——————————————————————
那些遺下的幽靈
去年11月中旬,在發生 #周梓樂 墮樓事件與 #中大 保衛戰後,示威者要求成立 #獨立調查委員會 和釋放運動中所有被捕人士,他們佔領校園,堵塞了紅磡海底隧道,與警方在理工大學一帶爆發大規模衝突,理大被警方包圍達兩周之久,超過1000示威者被困校園。
馮凱鍵因較早踏足理大,較為熟悉環境而被上司安排多晚駐守校園待命。由於剩低的示威者都深入地躲藏起來,難以找到他們的影蹤,他開始拍攝校內的景觀和物品。「我做這輯照片時好想去捕捉在一片頹垣敗瓦、腐臭中找尋他們留下的幽靈。」
因此他把作品原題叫作《理工大學:遺下的幽靈》,30張照片集中拍攝抗爭後期校園裏滿目狼藉、空無一人的環境,異常靜態的景觀照片卻充滿人的痕跡,甚至似是彌漫着某種情緒。
——————————————————————
「理大是整場運動最挑戰人性的事件」
作為主流報章攝影記者,過去一年阿凱可謂「身經百戰」,但還是理大一役教他最難忘,「理大事件是整場運動中最挑戰人性的事件,當你看見警察以真槍實彈恫嚇正在逃走手無寸鐵(甚至無Gear)的示威者,被圍困的示威者要由水深及胸的去水渠逃走,你會知道這個政權可以壞至怎樣,它可以「做到幾盡」去打壓一群年青學生的聲音?」
今年1月,馮凱鍵的照片曾在維也納 #StandWithHongKongJournalist 實體相展中展出,奧地利人認為大學是個神聖的地方,有種精神意義,對警方攻打大專學府感到匪夷所思。
他自己也是從採訪時得知,警方從渠口截捕逃離的示威者,他思考示威者冒死越過水渠,警察應該「嚴正執法」,還是放他們一條生路?「我覺得無論對那一方(高官、警察、示威者、理大示威者、理大外示威者、記者),理大事件都處處是考驗人性的時刻,怎樣抉擇?怎樣做一個人?」
「對我來說做一個人先於一個身份,對我作為一名攝影記者亦然,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名記者。」他慨嘆,「我是從理大事件後開始徹底失望。」
——————————————————————
用景觀方式拍攝抗爭者痕跡
大眾對於理大衝突最深刻的幾個畫面,應該是示威者火燒銳武裝甲車、從天橋游繩逃走和爬渠逃生等,但馮凱鍵沒有直接將這些畫面放在圖輯內,反而選擇以 #景觀(Landscape)的方式,紀錄激戰過後可怕混亂的環境。
「相對於噪吵,有時靜默力量更大。」他指,許多人對於景觀攝影的印象,停留於著重美感、 #畫意(pictorialism)的 #沙龍攝影,他以美國攝影家 #StephenShore 和 #JoelSternfeld 為例,認為景觀攝影還可以具有美學以外的政治力量。
「就像肖像可以透過人的眼睛看到背後的靈魂那樣,我相信透過景觀照片的細節,可以看到藏在背後的某種東西。景觀在其外貌和輪廓的變化,甚至比人像照片更豐富多變。在我攝影生涯裡,人像與景觀各佔一重要席位,我覺得兩者是相似並可互相參考的。」他說攝影師的工作就是去發掘這些細節,為細節賦予意義。
馮凱鍵有感,紀實攝影將來的趨勢,應該會由「客觀紀實」轉成「主觀紀實」,紀實和當代藝術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他稱從Lumix Festival其他入選作品就可得知,作者的角度和表達方法愈來愈重要,說一個故事可以有許多方法,而不是單向的提供事實,「當中有作者跟觀者的一種互動,更講求觀者的回饋,去補充作品的留白位。新聞攝影也是需要一些新視覺,需要一些更Personal的東西,已不是單純的去紀錄一件事。」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今次入選Lumix青年視覺新聞攝影節的,還包括上次本專頁介紹過的港人攝影師 #曾梓洋 ,生於香港的戰地女攝記 #NicoleTung ,因應疫情關係,今年作品在剛過去的6月份改於網上展覽。
馮凱鍵的作品由於篇幅所限經策展人重新排列,本專頁得到授權刊登整套作品。他的照片亦將於8月14至27日,在柏林f³- Freiraum für fotografie場地舉行實體展覽。
「我記得聽過陳冠中說過,歷史是需要反覆地去說才成歷史,否則便會遺忘。政權一直想去塗抹歷史,唯有民間不停去說,反覆去說;留一口氣,點一盞燈,被遺忘的人與事才不致被遺忘。」
「我希望一直將故事說下去,像是香港人說了六四的故事三十年一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是這樣相信的。」
攝影:©馮凱鍵
撰文: #難分
完整圖輯:https://bit.ly/3e1WOy2
攝影展傳送門:https://bit.ly/2Z2VVRC
馮凱鍵IG:https://www.instagram.com/alexanderfungphotography/
難分 IG:https://www.instagram.com/nathannotes/
#紀實攝影 #新聞攝影 #LumixFestivalforYoungVisualJournalism
#理大攻防戰 #理大圍困 #理工大學衝突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可以買杯咖啡支持難分:
www.buymeacoffee.com/nathantsui
追蹤難分:
Instagram:https://bit.ly/3eGhZFX
Facebook:www.facebook.com/nathanotes
Website: www.nathantsui.net/words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小說 在 我看過韓少功老師一個短篇小說,非常有趣,我非常有同感。故事在 ...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पर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को और देखें. लॉग इन करें ... 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各位影迷,迴響來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