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真的是人類的天性嗎?
一場動員一百位 1 歲小朋友的實驗發現
就算沒給任何提示,仍有超過一半的幼兒
會主動和陌生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在肚子餓時也有近 40%)
這種大愛精神放諸自然界其實很罕見
某些群居動物雖然也會互助合作
卻不會冒著害自己餓死的風險
無條件幫助其他同伴
因此這類利他行為背後的 #同理心
可能要算是人類獨有的 #種族特長-
其他動物單兵 solo 就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可人類一定要靠揪團組隊才有機會吃雞
所以得在基因裡埋下了一個不幫助同伴
就會良心很痛渾身難受的設定
強迫大家手牽手一起走
有趣的是,除了有同理心讓你無法見死不救
大腦裡的 #紋狀體 和皮層中的獎勵系統
也會在你做出利他行為時發放獎賞:
有科學家透過著名的 #囚徒實驗* 發現
當人們願意領更少報酬、換取和對手合作時
腦中關於獎勵機制的區塊,反而會更加活絡
而選擇不合作的背骨仔雖能撈到更多報酬
同樣的腦區卻遠不如前者那麼熱鬧-
換句話說,與人合作的感覺
可能比賺錢還要爽。加上來自同理心的約束
幫助他人的誘因,簡直像重力一樣難以掙脫
也因為自私自利的心理代價實在太高
人類的天性,或許沒有你想的自私
...除非那個錢真的太多啦。
#我的良心很貴的
#怎麼說也要300萬
#怪奇冷知識500
附註:這實驗簡單說就是一個信任遊戲:
雙方都選擇要和對方合作,就能平分獎金
如果一人選合作、另一人卻選不合作
獎金就會被不合作的那位一人獨吞
但如果兩人都選擇不合作
那就一毛錢也拿不到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