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收到《愛的藝術》書稿時,我第一時間是心裡尖叫:「佛洛姆!是佛洛姆耶!」這本1969年初版的書,在五十餘年後被一個小粉絲捧在手上歡呼,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位精神分析大師的另一本巨著──《逃避自由》了。
雖然《愛的藝術》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作品,佛洛姆也已離世四十餘年,但經典畢竟是經典,翻閱起來和一般的兩性書籍還是很不一樣。
一般人腦中想到談論愛的書籍,多半是教怎麼和另一半相處,尚無感情時如何吸引,感情中有裂痕如何溝通,相處無趣時如何重燃,長期關係怎麼維繫,四個字形容:如何「趨樂避苦」。
但是佛洛姆的重點幾乎不在這些技巧,甚至不執著在談論男女之愛,也談論親情、友情、甚至對神的愛,而我認為追根究柢,這些都是同一個根源──與他人融合的渴望。
我很訝異書上提到,實踐愛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紀律」。
***
「任何藝術的實踐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不管我們討論的是木工藝術、醫學
藝術、還是愛的藝術。首先,一門藝術的實踐要求『紀律』。如果我不按照一定的紀律行事,就做不好任何事情。如果我只有『興之所至』才會去從事,則一門藝術充其量只會成為讓我愉快的嗜好,我永遠不會成為其行家裡手。」
我從來沒有把愛和「紀律」聯想在一起,但那句話卻又重重叩響我心中的大門──對啊,音樂是一種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我們知道它的美,也知道音樂家的手、舞蹈家的腳是多少磨破又流血結痂的厚繭,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造就藝術,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愛」這種藝術只要純粹享樂就好,只要遇到一個「對的人」就好,而不需要下功夫去磨練精通它的藝術?
專注,耐心,紀律,紮實地磨練自己的素質,就像以前我學國標舞一樣,那些能站上台面風光耀眼的職業舞者,一定是花最多時間練核心、練基本步的,而不是只想耍帥擺Pose的。而愛也是如此。
***
那愛人要磨練什麼技術呢?我們可能第一時間會想,是要讓自己有魅力嗎?提升自己的條件?懂得體貼浪漫?知道怎麼滿足對方的需求?都不是。
「專注是掌握任何藝術的先決條件。」
「學習專注最重要的一步是學習獨處。獨處時不要閱讀,不要聽收音機,不要飲食。事實上,能夠專注意味著能夠獨處,而這種能力正是愛的能力的前提。」
「如果我只因為無法自己站立而依戀別人,那對方就會成為我的救生員,但我們的關係不會是愛的關係。弔詭的是,獨處的能力乃是愛的能力的先決條件。」
我剛好在《專注,是一種資產》裡寫到,練習活在當下,全心投入於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時,我的焦慮型依戀的行為也下降了,和對方聊天也不是想獲取對方的注意力,而是自然地分享我的生活,同時也專注聆聽對方的訊息,即使原本只是很瑣碎的事。就像佛洛姆說的:「在專注中,哪怕不重要的事情也會多了一個新的向度,因為它已得到一個人全神貫注。」
那個全神貫注,是我們先給自己,給到能夠獨處時,再舒適地向外擴散。我們很難獨處,很大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獲得的關注不足,而不斷想向外討。但一旦出發點是匱乏和索討,又怎麼可能獲得健康的關注呢?更有可能的是,我們訓練了自己的潛意識,認為「關注只有別人才能給,我要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他才會給我,否則我會餓死。」而不斷形成負面迴圈。
我很喜歡這本《愛的藝術》,佛洛姆學理紮實卻不賣弄知識,也打破了講到愛時,我們老是想著要怎麼取悅、浪漫、幸福,卻忘了這些東西,只要有足夠的精神體質就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費盡心思去「追尋」。
如果你也是願意紮實修練愛人這門「藝術」的人,這本書推薦給你。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愛的藝術》,我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想靠這本書改變什麼樣的狀態」,例如:
「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在修練愛的藝術上需要什麼樣的特質」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9/29(三)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愛的藝術》給他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60的網紅程威銓.海苔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焦慮依戀*的人常常問我,他們逃避依戀**的伴侶,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我不是通靈少男,我也不知道。不過,倒是可以節錄幾個「焦逃配」朋友Couple的對話。.「我已經給他很多空間了,多到我都懷疑我們到底算不算在一起了......」焦慮依戀A說。.「為什麼有事都不跟我說?我們可以一起分擔阿!他不說...
怎麼跟逃避型依戀 相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月十五號的線上課程來囉!
這堂課特別獻給:
1. 焦慮依戀
2.伴侶是逃避依戀
3.愛情冒牌者症候群(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
4.反射性人格
5.在感情當中感受到權力不對等的人
有些時候在關係裡面我們越努力,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剛好相反,正是因為你太努力了,讓對方覺得想要逃跑。如果你一直追著對方跑,那麼對方也會很害怕停下來。
雖然是這樣講,可是如果不緊緊抓住點什麼,就會覺得很寂寞,尤其當對方不想跟你討論的時候,你更會覺得心急如焚,那該怎麼辦呢?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我們收集了在感情裡面感到焦慮的症狀、原因、以及應對方法,尤其透過兩人之間的互動,了解目前的關係狀態,以及可能的因應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現場參加喔!
——課程資訊與報名方法——
【適合對象】
1.渴望不再陷入「想太多」迴圈者
2.渴望理解自己在關係中角色者
3.渴望卸下自己心中過往情感傷痛枷鎖者
4.渴望改變愛情模式,讓感情回溫者
【課程重點】
1.一秒辨識關係中的各種角色
理解自己是屬於想要透過「掌握」對方一切獲得安全感的控制者,還是總是對對方言聽計從,只為了避免衝突的受控者。或是無法表達的述情障礙者?亦或是自己都沒發現的反射型人格?
2.原來一支筆就能翻轉你的內心世界!
看見自己陷入迴圈的原因,讓你破除「想太多」的根源。
3.手把手的注意力訓練 讓你抓住真正重要的事!
和自己相處是一輩子的能力,而和他人維繫關係也有眾多需要關切的事,為了避免大腦過度運轉,消耗在不必要的焦慮上,透過注意力訓練,可以得到大幅改善。
【學習重點】八字圖深度解析!解決焦慮的互動模式
利用一張圖來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感情裡面一直重複著同樣的爭吵的劇本,兩個人都受傷、兩個人都失望。同時也說明了,在彼此爭吵過後,那個「沒有好」的是什麼。
#線上報名
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10815-2/
#焦慮症 #焦慮依戀 #焦慮依附
怎麼跟逃避型依戀 相處 在 蘇鈺婷lalasue0926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你也是逃避型依戀型人格嗎?
逃避型依戀者在童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emotional neglect)。
「每次對父母親的依戀有渴望和需求時,他們都會因遭到拒絕而產生心理痛苦。久而久之,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他們便會做出的無可奈何的選擇:迴避一切依戀需求和親密接觸,並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記得小時候,是標準的「鑰匙兒童」,鑰匙兒童一詞,原本指的是二戰期間,父親徵招入伍、母親外出做工,衍生出幼童長期獨留家中的現象。後來,廣泛的被定義為:常常一人回家或在家,缺少家長監督的兒童;鑰匙兒童的父母工作到很晚,孩子年紀還小就拿到家裡的鑰匙,放學後回到家中空無一人。
回家坐在樓梯間發呆,為了聽到從門口傳來摩托車停好的聲音,等人回家,這樣的孤獨感即陌生從小油然而生。
某一天我陪朋友買鞋,在一個非常奇怪的時間點,接到媽媽的電話:她說為什麼我們之間都沒有話說,是家裡成員中唯一的兩個女生,為什麼我們卻這麼疏離?
當這個提問丟出來的時候,愛面子的我,硬撐著說:不知道誒。沒有給予這通電話正面回應就結束了話題,聽到對方哽咽的聲音,撐到回自己家崩潰大哭,當鑰匙兒童長大了之後,大人們可以天天陪伴你,卻像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一樣,錯過了彼此最需要陪伴的時間。
下週母親節,代表我跟媽媽也有一年沒說過話了。
最近的人類觀察是從自己與母親的相處關係,發現人對待事情的態度。
要了解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她和媽媽相處的方式,去認識,屢試不爽,且透明。即便我們怎麼抗拒,這樣的連結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星盤裡的十宮代表母親,母親是如何影響妳的一生。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自己的星盤十宮,看母親、看事業,很神奇喔!
#母親節#母親#寫字#媽媽#日常#愛#照片是令人想念的阿筆
怎麼跟逃避型依戀 相處 在 程威銓.海苔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焦慮依戀*的人常常問我,他們逃避依戀**的伴侶,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我不是通靈少男,我也不知道。不過,倒是可以節錄幾個「焦逃配」朋友Couple的對話。.「我已經給他很多空間了,多到我都懷疑我們到底算不算在一起了......」焦慮依戀A說。.「為什麼有事都不跟我說?我們可以一起分擔阿!他不說我怎麼會知道?都要我用猜的......」焦慮依戀B說。「跟我在一起6年了,為什麼都不說『我愛你』?三個字而已,有這麼難嗎?」焦慮依戀C說。.「他一直不跟我做愛,是不是不愛我?」焦慮依戀D說。.———————.「他說的很多空間,就是一天一通電話,而且睡前要講20分鐘,你說誇不誇張?」逃避依戀A說,我也覺得誇張,不過一般人不覺得。.「跟他講沒有用阿,事情就是要處理阿、怪一個一個打,告訴他只是把是情變更複雜......」逃避依戀B說,分享有什麼用?處理事情比較重要!.「我就有『三個字』障礙阿!一定要用說的嗎?難道我的表現、在乎,他還看不出來嗎?」逃避依戀C說,很明顯的他連那三個字像佛地魔一樣不敢說。.「他越是逼我,我就越不想跟他做愛。我不喜歡被控制的感覺,好像要做,才能證明我們愛一樣。」逃避依戀 D說,老實說感情變穩定之後,他反而沒那麼想做了。他知道這不是新鮮感下降,但他也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那麼,該怎麼辦呢?
我最近慢慢開始認為 #需要改變的並不是依戀的形式而是呈現的行為方式 。就我的理解,逃避依戀往往比焦慮依戀更不容易改變,因為(相關研究請見[4-6]):.1.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因為持續的否認也可以過得還算不錯,反正不去碰就不會痛。.2.知道了也不一定會改變,搞得他們焦慮依戀的伴侶很痛苦(如果他們有穩定交往的伴侶的話)。.3.有些逃避依戀者在不同段的關係當中擺盪,搞得他們的曖昧對象很辛苦。.4.據我所知,心理學上面的操弄通常對焦慮依戀比較有效,對逃避依戀的效果幾乎很少。有一種說法是,裝睡的人是不會醒的——但根據1.,有些時候他們並沒有裝,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狀況。.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岡田尊司在這本《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1]的最後面,竟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提出了具體的改變方法,並且我覺得應該是逃避依戀的人會願意嘗試的方式。.「不公平,為什麼都幫逃避依戀的人做PPT,卻沒有幫焦慮依戀的人想想辦法?」有人可能會這樣說,但施主啊,當你更了解逃避依戀,也更能減少感情裡面的循環衝突(焦慮依戀的人想知道如何跟逃避依戀的人相處、在一起請見[7])。.過往我所知道的研究,許多都是針對焦慮依戀的,因為他們比較容易被偵測和操作。所以,我很高興有一本書能夠專門針對逃避依戀詳細的說明,裡面從人際關係、愛情、甚至性愛都有涉獵,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其實不論是焦慮或是逃避,藏在那個底下的都是一種對人際關係的不安,只是行為表現上面的不同而已[8]。也因為這樣,當我們能夠改變行為呈現的形式,甚至設定好一些只有兩人才懂的「密碼」,彼此的關係或許就能夠邁向下一個不同的日子。
開始囉!
--
*焦慮依戀(Anxious attachment):「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愛我或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5]。有很多不安,總是要伴侶一再保證愛、在意這段感情,總是想抓住對方,很怕被遺棄的人(儘管他們自己可能也不想要這樣)。
**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難以完全信任他們、難以讓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這使我感到不舒服」[5]。逃離親密,工作理性大於人際情緒,習慣跟伴侶保持距離,只要太過靠近就會想跑走的人。
***安全依戀(Secure attachment):「我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並能安心地依賴於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係太親密」[5]。
p.s. 矛盾型的朋友:前兩者的綜合又焦慮又逃避(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請別難過,其實這份ppt也有講到一半的你阿(自己說),想進一步了解矛盾依戀的朋友,歡迎右轉此篇[11]
Pic Credit :Gan Khoon Lay 、 Alex W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