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 文 分 享 /
非常認同此篇關於「適度的體罰」- 以下擷取自澤爸文章
.
我後來懂了,這不是在教養,只是在 #怒氣的情緒宣洩,再套上「我在教你」來美化罷了。
.
孩子快速地停止當下的行為,並且願意照著我們所說的去做,是因為「恐懼」與「害怕」,而非真心的知道為何要這麼做。
.
況且,是有後遺症的。
.
而這段過程裡,我的心得是,比起該怎麼教小孩(網路、書籍、講座,有太多資訊了),更重要其實是........#自己的情緒控管。
—————
✪ 2020週三 12/9 & 12/16 分兩次半日的「正向教養家長課」,有媽咪有興趣嗎?想要的請+1,或是許願。有到人數老師再來安排喔!
正向教養不簡單,但我們都可以一起變得更好。
#正向教養
怒氣的情緒宣洩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天前,在臉書上的某大社團,看到有父母詢問『不知道大家贊成體罰嗎?』,底下的留言處,不少人回:「有”適度”的體罰比較好。」這句話,讓我回想起澤澤年幼的往事。
我從小生長在打罵的環境(爸媽雖然有打過我,但真的很少,學校反而比較多),有了孩子之後,也不認為體罰有什麼不好,所以,對澤澤打啊、罵啊、大吼、罰站..等都有過。
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做到”適度”的體罰,直到有一次,太過於生氣了,澤澤大腿上,紅紅且鮮明的巴掌印,直接烙印在上面。頓時,心中產生了「自責」與「後悔」的不好感受。
我後來懂了,這不是在教養,只是在 #怒氣的情緒宣洩,再套上「我在教你」來美化罷了。
.
而且,後來澤澤還對我有種”懼怕”的樣子,使我更加難過,頓時也明白了......
孩子快速地停止當下的行為,並且願意照著我們所說的去做,是因為「恐懼」與「害怕」,而非真心的知道為何要這麼做。
況且,是有後遺症的。
後遺症一,好好說他都不聽,總要讓那一句或那一個,讓他恐懼與害怕的話與人出現時,他才肯做。
後遺症二,讓他認知到聲量、拳頭、力氣是解決事情的方法。
後遺症三,等他到了青春期,不再需要恐懼與害怕時,他回擊的力道會更大、更猛。
.
所以,我自認為做不到「適度」的體罰,更不願意發生那一次情緒失控的“萬一”,乾脆堅持執行:不打、不罵、不批評、不責備、不威脅、不恐嚇、不條件交換。
慢慢調整,試著這麼做,也有近十年了吧,雖然這七項不敢說達成率100%,但至少有95%以上(不打是真的完全做到),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而這段過程裡,我的心得是,比起該怎麼教小孩(網路、書籍、講座,有太多資訊了),更重要其實是........#自己的情緒控管。
當然,爸媽也是人,也會累,情緒也是有極限的。快爆炸了,找到穩定的方法,或有隊友可以換手,很需要。
#正向教養
#找到與孩子連結的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