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 #很法式 總讓人嚮往?🇫🇷🇫🇷🇫🇷
之前曾在巴黎住過一段時間,對這個讓人屏息的城市充滿複雜的情感......有件事很有趣,每次遊客在臉書社團分享自己的觀光行程,說巴黎多浪漫、多法式,就會看到另一派人馬回說:「那是因為你不住在這裡!」
翻開這本《#法式幸福學》,光是前言就秒勾動我的嘴角──
「最近出國的時候,有位婦人問我們從哪裡來,法國嗎?才剛說出這兩個字,她的雙眼就開始發亮。一幕幕景象開始絡繹不絕,名酒、露天咖啡座、迷人的商店、高級訂製服,還有盛開著薰衣草的普羅旺斯村莊;令人屏息的風景、傳奇作家、宏偉的城堡,以及讓人神魂顛倒的香水。
可是一提到法國人,她的臉色就稍微變了。成天抱怨、大言不慚、自我中心又愛說教。總之,法國人雖然有特別的魅力,但實在讓人受不了。我們一方面覺得放心,代表法國人的形象已經進化了——戴著貝蕾帽,腋下夾著一根長棍麵包整天遊蕩的型男形象,徹底成為過去式;可是另一方面,這種惡劣的性格又是怎麼回事?就好像衣服上的品牌標籤一樣,老是黏著法國人不放。」
這種充滿矛盾,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法式幸福學》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伴侶作者用在地視角,藉由 #個人品味 #感官愉悅 #地方靈魂 #思想辯證 #工藝美學 等切入點,與讀者分享法式生活的內在。書中一篇篇散文並不是要告訴你怎麼過得「很法式」(畢竟這種刻意的追求,聽起來就不法式了😌),而是透過觀察家的眼光,一窺法國人怎麼從生活中最細微的差異享受樂趣。
那麼,「法式幸福的祕密」到底是什麼?來讀這本書吧,C'est la vie!
✨書封是到巴黎不能錯過的「#莎士比亞書店」,日前因為疫情影響營運,向讀者發出求助訊息,後續收到許多書迷支持。我想這是長期抗戰,也請大家告訴大家,多關注與支持身邊的小書店:)
═══════ #贈書 📕📗📘 ═══════
➤《#法式幸福學》
👉 https://reurl.cc/Gryg7v
留言「C'est la vie!」,就選出一位得獎者,
也歡迎和我分享你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感謝 奇光出版,寄送限台澎金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
思想辯證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世界的 100 本書》,Scott Christianson、Colin Salter,創意市集 #每天碎念一本書
一百個演講、一百張照片、一百本書......選出歷史中最有分份量或影響力的一百個作品,這個主題完全是我的菜!
非常適合今天,世界閱讀日。
記得許多年前,看《明天過後》時,其中一幕是為了取暖不得不燒書,而其中一位死死抱著古騰堡聖經,他堅持要留下這本書,因為那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石。
而《改變世界的 100 本書》,正是像是將古往今來,人類歷史所有基礎全部壓縮進一本書中。這一百本書就是一份假如世界就要面臨毀滅了,那麼哪些書籍是必須封裝進金屬箱子內,一起上方舟的精神庫;同時也是當世界滅亡後,人類要再一次重新建立起今日的文明社會,可以依循的大書單。
書,不僅僅是知識傳承給下個世代,給予未來更多可能性的寶藏;同時也是一道指標,指出我們這個物種,是怎麼一步步地思想辯證、交駁掙扎中,奮力前進到現在的證明。
--
by 餵鹿吃書
思想辯證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認真看 ] #社會公平的邏輯:《帕累托的誤算-#社會工作者被殺事件》 / 李長潔 💰
.
雖然《#愛的迫降》動人心弦,《#想見你》燒人腦筋,但是日劇所設計出的梗依然細緻,且切中社會議題的要害。2020年3月推出的日劇《帕累托的誤算》(#パレートの誤算),有個相當典雅的名稱,劇本內容也極發人省思。帶著觀眾思考社會公平的立場差異,解剖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可見之處。
.
橋本愛飾演在市役所福利科工作的約聘人員,負責發放社會救助津貼,每天碰著那些領救助金的人們,「理所當然」地領取納稅人的錢,她覺得荒謬—「#為什麼我們要花自己的錢救助他們」。她其實更想進入到城市建設科,把錢用於基礎發展,為社會打造優質的理想生活。可惜,她很快地又被遣去做社工訪察人員。
.
▓ #福利經濟下的倫理情境
.
情節的一開始,很快就進入辯證,場景是兩組社工人員的午餐閒談,正是關於本片的名稱:「帕累托的誤算」。橋本愛的前輩告訴她:「#這些人拿錢是拿的理所當然喔」,另一邊的社工增田貴久則是認為「#只有認真地再勞動,窮人才有可能脫離自己習慣的階級生活」。橋本愛的午餐對話,是代表「帕累托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增田貴久的閒聊則是表示「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我們就來科普一下吧。
.
▓ #帕累托法則
.
義大利總體經濟學家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在19世紀末時,研究義大利財富的分配,他發現一個現象:「80%的國家財富集中在20%的人口手中」。這20%努力工作的人,會進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富足生活中。可是其他剩下80%的人會一直待在不足的生活中嗎?並不會,當他們走投無路時,會再劃分出20%的人,被逼迫去努力工作,他們將會成為另一群聚集財富的20%群體。(這不就是雷包理論嗎XD)
.
這個觀點,稱做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就是後來很有名的 80/20法則),法則認為,所有變量中,最重要的僅佔20%,雖然剩餘的80%占了多數,能夠控制的範圍卻遠低於「#關鍵的少數」。《帕累托的誤算》中,某一派的社工人員是支持這樣個觀點,希望那些受補助者能夠透過協助,進一步自力更生,脫離貧窮,進入前20%,形成一個永續積極的動力。
.
▓ #帕累托最適境界
.
另一個劇中提到的概念「#帕雷托最適」(Pareto optimality),也是同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提出,指陳資源分配的一種「#最理想狀態」。此情景假設有一群固定數目的人群,與固定數量的資源,可以透過福利手段,改變資源分配方式,在沒有讓任何人損失利益的情況下,改善另一群人的狀態,成為一個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世界,稱之為「帕累托最適境界」。
.
這個理想概念後來被應用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領域,意指制訂、執行一項政策時,最好能在不損害社會中任何人的利益的情況下,提高某一部份人的利益。在日劇中,橋本愛體悟到前輩的「帕雷托最適」立場,試著去理解社會救助對象的條件差異、心情、與生活困絀,盡力達成社會正義的最適平衡。
.
▓ #帕累托的誤算
.
在《帕累托的誤算》的第一集中,即隱含了前面兩個公平概念的對峙(其實也不算是對立,也可以看作是問題與解決)。而本劇所稱的「帕累托的誤算」,則起於劇中一位社會工作者的被殺害,這個殺人事件的背後,是社會福利、地方政策、公共建設、黑道勢力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複雜多元的因素讓帕累托的總經計算出錯了。無論是法則或境界都無法全然涵蓋真實,因為其未將隱藏的因素納入考量,例如 #社會漠視等非常實際的人性、道德條件等等。
.
日劇《帕累托的誤算》目前只有第一集,但已經開宗明義地舖成了劇本中的思想辯證。無論是橋本愛的表演,平靜且帶著壓抑的影像美感,或劇本本身(小說翻拍)的深層思考,面面俱到,應該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
|
#本劇的官方網站:https://www.wowow.co.jp/drama/original/pareto/
思想辯證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你看過《天能》了嗎?你知道《天能》中除了祖父悖論之外,還隱藏一個並未明說的「鞋帶悖論」嗎?你知道那其實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的核心思想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的文章〈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在我們正式開始前,也請記得七字訣:訂閱、分享、小鈴鐺喔。
本系列前三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自由意志的重要**;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簡而言之,時間很可能並不存在,事件發生的絕對先後次序也並不可靠;而這樣的概念則破壞,或說解放了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對因果律的預設,從而將薩托的哲學導向了虛無。
這是《天能》前半段的思想辯證。但話又說回來了:因果律真的就這樣被破壞殆盡了嗎?
其實也沒有。伊格言分析,針對這「線性時間中因果律被削弱」的結果,《天能》中的未來人分為兩派,暗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其中之一,是我們在上一集中提及的反派薩托,以及薩托的未來盟友。我們姑且將之稱為「薩托─未來人」派。薩托受到個人心靈創傷與私慾的驅使,自甘成為此派未來人的報復工具;而「薩托─未來人」派的核心思想,約略就是「沒有核心思想」──
一種無底線的虛無。
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是天能組織了。
但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又是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來討論的事。而這就得從組織代表人物,亦即是未來人Neil的行事原則──「發生的就是發生了」說起。
這句一再出現的口頭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粗疏地說,那正是他一再提及的**宿命論**哲學。正因為「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Neil顯然認為逆行回到過去無法改變史實;而他的信念和最終行動則體現了「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的有機結合──
對,如同他在電影終局所言,「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Neil知道結局已定,無法改變;但他依舊有事要做。
一邊是「結局已定」的宿命論,另一邊則是「有事要做」的自由意志,二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彼此結合在一起。
相較之下,《天能》主角的態度則曖昧許多。這也導致了主角與夥伴Neil的價值衝突──為了救治於塔林慘遭逆轉子彈所傷的凱特,一行三人決定逆行回到奧斯陸自由港,去使用該處逆轉機把凱特的傷再「逆轉」回來。
而路程中,Neil首次向主角與凱特提及「祖父悖論」──如果你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祖父,那麼你就不會存在;但你不存在,又如何可能回到過去殺了祖父?
這早已眾所皆知的**時光旅行祖父悖論**想必讀者們已然熟悉;也完全明白它在邏輯上無法解決。當然,「多重宇宙假設」可輕易擊潰此一悖論;但這是另一大題,我們照例沒時間講(?)。
對《天能》而言,更關鍵處其實是劇情中未曾直接提及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此悖論因美國科幻名家海萊因(Robert Heinlein)的科幻短篇〈By His Bootstraps〉而得名,我們在此簡述如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